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黃文輝)

2023年01月30日 14:29   來源:廈門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4日在廈門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廈門市人民政府市長 黃文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尤其是來閩考察重要講話和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部署要求,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積極克服國內外各種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扎實做好“兩穩兩促”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分別增長4.9%和6.6%;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2%以內;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一)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穩增長有力有效。頂格落實國家、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開展“益企服務”專項行動,兌現惠企資金超400億元,其中退減緩免稅費271億元。運用財政杠桿撬動銀行幫扶企業資金超500億元,“財政政策+金融工具”紓解企業流動性困難經驗做法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在全國15個同類城市中居前列。新增商事主體17.2萬戶、增長17.6%。

  擴大投資成效顯著。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高于上年實際投資完成額3倍目標策劃生成項目1020個、總投資6162.8億元,新開工入庫項目數、總投資分別增長38%和48.9%,470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445.8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59.5%。獲批新增地方政府債券、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國家政策資金支持718.7億元。全面開展工程招投標“評定分離”改革試點,建設成本降低6%左右,開工時間提前10天左右。

  消費市場穩步復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1%。推出促進消費系列舉措,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開展“2022廈門消費節”等特色消費活動,海上世界等商業綜合體開業,集美新城核心區等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保持全國首位。物價水平總體平穩。

  外貿外資保持穩定。落實穩外貿穩外資系列政策,實施加快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提升核心競爭力行動,新增5家全國供應鏈創新應用示范企業,外貿綜合競爭力全國第七,獲批全國首批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和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城市,推動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工作獲國家正向激勵,外貿進出口總額9225.6億元,占全省46.5%,實際使用外資22.1億美元,占全省44.3%。

  (二)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創新驅動能力明顯增強。啟動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統籌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型城市和廈門科學城建設,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80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4家、新型研發機構11家,R&D經費投入強度預計3.2%,新認定高層次人才1819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21.9%,全球首個鼻噴疫苗獲批在國內緊急使用,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創新能力指數居全國創新型城市第12位,科技集群、科技強度首次躋身全球百強。

  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謀劃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開展先進制造業、供應鏈主體倍增計劃。電子信息、機械裝備、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等支柱產業集群規模分別達到4615億元、2379億元、11827億元和1918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文旅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營業收入)分別增長40.7%、16.4%、6.4%和10%,新增3家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數字經濟規模超4500億元,海洋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32%。

  招商引資提質增效。成功舉辦第22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廈門國際海洋周、企業家大會、校友經濟發展大會等重大活動,投洽會恢復一年一辦,大力開展投行招商、基金招商,注冊私募基金總規模超過4000億元。新增簽約項目935個,三年計劃投資1793.3億元,引進天馬8.6代線等3個投資超百億元項目。新增落地項目1036個、三年計劃投資2043.5億元,其中增資擴產項目431個、三年計劃投資752.5億元。

  (三)重點領域改革多點突破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數字化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深化“一件事一次辦”等改革,515個事項“免證辦”、154個事項“秒批秒辦”,承接省級下放審批事項211項,“證照分離”改革實現全覆蓋。海絲中央法務區落地合作項目91個,集聚法務相關機構800多家。優化市對區財政體制,將6種不同的園區收入分成體制規范為2種。

  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加快。打破依賴財政性投融資的思維慣性,多渠道籌集社會資金。優化整合市級重大片區指揮部,完成投資占全市超九成。增設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產業鏈發展和創新基金、制造業專項增信子基金,擴大技術創新基金規模至150億元,設立城市建設投資基金,實施3個軌道TOD項目,策劃生成18個PPP項目和8個REITs項目,撬動社會資本超1300億元,安居集團項目成為全國首批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項目。

  國企改革扎實推進。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國企混改比例達73.3%,市屬工商類企業全部實現國資集中統一監管,現代企業制度和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健全,國企活力效率持續提升,服務發展、服務民生作用進一步凸顯。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市屬國企整合為16家,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8.8%和14.8%,建發、國貿、象嶼在《財富》世界500強位次分別提升至第77位、106位、160位。

  (四)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金磚創新基地建設成效顯現。成功舉辦金磚國家工業互聯網與數字制造發展論壇等金磚“中國年”系列活動,在廈發布金磚國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合作倡議,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論壇及大賽永久落戶廈門。組建金磚智庫合作聯盟和培訓基地聯盟,打造23個示范性培訓項目,開展人才培訓覆蓋41個國家83.5萬人次。上線新工業革命領域賦能平臺8個,推出示范項目104個。對金磚國家進出口總額增長29.9%。

  開放合作走深走實。廈門自貿片區新增全國首創舉措15項,象嶼保稅區質量效益綜合排名全國第一。新型離岸貿易外匯收支結算增長43.1%,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增長43.7%。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243.5萬標箱,“絲路海運”聯盟成員300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額增長12%、投資增長15.3倍。與以色列內坦亞市結為友城,國際友城增至21個。

  兩岸融合發展穩步推進。成功舉辦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等活動,落細落實各項惠臺利民政策,設立大陸首個臺企金融服務聯盟和首家全國性臺商產業投資基金,每周增開4班廈金貨運航班,開通轉運臨時郵路,新批臺資企業增長3.8%,對臺貿易出口額增長31.8%。

  (五)城市承載力輻射力日益增強

  跨島發展成效顯著。島外常住人口占全市六成以上,建成區面積、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七成以上,島外新城建設全面推進,水、電、路網等基礎配套更加完善,同翔高新城成為先進制造業新增長極,銀城智谷等產業園區加速成型,新體育中心、新會展中心等重大公建項目進展順利,馬鑾灣生態三島等生態工程建成投用。推動實施閩西南協同發展區重大協作項目212個,年度總投資1073億元。

  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入選首批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廈門新機場主體工程加快推進,軌道交通3號線南延段、6號線集同段開工,6號線林華段全線洞通,福廈高鐵廈門段完成鋪軌,海滄疏港通道建成通車,翔安大橋成功合龍。新建改造供水管網45.1公里、雨水管網49公里、天然氣管道86.9公里。市域內外五大水源實現連通。開工建設廈門數字工業計算中心,建成投用廈門鯤鵬超算中心、廈門國際互聯網數據通道,5G基站累計超萬個。

  城市功能品質加快提升。科學劃定“三區三線”。獲批國家智能建設試點城市,建成城市大腦中樞平臺。加快推進城市有機更新,湖濱片區、高林-金林片區等44個項目開工建設,沙坡尾等老城區功能持續提升。推動649個城鄉建設品質提升項目,改造老舊小區4.97萬戶。推進道路交通改善項目56個,累計打通斷頭路25條,增開優化公交線路189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7萬個。改造新建公園綠地129公頃、綠道61公里、慢行系統120.4公里,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線建成投用。

  鄉村振興深入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增長6.4%,4家企業入選中國農業企業500強。全力打造18條鄉村振興動線和69個試點示范村。創建13個“綠盈鄉村”,全面完成農村雨污分流工程。創新薄弱村掛鉤幫扶機制,新增20個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0萬元的村集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總量保持全省第一。做好省內對口幫扶,啟動閩寧產業園建設,廈門臨夏東西部協作獲評全球減貧案例。

  (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公共服務擴容提質。建成76個中小學幼兒園項目,新增學位8萬個。全市高校27個學科點進入全球ESI排名前1%。新增醫療床位2800張,川大華西廈門醫院試運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廈門醫院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成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居家養老服務站、“長者食堂”633個,獲評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地區。新增32家普惠性托育園。成功舉辦金雞百花電影節、首屆廈門市民文化節,歌仔戲《僑批》、電視劇《山海情》等入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新改建近鄰運動場358個,舉辦廈門馬拉松20周年活動,獲得2027年亞洲田徑錦標賽承辦權。

  社會保障力度加大。全面完成49項為民辦實事項目。城鎮新增就業17.7萬人,在廈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落實率達92.6%。進一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竣工保障性住房1.18萬套,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67萬套,發放大學生住房租金補貼1.4億元。“惠廈保”參保人數超百萬,醫保支付DIP改革居全國試點城市評估第一。

  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域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深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埭頭溪治理經驗入選全國河湖長制典型案例,入海排放口整治經驗全國推廣。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國省控斷面、小流域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完成污水處理“三個一百”計劃。生活垃圾分類考評連續18個季度全國第一。完成互花米草除治任務。率先全國設立海洋碳匯和農業碳匯交易平臺。

  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完善文明創建常態長效機制,堅持創建為民靠民惠民,開展五大專項整治和三大重點攻堅行動,構建“大城管”治理格局,累計改造提升農貿市場85個,整治城中村電纜線20公里。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推進“潔凈家園”創建和文明交通等行動,文明新風尚進一步弘揚。

  (七)安全發展基礎更加鞏固

  疫情防控科學精準高效。指揮體系始終激活,每日會商解決問題,因時因勢調整策略。守牢全國第三大航空入境口岸,投用健康驛站,安置數占全省75%。“三公(工)一大”“大數據+網格化”機制高效運作,快準嚴實細處置本土病例近千例、涉疫突發事件400余起,未規模反彈、未靜默管理、未層層加碼,國家政策優化調整后以有力措施努力實現疫情“延遲暴發、壓平波峰”,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

  風險防護網織密織牢。健全安委會組織架構和工作規則,全面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十五條硬措施,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刑事警情下降4.75%,蓮前派出所獲評全國模范公安單位。排查化解金融風險,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保持全國全省低位。扎實推進“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房地產風險平穩可控。推動出臺《廈門經濟特區糧食安全保障規定》,全面完成糧食生產任務,“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評居全國前列。獲評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位居全國前十。

  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推進“互聯網+基層治理”建設,“近鄰社區”促進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案例獲評全國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深化“平安社區”“無訟社區”創建,建成668個智慧安防小區,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率達98%。完善戶口遷移政策。國防動員、擁軍優屬等工作進一步加強,全市和六個區榮獲省級雙擁模范城(區)“滿堂紅”“五連冠”。

  民族宗教、僑務外事、檔案方志、人防海防、防災減災、消防、仲裁、信訪、氣象工作取得新進展,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實現新進步。

  (八)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扎實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大力糾治“四風”,持續為基層減負。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大力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建設,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人民政協通報情況,積極支持開展政協專題議政,提請審議法規草案8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5件,制定廢止規范性文件138件,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2件、建議208件、市政協提案391件,辦復率均為100%,滿意率均為100%。12345獲評全國政務熱線服務質量最高等級,12315獲評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協支持監督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拼搏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廈單位、駐廈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來廈的投資者和勞動者,向關心支持廈門發展的臺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當前,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我們要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穩增長任務繁重,部分行業和企業發展面臨困難;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夠,高精尖和技能型人才支撐不足;資源、環境等制約日益凸顯,城市能級有待提升;教育、醫療、生態等領域仍有短板,社會治理水平仍需提高;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政府系統作風能力建設還需加強等。我們要因勢利導、積極應對、砥礪前行。

  二、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賀信重要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搶機遇、強優勢、挖潛力,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均增長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夯實現代化建設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度融合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啟動企業千億研發投入引領計劃,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行動,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加快引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和單項冠軍企業。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實施技術源頭掘金行動,依托廈門大學、海洋三所等在廈高校、科研機構和龍頭企業,爭取設立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共性技術平臺、場景創新實驗室等,打造“鷺創通”綜合服務平臺,實現金融對科技創新過程全覆蓋。聯動實施知識產權、質量強市、標準化戰略,推動設立中國(廈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

  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推進“群鷺興廈”人才計劃,籌建國際化引才聯盟,引育一批戰略科學家、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建設海峽兩岸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平臺。鼓勵科技人才雙向流動。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人才安居樂業的溫馨家園。

  加快建設廈門科學城。大力推動高端創新機構集聚發展,匯聚一流創新人才和團隊,打造高水平創新集聚區。完善科學城規劃建設運營管理機制,拓展發展空間。高標準建設能源材料、生物制品省創新實驗室,籌建海洋省創新實驗室,支持“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建設廈門海洋高新產業園區。

  (二)著力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工程,深化“益企服務”專項行動,打造現代化產業高地。

  做優做強支柱產業。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圍繞打造萬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鞏固拓展集成電路、計算機通訊、新型顯示、軟件信息等產業優勢。發展機械裝備產業集群,做大做強航空維修制造、電力電器、新能源汽車等產業。壯大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加快建設國際性物流樞紐城市,打造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加快發展金融服務產業集群,深化數字人民幣試點,發展特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新興海洋生物科技、數字醫療等領域,保持創新藥、高端醫療儀器設備等行業領先優勢。聚焦光電信息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領域,增強新材料對先進制造業保障能力。打造以鋰電池為龍頭的新能源產業生態,推動光伏、儲能等多領域齊頭并進。擴大金雞百花電影節等重大節展效應,加快影視、動漫游戲等產業放量提質,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聚焦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網絡、前沿戰略材料、氫能與儲能、基因與生物技術、深海空天開發等未來產業,大力支持前沿技術研究、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密切跟蹤前沿科技趨勢和顛覆性技術方向,動態更新和擴展未來產業版圖,構筑未來競爭新優勢。

  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定不移大招商、招大商、大員招商,優化招商工作統籌推進機制,提高招商隊伍專業化水平,積極發揮商協會作用,拓展鏈主招商、央企招商、基金投行招商,積極搭建境內外招商網絡,吸引更多跨國公司、總部企業、龍頭企業以及技術含量高的中小企業落地,全流程全要素支持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強化“鏈長制”,發揮鏈主企業龍頭作用,加快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建設,不斷完善產業鏈生態,積極培育現代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推進區域供應鏈一體化。加快布局境外物流配送基地,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網絡。健全產業鏈供應鏈風險監測機制,保障安全穩定運行。

  (三)著力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

  堅持內外需同步發力,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

  著力擴大內需。充分發揮消費基礎作用,加快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開展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發展體驗式、策展型等消費新業態,大力發展會展消費、文旅消費與體育消費,持續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圍繞國家和省市重大規劃和產業布局,加強項目策劃儲備,做深做細前期工作,擴大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加快金磚創新基地建設,拓展金磚國家及“金磚+”務實合作,積極探索全球發展倡議地方實踐。深化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建設,發揮“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及中歐(廈門)班列優勢,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RCEP國家交流合作。推動廈門自貿片區和數字自貿區建設,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平。

  建設高效暢通開放通道。提升海陸空港樞紐功能,高水平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加快多式聯運發展和智慧港口建設,拓展內外貿航線,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提速廈門新機場建設,拓展洲際航線,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推進福廈高鐵建成通車。

  推動外資外貿穩中提質。打造外資外貿外經聯動服務平臺,加快布局海外投資貿易服務聯絡點,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競爭與產業分工合作。加快推動工貿一體化,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離岸貿易、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支持中小微企業保訂單、拓市場,拓展吸收外資新渠道。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和廈漳泉都市圈建設。抓好省內對口幫扶,做好援藏援疆援渝等對口支援工作。持續推進閩寧協作,力爭將閩寧鎮打造成為全國東西部協作示范鎮。

  (四)著力強化改革攻堅,激發現代化建設新動能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發展內生動力。

  加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對標國際規則和國家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聚焦政務服務、招投標等領域,持續補短板優服務,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深化簡政放權,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便利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大力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完善涉外商事海事糾紛多元化解決體系。

  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探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推動區域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發展數據等要素市場,在完善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制度方面先行先試。不斷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打造創新型國有企業。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積極為企業發展紓困解難。

  實施系統集成式財政管理改革。把績效貫穿在預算和政策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面清理優化低效資金和政策。統籌資金、資產、資源,運用“財政+金融”方式,轉變產業扶持投入方式,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支持企業發展。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用好TOD、EOD等模式推進城市綜合開發,推動城市建設投資基金擴面提量,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參與城市發展。完善民生事業分類保障機制,開展重點領域資金競爭性分配,促進公共服務降本增效。

  加大低效閑置資源盤活力度。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支持閑置工業廠房、低效工業園區改造提升,強化要素保障,高效盤活各類土地、房產及其他經營性資源。加強財政統籌,靈活運用各類方式分類盤活一批國有資產。

  (五)著力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扎實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發揮前沿平臺優勢,落細落實對臺先行先試政策,著力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共同產業、共同家園,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深化以通促融。加強兩岸經貿往來,深化集成電路、數字文創、智能制造等領域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創新金融合作,發揮臺商產業投資基金作用,支持在廈臺企上市融資。鞏固完善對臺海運快件南向通道,做大兩岸海運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穩步推進廈金通電、通氣、通橋項目廈門側工作,加快建設廈金共同生活圈。

  深化以惠促融。用好各項惠臺利民政策,在市場準入、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等方面更好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積極推進臺灣人才職業資格直接采認工作,支持臺灣同胞參與我市職業技能等級評定,支持更多臺灣人才和臺灣青年來廈交流和就業創業。

  深化以情促融。辦好海峽論壇等重大涉臺活動,建好兩岸交流基地、青創基地,做好兩岸在基層民間、民俗信仰、姓氏族譜、青年學生等方面交流合作,講好兩岸融合故事。

  (六)著力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打造更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深入實施跨島發展戰略,堅持規劃統籌引領,加強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治理,加快構建“島灣一體”城市格局,打造高品質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統籌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設。統籌征、拆、建,強化節約集約用地和集中連片開發,提升城市發展效益。開展城市有機更新行動,加快老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綜合整治城中村。加快新城建設,完善設施配套,布局一批高能級產業項目,推動產城人融合發展。實施房票制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探索長租房市場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向新發展模式平穩過渡。

  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加強城市整體設計和風貌管控,統籌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完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進山海廊道、濕地、灣區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持續改善筼筜湖等水環境。推進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全過程管理。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建設更具韌性城市。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交通網絡,推動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規劃報批,實現4號、6號線軌通,加快推進第三東通道等跨海通道項目規劃建設。深入開展道路交通綜合整治。加快建設供水大水網。持續推進正本清源改造,提高污水處理能力。新建改造燃氣管道,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市級示范區。健全房屋安全長效管理機制。加強應急指揮和救援體系建設,全面增強城市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加快“雙千兆”城市建設,實現5G獨立組網連續覆蓋。高水平建設城市大腦,推動工信、商務、城市管理、市政、交通、水利等領域智慧化升級改造,逐步實現市域治理“一網統管”、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務辦公“一網協同”。

  (七)著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以城促鄉、城鄉互補、融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壯大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生態高效種養、農產品加工、預制菜、休閑觀光等優勢特色農業。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和現代農業設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保障好“米袋子”“菜籃子”。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強村莊規劃實施管理,統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完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管理運營機制,推進“崇尚集約建房”示范區、“綠盈鄉村”“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廣鄉村治理“積分制”“清單制”,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

  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精準幫扶薄弱村,充分挖掘村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優化集體預留發展用地政策,培育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加強農民勞動技能培訓,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健全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大力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

  (八)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打造文化中心、藝術之城、音樂之島,不斷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地方文藝院團改革發展,推出更多新時代文藝精品。積極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檔案、地方志、文史等事業,提升新型智庫建設水平。大力培育文化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廈門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空間及文化地標,發展壯大文化產業。

  保護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加強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加快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風貌區有機更新。保護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建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活態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嘉庚精神時代價值,推動特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提升社會文明程度。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持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愛心廈門”建設,健全志愿服務體系。

  (九)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區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建成46個中小學幼兒園項目,新增5.9萬個學位,提高幼兒園公辦率,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鞏固“雙減”成果,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支持在廈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高職院校與應用型本科“3+2”貫通培養。辦好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

  建設高水平健康之城。深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推動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建成投用。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強化公立醫院公益屬性,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穩妥開展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創新推進普通醫用耗材集采。優化分級診療服務,提升基層衛生服務水平。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成疾控體制改革,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辦好第21屆市運會,發展運動時尚、競賽表演等體育產業。

  拓寬多元增收渠道。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鼓勵靈活就業,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做好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深入實施收入倍增行動,探索多種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眾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穩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落實個人養老金試點工作。做好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工作。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推進社區和居家養老,建設一批農村幸福院和“長者食堂”,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實施新一輪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做好殘疾人工作,積極發展公益慈善事業。

  (十)著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爭創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市,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廈門。

  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工作。認真落實新階段疫情防控各項舉措,因時因勢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重點抓好學校、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著力保健康、防重癥,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筑牢安全防線。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立重大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強化源頭治理和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堅持“房住不炒”,持續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強化金融穩定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規范政府債務管理。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加強社會治理。開展社區治理深度賦能行動,加強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創建全國禁毒示范城市。扎實做好民族宗教、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等工作。

  建設法治社會。深入開展“八五”普法,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創建,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完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法治觀念,推動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風。

  三、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更高水平建設為民政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發揮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便民平臺作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集中更多財力保障重點工作和改善民生福祉,用政府的努力奔跑換取群眾的歲月靜好。

  更高水平建設法治政府。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提高重點領域政府立法質量,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規定程序,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恪守契約精神,深化信息公開,不斷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和統計監督,主動接受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

  更高水平建設實干政府。牢記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弘揚特區精神,傳承“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等優良作風,加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養成,敢擔當、善作為、察實情。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市區聯動、部門協同機制,推動強區放權賦能,不斷提高行政效率。

  更高水平建設廉潔政府。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堅決糾正一切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糾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構建親清政商關系,鞏固拓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實干鑄就偉業,奮斗開創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勇立潮頭、勇毅前行,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廈門力量!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黃文輝)

2023-01-30 14:29 來源:廈門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