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24日在榆林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榆林市市長 陸治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一、 2013 年工作回顧
2013 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市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煤炭價格下滑、投資增長放緩和民間借貸危機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我們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和市委的決策部署,圍繞市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迎難而上,綜合施策,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全市完成生產總值 2846.8 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 8.8%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1827.9 億元,增長 3.2% ;財政總收入 668.9 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260.7 億元,增長 19.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298.6 億元,增長 10.5%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 26820 元、 8687 元,增長 11.1% 、 13.1% 。特別是我們做了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大事、難事和實事:一是兌現了 “ 三年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 的承諾,榆林城區累計建成主次干道 47 條 78.3 公里、大型橋梁 6 座,打通了一批 “ 斷頭路 ” ,城區交通擁堵狀況基本解決;二是兌現了 “ 三年緩解城區上學難 ” 的承諾,榆林城區累計開工建設學校 45 所,上學難問題基本解決;三是徹底關閉了備受關注的中能榆陽煤礦,消除了對榆林城市發展的影響;四是強力推進了中煤甲醇醋酸系列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靖邊能化園區等一批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轉化項目,為轉型升級積蓄了后勁。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穩增長,經濟在下行壓力和困難中保持平穩運行。出臺了穩工業十項調控措施,工業經濟企穩向好,原煤產量達到 3.39 億噸,增長 4.8% ;原油 1230 萬噸,增長 5.9% ;原油加工量 386 萬噸,增長 14.1% ;天然氣 150 億立方米,增長 16.8% ;原鹽 112 萬噸,增長 6.8% ;發電量 476 億度,增長 7.4% ;蘭炭 2237 萬噸,增長 14.8% ;金屬鎂 33 萬噸,增長 8.4% ;電石 167 萬噸,增長 14.4% ;精甲醇 158 萬噸,增長 19.3% ;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1901 億元,增長 9.6% 。不斷健全項目包抓包聯和考核督查機制,積極破解制約因素,著力解決阻工問題, 100 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 606.9 億元,小紀汗煤礦等 22 個項目建成或基本建成。通過設立 2 億元專項企業扶持資金、召開銀企對接會、推動民企與國企深度合作等措施,幫助非公企業渡難關,非公經濟實現持續增長,增加值達到 1107 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 38.9% ,比 2012 年提高了 1.3 個百分點。
(二)積極主動調結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出臺了全市現代產業體系等一系列規劃,為有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明確了方向和任務。一批重大轉化項目逆勢而上,陜西有色榆林鋁鎂合金等 6 個資源轉化項目建成投運。工業園區建設邁出新步伐,榆神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煤炭、蘭炭產業整合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地方煤礦整合為 230 處,單井規模達到 97 萬噸 / 年; 44 個涉及蘭炭項目整合為 10 個綜合利用項目,淘汰落后產能 955 萬噸。新能源產業邁上新臺階,靖邊建成全省首個 “ 百萬千瓦新能源示范縣 ” 。傳統輕紡產業穩步振興,羊毛防寒服產銷額占到全國的 75% 以上,獲得 “ 中國羊毛防寒服名城 ” 稱號。現代特色農業再結碩果,糧食總產量達到 154.8 萬噸,實現 “ 十連豐 ” ;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升級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認定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34 個,發展家庭農場 2.6 萬個,流轉土地 162 萬畝,均居全省第一。旅游文化產業取得新突破,融資注冊 14 億元的榆文旅公司掛牌成立;神木石峁遺址入選世界十大田野考古發現;全市接待游客 1470 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 75 億元,分別增長 25.6% 、 28.2%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榆林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報批工作基本完成,世界首個華電 “ 循環硫化床煤制芳烴技術 ” 、全球首創的神木富油 “ 中低溫煤焦油全餾分加氫技術 ” 通過中國石化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神木蘭炭與搗固焦配合用于高爐煉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首套規模最大的催化裂解制乙烯裝置封頂。
(三)多措并舉抓統籌,城鎮化建設取得新突破。中心城區框架進一步拉大, “ 一城五區 ” 格局初步形成;建榆路、榆陽河大橋等 28 個路橋項目建成通車;榆溪河生態長廊提升改造工程順利推進,東沙生態公園一期工程竣工,榆林大道、環城北路等 13 條道路綠化全面完成; “ 四城聯創 ” 全面推進,獲得 “ 省級文明城市 ” 稱號,省級環保模范城市通過驗收, “ 智慧榆林 ” 和 “ 智慧城管 ” 啟動建設,榆林城市 “ 一卡通 ” 與全國聯網。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加快,《榆林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規劃( 2013—2030 年)》編制完成;橫山撤縣設區、神木撤縣設市工作上報國務院待批;錦界、東坑兩個省級重點示范鎮建設完成投資 11.8 億元, 12 個市級重點示范鎮和 12 個市級新型農村示范社區建設全面展開;全市城鎮化率達到 52.8%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省市幫扶、北部縣區對口幫扶、企業援助、人才幫扶的 “ 四位一體 ” 振南模式進一步完善,振南項目總投資達到 10.2 億元。
(四)加大投入惠民生,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在財政減收壓力大的情況下, “ 兩個 80%” 得到全面落實,民生支出達 360 億元。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市實施了 “15 年免費教育 ” , 52.6 萬名學生受益;榆林城區高新二小、市一中等 10 所新建學校建成投用;榆陽、神木、靖邊通過 “ 雙高雙普 ” 驗收,府谷建成省級教育強縣。醫療衛生事業加快發展,市一院二期工程主體封頂,市二院裝修工程全面推開,市三院開工建設;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一步鞏固完善,藥品價格平均下降 30% ,醫療服務縣鎮一體化改革全面啟動。勞動就業形勢穩定,城鎮新增就業 2.7 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 65.3 萬人,創收 71.2 億元。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新農合、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城鄉低保、城鎮職工退休養老金和工傷保險 7 項標準全部高于全省水平,其中新農合籌資標準每人每年提高到 415 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都提高到 1260 元,城鄉低保分別提高到 4800 元、 2320 元。保障房建設穩步推進,新開工各類保障房 29434 套。扶貧開發力度加大,實施移民搬遷 7571 戶、 28570 人, 10.7 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抗洪救災和災后重建扎實開展,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確保每一戶受災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平安榆林創建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形勢穩定,組織開展了信訪 “ 三百 ” 活動,在全市推行了社會治安 “ 四色分級 ” 預警機制,社會治安滿意率全省排名提升了 2 個位次。
(五)下大力氣強基礎,瓶頸制約逐步緩解。交通體系日趨完善,榆佳高速建成通車,神佳米高速(神佳段)開工建設;沿黃公路一期工程路基全線貫通,定邊過境公路建成通車。水源工程建設加快推進,王圪堵水庫實現低水位通水,綏德、吳堡、佳縣、子洲 4 個縣城供水管網改造順利實施;新建農村安全飲水供水工程 587 處,解決了 30 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電力保障更加有力,榆林首條 750 千伏電廠上網線路并網運行。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成綠化造林 105.5 萬畝;治理水土流失 1216.5 平方公里。節能減排扎實有效,全省排污總量預算和排污權交易試點啟動,榆橫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建成投用,神木、府谷等 7 個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榆林城區、各縣城垃圾處理率分別提高到 89.3% 和 60% ,污水處理率分別提高到 73.8% 和 69% 。榆林城區好于二級以上天數達到 322 天,其中一級天數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達到 99 天,同比增加 49 天。
(六)堅定不移促改革,發展活力明顯增強。重點領域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我市成為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省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市建設啟動,府谷縣省級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食品藥品監管改革工作順利完成。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不斷深化,全市 2873 個預算單位納入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覆蓋率達到 89% ;市縣公務卡制度改革全面啟動。招商引資數量質量雙提升,實施招商引資項目 280 個,資金到位 603.5 億元,其中非能化類項目占到 80% 。金融市場保持基本穩定,全市新開業農村商業銀行 4 家,新增保險機構 3 家;采取區別對待、分類處置、打調結合的辦法,有力地打擊了非法集資,民間融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政府自身建設成效明顯, “ 八項規定 ” 得到有效落實,會議、文件數量大幅壓縮, “ 三公 ” 經費下降 15% ;開展了 8 次公民代表走進市政府活動;縣區、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村(社區)便民服務室覆蓋率達到 60% ,辦理便民服務事項 59.8 萬件;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人民群眾和新聞媒體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 117 件、政協委員提案 335 件,辦復率均達到 100% 。
一年來,司法、物價、計生、體育、統計、審計、工商、質監、人防、供銷、氣象、扶殘助殘、民族宗教、國防和軍隊建設等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既牢牢抓好項目推進、民生改善和城市建設等當前發展中的重點工作,又積極破解產業升級、生態建設和深化改革等事關榆林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做了許多艱苦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雖有一定差距,但仍處于合理增長區間。可以說,挑戰非同尋常,過程充滿艱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把握大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級幾套班子和衷共濟、團結奮進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艱苦努力、共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駐榆部隊指戰員、武警消防官兵、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榆林仍然是一個 “ 經濟發展較快的落后地區 ” ,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發展方式粗放,推動轉型升級任重道遠;市場主體活力仍顯不足,投資拉動增長難度增加;民間融資信用體系遭受重創,部分民營企業流動資金緊張,生產經營出現困難;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較大,統籌發展的任務艱巨;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仍然不足,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亟待加強,公共服務能力需要不斷提高; “ 四風 ” 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干部作風和政府自身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 2014 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2014 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 “ 十二五 ” 規劃的關鍵一年。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結構進入調整期,經濟治理機制進入變革期;我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我們將認真分析和準確把握國內外經濟發展的新趨勢,努力提高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從自身發展看,受外部宏觀環境傳導效應影響,煤炭價格回升的跡象不明顯,我市經濟形勢依然嚴峻、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但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進入 “ 四化 ” 同步發展的新階段,一批擁有世界領先技術投資超百億元的重大項目建設,為推動經濟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顯著提升了發展保障能力。從政策層面看,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體部署,我市上升到《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等 7 個國家級規劃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進一步支持榆林持續發展的新 “27 條 ” 政策,這些利好因素將有效激發我市發展潛力。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合理增長、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和市委三屆三次全會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在穩定增長中優化結構,在深化改革中創新發展,在擴大內需中推進開放,在改善民生中促進和諧,全力打造榆林經濟升級版,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 10% 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5%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 13% ;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 11% 、 1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 14.6% ,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 4% 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6.5‰ 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 以內。今年經濟預期增長目標,既是積極有為的體現,又充分考慮了各種有利不利因素;既順應了我市經濟持續增長趨勢,又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既可為轉型升級贏得時間和空間,又能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必要條件。
實現以上目標任務,我們將牢牢抓住以下五個著力點:
一是抓改革,促紅利釋放。把深化改革作為穩中求進的根本動力,將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堅持問題導向,區分情況,分類推進,努力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序承接上級改革政策,準確把握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安排部署,研究貫徹方案,適時、有序、協調推進。強力推進本級改革部署,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加快推進方向明、見效快、可操作的改革,穩扎穩打,著力在教育衛生、民營經濟、財政金融、生態文明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積極進展。
二是抓項目,促轉型升級。把主動轉型作為穩中求進的重中之重,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著力圍繞煤炭做轉化、圍繞轉化做規模、圍繞規模深加工,加快培育具有榆林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升級版。優化投資,促進投資合理增長和結構優化,強勢推進超百億元重大能化項目建設,謀劃招引一批事關全市轉型發展的高端化工項目。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經濟發展,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發掘民間投資潛力,激發非公經濟活力和創造力。優化產業,推廣煤基多聯產模式,構建以煤炭中低溫干餾推動煤制烯烴、煤制芳烴、煤制油、煤鹽一體化發展的 “ 一推四 ” 特色煤化工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優化升級羊毛防寒服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太陽能、風能、文化旅游、能化裝備制造和配套物流等接續產業,形成多點支撐、多元帶動的新格局。
三是抓城鎮,促統籌發展。把城鎮帶動作為穩中求進的最大潛力,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南北協調的新型城鄉區域關系。提升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水平,優化中心城市空間布局,加快 “ 一城五區 ” 重點區塊開發,完善服務功能,彰顯特色魅力,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提升縣城建設品位,引導優勢產業向縣城集聚;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的美麗城鎮,促進中心城區、縣城和小城鎮合理分工、協同發展。提升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堅定不移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自然條件不同區域按不同定位發展;完善區域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均衡配置。
四是抓民生,促社會和諧。把改善民生作為穩中求進的根本目的,切實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促進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讓人民群眾切身感受到幸福榆林的實惠。突出民生優先,按照保住基本、突出重點、完善制度的思路,嚴格落實 “ 兩個 80%” 硬指標,統籌做好就業、社保、教育、衛生、住房等改善民生各項工作,著力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創新社會治理,及時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建設誠信榆林;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全面推進平安榆林建設,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
五是抓生態,促環境改善。把優化生態作為穩中求進的重要保障,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加快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麗榆林。用制度完善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綠色經濟優化生態環境,加快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市,將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推進資源循環式利用、產業循環式耦合、區域循環式開發,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舒適、生態空間山清水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