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白銀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11日 汪海洲)

2014年03月27日 13:19   來源:政府網站   

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11日在白銀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白銀市市長 汪海洲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及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一手抓轉型發展,一手抓民生保障,扎實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較好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市完成生產總值464.49億元,同比增長12.8%;工業增加值212.86億元,增長15.7%;固定資產投資421.58億元,增長31.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5.75億元,增長14.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4.11億元,增長20.63%;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79.7元,增長11.5%;農民人均純收入5140.1元,增長14.3%;城鎮登記失業率2.46%;人口自然增長率5.89‰。

  1.農業經濟活力增強。實現農業增加值55.01億元,增長6.5%。糧食生產實現“十連增”,總產量達到77.76萬噸,同比增長7.85%。特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新改擴建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1.65萬畝,瓜菜種植面積達到97萬畝;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75家,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17.23萬頭、430.15萬只;新增特色經濟林15萬畝。農業科技推廣力度不斷加大,推廣全膜雙壟溝播131.13萬畝,高效節水示范灌溉91.58萬畝,農作物良種覆蓋率、畜禽良種普及率分別達到95%、90%以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引洮一期會寧北部供水、靖會工程甘溝干渠改擴建、興電灌區齊家大峴除險加固、雙永供水等重點工程加緊建設,雙永灌區等土地整理開發項目全面完成,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興修梯田15.55萬畝,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74.37平方公里。農業組織化程度進一步提升,新增龍頭企業14家,總數達到331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41%;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450家,總數達到2508家,居全省首位;扶持土地流轉經營大戶55戶,土地流轉面積40.63萬畝。會寧縣被評為“中國亞麻籽之鄉”,銀特番茄醬等4個產品獲十一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2.工業經濟穩中有升。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5.13億元,增長16%。主導產業集聚效應逐漸顯現,3個千億元產業鏈增加值占GDP比重35.5%。白銀公司銅冶煉渣綜合利用、壽鹿山新型干法水泥、劉化一期15萬噸硝酸、長通銅鋁導體新型材料、中天化工無水氟化鋁、中電投紅山風電場一期、中電國際上沙沃光伏發電等重大項目建成投產;鋅冶煉資源綜合利用、熱電聯產、鴻泰鋁合金產業鏈、北方三泰氯堿、東方鈦業鈦白粉、凱斯瓷業等項目進展順利。靖煤集團整體重組劉化集團,成為國有資產結構調整、優化組合的成功典范。白銀礦田深部及外圍找礦取得重大突破,新增銅及多金屬資源量約50萬噸,被列為國家級地質找礦整裝勘查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昌源化工重鉻酸鈉制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長通超導電纜導體用于法國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和神舟系列飛船;郝氏炭纖維公司成為行業唯一全產業鏈企業,被列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容和”、“條山”兩個商標被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中集華駿、甘肅稀土等4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12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全市專利申請連續5年增幅30%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0.64件,我市被列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繼2003年后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3.第三產業持續發展。完成增加值155.92億元,增長10.8%。文化旅游業不斷融合。全市文化企業達到666個,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5.1億元,同比增長47.83%;建成基層文化大院61個,成功舉辦第十三屆PHE國際青少年書畫大賽,市第三屆鳳凰文藝獎揭曉,愛樂合唱團在維也納世界合唱比賽中獲表演水平A級,舞蹈《背鼓子》代表甘肅亮相央視“直通春晚”節目,秦腔劇《靖遠起義》榮獲省第七屆敦煌文藝獎,紀錄片《大會師》、電影《愛在心里》在我市拍攝完成,忠恒文化、隴燁陶瓷公司入選全省首批百家骨干文化企業。全市旅游規劃和黃河風情線旅游規劃編制完成,黃河假日城、龍灣古鎮改造、法泉寺、雪山寺、壽鹿山等景區建設加快推進,第三屆鄉村旅游節、第五屆紅色旅游節成功舉辦,會寧被評為“中國最佳紅色旅游示范城市”;新增“農家樂”經營戶140戶,市旅游服務中心和旅游商品銷售中心啟動運營;全年旅游接待人數501.7萬人次,同比增長35.6%,旅游收入27.32億元,同比增長37.4%。商貿服務業加快發展。編制完成市場體系建設、現代物流和再生資源產業發展規劃;白銀公司現代工業物流園、中進大西北倉儲物流園等核心園區建設啟動,義烏商貿城、靖遠浙江商貿城、銀西汽車商貿服務城、忠恒金地年鮮綜合農貿市場等項目加緊建設,金利苑農貿市場、甘肅品高萬噸冷鏈項目建成投運,國芳國際、星光銀座等商貿綜合體項目基本建成;改造農貿市場12處,改擴建鄉鎮商貿配送中心7家、農家店260個。金融服務業全面提升。白銀城投債成功發行,直接融資13億元;全市小貸公司發展到31家,累計發放貸款13.66億元,15戶擔保機構發生擔保額21.5億元;創建“信用村”14個;發放“三權”抵押貸款3162萬元,發放婦女小額、雙聯惠農、牛羊蔬菜貸款21.36億元;全市銀行存貸比增加2.85個百分點。甘肅欣慶環?萍嫉6家公司在上海、深圳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非公經濟實力增強。全市非公經濟市場主體達到59370戶,比上年增加13933戶,注冊資金首次超過公有經濟,預計增加值增長17.2%,總量占全市GDP比重達到44%。

  4.重點項目強力推進。全市在建項目1012個,同比增加241個。全年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62個,到位資金293.8億元,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0家、上市公司6家。營雙高速公路景泰段、吳家川至壩灘公路、沿黃快速通道白樺公路建成;中川機場至白銀至劉川工業園公路、黃河石林景區二級公路、靖遠至會寧侯川段公路提升改造工程、平堡黃河大橋開工建設;白銀天博萬頭奶牛、景泰正大現代農牧業產業示范等項目加快實施。城市發展亞行一期項目基本完成,累計投資12.09億元,二期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偼顿Y40億元的中和教育港、文化商住綜合體等項目簽約。

  5.園區建設勢頭強勁。工業集中區總體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復,建設用地納入國家低丘緩坡未利用地開發試點。管理體制逐步理順,“一區六園”納入統一管理,全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2.75億元,開發面積達到82.46平方公里。銀東工業園納入城市總體規劃;銀西工業園基本實現“七通一平”;劉川工業園具備承載重大項目基礎條件;高新區獲批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在國家高新區排名前移13位,名列72位,科技企業孵化器一期5萬平方米生物醫藥產業園建成投用,摩爾化工等52家企業入孵,二期裝備制造產業園建成5.3萬平方米。工業集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1.5億元,實現技工貿總收入628億元,同比增長31.1%;完成工業增加值198.9億元,同比增長17%。

  6.城鄉面貌不斷改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控制范圍由135平方公里擴大到312平方公里,銀光公司生活區等4個片區控制性詳規初步完成,村鎮建設規劃全面啟動。實施城建項目83項,完成投資38.6億元,新建改造國道109線過境段、人民路、長安路、南環路等城區道路17條30.85公里,“六橫八縱”的路網結構基本形成,建成區面積擴大到80平方公里;實施金嶺公園、銀光公園、西區人民廣場改造工程,城市礦山公園博物館建成,220個公交候車亭建成投用;開展拆墻透綠、拆違增綠,新增綠地73.94公頃;改造失管小區5個、住宅樓42棟,整治背街小巷23條、2.6萬平方米。整合市區集中供熱17萬平方米,新建改造管網6.6公里。城市“三維數字社會管理”系統啟動建設,我市被列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會寧、靖遠、平川新城區建設步伐加快,景泰文化廣場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市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達到43.2%。新建農村公路600公里,基本實現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新續建集中供水工程22處,解決了15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全市完成造林33.18萬畝,城區大環境綠化1.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3.93%。淘汰落后產能138.1萬噸,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5.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35%,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34天,創歷史最好水平。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龍灣被評為“中國十大最美鄉村”。

  7.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全市民生方面支出85.84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2.83%。省市確定的各項惠民實事全部完成。教育體育發展水平鞏固提升。新改擴建校舍30.75萬平方米、幼兒園87所、職業教育實訓基地4個,建成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83所,礦冶學院新校區建成投用;4所市屬學校下劃白銀區管理,白銀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率先通過省級驗收;解決了10847名進城務工子女、留守兒童和殘疾兒童的入學問題;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11萬人;高考二本以上錄取人數突破萬人。完成體育惠民工程6個、農民體育健身工程77個,成功承辦了全省第二屆中學生運動會和全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新農合籌資標準由人均290元提高到340元,參合率達97%;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由25元提高到30元。市第一人民醫院門診大樓投入使用,市兒童醫院、殘疾人康復中心開工建設。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全面開展,計生基礎工作進一步鞏固。就業工作持續加強。投入1.14億元,開展職業技能培訓8.35萬人、創業培訓3515人;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6995名,城鎮新增就業7.67萬人;勞務輸轉31.07萬人,勞務收入39.23億元。社會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人均每月55元提高到60元,城鄉低保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10%和13.5%,農村五保年供養標準提高200元,發放城鄉低保金5.35億元,建成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50所;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21751套,建成9604套,改造農村危房1.13萬戶。扶貧攻堅成效明顯。落實專項投資1.54億元,實施整鄉整村推進項目34個,減少貧困人口7.33萬,貧困面由52%下降到46%。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法制宣傳教育廣泛開展,我市被評為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進市,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調解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實施“天網工程”,有效防范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主要刑事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14%;隱患排查、“打非治違”、安全生產大檢查等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全市各民族團結,宗教和順。

  8.政府建設得到加強。取消行政事業性收費17項,按下限執行6項,取消、調整、合并審批事項49項,推行工業類項目并聯審批,全市四級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全覆蓋。全市政務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點共受理事項128.6萬件,辦結率99.8%。組建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完成進場交易353宗、50.3億元,節約資金5500萬元。進一步理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完成工商、質監行政管理體制劃轉移交工作。市級層面會議同期減少39次,發文同比下降14%,信息簡報由150種減少為45種。市本級“三公”經費下降15%。開展效能專項督查73次,督查項目373個,多年受征地拆遷影響的長安路、南環路、國道109線過境段等項目順利推進。清理、撤銷各類議事協調機構274個,騰退辦公用房1.17萬平方米。辦理行政復議案件16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4件,政協委員提案180件。扎實推進聯扶行動,幫辦實事5800多件,協調爭取項目2400個,落實資金1.13億元。

  一年來,全市審計、統計、雙擁、老齡、糧食、檔案、人防、氣象、地方志、公積金、殘疾人、防震減災、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2013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績,轉型發展邁出了新的步伐。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共識共為的結果,是地企、軍地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駐銀各單位,向駐銀部隊、武警官兵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農業種養加結構不合理,產業化程度不高,工業仍主要集中于資源開發和初級產品加工領域,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任務艱巨;產業鏈招商引進的大項目、好項目還不多,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夠;交通、水利、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對轉型發展的支撐作用不強;改革創新活力不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金融推動轉型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夠;城鄉二元結構矛盾突出,城鎮化建設滯后,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改善民生的任務繁重;工作作風有待轉變,一些部門的執行力還需加強,服務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市政府將逐一分析這些困難和問題,制定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4年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

  2014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白銀工業集中區為平臺,大力發展壯大“3+4”產業集群,大力實施“3341”項目工程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示范區、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和蘭白科技創新試驗區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著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2‰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上下達的目標以內。

  今年,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進改革創新,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做好審批職能“接、放、管”工作,建立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編制“行政審批事項目錄”,推進發改、住建、國土、環保等部門審批事項同步下放、并聯審批。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組建不動產登記管理機構,啟動建設登記信息管理平臺;優化工商、質監管理體制,整合衛生、人口等領域職能,理順市區城建規劃、市政管理、市場監管和食品藥品執法職責。進一步規范部門責任主體,清理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面推行事業單位績效管理,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工作。整合公共資源交易項目,推行電子招標采購,確保各類交易業務全部上線。調整完善考核指標體系,實行縣區差異化考核,加大約束性指標和社會發展指標權重,強化考核結果應用。

  大力發展非公經濟。編制非公經濟發展綱要,落實好優惠政策,廢除各種不合理規定,鼓勵非公經濟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投資鐵路、公路、城鎮、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進入公共服務領域;加快中小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非公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動產權結構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社會化轉變,組織形式由個人業主制、合伙制向混合所有制轉變,管理模式由家族式向法人治理結構過渡;改進資信評估制度,健全信用擔保體系,推動上市融資;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證登記制、注冊資本認繳制、年度報告制,實現非公企業戶數增長16.5%,非公經濟增加值增速達到22%。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市屬城投公司、水務集團、交通建設公司、黃河旅游公司等政府類投融資企業和供熱、供水、公交等公益性企業政企分開、規范管理,建立完善薪酬和資產經營責任制度;推動白銀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造,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健全完善市場體系。建立統一的生產要素市場準入制度,實現市場主體依法平等進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制定資源市場改革具體意見,推進大用戶直購電直接交易試點;推進水權制度改革、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景電、靖會、興電等大中型灌區推行終端收費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建立和完善城鎮居民階梯水價、氣價制度。

  深化財稅金融改革。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原則,科學合理編制預算,建立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集中財力優先保障民生支出,扶持重點產業加快發展;穩步推進預決算公開,提高財政運行的透明度;將地方政府性債務納入預算管理,建立聯席會議、年度審計、責任追究等制度。進一步推進農村金融創新改革工作,做好“三權”確權、發證及貸款投放工作,繼續開展信用鄉鎮、信用村創建工作,優化金融生態環境;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吸引各類金融機構、創業投資機構入駐,推進中銀富登發起設立平川村鎮銀行;構建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貧困人口、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建立信貸投放與財政性存款掛鉤機制,鼓勵擴大信貸規模,新增信貸投放60億元以上。

  創新園區管理建設機制。推行“管委會、經濟實體、社會中介組織”三位一體的園區開發模式,行政管理主體與開發建設主體相分離,實現經濟行為實體化、園區建設市場化、公共服務社會化。設立工商、地稅、公安、安監等職能機構,推行扁平化管理。建立園區企業擔保資金和企業聯保機制,爭取高新發展公司通過評級認證,拓寬融資渠道。引進金融、法律、評估、審計等各類專業化中介服務機構,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探索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信用貸款、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等金融產品,運用市場化機制,加快園區配套設施建設。全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7%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

  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加強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產學研合作,成立高新區科技成果轉化機構,規劃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園中園和中試產業基地,鼓勵科研人員以技術入股、股權激勵等形式參與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加強同省科技發展投資公司合作,利用省新材料和環保產業等國家創業投資基金平臺,完善多元化科技投融資體系。啟動建設蘭白科技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推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設,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技術交易市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家、科技型企業15家,專利申請受理量增幅達到30%,突破5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件。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全面落實“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糧安工程,突出發展玉米和馬鈴薯兩大高產作物,確保糧食總產穩定在72萬噸以上;推廣新型農作制度,形成畝產“千斤糧、萬元錢”農業發展模式,帶動農民收入持續增加。新改擴建日光溫室1萬畝、塑料大棚0.6萬畝,種植特色林果13萬畝,發展糧草兼顧的草地農業,新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70個、規模奶牛場5個,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新增龍頭企業10戶、專業合作社210家,培育壯大瓜菜、枸杞、小雜糧、羊羔肉等優勢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轉化率達到44%。加快實施引洮一期會寧北部供水、興電灌區齊家大峴除險加固、百萬畝節水等工程,確保雙永供水工程主干渠通水運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5萬畝,興修梯田12萬畝,完成水土保持綜合治理120平方公里,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試點工作,建立農村產權交易所,促進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新型經營主體,保障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扶持土地流轉大戶50戶,土地流轉面積達到50萬畝。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0個,擴大“三品一標”農產品覆蓋面。

  推動工業提質增效。加快實施一批延鏈補環項目,進一步壯大骨干企業、主導產業,壯大“3+4”產業集群。做強能源及高載能產業,抓好熱電聯產、鴻泰鋁合金產業鏈、國電靖遠發電“上大壓小”、華鷺鋁業異地搬遷擴能等項目推進,開工建設中凱景泰寺灘風電、大唐前臺子風電、甘肅德祐靖遠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開發項目,新增裝機容量40萬千瓦。做深有色產業,加快白銀公司銅冶煉技術提升改造、鋅冶煉資源綜合利用、稀土新材料園、郝氏炭纖維炭復合新材料、銀泰鋁業板材深加工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產品深加工率和新材料產業比重。做精化工產業,推進25萬噸硝基復合肥二期、東方鈦業鈦白粉等項目建設,抓好銀光集團TDI二期、劉化煤制氣等項目的論證立項,促進煤電聯動,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做活百億元產業,陶瓷建材產業抓好凱斯瓷業陶瓷微粉拋光磚、泰山石膏板、富海陽光建材項目建設,加快住房新型材料示范推廣,建成平川陶瓷產品省級質檢中心;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抓好中凱風電裝備制造、容和礦用電器技術改造、甘肅倚銀石化裝備制造等項目,推動新能源配套裝備產業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實施賽諾生物酶、正生生物籽瓜廢棄物綜合利用、酵母飼料生產等項目,引進中藥產業化企業,加快生物經濟園建設。強化工業企業運行監測分析,加強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協調調度,保障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供應,做好中小企業入規培育,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

  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制定大物流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加快推進大西北倉儲式商貿物流園、現代工業物流、環銀百大樓商貿城等項目,打造銀東工業、銀西商貿兩個核心物流園區,構建公鐵航聯運物流體系。抓好平川忠恒金地年鮮農貿市場、靖遠西北果蔬冷鏈物流中心、縣鄉農貿市場標準化提升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雒家灘廢舊物資交易市場、郝家川水產品批發市場、長安路綜合農貿市場,組建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中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擴大信息消費,建設國家中小商貿流通企業服務體系試點城市。抓好“新網工程”,推進基層供銷網絡建設。大力發展健康服務業和養老服務業,吸引民間投資,推動四龍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強化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拓展社會保險參保覆蓋面。加強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510元。繼續推進農村互助老人幸福院建設,開展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和農村留守老人日間照料幫扶工作。全面落實地方儲備糧承儲計劃,嚴格執行災情監測和值班制度,不斷增強抵御災害風險能力。新建各類保障房6546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萬戶,為9491戶發放廉租房補貼2887萬元。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推進全民創業行動,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指導服務,新增城鎮就業6.2萬人。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發展,新改擴建校舍10萬平方米,消除危房10萬平方米,建設義務教育階段標準化學校100所。大力發展學前和職業教育,加強幼兒師資力量,完成礦冶學院招生1500人。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工建設市第一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加快中醫藥制劑中心建設,建成鄉鎮衛生院30個。新農合籌資標準由人均340元提高到390元。全面落實計生各項獎勵優惠政策,貫徹執行單獨兩孩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大力開展群眾體育運動,全力辦好甘肅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和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繼續抓好質量振興工作。全面做好第三次經濟普查。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建立黨組織、居委會、工作站、服務站“四位一體”的社區工作格局,將社區承擔的行政事項逐步轉移到社區工作站。全面推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推進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脫鉤,做好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社區服務類等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工作。建立網上受理信訪事項和群眾滿意度評價體系,健全司法救助制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和矛盾糾紛預警、聯動、對接、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平安白銀”建設。建立嚴格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和責任追究制度,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確保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強力推進扶貧攻堅。深入實施“1236”扶貧攻堅行動,促進扶貧工作與“雙聯”行動的深度融合。推動移民搬遷“下山入川”、“出村入城”,減少貧困人口7.19萬;著力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統籌抓好3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和2個插花貧困區扶貧工作。整合培訓資源,加大訂單培訓和勞務輸轉力度,拓寬增收渠道。

  興辦9件惠民實事:(1)實施扶貧攻堅整村推進項目20個;(2)建成基層文化大院60個;(3)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25個;(4)提升改造農貿市場10個;(5)建成“一村一場”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0個;(6)實現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覆蓋、改建農村小學附設幼兒園100所;(7)改造失管小區5個;(8)補貼援助辦案經費,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服務;(9)建設全市鄉村道路交通安全服務點。

  四、全力抓好項目工程,增強區域競爭優勢

  對接國家政策謀劃項目。實行項目謀劃責任制,充實完善項目庫。圍繞全省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謀劃實施一批新型儲能、現代高載能、二次電池及電池材料等項目;圍繞全省建設新能源外輸工程,謀劃布局電源點,探索分布式能源發展和新能源局域電網建設;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謀劃實施一批礦產資源開發、農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合作項目;搶抓國家支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機遇,謀劃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結合全省煤化工產業發展規劃,謀劃一批煤炭分質轉化利用項目;用足用活國家重點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謀劃一批生物醫藥、信息、節能環保等項目;主動對接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謀劃實施一批水源涵養、流域保護、風沙治理等生態項目;研究新一輪國家棚戶區改造政策,爭取專項資金,完成50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

  圍繞產業鏈條引進項目。充分利用蘭洽會、民企隴上行等平臺,緊盯500強企業,對接“3+4”產業鏈,開展點對點精準招商。能源產業大力引進光熱發電技術,建設光熱發電及儲能新材料示范園,推進煤電鋁一體化;化工產業以TDI產業鏈為核心,重點引進煤制天然氣、煤制甲醇、煤制烯烴等項目,推進煤化工和TDI上下游產業融合,建設西部重要的煤化工和精細化工基地;有色產業重點引進銅鋁鉛鋅合金材料、功能材料、復合材料、高純材料等項目,建設有色(稀土)新材料基地;先進裝備制造產業重點引進風電裝備、光伏發電設備、礦山工程機械、農機機械等項目;陶瓷建材產業重點引進特種陶瓷、凹凸棒開發、玻璃制造等項目;資源循環利用產業著力引進煤矸石發電、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等項目;生物醫藥產業重點引進生物制藥、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生物育種等項目。

  突出基礎設施推進項目。完善領導干部包抓重大項目責任制、項目建設聯席會議制度,推行“管家式”、“一站式”服務,推動項目順利實施。對前期工作比較完備的干塘至武威南增建二線、景泰至會寧二級公路、沿黃快速通道、黃河上游白銀段防洪治理堤防工程等重大項目,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動工實施;對事關我市長遠發展的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工程、包蘭鐵路擴能改造、慶陽環縣經白銀至蘭州新區鐵路、白銀至平涼鐵路等項目,成立專門機構,推進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白銀至中川機場、景泰至黃河石林等公路建設;抓住國家路網干線升級改造機遇,啟動3條省道升國道改擴建工作,爭取10條縣鄉道列入省道網規劃。加快白銀工業集中區建設,高新區以打造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目標,提高一期運營管理水平,加快二期建設進度,開工建設三期;銀東、銀西工業園重點推進水、電、通訊等配套工程,實現園區與主城區有效對接;劉川工業園重點抓好亞行二期項目實施,加快給排水管網、道路硬化、綠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正路工業園實現主干線路、給排水管網全面貫通;平川工業園加快南區開發;會寧工業園重點推進西城產業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

  五、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

  加快文化事業建設步伐。推進縣區“文化集市”建設,扶持培育“鄉村舞臺”,形成市、縣(區)、鄉(鎮)、村(居)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抓好“歷史再現”工程和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推進市文化藝術中心、國際青少年兒童美術博覽館和地震博物館等文博設施建設,抓緊實施永泰城址保護維修工程。擴大圖書流通站建設規模,開通運行手機移動圖書館、電視圖書館業務。

  加大文化旅游產業開發力度。加強與省公航旅集團、康輝集團的合作,加快黃河石林、黃河假日城等景區開發建設進度,謀劃建設黃河大峽谷風景旅游區,協同蘭州、臨夏兩市推進黃河風情線大景區建設,打造絲綢之路沿線文化旅游帶。抓好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靖遠文化產業開發、新天地文化商業街三期、會寧漢唐二十四節氣文化休閑商業街、銅藝陶藝開發和縣區數字影院等文化項目。新建改造標準化“農家樂”25家。組建市文化傳媒公司和演藝公司,建成2個以上游客服務中心,加大特色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扶持力度,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8%。

  加緊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抓好紅色文化產業園、黃河石林旅游文化產業園、影視文化產業基地、青少年藝術培訓基地、黃河民俗文化產業帶、礦業文化博覽園、陶瓷文化產業園、銅文化產業園等產業基地建設,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深入挖掘黃河古渡、彩陶、大爆破、電力提灌工程等歷史現實題材,拍攝電影《羊皮筏子》,創編歌舞劇《夢幻彩陶》,推出一批精品力作。

  六、堅持生態文明理念,推進“兩型”社會建設

  更加注重循環發展。抓好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加大西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推進力度,重點實施廢舊汽車拆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等項目,爭取我市列入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加快高新區、銀西工業園、平川工業園循環化改造,確保完成60%以上改造任務。繼續實施合同能源管理和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培育循環型社會消費方式。建立健全廢舊農膜回收利用體系,回收率達到77%;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生物堆肥、加工飼料等綜合利用技術,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0%。

  更加注重環境治理。加快東大溝河道整治、重金屬點源深度污染治理。開展礦山復綠行動,整治礦山地質環境。繼續實施工業脫硫、脫硝、鍋爐改造和農業源減排工程,推進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嚴格落實國家強制性能耗標準,淘汰落后產能44.34萬噸,爭取列入國家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加強有色、化工、水泥、硅鐵、電石等行業監管,確保達標排放。

  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加快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重點實施農田林網、林緣區造林、綠色通道、荒山造林、大環境綠化等工程,啟動中信集團碳匯林建設項目,完成造林32萬畝。爭取將三縣兩區納入新一輪退耕還林范圍和退牧還草項目區。探索建立生態保護與補償新機制,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退耕還林補貼、土地復墾、垃圾處理收費等政策。

  更加注重鄉村美化。繼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行動,鞏固擴大“四清”和“四化”成果,完成景電、興電、靖會等高揚程提灌區15個鄉鎮168個村的環境治理;開展農村山坡地、廢棄閑置宅基地整治;在條件較好的村鎮,建立公益性公墓或集中安葬區;成立鄉鎮環衛所和村保潔站,建設無害化垃圾處理設施,實行環境衛生考評,確保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觀。

  七、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城鄉一體發展格局

  優化城鎮布局。對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完成全市新型城鎮體系規劃,加快推進蘭白一體化進程,積極融入蘭州-西寧國家城市群建設,構建“一城三帶三中心”城鎮體系布局。中心城區以“攬河入城、納山為屏”為目標,依托白銀高新區、銀西工業園、銀東工業園,進一步完善功能,加速產業和人口集聚,形成產城互動、城鄉一體復合型城鎮密集區;以四龍、水川濱河新鎮建設為重點,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閑、人居于一體的城市拓展區,加快城區綠化和水系建設,讓市民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建設聯接水川、四龍、北灣、糜灘、三灘、東灣、水泉、龍灣、五佛等重點村鎮的沿黃城鎮帶,聯接白銀、劉川、王家山、北灘、東升、五合的劉白高速城鎮帶,聯接景泰、平川、靖遠、會寧的國道247線城鎮帶,著力打造郭城、北灘、紅水三個縣域經濟次中心。

  完善基礎設施。白銀城區重點新建上海路北段、銀西中路等道路8條,續建北環路、國道109線過境段,改造北京路東段、廣場東路等道路4條;集中抓好銀東、銀西工業園供水管網和舊城區供水管網改造;開工建設銀西工業園熱源廠和熱電聯產供熱管網,推進平川、靖遠熱電聯產集中供熱工程,逐步實現城市供熱集中化;繼續實施金嶺公園改擴建、銀鳳湖公園續建、銀光公園二期、西山公園改造、礦山公園景觀建設等項目,建設東部城鄉樞紐站、東入城公園、北城區人工湖;重點抓好中心街、八號樓等片區改造,實施劉家梁、大井子、黃茂井、周家地等城中村改造,建設城市新型社區。建設農村公路500公里。加快實施數云白銀云計算產業園項目,做好“寬帶提速”工程,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提高城鄉信息化水平。

  加強城鎮管理。結合“五城聯創”,加大市容市貌、城區污染、交通秩序和社會治安等綜合治理力度,提高居民綜合素質,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城市管理重心向街道和社區下移,加強建制鎮、社區管理,規范小區物業管理,推行生活垃圾移動收集和道路保潔責任制。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推行城市紅線、綠線管理。強化工程建設管理,嚴把設計、施工、監理、竣工驗收關口,確保工程質量。

  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及其子女就業就學、購房落戶、社會保障等政策,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確保城鎮化率提高1.7個百分點;以中心村為重點,加快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強化公共服務保障,吸引農民集中居住。全市確定6個建制鎮開展新型城鎮化試點,爭取1個縣、兩個鎮納入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政府肩負著重大而艱巨的責任,承載著全市人民的厚望。我們將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忠實履行職責,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以為民、務實、清廉的作風,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改進作風,科學理政。認真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市委相關規定,聚焦“四風”抓整改,重拳整治“庸懶散”,著力解決“中梗阻”,努力做到向群眾承諾的事全力辦,對群眾期盼的事加快辦,受群眾關注的事公開辦,盡心竭力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千方百計辦好順民心、惠民生的實事。進一步健全行政決策機制,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審查和集體討論相結合的科學決策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確保政府各項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和實效性。

  強化執行,高效施政。把執行力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作為檢驗干部作風的試金石,全面貫徹落實市委決策部署,強化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樹立一抓到底的執行精神,保持勤勉奮發的工作狀態,咬定目標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全力推動工作落實。加強行政效能監察,健全督查聯動機制,嚴格執行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責任制和失職追究制,推行“兩集中三到位”政務服務,整合審批部門,再造審批流程,壓縮審批環節,減少審批時間,以高效率贏得高效益,以快節奏換來快發展。

  規范行為,依法行政。深入開展“六五”普法工作,進一步培養法治精神、法治素養和法治觀念,加強重點領域基層執法力量,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規范自由裁量權,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建設法治政府。強化網上政務服務和電子監察平臺建設,建立百姓問政制度,加大群眾網上訴求辦理力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努力做到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勤政為民,廉潔從政。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文件,規范辦公用房,嚴控“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將有限的財力集中到惠民生、促發展上,政府過緊日子、群眾過好日子,確保公款姓公、公權為民。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強對財政資金使用、重大項目投資、工程招標、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監管,切實解決以權謀私、與民爭利和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站在新的起點上,轉型跨越的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破冰前行的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期盼鞭策著我們。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信心,團結奮斗,真抓實干,做厚德勤奮的白銀人,建宜居宜業的白銀城,走改革創新的白銀路,圓和諧幸福的白銀夢,共同開創白銀更加美好的明天。

  術 語 解 釋

  三權:即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林權。

  “三維數字社會管理”系統:即以建設市級統一的社會管理服務體系為目標,以統一的三維地理信息系統、人口法人數據庫、視頻實景監控為基礎,建立受理平臺、呼叫中心、應急處置、在線辦事等市、區、部門、街道、社區、樓院六級聯動、集中統一的社會服務中心,協同辦公的工作模式。

  智慧城市:即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運用在城市的各行各業之中的基于知識社會下一代創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級形態。

  天網工程:即公安部聯合工信部等相關部委共同發起建設的利用圖像采集、傳輸、控制、顯示等設備和控制軟件組成,對固定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和信息記錄的視頻監控系統。

  打非治違:即打擊非法、違法生產,治理違規、違章作業簡稱。

  “3+4”產業集群:即“十二五”期間,我市重點規劃打造的有色金屬(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進高載能3個千億元產業鏈,先進裝備制造、陶瓷建材、農畜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4個百億元產業。

  “3341”項目工程:即打造以蘭州新區開發建設和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為重點的經濟、文化、生態三大戰略平臺,實施交通提升、信息暢通、城鎮化三大基礎建設,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富民多元產業、區域首位產業四大產業,力爭到2016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1.5萬億元。

  “1236”扶貧攻堅行動:即圍繞“一個核心”和“兩不愁、三保障”,全力實現“六大突破”!耙粋核心”就是持續增加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兩不愁”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落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三個保障,“六大突破”就是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育、易地扶貧搬遷、金融資金支撐、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素質提升六個方面的突破。

  “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即著力打造旱作農業、高效節水農業和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三個國家級示范區;壯大和提升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壯大以草食畜牧業為主的循環高效農業、以設施蔬菜為主的高效節水農業、以優質林果為主的區域性特色高效農業,提升馬鈴薯、中藥材、現代種業和釀酒原料等特色產業;強化農業設施裝備和科技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政策支持和保護五大支撐。

  “千斤糧、萬元錢”農業發展模式:即通過種養結合、糧經復合、水旱輪作及循環利用,科學配置土地、物種、時空,充分挖掘農田生產潛力,增加復種指數,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糧經作物協調發展,構建優質高產、節本增收、安全生態的高效農作模式,確保實現每畝年產“千斤糧、萬元錢”。

  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統稱。

  新網工程:即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的簡稱。

  文化集市:借用了“趕集”的概念,即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演出不同的文藝節目。

  “歷史再現”工程:2014年全省文化局長會議上正式提出,即通過推動重大文物保護項目的實施,展示各類不可移動文物的價值和內涵,拓展可移動文物的展示手段,創新博物館建設的機制體制,進一步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促進文化遺產合理利用,進一步提升和顯現甘肅文化優勢。

  四清:即在我市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開展的清垃圾、清雜物、清殘垣、清庭院活動。

  四化:即在我市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開展的凈化、綠化、亮化、美化活動。

  五城聯創:即在全市范圍開展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的活動。

  兩集中三到位:即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規范高效的審批運行機制,提高行政服務效能,推進一個行政機關的審批事項向一個處室集中、行政審批處室向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集中,保障進駐行政審批服務中心的審批事項到位、審批權限到位、審批人員到位。

(責任編輯:宋雅靜)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