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9日在揭陽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揭陽市市長 陳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的核心任務,牢牢把握“強化效率、彰顯公平、惠民執政、綠色發展”的施政理念,改革創新,奮發進取,頑強拼搏,沉著應對錯綜復雜經濟形勢的挑戰,經受住百年不遇自然災害的考驗,在建設粵東經濟強市和粵東上善之區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一)以經濟協同增長推動提速增效。著力增投資、擴消費、穩出口,推動“三駕馬車”協調發展。全年生產總值1605.35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4.5%,躍居粵東第一。加快中委廣東石化煉油、中海油粵東LNG一體化、中電投通用碼頭等重點項目建設,創建中德金屬生態城,固定資產投資829.39億元,增長27.5%.組織企業赴俄羅斯、波蘭等國展銷產品,舉辦揭陽產品全國行(昆明)展銷活動、第三屆玉文化節、普寧國際內衣博覽會、揭貨“網上行”活動,開拓國際國內及“網絡”市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66億元,增長15.2%;外貿出口43.8億美元,增長15 %.工業持續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60.79億元,增長23.8%;工業用電量增長14%.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6.69億元,增長17.6%;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分別增長16.67%、17.82%.(二)以產業組織化建設增強發展動力。深入實施“6166”計劃,加強產業組織化建設,出臺扶持產業發展政策,確立六大千億產業建設目標。金屬、服裝、醫藥、石化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7.2%、26.4%、14.3%、17.6%.培育電商產業,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軍埔成為聞名全國的“淘寶村”;電商銷售總額增長38%;郵政業務總量增長52.7%.建成全國首個中藥材大宗交易平臺。仙宜岱成功登陸新三板。商務旅游示范區建設取得新成效,旅游總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
(三)以平臺建設助推轉型升級。加快空港、海港經濟區和20個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打造產業聚集平臺,中德金屬生態城成為省重大發展平臺。與中科院、省科技廳共建科技創新試驗區,南方(揭陽)科技成果交易平臺上線運行,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企業研究院1個、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省級工程研發中心10個,技改投資超百億元。建設粵東金融強市,與人行廣州分行共建金融試驗區,21個重點項目獲銀行授信510.1億元。培訓城鎮在崗職工3萬人次,建設人才公寓,搭建粵東人力資源高地。
(四)以擴容提質加速城鎮化進程。調整行政區劃,啟動市城規和土規修改評估工作。揭陽新區獲省批準,空港新城、揭東新城、玉都新城起步建設。創建省文明城市,建成數字城管系統和進賢門大道東段、蓮花大道南段等市政項目,道路暢通工程上升為二等。獲批“三舊”改造項目7宗。揭陽潮汕機場獲批一類口岸,實現對臺直航;廈深高鐵建成通車;潮惠、汕湛、揭惠高速公路揭陽段動工建設,改造國省道80公里。完成東山截污工程等省污染減排計劃項目33宗。建設金屬表面處理中心,謀求電鍍產業“零排放”。開展新一輪綠化揭陽大行動,建成生態景觀林帶176公里、森林碳匯工程27.43萬畝、綠色單元438個,市區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2.5萬平方米。
(五)以國際合作拓展發展格局。搶抓全球資源重新配置的機遇,實施以德國為重點的國際合作。金屬聯合會與德國家族企業基金會等9個協會深度合作;與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園達成園區管理合作意向;弗勞恩霍夫、巴塞羅那工程設計學院等5家科研機構入揭發展;與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共建綠色排放系統;與達姆施塔特應用科技大學共建產業大學;引進德國退休工程師擔任企業顧問;法蘭克智能管網公司等11家企業正式落戶。服裝產業與法國合作,外貿企業協會與伊朗合作,傳統產業走進非洲,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建綠色工業示范區,揭陽正成為全球資源配置鏈的新節點。
(六)以惠農增收引領“三農”發展。加大“三農”投入,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20個“一鎮一品”示范鎮農業總產值增長8.9%,主導產品產值增長16.5%,普寧高埔鎮被評為全國“一鎮一品”示范鎮。動員全市力量抗擊超強臺風和特大洪澇災害,復產重建工作取得重大勝利。投入水利資金8.06億元,榕江大圍達標加固工程、惠來中東部供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重點項目進展順利。實施“鄉賢鄉村建設”工程,籌集34.54億元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扶貧開發資金2.61億元,實施幫扶項目1444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4735戶。
(七)以社會事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扎實走民生引領型發展路子,投入民生事業資金125.12億元,竭力為民辦實事、干好事、謀福祉。認真辦理省十大民生實事和市30件民生實事。9個鎮(街道)獲省授予教育強鎮稱號,高考一批上線人數增幅達30.1%.籌集大學生發展基金887萬元,資助貧困學生2190人。市人民醫院成為中山大學非直屬附屬醫院,慈云醫院實現引資托管,普寧康美醫院建成投入使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6.5%.新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舉辦“鄉鄉樂起來”523場。市廣播電視中心、檔案館新館等文化設施投入使用。出版發行首部《揭陽市志》。新增城鎮就業3.58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08.12萬人。建設保障性住房3028套。推進平安揭陽建設,建成視頻監控點3萬個、治安卡口100個,成功處置上浦村群體性事件,綜治信訪維穩和消防工作得到加強,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好轉。
(八)以為民務實清廉強化政府作為。推進行政體制機制改革,竭力反腐倡廉,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市、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和網上辦事大廳建成投入使用,初步建成四級政務服務體系。開展企業登記注冊改革試點,改革食品藥品監管機構、衛生和計生機構。強化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發揮民營經濟市長特派員作用,開展“庸懶散奢浮”整治,查處違法違紀507人、行政問責336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辦理滿意率均達到100%.此外,統計、氣象、地震、供銷、物價、體育、普法、海洋漁業、婦女兒童、人口計生、殘疾人、雙擁、人民防空、人民武裝、國防動員、民族宗教、港澳臺、社科、文聯等工作也取得了新進步。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發展態勢鼓舞人心,這是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力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眾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揭陽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些領域市場壁壘依然存在,深化改革任重道遠;環境資源約束依然趨緊,環保治污、用地治違力度仍需加大;財政運轉壓力較大,民生投入仍不足;觀念滯后、人才缺乏依然是制約發展的“瓶頸”;權力運行仍需規范,廉政建設必須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扎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和市委五屆六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打造粵東發展極,建設幸福新揭陽”的核心任務,以加快發展為首務,以維護穩定為底線,以改革創新為引領,著力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著力產業培育,著力創新社會管理,著力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設粵東經濟強市和粵東上善之區,奮力開創揭陽跨越崛起新局面,爭當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排頭兵。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外貿出口增長16%,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5%;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攻堅克難搞建設
舉全市之力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和中心城區,加快空港、海港投資開發,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狠抓空港海港建設。優化空港海港規劃,明確兩港建設的著力點,集聚資源,加快建設。支持空港經濟區創建粵東區域電子商務快遞物流中心、潮汕傳統產業批發會展中心;提升玩具、模具、石材等特色產業,培育生產性服務業。指導海港經濟區產業建設,創新大南海石化工業區體制機制,盤活土地資源,集聚金融要素,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招商引資政策,實現有目標、有計劃的精準招商,力爭一批石化骨干企業落地開工,形成新一輪產業集聚。
狠抓重點平臺建設。加快中德金屬生態城建設,在辦園模式上形成可持續、可復制的制度安排,在全產業鏈建設上探索要素資源聚合增效的路子,在綠色工業、產城融合上創建新模式。推動高新區與藍城區形成一體化管理新格局,實現互促共進發展。發揮普寧服裝聯合會作用,規劃建設中法紡織服裝生態城。進一步明確揭東、英歌山等工業園區產業主題,集聚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動力強勁的發展平臺。
狠抓城市擴容提質。強化建設揭陽新區,優化提升老城區。新區要著力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堅持產業立區,培育支撐性產業,科學配置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資源;堅持生態立區,創建大樹底下的幸福生活。老城區要梳理提升特色經營街區,培育社區經營龍頭,培訓街區創業群體,形成街區創業創富體系;優化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綠色街區和文化、體育街區。著力于空港和高鐵交匯區、高鐵站口拓展區、高速出口輻射區的開發建設,使之成為擴容提質的重要載體。
狠抓交通設施建設。完善揭陽潮汕機場配套設施,加快揭陽空鐵換乘中心和機場、高鐵周邊路網建設,實現交通立體綜合對接。規劃申報惠來港區公共航道,加快中石油、中海油、中電投等碼頭建設,推進與荷蘭鹿特丹港務局合作。整合提升榕江港口群,加強榕江航道整治,培育榕江航運物流帶。抓好廣梅汕鐵路改線工程、揭陽港疏港鐵路、粵東城際軌道揭陽段規劃建設。加快汕湛、潮惠、揭惠等高速公路揭陽段建設,改造國省道70公里、地方公路500公里。
(二)持之以恒育產業
產業是地方發展的動力源,是民眾就業的主載體。堅持產業強市,繼續實施“6166”計劃和八大暖企行動,扎實推進產業“登高”工程和引進工程,打造揭陽產業升級版。
強化產業體系建設。圍繞六大千億產業建設目標,形成堅實的產業框架。一是深化產業協會建設,實現產業資源互補共享,形成聯系緊密、組織化程度高的產業合作體系;扶持培育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形成產業梯隊。二是實施產業“登高”工程,繼續舉辦榕江企業家培訓班和經營、管理、生產骨干訓練營,為龍頭企業配備外腦和洋顧問,形成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鼓勵引進創建研發設計、物流倉儲、品牌培育營運、人力資源等生產性服務機構,完善產業鏈條;建設產業金融,實現業業有投資基金、有小貸公司、有擔保公司;培育金融租賃公司;加快產業征信體系建設;組織產業“走出去”,給予對外合作示范企業融資貼息;全要素孵化一批上市企業。三是創新產業建設經營方式,推廣土地、廠房、設備租賃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創建產業孵化器,推動科技成果快速產業化。四是實施產業引進工程,確定產業引進目標,建立引進平臺,出臺引進政策,配置產業資源,創立產業落地服務體系,開展產業引進大競賽,快捷、精準、有效地形成產業增量。
深度開展國際合作。以中德合作促進觀念轉變、資源集聚、轉型升級,以高端合作的先人一步,實現揭陽技高一籌。一是出臺金屬生態城規章制度,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引入德國園區管理模式。加快金屬生態城建設,確保年內主干道路、五大中心、專家服務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打造新型國際合作平臺。二是加快金屬生態城原材料及制品營銷、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城市礦山、人力資源及產業金融六大平臺建設,舉辦中歐科技與設計交易會,創建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區,實現高端要素充分集聚,實現資源的溢出與輻射。三是加強與德國及歐盟國家行業協會合作,使金屬生態城成為相關產業進入中國的門戶與平臺。四是重點服務法蘭克智能管網、艾薩醫療器械、中德科技孵化器等入園項目建設,使之迅速投產達產。五是將金屬生態城模式復制至中法紡織服裝生態城、海峽食品藥品合作區。六是擴大國際合作領域,推動服裝產業與法國、制鞋業與意大利、港口建設與荷蘭、玉產業與緬甸合作,辦好非洲國家青年電子商務領袖培訓班,與非洲深度合作,同時開展走進伊朗活動,形成揭陽產業國際合作新格局。
大力發展縣域產業。指導縣(市、區)梳理產業發展重點,優化配置要素資源,形成特色產業集群。普寧市重點發展服裝、醫藥產業,推動產業合作、產業升級,組織商貿企業“上網絡”,創建中法紡織服裝生態城。榕城區重點把握特色經營街區的整理提升,打造街區創富體系,在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城市旅游業及鞋業研發設計、會展上求突破。揭東區結合中德金屬生態城建設,發展先進制造業;結合軍埔村、中德風情小鎮等建設,發展壯大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藍城區推動玉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結合醫藥學院的遷建發展醫療健康產業;與高新區共建海峽食品藥品合作區;創建金融創新試驗區。空港經濟區在粵東地區快遞產業、產品集散批發會展上搶先布局,建設玩具創意、模具、石材產業集聚區。揭西縣著力發展生態旅游業、綠色農業、農村金融業,創建電線電纜轉型升級園區。惠來縣突出發展臨港工業、濱海旅游業、海洋產業。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大力發展石油煉化、精細化工產業。普僑區對接普寧,大南山僑區對接大南海石化工業區和惠來縣,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綠色生態健康產業。縣域產業的建設要把握區域優勢、順應發展態勢、遵循市場規律,堅定發展主題,跨代周期性培育,最終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高地。
形成電商先發優勢。電子商務是零距離對接消費群體的產業立交,是升級版的實體經濟新形態。圍繞促進商貿業及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雙目標,結合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大力實施“8610”計劃:以建設電商樣板軍埔村、組建顧問團隊、創建電商研究所、籌建電商學院、出臺全市電商發展規劃、制訂工作實施方案、出臺扶持政策、籌建產業基金“八個一”為切入;以建設軍埔為中心的揭東集聚區、跨境電商為方向的中德集聚區、粵東快遞物流為基礎的空港集聚區、服裝醫藥產業為重點的普寧集聚區、街區特色經營為依托的榕城集聚區、玉文化產業為載體的藍城集聚區等六個重點區為著力;以十萬電商骨干大培訓為重要手段,對電商產業進行率先布局,形成揭陽電子商務先發優勢,建設潮汕產業的“網絡港”。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對已落戶的重點項目,按照“一個領導、一套人馬、一攬子措施、一個時間周期”開展全方位服務。對中委煉油等重點項目,集中全市之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困難、提供配套,以服務促建設、促效益。制定在揭重點項目服務方案,從土地、金融、人力資源、社會治安等方面全力支持,營造“風和日麗”的產業成長環境。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市長特派員作用,集中民意民智服務項目建設、促進產業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