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濟南市市長楊魯豫作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0日在濟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 楊魯豫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2013年,是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經濟形勢、加快省會轉型發展的關鍵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堅強領導下,市政府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力做好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完成了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主要目標任務,省會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進展。
(一)在穩定經濟增長中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我們加快轉調創步伐,擴大有效需求,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和實體經濟,實施系列創新舉措,積極作為,扎實推進,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逐季向好,質量效益有了新的提高。預計全年實現生產總值5200億元以上,增長9.6%左右;地方公共財政收入482.1億元,可比口徑增長13.9%;其中地方稅收收入381.9億元,增長15.1%;稅收比重達到79.2%,提高3.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利稅、利潤分別增長25%和4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左右。結構調整積極推進。服務業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0.55%,分別提高0.6和1個百分點。重汽、齊魯制藥等一批企業主動調整產品結構、開拓新興市場,實現銷售和效益雙增長,二機床集團競得福特美國工廠第6條大型智能沖壓生產線訂單,開啟“濟南創造”進軍國際市場新征程;天岳碳化硅、華云豪克能、建邦新材料等一批新興高科技企業嶄露頭角;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千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增長25%。發展后勁逐漸增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00億元、增長21%,是近5年來最高增幅;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25%;扎實推進220個重點項目建設,建成了華芯富創OGS觸控屏、齊魯電機、圣泉20萬噸酚醛樹脂等一批投入大、帶動力強、附加值高的好項目;創新谷、濟南藥谷、漢峪金谷等一批孵化器、平臺加快建設,吸引了大批企業集聚發展。寶世達、匯豐鑄造、玫德鑄造3家企業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各類市場主體新增1.7萬戶、增長25.4%。山東企業上市路演中心建成投用,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突破萬億元。全面完成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減排任務。
(二)在拓展發展空間中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我們按照建設美麗泉城總體要求,以片區開發、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進一步拓展空間、增強功能、彰顯特色、提升內涵。編撰《濟南市三年建設規劃》,推出了仲宮、柳埠、西營三鎮控制性詳規、南部山區旅游規劃、北部新城戰略規劃等一批專項規劃和產業規劃。從完善規劃、政策推動、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推進北跨發展,黃河以北地區承載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興隆、南北康、華山、雪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一批片區拆遷建設加快推進,千佛山風景區、泉城特色標志區、火車站北場站一體化等規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省會文化藝術中心、綠地普利中心等一批文化、商業新地標拔地而起,省會大劇院入選2013年中國十大劇院,西部新區道路框架基本形成,綻露現代化都市新形象。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啟動,濟南機場南指廊工程即將建成,濟南至東營、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加緊施工,二環西路高架北段建成通車,二環西路南延、二環南路高架動工建設,泉城路、旅游北路、土屋路等一批主次干道整治完工。圍繞保障新區開發和老城提升,配套完成一批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公交和生活垃圾處理等市政工程,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正式通水。扎實開展水生態文明市創建等“五城聯創”工作,完成興濟河、工商河、巨野河等一批河道治理工程和30條小流域綜合治理,敷設雨污管線170余公里,基本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深入推進市容道路、鐵路沿線、建筑渣土、違法建設等11項整治工作,繼續實施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改善市區交通擁堵狀況。綜合施策整治霧霾天氣,推進燃煤鍋爐“煤改氣”和揚塵、渣土治理,在建成區禁行黃標車。突出城市出入口、重要道路及節點綠化美化,森林覆蓋率達到34%、提高1.7個百分點,城市綠化更加豐富多彩。采取增雨置采、水源連通等措施,實現趵突泉群連續十年噴涌。經過不懈努力,天下第一泉風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結束了我市沒有5A級景區的歷史。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成功舉辦濟南首屆泉水節,圓了泉城市民多年的夢想。
(三)在促進協調發展中激發縣(市)區經濟活力。為充分發揮縣(市)區發展主體作用,市委、市政府在實施三年突破平陰、推動長清加快融入中心城區發展的基礎上,出臺支持濟陽加快建設北跨產業發展區、繼續支持商河跨越發展等政策措施,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財源建設等方面,賦予縣區、園區更多的發展決策權和管理權,為縣區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各縣(市)區搶抓政策機遇,不斷調整、豐富、完善發展思路,發揮優勢,創新突破,進一步增強內生動力,呈現各具特色、良性互動的發展新格局。在2012年濟陽縣財政收入過10億元基礎上,又有平陰、長清兩個縣(區)突破10億元,歷下區突破百億元,其它縣(市)區財政收入均有大幅增加。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有了新提升,以片區改造為載體,
培育稅源型產業,中海環宇城建成運營,魯商國奧城、祥泰廣場、領秀城、銀座好望角等一批高端商務樓宇加快建設,引進東亞銀行、安顧保險等地區總部,濟南金融商務中心區、黃金珠寶交易中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周邊縣域依托明水經濟開發區、濟北經濟開發區等園區,加快工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支持福膠、宏達、元首、大漢等本土企業擴規發展,歷城現代物流、長清壓力容器、章丘精細化工、平陰炭素、濟陽食品、商河紡織等一批中小產業集群快速崛起,成為縣域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以崔寨、刁鎮、玉皇廟等省級示范鎮為引領的鎮域發展有了新起色,加大縣域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到95%,城鄉面貌明顯改觀。農業經濟實現新發展,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豐。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農業現代經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涌現出一批種植、畜牧、水產養殖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分別發展到473家、4808家。推進農高區、章丘現代農業示范園等“一區六園”建設,都市農業品牌特色基地加快發展,新建高標準基本農田51萬畝,整理復墾土地18萬畝、新增耕地2.2萬畝。實現6.5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428元。
(四)在深化改革開放中不斷優化體制環境。我們按照市委、市政府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總體部署,扎實推進行政審批制度、科技創新體系等十項重點領域改革,出臺調整財政管理機制、重大項目綠色審批、節約集約用地、重點項目用地指標競爭分配、提升行政效能等系列措施辦法,進一步簡政放權,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發展活力,為我市全面深化改革打下良好基礎。一年來,先后對42個部門168項行政許可、223項行政責任事項進行梳理審查,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向縣(市)區下放審批權限166項,推行“一號通”、“一表通”審批新模式。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整合部分產業引導資金,變財政撥款為股權投資,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文化產業領域。扎實做好“營改增”試點工作,落實各項稅收減免政策,為企業減免稅收累計157.2億元。穩妥推進城鎮化試點,探索戶籍制度改革,實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城鎮化率達到66%左右。創新招商引資機制方式,開展聚焦招商、載體招商、產業鏈招商,組織赴北京、香港、臺灣、韓國及東南亞、歐洲等招商活動,成功舉辦第七屆華交會,促進了一批大項目簽約落地,形成臺灣工業園、歐洲工業園等外資企業集聚發展的格局。綜合保稅區通過封關驗收,航空城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全市實際到賬外資增長8%,進出口增長5%。對外友好交往有新進展,增加1個友好城市、5個友好合作城市。貫徹落實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戰略,組織召開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建立健全合作機制,成立濟萊協作區工作推進機構,協同各城市強化產業配套、要素配置以及道路交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緊密型合作、一體化發展。
(五)在強化為民辦實事中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我們堅持增加民生投入與加大工作力度并舉,集中力量解決了一批民生問題,提升了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水平。民生和重點社會事業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58.6%。全面完成為民辦17件實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5%和11%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8%左右。把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頭等大事,通過加強就業扶持、培訓提升、創業指導,新增城鎮就業18.5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3萬人。建立市、區兩級農民工綜合服務中心,提供職業介紹、教育培訓、權益維護、社會保障等一攬子服務,幫助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各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和基金收入創歷史新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達到2171.5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醫療待遇水平進一步提高。推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穩妥實施中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五年規劃任務和普通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增16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扎實推進,“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達到350元。加快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啟動農村新型社區建設項目50個、建設農房2萬余戶、改造危房1913戶。提前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6370套,竣工3683套,實際配租房源8717套。啟動幫扶國有困難企業和困難職工工作,向44戶市屬國有企業逐戶派駐工作協調組,籌集5.35億元啟動資金,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努力使一批有條件的企業實現脫困,煥發生機活力。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我們按照中央節儉辦會的要求,扎實做好比賽場館及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供高效文明的服務保障和賽事組織,開展“全民共參與,十藝更精彩”和“十藝濟南”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打造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我市參評劇目《項羽》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泉城人家》獲文華優秀劇目獎,《幸福像花兒一樣》等4件作品和“書香泉城·全民閱讀節活動”等2個項目獲“群星獎”。在第十二屆全國運動會上我市運動員榮獲28枚金牌,取得了我市競技體育歷史最好成績。
(六)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轉變政府工作作風。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和省委、市委安排,從去年7月中旬以來,市政府及市直各部門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緊扣為民、務實、清廉主題,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黨的群眾路線重要論述,深入工地、社區、農村、企業、高校院所、中央和省駐濟單位、部隊,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深刻查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問題,通過邊學邊改、建章立制、明確重點、督促落實,解決了一批影響改革發展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和治理庸懶散專項活動,加強政府工作人員績效考核,促進了政府作風轉變和全面提速提效。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嚴格依法行政,認真辦結人大代表建議306件、政協委員提案611件。健全反腐倡廉和科技防腐機制,構筑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社會治安形勢穩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新進展,在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我市2012、2013兩年總成績居省會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第一名。榮膺全國首批法治城市創建先進市和首個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創建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成為國家政務服務熱線標準主導制定單位。僑務、對臺、人口計生、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慈善、老齡、殘疾人、檔案史志、人民防空、雙擁共建以及援藏援疆等工作取得新的進步。
各位代表,2013年剛剛過去,我們又迎來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征程。此刻,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過去一年的成績,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正確領導下,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人民群眾永遠是省會發展的力量源泉,是美麗泉城的建設者。在這里,我代表濟南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給予我們不懈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駐濟部隊、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駐濟單位,向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向在省會辛勤工作的外來務工人員,表示崇高敬意和誠摯感謝!
在送走忙碌而充實的一年、總結收獲與進步的時刻,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綜合實力不強、發展后勁不足、產業結構不優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轉方式調結構任務艱巨,新的增長點培育較慢;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壓力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形勢逼人;城市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功能、城市管理水平還不能滿足建設美麗泉城的需要,南部山區綠色發展、北部跨河發展的基礎還比較薄弱;民生工作與群眾期望還有一定差距,在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體制機制環境仍然不能適應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服務發展、推動工作、狠抓落實的力度和成效需要進一步提高,整治“四風”、反對腐敗任重道遠。這些問題,有些是長期積累的,有些是在新形勢下出現的,還有一些是政府工作中的不足造成的。我們要以對省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用改革創新的思路、艱苦奮斗的精神、扎實高效的工作,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