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8日 在淮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淮北市市長 黃曉武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3年:攻堅克難、奮發進取
剛剛過去的2013年,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煤炭價格大幅下降的復雜嚴峻形勢,全市人民在中共淮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定信心,知難而進,圍繞建設精致淮北謀篇布局,著眼長遠做規劃打基礎,優環境抓項目,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筑和諧,經濟社會實現持續健康平穩發展。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0億元,增長9 %;在煤炭稅收同比下降27%的情況下,完成財政總收入93.03億元,比上年下降8 %,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68億元,下降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05億元,增長10.1%,其中非煤產業增加值284億元,占全部工業的56.2%,同比提高1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692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億元,增長13.9%;外貿進出口總額4.4億美元,增長2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0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8500元,增長13%。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1%;節能減排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一年來,我們積極爭取、主動跟進,一批事關全局的重大項目取得新突破,一批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地。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產業發展規劃獲省政府批準,上升為全省煤化工發展重點。大唐虎山電廠投產發電,填補了我市作為能源基地無大型火電機組的空白,總投資58億元的平山電廠獲國家發改委核準正式開工建設。符夾線擴能暨高鐵聯絡線項目得到國家鐵路總公司認可,正待批復立項。我市躋身全國第二批智慧城市試點。再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規劃先行,引領城鄉發展。為優化城鄉空間布局,編制完成全域空間統籌規劃,與皖北城鎮群城鎮體系規劃對接。按照地上地下統籌、產城一體、組團式發展的思路,積極謀劃城市發展的重點。完善了綜合交通發展和城鄉公共交通一體化發展規劃。按照“調、輸、蓄、用、節、凈、美”統籌的思路,編制完成水資源利用與水環境治理規劃。淮水北調淮北市配水工程方案、南湖和東湖景區規劃通過專家評審,旅游、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即將編制完成。出臺城市供水、燃氣、排水防澇、道路綠化、電網配套和棚戶區改造等專項規劃。調整了市開發區新區總體規劃和龍湖片區控制性規劃,完善了臨渙煤化工產業園與澮河新城聯動發展規劃。完成一縣三區村莊布點規劃和37個中心村建設規劃。按照市縣一體原則,開展濉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工作。這些規劃相互銜接,合理布局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符合中央和我省關于城鎮化工作的總體要求。
(二)狠抓項目推進,擴大有效投入。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抓手,完善市領導聯系督查重大項目機制,全年組織實施重點項目391個,完成投資417.3億元。圍繞完善城市功能,著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省道235市開發區新區至泗許高速連接線、省道101平山口至徐樓段改建工程全面開工,省道202百善至渦陽段復工建設,南坪港一期工程主體完工。淮海東路等10條道路建成通車,沱河路等16條道路綠化工程全面完成,鋪設供水管網67公里、污水管網50公里、天然氣管網21公里。首座220千伏文昌宮智能變電站投運。總投資3.9億元的火車站及廣場建設基本完工,即將投入使用。淮礦集團工程建設公司科技大廈1號樓工程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圍繞發展優勢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積極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華中天力鋁業、相邦復合材料、圣祥食品等項目開工建設,陽光機電、海聚科技園等項目加快推進,美信鋁業、金龍機電等項目竣工投產。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300億元,增長25%,增速居全省前列。全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圍繞推動服務業提速增效,規劃建設一批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文化旅游等服務業項目。百善物流園獲批省級服務業集聚區,淮礦物流園一期基本建成,大潤發二店、紅星凱越廣場開業運營,政通夢幻王國旅游項目開工建設,國購汽車文化產業園、口子文化博覽園、四季榴園建設進展順利。華東區互聯網數據中心項目落戶市開發區新區。新增限額以上流通企業108家,總數達339家。服務業完成增加值175億元,增長8%。圍繞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加快現代農業項目建設。完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資2.1億元,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29萬畝、除澇面積4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9萬畝。新增高效規模化種養基地110個,全市糧食總產120.1萬噸,實現“十連豐”。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累計達到197家,實現產值428億元,增長26%,增幅居全省前列。圍繞改善生態環境,大力實施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投入資金1.37億元,完成東湖、南湖區域地質環境治理和龍岱河等3條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37個中心村規劃建設,完成投資8.7億元。榴園、南山、郭王、黃新莊等一批特色精品村莊成為全省美好鄉村建設的亮點。全面啟動創建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工作。超額完成省下達的森林增長工程年度任務。
(三)加大改革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加快政府性投資項目建設意見,完善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辦法,改變“八分開”缺少統籌的狀況,逐步提高城市建設效能。調整征收安置補償辦法,健全拆違控違機制,積極化解城市建設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完善市土地管理委員會工作機制,開展土地清理專項行動,進一步規范土地利用。深入推進基層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縣級公立醫院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營改增”試點穩步開展。完善財政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盤活存量資金,提高使用效益。推進政府投融資體制改革,成立市融資委,規范政府融資行為。組建交通、水務、南湖和臨渙工業園投資公司,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持續推進金融創新。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在淮設立分支機構,同創擔保公司完成增資擴股,濉溪縣農村信用社改制工作穩步推進,淮礦集團財務公司、湖商村鎮銀行獲準籌建,龍盤工貿等3家企業進入資本市場。制定林權抵押、專利權質押貸款辦法,支持企業以股權質押、商標專用權質押、動產抵押等多種方式融資。完善考核獎勵辦法,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全年新增貸款103億元,增長20%。大力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與上海交大、中國林科院建立全面合作關系。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增流轉土地10.8 萬畝,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100家,家庭農場達到269家。相山區獲批全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烈山區成為全省農村綜合改革示范試點區。
(四)多措并舉幫扶企業,壯大提升實體經濟。加強與在淮央企和省屬大企業戰略合作,及時幫助解決企業遇到的困難。加快推進“百億口子”行動計劃,扶優扶強重點骨干企業。出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較快發展的46條意見和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82條措施,全力以赴保企業、穩增長。全面落實“五緩兩降兩補貼”政策,困難企業緩繳社保費3.68億元,累計減收社保費6330萬元,為57家企業發放就業崗位補貼1.25億元。扎實開展“干部幫聯企業,打造精良產業”行動,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用地、用工等方面難題185個,落實貸款11.6億元。啟動跨區域進高校引智工程,為企業引進70多名高端人才。積極推進工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萬千百十”工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5家,總數達714家;新增產值超億元企業72家,總數達392家。落實省市專項扶持資金1.44億元,用于擴大融資擔保金,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大力實施創業富民工程,開展以創業帶動就業富民行動,完成創業培訓7900人,新增私營企業2102家、個體工商戶12587戶。民營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3%,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
(五)不斷優化投資環境,持續推進招商引資。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市級行政審批項目從261項減少到157項,精簡率達39.8%。優化再造審批流程,全市43家行政審批單位申報材料精簡率、辦理環節精簡率、承諾時限壓縮率分別為12%、19%和31%。免收市、區開發園區企業39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輕企業負擔2900萬元。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招商單位全程幫辦制度,推進“一會制”、“一表制”并聯審批。加快園區載體建設,夯實招商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不斷增強。市開發區新區成為全省產城一體化試點園區。龍湖省級高新區獲準籌建。濉溪開發區成為全省創新型園區,獲批省級鋁基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鳳凰山開發區獲準擴區并成為省級科技園區。杜集開發區成為全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濉蕪產業園建設與招商同步推進。調整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考核辦法,瞄準北京、上海、江蘇昆山、浙江、廣東和臺灣等地,突出領導干部帶頭招商、以商招商、產業鏈招商,依托幫聯企業招商。全市引進投資規模億元以上新建項目102個,合同引資額405億元。其中引進工業項目67個,商貿物流項目22個,其他服務業項目13個。與中建七局、中水電十三局、中鐵四局等央企及北控水務合作共建基礎設施項目成功簽約,近期將陸續開工。全市累計引進市外資金330億元,增長43.5%;實際利用外資4.5億美元,增長 20%。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積極參與中原經濟區、淮海經濟區協作,擴大了城市開放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獲得了大量的產業發展和項目信息,形成與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資、臺資合作發展新機制,搭建了區域交流合作新平臺。
(六)大力改善民計民生,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在財政收入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堅持民生優先,壓減一般性支出。全市財政用于民生領域的支出 81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80%。34項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落實義務教育保障經費1.87億元,惠及學生23萬余名。發放各類教育資助資金6446萬元,資助學生8.8萬人次。18個鄉鎮公辦中心幼兒園全部建成使用。72.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52.5萬人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城鎮基本醫保實現省內異地結算。新農合參合率全省第一,率先實現市級統籌。全年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2.97億元,救助困難群眾125.5萬人次。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075張。新建30個村級組織服務用房。94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6個公共文化服務信息化建設項目全部完工,34個公共文化場館和516個農家書屋全部免費開放。提前兩年完成省定農村清潔工程建設任務。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受益群眾11.7萬人。改造完成農村公路危橋18座。把解決22663戶被拆遷戶安置問題作為最緊迫的民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解決難題、掃除障礙、理順機制,加快24個安置點293萬平方米安置房建設。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房19047套,基本建成12421套。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保障功能,幫助9452個家庭改善了住房條件。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合理配置主城區教育資源,重新劃分義務教育學區,實行中小學校陽光招生,有效解決了大班額現象和擇校問題,體現了教育公平。高質量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各項任務。市職教園區建設進展順利,累計完成投資5.7億元。農民文化樂園建設試點穩步推進。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市中醫院躋身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醫院。全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部達到規范化建設標準。扎實推進大運河保護和申遺工作。我市健兒在全國第十二屆運動會上摘得2金1銅,省羽毛球隊落戶淮北。積極開展城鄉結合部環境綜合整治,扎實推進文明創建活動,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不斷創新。出臺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辦法,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加快農村社區建設,村級組織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杜集區成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全覆蓋示范單位。開展用群眾工作統攬基層信訪工作試點,扎實推進“領導干部大接訪”活動,妥善處理群眾信訪矛盾糾紛,積極化解信訪積案。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強化,“天網”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以實行居住證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戶籍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推進“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對重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實行“一票否決”,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全面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各項人口計生工作指標。國防教育、雙擁和人防工作得到新加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機關事務管理、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和慈善等事業實現新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強化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著力破解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邀請市人大、市政協領導列席市政府常務會議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10件和政協委員提案186件,滿意度99%以上。加大政務公開力度,推進網絡問政,辦好政風行風熱線和說辦就辦欄目。辦理“市長信箱”和網上留言938件,回復率97.5%,榮獲人民網網民留言辦理工作先進市稱號。完善重大行政決策機制,規范政府決策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化目標管理,集中開展“大督查”活動,促進重大決策落實。繼續對全市機關、公共服務單位及128名科(處)長開展民主考評,強化問責問效。加強對重點工程、關鍵領域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從嚴查處違紀違法案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進一步深化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嚴格落實國務院“約法三章”, “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同比下降14.2 %。全面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為加強管理、推進改革奠定了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保持定力,沉著應對,推動淮北開放轉型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一年,市委堅強領導、統攬全局、科學決策,提出了建設精致淮北的奮斗目標,更加明確了淮北的發展方向;這一年,市人大、市政協對政府工作理解支持、有效監督,為淮北的發展集聚了正能量;這一年,全市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奮發進取,為淮北的發展作出了新貢獻!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駐淮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在我市創業的投資者、建設者,向關心、理解、支持淮北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新的財稅增長點還不多,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比重偏低,老城區擁擠需要疏解,新城區組團需要配套,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少數公務人員的進取和服務意識不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辦事效率不能適應我市轉型發展的需要。我們將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不足,采取切實有力措施推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