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4月22日在朔州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代市長 熊燕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朔州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朔州建市30周年。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和“五次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三大目標”定位要求,按照市委六屆八次、九次、十次全會部署,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穩煤促新”戰略,著力構建“2+7+N”現代產業體系,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市呈現出經濟平穩健康、改革持續深化、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6%。新增就業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約束性指標較好地完成了年度目標。
一年來,我們著力穩增長轉動能,轉型發展呈現新態勢。投資結構明顯優化。深化轉型項目建設年活動,實施轉型項目183個,其中億元以上83個,總投資829.5億元;年度完成投資151.5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56%。工業投資結構優化,非煤投資比重達到83.7%。煤電產業提質增效。落實“減、優、綠”要求,3座兼并重組整合礦井竣工投產,4座生產礦井核增產能640萬噸,二級以上標準化礦井達到57座,先進產能占比73%。生產原煤1.8億噸,洗煤1.3億噸。同煤朔南、神電、平朔木瓜界3個火電項目移出緩建名單,并網發電和在建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1779萬千瓦,發電381.7億千瓦時。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與臺州合作共建年產100萬臺智能馬桶項目進展順利,日用瓷外貿出口突破總產量的10%。全省首列粉煤灰綠色交通固廢綜合利用列車開行。神頭發電廠5萬千瓦、晉能山陰8萬千瓦、晉能懷仁10萬千瓦競價光伏發電項目當年獲批、當年投產;6個總裝機34.15萬千瓦的風電項目建成投產,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三分之一,占到全省的五分之一。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增長41.2%。扎實推進右玉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建設,成功舉辦右玉生態國際馬拉松、右玉西口風情生態文化旅游節、右玉西口風情冰雪嘉年華等活動,全年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保持20%以上增速。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41.2%,非煤產業增加值增長0.2%,新增93家規上企業,其中非煤企業76家,占比81.8%。
一年來,我們著力抓改革謀創新,經濟發展迸發新活力。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風電打捆”交易電量4.2億千瓦時,為82戶非煤企業降低用電成本5544萬元。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右玉農商行正式掛牌,應縣農信社改制完成不良資產出表。實施對公存款競爭性存放,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增長16.3%,存貸比提升3.18個百分點。5家企業完成股改,新增“晉興板”掛牌企業3家。深化用地制度改革。推進閑置宅基地及農房盤活利用、工礦廢棄地復墾,落實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6000多畝。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中小企業減免稅費16.5億元。深化開發區改革創新。朔州經濟開發區實現“辦事不出區”,建設標準化廠房,為企業提供“拎包進駐”服務,4家外資企業落戶。懷仁醫藥園區以企辦園、以商招商,為開發區發展提供了示范。全市開發區投資強度340.3萬元/畝,產出強度97.7萬元/畝,稅收強度8.2萬元/畝。深化招商引資工作。成功舉辦“一節三會”,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簽約招商項目157個,總投資682.2億元,其中當年簽約、當年開工110個,開工率達到70.1%。朔城區被評為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區。
一年來,我們著力打基礎增優勢,城市品質實現新改善。全面實施“交通強市”。韓原線“朔州號”動車組開行。右平高速全線通車。朔神高速和陽方口——平魯干線公路開工。集大原高鐵可研獲批,朔州機場立項獲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復。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553公里,建設長城旅游公路166.4公里。大力推進“城市雙修”。實施“兩下兩進兩拆”、道路交通秩序整治、城市風貌管控等七大行動,主城區綜合整治20個老舊住宅小區和6個老舊片區,平朔社區雙修項目進展順利。不斷強化市政建設。順義路橋、振華街橋及接線,鄯陽街拓寬改造及張遼路立交工程通車。新改建城市道路32公里、供氣供熱污水等各類管網347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20公里。新增綠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3%,城市功能、生態品質、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一年來,我們著力創特色促振興,“三農”領域重點工作取得新進展。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核心示范區建設成效明顯,牧草種植85萬畝、奶牛存欄18.5萬頭、鮮奶產量57.5萬噸、出欄肉羊410萬只、農民人均草牧業純收入3500元,五項指標保持全省第一。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建設穩步推進,新增2個有機旱作農業省級封閉示范片,輻射帶動實施有機旱作農業面積200萬畝,全國有機旱作農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糧食總產25.2億斤。認證“三品”產品122個,基地面積49萬畝。我市榮獲“中國雜糧強市”稱號,朔城區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稱號,山陰縣榮獲“中國富硒小米之鄉”稱號。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推進試點,1799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確認,960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產權制度改革。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動,推進10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300個重點整治村提檔升級,完成改廁14000多座。6個村入選省級首批100家AA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
一年來,我們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三大攻堅戰取得新成效。有效防控金融風險。推動農信社不良貸款清降,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金融風險總體可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基本完成,鞏固提升措施進一步落細落地,中央巡視、省委專項巡視、國考省考反饋問題整改成效明顯。年初動態調整新識別的80戶、207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5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萬名低收入非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防貧保險,997名貧困大學生得到資助。平山右供水提升工程全部完成,保障了12個鄉鎮9000余名貧困人口飲水安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市清潔取暖改造51000多戶,整治露天開采、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揚塵,取締“散亂污”企業,扭轉了空氣質量不降反升被動局面。全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28,全省排名第二;PM2.5平均濃度39μg/m,全省排名第二;優良天數262天,全省排名第三。深入推進桑干河清河行動,新改擴建11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成7個重點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站、13座地表水跨界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達到或優于Ⅲ類水體比例為66.67%,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16.67%,完成省定目標。完成營造林82.82萬畝,懷仁市率先實現宜林荒山全域綠化。
一年來,我們著力惠民生兜底線,人民群眾獲得感安全感有了新提升。全市民生事業支出155.9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6%。認定76所普惠性幼兒園,市區10所中小學校加快建設,高考二本B類以上錄取率53.2%,高中教育躋身全省第一方陣。深化“五個一興醫工程”,推進懷仁市醫療集團人民醫院現代管理制度試點改革,組建6個市級專科聯盟,市級醫院項目加快推進。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系統”試點城市。高質量承辦二青會擊劍和馬術比賽。《尋夢桑源》實景劇成為展示朔州魅力的靚麗名片。開展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均超額完成省定任務。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省定八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向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扎實推進,社會治安明顯好轉。
一年來,我們著力轉職能樹形象,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深入開展“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順利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成并投入運行。“朔州政務”微信公眾號和“朔州政務服務”APP同步上線。全省首家智慧不動產平臺上線。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市級首批劃轉審批事項338項。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加快依法治市步伐。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建議137件、政協提案137件。落實“基層減負年”部署,減少文件會議50%。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強化審計監督,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全市民族宗教、人防、氣象、地震以及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殘疾人、紅十字會、慈善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朔州艦”正式命名入列,支持駐朔部隊聚焦備戰打仗,全市國防動員、后備力量、雙擁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效監督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朔州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短期內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較大沖擊;“一煤獨大”、“一企獨大”、創新不足的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突出,非煤產業發展不足,“兩個過度依賴”的問題遠未從根本上解決;轉型發展任重道遠,支撐轉型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開發區改革創新步伐緩慢,投資吸引力、項目承載力、產業輻射力不強;國資國企運行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區位交通不優,城市品質不高,營商環境還需優化;科技研發能力不夠,高端人才不足,創新生態培育滯后;教育、醫療、養老、收入、住房、安全等民生領域仍有不少短板,與人民群眾的新期待還有較大差距;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個別部門工作人員擔當意識、服務意識不強,不作為慢作為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設與治理能力現代化還需常抓不懈。這些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