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2月25日在商丘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長——余學友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13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嚴峻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搶抓承接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牢牢把握“持續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持以四項重點帶全局,著力調整結構、著力擴大投資、著力改革開放、著力改善民生,各項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538.2億元,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46.4億元,增長24%;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實現85.8億元,增長22.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539.5億元,增長1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23.4億元,增長14.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5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100元,分別增長10.5%和10.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任務,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了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和好的氣勢。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經濟運行調節,推動經濟平穩較快增長。面對經濟下行的困難形勢,我們未雨綢繆,以穩經濟、保增長為重點,狠抓經濟運行監測和綜合協調,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運行調節,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組織開展了百日攻堅行動,有效推動簽約項目促開工、在建項目促進度、建成項目促達產、運營項目促增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一直在16%~16.8%的區間運行,利潤增速從上半年的0.08%回升至全年的13%;工業用電量增速從年初的-0.4%回升至全年的7.4%,全市工業經濟運行實現了穩中趨升、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積極組織“金融服務進產業集聚區”活動,為企業新增貸款130億元,市外融資93億元,創歷史新高,有效保證了各類企業的資金需求。大力促進產銷對接,組織參加中博會,成功舉辦了電動車、三輪車及零部件展覽會,提升了商丘制冷產業和電動車品牌影響力,擴大了市場份額。深入開展企業服務活動,在全省率先建成“商丘市中小企業服務中心”,著力拓市場、破瓶頸、解難題,促進了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創業創新、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商貿物流業快速發展,全市年交易額超10億元的市場達到12家,繼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之后,中原車城成為全市第2家銷售收入超百億元的市場,各類市場主體總量突破20萬戶,居全省第3位。
(二)做好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以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市建設為抓手,圍繞主導產業,進一步內引外聯,吸引帶動配套和相關企業跟進轉移,產業集群化態勢已經顯現。民權縣制冷產業形成了年產冰箱冷柜1200萬臺、壓縮機300萬臺、冷藏保溫車1.5萬輛的生產能力。柘城縣金剛石產業形成了從單晶合成到微粉加工再到系列制品生產較為完善的鏈條。夏邑縣紡織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了紡織、印染、服裝加工為一體的產業鏈。虞城縣打造以鋼卷尺為主的五金電子特色主導產業,年產五金工具1.2億只、鋼卷尺10億只以上。睢縣電子信息產業依托富士康實訓工廠和培訓基地,年產手機配件1億多片。寧陵縣農資化工產業已入駐史丹利、嘉施利、君信等一批龍頭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550萬噸。睢陽區紡織針織服裝、梁園區醫藥制造、開發區電動車和環保設備產業,都已形成重要的生產能力,具備了區域競爭優勢。目前全市各個產業集聚區的主導產業更加清晰,都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營業收入占整個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營業收入比重達50%以上。
(三)堅持四項重點工作,保持全局向好發展態勢。堅持把產業集聚區、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新型城鎮化四項重點作為戰略性舉措來抓,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發展。產業集群區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突出“三規合一”、“四集一轉”、產城融合,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綜合承接能力更加凸顯。全市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以上,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70%;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0億元以上,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60%;稅收收入40億元以上,帶動41萬人就業。在2013年全省產業集聚區觀摩點評活動中,我市獲得黃淮四市第1名;3個產業集聚區進入全省第一批專業示范產業集聚區行列,總數居全省第1位。開放招商力度不斷加大。堅持把開放招商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突出招大引強,阿詩丹頓電器、格力頓漢、泛亞電纜等一批知名企業和項目落戶商丘。與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河南省分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建阿里巴巴商丘產業帶,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打造全新的網上物流中心和集散地。全市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完成470.4億元,總量、增速和完成比例均居全省第3位;引進境外資金2.77億美元,增長12.4%,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新型城鎮化引領作用明顯增強。中心城區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投資規模創歷史新高。啟動了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116平方公里,人口達到11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3.8%。商丘新區共引進項目49個,總投資579.6億元,白云倉儲、億豐物流、大一機電等項目開工建設,中原佳海國際商貿城、義烏國際商貿城、富商新能源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相繼簽約。
商務中心區建設加快推進,宋城路、中州路和睢陽路3條主干道基本完工,日月湖引黃調蓄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鄭徐高鐵建設進展順利,商合杭高鐵項目已獲國家批準。商丘古城開發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古城棚戶區改造的21億元長期貸款已獲批準。深入開展“六城”聯創活動,城市建設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各縣(區)緊緊抓住商務中心區和特色商業區建設,著力提升承接產業轉移、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實現了縣域城市的快速發展。中心鎮、特色鎮和新農村建設得到長足發展。全市啟動舊城、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110個,完成房屋征收753萬平方米、新開工建設安置房370.3萬平方米,房地產開發施工面積553.4萬平方米。重點項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組織實施了重點項目“百日攻堅活動”、“戰酷暑強投資促進度活動”,項目投資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全市安排市管重點項目253個,全年完成投資715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36%,較上年增長32%,其中省管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1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160%。重點項目的持續健康發展,既為保增長提供了保障,又為商丘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四)強化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新型農業現代化進程。狠抓糧食核心區建設,新建成“百千萬”高標準糧田126萬畝,全市糧食產量達到128.8億斤,實現“十連增”,再次榮獲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市。大力發展果蔬、花卉等高效農業,加快畜牧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繼續發展水產養殖業,提高優質、特色農畜產品比重。加快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發展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270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53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4118家,科迪乳業、誠實人面業等9個農業產業化集群被省政府認定為2013年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狠抓農業生產條件改善,全市共投入水利建設資金16.9億元,不斷完善灌排體系,灌溉面積達到875.7萬畝,抗御自然災害和旱澇保豐收能力進一步增強。解決農村87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全市農機總動力達1176萬千瓦,農作物綜合機械水平達到82%。林業生態建設成績顯著,林木覆蓋率達到28.6%,完成林業生態建設9.8萬畝,任務完成率位居全省第1位。
(五)突出改革創新驅動,不斷增強經濟發展活力。把改革創新作為重大戰略加快推進,持續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切實增強發展活力。創新糧食主產區土地流轉機制,穩步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全市農村土地并塊面積達870萬畝。農業部在我市召開了由12個省農業部門參加的“互換并地”現場會,推廣我市“小塊并大塊”工作經驗。創新土地資源保障機制,積極抓好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和爭取人地掛鉤試點工作,申報各類建設用地報件83批次、5.3萬畝,創造了我市年度申報土地的新紀錄,有效保障了工業化、城鎮化用地。創新資金保障機制,完善金融機構考核獎勵辦法,引導金融機構對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支持,小微企業貸款增幅居全省第1位。創新人力資源保障機制,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勞動技能培訓,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就業創業,更多的勞動者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大力推進科技自主創新體系建設,建成和在籌建的國家級質檢中心3個、省級質檢中心7個,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個,高新技術企業1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個,柘城縣產業集聚區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六)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扎實推進和諧商丘建設。繼續加大投入,辦好省定“十項重點民生工程”和市定“十件實事”,全市各項民生支出達245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7.7%。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著重做好大學生、弱勢群體、“4050”人員等重點人群的就業。全年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9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16萬人,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扎實推進社會保障工作,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工傷和失業保險覆蓋率均達95%以上,城鄉低保、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全年歸集住房公積金10.5億元,通過住房公積金解決了1.3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完成90個貧困村整村推進,12.7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投入資金19.5億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圓滿完成省定目標。高度重視教育事業,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新建、改擴建幼兒園565所,改造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116所、縣鎮普通高中5所,促進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免費向貧困縣義務教育階段23萬名學生提供營養餐,免費向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教科書,基本解決了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城市接受義務教育問題,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0.2%,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支持職業教育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博物館、圖書館、群藝館(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均已免費開放,大運河商丘段申遺工作扎實推進。旅游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3.5%和15.6%。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大力開展競技體育,在第12屆全國運動會上取得了優異成績。強化疫情監測分析,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7N9流感、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2%。左右。不斷加強民族和宗教工作,促進了民族團結進步和經濟發展。注重源頭預防,積極推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評估重大決策事項43起,有效預防和減少了因決策不當引發的矛盾糾紛。落實領導干部接訪處訪各項規定,暢通信訪渠道,解決實際問題,市縣黨政領導接待信訪案件1128件,辦結率95%。加強平安建設,構建和諧商丘,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完善,防控水平全面提升,打防違法犯罪成效顯著,社會大局持續平穩,人民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七)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一年來,我們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依法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定期向市政協通報工作。745件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如期辦復完畢,辦理質量不斷提高。出臺了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堅持依法、公開、科學、民主、效率的原則,遵循公眾參與、專家咨詢、風險評估、部門論證、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的程序,不斷增強行政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加強規范性文件的審核清理和重大合同的審核備案,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升。依法推進政府信息公開,深入實施政風行風評議,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面落實“六五”普法規劃,全民法律素質進一步提高。我市順利通過省級文明城市先進市考評、省級衛生城市復核檢查驗收,成功創建省級雙擁模范城,國家森林城市規劃編制順利通過國家林業局專家評審,在打造宜居、宜業城市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實施公民道德素質提升工程,大力弘揚“一言九鼎,實干興商”的商丘城市精神,廣泛宣傳“商丘好人”群體,全市共有50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5人獲得全國、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商丘人可交、干部素質高、地方風氣正、發展環境好的軟實力不斷增強,美譽度日益提高。
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駐商解放軍、武警部隊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商丘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鞏固了軍政軍民團結的良好局面。外事僑務、對臺工作進一步加強,統計、供銷、郵政、鹽業、煙草、史志、地震、人民防空、檔案管理、社科研究、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慈善事業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順利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進展順利,對口援疆工作圓滿完成。
各位代表!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凝聚著全市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商部隊和公安干警、武警消防官兵,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為商丘建設發展作出貢獻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雖然總體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均居全省第3位,但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略低于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同時,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一是經濟基礎仍然薄弱,經濟總量偏小,發展質量不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強,一些企業活力仍顯不足。二是在經濟結構方面,服務業占比低,消費需求不足,煤電鋁等重點行業發展形勢不容樂觀,結構調整仍然面臨較大壓力。三是土地、資金、用工等生產要素制約明顯,環境容量趨緊,出境斷面的水容量幾乎飽和,大氣排放容量空間不大,發展新的產業將面臨很大的環境制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的任務還很重。四是在政府工作中,還存在服務不優、效率不高的現象,少數部門還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極少數部門還存在著“吃、拿、卡、要”等現象。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 2014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兩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構筑中原經濟區東部戰略支撐總目標,堅持“持續求進、好中求快”的總基調,把改革創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搶抓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機遇,扭住發展不放松,堅持以四項重點帶全局、四區發展求突破,著力優化結構,著力培育優勢,著力改革創新,著力擴大投資,著力改善民生,以調促增、以變促進、以轉促好、以改促活,擴大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市建設成效,切實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持續較快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在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在10%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高于生產總值和全省平均增速2個百分點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
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10%以上,體現了中央和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是根據我市發展需要和可能制定的,就是要引導各方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和調經濟結構上來,以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