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北京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3年1月22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北京市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在中央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主題主線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宏觀調控和主動調控,努力克服外部環境變化、內部調整轉型與自然災害疊加等不利影響,在創新轉化、結構調整、城市管理、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等領域積極求進,全市經濟運行平穩向好,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城市功能不斷提升,民生明顯改善,社會和諧穩定,年度重點任務和主要目標圓滿完成。
(一)經濟發展平穩協調質量提升。
積極應對內外需求放緩與主動調控影響的雙重壓力,堅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加強綜合經濟調度,出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系列政策,努力增強內生增長動力,實現經濟運行“轉中趨穩、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逐季回升,初步核算全年經濟總量達到1.78萬億元,增長7.7%,完成年度計劃目標。其中,服務業和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8%和7%,服務業穩定器作用更為突出。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6462.8億元和7702.8億元,分別增長9.3%和11.6%,消費主導趨勢更加鞏固。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3%,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際增長7.3%和8.2%。價格水平和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3.3%,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27%。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下降5.72%,預計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下降4%和4.5%左右,空氣中主要污染物濃度平均下降3.8%。
(二)經濟調整轉型取得新成效。
把調結構、促創新作為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著力點,內需拉動、創新驅動、高端引領的發展格局漸趨形成。
內需結構不斷優化。消費主導作用更加突出。節能家電推廣、家具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陸續實施,多元化消費需求加快釋放。一批特色街區和品牌消費區域加快形成,電子商務、信用消費等新型消費發展迅猛,批發零售企業網上零售額增長近1倍;本市成為國際品牌購物首選地之一,國際知名品牌100強中已有90家落戶。投資支撐效果增強。建筑安裝工程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穩步提高,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7.8%;制定促進民間投資實施細則,研究公共領域市場化建設試點方案,推進地鐵14號線等一批引入社會資本試點項目。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顯現,價格保持穩定,房地產投資繼續向保障居住轉移,政策性住房投資增長14.9%。與此同時,外經外貿轉型發展。服務貿易額占全國五分之一,繼續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5家,累計127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地區總部84家。全市進出口總額4079.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80.4億美元,同比增長14%。企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全市境外直接投資額同比增長46%左右。
創新驅動勢能加速積累。科技創新活力增強。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加快首都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發布實施。中關村“1+6”政策效果顯著,擴區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建設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的意見發布實施,園區企業總收入2.45萬億元,增長25%。統籌100億元政府資金,集中支持了243個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統籌項目,支持設立了物聯網、數字內容服務等5支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投基金,完成政府采購推廣應用新技術新產品80億元,力度明顯增大。認定37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和70個工程實驗室,實現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全覆蓋。全市技術交易額2048.6億元,增長61.5%。中關村科學城12所高校完成產業技術研究院組建并投入運營,未來科技城神華、商飛一期項目率先竣工入駐。國家蛋白質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開工。文化創新蓬勃興起。本市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計之都”,中關村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趣游、中文在線等一批文化科技型企業加速成長。統籌100億元文化創新發展資金,集中支持首都核心演藝區、國家廣告產業園等文化功能區及重點項目建設,文化創意產業收入增長10.3%。首屆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會、第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012北京國際設計周成功舉辦,首都文化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惠民力度進一步加大,首都圖書館新館等公益文化設施建成開放,組建六大文化聯盟,推出百余項惠民措施。文化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成立,中國評劇院等3家文藝院團成功轉企改制。
高端引領能力不斷增強。制造業高端引領態勢更趨明顯。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3%,高于工業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分別增長9.9%、14.9%。生產性服務業支撐更加穩固,首屆國際服務貿易交易大會等重大活動成功舉辦,金融、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發展態勢較好,教育培訓、健康醫療、文體娛樂等新興人文服務業收入增長10%以上。世界草莓大會、食用菌大會順利舉辦,會展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態勢良好。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承載了全市約六成投資和四成增加值,金融街積極承接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落戶,商務中心區(CBD)14個項目加快推進,臨空經濟區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開工建設,亦莊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項目相繼落地,麗澤累計入駐企業122家。
(三)城市運行承載和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緊扣交通治堵、空氣質量、安全運行、能源資源和生活必需品保障等關鍵領域及市民關心的熱點問題,集中實施一批重點工程,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城市建設管理和服務取得新提升。
交通擁堵治理力度加大。全面落實交通治堵年度任務。地鐵6號線一期等4條軌道交通線路投入試運行,新增運營里程70公里,累計442公里,在建里程達190公里,是中心城開通運營里程最多、效果最明顯的一年。宋家莊和四惠綜合交通樞紐投入運營,換乘更加便利。打通中心城6條微循環道路,有效改善了區域交通出行條件。大灰廠東路、梅市口路西延主體工程完工,長安街西延等主干道路加快推進。北京新機場、軌道交通加密版規劃獲國家批準,京張城際、豐臺火車站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出臺城六區居住區停車設施建設支持政策,新增車位3.5萬個。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44%,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城市運行保障能力增強。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實現安全穩定運行。西南熱電中心主體工程建設完成,東北、西北熱電中心開工建設,居民階梯電價和天然氣價格調整平穩實施。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全面推進,建成南干渠和大寧調蓄水庫主體工程,開工建設東干渠、團城湖和亦莊調節池以及郭公莊水廠和第十水廠。建成清河再生水廠主體工程,完成北小河、吳家村再生水廠調試并實現通水,中心城新增再生水生產能力23萬立方米/日,累計再生水生產能力達到57萬立方米/日,全年可生產高品質再生水1.5億立方米。積極應對“7·21”特大自然災害,按時建成10萬平米安置房,迅速啟動水毀應急修復工程,20處立交橋區積水治理和34條中小河道治理工程加快推進,500公里供排水管網改造加緊實施。穩步推進“菜籃子”工程,新發展基本菜田3萬畝,增加外埠蔬菜供應基地4萬畝,加強貨源組織調度,糧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
(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步伐加快。
《北京市主體功能區規劃》發布實施,四類功能區差異化協調發展基礎得到鞏固。
新城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入。進一步落實聚焦通州戰略,副中心“一核五區”發展規劃基本完成,核心區建設步伐加快,富華水鄉、國家大劇院舞美基地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地。順義綜合保稅區、地理信息產業園、中航工業等重點園區和項目加快推進,現代三工廠建成投產。昌平未來科技城、科技商務區(TBD)等重點區域建設進展順利。大興積極謀劃和推進亦莊擴區和新航城建設。房山克服特大自然災害影響,推動高端制造業產業基地等重點園區建設。門頭溝、懷柔、平谷、密云、延慶等區域性新城主體功能進一步彰顯。42個重點鎮建設有序推進。小城鎮發展基金首批合作項目開工建設,區縣小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打捆”引進社會資本試點項目順利實施。新型農村社區試點建設穩步推進,“三起來”工程深入實施,山區農戶搬遷進展順利。
城南行動計劃與西部轉型扎實推進。城南行動計劃第一階段任務圓滿完成,城南地區發生了重大而深刻變化,全社會投資三年間年均增長18.6%,高出全市8.1個百分點。園博湖和園博園濕地工程建成,京石客專通車,城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和產業基礎全面提升。制定落實西部地區轉型發展年度計劃,成效初步顯現,2012年投資增長16%,高于全市6.7個百分點。“一核、兩區、三帶”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石景山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加快建設,永定河城市段治理完成,房山、門頭溝深入推廣一企一鎮合作模式,齋堂等旅游集散鎮發展態勢良好,門頭溝棚戶區三年改造任務全面完成。
(五)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生態惠民理念,全力聚焦“綠色北京”建設,城市環境質量再上新臺階。多措并舉改善大氣質量,積極回應社會重大關切,建成35個PM2.5監測站,實現實時監測。大尺度城市森林體系加快構建。平原造林完成25萬畝,營造千畝以上大尺度城市森林51處,一批新城濱河森林公園和郊野公園建成并免費向市民開放。京津風沙源治理一期工程全面收尾。全市林木綠化率、森林覆蓋率分別達到55.5%和38.6%,比上年提高1.5和1個百分點。優化調整能源結構,完成26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和2.1萬戶東西城區非文保區煤改電,全市壓減燃煤70萬噸。淘汰老舊機動車37.7萬輛,第五階段油品標準正式實施,關停退出高排放企業200余家。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強化三級“雙控”機制,推進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和合同能源管理,內涵促降機制加快形成。全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預計分別下降5%、6%、2%、2%左右。城市水環境得到改善,通惠河、馬草河等中心城區河道治理加快實施,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三大流域水系綜合整治全面推進。垃圾資源化水平不斷提升,魯家山焚燒廠開始設備調試,南宮焚燒廠開工建設,新增600個小區垃圾分類達標試點,新建再生資源回收站點300個,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率達到45%。
(六)社會建設與民生保障持續增強。
立足民生改善,優化公共服務配置,統籌社會發展政策,惠民效果不斷增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就業形勢平穩,城鎮新增就業43.9萬人,幫助12.57萬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實現6.6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社會保險覆蓋范圍繼續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等五項保險參保人數保持穩定增長。有序推進社保制度統一,實現市級公費醫療與職工基本醫療、農民工社會保險與職工社會保險并軌。企業退休職工基本養老金、最低工資、失業保險金等社保待遇標準穩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實施,新增幼兒園學位2.4萬個,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天壇醫院遷建工程、同仁醫院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院區項目加快推進,密云、懷柔等4個區域性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友誼、朝陽等5所醫院醫藥分開試點效果良好,鼓勵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政策發布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得到中央肯定。631個基層社區用房建設全面實施,“六型社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加快建設,社會管理創新加快推進。各項惠民舉措取得實效。保障房建設任務超額完成,建設收購16.3萬套,竣工8萬套,配租配售步伐不斷加快。朝陽、大興等區縣養老設施加快建設,推進100個居家養老管理服務中心試點,全市新增養老床位1萬張。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超過1500萬平方米,超額完成農民住宅抗震節能改造兩年20萬戶目標。91個老舊小區約13萬戶居民實施配電設施升級,完成140個小區約300公里老舊供熱管網改造。城鄉結合部綜合配套改革繼續深化,50個重點村就業、社保、社區化服務快速跟進。延慶、密云農村陽光浴室基本實現全覆蓋。實施送氣下鄉工程,解決了房山、門頭溝小煤窯關閉區域約8萬戶用能問題。
總的來說,在國內外形勢復雜、內外需求同步放緩與本市主動調控轉型的疊加影響下,全市經濟社會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成績來之不易。但發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也需要高度關注。一是經濟回穩向好的基礎仍不牢固,轉型調整過程中新動力、新增長點培育亟待加強。二是在市場需求放緩、經營成本上升等多重影響下,部分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依然較大。三是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與城市功能還不協調,統籌做好新階段下特大型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和服務工作壓力較大,特別是市民關心的交通出行、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問題的解決還需付出更加艱苦的努力。
(責任編輯:吳肖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