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供暖,一頭連著百姓溫暖,一頭事關藍天白云,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如何在提高供暖質量的同時,讓“綠色暖冬”成為生活常態?推進清潔供暖還存在哪些梗阻?位于我國最北端的黑龍江省為此進行了深入探索。
眼下正是數九寒冬,供暖是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在全球減碳背景下,既要屋暖也要天藍的呼聲越來越高。如何實現室內溫暖如春、室外藍天白云,清潔供暖無疑擔負著重任。2017年以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年)》落地實施,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已在88個城市先后展開。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有助于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提升百姓幸福感。這項工作如何更好更快推進?還面臨哪些困難?該如何解決?近日,記者在黑龍江省展開了調查。
清潔供暖不是“去煤化”
推進清潔供暖并不是要“去煤化”。實際上,煤炭依然是我國冬季供暖的主力熱源。在我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背景下,推進清潔供暖不可能完全“去煤化”,而是要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超低排放上做文章。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是老工業基地。以前每逢冬季,大大小小的燃煤鍋爐煙囪都冒著黑煙。隨著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鍋爐的政策落地,小煙囪大污染問題得到解決。不過,在冬季供暖改由大型鍋爐供暖后,主城區煙氣排放問題依然存在。
2022年,一條長達40多公里的供暖管線猶如長龍橫跨嫩江,由華電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富拉爾基發電廠(以下簡稱富發電廠)向齊齊哈爾市南部和西部地區提供熱能。這個采暖季供熱面積約1950萬平方米,項目完全達產后,供熱面積將達到2400萬平方米,占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總供熱面積的40%,居民冬天“嗆鼻子”現象將得到極大改善。
富拉爾基發電廠黨委委員、副廠長苗曉冬介紹,長距離供熱項目替代了31臺中心城區分散小鍋爐,項目全面達產后可為20多萬戶居民提供清潔環保、節能高效的供熱熱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67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約6200噸、氮氧化物排放約1700噸、煙塵排放約5100噸,大幅減少城區煙氣排放量,大氣環境將得到改善。
“以前我們單純發電,煤耗較高。近年來煤炭價格上漲,企業虧損嚴重,轉型迫在眉睫。本個采暖季前,我們對現有6臺上世紀80年代投產運行的200MW凝汽式發電機組全部完成供熱改造,新建富發電廠至齊齊哈爾市區各熱力站熱網管線總長度約46.8公里,促進電廠節本增效、轉型發展,落實節能減排政策。”苗曉冬說。
煤炭價格高漲讓傳統燃煤電廠的日子并不好過。苗曉冬告訴記者,由于煤價和電價“倒掛”,企業被迫負重前行。通過技改轉型,富發電廠如今成為熱電聯產企業。但長距離供熱項目投資金額巨大,缺乏熱源、熱網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專項補貼,加上熱費價格長期未調整,企業生產經營依舊面臨嚴峻挑戰。
富發電廠遇到的問題具有普遍性。一方面,由于煤炭供應緊張、煤炭價格居高不下,冬煤夏儲成為常態,但一到采暖季,煤炭供應形勢依然緊張。另一方面,熱費價格關乎群眾切身利益,在價格調整方面也是困難重重,熱源企業供熱成本壓力無法得到有效疏導。
業內人士建議,要進一步完善煤炭產供儲銷體系,提升供需調節能力,保障產能合理充裕,強化市場預期管理,引導煤炭價格在合理區間運行,確保安全穩定供應。同時,應強化煤炭企業成本價格監審,嚴厲打擊囤積居奇行為,加大長協煤履約兌現監督力度,確保對供熱企業的煤炭保供。
補齊農村清潔供暖短板
城市取暖以集中供暖為主,在污染物排放方面能夠實現達標排放或超低排放,且便于監管。但在廣大農村地區,由于缺少供熱管網、天然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群眾燒散煤、燒秸稈取暖的現象依然存在。農村地區清潔供暖該如何推進?
在綏化市海倫市海北鎮海北村,土灶、土炕曾是家家戶戶的“標配”,百姓靠燒秸稈、燒散煤取暖做飯,村莊上空常常飄著一層黃黑色煤煙。這種景象在北方農村地區并不鮮見。很多村莊尚未通燃氣,用電取暖又不能兼顧做飯,村民更愿意燒不花錢的秸稈,搭配著燒散煤,只不過大多數家庭的土灶、土炕如今變成了直排式小鍋爐。推進清潔供暖,農村地區更像個久攻不下的“堡壘”。
兩年前,海北村淘汰了一臺老式10蒸噸燃煤鍋爐,安裝了一臺14MW(20蒸噸)秸稈直燃鍋爐,為當地1428戶居民和全鎮公共設施提供集中清潔供暖,惠及全村83%的人口。半年供熱期消耗秸稈1.48萬噸,替代燃煤8225噸,節約燃料費用支出約30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2.1萬噸,還被納入農業農村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技術服務與提升項目。
海北鎮黨委副書記趙剛告訴記者,集中供暖大多針對樓房,平房區域沒有供暖管道,仍然以各家各戶分散取暖為主。廣大農村地區和城市棚戶區、城鄉接合部都面臨供暖基礎設施短缺問題,而供暖管網鋪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短期難以實現全覆蓋。
從現實情況看,清潔供暖不僅要在熱源端使用清潔化能源供熱,完善熱力管網等供熱基礎設施更為迫切。讓更多區域享受到集中供熱,減輕因燒散煤等分散式取暖導致的環境污染。對于老舊管網要加快改造升級,解決“跑冒滴漏”問題,提高供熱輸配系統效率。在需求端,則要加大建筑物節能改造力度,提升保溫效果。
“我家2016年就用上了電暖器,干凈衛生,費用也不高。用電取暖加上全屋家電,一個冬天花費2000多元。”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哈拉新村村民何振祥說,晚上使用電暖器執行峰谷電價,每千瓦時電只需2角8分錢。2017年,他還給自家平房外墻做了保溫改造,一個采暖季電費降了一半,比燒煤更省錢。
如今,哈拉新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取暖,當地供電部門為此專門增設一路電線滿足居民用電需求。記者調查發現,對于大多數農村地區而言,推廣電取暖可行性強,但需要加強農村地區電網改造升級,推行峰谷電價。同時,有條件的地區應加快推進“煤改氣”和農房節能保溫改造,并給予相應配套補貼,從而實現“電取暖、氣做飯、房保溫”,保證農村地區清潔過冬、溫暖過冬。
探索清潔能源應用新路
推進清潔供暖,除了對傳統供熱方式進行節能改造,對清潔能源創新利用也十分關鍵。其中,風光電能、地熱能、生物質、核能等清潔能源供暖是重要發展方向。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每年產生秸稈量約9000萬噸。近年來,黑龍江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清潔供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煤炭,秸稈是低碳燃料,并且有明顯的價格優勢。
在位于哈爾濱新區的黑龍江宏通熱力有限公司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廠區,廣闊的堆場上堆滿了玉米秸稈、稻殼等燃料。該項目配備了2臺140t/h生物質高溫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2臺30MW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不僅能發電、供暖,還能為附近工廠供應蒸汽。
“我們的鍋爐主要使用秸稈、林木枝丫等生物質燃料,其中秸稈占比90%左右。每臺鍋爐每天要‘吃掉’800噸秸稈燃料,一年下來,2臺鍋爐約消耗60萬噸秸稈,年產電4.5億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6萬噸。”該項目負責人李建偉告訴記者,目前項目已經運行兩年,周邊200萬平方米的居民社區實現了穩定供暖,每小時還能提供工業蒸汽150噸,服務于周邊企業生產。
在齊齊哈爾市梅里斯達斡爾族區,國家電投齊齊哈爾九洲環境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承擔100多萬平方米的供熱。該公司副總經理王勇介紹,從目前來看,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技術穩定成熟,比較適宜為大面積集中供暖提供熱源。
不過,秸稈的來源與天氣條件、綜合利用政策等有很大關聯。“2021年初冬,齊齊哈爾下了一場大雪,玉米秸稈都壓在地里,導致秸稈供應短缺、價格上漲,企業發電不足導致虧損。2022年秋季天氣條件較好,秸稈水分低,公司收儲了近60萬噸秸稈滿足生產所需。”王勇說。
除了生物質能,如今越來越多清潔能源加入了冬季供暖的“菜單”。近年來,山東海陽、浙江海鹽、遼寧大連等地率先進入了核能供暖行列。王勇曾長期從事核能供暖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在他看來,加強清潔能源利用是解決能源短缺問題的有效途徑,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道路上,核能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不過,核能利用仍面臨著公眾認可度和接受度不高的難題。“公眾疑慮會隨著對核能認識的深化而逐漸消除,因此加強公眾溝通十分關鍵。”王勇說,他曾經到秦山核電站考察學習,其公眾溝通經驗值得借鑒。當地群眾在實地了解核電站運行情況后,“恐核”心理消除,逐漸轉為支持核能項目。在業內人士看來,積極做好核能公眾溝通工作,是推進核能利用最為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
推進智慧供暖建設
熱力行業作為高耗能行業,推進節能降耗勢在必行。此外,煤炭成本高企也倒逼熱力行業轉型升級。一方面,要加大清潔新能源應用力度,另一方面,也要對現有供熱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推進智慧供暖,實現降本增效。
在現實中,室溫過高會導致供熱資源浪費,室溫過低則影響居民溫暖過冬。如何解決冬季居民家中過熱、偏冷現象,保證室溫處于舒適區間?
在齊齊哈爾市東市場42號樓的邢志賢家中,擺放著一臺室溫采集器,這些年冬季供暖沒讓他犯過愁。“供暖好得很,室內溫度一直比較適宜。我家的室溫采集器連接著熱力公司控制系統,能把室溫數值實時傳送過去。”邢志賢說。
邢志賢口中的熱力公司是齊齊哈爾陽光熱力集團萬達熱力有限責任公司。萬達熱力公司生產副總經理胡強強告訴記者,他們按照“遠、中、近”“高、中、低”設置原則為服務范圍內的689棟居民樓投放了1300個室溫采集器,每棟居民樓都有采集點覆蓋。室溫采集器可通過無線網絡與控制中心的上位監控系統通訊,定時上傳溫度值。
從2019年開始,萬達熱力公司就啟動了智慧供暖系統建設。在該公司的智慧供暖平臺控制室內,一塊LED大屏正在進行功能展示。通過1臺電腦控制,就能實現換熱站無人值守系統、室溫采集系統、負荷預測系統、二網平衡系統之間的自由切換。每個系統下設有諸多參數指標,為技術人員提供參考,實現供暖精準化管理。
供熱二次管網是冬季供暖的關鍵環節,其控制效果的優劣直接影響供暖質量。如何實現二次管網系統平衡,一直是困擾供熱企業的難題。“流量的調整、小區熱用戶的用熱平衡,以往都是通過人工進行初調節。簡單來說,就是將遠端偏冷區域的管道閥門開大些,讓熱水多走些;將近端偏熱區域的管道閥門開小些,讓熱水走慢些。但這些都是基于經驗的操作,做不到精準控溫,調節效率、效果不盡如人意。”胡強強說。
“通過室溫采集系統,我們能準確掌握室溫數據,輔助用于二次管網平衡的控制。各樓宇單元處都設置了智能二網平衡閥,利用平衡控制算法調控各個控制閥的開度,以平衡前端用戶和末端用戶的循環流量,使二者的實際流量接近于滿足供熱需求的理想流量,從而達到熱量均勻分配的目的,讓室溫始終維持在24攝氏度左右,持續為居民送去溫暖。”胡強強表示,建設智慧化供熱系統能夠最大程度滿足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用戶的用熱需求,提升供熱質量。
從黑龍江省的實踐來看,智慧供暖正在積極推進。近日出臺的《黑龍江省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推進城鎮智慧供暖,通過智慧供暖示范項目建設,促進供熱系統優化配置,降低熱能損耗。到2025年底,黑龍江省城鎮智慧供熱一級網示范應用覆蓋面積達到3億平方米。同時,繼續推進供熱老舊管網改造,推進換熱站、管網智能化改造。“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供熱老舊管網改造4000公里以上,到2030年城市供熱管網熱損失比2020年下降5個百分點。
不僅僅是黑龍江,清潔供暖走進千家萬戶已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北方地區冬季供暖將更清潔、更低碳、更智慧,熱力行業的低碳轉型之路也將越走越寬廣。 (經濟日報記者 吳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