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宣城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0日 何淳寬)

2024-02-26 15:23 來源:宣城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宣城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0日 何淳寬)

2024年02月26日 15:23   來源:宣城市政府網   

  ——2024年1月10日在宣城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宣城市人民政府市長 何淳寬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拉高標桿、加壓奮進,“追趕江浙、爭先江淮”,全力拼經濟、穩增長、惠民生、保安全,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7%,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

  ——縱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厚成勢。宣城全域納入上海大都市圈規劃范圍。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啟動建設,“一區三片”空間布局拉開序幕。“一地六縣”產業合作區宣城區域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22個、總投資1204.9億元。滬蘇浙在宣投資新建億元以上項目320個,在建億元以上項目實際到位資金880億元、位居全省前三。全面啟動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廣德先行區建設。建成運營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宣城科創中心。規劃啟動東部新區建設,編制完成東部新區發展規劃和產業規劃,培育滬蘇湖宣發展軸戰略節點。

  ——招大引強實現歷史性突破。堅持把項目、招商、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旋律和生命線,強力推進工業強市“6543”計劃,新簽約、新開工、新投產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分別達612個、561個、417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16家、居全省第3位,總數達2224家、居全省第4位。新簽約總投資110億元華晟新能源10GW超高效異質結電池、100億元廣德尋鈉鈉離子電池等百億級項目5個,其中投資112億元寧國仕凈高效太陽能電池、107.5億元宣州宏潤新能源項目實現當年簽約、當年投產。簽約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13個,超近5年之和。連續兩個季度獲得全省投資“賽馬”激勵。

  ——主導產業加速集聚。組建市領導牽頭的“2+3+4”產業鏈推進組,編制產業鏈發展規劃和招商地圖。頂格推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主導產業,招引項目134個、總投資1274億元。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分別達430億元、700億元,增長55%、17%,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貢獻超九成,產業規模位居全省前列。華晟新能源公司成為全球產能最大的異質結電池制造商、全球最年輕光伏獨角獸企業。中鼎集團躍居中國汽車供應鏈前30強。

  ——區域發展形象顯著提升。全省季度“賽馬”中,經濟運行、營商環境連續三個季度穩居前列。創成全國第7個、全省首個“天然氧吧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獲國務院督查激勵。成功舉辦第十一屆文房四寶文化旅游節、長三角地區國資國企聯席會、第六屆國際異質結大會、中國光伏行業半年會等重大活動。宣城在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形象地位加速提升,全市上下呈現出人心思干、人心思進的濃厚氛圍。

  一年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擴內需、優環境,經濟發展積蓄新動能。項目建設擴量提質。落實常態化投資“賽馬”機制,開展“三比三學三趕超”項目現場觀摩點評,推進項目落地見效。列入省級重點項目清單879個,投資完成率126.2%、開工率105%、竣工率144.1%。參加全省集中開工動員項目279個、總投資1882.6億元,開工率98.2%、納統率92.5%,分別居全省第4、第5位。“雙招雙引”質效提升。調整優化招商機制,設立“5+2”招商局,持續推進產業鏈招商,產業契合度達80%以上。開展“投資安徽—宣城行”等招商推介活動72場,與江汽集團等省屬國企合作項目25個。設立“宣城人才日”,升級人才強市28條、產業人才政策“宣十條”,赴180所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設立高校人才工作站27個,引進各類人才4.2萬人、增長25%,入圍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強榜。消費潛力加速釋放。更大力度實施恢復和擴大消費政策,出臺“搶先機拼經濟擴消費惠企業”10條舉措,開展“品質生活·樂享宣城”促消費活動30場,發放消費券3050萬元,帶動汽車、餐飲等消費5億元。電子商務網上零售額突破100億元。宣州、寧國獲評首批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建立政商懇談會、“123”企業訴求督辦反饋、周六要素保障會商等機制,解決178家企業反映訴求247個。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兌付資金3.94億元、惠及企業1440家。《宣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出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十八條”,聘任首批民營經濟發展顧問,開展水電氣專項提升行動,深化企業開辦集成服務改革,新登記市場經營主體4.64萬戶。

  (二)堅持聚產業、促創新,工業強市邁出新步伐。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居全省第3位,總數達33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59家、居全省第4位,總數達381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42.8%。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為2159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免費診斷、910家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新增國家級綠色工廠6家,居全省第2位。國家電動機產品質檢中心(安徽)順利通過驗收。寧國高性能密封件產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設立市本級產業基金8支、規模85億元。在全省率先開展多層次資本市場資源普查,上市后備資源庫企業達123家;新增廣德森泰木塑、寧國博世科2家上市公司,總數達10家、居全省第5位。寧國、廣德、宣州入選全省制造業發展綜合10強縣(區);旌德、廣德、寧國入選全省制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科技創新蓄勢賦能。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446家、高新技術企業135家,創歷年之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56.2%,居全省第4位。科技創新指數居全省第5位。全面完成規上制造業企業研發投入“三清零”任務,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34.1%,獲批省企業研發中心42家、居全省第2位。設立2.6億元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20個,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00億元。新增授權發明專利650件。開放平臺支撐有力。在開發區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管理模式。強力推進畝均效益評價改革,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43萬畝,處置閑置土地7430畝,盤活低效工業用地7579畝。加快推進“三區一港”建設,綜合保稅區入駐企業31家;宣城國際陸港一期建成使用,宣城至寧波舟山港海鐵聯運集裝箱達3.2萬標箱;建成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和9610海關監管場所,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26億元、增長83.4%。

  (三)堅持補功能、提品質,城市建設展現新面貌。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宣績高鐵開始全線鋪軌。寧安高速建成通車,長高高速先行工程開工建設,宣廣等高速公路在建項目7個、在建總里程235公里。完成公路水運投資106億元,創歷史新高。省際、城際毗鄰公交開通數量、開行里程均居全省第1位。港口吞吐量1400萬噸,增長51%。郎溪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旌德入選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創建縣。完成水利投資42億元,鳳凰山水庫、青弋江灌區續建配套工程項目開工建設,牛嶺水庫正式下閘蓄水。完成電網建設投資13.7億元,居全省第3位。城市更新持續推進。全面完成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施中心城市建設項目101個,完成投資130億元。建成青弋江大道九標高新區段、桂花園路南延、九連山路等市政道路23條,完成鰲峰路雨污分流改造、宛陵湖品質提升和梅溪河、道叉河綜合整治。市老年大學建成使用。新建城市閱讀空間19個、口袋公園17個。改造老舊小區147個,惠及群眾1.99萬戶。穩妥推進“保交樓”,完成交付2310套。更新改造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管網134.4公里。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1萬個、公共充電樁1372個。

  (四)堅持強文旅、優生態,美麗宣城塑造新優勢。旅游市場快速復蘇。積極融入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開展“迎亞運·游宣城”、文旅惠民消費季等活動,舉辦第四屆長三角城市非遺特展,全年接待游客46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13億元,超過2019年水平。敬亭山景區旅游收入比2019年增長74.9%。“中國文房四寶之城”順利通過復評。涇縣創成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水東古鎮獲評4A級景區,宣紙文化園入選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皖浙天路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文化事業繁榮發展。舉辦首屆春節民俗文化季活動,主題巡演32場、觀眾近80萬人次。開展“皖南星7天”等主題文化活動49場、“四季村晚”60場。非遺題材電影《幸福小馬燈》在全國院線上映,50件文藝作品獲省級以上獎項。選樹宣城好人63人(組),當選中國好人2人、安徽好人3人。生態優勢持續鞏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穩居全省第2位,PM2.5平均濃度30.4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94.2%,均居全省第2位;國控斷面總體水質達標率、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完成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449個,修復廢棄礦山52個。在全國首啟山核桃、綠化苗木、油茶等“高標準林地”建設1200畝,發放全省首本林下空間經營權證。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首批國家林草科普基地。績溪創成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生態文明“國字號”名片達7個、居全省第1位。

  (五)堅持增效益、抓示范,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農業生產提質增效。糧食播種面積329.8萬畝、總產量128.5萬噸,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新建高標準農田17.6萬畝。創成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9家,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總數達99家,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1.2%。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6個,獲評全國有機農產品基地6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7個,新增家庭農場185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91個。鄉村建設提檔升級。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穩步推進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新增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50個、精品示范村10個。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96戶,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5%以上。新增中國傳統村落18個,總數達85個、居全省第2位。涇縣入選國家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績溪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萬企興萬村”行動惠及鄉村464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增長8.7%。集體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村521個、占比65.3%,股份分紅村456個、占比57.1%。

  (六)堅持惠民生、增福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省“民聲呼應”重點事項、省定民生實事和十項“暖民心行動”任務順利完成,群眾滿意度居全省前列。新增城鎮就業4.74萬人。《宣城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正式施行。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118家、村級養老服務站77個。市社會福利中心“健康養老服務標準化”項目獲批國家級試點。國家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項目實現縣級全覆蓋,每千人托位數居全省前列。殘疾人、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和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公共服務持續優化。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60.6%,建成中小學校8所、新增學位16380個。中小學配餐有序推進,“雙減”成效持續鞏固。高中布局得到優化調整。宣城職院首次招收本科生,“汽車學院”“光伏學院”正式成立。獲評省優秀中等職業學校3所。常態化做好新冠疫情“乙類乙管”工作。國家衛生城市通過復審。啟動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在全省率先建成“農村30分鐘醫療急救圈”。市立中醫醫院正式啟用。完成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國家試點。成功舉辦市第三屆運動會、第四屆殘運會。宣城籍運動員參加杭州亞運會取得3金1銀1銅最好成績,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市體育運動學校獲評國家體育后備人才基地。檔案、地方志、地震、科普、機關事務、住房公積金管理等工作得到新加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首創首成“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開展“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試點,推行“握手言和”調解模式,推廣“百姓評理說事點”建設,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9%。認真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包案化解、閱批群眾來信等制度,進京去省重復訪下降66.7%。12345熱線辦理質效持續提升,群眾滿意率達99.9%。深入推進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持續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深化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實施人防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事務、國家安全、國防教育、退役軍人事務等取得新成效。

  過去一年,全市政府系統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14件、市政協提案(建議)201件。全市辦結行政復議案件470件,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保持100%,創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宣單位、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宣城發展的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受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地區生產總值、進出口總額等部分指標未達預期,前進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經濟體量不大、結構不優的問題還比較突出;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橋頭堡作用發揮還不夠,比較優勢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中心城市能級不高,縣域經濟發展還不平衡;經濟開放布局、內通外聯水平還不高;科技創新支撐力不夠;部分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生態環保、物業管理等社會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少數干部的理念、能力、作風和精神狀態與“追趕江浙、爭先江淮”要求還不相適應。對此,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錨定“追趕江浙、爭先江淮”,聚焦“七個強市”奮斗目標,扎實做好“九篇文章”,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奮力探索宣城實踐。

  綜合各方面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在實際工作中奮力爭取更好結果;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進出口總額增長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2.6%;新增各類人才4.2萬人;糧食產量、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戰略引領,加快打造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區

  全力融入都市圈發展。強化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橋頭堡和排頭兵作用,主動靠上去、精準接上去、全力融進去。主動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積極參與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搶抓滬蘇湖高鐵開通、宣城進入上海“1小時軌道通勤圈”的機遇,充分承接上海科技成果轉化和功能疏解。深化共建南京都市圈,加快建設寧淮宣生態經濟帶、蘇皖(宣州·高淳)合作產業園,提速推進同城化。加強與杭州都市圈城市聯動發展,推動廣德、寧國、績溪與長興、安吉、臨安等毗鄰區域協同共建。積極融入合肥都市圈產業鏈創新鏈,加強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

  全力推進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將招大引強作為長合區首要任務,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確保“一區三片”簽約落戶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50個。設立長三角(宣城)產投公司和產業基金。健全完善“一地六縣”聯席會議等合作機制,推進廣德未來科創城、蘇皖合作示范區(社渚—梅渚先導區)產業示范園等合作載體建設。高質量建設東部新區,啟動金融中心一期、軟件和信息服務園一期建設,更好鏈接滬蘇浙高端服務業資源。

  全力打造長三角綜合交通樞紐。力爭開工建設寧宣高鐵,確保宣績高鐵開通運營,實現“縣縣通高鐵”。加快推進長高、涇青、寧旌等7個高速公路續建項目建設,確保宣涇高速一期建成通車、宣廣高速具備“八車道”通行條件。加快推進寧涇、績旌高速前期工作,力爭杭合高速一期開工建設。實施10個國省道續建項目、開工4個國省道改建項目。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宣城國際陸港省級示范工程創建,加密海鐵聯運班列,增強輻射帶動能力。完善巷口橋物流基地配套設施,加快定埠港二期等項目建設,推進水陽江航道前期工作。協同推進蕪宣機場改擴建工程。依托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建設智慧物流產業基地和綠色農產品供應鏈中心,打造長三角供應鏈服務重要樞紐。

  全力建好長三角(安徽)生態綠色康養基地。加快廣德先行區建設,編制先行區規劃及康養產業規劃,推進笄山溫泉休閑度假區、甘溪康養示范村、和合生態園等重點區塊建設,力爭建成一批引領性項目。充分發揮生態、人文等優勢,推動醫養、康養融合發展,推進康養村(社區)建設,打造長三角康養宣城品牌。

  全力打造長三角綠色能源保障基地。加快建設寧國抽水蓄能電站,力爭績溪家朋、寧國龍潭抽水蓄能電站開工建設,爭取廣德、涇縣抽水蓄能電站調整為重點實施項目。大力發展光伏等清潔能源,持續推進宣州、廣德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

  (二)突出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2+3+4”產業體系

  加速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千億產業”集群,力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分別達750億元、850億元,兩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比達30%左右。依托華晟新能源等重點企業,聚焦異質結、異質結鈣鈦礦疊層等前沿光伏技術,加大產業基金等投資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技術、規模領先優勢,建設中國異質結光伏之都。支持固德威、宏潤、仕凈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打造先進光伏技術全產業鏈,爭創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依托中鼎、保隆、永茂泰、立訊精密等重點企業,加強核心關鍵零部件、輕量化高端產品、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零部件等生產研發,著力打造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高端輕量化產業基地和先進汽車電子制造基地,形成“零部件—核心件—總成件”產業生態。加快傳統燃油汽車零部件企業有序轉型,推動與整車企業供應鏈對接合作。積極發展汽車配件流通、二手車檢測交易等后市場服務,推進上汽檢廣德基地二期項目,建設國家機動車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支持寧國核心基礎零部件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建設,推進涇縣高效節能電機重大工程、宣州生物醫藥重大專項建設,支持廣德印制電路板等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加快績溪高端金屬新材料等產業集聚。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積極培育云計算、大數據、通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企業。加快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創建國家“千兆城市”。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億元以上工業技改項目100個,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0%以上。加快企業“智改數轉”,大力實施“機器換人”,新增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5個以上,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500臺。支持宣城“工業大腦”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爭創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加強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80家以上。爭創省企業技術中心10個以上、省級新產品20個以上。精準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深化“一鏈兩行多企”對接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力爭新增貸款400億元以上。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力爭新增上市公司2家、報審2家,實現直接融資160億元。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高水平建設開放型平臺。主動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深化安徽自貿區宣城聯動創新區建設,提升經濟外向度。全力推進中國(宣城)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加快綜合保稅區申建工作,推動皖東南保稅物流中心(B型)、寧國市公用型保稅倉提質增效,支持宣城經開區設立出口監管倉庫。推進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支持企業開拓“一帶一路”和RCEP等新興市場,力爭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100家以上。

  (三)突出項目質效,加快擴大有效投資

  聚力招大引強。深入實施工業強市“6543”計劃,持續優化招商機制,主攻長三角區域,強化駐外招商、產業鏈招商和基金招商,大力招引行業標桿企業、頭部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千方百計落地一批50—100億元重大項目,確保新開工50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不少于5個、20—50億元項目不少于12個。狠抓簽約項目落地轉化,提升招商項目當年開工率、納統率和資金到位率。加大外資招引力度,強化與第三方中介、行業商協會合作,發揮外事、僑務、對臺等橋梁紐帶作用,支持企業開展“返程投資”,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

  聚力項目建設。健全投資“賽馬”機制,實施億元以上項目800個,完成投資800億元以上;謀劃儲備重點項目800個以上。開工建設中鼎亞德林智能壓鑄產業園等項目,加快宣州宏潤新能源、績溪富凱合金鋼、旌德3C電子顯示元器件等項目建設,確保華晟五期、廣德科藍特鋁材、吉利寧國動力電池、涇縣威能特種電機等項目建成投產。全力推進宣城電廠三期項目重新核準。積極爭取和使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節能減排降碳、社會薄弱領域補短板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強化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鮮明導向,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建設。

  聚力園區發展。深化開發園區體制機制改革,完善“管委會+公司”改革,實行全員崗位聘任制、績效考核制。深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實施開發區畝均效益領跑者行動,扎實推進“畝均論英雄”、工業用地“標準地”“周轉池”改革,提高省級開發區土地開發強度和資源利用效率。處置批而未供土地1.7萬畝、閑置土地2000畝,盤活低效工業用地4500畝。推進園城一體化建設,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增強園區承載能力。加快宣城經開區“千億園區”建設,確保經營性收入突破500億元,重返全省開發區30強,并持續進位。

  (四)突出科創賦能,加快提升城市創新能力

  建強做優科創平臺。深化共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切實發揮宣城科創中心作用,推進科創要素高效對接,打造創新中心、孵化中心、人才中心和招商中心,力爭新入駐項目20個、集聚高端人才100名以上。梯度推進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引進共建一批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50個,建成中試孵化基地2個。支持合工大宣城校區建設,共建宛陵科創城和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支持創建省級先進光伏技術創新研究院,加快寧國產業研究院、廣德眾鈉能源創新研究院建設。

  營造良好科創生態。實施科技創新企業倍增行動,新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深化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300個,有效發明專利增長8%。實施科技領軍企業培育行動,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組建創新聯合體,選派“科技副總”20名。建立科技金融特派員和科創企業“白名單”制度。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

  廣泛匯聚科創人才。加強“產業+人才”戰略性謀劃,落實人才強市28條、產業人才政策“宣十條”,設立引才專項基金,營造“近悅遠來”養人生態。實施“宣鳳還巢”和青年“城市合伙人”集聚工程,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力爭招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4萬人,培育高技能人才1.2萬人。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進市技師學院建設,辦好宣城職院“汽車學院”“光伏學院”,培養更多產業技能人才。

  (五)突出城建為民,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

  強化城市更新。聚焦提升中心城區首位度,扎實開展中心城市功能品質活力提升行動。探索實行城市建設重點項目民意征詢機制,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城市建設。優化城市交通路網,建成青弋江大道九標、陽德路東延等主干道。推進市六中、二小等片區改造提升。完成市人民醫院改擴建二期、市國家綜合檔案館工程建設。改造老舊小區115個。新建口袋公園21個。新增停車泊位3.8萬個、公共充電樁1500個。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保障性住房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難安置”專項治理,基本完成“保交樓”任務。

  強化精細治理。推進全域文明市創建,實現省級文明城市全覆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引港入宣”原水工程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二期建設。實施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管網等更新改造115公里。加快市區環衛市場化改革,提高機械化作業水平,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86%。持續開展住宅物業管理提升行動,整治小區停車難、停車亂等問題。推進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為居民就近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和生活類服務。

  強化區域聯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促進縣城人口和產業集聚。推動宣城經開區、高新區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展。支持寧國推進省級現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試點、廣德推進省級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優化城際、毗鄰公交網絡體系,提高市縣公交通達水平。

  (六)突出示范帶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完成耕地恢復9.2萬畝,提高補充耕地質量。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提高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19.5萬畝,確保糧食面積328.5萬畝。提升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40萬畝。支持設施農業發展。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支持種業企業開展良種攻關。擴大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推進鳳凰山、萬家、湯村水庫及港口灣灌區、青弋江灌區續建配套工程建設,實施水陽江防洪治理工程。加快糧食主產區農業排灌電力線路升級改造。

  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創建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7個,規上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8%。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推動家禽、茶葉、水產、經濟林果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提質增效。做優做強“宣城黃金芽”“寧國山核桃”“涇縣蘭香”“皖南黃牛”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支持績溪建設徽菜特色產業集群。

  提升鄉村建設水平。統籌做好村莊規劃編制。深入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建設省級和美鄉村中心村50個左右、精品示范村20個左右。加快推進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大力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50家以上,持續帶動農民增收。推動設立強村公司,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確保集體經營性收益5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67%。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抓好防止返貧監測,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新建、改造農村廁所9500戶,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重點自然村490個。支持涇縣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

  (七)突出文旅融合,加快建設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基地

  加強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傳統村落保護工程升級版,推進涇縣、績溪、旌德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和活化利用,上線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15個。做好中國傳統村落志編修工作。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開展“四季村晚”等群眾文化活動。加快文房四寶產業發展。實施宣紙產業發展“355”計劃,加強宣紙制作技藝區域性整體保護,爭取“宣紙”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核準注冊。支持涇縣建設國家版本館文房四寶專題館。

  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深度參與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實施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六大行動”,打造一批精品景區、精品線路和旅游產品,力爭接待游客數、旅游收入均增長16%。實施重點文旅項目30個,完成投資31.3億元。推進文旅綜合開發、露營、森林康養等業態建設,加快推進民宿業提質集聚發展,持續提升皖南川藏線、龍川景區等品質。大力發展研學游,提升敬亭山研學基地功能。支持桃花潭爭創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動宣紙文化園爭創5A級景區,寧國、旌德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發展壯大特色體育產業,辦好第四屆長三角體育節等賽事活動。

  激發市場消費活力。持續開展“品質生活·樂享宣城”促消費活動。優化城市商業布局,完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加快北門老街等特色商業街區建設,打造品質夜市和夜間經濟集聚區。開展放心消費示范單位創建。加快傳統零售行業數字化轉型,壯大商貿流通市場主體,新增限上商貿單位100家以上。支持首店經濟、品牌經濟發展,積極培育即時零售、國貨“潮品”等消費增長點。

  (八)突出生態優先,加快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區

  著力推進美麗宣城建設。出臺美麗宣城建設實施方案,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優良天數比例保持91%以上,確保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狠抓“1+1+N”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實施EOD項目5個。支持廣德、涇縣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宣州、郎溪、寧國創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打造多樣化低碳應用場景。深化寧國經開區省級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爭創省級綠色工廠6家。力爭新能源公交車輛占比達85%。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建設,完成營造林40萬畝,打造“綠美江淮”宣城樣板。深入探索“碳匯森林”,推動林業碳票+“零碳鄉村”建設。爭創國家“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深化長三角生態環境共保聯治,加快新安江—千島湖生態環境共同保護合作區建設。

  著力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加強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保護,提升自然保護地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提高濕地公園管理能力。加強水生態修復,深入實施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新一輪提升工程,縱深推進河湖“清四亂”常態化規范化,建成省級幸福河湖5個。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任務。

  (九)突出以人為本,加快提升民生福祉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支持廣德爭創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縣、寧國爭創全國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全市新改擴建幼兒園9所、新增學位3210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65%、普惠園覆蓋率達95%;新改擴建中小學校4所、新增學位4410個,優化與人口變化相適應的學位供給。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及“三新”改革,繼續實施“縣中托管幫扶工程”。提升中高職辦學質量,支持中職學校與宣城職院聯合設置專業學院、中專分校。加強教師隊伍人才“引育留用”。深入實施青少年發展規劃。完善“雙減”長效機制,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深做實緊密型城市醫聯體、縣域醫共體建設,加強縣域醫療次中心體系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新增“長三角名醫工作室”20個。加強市立中醫醫院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岐黃惠民工程,新建基層示范中醫館5所、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20所。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擴大托育服務有效供給。穩步推進疾控機構改革。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醫保基金監管,優化醫保公共服務。積極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鼓勵社會資本興辦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基礎性、普惠性服務。

  兜牢兜好民生底線。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健全完善“民聲呼應”辦理工作機制,高質量實施省定民生實事,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統籌穩增長與穩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工作。持續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整治。爭創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國家級創業型城市。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全面落實失業保險省級統籌,穩步提高城鄉居民保障水平。加強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流浪人員等救助供養,發展社會福利、公益慈善等事業。加強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做好殘疾人、紅十字會等工作。

  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推進“一站式”解紛體系建設,打造“握手言和”調解品牌。積極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加強信訪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依法及時就地解決群眾合理合法訴求。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優化網絡輿論生態。強化底線思維,持續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啟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積極防范應對極端災害天氣,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發揮好工會等群團組織作用,全面做好民族、宗教等工作。

  大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加強國家安全、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深入推進全民國防教育、兵員征集等工作,創成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不斷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我們將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和實干成效詮釋對黨絕對忠誠,當好貫徹中央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

  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政府系統依法行政能力提升行動,進一步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和機制,持續開展政府履約踐諾行動,建立公共政策兌現長效機制,提升行政執法質量水平,提高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率。認真落實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監督政府重點工作。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堅持系統觀念,推進創新政府建設。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強化市場意識、效率意識,樹立實干實績鮮明導向,優化政府績效考核評價。打破思維定勢、找準后發優勢,對標滬蘇浙創新舉措,勇于先行先試。樹立在線思維、共享思維,運用工業互聯網思維推動政府流程再造,打造協同高效的數字政府。堅持嚴管厚愛、激勵約束相結合,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

  堅持提升效能,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堅持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把心系群眾、情系百姓體現到履職盡責全過程各方面。認真貫徹實施《宣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完善政商懇談會、“123”企業訴求督辦反饋、周六要素保障會商等機制,探索實行企業訴求“掛號制”,落實創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舉措,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發揚“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落實為基層減負各項措施,堅決防止政策落實中的簡單化、“一刀切”。全面推行跨區域自助通辦,持續深化長三角“一網通辦”。探索開展“無證明城市”建設。深化民主評議機關活動。優化提升12345熱線服務,回應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切實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難事辦妥。

  堅持勤政廉政,推進廉潔政府建設。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堅決扛牢政府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實施細則,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推諉扯皮現象。堅持量入為出、節用裕民,習慣過緊日子,繼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健全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績效管理機制,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強化公共資源交易全過程監管。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做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積極配合省委巡視,抓好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履行職責。扎實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緊盯重點領域、重點崗位,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維護政府系統風清氣正勁足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使命呼喚擔當,實干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開拓奮進,為譜寫現代化美好宣城建設新篇章而努力奮斗!

  《政府工作報告》名詞解釋

  一、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一區三片”。為深入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市委、市政府謀劃設立長三角(宣城)產業合作區,包括宣州、郎溪、廣德三個片區,規劃總面積約85平方公里,啟動區10平方公里。其中:宣州片區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啟動區2平方公里;郎溪片區規劃面積約25平方公里、啟動區2平方公里;廣德片區規劃面積約35平方公里、啟動區6平方公里。

  二、工業強市“6543”計劃。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著力增強發展后勁,市委、市政府從2023年起實施工業強市“6543”計劃,明確每年新簽約億元以上制造業項目600個、開工500個、投產400個,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0家。

  三、“2+3+4”產業鏈。“2”指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兩大主導產業;“3”指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及精細化工三大優勢產業;“4”指文旅、綠色食品、數字經濟及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四大新興產業。

  四、“5+2”招商局。2023年9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全市“雙專雙實”招商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優化調整駐外招商布局,設立北京、上海、深圳、蘇州、杭州5個駐外招商局以及外資招商局、基金招商局。

  五、人才強市28條。2023年12月,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強化“追趕江浙、爭先江淮”人才支撐的若干舉措》,提出“創新人才編制保障機制、引導人才向基層一線流動、健全科教產協同培養人才體系”等28條舉措。

  六、產業人才政策“宣十條”。2023年4月,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進一步吸引優秀人才推動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升級安居保障措施、加大薪酬補貼力度、開辟人才就醫子女就學綠色通道”等10條產業人才政策。

  七、“123”企業訴求督辦反饋機制。2023年1月起,市委、市政府在每月首個周末舉辦政商懇談會,配套建立“123”企業訴求督辦反饋機制,即:對企業在政商懇談會上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在1個工作日內將企業訴求和問題按屬地和職能予以交辦;承辦單位于2個工作日內研究制定辦理措施,逐項明確責任人、時限、目標和標準,并在3個工作日內向企業反饋辦理情況;原則上1個月內辦結且能快則快,按季度跟蹤回訪辦理情況,實現“企業點單、政府接單、督查跟單、辦結銷單”閉環管理。

  八、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指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工信部從2019年起每年評選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3年,我市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分別是:安徽永茂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寧國中鼎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安徽特思通管路技術有限公司、安徽益佳通電池有限公司、安徽五行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磐石油壓工業(安徽)有限公司、安徽凱特泵業有限公司、安徽鳳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宣城亨泰電子化學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寶泰特種材料有限公司。

  九、企業研發投入“三清零”。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2023年部署開展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三清零”活動,對全市年銷售收入1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無研發活動“清零”;年銷售收入5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無研發機構“清零”;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無創新成果申報“清零”。

  十、科技副總。為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提升創新能力,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聯合選派熟悉產業發展情況、科研能力過硬、有強烈產學研合作意向的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幫助企業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十一、高速公路在建項目7個。2023年,全市在建高速公路項目共有7個,分別是:G50宣廣高速改擴建、G5011蕪宣高速改擴建、宣涇高速一期、宣涇高速二期、涇青高速、寧旌高速、長高高速,在建高速總里程235公里。

  十二、口袋公園。指面向公眾開放、規模較小、形狀多樣、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園綠化活動場地,面積一般在400至10000平方米,包括小游園、小微綠地、街心花園、社區小型運動場所等。2023年,全市新建口袋公園17個,其中中心城區10個、其他縣市7個。

  十三、生態文明“國字號”名片7個。2017年9月,原環境保護部在浙江安吉縣召開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現場推進會,命名表彰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宣城市、績溪縣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稱號,旌德縣榮獲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2019、2020年,宣州區、寧國市分別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第三批、第四批);2022年,旌德縣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第六批);2023年,績溪縣創成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十四、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2023年10月,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文件,確定年度省級和美鄉村精品示范村建設名單,建設周期2—3年。我市入選10個村,分別是:宣州區水東鎮祁梅村、楊柳鎮興洋村,郎溪縣凌笪鎮下吳村,廣德市太極洞管委會桃園村,寧國市港口鎮山門村,涇縣蔡村鎮月亮灣村、琴溪鎮馬頭村,績溪縣瀛洲鎮仁里村、家朋鄉尚村村,旌德縣旌陽鎮柳溪村。

  十五、縣域醫療次中心。為進一步優化縣域醫療資源布局,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水平,2023年選擇確定9家單位開展縣域醫療次中心建設工作,分別是:宣州區貍橋鎮中心衛生院、水陽鎮中心衛生院,郎溪縣十字鎮中心衛生院,廣德市新杭鎮中心衛生院,寧國市港口鎮中心衛生院、甲路中心衛生院,涇縣榔橋鎮中心衛生院,績溪縣伏嶺鎮中心衛生院,旌德縣廟首中心衛生院。

  十六、“九篇文章”。2023年11月9日,省委書記韓俊在省委常委會赴宣城市現場辦公會講話中要求我市做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主導產業規模化、集群化發展,保護好山好水,建設文化強市和發展旅游業,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補齊交通物流短板,人才興市,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文章。

  十七、“七個強市”。市委五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關于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奮力“追趕江浙、爭先江淮”走出新時代宣城高質量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明確建設“七個強市”奮斗目標,即:創新活躍的科技強市、智能綠色的制造強市、高質高效的農業強市、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英才薈萃的人才強市、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市、繁榮興盛的文化強市。

  十八、“一鏈兩行多企”對接機制。指圍繞“2+3+4”產業鏈,建立“鏈主企業+鏈屬企業+主辦銀行+主辦投行”的產業鏈與資金鏈對接模式。

  十九、返程投資。指境內居民(含境內機構和境內居民個人)在境外直接設立或間接控制的境外企業,通過新設、并購等方式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并取得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權益的行為。例如,中鼎集團并購德國KACO公司,以并購公司在寧國返程投資設立嘉科(安徽)密封技術公司。

  二十、青年“城市合伙人”集聚工程。按照《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強化“追趕江浙、爭先江淮”人才支撐的若干舉措》,實施青年“城市合伙人”集聚工程,未來5年,每年招引大中專畢業生等青年人才不少于4萬人。

  二十一、“引港入宣”原水工程。為進一步提升市區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計劃實施“引港入宣”原水工程,規劃新建港口灣水庫至市區原水管道,形成港口灣水庫作為城市主水源、水陽江作為備用水源、青弋江作為應急水源的三水源供水體系。

  二十二、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城市生命線主要包括城市燃氣、橋梁、供水、排水、熱力等系統,是維系城市正常運行、滿足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設施。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就是通過對城市重大基礎設施的整體監測、動態體檢、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提高城市生命線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主動式安全保障能力,為城市安全健康運行保駕護航。

  二十三、宣紙產業發展“355”計劃。為認真落實省委宣傳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做大做強宣紙產業推動宣紙傳承保護發展支持舉措》,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加快宣紙產業發展,力爭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3年實現上市、5年產值突破50億元。

  二十四、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六大行動”。2023年9月,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基地的實施意見》,提出實施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六大行動”,即:旅游新高地構筑行動、旅游鄉村賦能行動、旅游能級提升行動、旅游消費提標行動、文旅品牌塑造行動、旅游公共服務升級行動。

  二十五、即時零售。指消費者在線上交易平臺下單商品,線下實體零售商通過第三方或自有物流執行配送上門的服務,配送時效通常在30—60分鐘。

  二十六、EOD項目。指以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為基礎,以特色產業運營為支撐,以區域綜合開發為載體,采取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較強、收益性較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

  二十七、普通高中“三新”改革。2021年秋季學期起,省教育廳在全省啟動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

  二十八、縣中托管幫扶工程。2022年秋季學期起,省教育廳組織有條件的高校與地方薄弱縣域普通高中建立托管幫扶關系,通過派駐校長教師團隊托管幫扶、定期到校指導幫扶和組織跟崗掛職鍛煉等方式開展托管幫扶工作。目前,省教育廳已確定28所高校托管幫扶59所縣中,為期3年。我市已有5所縣中與省內高校建立托管幫扶關系,分別是:績溪中學與安徽師范大學,寧國中學、涇縣二中與安徽工程大學,郎溪中學、廣德三中與皖南醫學院。

  二十九、基層中醫藥岐黃惠民工程。旨在通過開展市級基層示范中醫館、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創建工作,進一步推動基層中醫藥工作發展,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和水平。“十四五”期間,全市計劃建設市級基層示范中醫館15所、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所、中醫藥特色村衛生室120所。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