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京津冀聯合簽署了《“十四五”時期京津冀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合作框架協議》,進一步拓寬協同領域、延伸協同深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是新時期我國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重要實踐。當前,京津冀現已進入高質量協同發展階段,但是,京津冀三地更多停留在京津廊的協同,未來應依托京津雄創新三角的特殊地位,漸次實現由點到帶、由帶擴面,最終實現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
協同發展目前更多停留在京津廊區域范圍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強調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對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肯定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的同時,也應看到京津冀城市群經濟發展兩極化現象仍較明顯。其中,京津兩市是京津冀城市群中經濟最為發達且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城市,而距離京津兩地較近的廊坊是河北經濟比較發達且經濟活躍度較高的城市。北京、天津、廊坊三市經濟聯系最為密切,其聯系總強度位于京津冀城市群13個城市的前三位。具體來看,與北京經濟隸屬關系最為緊密的城市,首先是廊坊,其次是天津。與天津經濟關系最為密切的,首先是北京,其次是滄州,廊坊緊隨其后。由此看來,當前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京津廊的協同發展。廊坊路網密度居河北省第一,基本實現了與京津半小時通勤,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啟用,廊坊有望成為一座連通世界的空港城市,清華、北大等多個協同創新基地布局于此,京津研發、廊坊孵化轉化勢頭初現。河北省其他城市大多成為“配角”和“看客”,雖然個別城市經濟發展程度較高,但是真正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程度較低,而像南部距離較遠的邢臺、邯鄲等城市,更難受到京津兩地的輻射帶動。
漸次輻射帶動更大范圍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
要突破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僅僅停留在京津廊協同發展這一現實,真正實現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步子應逐漸向前邁進。雄安新區距離北京和天津都是90公里左右,京津雄三座城市形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為此,京津冀協同發展可以按照由點到帶,由帶擴面的漸次發展邏輯,由北京到京津冀廊協同帶,再到京津雄創新三角,進而輻射帶動更大范圍。因為雄安新區隸屬河北省,帶動河北省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是其設立的重要意義之一。首先,依托雄安新區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地理位置優勢,建立與京津兩市的經濟緊密聯系,然后再向外擴散,實現蔓延式發展,使京津雄的協同成果更多轉移到河北省中部及南部城市,如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等,而京津以北的城市,如承德、張家口、唐山等亦可通過雄安新區的帶動,進一步加強與京津的經濟聯系,為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提供更廣闊的腹地支撐。即從目前京津廊線的協同發展,逐漸向京津雄創新三角面的發展過渡,最終實現京津冀高質量協同發展。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從五方面發力
京津冀應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方面突破,努力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
一是釋放創新第一動力潛能,構建區域協同創新模式。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為引領,依托“三城一區”創新載體,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建立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機制。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實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錯位發展,京內與京外結合,齊頭并進,為京津冀城市群協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二是突出協調內生特點,逐步實現產業協同。圍繞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等優勢產業,推動創新鏈對應的產業鏈環節和相關企業,在津冀建立孵化、中試和生產基地,打造結構合理、梯度分布、分工協作的創新網絡體系。依托雄安新區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地理位置優勢,打造京津雄創新三角,進而帶動石家莊、滄州等地發展,促進河北工業整體轉型升級。建設跨越三地的科創走廊,形成規模更大、產業鏈更為齊全的產業集群。
三是以綠色發展為協同創新主軸,推進生態環境實現循環低碳可持續發展。在國家“雙碳”目標下,著力加強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協同治理,努力突破行政界線,共同應對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生態環境保護一盤棋。
四是利用數字技術拓寬“軟邊界”,為區域發展提供新動能。對于河北來說,應利用數字經濟發展的重大機遇,深化與京津地區的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聯系和合作,全面推動數字技術改造、賦能傳統產業,大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經濟結構,真正實現要素與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
五是以交通一體化為突破口,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立足三地整體發展格局和各自的發展現狀,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打通斷頭路,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打造一小時城市圈,有效推動區域生產要素合理分配,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在交通、教育、醫療等多個公共事業領域展開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石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