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長治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2月20日 陳耳東)

2022年03月03日 16:01   來源:長治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0日在長治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代市長 陳耳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及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突破2000億元,達到2311億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歷史性突破200億元,達到224億元、增長34.7%,均取得近十年來最好成績。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在全省名列前茅,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抓項目、穩運行,產業轉型邁出新步伐。堅持把項目作為第一支撐,舉辦四期開發區項目建設“三個一批”活動,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807個,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92億元、增長10.3%;招商引資當年簽約項目開工率全省第一。煤炭產量達到1.56億噸,先進產能占比達到78%,焦化產業“上大關小”邁出堅實步伐,漳澤、潞光電廠投產運行。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廢鋼加工產業迅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0%,全省第一。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2%。大力發展平臺經濟,網絡貨運平臺入網車輛達到10.7萬輛。產業轉型升級典型經驗做法在全國推廣,被認定為國家“十四五”重點支持示范區。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高。

  一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抓改革、促創新,發展動力得到新增強。全面推行“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實施承諾制項目350個,出讓“標準地”23宗2562畝,配備265名領辦代辦人員為項目提供全程代辦,一般工業項目基本實現“拿地即開工”。大力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市場主體達到25.6萬戶,新增“四上”企業677戶、大個體企業72戶。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新增減稅降費15.6億元,新培育“小升規”企業142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戶。不斷擴大對外開放,進出口總額完成13.8億元、增長53.5%,其中出口增長93.1%,全省第一,實際利用外資4.8億美元、增長16.7%。建成“山西智創城NO.5”,新培育2家省級小微企業雙創基地。建成國家煤基合成油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21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0家,省級以上創新研發平臺達到54家。深化省校合作,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106所高校達成合作成果470項。建立市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制度、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成功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加強勁。

  一年來,我們攻堅克難抓城建、創精品,城市面貌發生新變化。堅持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同步推進,實施了總投資105億元的37項城建重點工程。建成濱湖文旅服務中心、城市陽臺、神農湖大橋等城市新地標,長治機場新航站樓建成投用,東外環、長北干線快速通道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車,新建8座立交橋,構建起城市立體交通網。成功申報全國首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市,獲得10億元中央獎補資金。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改造老舊小區70個、棚戶區住房4870套,新建綠地、口袋公園30處,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7.3%。成功舉辦山西省第七次旅發大會及首屆環漳澤湖馬拉松賽等活動。城市承載力、輻射力、吸引力進一步增強,知名度、美譽度進一步提升。

  一年來,我們堅持不懈抓龍頭、補短板,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糧食總產量達到24.4億斤,新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2家,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6萬畝,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值完成247億元、增長110%,綜合排名全省第一。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全省農業生產托管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深入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建成“四好農村路”461公里,完成農村戶廁改造3.2萬座,農村宜居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三農”基礎地位持續鞏固。

  一年來,我們持之以恒抓保護、重治理,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扎實開展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專項行動,能耗強度降幅居全省前列。堅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主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下降19.2%,PM2.5濃度下降25.5%,改善率均居全省第一;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全省第一。實施漳澤湖、濁漳河、沁河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上黨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

  一年來,我們千方百計抓基礎、強保障,民生福祉有了新提升。全面完成省政府11件民生實事。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義務教育階段“雙減”工作全國試點,學前教育、農村教育條件持續改善。深入推進技能社會建設,堅持以產業拉動就業,支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城鎮新增就業5.4萬人,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參保率達到98%。圓滿完成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榮獲全國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第四次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全力開展防汛救災,動員社會各界捐款捐物2.5億元,有效應對罕見洪澇災害。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措施,安全生產亡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2.7%、15%。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和信訪維穩工作,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年來,我們毫不懈怠抓作風、優環境,政府自身建設得到新加強。圍繞打造“三無”“三可”營商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市縣兩級行政審批事項網辦率達到98.3%,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半個工作日,100個事項實現跨省通辦,群眾和企業辦事更加便捷。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16件、政協委員提案237件,辦復率100%。)堅決扛牢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凝聚起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力量。

  2021年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回顧過去五年,我們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的發展任務,真抓實干、爭先創優,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新成效。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翻了一番,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016年的2.3倍,經濟總量保持全省第二。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圓滿實現。轉型發展成效顯著。煤炭先進產能占比累計提高4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9.9%,快于規上工業11.6個百分點,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加速形成。改革創新取得突破。營商環境考核全省優秀。省級以上開發區達到11個,體制、環境、科技、人才對發展的驅動支撐作用日益凸顯。城市建設提速提質。完成“一城四區”行政區劃調整。鄭太高鐵建成通車,邁入高鐵時代。國道環線、黎左高速、長臨高速建成通車。加快老城改造,啟動濱湖區建設,提升城市品質、拓展城市空間,開啟了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新征程。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新進步。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年均增長6.7%、8.8%,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眾。

  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駐市部隊、公安干警,向關心支持長治改革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總量在全國城市坐標系中依然靠后,與在中部城市中爭先進位的目標定位還有不小差距。體制性素質性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煤炭產業占工業的比重還較大,不少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尚未越過“生存線”,大多新興產業的企業尚處于成長期,競爭力還不強。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技術研發投入不足,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較低。民營經濟發展還很不充分,市場主體總量偏少、體量偏小。城市建設、鄉村振興、民生事業還有不少短板。營商環境還需持續優化,行政效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政府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和工作能力還需進一步增強。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奮斗目標

  今后五年,是我市奮進“十四五”,開啟新征程,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按照省委“五個先行”要求,根據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今后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2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0億元,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綜合實力在中部87個地級市中力爭進入前20強。圍繞這些目標要求,新一屆政府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立大格局、樹進取心、施非常策、興落實風,奮力譜寫新時代長治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努力創造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

  ——高質量建設晉東南城鎮圈先行區。搶抓國家戰略,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內外聯動,持續深化改革,著力構建起保障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戰略項目,統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破瓶頸、補短板、強動能,努力打造晉東南城鎮圈先行區。

  ——高標準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積極申建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在產業轉型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推動傳統產業加快邁過“生存線”,達到“發展線”,實現規模適度、引領創新、綠色低碳、安全可靠、效益顯著。推動新興產業加快“兩化”、融合“兩鏈”,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推動服務業提質增效,占GDP比重顯著提高。創新成為轉型發展第一動力,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建立,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區建設經驗。

  ——高水平建設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加快“一城四區”一體化發展,統籌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推進主城區東山西水共同打造,提質增效雙輪齊動,不斷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深入實施大縣城戰略,健全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機制,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體推進治山治水治氣治城,扎實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有效破解結構性污染問題,系統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推動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保持全省前列。讓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成為長治最靚麗的名片。

  經過五年努力,經濟總量和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在全省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在中部崛起戰略中實現爭先進位,全國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形成重大標志性成果,營商環境指標進入全國地級市先進行列。城市更加宜居宜業宜游,承載力、吸引力、競爭力顯著增強。對外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經濟外向度進一步提升。低消耗、能循環、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城鄉山川更加秀美。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共同富裕機制更加健全,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全面進步,構建起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格局、終身學習型、知識技能型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本質安全水平持續提升,讓人民群眾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過上積極向上、文明健康的高品質生活。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貫徹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是新一屆政府依法履職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工作,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和經濟工作會議及省委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全市干部大會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搶抓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和工作矩陣,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難中求成,突出抓好轉型發展、安全穩定、民生保障和政府自身建設,加快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5%,城鎮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農村居民收入高于經濟增長水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4.3萬人。約束性指標不折不扣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聚力產業轉型升級,壯大高質量發展動能。產業轉型是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圍繞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推動產業全面轉型、提質增效,為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集聚動能。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深入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為牽引,堅決扛起能源安全職責使命,加快技術改造,促進優化升級,推動傳統產業內涵集約發展。煤炭行業抓先進產能。積極推進13座省級綠色開采試點煤礦和3座智能化示范礦井建設,建成58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0%以上,推動17座煤礦核增產能、3座基建礦井建成投產,原煤產量穩定在1.6億噸。焦化行業抓項目投產。推動7個在建焦化項目建成投產,年末焦化產能達到2390萬噸,噸焦能耗達到全國先進水平。鋼鐵行業抓整合重組。推動千萬噸綠色精品鋼焦基地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支持廢鋼回收加工企業擴產增量,全年產量達到900萬噸。電力行業抓結構調整。推動趙莊電廠盡快復工,新增新能源裝機100萬千瓦,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抓好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煤化工行業抓鏈條延伸。搶抓國家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大政策機遇,依托潞安化工、潞寶集團等骨干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碳基材料、煤基燃料等項目建設,推動煤化工產業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發展,真正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堅持把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和產業鏈創新鏈融合作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的必由之路,大力培育龍頭骨干“鏈主”企業、專精特新“鏈核”企業,積極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新興產業上規模、延鏈條、成集群。具體包括:以高科華燁、中科潞安為支撐的半導體光電產業;以潞安太陽能高效單晶電池升級改造、日盛達光伏玻璃二期、立新多晶硅等項目為支撐的光伏產業;以振東、康寶為龍頭,包括納安健康科技、奧泰醫療高端影像設備等項目在內的醫藥健康產業;以立訊精密、青島高測、中德型材、清華淮海軍工企業、長清智匯科技產業園、經開區精密制造產業園等為支撐的裝備制造產業;以龍芯中科為“鏈核”的信創產業;以長申氫能、中極氫能、成功集團和新的頭部企業及配套設施為支撐的氫能產業;以貝特瑞人造石墨材料、創普斯磷酸鐵鋰、洋碩鋰電池負極材料等項目為支撐的新材料產業;以山西大學固廢研發基地、山西住工、宏瑞祥碳塑板材等項目及固廢產品標準化和應用體系為支撐的節能環保產業。繼續保持新興產業增速顯著快于工業平均增速。

  做優做強服務業。深入實施服務業提質增效十大行動,分類推進生產性、生活性、非營利性服務業協同發展,促進傳統消費擴容升級、新型消費加快成長。重點聚焦補齊產業發展短板、服務經濟發展需要,加快發展旅游、物流、金融業。做優旅游業,充分挖掘我市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紅色遺址等旅游資源,打造更多A級景區,支持黃崖洞、通天峽等景區創建5A級景區。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依托太行山水風情、盆地田園風光、太岳森林草原、晉東南鄉土文化、古村落建筑風貌和優越的氣候條件,布局建設一批文旅康養小鎮,大力發展度假旅游;完善基礎設施,提升服務體系,配套打造一批星級酒店、特色街區、精品民宿,建成“太行一號”旅游公路66公里,積極推動同城景點公交化;創新旅游宣傳推介模式,唱響“山西長治·壯美太行”旅游品牌,加快建設國際知名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地,讓文旅產業既有人氣、又有財氣。做強物流業,圍繞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優化物流產業發展布局,加快潞鐵、華馳、軒陽物流園、晉東南(長治)陸港物流樞紐等項目建設;實質性推進與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全國煤炭交易中心合作,打造公鐵一體化無水港和煤炭儲備基地及交易專區;支持各類資本參與物流項目建設與運營,發展壯大網絡貨運平臺經濟,推動物流業與供應鏈金融深度融合。做大金融業,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入駐長治,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加快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消費金融和保險業務,努力實現金融業增加值快速增長;引導企業樹立金融意識,融入資本市場,推動資產資本化、資本證券化(上市),持續擴大和深化政銀企合作,新增貸款220億元以上,全社會融資總量達到400億元以上;抓好農信社改革化險,嚴厲打擊惡意逃廢債、非法集資等行為,全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不斷培優金融發展土壤,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二)聚力加快項目建設,積蓄高質量發展后勁。堅持項目是發展第一支撐的鮮明導向,全過程、全環節加強項目建設管理,重點推進總投資3782億元的1699個項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1190億元,切實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引領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加強項目謀劃儲備。緊盯國家重大戰略、利好政策,將發展需求與政策機遇精準對接,聚焦重點領域,積極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扎實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全力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搶抓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政策機遇,統籌解決好重大項目能耗指標保障。用好財政預算資金、政府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銀行資金,引導和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項目建設。

  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打造市場化、專業化招商隊伍。市縣領導帶頭考察、洽談、引進項目。完善招商圖譜,突出招引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并圍繞龍頭開展長板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產業鏈招商。建立北上廣深等重點地區產業轉移和對外合作企業名錄,開展精準招商、叩門招商、委托招商。注重以才招商,實現引進一名人才,帶來一個團隊,建立一個平臺,新建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產業。建好管好用好產業投資基金,撬動更多優質項目落戶長治。全年簽約項目投資額達到1600億元,簽約項目當年開工率達到60%以上。

  支持本土企業投資轉型。堅持一視同仁,充分調動本土企業家繼續創業積極性,支持其投身轉型、推動轉型。引導本土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自主研發力度,實施一批節能降碳、提質增效項目。鼓勵本土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發展循環經濟,推動霍家工業水合肼和聚苯硫醚、金燁鋼鐵新型特種高合金鋼等項目盡早投產達效。支持本土企業以直接投資、股權合作等多種方式投資新興產業,推進南耀集團芯片封裝、振東集團保健酒等項目計劃盡早啟動。鼓勵本土企業以商招商,支持潞寶集團依托焦炭化產引進的杭州聚合順新材料、河北龍星化工炭黑等項目加快建設。

  優化項目推進機制。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跟著項目走、工作跟著項目走,扎實開展項目前期手續集中辦理活動。持續完善領導包聯、工作專班、常態化入企服務等工作機制,全力破解項目建設的堵點難點問題。滾動開展“三個一批”活動,推動更多項目盡快簽約落地、開工建設、投產達效。

  (三)聚力打造創新生態,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堅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用好國家創新型城市招牌,著力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提升創新能力,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拓展提升創新平臺。圍繞產業發展需求,優化提升現有創新平臺,進一步搭建完善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和公共科技平臺,鼓勵申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建立市級科技項目揭榜招標制,促進關鍵技術攻關。搶抓深化省校合作、建設“12大基地”機遇,推進高校科研平臺、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全年至少完成20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25億元以上。

  培育壯大創新主體。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提升工程,鼓勵企業開展人才引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創新平臺建設,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5%以上,新培育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4戶。滾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20家以上,抓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入庫工作。以智創城為龍頭推動雙創提檔升級,實施開發區雙創載體全覆蓋工程,進一步完善雙創公共服務體系,降低創新創業門檻,構建雙創全產業鏈培育體系。

  集聚重用創新人才。深入推動人才強市,組建長治人才集團,設立人才發展基金,加大市場化招才引智力度。健全人才支撐政策和服務體系,完善“人才+項目”、科技特派員、市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等工作機制。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積極爭創國家級產教融合試點市,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為企業訂單式培養熟練技術工人。繼續辦好長治技能大賽,培育一批獨具特色的長治工匠。

  (四)聚力深化改革開放,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全面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勢。

  打造開發區升級版。按照“三個轉變”“四個強化”要求,深化“三化三制”改革,全面推行“管委會+公司化平臺”運營模式,完善開發區建管運機制。推進武鄉等開發區調規擴區,完成長子、黎城開發區設立,實現縣區省級開發區全覆蓋。深化“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新儲備標準地2000畝以上,建設標準化廠房50萬平米。強化開發區經濟產出考核,新上工業項目原則上全部進開發區,確保開發區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

  深化國企國資改革。加快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市屬國企國資監管辦法,加強“三重一大”事項評估和監管,健全以效益為核心的考核體系,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增強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積極推進市財通集團公司、濱湖建設投資公司等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推動財稅體制改革。堅持“小錢小氣、大錢大方”,建立大事要事保障清單和大項目保障財政專題協調機制。強化財政預算績效管理,整合優化盤活存量資金,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做好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從嚴從實編制工程概算和預算,持續加大評審力度,扎實做好決算監督審計,真正發揮工程預決算的投資控制硬約束作用。加強政府債務管理,規范政府舉債行為,積極穩妥化解存量債務。

  更高層次擴大開放。搶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的重大機遇,推動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商營銷平臺建設,推進光伏、機電、醫藥、特色農業4大外貿產業基地建設,擴大優勢產品出口規模。組織企業參加重點展會,線上線下開拓市場,新培育進出口企業10家,進出口總額增長10%。積極抓好外商投資促進工作,鼓勵各開發區開展國際合作,實際利用外資完成3億美元以上。

  (五)聚力市場主體倍增,創優高質量發展環境。以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牽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大力開展市場主體建設年活動,力爭全市市場主體增長18%以上、達到31萬戶,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全社會創造力。

  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徹底清理各種有違公平公正原則的規定和隱性市場壁壘,讓各類市場主體無障礙進入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所有行業和領域。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公用事業、生態修復保護等領域。支持中小微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0戶。

  精準高效提供服務。圍繞“三無”“三可”要求,開展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參照國務院《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積極推進能夠在我市落地實施的56項改革舉措。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持續推進“一件事”集成服務、“一業一證”改革。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打通信息孤島,提升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功能,推動更多事項“網上辦”“跨區通辦”,推廣24小時政務自助服務,打造“不打烊”的政務服務超市。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協同監管,對新業態新領域實行審慎包容監管,做到既“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搭建完善發展平臺。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市場主體倍增工程的實施意見》。支持開發區建設中小企業園區,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布局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貿易集聚區、文旅康養集聚區、電商產業園、特色小鎮、商業街區、樓宇經濟等市場主體發展平臺,使各行各業的市場主體有物理空間,有完善設施,有配套服務,有上下游協作。強化市場主體發展平臺區域性評價,提高審批效率,降低前期成本,增強企業獲得要素保障的便捷性。

  完善政策支持體系。推動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實到各類市場主體,及時兌現我市招商引資獎勵辦法和“小升規”獎勵政策,創設完善我市惠企紓困政策。建立“四上”企業培育庫,分行業對口精準幫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戶。暢通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渠道,繼續實施好“長清班”“復旦班”等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關心民營經濟人士成長,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六)聚力城市擴容提質,提升高質量發展品質。堅持用現代化理念規劃、建設、管理城市,圍繞加快推進“一城四區”一體化發展,重點實施71項城建工程,完成投資120億元,加快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建設步伐。

  完善城市發展規劃。高標準編制完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產業發展、城鎮圈建設、主城區建設空間布局,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進一步優化城市未來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理順“一城四區”財政、規劃和土地管理體制,積極推動主城區周邊與縣區之間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嚴格通道兩側規劃管控,為城市發展留出天際線、山脊線、濱水線,構筑環城綠色生態廊帶。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編制完善濱湖區城市設計“一張圖”,優化濱湖區發展空間布局,理順濱湖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濱湖大道、環漳澤湖旅游路等項目盡快完工,加快推進北寨、小常、上韓3個片區改造及周邊配套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導入新業態,建設濱湖生態示范區,打造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的戰略支點。建成安陽互通立交,暢通城市北出口。積極推進高鐵片區開發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和商業設施配套。有序推動主城區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優化布局、向外疏解,帶動城市向外拓展。

  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積極推進城市更新,持續開展7條城市主干道品質提升工作,改造70個老舊小區,實施86條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開展11條城市主次干道、3條快速連接線架空線路整治,爭創全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持續完善城市路網,打通斷頭路,開工建設東南外環快速通道,新建6座跨線橋、5座人行過街天橋、2座互通立交橋、1座鐵路下穿橋。加快海綿城市建設,實施18條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推進集中住宅小區和城市公園海綿化改造試點,開展以上游水源河道治理、污水處理、生態濕地建設為重點的城市水系環境治理,打造城市水循環系統。

  加強城市綜合治理。開展停車專項治理,建立“規、建、管、運”四位一體停車治理體系,有效緩解停車難題。建立健全物業管理工作機制,推進無物業管理小區清零。完善公共配套,持續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等設施建設,合理布局新建一批便民市場、街頭游園、城市驛站、公共衛生間,開展主城區重要節點周邊環境整治及主干道城市家具規范工作,提升城市宜居水平。

  增強城市輻射能力。加快推進黎霍高速建設,開工建設208國道長治段全線改造工程,全面啟動國道環線公路開放式“自由流”收費試點,推動山西潞鐵現代物流園等5條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推進平遙經沁源至安澤、黎城至陵川等高速公路和309國道全市域一級公路改造前期工作,積極推動長治機場遷建、長邯聊高鐵項目前期,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實現與周邊地區便捷聯通,更好融入全國全省戰略布局。

  推動市域協同發展。加快推進“一城四區”與其余8縣的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對接,強化“一城四區”輻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促進市域協調發展。積極推動大縣城建設,進一步完善縣城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持續提升產業和人口承載力。堅持以業興鎮,打造一批主導產業鮮明、宜居宜業宜游特色小鎮。積極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就地城鎮化、市民化。

  (七)聚力推動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按照鄉村振興“二十字”總方針,推動農業全面提升、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突出抓好穩糧保供。牢牢守住耕地紅線,新建31萬畝高標準農田,加強農業技術推廣,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確保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2萬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24億斤以上。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新發展設施蔬菜3000畝,蔬菜播種面積達到45萬畝以上,生豬出欄100萬頭,肉禽出欄3300萬只以上。抓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糞污和秸稈綜合利用,擴大農業保險覆蓋率,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推動農業特優發展。積極打造中藥材、糧品、果蔬食品、肉制品、釀品(功能保健品)等五個百億級農業產業集群,創建15個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力爭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值增長20%以上。推進山西(長治)中藥材商貿平臺正式運營。大力發展民宿旅游、凈菜加工、保鮮配送、農村電商等新業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挖掘特定區域小米、黨參及特色農產品的生態價值、健康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農業標準化生產,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30個、“圳品”5個,加強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認證和營銷推廣,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農業高產高效。

  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保障農民轉移性收入。持續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民財產性收入。培育示范家庭農場3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培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村經紀人7000人,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做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工作,穩定農民工資性收入。

  加大鄉村建設力度。統籌縣鄉村三級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對鄉村建設進行一體規劃,優化村莊布局,分類推進建設。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新改造農村戶廁3.8萬座,新建“四好農村路”300公里,完成55個行政村的污水處理,建設100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可持續運轉能力。

  抓好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完善并嚴格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銜接資金50%以上用于產業發展,帶動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保障脫貧人口穩定增收。創建35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1個省級特色產業示范基地。做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兜底保障,堅決防止規模性返貧。

  (八)聚力生態環境保護,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綠色成為長治發展的底色。

  積極推動“雙碳”目標實現。加快推進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不斷做大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GDP。實施煤炭、電力、鋼鐵等七大行業能效提升行動,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

  扎實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加快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實施水毀工程修復和水利設施除險加固工程,提升防汛抗旱能力。貫徹“四水四定”,統籌推進“五水綜改”,嚴格落實《地下水管理條例》,全面提升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統籌水土保持、水源涵養、濕地保護修復,加快實施沁河源頭、濁漳河南源、漳澤湖等生態保護治理項目。加快推進辛安泉水源地井群重建,積極開展吳家莊水庫前期工作。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成營造林20萬畝、水土流失綜合治理45萬畝。持續開展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采煤沉陷區治理,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堅決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全力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按要求整改到位、銷號清零。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多管齊下,多污染物協調控制,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強國省考斷面監管,完成35處建制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效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嚴格工業固廢、危險廢物監管,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力爭實現全市域生活垃圾零填埋。

  (九)聚力民生保障改善,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認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集中力量辦好省政府12件民生實事,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積極促進擴大就業。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把穩就業保就業與促進市場主體倍增結合起來,積極拓展新經濟、新業態就業空間,多渠道支持靈活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開展穩就業保就業十大專項行動,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技能人才占從業人員比例達到30%,叫響“太行技工”“太行家政”“長子理發師”等特色勞務品牌。嚴格執行工資指導線、最低工資保障等制度,加大欠薪治理力度。

  優質公平發展教育。新改擴建公辦標準化幼兒園12所,完成5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提檔升級工程。鞏固深化“雙減”工作成果,抓好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積極順應高考改革,深入實施高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推動每個縣至少辦好建強1所公辦高中,持續提高本科錄取率。優化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加快推進產教融合園區建設。支持高等院校建設,加快解決制約高校發展的空間受限問題,保持和發展好我市高等教育的比較優勢。

  推進健康長治建設。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轉換機制,快速、科學、精準應對疫情風險。加快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建設,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統籌推進三甲醫院建設,高水平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深化“三醫”聯動,扎實推進分級診療、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常態化開展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全面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中研所附屬醫院遷建。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推動三孩生育政策落地,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體育事業,開展全民健身,增強人民體質。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取消靈活就業人員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實現應保盡保。全面落實基本養老金合理調整機制、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動態調整低保標準,提高特困供養標準,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制度,強化兜底保障。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完成房屋產權登記確權頒證清零行動,深入實施“地證同交”“房證同交”改革,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大力繁榮文化事業。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健全精神文明建設長效機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弘揚太行精神,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加快推進“三館”建設,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持文藝精品創作。加大非遺和文物保護力度,充分挖掘我市豐富歷史文化遺產,用好文化富礦,讓上黨特色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推向世界。

  (十)聚力維護安全穩定,筑牢高質量發展底線。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決防范化解風險,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嚴抓嚴管安全生產。嚴格實施新修訂的《安全生產法》,嚴格落實“三管三必須”實施細則。深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引導支持企業加大投入,不斷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持續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隱患排查和專項治理,嚴厲打擊私挖濫采、非法違法生產等行為。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科學有效應對處置各類事故災害。

  深化平安長治建設。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推進食品藥品追溯體系建設。有效防范和處置公共安全事件。做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全科網格建設工作,加強人民調解,強化源頭治理,構建現代信訪治理體系,深入開展重復信訪治理和積案化解工作,依法依規妥善解決群眾利益訴求,堅決做好重要節點的維穩保障工作。持續做好國防動員、雙擁、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更好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作用,大力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和紅十字等事業。不斷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援疆工作,扎實做好氣象、地震、人防、科普、統計、檔案、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將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對黨絕對忠誠。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第一議題,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捍衛“兩個確立”,心懷“國之大者”,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以務實舉措和實際行動,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在長治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依法履職盡責。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大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好行政立法工作,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持續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和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嚴格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輿論監督,強化審計監督。加強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依法全面公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讓不作為、亂作為無處遁形,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狠抓工作落實。圍繞目標和標準、任務和舉措、政策和制度“三個體系”,打造工作矩陣,構建落實機制,完善“13710”信息化督辦平臺,實行項目化實施、清單化管理、專班化推進,推動各項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堅持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優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提升行政效能,持續推進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積極擔當作為。勇于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勇于直面矛盾、迎難而上,勇于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錘煉出一副擔重任、挑重擔的寬肩膀、硬肩膀,多想多說“怎么辦”,不說少說“不能辦”,想辦法、出實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讓實干成為鮮明底色。發揮領導干部標桿表率作用,堅持做到“三個帶頭”,以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精神狀態,以求真務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爭先進位、勇創一流的發展業績,向黨和人民交上優秀答卷。

  嚴守清廉本色。圍繞清廉長治建設,認真落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四風”,永葆清正清廉的政治本色。嚴控“三公”經費,科學合理使用財政資金,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人民群眾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重任在肩,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示范區、現代化太行山水名城,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長治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2月20日 陳耳東)

2022-03-03 16:01 來源:長治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