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4日 馬興瑞)

2021年01月28日 14:03   來源:南方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4日在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廣東省省長 馬興瑞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發展成就和2020年主要工作

  “十三五”時期是廣東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高度重視、親切關懷,親自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兩次親臨廣東視察指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要求,在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1+1+9”工作部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粵港澳大灣區國家重大戰略全面實施,深圳先行示范區開局良好。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作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戰略部署,賦予廣東重大歷史使命。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顯著提升,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標志性工程建成通車,新橫琴口岸、蓮塘/香園圍口岸正式開通。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展順利,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加快形成,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穩步推進。大力推動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實施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優惠、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與港澳共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政策措施,“灣區通”工程取得明顯成效。廣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重大合作平臺加快建設,新注冊港資企業1.3萬家、澳資企業3280家。深交所創業板注冊制、廣州期貨交易所等重大改革落地實施。

  經濟綜合實力邁上大臺階,質量效益顯著提高。全省地區生產總值2015年為7.5萬億元,2020年超過11萬億元,年均增長6%,總量連續32年位居全國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9367億元增加到12922億元、年均增長6.6%,是全國唯一突破萬億元的省份。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突破4萬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7萬億元,5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277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4萬元、年均增長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萬元、年均增長8%。一二三產業比重調整為4.3:39.2:56.5,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56.1%、31.1%,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達64.7%。金融業增加值近1萬億元。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躍升,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升級。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從1800億元增加到3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4%提高到2.9%,區域創新綜合能力躍居全國第一,有效發明專利量、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保持全國首位。布局建設10家省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實施九大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能力顯著提升。國家級高新區增加到14家,高新技術企業達5.3萬家。主營業務收入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設立研發機構。在粵兩院院士達102人,引進121個創新創業團隊。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形成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先進材料等7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我省進入世界500強企業從7家增加到14家,規上工業企業超過5.5萬家。國家質量考核連續5年獲得A級。

  “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加快推進,發展平衡性協調性不斷增強。加快建設高鐵網、高速公路網、機場群、港口群、內河高等級航道、水資源配置、新基建等現代化基礎設施,全省高鐵運營里程2065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萬公里,民航機場旅客吞吐能力達1.5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6730萬標箱。珠三角核心區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廣州、深圳輻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佛山進入萬億元城市行列,東莞經濟總量接近萬億元。支持沿海經濟帶發展海上風電、核電、綠色石化、海工裝備等產業,引進巴斯夫、埃克森美孚、中海殼牌等百億美元重大項目。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優勢凸顯,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綠色低碳產業等加快發展。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公共資源支持力度,建設5家省實驗室、9家高水平醫院、8所高校,“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與珠三角實現同步提升。出臺支持老區蘇區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均衡性轉移支付覆蓋全部86個財力困難縣(市、區),全省縣級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年均增長9.1%。

  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勝成果,全面小康成色更足。高質量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派出6.5萬名駐村干部,投入1600億元,全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達到脫貧出列標準,貧困戶“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實現。堅決扛起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政治責任,幫助廣西、四川、貴州、云南4省區93個貧困縣摘帽、500多萬人口脫貧,援藏援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強力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新增污水管網3.3萬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814萬噸,茅洲河、練江等重點流域治污實現歷史性突破、水質顯著好轉,基本消除地級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劣V類國考斷面,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5%,PM2.5濃度降至22微克/立方米,生活垃圾日處理能力達14.9萬噸、增長91%。積極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完成64家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的艱巨任務,累計化解風險包袱1300億元。全部清退707家P2P網貸機構,穩妥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圓滿完成廣國投破產清算工作。政府隱性債務大幅壓減,政府債務率保持較低水平。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農村面貌正在發生顯著變化。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實施“頭雁工程”,加大投入力度,“3年取得重大進展”目標全面實現。大力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集中供水、無害化戶廁、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實現全覆蓋,新建改建“四好農村路”6.3萬公里,率先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百兆光纖。加快發展富民興村產業,形成一批嶺南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創建14個國家級、16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形成67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加強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開展集體產權制度、供銷社支農服務、剝離農墾辦社會職能等改革,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健全農村基層組織和村干部財政保障機制。廣大農村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

  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克難,市場發展活力動力充分激發。大力開展“數字政府”改革,推進數據共享、流程再造、管理創新,推出“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系列品牌,高頻服務事項基本實現“指尖辦理”,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躍居全國首位。省級權責清單事項從5567項壓減到1069項,率先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不動產登記和企業開辦時間大幅壓縮,5年凈增各類市場主體600萬戶、總量達1385萬戶。建立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耕地占補平衡、土地集約高效利用的精細化用地機制,成為國家首批委托用地審批權試點省份,處置閑置土地18萬畝,墾造水田32萬畝,拆舊復墾9萬畝,完成“三舊”改造32萬畝、違法建設治理5.5億平方米。加大財政、社保、國企等改革力度,全面推行省市縣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率先實現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部分省屬國有企業實現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廣東自貿試驗區形成527項制度創新成果,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覆蓋,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壯大。

  社會民生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提升。堅持就業優先,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城鎮新增就業700萬人、占全國1/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面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建立完善全學段的生均撥款制度和學生資助政策,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比例提高到86%,457萬隨遷子女就近就地接受義務教育,職業院校在校生規模居全國首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33%提高到52%。著力建高地、強基層,投入150億元支持30家高水平醫院、8家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3家國際醫學中心建設,投入500億元全面提升縣鎮村醫療衛生水平,醫共體實現縣域全覆蓋,中醫藥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78.4歲。不斷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均增長5.9%,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80%,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大幅提高,納入報銷范圍的藥品已超過3000種。婦女兒童、養老助殘、社會救助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加快建設文化強省、體育強省,全面補齊五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文明城市創建取得新進展。加強國防教育、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建立五級退役軍人服務體系。推進平安廣東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明顯,信訪工作扎實推進,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生產安全事故總量大幅下降,防災救災能力不斷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加快形成。

  五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3914件、省政協提案3481件,推動人大監督事項、政協協商議政成果落地落實。加強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建設,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強化審計監督和督查落實,政府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走過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們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時、非常之事,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六保”,在大戰大考中經受住嚴峻挑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認真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第一時間建立戰時指揮體系,迅速啟動全省一級響應,調配最強救治力量,97萬名醫務人員、540萬名黨員干部、30萬名社區工作者、50萬名志愿者聞令而動,全省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構筑起抗擊疫情的堅固防線。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因時因勢動態調整防控策略,及時部署實施“四個重點”“九個全力”“十個千方百計”等重點任務,成功打贏應對春節后返程高峰、復工復產復學、零星散發疫情快速處置等多場硬仗,迅速有效控制疫情。全力防控境外疫情輸入,強化粵港粵澳聯防聯控,大力支持香港抗疫工作,穩妥有序恢復粵澳人員正常往來,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南大門”。堅決服從服務全國大局,馳援湖北武漢和荊州,加強國際醫療合作和科研攻關,口罩、口罩機等防疫物資與裝備國家調運總量全國第一,交出一份體現廣東效率、彰顯廣東擔當、展現廣東力量的答卷。

  二是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保就業,切實穩住經濟基本盤。及時出臺“雙統籌30條”“復工復產20條”,分批分級、科學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速經濟恢復。出臺“中小企業26條”“金融暖企18條”“個體工商戶23條”等系列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穩步向好。堅決落實國家規模性助企紓困政策,能減則減、能免則免、能優惠則優惠,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達3000億元,新增信貸2.8萬億元、占全國1/7。全年新增市場主體230萬戶,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出臺“2.0版促進就業9條”,加大援企穩崗力度,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130億元,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308萬人次,承辦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7%,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34萬人,調查失業率全年平均為5.4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2%。全力保障糧食安全,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新增50萬畝早稻種植任務,加快恢復生豬產能,“米袋子”“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

  三是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大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工作力度。著眼破解科技“卡脖子”問題,新增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新建10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36家省重點實驗室,新設立7家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在5G、芯片與軟件、高端裝備等領域啟動一批重大攻關項目。開展“廣東強芯”行動,廣州粵芯實現量產,一批半導體設備、元器件等項目加快落戶。著力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產業鏈供應鏈,謀劃推進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推動1.5萬家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實現數字化轉型,湛江中科煉化、中海油流花油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產,深圳華星光電11代線、湛江鋼鐵3號高爐等加快建設,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4K電視、工業機器人、風力發電機組產量分別增長20%、49%、136%。

  四是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后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用好3600多億元地方政府新增債券,加大“兩新一重”建設力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開工建設深茂鐵路深江段、開辟跨珠江口第二高鐵通道,建成穗莞深城際、廣清城際一期、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等項目,啟動建設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試驗段,天然氣主干管網通達全部地市。出臺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實施方案,布局70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1萬億元,新建5G基站8.7萬座、總量突破12萬座。加大醫療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城鄉環境治理等領域補短板力度,新增安排項目512個、總投資2138億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舉辦集中簽約、集中開工活動,吸引一批央企、大型民企、重大外資項目落戶。制定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著力補齊消費基礎設施短板,通過發放補貼、消費券等多種形式,大力推進汽車下鄉、家電惠民,擴大信息消費、農村消費、文旅消費,鼓勵發展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消費新業態。

  五是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增創開放型經濟新優勢。全面推進中央支持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的27項舉措和40項首批授權事項,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30條政策,啟動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網上舉辦廣交會,實施“粵貿全球”計劃,外貿進出口規模和市場份額保持穩定,東盟成為我省第一大貿易伙伴。推進貿易結構優化調整,支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大力發展一般貿易,擴大大宗商品進口,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增7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市場采購出口增長23%。健全重大外資項目高層常態化溝通協商機制,新設外商直接投資項目1.3萬個、其中超1億美元項目43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620億元、增長6.5%,總量創近年來新高。

  六是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堅決兜牢兜好民生底線。加大對市縣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支持力度,中央直達資金及時下達基層,安排省對市縣各項補助和債務轉貸資金5260億元、增長12.7%。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壓減15%以上,將有限的財力優先用在民生保障等重點領域,教育、醫療、就業等民生類支出約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七成。安排財政救助資金133.5億元,穩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等168萬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對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家庭和個人,及時采取臨時救助措施。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惠及群眾1870萬人次。全面推進發熱門診規范化建設,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進一步提升。扎實抓好平安高考、安全生產、暢順春運等各項保障工作。

  各位代表!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們遇到的困難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來之不易。我們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美經貿斗爭、香港“修例風波”等沖擊影響,戰勝一個又一個風險挑戰,不斷書寫新時代改革發展新篇章。我們深刻體會到,做好廣東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篤定心志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最大限度激發全社會發展活力;必須把統籌區域城鄉發展擺在突出位置,不斷提高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我們深刻認識到,廣東的發展成就,歸根結底靠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靠的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靠的是總書記定于一尊、一錘定音的權威,靠的是總書記山高水長的關心厚愛,這是我們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氣所在、根本所在。

  “十三五”時期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是全省人民在省委帶領下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結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駐粵中央有關單位和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廣東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及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認識到,實現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發展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差距較大仍然是我省最大的短板,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內生發展動力有待進一步增強;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依然突出,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水平還不夠高;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的基礎尚不牢固,資源要素約束進一步趨緊;重點領域改革還需深化,改革的系統性協同性仍需加強;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保障還有短板,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領域存在風險隱患,統籌發展和安全任務艱巨。

(責任編輯:宋雅靜)

精彩圖片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4日 馬興瑞)

2021-01-28 14:03 來源:南方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