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14年1月14日在常德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常德市市長 周德睿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客觀總結,去年工作成績來之不易
2013年,我們的工作是在宏觀環境錯綜復雜、全市經濟開局不利的嚴峻形勢下展開的,全市人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較好地完成了預期目標任務。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255億元(預計數,下同),比上年增長10.5%;固定資產投資1300億元,增長35%;財政總收入175億元(含地方教育附加),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85元,增長10%;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00元,增長13.1%。全市各項工作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可喜成績,新常德新創業的宏偉事業實現了良好開局,621萬常德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邁出了新的堅實步伐。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把穩增長作為當務之急
去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經濟指標全面下滑,增速為近15年來最低。針對這一情況,市委市政府及時研判,果斷決策,實施了穩增長的“十大舉措”,扭轉了下滑態勢,全年增長保持在較高水平。
一是狠抓產業穩增長。把產業項目建設和實體經濟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圍繞壯大工業產業,重點實施了推進新型工業化的“1115”工程,對納入“1115”工程的企業實行特殊服務、特殊政策、特殊獎勵,打造常德工業的脊梁。加大園區改革與建設力度,支持區縣(市)標準化廠房建設,實施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系列措施。全市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890億元、增長11.5%,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03家、總數達到897家,開工建設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常德煙廠易地技擴改項目全面推進,千億工業走廊建設加快,恒安紙業擴建、常德煙機技改、雨潤食品產業園等項目進展順利。圍繞壯大農業產業,突出五個“雙百億產業”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加快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搞活農產品流通,擴大農村土地有序流轉。戰勝了嚴重的干旱和秋汛災害,糧食生產保持穩定;新增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30家,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38個,其中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4個;新增農民合作社420家。圍繞壯大第三產業,積極打造旅游核心品牌,促進商貿流通,創新金融服務。世外桃源古鎮、柳葉湖夢幻桃花島、太陽山綜合開發等旅游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居和嘉美二期、隆騰物流園等商貿物流項目建成營業;民生銀行常德分行、廣發銀行常德分行先后開業,新增5家小額貸款公司、2家融資性擔保公司。
二是擴大內需穩增長。擴大有效投入,集中精力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產業、民生、環保項目。年初確定的500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668億元,其中268個竣工投產;500個重大前期項目,有225個提前開工建設。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民間投資占比達到65%,工業、基礎設施、民生投資分別增長37%、30%、40%。擴大居民消費,培育消費熱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25億元,增長13.5%。
三是搞活要素穩增長。擴大和搞活資金融通。全年爭取上級投資和項目資金210億元,增長10%;大力招商引資,引進內外資金470億元,增長30%;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市財鑫擔保公司為各類創業主體提供融資服務52億元;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各項貸款余額801億元,新增160億元。保障和規范用地需求。市政府新成立了由市長任主任的土地管理委員會,在土地規劃、儲備、供應等方面實行“十統一”的管理,從嚴規范土地市場,切實保障大項目、好項目用地需求,全年批回建設用地2.5萬畝。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效能。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78項,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94項,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9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達到550億元;為企業輸送急需人才1500多名,全市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4.9萬人。
2、把謀長遠作為創業之要
以不負一方山水、不負一方人民的忠誠情懷,以敢于擔當、勇于創業的開拓精神,市委市政府科學謀劃常德的長遠發展,全面運籌發展的整體布局,響亮地提出了“新常德新創業”的總要求,描繪了“一個中心、兩個轉變、三個翻番、四個常德”的宏偉藍圖。
一是在重大空間規劃上謀長遠。展開了中心城區500平方公里高速環圈內空間規劃的研究。啟動了常德市總體城市設計,推進中心城區和周邊區域的水系、生態保護等專項規劃編制。謀劃推進中心城區“四個大門”、“兩條軸線”建設。
二是在重大產業項目上謀長遠。千方百計爭取中聯重卡、中國南車、忠旺集團、中國移動湖南數據中心等具有戰略意義的項目引進,推動芙蓉王現代新城、現代農業十大標志性工程、旅游六大精品工程建設,以形成多點給力、多元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
三是在重大基礎設施上謀長遠。謀劃“一縱一橫”鐵路網絡,“一環六射”、“一縱一橫”高速公路網絡,市域“四縱三橫”沅澧快速干線網絡,構建周邊城市2小時通勤圈、市域內1小時經濟圈。積極運作宜張高速、宜常客運專線等重大項目。
四是在重大改革事項上謀長遠。對市委確定的“十項改革”任務,明確專門班子負責。謀劃和制定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常德經開區二次創業、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口岸建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3、把抓城建作為開篇之作
為了更有效地落實國家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為了讓全國文明城市的稱號更加名至實歸,為了更好地發揮城市的承載功能,為了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更有歸屬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強有力地推進了城市的建設和管理工作。
一是強力推進城市建設“三改四化”。把中心城區道路改造這一良心工程、民生工程作為新常德新創業的開篇之作,組織了以桿線入地、地下管網改造、通行能力提高、公交專用道建設、慢行系統構建、路面提質改造為主要內容的“路改”大會戰,207條、157公里、247萬平方米的“路改”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調動多方力量,采取多種舉措,從嚴監管工程質量、施工安全、交通組織、工程廉潔等環節,“路改”的效果已經顯現。一批“水改”綜合治理項目開工建設。改造城市棚戶區10419套。武陵大道等重點區域的美化、亮化即將完成。新增綠地100萬平方米,栽植喬木3萬株。智慧城管、智能交通、平安常德三大數字化平臺建設正在實施。路網建設同步推進,桃花源大橋建成通車,促進了“一江兩岸”一體發展。
二是積極推進城市管理“一改四化”。著手實施市城區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探索建立運營市場化、管理網格化、作業精細化、考核標準化的新機制。開展完美社區建設前期工作,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有新的提升。順利通過全國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
三是全面推進縣(市)城區提質擴容。各縣(市)進一步完善城鄉規劃體系,組織實施一大批基礎設施和功能性項目。桃源縣城成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鎮,津澧融城進入省級規劃層面,漢壽大道、安鄉大道建成通車,臨澧縣城濱河新區、石門縣城東城新區建設加快。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4.5%,提高1.5個百分點。
4、把強基礎作為發展之先
一是破解交通瓶頸。加強匯報銜接,加大資金投入,加緊調度協調,加快建設進度。岳常高速建成通車,東常高速完成主體工程,安慈高速獲批立項。新建改建干線公路68公里,漢壽縣城至太子廟、澧縣黃橋至垱市公路建成,319國道桃花源景區改線、周家店至西湖、西湖園藝村至漢壽罐頭嘴等公路開工建設,官垱大橋、陸家渡大橋重建等工程開工,安鄉交通“孤島”問題正在得到解決。石長鐵路增建二線工程加快建設,黔張常鐵路通過國家發改委可研評審。桃花源機場擴建順利推進。鹽關碼頭獲批建設國家二類口岸,德山港區等7個千噸級碼頭獲批立項。建成農村公路397公里,實施病危橋改造149座,澧水張公廟大橋、桃源白洋河大橋、石門三江口大橋完成改造。
二是完善水利設施。投資24.5億元,建設各類水利工程3.5萬處,新解決了57.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湖區蓄洪垸堤防加固、主要支流治理、小農水重點縣建設、山洪災害防治等項目取得明顯成效,獲得全省水利建設“芙蓉杯”。實施環洞庭湖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建成高標準農田和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
三是推動能源建設。歷經10年不懈努力,常德電廠通過國家發改委核準。桃源水電站首臺機組并網發電。建成了一批輸變電工程,完成了228個行政村的農網升級改造。
四是促進“兩型”發展。狠抓節能減排,嚴控高能耗、高污染項目上馬,實施重點節能項目22個、重點減排項目93個,完成了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進河流、湖泊、土壤生態修復,沅澧兩水水質持續保持III類以上標準,西洞庭湖保護區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加強生態市建設,通過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復核,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開展農村環境集中整治,推進垃圾分類處置,鞏固水庫禁止投肥養殖成果,啟動了珊珀湖、北民湖、西毛里湖等“萬畝湖泊”的禁止投肥養殖,III類以上水質的水庫達到91.7%。新造林27.1萬畝,封山育林18萬畝。
5、把惠民生作為施政之本
我們堅持民生優先,全面完成了省為民辦實事、市八大重點民生工程建設各項指標任務。全年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超過70%。
就業和社會保障得到加強。開展就業培訓8.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4萬人。五類社會保險新增參保9.6萬人次。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補助水平、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全面得到了提高。改擴建農村敬老院18所,市第二福利院等示范養老機構建設進展順利。兒童福利和殘疾人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我市被確定為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城市。
扶貧攻堅取得新的進展。投入2.4億元,對160個扶貧點村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推動產業扶貧、項目扶貧,加大對扶貧幫困對象的支持扶助力度。年內有11.3萬人實現脫貧。
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學校建設、校安工程、課桌椅配套工程任務較好完成,學前教育普惠工程扎實推進,高中教育質量進一步鞏固,高考成績綜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二。湖南幼師高專掛牌成立,常德技師學院籌建、同德職院“專升本”取得積極進展。學校文化建設加強。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繼續增強。全市新農合參合461.2萬人,參合率達到99.4%。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全面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控有力,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有效。市第一人民醫院擴建、湘雅常德醫院新建等一批項目進展順利。加強人口計生工作,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
文化建設呈現生動局面。繼續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村村響、城鄉公益電影放映、送戲送書下鄉等文化惠民工程,“百團大賽”等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城頭山納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全國首家微型小說創作基地落戶武陵區,常德鼓書和市京劇協會藝術團進京演出獲得成功。文化產業發展態勢良好,文化市場監管有效。新增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家。
其他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成功舉辦市第六屆運動會,參加第十二屆全運會取得好成績。與斯里蘭卡阿努拉達普拉市締結為友好城市。審計、統計、糧食、物價、人防、氣象、地震、檔案、民族宗教、對臺、方志、科協、貿促會、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工會、共青團、婦聯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防教育、國防動員、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加強,“雙帶雙促”、“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全省“雙帶雙促”現場會在我市召開。
6、把優環境作為革命之舉
我們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一場革命來進行,革自己的命、削自己的權、去自己的利,其目的就是要把常德打造成全省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收費最低、服務最優的城市。
一是打造寬松高效的政務環境。以“六個壓減”為抓手,促進政務服務提速提質。市本級行政審批項目壓減了41%,行政審批時限壓減了64%,考核評比項目壓減了50%以上,獎勵項目壓減了83%、獎勵金額壓減了50%,市政府各類領導小組壓減了65%,市一級行政機關會議費、學習考察費、公務接待費壓減了25.8%、67.5%、16.8%。
二是打造規范有序的建設環境。建立企業和項目周邊環境事件快速處置、責任追究機制。對強行參工參運、串標圍標、欺行霸市、違法建設等行為,予以重拳出擊、集中治理,共處置相關案件100多起,刑事拘留37人。
三是打造安寧和諧的社會環境。推進平安常德建設,實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開展“三打一整”專項行動,加強了對流動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務,社會治安形勢穩定。推進涉法涉訴信訪改革,強化領導干部接訪下訪、部門聯合接訪和基層基礎建設,信訪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較好化解。持續開展打非治違、隱患排查專項整治,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食品藥品監管,實施食用油放心工程,沒有發生重大原發性藥品和群體性食品安全事件。應急處置、事故救援和抗災救災能力進一步增強。
過去的一年,我們認真抓好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創新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實干型政府、廉潔型政府。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堅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務公開,強化行政問責,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各項規定,堅持不懈開展反腐敗斗爭。我們全面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71件、政協提案440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到100%,重視社情民意處理,積極采納參政議政成果,政府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施政行為經受了實踐和群眾的檢驗。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常德發展翻開了新的一頁,開啟了新的征程。我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實現的每一點進步,都是市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加強監督、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萬眾一心、奮力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各個崗位上的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常人民解放軍、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常德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冷靜分析,今年發展任務尤為艱巨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之年,是全面推進新常德新創業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當前,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我們應該看到,常德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期。改革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任務異常艱巨。經濟總量不大,人均均量和發展質量不高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特別是工業項目帶動力不強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交通、水利設施建設仍然滯后,資金、人才等瓶頸制約突出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城鎮化水平偏低,縣域經濟比較薄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務艱巨,影響社會和諧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市場秩序不規范,經濟發展環境不優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同時,政府職能轉變與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還不適應,政府工作人員的思想觀念、工作作風與實踐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還不適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仍然存在。
我們更應該看到,常德正處于大有作為的“黃金期”。我們實現趕超發展,正逢其時。有好機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為我們帶來了最大的發展紅利;中央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使我們的發展處在一個穩定向好的宏觀環境;國家實施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重視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有利于我們更好地發揮地處“過渡帶”、“結合部”的區位特點和優勢,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等方面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有好基礎:經過多年努力,全市經濟具備較強實力,交通體系較為完備、日益改善,城市承載能力、產業擴張能力正在提升。有好平臺:常德好山好水好地方,是一塊創業創富的熱土,是一個干事成事的福地。有好來勢:新常德新創業的全面推進,給沅澧大地注入了蓬勃生機和巨大活力,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經濟的潛在能量將更好更快地釋放出來。有好氛圍:常德的干部群眾素質高、能力強,常德的各級組織顧大局、重職守,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幾大家”和衷共濟、團結一心,全市上下風清氣正、心順勁足,凝聚起了強大的發展正能量。
總之,2014年,機遇與挑戰同在,希望與困難并存,機遇難得,希望可期。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既要注意問題導向,又要發揚工作成績;既要堅持底線思維,又要追求更高目標;既要增強憂患意識,又要樹立發展信心,努力把政府工作提升到更高層次、更高水平。
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握新常德新創業的總要求,堅持改革創新,堅持“三量齊升”,強化基本公共服務,著力打好民生升溫、園區攻堅、城市提質三大戰役,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以上,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全省平均漲幅以內,完成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
按照上述總體要求,完成發展預期目標,必須努力抓好以下十個方面的工作:
1、堅持改革引領
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通過擴大開放贏得發展機遇。
以更大的力度推進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各方面改革,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把握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扎實推進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十項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主要是完善政府性投融資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創新融資模式,防范和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園區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是構建“一權兩制一司”的管理模式。城市建設與管理體制改革主要是逐步實行重心下移、分級管理、市場運作,調動和發揮各級積極性。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主要是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完善林權質押等制度。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積極對接中央財稅體制改革,理順市區財政體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機制,提高國有資產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公路管理體制等方面改革。推進農村信用聯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按照統一要求,搞好地方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
以更大的力度擴大開放。加強開放平臺建設,更好發揮海關、檢驗檢疫等職能機構的作用,申報常德經開區公共保稅倉,確保鹽關碼頭二類水運口岸建成運營。推進與泛湘西北城市群融合,加強與長株潭、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和長江經濟帶城市的對接,開辟新的鐵路、港口、航空線路。加強與國內外友好城市、港澳臺地區交流,爭取更多國際國內高水平賽事、展會落戶常德。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本地企業境外上市。切實降低門檻、放寬準入、激發活力,鼓勵全民創業,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
2、堅持工業主導
突出打好園區攻堅戰役,努力實現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規模工業企業戶數突破1000家的目標。
全力推進“1115”工程。實施專項規劃,落實“三特”政策。加快千億工業走廊建設,爭取中聯重卡、中聯現代農業裝備等重大項目落地。推進常德經開區二次創業,抓好項目立區、產業強區、機制活區,啟動南車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實現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財政收入等主要指標30%以上增長。夯實千億煙草產業基礎,常德煙廠易地技擴改主體工程要有突破性進展,確保常德煙機技改、金鵬印務芙蓉王煙標生產線技改等項目建成投產。支持“1115”工程企業做大做強,主營業務收入過50億元的企業增加到3家。
加快提升工業園區。抓好園區規劃修編,完善園區空間布局和產業規劃,促進產城融合,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和經開區。改革和完善園區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激發園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加強園區功能區規劃建設,吸引各方面資本投入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建設,全年完成園區基礎建設投入25億元以上。市財政安排1億元資金,對各園區標準化廠房建設實行以獎代補,全年建設標準化廠房200萬平方米。
積極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強財稅扶持,市財政整合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做好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對融資性擔保機構新增中小微工業企業擔保貸款給予財政風險補償,支持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融資。優化涉企服務,推進工商注冊制度便利化,加快市縣中小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穩定擴大政府采購項目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份額,優先采購“兩型”產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嚴控各類涉企檢查,堅決取消各種不合規收費,對符合政策的企業給予培訓補貼和社保補貼。引導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全年新增小微企業1000家以上。
完善延伸產業鏈條。實施產業升級工程,著力培育煙草、裝備制造、食品生物醫藥、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紡織服裝、電子信息等六大產業集群。增強常德煙廠、創元鋁業、中聯重科、云錦紡織等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能力。引導中小企業圍繞龍頭企業的上下游產品進行產業配套,提高重點產品聚集度。推進工業企業名品名牌創建,全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件以上。
突出抓好招商引資。著力引進戰略投資者,爭取忠旺集團、力元新材能源包等戰略投資項目落戶常德。年內全市組織3次大的專題招商活動,突出長三角、珠三角和港澳臺等重點區域招商,實現承接沿海產業轉移新突破。抓好以商招商、平臺招商、商會招商,分產業、分行業組建專業專職招商小分隊。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黨政主要負責人要發揚“螞蟥精神”,用“釘釘子”的辦法,務求招商引資的實效。全年引進投資過億元工業項目100個以上,引進內外資500億元以上,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5%以上。
3、堅持城鎮帶動
突出打好城市提質戰役,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加快建設泛湘西北現代化的區域中心城市。
優化空間布局。完善市域城鎮體系規劃,推動城市與城鎮協調發展、產業與城市城鎮融合發展。中心城區按照“沿江發展、濱湖生活”的空間布局,堅持內提外拓、統籌發展的理念,構建“一江兩岸、一體三極”的城市發展新格局,做好城市功能分區、江北江南統籌發展、水系連通等策劃規劃,完成總體城市設計和生態保護、水系、景觀等專項規劃編制,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進一步嚴格規劃控制,強化規劃執行。
提升品質品位。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路網體系,推進洞庭大道東拓、柳葉大道西延、皂果路過江通道等骨干路網建設。進一步搞活城市經營,突出柳葉湖、白馬湖、江南風光帶等區域的規劃建設,啟動白馬湖國際商務中心、常德大劇院建設,高水平打造地標性建筑。進一步推進城市建設“三改四化”,完成“路改”掃尾工程,加快城市和周邊城鎮雨污分流、江河湖水連通等工程,全市完成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2萬戶以上;繼續開展“城市家具”和門店招牌整建,完成主次干道沿線拆圍透綠工作,搞好臨江建筑物、城市橋梁、街道路燈的夜景景觀設計與建設,提升數字化系統運行管理水平。全面實施城市管理“一改四化”,完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開展中心城區交通秩序和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建設成果。
完善城鎮體系。加強縣城和小城鎮發展規劃,進一步優化城鎮布局,推進縣城撤鎮并鄉設街道,提高縣城在縣域經濟中的首位度。引導各縣(市)城區以宜居宜業為取向,加快推進地下管網、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五縣一市”天然氣輸配管網工程。積極推進津澧融城,打造市域“副中心”。爭取將千億工業走廊和城鎮帶發展納入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試點。重點支持和培育一批有地域文化積淀、有持續發展潛力的特色鎮。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鎮化率達到46%以上。
建設完美社區。按照“以人為本、信息化支撐、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要求,推進完美社區建設,優化調整街道、社區的布局和區劃,開展“3+N”社區管理模式試點。市財政連續3年每年安排1億元,帶動各方投入3億元以上,重點推進社區辦公服務場所、警務室、衛生健康服務室、文體活動室、幼兒園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發展現代服務。以城鎮為依托,大力發展旅游、金融、物流、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促進傳統服務業進一步提升。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休閑旅游等新業態,加強旅游資源整合和宣傳營銷,加快創建柳葉湖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桃花源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推進六大旅游精品工程,確保歡樂水世界水公園投入運營,建成世外桃源古鎮一期工程,完成太陽山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支持區縣(市)發展特色旅游。提升金融業發展水平,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年內引進和培育村鎮銀行、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15家以上,新增銀行貸款120億元以上、表外融資120億元以上。重視和加強企業上市工作,力爭1家以上企業掛牌上市。推進城市商圈、大型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和臨空產業園建設,抓好湘西北汽貿城、東鵬國際陶瓷中心、興隆國際裝飾城等項目。培育壯大影視傳媒、動漫游戲、新聞出版、演藝娛樂等特色文化產業,組織好湘西北首屆動漫大賽。發展電子商務、信息咨詢、服務外包、健康養老等新興服務業,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出臺政策措施,完善配套服務,鼓勵發展總部經濟。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0億元,增長13%。
4、堅持強農惠農
跳出農字抓農業,跳出農業抓農村,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城鄉一體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很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美麗的家園。
壯大優勢產業。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推進糧食、生豬、水產、蔬菜、林業5個“雙百億產業”建設,抓好棉花、柑橘、油料、禽蛋等特色產業發展,因地制宜發展花木、茶葉、煙葉、葡萄等高效產業。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檢驗檢測體系,加大優質種苗、先進實用技術和農業機械推廣力度。完善農業保險。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加強動植物防疫、森林防火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推行現代經營。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推進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新發展農民合作社500家以上、生產經營大戶2000戶以上。繼續實施加工流通“雙百雙十”工程,加快推進雨潤食品、金健米業百億工程、常德農產品物流交易展示中心等產業化項目。完善標準體系,推進生產、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標準化。發揮好市現代農業投資開發公司的作用,提升西湖西洞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水平,推進常德農業科學院建設,加大區縣(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力度。開展爭創農業品牌活動,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00個以上,其中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證明商標3個以上。
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推進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蓄洪垸堤防加固、三峽后續影響處理、中小河流治理等項目建設,啟動沅澧水河湖連通工程。推進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三年行動。完善水利工程日常管理機制,確保長效運行。抓好農村公路、通信、機耕道建設,推進農網升級改造,完成德山善卷、鼎城黃土店等輸變電工程。推進農業綜合開發,建設高標準農田和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
建設美麗鄉村。按照生態宜居、生產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要求,全面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2000萬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編制,開展“百村示范、千村創建”行動,探索農村社區“3+X”建設模式,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社會力量投入建設的積極性。重點整治農村環境,推行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分戶處理,加強農村面源污染和畜禽集中養殖污染治理。
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支持種養能手、返鄉農民工創辦實業,增加經營性收入。發展勞務經濟,推動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工資性收入。保障農民對承包地、集體資產和土地增值的收益權,增加財產資產性收入。執行國家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持農民負擔監管高壓態勢,保障各項惠農政策全面落實。
5、堅持交通先行
實施現代立體交通體系發展規劃,掀起新一輪交通大投入、大建設高潮。
推進重點工程。年內常安高速,澧水艷洲大橋,澧縣黃橋至卷橋、三岔路至臨澧、周家店至西湖、西湖園藝村至漢壽罐頭嘴等公路建成通車。加快石長鐵路增建二線、桃花源機場擴建、319國道桃花源景區改線、臨澧安福至石門青玄公路、臨澧林伯渠故居至石門夾山公路建設,抓好陸家渡大橋和官垱大橋建設,力爭完成主體工程。開工建設黔張常鐵路、安慈高速、長常高速常益段改造、207和319國道市城區改線、石龜山大橋重建、石門太平至柳家埡公路等項目,加快宜張高速等項目前期工作。
培育重大項目。積極對接國家區域和交通發展規劃,開發一批提升樞紐位置的重大交通項目,把更多項目擠進上級籠子,推進更多項目提前開工建設。謀劃和啟動長益常城際鐵路、常岳九鐵路、宜常客運專線、洞庭湖環湖公路、常德綜合樞紐站等重大項目。
加強交通管理。加大路政執法力度,全力抓好治超工作,全面整治超限超載運輸。加強公路管理養護,完善干線公路、農村公路管養機制,提高公路維修及時度和綜合優良率,確保交通設施建得起、管到位、受益久。
6、堅持區域協調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統攬,加快發展縣域經濟。
強化分類指導。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關分類指導縣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和措施,實行以縣為主、分類施策。積極幫助區縣(市)爭取上級轉移支付和項目資金,市財政整合安排專項資金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區縣(市)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列入市重點項目建設計劃。鼓勵市級金融機構在區縣(市)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市級擔保公司擴大對縣域經濟的擔保投資。
□常德市人民政府市長 周德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