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談起人參,常常會令人有喜憂參半的心情。喜的是:人參作為公認的“百草之王”,是吉林之寶,素有“世界人參看中國,中國人參看吉林”的說法,讓吉林成為“林海參鄉”;憂的是:外界對吉林人參的認識較為模糊,人參的品牌認可度不高,一棵人參的價格從幾十元到幾百萬元的都有,有著吉林人參被賣成“蘿卜價”的說法。
如今,這種困局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
2024年以來,吉林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創新舉措,把人參作為產業振興的重要著力點和突破口,在體制機制、科技賦能、產業發展、市場開拓等方面求新求變,努力破解“蘿卜價”困局,擦亮“長白山人參”的金字招牌。
一棵棵人參的背后,濃縮的是東北振興的大文章。
“百草之王”正在跳出困局
隆冬的長白山白雪皚皚。雖已進入“貓冬”時節,但在長白山腹地的吉林省撫松縣萬良鎮人參交易市場里,仍是人流如織、熙熙攘攘。
這里是世界最大的人參集散地,攤位前一棵棵人參或被裝裱進盒,或被裹上苔蘚,園參、林下參、西洋參等參種依據不同年份明碼標價,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匯聚于此洽談、采購。
長白山林區,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是我國三大“中藥材基因庫”之一。這里是我國人參的原產地及核心產區,具有450多年的人參人工栽培歷史和1500多年的野山參采挖史。位于長白山腹地的吉林東部,鮮參年交易量占全國80%以上,出口量占全國85%以上,被譽為“人參之鄉”。
作為名貴中藥材和滋補佳品的人參,在“藥”“食”等方面的價值備受世人稱頌。但多年以來,人參卻在其主產區陷入了“蘿卜價”的困局。
過去參農各家各戶自產自銷,有的盲目擴大種植面積,種植標準不一,質量參差不齊。“以前種植方法粗放,產量和品質不高,不僅價格低,而且不好賣。”吉林省敦化市參農楊衛紅說。
因市場監管機制不健全,一些低質人參以次充好擾亂市場,參農們辛苦多年栽培的人參難以實現優質優價。而吉林人參產業管理分屬不同部門,“多龍治水”難成合力。長期以來,吉林人參產業在種源、種植、加工、營銷、監管等全產業鏈各環節支撐能力不足,人參市場價格并未體現其獨有的價值,尤其是高品質林下參的價值被嚴重低估。
如何破解人參賣成“蘿卜價”,把人參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成為橫在農業大省吉林面前必須跨越的鴻溝。
今年7月以來,吉林省委新一屆班子聚焦人參產業鏈條,多次深入通化、白山、延邊等人參主產區調研。吉林省委書記黃強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大對人參產業的支持力度,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將人參產業打造成為吉林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示范產業。
10月,吉林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建立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機制專項,高位統籌人參產業發展。幾個月時間,吉林省從編制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到健全人參市場誠信體系、規范化種植體系、精深加工產業體系、品牌營銷體系,政策保障和機制創新舉措持續落地,破解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中的堵點難點。
吉林省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專班負責人、吉林省科協黨組書記陳耀輝說,吉林正舉全省之力推動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利用5年時間,人參全產業鏈規模達到千億級水平。
“人參之鄉”迎來全新變革
變則通,通則達。今年以來,吉林立足“林海參鄉”優勢,堅持問題導向,以改革破題,在管理機制、科技賦能、全產業鏈發展等方面謀變革,人參產業發展面貌煥然一新。
變革治理體系,從“多龍治水”到專班推進。為統籌推進人參產業發展工作,吉林省針對人參產業實施體制機制專項改革,打通抓人參工作的機制堵點。
2024年9月,由農業農村廳、科技廳、商務廳等十余個吉林省直部門精干力量組成的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班成立,聚焦研究規劃、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市場營銷等重點任務形成5個工作組。與此同時,位于吉林人參主產區的白山、通化、延邊、吉林市共三市一州的24個縣區同步組建人參專班,省會長春也成立專班助力產業發展。“變過去‘多龍治水’、各自為戰為一體化管理,強化統籌協調、有機銜接、一體推進。”陳耀輝說。
整治市場亂象,讓問題人參無處遁形。在2024年8月舉辦的長春農博會上,不少人參產品有了“身份證”。消費者僅需掃碼,就能了解等級、產地、鑒定單位等野山參產品“一參一碼”追溯信息。“不同等級的野山參有相應的指導價格,做到貨真價實。”一家企業負責人馮海洋說。
過去,以低齡參冒充高齡參、拼接人參等市場亂象頻現,影響人參市場秩序和信譽度。今年以來,吉林下大力氣整頓人參市場,打擊偽劣產品,綜合運用監督抽檢、信用懲戒等手段嚴懲假冒偽劣、以次充好、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同時,吉林開展全省人參產品質量檢測工作,對原料生產基地、標準化示范基地以及撫松萬良人參市場等三大人參市場人參產品進行抽檢,從源頭上保障入市人參質量。撫松縣市場監管局負責人祝廣亮說,讓消費者買得明白,吃得放心。
依托科技賦能,全面提升人參品質。我國非林地人參育種起步較晚。撫松縣參農孫小平說,過去多以種植林下品種、農家品種為主,這些品種在規模化種植過程中長勢和品質并不理想。專家介紹,傳統育種手段培育一個人參新品種可能需要30年。
現代科技正加速品種選育進程。在吉林農業大學的人參育種實驗室里,上千株應用基因編輯技術培養出的人參植株正在培養箱中加速生長。“通過現代技術綜合應用,選育周期縮短至3到5年。”該校中藥材學院院長王英平說。
不僅在育種端,科技正滲透人參產業的每一個環節。在通化縣金斗鄉袁家溝村,參農袁紅穎的1000畝林下參基地新安裝了45個電子圍欄。只要有人形物體靠近,圍欄就發出警報并將實時信息傳送至手機端。“減少巡山的人力投入,降低種植成本。”袁紅穎說。
延伸產業鏈條,3000多種產品競放市場。“經過多年開發,人參有效成分經過加工后可以應用到更多領域,企業已研發600多種人參產品。”集安益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益勝說。
在該公司產品展示區,人參飲片、飲料、化妝品等產品琳瑯滿目。公司將人參花、果、葉、莖、根中的不同有效成分研制成不同功效的護膚品,實現了人參的全株開發利用。
目前,吉林省出臺政策支持人參全植株全參齡進入食品、保健食品原料目錄,通過人參加工工藝優化與升級,為人參產業開辟新的增長點。
在通化、白山等人參主產區,萬良人參特色產業小鎮工業園、中國清河人參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一批項目興建運營。通過精深加工,吉林省已開發出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5大類3000多種產品,持續提高人參產業效益。
打造消費場景,讓人參走進千家萬戶百姓生活。在長春市一家大型商超的“撫松有機鮮人參”專柜前,講解人員正介紹有機鮮人參食用方法,吸引不少市民選購。綠色有機人參進商超,是吉林推動人參上餐桌進景區,拓寬人參銷售渠道的一個縮影。
在12月剛剛舉辦的2024長春國際醫藥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展品不僅有人參茯苓烏雞湯、人參玉竹甲魚湯、人參桃仁乳鴿湯等人參藥膳,還有人參鍋包肉、人參燉牛排、人參江米雞等人參美食,讓人大飽口福,展位前人潮涌動。
目前,吉林多地酒店、餐館已推出眾多人參菜肴,挖掘人參的豐富營養價值,滿足消費者多元人參消費體驗。
今年以來,“吉林人參”在福建、廣東等多地開展推介活動,在共建野山參體驗館、吉林長白山野山參連鎖專柜專售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
千億產業打開未來空間
一棵人參的背后,是一篇東北振興大文章。目前,吉林把人參產業作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麥朝說,吉林省瞄準“人參產業千億級目標”,未來將進一步提升人參產業附加值,提升人參國際競爭力,迎接人參產業的新機遇和新挑戰。
千億產值空間之下,未來產業培育仍有難關須邁過,吉林將持續為產業注入發展活力。
推進科技創新攻關,挖掘人參市場潛力。一些抗衰老、抗腫瘤、安神等藥品需要從人參中提取相關皂苷原料。王英平說,人參中不同皂苷具有不同功效,相關皂苷含量更高的專用品種更有利于市場化開發應用。“未來與制藥企業合作,在人參品種選育、皂苷提取等價值開發方面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王英平說。
今年10月,吉林省人參領域科技成果發布暨項目路演對接活動發布了人參種植技術、人參加工檢測、人參醫藥成果等5個方向67項科技成果,推動人參領域科技創新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陳耀輝說,未來吉林將繼續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大力培育人參龍頭企業,鼓勵更多人參領域專利技術和獨特工藝推向市場,推動人參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融入新模式,拓展新空間。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經營模式讓市場對人參的認知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來,吉林省將借助文旅產業、“互聯網+”產業發展契機,謀劃拓展人參產業發展新空間。
位于通化市的吉林云嶺野山參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正以野山參為特色加速開發風景旅游區,游客既能在野山參博物館了解人參文化,又能在“參把頭”的帶領下體驗“放山”采參文化習俗。從三產深度融合,到“互聯網+新零售”,再到文旅跨界融合,未來吉林將持續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為人參產業注入新活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叫響“長白山人參”,提升國際競爭力。多年來,吉林人參品牌建設與市場開拓不足,而韓國、日本等國家多年來在人參產業戰略規劃、產業鏈開拓等方面系統布局,“正官莊”等一批品牌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麥朝說,未來提升“長白山人參”品牌影響力,將是“人參之鄉”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徑。今年10月,“長白山人參”正式入選新華社品牌工程項目。新華社將與“長白山人參”品牌在創意策劃、媒體傳播、信息智庫、重大活動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持續賦能“長白山人參”品牌建設。不久前,在“長白山人參”2024企業家博鰲論壇專場推介會上,國內外眾多企業開展對接,這場推介會正成為推動長白山人參等中藥材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