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濟寧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5日 于永生)

2024-03-19 17:29 來源:濟寧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濟寧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5日 于永生)

2024年03月19日 17:29   來源:濟寧市政府網   

  ——2024年1月15日在濟寧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于永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為總抓手,以“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的奮進姿態,持續放大“九大優勢”,強力突破“九大戰略”,圓滿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一)經濟運行量質齊升。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600億元、增長6.5%,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5億元、增長6.1%,主要經濟指標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陣。927個省市縣重點實施類項目實現投資220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0%,“四新”經濟投資、民間投資占比分別達到58.9%、73.3%。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超千萬平方米、增長1.7%,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進出口達到975億元、增長15%,實際利用外資10.6億美元。新增貸款910億元,減稅降費92億元,新培育“四上”企業2760家、總量突破9000家,市場主體達到101萬戶。

  (二)制造強市積厚成勢。連續三年召開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持續深化“干部助企攀登”,“231”先進制造業集群營收突破4000億元、增長10%,智能機械裝備集群入選首批省先進制造業集群,鄒城礦山裝備產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實施500萬元以上工業新上和技改項目1099個、完成投資900億元,新培育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企業351家,總量達到939家、兩年實現翻番,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家、達到69家,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經驗交流會、山東省工程師大會在我市召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600億元、增長20%,新培育“晨星工廠”125家,獲評全國千兆城市、國家信息消費示范市、國家級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池項目全面開工,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山東重工大型礦山設備智造基地、長城新能源工程機械總部基地、金龍零碳交通科技產業園、高端綠色植保產業園等7個過百億、12個過50億項目簽約落地,招引項目質量、能級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三)動能轉換提速增效。高規格舉辦人才科技創新發展大會,聘請11位院士擔任“人才大使”,新入選國家重點人才工程8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提高9個百分點、達到49%。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0家、總量突破1800家,新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88個、達到773個,6個項目入選省重大創新工程,兗礦能源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天意機械獲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榮獲第九屆省長質量獎,山推股份、經典重工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益大新材料獲批省技術創新中心,辰欣藥業、艾美科健等5家企業獲批省工程研究中心,鍵邦新材料獲上市注冊批文,濟寧(顏店)科技產業園獲批省級高新區。時代綠能首批大型集中式光伏項目并網發電,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10萬千瓦。7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濟寧高新區、兗州工業園入選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實施289項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任務,數字政府建設扎實推進,“濟易辦”入選全國政務服務優秀品牌,營商環境穩居全省前列。

  (四)港航物流強勢崛起。省政府印發《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召開全市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舉辦京杭運河港航經濟發展論壇,湖西航道上級湖段、京杭運河濟寧至東平湖段“三改二”工程納入交通運輸部“十四五”規劃正選項目庫,濟寧港入選交通強國專項試點。國內首個標準化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試生產,兗州國際陸港、龍拱港海關監管場所正式獲批。開通濟寧至萬州江河聯運航線,物流貿易覆蓋152個城市,貨物吞吐量突破7000萬噸、增長20%;集裝箱航線達到21條,吞吐量18.1萬標箱、實現翻番。

  (五)城市能級跨越提升。崇德大道主線貫通,大安機場轉場通航,濟鄒高速、濟商高速、濟廣高速、濟微高速北段快速推進,共青團路北延等骨干道路竣工通車,都市區建設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實施27個片區城市更新,打通斷頭路35條,開工棚改6538套,改造老舊小區313個,實施高品質住宅示范項目16個,新改建“口袋公園”47處,5個縣市區建成省級四星級智慧城市。完成全市域“整縣制”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和主城區1800公里排水管網檢測清淤,曲阜、鄒城獲評國家節水型城市。

  (六)縣域經濟支撐有力。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中,兗州、鄒城、魚臺獲評先進縣,微山獲評進步縣,入選數量連續兩年居全省首位。在省“十強縣”評選中,鄒城入選工業強縣、對外開放強縣、現代流通強縣、文旅康養強縣,兗州、微山、魚臺分別入選科技創新強縣、生態文明強縣、現代農業強縣,實現7大領域全覆蓋。任城獲評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兗州入選省質量強縣,曲阜創成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泗水創成省鄉村振興示范縣,金鄉獲評全國數字農業示范縣,嘉祥獲評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汶上獲評“工賦山東”縣域試點,微山、梁山入選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濟寧高新區入選省引進和培育總部企業先進縣,太白湖新區入選省創業投資集聚區,濟寧經開區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園區。

  (七)鄉村振興立標打樣。探索實施“八條路徑”,啟動“百區千村”三年行動,打造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區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269個,均居全省首位,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在我市召開。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54萬畝、達到682萬畝,糧食種植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嘉祥、汶上、梁山獲評全國糧食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高標準承辦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現場會,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00家,嘉祥大豆入選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掛職金融副縣長、金融副鎮長成效顯著,實施按揭農業(畜牧業、漁業)項目22個,農業信貸擔保累保金額228億元、居全省首位,新增涉農貸款545億元、余額達到3110億元。全面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國家試點和生活污水治理任務,新改建“四好農村路”600公里,創成首批全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

  (八)文化“兩創”高地凸顯。精心組織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濟寧十周年系列主題活動,高標準承辦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青年導演創作扶持計劃第二季·走進濟寧等重大活動,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影響力顯著增強。開展文旅營銷推廣“十大活動”,開通高鐵濟寧北站始發北京“文化濟寧”列車,接待游客8000萬人次、增長57%。政德教育培訓總人數突破10萬人,成功創建全國首個干部教育領域國家級試點。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4個,《金聲玉振》上榜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成功舉辦第11屆全國雜技展演。鄒城邾國故城遺址入選“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大運河微山湖博物館建成開放。濟寧體育健兒在亞運會勇奪3枚金牌,創歷史最好成績。

  (九)民生保障顯著提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民生領域支出占比達到80.2%。城鎮新增就業6.7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獲評省促進就業先進地區。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醫保參保率分別保持在95%、97%以上,9類困難群眾保障標準整體提高5%,累計建成“如康家園”殘疾人之家195處、居全省首位。總投資110億元的市公共衛生“六大中心”全部啟用,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濟寧醫院正式掛牌,入選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達到6個,建成“名醫工作室”106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18個,心理健康服務機構實現市縣鎮全覆蓋,整體醫療服務能力穩居全省第一方陣。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0所,新增學位4.9萬個,學前教育公辦率、普惠率分別達到65%、93%,57名中小學教師入選齊魯名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建成養老服務設施1500處,配置床位6.7萬張。在全省率先出臺支持托育發展專項政策,托位達到4萬個,千人托位數4.78個,提前完成國家“十四五”建設目標,成功創建全國首批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入選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范項目,全國“一老一小”現場交流會、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現場經驗交流會在我市召開。

  (十)發展底板更加穩固。生態環境質量連年改善,優良天數比例提升幅度居全省第2位,28個國省控斷面、34條入湖河流、南水北調干線水質優良率均達到100%,“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圓滿收官,第二輪“四減四增”三年行動中期評估全省第一,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扎實推進,完成荒山綠化1.8萬畝,治理采煤塌陷地2.7萬畝。7家化工園區安全風險等級達到D級,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同比下降25%。穩妥有序化解重點企業風險,不良貸款率保持較低水平。黨建引領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和為貴”社會治理服務體系持續完善,信訪工作法治化深入推進。治安、刑事警情分別下降7.1%、14.1%,創5年來最好水平,圓滿完成重大節點維穩安保任務。對口援疆和協作萬州工作取得新進展。國防動員、退役軍人等工作扎實推進,順利完成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考評驗收。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地震氣象、外事僑務、廣播電視等工作成效明顯,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紅十字、關心下一代、仲裁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大力推行“334”督查落實機制和“212”工作法,有力確保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實。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31件、政協委員提案429件。啟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創成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加強,凝聚起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掌舵領航,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中央和省駐濟單位,向駐濟人民解放軍和武警官兵,表示衷心感謝,致以崇高敬意!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綠色低碳轉型任務依然艱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仍需加力;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競爭力有待提升;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集約化發展水平亟待提高;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仍有短板,民生保障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安全、環保、金融等領域風險不容忽視;部分干部能力素質和工作作風不能很好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政府系統效能建設還需久久為功。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根據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精神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以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總抓手,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發揮“九大優勢”、實施“九大戰略”,穩扎穩打、踏踏實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濟寧實踐取得新成效。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力爭突破60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以上,突破5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指標和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力推進制造強市,在新型工業化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制造強市首位戰略,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加快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做強產業鏈條。聚焦19條核心產業鏈,“一鏈一策”實施高質量發展計劃,市級領導擔任“鏈長”,“鏈主”企業、市級專班主任擔任“副鏈長”,建立高規格產業發展智庫,繪制產業鏈“一圖三清單”,突出抓好416個補鏈、強鏈、延鏈項目,“231”先進制造業集群營收達到4500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提質擴能高端裝備產業,完成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廠房主體、兗礦智慧制造產業園一期工程,加快山東重工大型礦山設備智造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礦用裝備、農機裝備、應急裝備等產業;編制工業母機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實施鏈條躍升、技術攻關、數字轉型、應用拓展“四大行動”,支持蒂德精密、鎬成永生等骨干企業做大做強。聚力突破新能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寧德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項目一期投產,啟動二期建設,全力招引上下游企業,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集群;支持山推股份擴大新能源產品規模,力爭長城新能源工程機械產品下線、金龍零碳交通科技產業園試生產,支持中國重汽擴大新能源商用車投資,在招引新能源乘用車整車生產企業上實現新突破,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化、基地化發展。做精做細高端化工產業,建成投產恒信50萬噸乙醇、世紀陽光3萬噸有機顏料等項目,加快推進庚彩化工新材料等81個在建項目,打造國內有影響力的煤化工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區。提檔延鏈稀土和碳材料產業,放大先進碳材料研究院、稀土研究院引領作用,打造濟寧高新區第三代半導體、嘉祥特碳新材料、金鄉碳纖維等產業集群;深化與中國稀土集團、中科院合作,推動梁山、微山稀土產業向催化、永磁等下游延伸。持續壯大醫藥產業,提速推進魯抗生物疫苗、辰欣高端制劑、康源堂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園等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加大創新藥、高端仿制藥、疫苗和生物診斷試劑研發,支持濟寧經開區發展醫療裝備產業。推動紡織服裝、有色金屬、建材、食品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太陽紙業170萬噸漿紙一體化項目、華勤高端橡膠新材料產業園建設,超前布局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技術、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

  做優企業雁陣。把技改作為強企“總引擎”,啟動新一輪技改三年行動計劃,年內實施1000個技改項目,完成投資850億元、增長10%以上,力爭規上工業企業三年技改全覆蓋。加大設備獎補、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支持力度,對技改過程中購置設備、軟件系統等費用給予最高10%、單戶企業不超過500萬元補貼;符合條件的省級重大技改項目,竣工投產后,在省財政按照LPR的35%給予最高2000萬元貼息支持基礎上,市、縣財政各按照LPR的10%再給予最高1000萬元貼息支持;對納入市級導向目錄庫的項目,市、縣財政各按照LPR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貼息支持,大張旗鼓評選表彰“優質技改項目”。持續深化助企攀登,實施“鏈主”企業擴規計劃,營收過百億企業達到7家,攀登企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擴量提質高成長性企業,新增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瞪羚企業100家以上。扎實開展“五經普”工作,持續培育“種子”“幼苗”“準四上”企業,新增“四上”企業2000家。支持科技服務、創意設計等行業加快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

  做實招商引資。深化“招商引資突破年”行動,以產業鏈招商為主攻方向,建立頭部企業、產業鏈目標企業“兩張清單”,新落地過50億項目8個以上、過百億項目2個以上。高規格辦好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3場招商推介會,舉辦招商活動30場以上。加強與商協會對接交流,推動異地濟寧商會建設發展,激勵更多濟寧籍企業家、高端人才回鄉投資創業。用好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新加坡山東周等重大平臺,開展跨國公司“敲門行動”,每個縣市區至少落地1個過千萬美元制造業項目。對符合產業政策導向,年度到賬5000萬美元以上新設外資項目、3000萬美元以上增資項目,按照實際支出金額給予3%、最高1億元人民幣獎勵,推動重點項目增資擴股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以上。完善招商引資考核辦法,狠抓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建成投產率,對落地50億元以上項目重點激勵。

  做活園區經濟。堅定不移把園區作為工業經濟主陣地、高質量發展主戰場,推動資源要素向園區集聚,持續提升園區承載能力,確保5家開發區進入全省“一等”。做大做強園區主導產業,每個開發區落地過10億項目2個以上,濟寧經開區、金鄉開發區、魚臺開發區力爭落地過50億項目,濟寧高新區、兗州工業園、鄒城開發區力爭落地過百億項目,開發區工業投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5個百分點以上,外資外貿占全市比重達到85%以上。全面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鼓勵開展“零增地”技改,大幅提高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效率。

  (二)加力推進科技創新,在培育新質生產力上實現新突破

  強化創新核心地位,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打造更高水平國家創新型城市。

  培優做強創新主體。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500家以上,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0家以上,新增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60家以上。健全科技型企業研發投入補助機制,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部分按最高5%、單個企業不超過500萬元補助;對經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本金損失,財政按照70%比例給予風險分擔,支持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票據辦理貼現。實施研發突破三年行動,推行研發項目備案制管理,推進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到35%,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15%以上,三年內實現規上工業企業研發人員、研發平臺、研發活動全覆蓋。

  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支持行業龍頭企業與“中字頭”“國字號”大院大所大學深度合作,共建創新載體20家以上。積極招引中科院蘇州醫工所、江南大學、青科大等專業院所,攻關關鍵技術100項以上。組織企業與浙江大學工業技術轉化研究院等機構對接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研發”,推動更多成果在我市轉化。更好發揮曲阜師范大學、濟寧學院、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等作用,組建駐濟高校院所創新聯盟。聚焦“231”先進制造業集群共性需求,實施“四鏈”融合賦能行動,每個集群建設1家公共服務平臺、布局10家研發平臺、對接10家高校院所、培育20家高新技術企業,年內在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3個集群率先突破,兩年實現全覆蓋。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承接國家、省重大創新項目5項以上,支持濟寧高新區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

  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深入落實“濟寧人才金政20條”,實施孔孟圣地英才工程,高規格舉辦“中科系院所專家濟寧行”“名校合作直通車”等活動,新增高端人才創新團隊10個、省級以上重點人才工程人選25人,引進領軍人才220人以上,爭創全省人才重要節點城市。實施青年人才集聚計劃,吸引青年人才4萬人,建設高水平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

  (三)加力推進擴大需求,在激發內生動力上實現新突破

  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消費帶動作用,推動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深度廣度。

  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和投入首位意識,實施100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00億元以上。強化重大項目領導包保和“一對一”服務機制,重點突破10個過百億、20個過50億、20個過30億項目,加快推進38個重大交通項目、74項現代水網工程,再謀劃儲備一批支撐性、戰略性項目。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強化政府投資撬動效應,鼓勵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建設。

  著力釋放消費潛能。堅持以高品質供給引領創造新需求,充分激發改善性、升級性消費意愿。全力擴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實施“電化行動·低碳濟寧”五年行動,制定全市統一的智慧充電樁規劃建設標準,出臺新能源汽車充電、停車等優惠政策,新建小區停車位全部配建或預留充電設施,探索老舊小區充電樁“統建統管”模式,加大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充電樁達到1.6萬臺、快充樁比例超過40%,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長25%以上。大力提振房地產消費,堅持高品質住宅、二手房、住房保障聯動施策,每個縣市區再開工1處高品質住宅項目,強化教育、醫療、養老、托育公共服務配套,加力金融、公積金、團購等政策,完善帶押過戶、以舊換新等二手房市場政策,加大新市民、青年人、中低收入人群等住房保障力度,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深化“評定分離”改革,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挖潛服務性消費,實施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突破行動,大力發展醫療健康、家政服務、銀發經濟等產業,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滿足群眾多元需求。全面激活接觸性消費,開展百場線上線下促消費活動,提升城市商圈能級,完善縣域商業體系,形成“季有主題、月有熱點、周有場景”濃厚氛圍。積極發展電商消費,新增省級直播電商基地、供應鏈基地、電商企業10家以上。大力培育智能家居、文娛體育、國貨“潮品”等新熱點。

  著力推進對外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拓展東盟、俄羅斯、中亞、非洲等市場,新增外貿實績企業100家,進出口額突破1000億元。開展新一輪“境外百展”行動,精準解決企業融資、信保、參展等問題,持續放大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產品優勢,支持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提升兗州國際陸港、龍拱港海關監管場所服務能力,推動濟寧高新保稅物流中心盡快獲批,加快中日韓、中歐產業園等國際合作園區建設。持續擴大跨境電商規模,推廣“前展后倉、展倉一體”模式,新布局5家公共海外倉,跨境電商企業達到400家以上。

  (四)加力推進數字賦能,在數字強市建設上實現新突破

  把數據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以數字變革新賽道引領形成實體經濟發展新動能。

  夯實數字基礎底座。新開通5G基站1500個、總量突破1.6萬個,行政村5G基站覆蓋率達到85%。超前布局算力基礎設施,支持濟寧高新區與浪潮集團、深圳華付合作建設智算中心,提速推進嘉祥鵬博士、汶上哈希、太白湖魯南等算力項目,爭創省5A級數據中心,全力打造魯南算力中心。大力引育數字人才,加快騰訊融發產教融合示范園建設,提高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實施數字核心產業倍增行動,聚力突破機器人、集成電路、汽車電子、智能終端等產業鏈條,支持珞石科技、晶導微、天博汽車、海富電子等企業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培強9家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對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領域科技型企業給予10%的研發投入后補助,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突破720億元、增長20%以上。實施重點產業“智改數轉”行動,推動1000家企業數字化改造,培育100家省級“晨星工廠”、6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梁山專用車、濟寧高新區建筑工程機械“產業大腦”。實施數字經濟招商突破行動,成立數字產業招商專班,積極對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企業,大力引進行業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推動形成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提升數字治理能力。健全以“愛山東”為統一出口的政務服務體系,全領域建設“無證明城市”,推動政務服務“網上好辦、掌上易辦、一碼通辦”。推廣智慧礦山大模型,在華為盤古大模型應用上實現突破。開展智慧社區建設擴面提升行動,智慧社區覆蓋率達到80%以上,積極爭創省標桿型智慧社區。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持續提升教育、衛健、文旅、交通等領域數字化服務能力。

  (五)加力推進都市區一體化,在打造全國都市區建設示范城市上實現新突破

  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快構建“大濟寧、全市域”發展格局,持續提升城市能級。

  全面暢通外聯大通道。編制《濟寧航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大安機場通航城市增至30個,旅客吞吐量突破150萬人次,全力推動航空口岸開放納入國家規劃;放大機場樞紐作用,加強與高鐵站、縣市區快速通達,大力發展臨空產業。提速推進濟鄒高速、濟商高速、濟微高速北段,開工建設兗鄆高速,完成濟廣高速改擴建,加速形成“五縱五橫”高速路網。加快雄商高鐵、濟棗高鐵建設,構建“三縱一橫”高鐵路網,推動濟濟高鐵納入國家相關鐵路規劃,爭創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

  加快都市區一體融合。以《都市區發展規劃及行動計劃》為引領,實體化運作都市區規劃建設管理委員會,持續優化“大城建”運行機制,實現“統一標準、統一調度、統一安排、統一管理”,推進交通、公共服務、產業、要素保障等一體化發展,全力爭取濟寧都市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完成崇德大道輔路及附屬工程、海川路北跨新兗鐵路橋建設,提速推進蔡莊互通立交、站前路東西延等工程;以內環高架“四個立交”為基點,謀劃實施8條快速連接線,年內建成濟寧大道東連接線,開工寧安大道北、濟寧大道西連接線,實現高架到高速無紅綠燈快速通行。深入推進國家公交都市創建,構建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網絡。建成投用濟寧金融中心、新天地國際商務中心等平臺載體,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增強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著力提升城市內涵品質。持續推進29個片區更新,改造老舊小區214個,加快公交站亭智能化提升。推動洸河路、高新大道等骨干道路花境塑造,新改建“口袋公園”101處,提升高速路口、立交道口形象品質。以城市更新為契機,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等歷史文化資源,提升街區風貌、優化商業轉型、引入新潮業態,打造運河記憶等特色街區,讓老街區“活”起來。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持續開展城市積水點整治,完成車站東路、紅星東路等5條道路雨水管網改造,加快城市燃氣管網更新。堅持“用腳步丈量城市”,完善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常態化開展專項整治,推動城市管理更加精細、運行更有效率。

  持續強化縣域支撐。全面落實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實施“經濟強縣領跑、特色強縣示范、薄弱縣趕超”計劃,推動縣市區爭先進位。深入實施百億產業、百億園區、百億強企“三百”工程,每個縣集中打造1-2個產值過百億優勢產業集群,培育30個產值過50億中小微企業特色專業園區、過百億縣域特色專業園區。深化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加快汶上省級縣城城鎮化試點和9個省級小城鎮創新提升試點建設,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域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六)加力推進現代港航物流,在港產城融合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搶抓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機遇,以港產城融合為引領,加快布局臨港產業,打造北方內河航運中心。

  建設多式聯運“大樞紐”。開展《濟寧港總體規劃》修編,開工建設韓莊港,提速推進湖西航道上級湖段、復興河航道升級改造,加快龍拱港鐵路專用線、順達港鐵路專用線、微山三線船閘建設,完成安瀾路改建主體工程。新開通3條集裝箱航線,深化河港、陸港、空港高效聯動,規劃布局“公鐵水空”無縫銜接交通網絡,打造現代港口集疏運體系。

  構筑融合發展“大格局”。堅持招產業、建園區、促融合,以京杭運河為軸線,提速建設梁山港煤鋼物流園、鄒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躍進港百億級鋼鐵和百萬噸級糧食物流園等“六大臨港百億園區”,形成“一軸六園”發展格局,打造全國一流內河經濟廊道。發揮港口帶動作用,積極招引龍頭物流企業,推動港口和腹地產業高效協同、深度融合。加強與運河、長江沿線城市交流合作,擦亮新時代“運河之都”名片。

  打造物流商貿“大基地”。積極對接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深化與中糧、建發、物產中大等大型國企合作,開展“敲門”“拓鏈”行動,組織“企業進港口”活動,大力拓展物流貿易網絡,持續擴大“散改集”規模,貨物吞吐量達到8500萬噸以上,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萬標箱。支持兗礦能源建設山能集團物流總部,鼓勵濟寧能源構建“港、貿、船、產、建、融”全產業鏈服務體系,優化提升“濟港通”平臺,加快建設區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七)加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打造齊魯樣板引領區上實現新突破

  把鄉村全面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市。

  扛穩糧食安全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40萬畝,實施新一輪產能提升行動,糧食總產突破100億斤。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加快農機新技術、新模式、新裝備推廣應用,社會化服務規模達到800萬畝次,土地托管310萬畝以上。放大3個國家制種大縣優勢,培育2家以上“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龍頭企業,打造全國一流種業基地。抓好生豬、禽蛋、果蔬、油料、水產品等穩產提質,提升糧食收儲調控能力,確保“米袋子”“菜籃子”供給安全、價格穩定。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堅持強龍頭、補鏈條、樹品牌一體推進,聚焦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分類制定攻堅方案,新認定30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穩妥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新增省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社、家庭農場示范場100家,推廣緊密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持續擦亮“濟寧禮饗”區域公用品牌,爭創國家和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放大掛職金融副縣長、金融副鎮長作用,大力發展按揭農業(畜牧業、漁業),新建示范項目20個,新增授信額度50億元以上。深化鄉村振興合伙人模式,培育高素質農民3000人以上。

  扎實推進“百區千村”創建。深入實施“百區千村”三年行動,完成第一批118個市級示范片區建設,啟動第二批96個片區創建,新增省級示范片區2個以上。完成158個省級、102個市級和美鄉村建設任務,新改建農村公路700公里,改造農村危房750戶,保持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積極推進移風易俗,大力培育文明鄉風。嚴格落實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八)加力推進服務集成,在釋放發展活力上實現新突破

  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創新創造積極性。

  狠抓政策落地見效。抓住用好政策“窗口期”,完善研究、分解、落實、問效閉環機制,營造大抓政策落地濃厚氛圍。聚焦國家政策“工具箱”和省政策清單,做好項目策劃包裝,爭取政府專項債券、中央和省預算內資金、國債等競爭性資金400億元以上。優化提升“惠企通”平臺,確保政策精準實施、免申即享,最大限度釋放政策紅利。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錨定“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目標,出臺新一版營商環境創新提升方案,持續打響“好客儒鄉·宜商濟寧”特色品牌。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推出120件跨部門、跨領域事項,推動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務全覆蓋。強化“雙隨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全面推行以“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證明,實行行政處罰決定、信用修復告知“兩書同達”。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全面清理妨礙統一市場的政策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市縣領導常態化聯系服務企業,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大力弘揚新時代企業家精神,讓企業放心干事、放量發展。

  強力推動金融賦能。牢固樹立“善待金融、善用金融”理念。持續擴大信貸規模,深化金融助企攀登,搭建常態化政金企合作平臺,推動與省級金融機構戰略合作全覆蓋,新增貸款1000億元以上,爭取政策性銀行貸款100億元以上;扎實開展首貸培植和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提升行動,新增首貸6000戶以上,中長期貸款規模達到5000億元;充分發揮市擔保集團作用,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見貸即保”,累保金額突破500億元。放大基金杠桿效應,出臺《政府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加強與省屬骨干金融平臺、國內知名投資機構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擴大投貸聯動規模,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投資項目15個以上。大力突破企業上市,深化“百家企業專家行”“走進交易所”活動,“一企一專班”服務40家上市后備企業,推動3家企業首發上市;開展“投資機構走進上市企業”“財經媒體濟寧行”等活動,提升上市公司資本市場認同感、影響力。

  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創新土地市場化配置機制,實行重點項目分級分類保障,統籌1萬畝預支新增用地指標保障省市重點項目,鼓勵縣市區深度挖潛掛鉤指標,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低效土地2萬畝以上。深挖能耗煤耗空間,積極爭取省收儲指標,重點向能耗效益綜合評價好的企業傾斜。加大油、電、氣、運保障,解決好企業用工問題,讓好項目不缺資源、好企業不缺空間。

  (九)加力推進美麗濟寧,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突破

  啟動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統籌抓好污染防治、低碳轉型、生態修復,厚植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打贏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場標志性戰役,抓好揚塵治理“十條工作線”落實,確保PM2.5平均濃度和空氣質量優良率完成省定目標。以黃河和南四湖流域為重點,系統推進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持續鞏固“黃河清廢”行動成果,推進南四湖漁業養殖生態化改造,開展河湖“四亂”問題常態化整治,強化排污口動態管理,國省控斷面、南四湖入湖河流、南水北調干線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建設“無廢城市”。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工作。落實碳排放“雙控”政策,制定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8家。全力推進時代綠能1.1GW大型光伏、集中式陸上風電和5個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建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達到580萬千瓦。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打好荒山綠化三年行動收官戰,完成荒山綠化5300畝,修復礦山1.1萬畝、濕地5000畝,治理采煤塌陷地2萬畝。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開展自備井封停專項整治,加強飲用水水源地管理。高標準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

  (十)加力推進文化“兩創”,在建設全國一流文化名市上實現新突破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持續打造文化“兩創”新標桿,不斷提高文化濟寧影響力、感召力。

  更大力度推進尼山片區突破。實施《尼山文化片區綜合發展規劃》,一體打造尼山圣境、夫子洞、耕讀書院和周邊村落,建成魯源小鎮核心區一期工程,全面打響“千年魯源、萬世昌平”文化地標。加快曲阜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區建設,高標準辦好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國際孔子文化節,深化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院校合作,籌建中國詩書禮樂文化高等研究院,完成尼山世界儒學中心聯合研究生院主體建設,牢牢把握儒學研究闡發制高點,加快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鑒高地。

  更大力度推進文化傳承利用。充分挖掘文化遺存獨特優勢,編制濟寧文化地圖、優秀文化資源庫、百本文化故事叢書。開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推動文物活化利用,高標準打造提升曲阜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魯國故城和大運河南旺樞紐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00家博物館展示館“一區兩園百館”。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擦亮濟寧紅色文化品牌。持續提升政德教育層次和影響,建設全國一流干部學院。

  更大力度推進文旅深度融合。實施“景區煥新”行動,推動“三孔”、“兩孟”、微山湖、水泊梁山等經典景區“破圈突圍”,南陽古鎮、羊山古鎮等潛力景區“深度開發”,方特復興之路等新興景區“迅速爆紅”。大力發展研學游、民俗游、紅色游等業態,推動演藝、非遺、文創進景區,打造一批休閑度假、旅游演藝優質產品。優化提升旅游服務品質,加快旅游住宿業高質量發展,完善機場、高速、國省道等旅游標識系統,打造舒心文旅消費環境。積極搭建新媒體宣傳矩陣,開展“十城百企千里”巡回推介,舉辦文旅惠民消費季、鄉村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全力“引客入濟”,接待游客8500萬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740億元。

  更大力度推進文化事業繁榮。實施“濟風儒韻”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全力沖擊國家級大獎。深入推動全民閱讀,打造高品質城鄉書房、農家書屋,建設“書香濟寧”。持續辦好“百場戲曲進學校、千場大戲進農村、萬場演出惠民生”等文化惠民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新增規上文化企業30家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突破210億元。

  (十一)加力推進社會事業,在厚植民生福祉上實現新突破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理念,集中力量辦成一批可感可及的民生實事,持續提高群眾生活品質。

  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1萬人以上,城鄉公益崗在崗規模保持10萬人以上,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推進“技能濟寧”建設,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萬人次。強化創業政策扶持,頂格執行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費優惠政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2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優質均衡教育。深入實施“六個三年行動計劃”,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6000個,公辦率達到70%以上。新改擴建中小學28所、新增學位3萬個,整合鄉村學校100所。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擴大優質高中招生規模,初中升普通高中比例達到62%以上,新創建3所省級特色高中。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加快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理工職業學院“雙高”計劃創建和濟寧汽車工程職業學院建設,做強技工教育集團,積極推進五年制中高職貫通培養。開展校長教師交流輪崗4000人以上,新組建“三名”工作室260個,選樹100名師德師風模范人物。鞏固“雙減”成效,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深化體教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全力建設全省醫療高地。錨定綜合醫療實力進入全省前三,全面提升市公共衛生“六大中心”內涵,高標準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支持市第一人民醫院、濟醫附院、戴莊醫院做大做強,縣級綜合醫院全部達到“優秀”等次。開展“濟寧天天有名醫”活動,建成“名醫工作室”120個,招引培育高層次人才400人以上,爭創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大力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建成“精品國醫堂”100個,積極推廣中醫藥社會化服務。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升級版”,建成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30個。加大基層衛生健康投入,落實基層醫療機構保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三年實現鄉村醫生輪訓全覆蓋。完善市縣心理健康中心功能,爭創國家級心理健康服務示范城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辦好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提升群眾體質健康水平。

  持續擦亮托育品牌。啟動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增量、降費、提質“三大行動”,新增托位7000個,千人托位數達到5.6個,多措并舉提高托位使用率。全力推進社區托育、幼兒園托幼一體發展,大力支持用人單位辦托,推動實現智慧托育全覆蓋。加強托育服務人才培養,開展繼續教育培訓3000人次、職業資格培訓2000人次。建設全國生育支持政策實驗基地,爭創國家兒童友好城市試點。

  提檔升級養老事業。著力推進居家養老,建設家庭養老床位2000張,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000戶。加快完善社區養老,科學布局養老服務設施,新建老年食堂200處,爭創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試點城市。完善鄉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功能,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深入推進醫養結合,每個縣市區至少落地1個中高端養老服務項目。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絡。實施社會保險擴面提量行動,健全社保基金管理制度,推進社保服務就近辦。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充分發揮“濟時救”機制作用,9類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提高7.5%以上。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居民長護險全覆蓋,提高失能、半失能人員保障水平。

  (十二)加力推進安全發展,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突破

  堅決樹牢安全發展理念,精準防控各類風險,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安全基礎。

  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產。深入開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和“四個專項”整治,常態化開展隱患排查,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防范遏制各類事故發生。深化化工行業安全生產整治提升,所有化工園區全部建成智能化管控平臺。大力推進“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加強安全培訓和警示教育,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毫不放松抓好風險防控。建立健全風險監測防控機制,積極穩妥化解政府債務,扎實做好“三保”工作,堅決防范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強化食品藥品全鏈條閉環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加強應急物資儲備,扎實做好防汛抗旱、森林防火、消防救援等各項工作。統籌抓好傳染病防治、網絡信息、意識形態等各領域安全。

  毫不放松抓好平安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大力度推進“多網融合”,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深入推進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優化社會面精細化大巡防和快速反應機制,深化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爭創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肩負新使命,奮進新征程,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忠誠踐行“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依法行政受監督。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紀檢監察監督、社會監督,全面強化審計監督、統計監督、司法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虛心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嚴格規范行政決策程序,持續深化政務公開,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真抓實干勇擔當。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大興調查研究,提升能力本領,撲下身子謀實招、干實事、求實效,推動各項工作“爭一流、爭第一、爭唯一”。把抓落實、抓執行作為政府工作“生命線”,完善“政府部門周盤點、分管市長旬推進、市長月調度、市縣一體強督查”落實機制,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

  廉潔自律守底線。堅決扛牢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縱深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廉政風險防控,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騰出更多財政資源穩增長、保民生。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孔孟大地春潮涌,運河之都千帆競。今天的濟寧,“九大優勢”風帆正滿,“九大戰略”催人奮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濟寧市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真抓實干,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全力推進爭先進位和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濟寧實踐新篇章!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