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5日 劉建軍)

2024-03-19 17:21 來源:濰坊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濰坊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5日 劉建軍)

2024年03月19日 17:21   來源:濰坊市政府網   

  ——2024年1月15日在濰坊市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濰坊市市長 劉建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極不尋常,極不容易,極不平凡。面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的嚴峻形勢,全市上下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堅強領導下,錨定“走在前、開新局”,按照“七個加力突破”“五個加快提升”部署要求,迎難而上、砥礪前行,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更好濰坊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0.1%。強化政策發力。全面落實國家、省出臺的惠企紓困政策,研究出臺加力提速工業經濟、支持外貿促穩提質、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等一攬子措施,強化定期分析研判、常態化督導服務等機制,統籌推進重點領域科學納統,經濟運行逐季向好。精準服務企業。按照“互為上下游、形成產業鏈”思路,主動“遍訪企業”,搭建萬企智配平臺,推動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供需對接。落實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政策,為經營主體減少稅費127.4億元。工業穩增長、外貿穩定和創新發展等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狠抓項目建設。創新實施全生命周期服務推進機制,1517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75億元,全市新簽約項目1126個,落地開工583個,到位資金1524億元。濰柴新百萬臺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福田智能數字化工廠、弘潤高端聚丙烯新材料、友道化學綠色植保、谷雨生物康健聯產等一批制造業重大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產值718億元。大力促進消費。舉辦風箏嘉年華、濰坊美食節、城市音樂節、文旅惠民消費季、房產交易博覽會、鳳溪地萬物集夜市等系列主題活動,取得很好成效。開展“濰坊美食meet青島國際啤酒節”宣傳營銷,發放汽車、家電、餐飲、文旅消費券及購房優惠券,拉動消費31億元。實施電商消費升級賦能行動,新增省級電商產業帶6個。全力維護金融環境。堅決打好城投類國企債務風險化解攻堅戰,積極爭取部省政策和資金支持,舉辦金融賦能濰坊高質量發展全面戰略合作簽約活動,組織召開全市銀行行長座談會、金融助力濰坊高質量發展懇談會,達成“三個區分開來”共識,全面深化與金融機構等方面的戰略合作,5年內新增融資支持4300億元,盤活六類資產資源103.7億元,債務結構持續優化,融資成本不斷降低,市場信心加快恢復,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動能轉換提速提效。搶抓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機遇,著力推動存量煥新、增量換道。強化創新引領。新增省級高新區2家、高新技術企業39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9%。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65家。濰柴動力獲中國專利金獎。7項技術成果入圍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創歷年最好成績。新入選國家級重點人才50人、泰山系列人才49人,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入選齊魯大工匠1人、齊魯工匠6人。在省內首推“質量貸”融資服務,新增11個“好品山東”品牌,金鴻新材料公司獲省長質量獎,天瑞重工公司、得利斯集團董事長分別獲省長質量獎提名獎。成功舉辦首屆全國產業計量大會,促成26個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與我市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加快節能降碳和數字轉型。全市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4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數轉智改,500多家企業與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合作。5家企業入圍中國工業互聯網500強,6個項目入選工信部5G工廠名錄。三峽海上風電項目并網發電,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在全省率先突破千萬千瓦。4個縣市區、5個園區、15家企業入選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試點。全面深化“鏈長制”。新增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個,新列入省“十強”產業“雁陣形”集群3個、領軍企業5家。我市被確定為全國唯一鑄造行業高質量發展試點市。元宇宙入選省未來產業集群,歌爾股份榮登中國VR50強榜首。實施優質企業倍增行動,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521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6家、瞪羚企業63家、獨角獸企業1家。6家企業入圍中國500強,4家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鄉村振興持續加力。全面完成耕地保護任務,新建提升高標準農田30.1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總產、單產連續三年實現“三增長”。拓展創新“三個模式”,啟動實施“雙百雙千”工程,26家企業入圍中國農業企業500強,103家合作社入圍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數量均列全國地級市首位。7個鎮入選國家農業產業強鎮,70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百萬元以上。建成濰坊“三農”智慧大腦,省級智能牧場創建數量居全省第1位。建成萬頭以上奶牛牧場6處,新改擴建肉牛重點項目12處,全國首個安格斯種牛站通過初審。預制菜從業市場主體發展到1871家,全省首支10億元規模預制菜基金順利落地。種業振興行動取得新成果,“濰麥13”“濰豆28”“濰玉326”等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省審定,西葫蘆云翠、番茄寶祿先鋒等52個品種獲得植物新品種權。完成生豬、白羽肉雞全產業鏈標準體系制定。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服務規范等4項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國家農綜區部省市三方工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巴基斯坦、加納等海外農業園區加快建設,中國—東盟數字農業論壇、首屆智慧農業博覽會成效明顯。創建省級和美鄉村示范村117個,改造提升村級供水工程206個,現代水網、美麗幸福河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培育“黨建統領、四社共建”示范點140處、示范社區(村)471處。安丘市成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諸城市入圍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串聯青州市、臨朐縣、安丘市山區旅游帶的“齊魯天路”獲評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省政府批復。城市更新、海綿城市、清潔取暖三項國家級試點成效顯著。新開工城市更新項目44個,十笏園片區老舊小區改造等9個項目入選全省示范項目;新增海綿城市23.5平方公里,105萬平方米城市建筑、9.9萬戶農村家庭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白浪河東風橋新橋建成通車。長松路、友愛路下穿青銀高速通道竣工。健康東街(濰州路至文化路段)完成“兩塊板”改造。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制定城市管理全要素提升工作導則,開展17條全要素示范路(街)創建,完成5532處“多桿合一”整治、71處“疏綠透美”和433公里綠化帶“落土”治理,中心城區改造直角出入口167處。新建改建城市公園106處、城市綠道73公里,獲評國家綠色出行城市、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全市完成綠化造林4.7萬畝。寒亭禹王濕地獲批國家重要濕地。天然氣環網工程啟動建設。城區日供水能力新增10萬噸。城市管理進社區經驗在全國推廣。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濟青中線全線貫通,明董高速建成通車,高速公路總里程列全省第2位。濰煙高鐵主體工程完工,京滬高鐵輔助通道津濰段、濰宿段及青島連接線開工建設。“青濰空鐵快線”開通運行。濰坊港5萬噸級滾裝泊位建成投用。獲評中國快遞示范城市。入選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復合型國家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全國首個高鐵快運物流基地落戶濰坊,建成后將成為山東高鐵物流總部基地、環渤海地區重要多式聯運樞紐和東北亞快速貨運戰略節點。城市文化更具魅力。文旅部“河和之契”非遺交流展示周、陳介祺金石文化周、“翰墨青州”書畫藝術節、東坡文化節等活動精彩紛呈。“博物館之城”建設扎實推進,新增博物館10家。青州博物館新館、莫言文學藝術館建成啟用。成功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1處。新建城鄉書房38家。授牌全國版權示范城市、“2024東亞文化之都”,我市連添兩張靚麗城市名片。

  ——改革開放繼續深化。積極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與上合示范區合作全面深化,小清河復航工程順利通航,濰坊港成為濟南都市圈河海聯運“黃金出海口”。“七大集成改革”統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綜合改革試點率先實施。全面推進優化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推動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基層政務服務站點達到“六有一能”標準,1508個事項實現“零見面”審批,1.1萬個事項可以“免證辦”,項目審批做到全流程“掌上辦”。國有企業重組整合有序推進。海化股份入選國家“雙百企業”名單。建立招商項目全域統籌、利益共享新機制,開展“商會組織建設年”,舉辦東盟三國經貿合作交流和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地區資本招商系列推介活動,總投資120億元的高端植保項目、50億元的中航融和鋰電池制造及新能源項目、年產100萬千升青啤數字化工廠一期等一批大項目落戶濰坊。全市進出口總額穩定增長,其中進口增長17.1%,高于全省14.4個百分點;對RCEP貿易伙伴進出口增長17.1%。QFLP試點項目實現首單簽約。全國首個“四關合一”綜合運營中心投入使用,跨境電商保稅出口規模居全省第1位,綜合保稅區發展績效評估居全國第4位、全省第1位。打私工作連續獲得全省考核優秀等次。與柬埔寨茶膠省、哥倫比亞通哈市結為友好合作關系。對口支援和東西部協作深入推進。

  ——民生事業扎實推進。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重點民生實事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新增城鎮就業9.5萬人,“社區微業”創新做法在全省推廣,“零工客棧”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新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6267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459套,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9萬戶。化解房屋產權歷史遺留問題項目922個,為5.6萬戶群眾辦理了不動產權證。建成中小學55所、幼兒園120所,改造提升鄉村中小學110所、幼兒園252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數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分別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職業教育活動周全國啟動儀式在我市成功舉辦。濰坊職業學院成為全省首個獲得“挑戰杯”國賽特等獎的高職院校。濰坊食品科技職業學院建成招生。濰坊醫學院更名為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入選中央財政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組織北京、上海等地醫療專家來濰義診。連續23年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持續開展災害救助、扶貧濟困、扶老助幼等公益慈善活動。救助保障各類困難群眾31.8萬人。新建助老食堂606處、護理型養老床位3630張,濰坊老年大學新校投入使用。第21屆市運會、歌爾·首屆濰坊馬拉松成功舉辦。我市體育健兒在杭州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實現金牌零的突破。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空氣優良天數排名全省第5位,國控河流、近岸海域優良水體比例分別高于省定目標28.6個和21.9個百分點。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圓滿收官。國家低碳城市試點評估成績居全國第4位。修復廢棄礦山31處,綠色礦山建成數量居全省第1位。青州市獲評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食品藥品安全、能源安全形勢穩定可控。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扎實推進。掃黑除惡和禁毒工作實現常治長效。圓滿完成重大活動維穩安保任務。創建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省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通過驗收。國防動員體制改革全面完成。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穩步推進。民族宗教工作邁出新步伐。數字檔案館建設走在全省前列。防震減災、氣象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持續提升。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創歷史最好成績。仲裁工作繼續保持省內領先。第五次經濟普查基礎工作扎實推進。審計、史志、老齡、水文、郵政、通信、機關事務、志愿服務、關心下一代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一年來,我們堅決扛牢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認真抓好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落實,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嚴格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264件、政協委員提案534件。大力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5部,頒布政府規章3件,涉法決策審核實現全覆蓋。強化府院聯動,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達到100%。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扎實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政府工作效能不斷提升。政務公開和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堅持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大幅壓減。深入開展干部隊伍能力作風提升行動,堅持不懈反腐倡廉,鞏固了風清氣正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遇到的困難超出預期,面對的壓力前所未有,發展的成果來之不易!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根本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知重負重、拼搏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上屬駐濰單位,向駐濰部隊、武警官兵和消防救援人員,向廣大企業家和所有關心支持濰坊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穩增長壓力較大,社會預期偏弱,實體經濟發展困難增多;新舊動能轉換還需加力,全社會研發投入仍然不足;城市能級活力尚未充分釋放,營商環境需要持續優化;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民生保障還有短板和弱項;防風險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有的部門單位抓落實存在“梗阻”,一些干部業務素養、服務能力有待提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仍需加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在今后工作中一定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政府工作安排

  2024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按照市委“一七五一”思路目標和任務舉措,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抓好經濟運行,防范化解風險,增強發展活力,穩扎穩打、踏踏實實,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加快建設實力強品質優生活美的更好濰坊,奮力爭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排頭兵。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5%,外貿外資穩定增長,全面完成節能減排降碳和環境質量改善約束性指標。這些目標的提出,貫徹落實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既積極引導預期,“踮起腳摘桃子”;又立足基礎支撐,做“有米之炊”。工作中,要堅持“穩中攀升、向好奮進”,圍繞市委提出的“十個新提升”,聚力聚焦、提高效益、強化合作、全面打緊,務求最大實效,爭取最好結果。

  按照以上目標要求,聚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力推動經濟平穩增長。把擴大內需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持投資和消費相互促進,打好穩預期、強信心、促發展組合拳,不斷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增加有效投資。更加精準謀劃項目。緊盯政策導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等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既能擴大短期需求、又能增強長期動能的重大項目。更大力度招引項目。將今年作為“招大引強”突破年,編制招商圖譜,擴充城市合伙人隊伍,聚焦重點地區舉辦“點對點”招商,引進落地投資過百億元項目2個以上、過50億元項目5個以上。更高效率建設項目。著力抓好1527個省市縣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00億元以上。繼續加強能源、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海上風電、海上光伏、抽水蓄能等項目,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200萬千瓦以上。建設輸變電工程35項,新建輸電線路598公里。實施峽山水庫增容續建、冶源水庫增容工程,完成1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更實舉措保障項目。落實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持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鼓勵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推動要素資源精準匹配,進一步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全面提升項目建設質效。

  持續擴大消費。堅持線上線下融合、境內境外聯動、傳統新興并舉,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加快培育新業態新場景,全面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積極促進新型消費。支持發展養老托育、家政服務、醫療健康、文娛旅游、體育賽事等服務業態。大力發展銀發經濟。迭代升級風箏、核雕、年畫、紅木嵌銀等特色工藝品,研發推出一批新的文創產品,讓更多具有濰坊元素的國貨“潮品”和城市“伴手禮”出圈出彩、走向世界。提質升級傳統消費。開展“濰有尚品”精準促消費系列活動,辦好新能源汽車下鄉巡展,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面提振汽車、家電、建材家居等大宗消費。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公共充電站實現“鄉鄉全覆蓋”。開展“商改住”試點,常態化舉辦房展會等促銷活動,更好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完善縣域商業服務體系,新建188處供銷社流通服務網點。持續優化消費環境。深入開展“放心消費在濰坊”創建活動,新增放心消費創建單位5萬戶、消費維權服務站400處。

  大力服務企業。深化服務企業專員制度,持續做好“遍訪企業”,定期評估惠企政策落實成效。開發上線“助企紓困有力量、信用服務有溫度”系統,推動惠民利企政策“免申即享、直達直享、快享快辦”。常態化開展政企溝通交流,完善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開展好“企業家日”系列活動,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

  強化金融支撐。深入實施信貸“增量擴面”計劃,推行“金融伙伴”制度,辦好“民營企業路演堂”等金企對接活動,健全完善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體系,加強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深化與證券交易所對接合作,深入開展“投資機構濰坊行”、擬上市企業路演推介等活動,切實發揮好上市公司聯盟帶動作用,新增一批境內外上市企業。做大做強金融產業,積極引進一批高端金融機構、風投創投基金,優化提升山東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東亞畜牧交易所,加快葦灣資本集聚區建設,打造濰坊資本市場服務基地。

  (二)聚力促進產業做優做強。堅持高端化優結構、智能化抓數改、綠色化轉方式、集群化強鏈條,全力優存量、擴增量、提質量,加快鍛造產業競爭新優勢。

  突出科技創新硬核引領。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努力在新型儲能、合成生物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山東大學元宇宙產業研究院等高端平臺建設,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0家。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精準實施“高企培強”和“科小育優”工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以上、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600家以上。創新人才引育機制,新引進高校畢業生8萬人以上、高端人才1000人以上,新入選省級以上重點人才80人以上。深化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強化高素質人力資源支撐。支持省級以上高新區創新發展,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創建省級高新區。優化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爭創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完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探索設立科創基金,打造“一站式”科創服務平臺,建立“濰坊好成果”發布制度,提高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效率。

  加快傳統產業提質煥新。深入推進動力裝備產業向新能源化轉型、化工產業向新材料新醫藥轉型,加快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造紙包裝等優勢產業升級。鼓勵支持企業按照新的技術、能耗、排放等標準,開展設備更新。實施重點技改項目600個,完成技改投資480億元以上。提速建設濱海弘潤科技精細化工及新材料、新和成產業園、青啤數字化工廠一期、聯盟化工可降解塑料、凱盛聚芳醚酮新材料、華建鋁業超高精級特種鋁型材、中城工業北方基地、海王智慧醫藥產業基地等一批重點項目。優化提升化工園區,推動濱海、羊口、侯鎮化工園區一體化發展,打造北部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耦合區。持續抓好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清潔化生產、循環化改造,力爭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工業園區10個以上。啟動新一輪主攻海洋經濟戰場行動,爭創國家級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城市。

  推動新興產業加速裂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統籌規劃、分類推進新興產業發展,精準制定和落實產業扶持政策。集中突破工業母機、磁技術、綠色能源、新型儲能等基礎條件好、市場前景大的產業,加快建設中航融和鋰電池制造及新能源、磁懸浮產業園二期、魯清石化鋰電池負極新材料、高新全釩液流電池、寒亭電化學儲能等項目,積極謀劃推進一批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新三樣”項目,打造國家磁懸浮產業基地、全國先進儲能基地。加快發展元宇宙、氫能等產業,強化濰柴、歌爾等龍頭企業帶動,抓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元宇宙未來創新谷等項目建設,加速形成發展新動能。

  促進產業生態培優躍升。深入推進“畝產效益”評價,以質量和效益為導向,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機制。開展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繪制動力裝備、汽車制造、食品加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產業鏈圖譜,全方位開展融鏈固鏈對接,推進動力裝備向世界級集群躍升。開展優質企業培育行動,新增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200家以上,“小升規”300家以上。開展供需對接行動,放大萬企智配平臺作用,建設市工業精品展示中心。開展質量品牌突破行動,引導企業創建名優品牌,爭取獲批建設國家磁懸浮產業計量測試中心。

  強化數字經濟賦能增效。深入實施數轉智改攻堅行動,建成投運市數字經濟產業園,做好輕量級數字化應用產品和解決方案推廣,重點支持100個關鍵項目、10個試點產業園建設。堅持“一業一策”,深化服務商與企業供需對接,“揭榜掛帥”20個應用場景,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數字化率、優質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率均達到75%以上。新增省級數字經濟園區、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化車間10個以上,積極爭創“燈塔工廠”。探索數據收益分配機制,加快釋放數據要素價值。

  (三)聚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實施“雙百雙千”工程,持續拓展創新“三個模式”,以融合促進產業升級、鄉村和美、共同富裕,高水平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堅決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建立完善耕地保護監測體系和激勵機制,全面完成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建設高標準農田30萬畝,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88億斤以上。做強蔬菜、肉雞兩大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推動生姜、肉牛、奶牛、生豬、花卉等產業全鏈條發展。培強做大預制菜產業,加快行業標準制定和品牌培育,引導預制菜企業“抱團”發展。出臺支持凈菜進校園、進食堂、進商超政策措施。精心做好“土特產”文章,實施單品提升攻堅行動,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發展,打造一批“單品爆品”。新增區域公用品牌3個,新認證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50個以上。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增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100家以上。推動供銷社高質量發展,新增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10萬畝。提升數字農業發展水平,高標準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基地100個。推動濰坊現代農業山東省實驗室驗收掛牌,促進北京大學現代農業研究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全市培育新品種10個,選育耐鹽堿特色作物新品系10個。完成壽光蔬菜育種創新能力提升項目。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扎實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資源要素向農村流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抓好100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創建提升和美鄉村示范村500個以上。新改建農村公路406公里。保障40萬戶農村清潔取暖設施安全穩定運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廣“道德銀行”“美德積分超市”等經驗做法。深化法治鄉村建設,持續開展農村法治培訓。健全農村集體“三資”監管長效機制,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提高產業和就業幫扶實效。

  (四)聚力增強城市能級活力。堅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治理,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強區域協同協作,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打造宜居、韌性、智慧的品質之城。提升城市承載能力。高質量編制主城區城鎮開發邊界內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強化集約節約用地,“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深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實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推動中心城區和縣市錯位發展、聯動發展,做強做優特色鎮。用好“國字號”物流“基地+樞紐+支點城市”獲批機遇,提速建設高鐵快運物流基地、國際農產品云倉基地、申易智慧多式聯運物流中心等支撐項目。全力推進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和疏港高速、東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建成濰煙高鐵。啟動濰坊港5萬噸級通用泊位建設。有序實施城市更新。出臺城市更新行動規劃,開展城市體檢評估,按照“資源共享、以新帶舊、收益平衡”原則,統籌優化城市更新單元,成熟一片、更新一片。持續推進高鐵新片區、站南廣場片區、中央商務區等重點片區建設。優化提升城市路網,打通一批未貫通路,因地制宜實施“兩塊板”改造。在城市出入口等重點位置,布設20處“抬頭可見、駐足可觀”的景觀小品。抓好停工樓盤項目復工續建,調整功能業態,盤活存量資源。深化城市精細治理。下足“繡花”功夫,開展32條全要素示范路(街)創建。深入推進直角出入口改造,持續抓好“多桿合一”。實施道路綠化遮擋整治行動,常態化開展“落土”治理和死株枯枝清理,完成“疏綠透美”40處。豐富“公園+”綠色會客廳業態,布局文體、快餐、書店、酒吧等設施,新開放共享30處城市公園綠地。新增城區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深入推進雨污分流。開展物業管理突出問題整治,實施老舊小區物業服務“雙提升”試點。持續整頓道路停車秩序,抓好亂停車、僵尸車專項治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新增智慧社區80個。繁榮活躍城市經濟。依托商務樓宇、創業園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樞紐經濟、平臺經濟。瞄準“Z世代”個性需求、消費風口,動態調整傳統商圈業態,推進泰華、谷德錦等商圈智慧化改造提升,加快新辰天地購物中心、立豐和平廣場等項目建設招商,打造一批城市活力空間、動感地帶和網紅打卡地。積極發展“夜經濟”,推動特色街區開展文商旅融合活動,爭創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進一步豐富夜食、夜購、夜游、夜娛等“新夜態”。引進辦好高水平演藝活動。承辦省級以上體育賽事60項。辦好歌爾·濰坊馬拉松,爭創國家A類賽事。

  (五)聚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以改革開放破難題、拓空間、增優勢,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提升發展競爭力。

  在改革攻堅上有新突破。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拓展增值服務內容,推動更多涉企涉民事項“一次辦好”。市縣兩級新上線1500項以上政務服務事項,打造“云服務、零見面”濰坊樣板。深化“智慧審批”改革,推動20個事項實現全流程智能辦理。健全分級分類監管、跨部門綜合監管,開展隱性壁壘清理等專項行動。著力提升企業和群眾訴求辦理質效,探索建立與行政執法監督合作機制,打造“濰民辦·12345更好熱線”服務品牌。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綜合改革試點,促進共同富裕集成化改革,抓好省級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縣建設,支持創辦共富公司、強村公司,三年建設共富村莊1000個。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完成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國家試點。深入實施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加快優化整合,明確主責主業,健全治理機制,全面提高發展質效。堅定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充分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在擴大開放上有新作為。實施外貿固穩提質工程。深化國際市場開拓、主體擴容增量、新業態跨越趕超“三大行動”。搶抓國家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落地的重要機遇,實施深度對接RCEP行動計劃。加大外貿主體培育力度,新增外貿企業300家。堅持“訂單為王”,組織千家企業參加百個以上境內外知名展會,辦好“好品山東·魯貿全球”濰坊國際精準采購節系列活動。深化中國(濰坊)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持續開展跨境電商走進產業帶、對接海外倉活動,推動重點領域內外貿融合發展。實施外資量質突破工程。深化外資招引“一對一”服務,抓實“書記縣長外資項目”。鼓勵外資企業利潤再投資,推動在外濰商返鄉投資。支持企業引進戰略伙伴,拓展利用外資新渠道,新設立外資企業100家以上。實施平臺提能增效工程。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推動專業化、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扎實推進國家農綜區建設,加大農業國際合作、貿易便利化等制度機制探索力度。辦好第二屆國際農業服務貿易大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通關(濰坊)便利區。積極對接山東半島城市群、青島都市圈、濟青發展軸帶建設,推動綜合保稅區北區與濰坊港聯動發展。落實市場化、專業化辦會理念,建立綜合效益評估機制,開展論壇活動專項治理,精簡整合各類節會展會。

  (六)聚力加快文化繁榮發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文化鑄魂、文化賦能,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做好“兩創”文章,促進文旅融合全面升級,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積極推動文化出海,高水平策劃舉辦“2024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濰坊活動年”、中國濰坊國際和平城市系列活動。實施非遺“五進”賦能行動,活化民間藝術、老字號、歷史傳說等傳統文化資源,打造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高地。推進文物、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和研究利用,做好第四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新增博物館5家。加強風箏產業規劃引導,加大資源整合、產業聯合和品牌培育力度,推動風箏產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文旅融合發展。堅持全域統籌、“山海城”聯動,深入實施文旅項目“雙百”工程,抓好沿膠濟鐵路文化體驗帶、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和文化體驗廊道等項目建設。深化“文旅+”行動,大力培育工業旅游、研學旅游、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推動數字賦能文旅,建設風箏博物館數字空間等項目。著力打造“樂宿濰坊”品牌,年內創評1家五星級、3家四星級旅游飯店、6家高等級民宿。實施“引客入濰”計劃,實行國有景區向駐濰高校大學生免首道門票,開展Citywalk城市之旅活動,努力讓游客“流量”變消費“留量”,催生經濟發展“新增量”。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黨的聲音進萬家”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檔升級,抓好文明城市創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化精品文藝創作,開展更好濰坊主題創作活動,講好新時代“濰坊故事”。策劃推出一批城市宣傳精品,全方位展示城市形象和獨特魅力。建好用好“超然”書房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豐富城鄉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功能內涵。扎實做好社會科學普及工作。推進版權交易服務數字化建設,拓展版權示范城市創建成果。

  (七)聚力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有效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加快消化存量,持續優化結構,進一步盤活資產資源,健全債務管理機制,確保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加強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常態化抓好非法集資排查整治,深入開展“雙零”社區(村居)建設,堅決守護好群眾的“錢袋子”。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嚴厲打擊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確保銀行不良貸款率保持在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切實抓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扎實推進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開展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統籌水資源、水環境和水生態治理,實施“一河一策”總氮管控,推動河湖和近岸海域水質穩步提升。強化土壤污染防治,扎實做好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全域開展“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固廢危廢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深入實施“生態警務”,持續深化“行刑銜接”。壓緊壓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00平方公里。開展國家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城市建設,系統推進EOD試點項目,進一步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全力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加快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工作體系,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持續推進危化品、道路交通、城鎮燃氣、建筑施工、海上活動、消防等重點領域整治,從嚴從細抓好“三品一特”監管。完善應急廣播體系,建強應急救援力量,構建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的防災減災救災體系。認真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抓好信訪突出問題攻堅,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質效。推動仲裁服務下沉社區,在200個以上社區設立仲裁服務聯絡站。健全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構建智能化、社會化防控格局。持續加強海防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嚴厲打擊電信詐騙、網絡謠言等違法犯罪活動,深入開展第三輪禁毒人民戰爭。

  (八)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切實做好雪中送炭、紓困解難的事情,滾動實施和新辦一批民生實事(其中新辦10件,見附件),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抓好重點群體就業,開展“千場萬企促就業”行動,建好用好市公共就業綜合服務平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9.4萬人以上。深化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畢業生留濰回濰來濰“3V”行動,推動青年與濰坊雙向奔赴,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精準開展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完善城鄉公益性崗位就業幫扶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持續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抓好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實施課程教學改革、人才強教賦能、教育數智化“三大行動”。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持續推進“雙減”落實,構建全環境立德樹人新機制。實體化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建設,打造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濰坊樣板。積極爭創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推動山東(濰坊)公共實訓基地做強做優。支持濰坊學院建設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加快籌建山東生態環境學院。啟動市技師學院二期工程建設。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搭建社會保險精準擴面資源數據庫,推動參保人數、繳費水平“雙提升”。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強化困難群體兜底保障。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增進老年人福祉。扎實做好殘疾人社會保障和關愛服務工作。推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制度和政策落實到位。進一步提升衛生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抓細抓實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試點,著力打造省級和國家級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穩妥推進職工基本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機制改革。健全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

  各位代表,濰坊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是駐軍大市、兵員大市。我們將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切實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七連冠”。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級政府必須牢記宗旨使命、努力開拓創新,以忠誠干凈、認真專業、擔當作為的實際行動,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堅定正確政治方向。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嚴格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爭創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加強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建設,堅持“新官理舊賬”,堅決糾正政務失信行為。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和效能。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增強政府在立法過程中的專業優勢、職能優勢,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輿論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財會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貫徹新修訂的《行政復議法》。依法依規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

  錘煉擔當實干作風。堅持不折不扣抓落實、雷厲風行抓落實、求真務實抓落實、敢作善為抓落實,高標準定位,快節奏執行,滿狀態推進,堅決糾治“庸懶散”不良風氣,堅決破除落實中的各種“梗阻”。堅持發散思維想問題、集思廣益定方案、達成共識做事情,善于開拓創新,勇于攻堅克難,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努力變“不可能”為“可能”。強化全市“一盤棋”理念,做到提升層級謀全局、跳出本位算大賬、主動擔當作貢獻,加強條塊聯動、同向發力,凝聚抓落實、促發展的強大合力。深入落實“快穩嚴準細實”要求,堅持實事求是,大興調查研究,開展好“調研濰坊”活動,以“打破砂鍋問到底”“三問不倒”的精神研究工作、鉆研業務,爭當行家里手,全面提升善于說行的能力、敢于說不的水平、長于建言的本領、敏于落實的自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提高政務服務效能,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

  恪守清正廉潔本色。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深化正風肅紀反腐。加強國資國企、政府采購、公共資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設等重點領域監管,清理風險隱患,完善長效機制,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養成過“緊日子”習慣,從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做起,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全面壓減“三公”經費支出,大力提高資金效益和政策效果,把有限資源和財力用在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更好濰坊,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

  附件

  2024年新辦民生實事

  1.啟動建設四平路上跨膠濟客專立交橋,打通5條未貫通路,進一步暢通市區交通、方便群眾出行。

  2.實施智慧交通提升工程,新建、改造智能信號機路口485個,延伸主干道及重點部位“綠波”通行范圍,實現區域性網狀綠波,讓城市交通更順暢、群眾出行更舒心。

  3.對通過ETC車道駛入駛出青銀高速市區段(濰坊東、濰坊、濰坊西3個收費站之間)的一型濰坊牌照小客車,實行免費通行,打造市區北部“快速路”,讓交通更加快捷。

  4.市民從濰坊北站乘高鐵去膠東國際機場,可享受快速安檢、免費專屬候車室等服務,打造“城市候機樓”,讓群眾乘機出行更加便捷。

  5.實施老舊小區改造1.9萬戶,新建保障性租賃住房6051套,發放住房租賃補貼1460戶,持續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6.新建改建口袋公園50處、城市綠道30公里,利用城市橋下閑置空間因地制宜增設座椅、健身設施、停車場、小型游樂場等便民服務設施,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閑健身的好去處。

  7.完成眉村凈水廠、白浪河水廠水質提升工程,改造城市老舊供水管網16.6公里,改造提升100個村供水設施,進一步提升城鄉飲用水質量,讓群眾喝上更優質的放心水。

  8.實施“電靚和美鄉村”行動,新建改造10千伏配電線路1049公里,新增改造配電變壓器485臺,持續提升鄉村電力供給能力。

  9.深化“無證明城市”建設,推動勞動合同訂立、人員招聘、市政公用、金融服務、法律公證、醫療保障等6個領域“無證明辦事”,實現戶籍證明、無房證明、不動產抵押狀態證明網上開具,生育醫療費、產前檢查費、生育津貼“免申報、零跑腿、快到賬”。

  10.建設精準教學系統,為63處普通高中和80處初中、所有小學提供優質學科數字資源,為中小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服務,為部分學校更換智慧黑板、配備云桌面計算機教室、改造升級校園無線網絡。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