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0日 熊運浪)

2024-02-22 14:12 來源:萍鄉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萍鄉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10日 熊運浪)

2024年02月22日 14:12   來源:萍鄉市政府網   

  ——2024年1月10日在萍鄉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長 熊運浪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3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圍繞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實踐路徑,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切實強化“六個聚力”,縱深推進贛西、長株潭城市群疊加鏈接區和湘贛邊區域合作樞紐區建設,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4.8%。

  一年來,我們聚焦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大事、要事,腳踏實地、實干擔當、攻堅克難、務求實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

  工業經濟穩中提質。大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0210”行動計劃,強化“4+2”新動能培育,2023年1至11月,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1.89%,新動能培育“四大賽道”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其中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細分領域、綠色食品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2.5%、12.3%和7.2%,有效拉動了全市工業增長。大力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增工業技改入統項目124個,累計完成投資50.01億元,成功承辦第五屆全國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政策培訓會暨現場經驗交流活動、中國電瓷電氣產業創新發展大會,湘東區工業陶瓷產業集群入選國家工信部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打造省級數字經濟集聚區5個,建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獲評國家千兆城市,產業數智化轉型基礎更加厚實。工業產品質量明顯提升,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位居全省第三。

  農業經濟穩步提升。預計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左右。守牢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耕地保護高質量考核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均位居全省第一。雙季稻種植比例大幅提升,雜糧生產規模化水平持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持總體穩定。“種業大市”建設成效明顯,在海南三亞掛牌成立“南繁服務中心”,連續五年成功承辦江西省優質稻種業大會,水稻制種面積達10.02萬畝,湘東區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建設任務全面完成。湘贛邊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農產品加工基地數量同比增長41.3%,對長株潭地區銷售額同比增長32%。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邁出新步伐,新造及改造油茶10.63萬畝,新增林下藥材種植面積1.94萬畝,成功申報省部共建江西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試點省“省市共建樣板”。湘東區排上鎮、蓮花縣良坊鎮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

  服務業穩定回暖。預計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左右。商貿消費全面回暖,成功舉辦首屆萍“湘”美食節,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643場,累計投放消費券3479萬元,帶動消費11.21億元。文旅消費持續繁榮,武功山景區接待游客數量、門索道票收入均刷新歷史紀錄,榮獲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國家自然資源科普基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品牌傳播力持續增強。高規格、高質量承辦全省旅發大會,呈現了江西旅游強省新風貌、萍鄉贛西文化堡壘新形象。金融支持發展更加給力,獲批2023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全省唯一),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4.76%,推出全省首個以工業碳賬戶為特色的碳金融綜合服務平臺、首個“農貸通”金融服務產品,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保持下降趨勢,融資成本有效降低。湘贛邊倉儲物流基地建設取得良好成效,建成倉儲面積39.43萬平方米,與京東集團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互聯網+第四方物流”供銷集配中心實現縣區全覆蓋,快遞業務總量同比增長30.74%,基本形成萍鄉至沿海城市的多式聯運格局。

  (二)重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

  項目建設效益更好。用活用好“四個一批”項目滾動調度機制,接續推進“項目大會戰”,195個省大中型項目、48個省重點項目均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27個工業項目完成投資482.2億元,71個城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198.98億元,42個規模化以上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項目完成投資4.05億元,125個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完成投資35.47億元,水利建設投資創歷史新高。旭陽焦玻、中材鋰膜、喜臨門家居、賽納威、立馬車業、甘源食品四期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有序推進或建成投產,為發展帶來了顯著增量。長贛高鐵(萍鄉段)、萍鄉繞城高速項目各項前期工作有序開展,滬昆高速(萍鄉段)改擴建工程扎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建設的中環路實現全面貫通,新改建農村公路73.9公里,完成路面養護工程項目40.35公里,278座重點山塘整治任務有序推進,碧湖水庫竣工下閘蓄水,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為發展夯實了基礎。

  項目引進力度更大。著力健全“3+4”市級招商隊伍、產業招商服務中心和招商引資信息調度機制,深入推進招大引強,預計全年引進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76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3%左右,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其中主導產業領域項目占比達81%,萬聯光電、賽酷新材料、國光電器等一批主導產業鏈上的關鍵項目相繼落戶,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厚植了支撐。全年爭取中央預算內項目資金13.21億元,發行企業債券20億元,為全市項目建設提供了資金保障。

  園區發展質量更佳。萍鄉經開區完成機構撤并整合,實現“瘦身”發展,預計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9%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左右,獲評省級數字化轉型優秀開發區。五個縣區工業園預計實現營收441.75億元,利潤26.73億元,蘆溪工業園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園區改革穩步推進,湘東工業園人事薪酬改革、上栗工業園去行政化改革獲評省開發區改革創新優秀案例。創新實施工業企業“四個論英雄”綜合評價,591家規模以上實體制造業企業納入綜合評價,實現差異化資源要素配置。在全省率先實施經營主體代位注銷,有效清理無效低質、僵尸企業。深入開展“節地增效”行動,消化批而未用土地8554.39畝,獲批國家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城市,安源區獲評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區。

  (三)改革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重點改革不斷深化。在全省率先推行招投標領域評定分離綜合改革,強化限額以下工程建設項目交易監督管理,招投標制度更加完善。國資國企改革持續深化,組建了市文旅集團、市建工集團、市人才集團,市本級國有資產總量達到1400億元。推進落實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入選全省市縣財政改革典型案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試點扎實推進,武功山實現宅基地改革試點全覆蓋。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穩步推進,產改工作齊抓共管格局進一步鞏固。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惠企服務進一步提升,531名干部進駐739家企業進行結對幫扶,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279個。惠企政策進一步優化,累計降低企業成本22.05億元。政務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打造了全省首個“民企之家”,482項高頻事項上線“贛服通”萍鄉分廳,94.88%的事項實現延時錯時預約服務,幫辦代辦服務實現“365天不打烊”,市政務服務大廳獲評“江西省政務服務示范大廳”。涉企開辦事項全面整合,基本實現企業線上開辦最快0.5個工作日辦結,工業用地出讓市級審批時間壓縮至10個工作日,企業辦事便捷度大幅提高。獲評第四批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全省唯一)。蘆溪縣電瓷產業創新發展“三板斧”改革經驗入選《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做法案例匯編》。營商環境的優化保障了市場主體的發展,新增一套表單位410家,同比增長16.5%。

  區域合作不斷強化。2023年1至11月,湘東—醴陵、上栗—瀏陽2個贛湘合作產業園區產值達203.65億元,6個產業園區加入長株潭園區發展聯盟,建成“湘贛紅”區域品牌江西運營中心。“跨省通辦”更加便捷,150余項政務服務高頻事項實現通辦,工傷實現互認,公積金實現互貸,湘贛邊六地市1024家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實現跨省異地直接結算,湘贛邊區域合作更加密切。對外開放更加深入,獲批國家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2023年1至11月,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163.7%。

  科創成效不斷顯現。全社會研發投入總量同比增長15.3%,增速列全省第三,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13個百分點,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同比增長23.6%,2項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連續5年居全省前列。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列全省第四,鑫通機械、新科環保等企業6項科技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數量列全省第三,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5家,同比增長69%,完成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447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8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22家,電子電路研究中心獲批省級引進共建高端研發機構,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斷增強。

  (四)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城市品質加快升級。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形成市域“一心、多帶”的農業產業空間總體格局、“三山五水”的生態保護格局、“一核四心”的城鎮空間結構。城市更新省級試點加快推進,實施城市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項目174個,完成投資87.65億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46個、惠及居民2.14萬戶,市圖書館項目獲評江西省優質建設工程杜鵑花獎,武功山中大道萍鄉衛生職業學院跨街天橋投入使用,獲批全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城市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100%,“智慧城管”平臺升級為城市綜合服務平臺,城市運行管理問題處置實現全閉環,“數字萍鄉”全域視聯感知網項目獲第二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優秀創意獎,城市管理水平更加精細。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扎實開展,城市衛生面貌大為改善。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美麗宜居示范創建扎實開展,555個村莊整治建設任務全面完成,“5G+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護平臺”處理群眾反饋意見10164個,完結率達99.8%,鄉村居住環境明顯改善。湘東區入選國家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上栗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蘆溪縣、安源區獲評全省美麗宜居先行縣,安源區青山鎮等6個鄉鎮獲評全省鄉村振興樣板示范鄉鎮。1327戶4936人納入監測幫扶,脫貧勞動力就業率達85.02%,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綜合評價連續兩年獲評“好”等次。

  生態治理扎實有效。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全市19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率100%、5個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305個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主城區排水系統提質增效系統化治理工程(一期)項目扎實推進,入選第二批江西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示范建設市;中心城區PM2.5平均濃度為35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94.5%,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國家二級標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萍鋼安源生產區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有序實施,柯美紙業和浮法玻璃搬遷、中材水泥退出工作加快推進,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明顯進展。完成人工造林4.28萬畝,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市場化步伐加快,累計引入社會資本達5.89億元。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碳達峰十大行動”扎實推進,預計萬元GDP能耗下降3.4%左右,蘆溪縣成功申報CCER林業碳匯試點縣。

  (五)民生事業交出暖心答卷

  社會保障事業成效明顯。省市確立的民生實事按照序時進度推進,民生類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市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和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建成投入運營,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0.24億元。集中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快遞員勞動定額全國試點有序開展,勞動爭議調解成功率達81.87%,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實施社會救助“擴圍增效”行動,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惠及困難群眾19.8萬人次,發放各類救助資金6.3億元。為6.5萬名困難群眾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覆蓋率達98.51%,全市105個醫療機構實現DIP方式付費全覆蓋,成功上線全省首個“醫保視頻辦”服務專區,民生保障的底線兜得更牢了。

  公共服務品質持續提升。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連續八年獲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全省第一名,蘆溪縣成功入選全國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區(全省唯一),并代表全省順利通過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實地評估,新鵝湖學校順利開學、新增學位1400個,萍鄉市高級技工學校獲批升格為萍鄉技師學院并完成新校區搬遷。文化事業加快發展,順利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復核并獲得優秀等次,市文化館、工人文化宮搬遷新館,蘆溪縣圖書館建成開館,新安源新形象、湘東龍舟文化節、蘆溪燈彩藝術節、上栗大地紅廣場之歌、蓮花蓮文化旅游節、武功山國際帳篷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形成常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格局逐步形成。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醫養簽約率達100%,蘆溪縣獲評省中醫藥綜合改革先行區,上栗縣社會心理服務協會獲評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優秀案例。生育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每千人口幼兒托位達4.22個,安源區入選全國生育友好先進縣區。養老服務質效提升,被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第三批社區和居家基本養老服務提升項目試點城市,“安源紅鄰里之家”養老服務改革獲評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優秀案例。體育事業取得新發展,經常鍛煉人口比例達40.2%,列全省第二;競技體育水平不斷提升,連續七年獲全省青少年錦標賽舉重項目團體總分第一名;省運會籌備工作扎實推進,市奧體中心建設有序開展。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礎更加夯實,雙擁模范城創建順利通過省級考評,并獲得高度評價。

  社會穩定大局全面鞏固。深入推進食品安全“兩個責任”落實,扎實推進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政府債務得到有效管控。金融風險防范有力,截至2023年11月末,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1.09%,保持低位運行。“保交樓”工作扎實推進,截至2023年底,完成交付11440套,交付率位居全省前列。各領域安全生產態勢總體平穩,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平安萍鄉、法治萍鄉建設成效明顯,社會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逐步完善,建成智能安防小區608個,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村(社區)調解組織654個,打造全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49個,市縣鄉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和遠程法律服務“鄉鄉通”實現全覆蓋。全市公眾安全感、公安滿意度連續12年位居全省前列,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一年來,面對艱巨任務和復雜形勢,市政府堅持打鐵還需自身硬,扎實推進“動能培育提速、環境優化提升、作風建設提效”三大專項行動,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我們注重強化政治建設,認真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上級和市委決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全面落實。我們注重強化為民服務,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堅持工作向“為民”聚焦,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及時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江發職工集資房、丹江小區等住戶辦證難問題410件,12345熱線平臺收集辦理群眾意見建議10萬余件,辦結率達98.74%。我們注重強化法治建設,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全面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66件、政協委員提案129件,答復率、反饋率100%。認真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推進數字經濟、城市更新、基層治理等領域立法,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3部,33個行政執法領域全面落實輕微違法不予處罰清單,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讓行政執法有力度也更有溫度。我們注重強化廉政建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一般性支出較上年壓減5%,持續推進精文簡會,統籌規范檢查考核,扎實推進典型案例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強化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永葆務實清廉政治本色。

  與此同時,我們支持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成效顯著,軍民融合戰略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機關事務、合作交流、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婦女兒童、紅十字會、殘疾人、檔案、科普、史志、老齡、電力、氣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在曲折中前進,特別是面對罕見的經濟下行壓力,以及安全生產、債務約束等因素影響,我們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困難一起挑、迎著風險一起扛、頂著壓力一起闖,千方百計破解多重約束、解決多種問題,一季度經濟極限承壓,二季度順利實現“扭負轉正、企穩向好”,三季度、四季度“持續恢復、回升向好”,有力穩住了發展的基本盤。過去一年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關懷厚愛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飽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智慧和奉獻,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心血和力量。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萍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向中央和省駐萍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萍鄉發展的國內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臨的困難挑戰交織疊加,遇到的風險隱患前所未有。經濟總量不大、增速不快、支撐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產業轉型升級壓力還比較大,消費被虹吸、項目引進難的問題日益顯現,市場主體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仍然偏多;高危行業門類全、密度大、分布廣,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壓力大、責任重;環境保護基礎差、底子薄、欠賬多,生態環境持續改善難度大,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人多地少矛盾比較突出,完成耕地恢復任務難度大;少數干部作風不硬、能力不強,一些領域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問題是時代的聲音,發展是時代的要求。越有風險挑戰,越需要堅定信心;越是任務艱巨,越需要斗志昂揚。我們堅信,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力量,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富有萍鄉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五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圍繞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的實踐路徑,強化“六個聚力”,縱深推進贛西、長株潭城市群疊加鏈接區和湘贛邊區域合作樞紐區建設,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萍鄉篇章。

  2024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左右,工業投資增長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6%左右,萬元GDP能耗下降3.5%左右。

  萍鄉要奮勇爭先,完成好2024年的預期目標。最根本的是要絕對忠誠、對標看齊,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忠誠刻進心坎里、寫在崗位上、融入事業中,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奮勇前進。最關鍵的是要找準癥結、闖出新路,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處理好發展和安全、發展和保護的關系,穩步走好經濟高質量發展、社會高水平安全和生態高效益保護的發展新路。最突出的是要求真務實、實干擔當,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為“項目好看”而摻假,不因“短期顯績”而折騰,不求“加速見效”而浪費,靜下心來,把打基礎、作鋪墊、利長遠的好事辦實,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把實績實效創造出來。最重要的是要體察民心、不忘初心,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政府全部工作中,不做浪費財力、折騰群眾的壞事,多做真正惠民利民的好事,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推進共同富裕,讓人民群眾最大限度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最可貴的是要精誠團結、凝聚共識,共同營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咬定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目標不松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確保各項工作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重點要在轉方式、調結構、激活力、提質量、防風險、增效益上下功夫,具體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大力度強攻工業經濟,提高產業競爭能力

  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工業經濟上,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戰略,統籌抓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鏈條式、集群式推進產業發展,著力構建有基礎、有特色、有前景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做強工業產業。加快培育“4+2”新動能,大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0210”行動計劃,實施產業集群建設三年行動,精耕新材料、智能制造、綠色食品、電子信息細分領域“四大賽道”,落實產業鏈鏈長制,“一鏈一策”建設產業聯盟,真正培育具有萍鄉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金屬、建筑和陶瓷領域新材料產業,努力建設國內有較大知名度的特種金屬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力爭規模以上新材料企業數量達到140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00億元以上。培育礦山機械和壓縮機相關裝備、汽車零配件等智能制造產業,推動智能制造產業提質升級,力爭規模以上智能制造企業數量達到100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億元以上。落實“頭雁領航、雛鷹振飛”行動,大力推進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力爭綠色食品產業營業收入達到5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光電顯示、智能終端、電子材料及元器件等電子信息細分領域,推動電子信息細分領域產業能級躍升,力爭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數量達到113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20億元以上。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積極培育數字經濟9條重點賽道,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深入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工程和智能制造升級工程,實施新一輪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行動,加快建設產業數字化技術服務中心,扎實推動鋼鐵、建材、陶瓷、花炮等傳統產業全鏈條升級改造,建強上栗縣全國煙花爆竹轉型升級集中示范區,推動蘆溪縣電瓷電氣產業創新發展,力爭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改項目80個以上,工業技改投資增長8%。加強產業前瞻研究,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三年行動,謀劃布局增材制造、功能食品、新型儲能等未來產業,著力打造新的增長點,形成新質生產力。

  做實產業招商。圍繞“10210”行動計劃和“4+2”新動能培育方向,瞄準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海西經濟區、長株潭等重點區域,舉辦產業專題招商活動,開展目標化清單化精準招商,提高強鏈延鏈補鏈招商工作成效。加強項目考察評估,涉及項目落戶、優惠政策制定、合同文本審定等重大事項,嚴格履行集體研究決策程序。建立健全基金投資決策機制,嚴格管理產業引導基金。建立和落實招商引資項目清退機制,及時清退劣質項目。著力形成鏈主企業領航、關聯企業集中、配套企業協作、企業梯次發展的“雁陣式”產業鏈條,力爭引進優強項目10個以上,投資超億元工業項目100個以上,讓更多“企業有利潤、資本有收益、政府有稅收、就業有支撐”的優質制造業產業項目為萍鄉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

  做大優勢企業。抓好企業梯次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中小企業瞄準細分領域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支持小微企業積極融入產業配套、補齊產業鏈條,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0家。強化質量支撐,狠抓標準引領,全面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實施降成本專項提升行動,延續優化工業企業獎補政策,圍繞企業融資、用工、用能、物流、數字化轉型、制度性交易等方面的成本,有針對性制定本地區差異化降成本綜合措施,助力企業穩產增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系列政策措施,實施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促進計劃,充分發揮“民企之家”作用,建立完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涉民企訴求快速處理機制、惠企政策協調落實機制,搭建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對接用好支持民營企業參與的特許經營新建項目清單,強化中小企業政府采購支持政策,不斷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做足園區保障。全面落實市級產業發展戰略,進一步明晰園區主導產業、主攻方向,加快推進贛湘合作市級工業平臺建設,持續建設專業化園區,推動各工業園區聚焦特色優勢錯位發展、協同發展。打好工業園區功能完善提升戰,完善商超、醫療、交通、餐飲、休閑等生活配套設施,提升園區承載功能,推動園區從基礎功能型向綜合服務型轉變。實施“四個論英雄”考核評價,促進要素資源加速向優質企業集聚,提升園區產出效益。創新工業用地供應機制,做好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工作,清理閑置低效土地2000畝,優化土地要素供給,切實保障園區用地。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推行“管委會+公司”運營模式,制定優化開發區社會事務剝離方案和管委會賦能國有開發區公司方案,推進園區整體評估改革,提高項目入園效率,推動開發區更好聚焦發展主業。

  做優科技支撐。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實施“高企達規、規企升高”行動,建立以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的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庫,著力培育引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中介機構、技術經紀人隊伍,力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0家。落實創新平臺引領力升級行動,推動營收5億元以上企業市級科研平臺全覆蓋,抓好國家高壓絕緣子材料技術創新中心創建、省重點實驗室申報建設工作,建強萍鄉(長沙)飛地科創中心,加速推動與中南大學共建湘贛邊新材料現代產業研究院,與南昌大學共建湘贛邊食品現代產業研究院,積極推進半導體陶瓷新材料中試基地、新能源材料中試基地等中試平臺建設,推進科創平臺“市場化發展、公司化運營”改革,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力度,讓科技創新平臺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助力。緊盯產業需求,通過實施“揭榜掛帥”“定向委托”等方式,著力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難題,推動成果轉移轉化。大力實施研發投入強攻行動,加大對萍鄉學院等“1+3”院校科研活動的支持力度,力爭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1.8%。探索實行“有為政府+有效市場+產業教授”模式,加大國內外高層次人才及團體引進力度,認真組織實施“昭萍英才”等各類人才計劃,健全本地外出人才摸底與對接工作機制,加快市人才發展集團建設,支持企業聘用高校科研人員為科技副總,不斷夯實科技創新的人才支撐。加大力度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力爭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突破9件。

  (二)以更大力度擴投資促消費,提高內生發展能力

  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發揮投資消費對經濟發展的雙重拉動作用,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扎實推進“四個一批”項目滾動調度機制,加強項目儲備,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庫和年度計劃,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開動一批”的良好局面。力爭全年實施產業項目111個、投資940億元以上,建設城建、交通、能源、水利、環保、新型基礎設施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47個、投資490億元以上,推動格派新能源、光安科技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投產,推進長贛高鐵(萍鄉段)開工建設,加快萍鄉繞城高速、滬昆高速(萍鄉段)改擴建等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實施,促進東源水庫、流源水庫、東江水庫等水利設施項目加快建設,出臺相關措施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建設,切實以更多的實物工作量,帶動發展提質增效。

  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千方百計活躍商貿消費市場,深入實施商貿消費提質擴容三年行動、高品質商業街區創建工程、“惠享萍城”促消費行動,促進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電子產品等大宗商品消費,培育壯大體育賽事、家政養老、國貨“潮品”等新興消費,大力發展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社交電商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繁榮發展夜間經濟。落實旅游景區業態提升計劃,加快推進全域景區融合改革與市文旅集團發展壯大,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推動武功山景區創建世界地質公園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推進安源景區、楊岐景區建設,支持蘆溪打造親子旅游目的地,不斷提升萍鄉旅游的影響力。繼續打造蓮花血鴨、武功山靈芝生態雞等“十大楚萍名菜”“十大楚萍名小吃”,塑造“楚萍菜”品牌。統籌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實施農村商業設施改造提升工程,培育挖掘農村消費市場。

  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研究出臺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測認證、法務咨詢、知識產權、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傳統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邁進。發展會展經濟,吸引企業來萍舉辦年會、股東大會,有效拉動餐飲住宿、消費娛樂等服務業增長。深入打造湘贛邊倉儲物流基地,加快培育一批A級物流企業,推動中農批物流園、江西四順物流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抓好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和運營,不斷織密供銷網絡,擦亮萍鄉百年供銷品牌。充分發揮市本級普惠金融中心作用,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融資獲得感,力爭全年新增貸款260億元以上。大力推進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力爭寶海微元、伯樂智能、網是科技成功上市。推動武功山景區基礎設施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項目發行,大力引導上市后備資源庫企業實施股份制改造,推動更多“映山紅”在昭萍大地上競相綻放。

  (三)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

  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全面增強發展動力和競爭力。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穩妥推進機構改革工作,確保貫徹執行不打折、不變形、不走樣。推進鄉鎮財政體制改革,構建財權與事權更加匹配的縣鄉財政體制。建立健全縣級財力保障長效機制,兜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促進智慧稅務改革,推動全國統一規范的電子稅務局上線,提升稅費服務質效。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有企業完善公司治理、轉換經營機制,促進國有企業向實體化、市場化、效益化轉型,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加快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引導和規范集體林權流轉,促進綠色富民產業發展。完成全市宅基地摸底調查,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平臺運用,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

  優化升級營商環境。開展新一輪營商環境對標提升行動,大力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工程,全力推進營商環境指標進位趕超。深化“數字萍鄉+營商環境”建設,完善數據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互通,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建設,啟動市公共資源“一網交易”建設,力爭全市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贛服通”上線事項辦理率均達100%。圍繞“準入不準營”、市場主體退出難等問題,持續推進“一照通辦”建設,深化“一照多址”、歇業備案、代位注銷等領域改革,營造更加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退出)環境。建設好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推廣行政處罰信息信用修復聯動工作機制,對守信企業做到無事不擾,實現營商環境全面優化,讓企業家放開手腳謀發展、心無旁騖干事業,讓萍鄉成為燃燒激情與夢想的沃土。

  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縱深推進贛西、長株潭城市群疊加鏈接區和湘贛邊區域合作樞紐區建設,支持湘東區合作園區認定省級湘贛化工園區、上栗縣合作園區創建省級高新技術園區,深度參與長株潭園區發展聯盟,努力將萍鄉建設成為湘贛邊區域“大進大出、優進優出”的集散地。加快淥水航道等項目前期工作,構建湘贛邊綜合立體大通道。深化文旅、教育、醫療、體育、住房公積金、人力資源等領域合作,共同打造湘贛邊地區全民健身賽事體系,推動更多高頻事項“跨省通辦”“一網通辦”。落實第二輪淥水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推動萍鄉大氣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規盡早立法,促進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不斷走深走實。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支持贛西國際港設立海關監管場所,支持萍鄉經開區申報建設保稅物流中心,大力推進中國(萍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推廣“龍頭企業+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模式,擴大生產型企業出口,全面開辟對外貿易發展新空間。

  (四)以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提高基礎支撐能力

  堅持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走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之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加大氣象為農服務力度,堅決完成全年糧食生產任務。守住耕地這個命根子,嚴格耕地用途管制,加大耕地拋荒治理,抓好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排查整治,落實耕地“占補平衡”“進出平衡”。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3.4萬畝,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全面落實“贛種強芯”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優化種業扶持政策,改進南繁服務中心職能,加快組建種業集團,助推天涯種業建設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深化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支持萍鄉學院增設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設標準化雜交水稻制種示范基地3萬畝,著力建設“種業大市”。推進地方國有糧食企業規范化管理,加強糧食應急保障體系建設。

  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湘贛邊農產品加工基地建設,爭取基地數量達80個以上,基地核心種植面積達到1.8萬畝以上。做深做實“土特產”文章,強化鄉村發展用地保障,推動富硒優質稻米、特色畜禽加工、休閑食品等全產業鏈發展,建設蓮花勝龍牛業屠宰生產線,打造萍鄉“兩頭烏”豬擴繁基地,支持上栗整縣推進黑山羊養殖,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初加工在鄉村、精深加工在園區”的發展格局。持之以恒推進“品萍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著力發展“湘東做東”“蓮小花”“滋滋”“武功有禮”等縣域公用品牌,著力打響“萍字號”農產品品牌。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動蓮花縣擴大太子參、靈芝、黃精種植規模;支持蘆溪縣做強金線蓮精深加工;全市新造改造油茶9.09萬畝,確保油茶資源擴面提質、產業轉型升級、市場開拓“三項行動”落地見效。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鄉鎮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剩余應編類“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推進通則式村莊規劃全覆蓋。穩妥推進“空心村”治理,加強傳統村落保護。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面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繼續實施市域“點線面帶”工程和鄉鎮“十個一”標準化體系建設,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一體化發展,加快打造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的“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優化用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系統,深入實施脫貧地區幫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著力解決因人口流動、城鄉發展、生活變故或政策盲點導致的零散型、突發式、發展性等返貧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返貧的底線。

  (五)以更大力度建設美麗萍鄉,提高持續發展能力

  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發展方式全面綠色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

  強化污染防治攻堅。全力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強化工業源、揚塵源、焚燒源等重點污染源整治;進一步加大農村生產生活污水、山口巖水庫周邊及上游污水治理力度,加快推進主城區排水系統提質增效系統化治理工程(一期),加速構建水生態環境治理“人防+技防+智防”的監管體系,啟動萍水河流域智慧水平臺建設,確保地表水斷面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扎實推進長江“十年禁漁”;深入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建設,強化農用地安全利用和源頭管控,切實管控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穩定,切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提升攻堅戰。全力加速重點企業搬遷改造退出工作,按期完成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整改以及2022年長江經濟帶警示片、省警示片披露問題銷號。

  著力轉變發展方式。落實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積極申報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加強節能監察體系建設,推動全市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推進鋼鐵、陶瓷、水泥等重點行業節能降耗改造、綠色技術應用和資源循環利用,著力打造一批綠色建筑、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綠色制造服務商。全域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更好發揮市數字碳金融服務平臺的核算載體作用,健全生態價值核算評估、市場交易等政策體系,積極參與用能權、林業碳匯等交易,拓展全市林業碳匯消納渠道,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扎實推進生態修復行動,積極申報2024年廢棄礦山修復“以獎代補”資金,加快獎補項目實施進度。探索通過增減掛、土地開發等方式,激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完成“十四五”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重點任務。

  不斷提升城市品質。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統籌銜接各類專項規劃,強化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對各類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大力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改造老舊小區72個,建設“口袋公園”10個,引導國資參與構建全市智慧充電網絡,推動道路、橋梁、窨井蓋、燃氣管道等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加快實施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深化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加強各類市政工程建設的統籌協調,從源頭治、全程抓、常態管,解決道路反復開挖問題,最大程度減少施工對群眾出行、生活的影響,把每個市政工程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實質開展“撤桶并點”工作,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檔升級”,加大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深化構建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和執法高效銜接的“3+1”城市治理體系,推動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高效運行,全面推廣城市便民服務數字應用場景,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城市創建,讓人民群眾享有更高效更智慧的城市公共服務。

  (六)以更大力度發展民生事業,提高服務供給能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人民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確保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力促進就業增收。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落實就業促進三年行動,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力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2萬人以上,保持城鄉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實施“穩就業增人口、促發展惠民生”行動計劃,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全面加強“四大平臺”運營管理和“5+2就業之家”建設,讓廣大青年學子留在萍鄉不遺憾、追夢圓夢有舞臺,讓在外萍鄉人回到家鄉工作有干頭、生活有奔頭、與家人相伴有盼頭。全面推廣社保卡發放農民工工資,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確保不發生重大群體性欠薪事件,讓勞動者有尊嚴地拿到辛苦錢。落實重點群體收入增長激勵計劃,千方百計提高工資性收入,扎實推進共同富裕。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持續開展“社保服務進萬家”活動,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應保盡保,確保法定人群社會保險參保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常態化制度化推進藥品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完善醫藥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全面推動高頻醫保經辦服務下沉,著力推進“互聯網+醫保”建設,完成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任務,不斷提升醫療保障水平。擴大社會靈活就業人員公積金繳存比例,提高公積金繳存覆蓋率。做好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加快推進重大疾病救助工程建設,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建立民生實事項目庫,扎實辦好省、市民生實事,讓群眾看到更多變化、得到更多實惠。

  持續優化公共服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優化義務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15所、義務教育學校8所,新增園位1910個、學位2420個,分類組建教育集團,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深化職業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打造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推進健康萍鄉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扎實推進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拓展智慧醫療健康建設,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爭創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大力發展普惠托育,促進人口均衡增長。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進區域性中心敬老院、社區嵌入式養老院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設,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開展老年助餐服務,提升全市基本養老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進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積極申報中國足球協會青少年女子足球訓練中心,加快推進市奧體中心和安源全民健身綜合館建設,全力抓好省運會備戰訓練工作。促進武功山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進一步提檔升級,推動“體育+”融合發展。著力打造文化強市,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鞏固拓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成果,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大力繁榮民間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讓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啟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推進文物資源線上線下開放共享,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全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引導國有企業聚焦主業增加醫療衛生、健康養老、就業創業等民生領域的有效供給,讓國有經濟成為公共服務補短板的重要力量。

  (七)以更大力度維護安全穩定,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全面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隱患,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全力保障經濟安全。做好政府債務風險管控,落實防范化解地方債務風險“1+9”方案,穩妥化解融資平臺存量經營性債務,控制新增債務。扎實開展中小銀行機構改革化險工作,多措并舉化解不良貸款風險,保持不良率低位運行。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嚴格落實“保交樓”專項借款償還方案,加快商業辦公類房產去化速度,全面完成“保交樓”交付任務,謀劃推進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三大工程”,刺激房地產消費回暖升溫,切實提振我市房地產市場信心。

  全力確保生產安全。壓緊壓實安全生產“三包”監管責任,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遏制較大事故、防范一般事故,確保安全生產事故總量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針對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城鎮燃氣、道路交通、消防、自建房和老舊房屋等重點領域,落實“五大重點任務”,推進“五大重點工程”,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和應急救援能力。進一步抓好群眾關心關切的食品藥品領域安全監管,切實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全力維護社會安寧。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鞏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成果,實施“黨建+社會治理”工程和“互聯網+基層治理”行動,深入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大力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不斷提升新時代信訪工作治理效能。深化法治萍鄉、平安萍鄉建設,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推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全覆蓋建設,加快智能安防小區、“情指行一體化”實戰平臺等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斗爭常態化,重拳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深入推進全國禁毒示范城市創建,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各位代表,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政府系統要弘揚安源精神,大力開展“大抓落實年”活動,縱深推進“動能培育提速、環境優化提升、作風建設提效”三大專項行動,以政府治理能力之強,助高質量發展之勢,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我們要筑牢政治忠誠,鞏固拓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成果,并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成效,以對黨的絕對忠誠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用實際行動書寫忠誠和擔當,把初心和使命鐫刻在昭萍大地上。我們要堅持依法行政,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高效實施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制度,以良法促善治。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依法接受各方面監督,推進政府機關法律顧問全覆蓋,健全完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強化包容審慎監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以高水平法治政府建設護航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強化實干擔當,堅持干字當頭、實字為先,鞏固統計造假專項治理成果,既防止“反彈回潮”,又堅持實事求是,變免責思維為擔當思維。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不斷提升專業素養、錘煉嚴實作風,求真務實、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以斗爭精神迎接挑戰,以快干實干出彩出新。我們要永葆清正廉潔,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認真執行《萍鄉市深化作風建設若干措施》,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杜絕“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半拉子工程”。習慣過緊日子,大幅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支出和公用經費,把有限的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加強重大工程、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監管,大力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把全市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不斷引向深入,全力打造清明清朗的廉潔政府。

  各位代表,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展望2024年,我們豪情滿懷,充滿信心。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堅守初心,實干擔當,奮勇前進,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和成效,全力打造產業轉型升級標桿城市,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萍鄉篇章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