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韶關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2月1日 陳志清)

2023年03月22日 16:10   來源:韶關市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2月1日在韶關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韶關市市長 陳志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2022年是韶關應對風險挑戰、經受重大考驗、堅定平穩發展的一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以及多起本土疫情、歷史罕見洪澇災害、持續高溫干旱等多重超預期因素疊加沖擊,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穩增長、防疫情、保穩定、惠民生,以空前力度和超強措施抓好各項工作,打贏了疫情防控、抗洪救災、森林防滅火三場硬仗,經濟保持住了積極回穩的發展態勢,實現扭負轉正,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新成效。

  一年來,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千方百計穩住市場主體,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全力穩增長。全面落實國家和省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及時出臺《韶關市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精準實施103條穩經濟配套措施,逐步扭轉了經濟持續下行趨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564億元、增長0.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5億元。全力穩市場主體。深入開展暖企活動,竭盡所能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全年落實退稅減稅降費54億元,累計紓困減負8.89億元,惠及13.25萬戶次企業,新增登記市場主體1.2萬家、增長5.7%。全力穩投資。嚴格實行重點項目建設總指揮部運行機制和重大項目并聯審批工作機制,舉辦四次集中開竣工活動,共涵蓋470個項目、實際完成投資171億元,推動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3億元。全力穩消費。出臺《韶關市2022年促進消費若干措施》,統籌財政資金5300萬元開展消費券發放、家電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活動,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近5倍,智能家電、手機零售額同比增長超20%,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4億元,增長1.2%。南雄、仁化被列為全省第一批國家縣域商業建設行動示范縣。

  一年來,我們堅持優化結構、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提質增效。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堅持制造業當家,舉全市之力抓招商引資、產業項目和園區建設,新興產業加速發展,新招引的炬光科技、朗圣藥業、韶華科技等一批優質項目順利動工、投產,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年度考核被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委評為優秀等次。特別是成功爭取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布局韶關,是繼“小三線”建設以來國家在韶關最大的產業布局。全市完成工業投資192億元,其中制造業投資完成135億元、占工業投資比重70.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2.8%。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增強。全市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連續6年居粵東西北首位,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7家、新增數量居粵東西北首位,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總量達8家、在全省排第7位。新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新增數量連續三年居粵東西北首位,新入選省專精特新企業103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5家、全市總量達421家。啟動鵬城實驗室韶關網絡節點建設,季華—歐萊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掛牌運行。引進南嶺團隊6個,高水平研究院總量達11家,院士及團隊項目落地30個,廣東省珠江人才實現零的突破。農業發展提質增效。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9%。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83.4萬畝、總產量75.9萬噸,實現面積、產量“四連增”。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村等總數均居全省第一位,國家級農業產業園實現零的突破,高標準農田建設考核連續兩年獲全省第一,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連續三年獲全省優秀等次,南雄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一年來,我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深化對口幫扶合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發展活力競相迸發。重點領域改革扎實推進。開展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鎮域經濟實現新起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實施省級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37個。推動金融改革創新,創建全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創新示范區,建立首貸服務中心和新市民金融服務中心。開展“凈礦”出讓改革,全市涉礦收入超23億元,礦產資源價值轉化成效突出。推動土地要素改革提速提質,新增審批用地1.4萬畝,掙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7800多畝,墾造水田形成指標3400多畝,拆舊復墾1322畝,各項指標數量居全省前列。對外開放水平明顯增強。獲批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功入選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全年外貿出口總額90億元人民幣。對外聯通水平不斷提升,雄信高速和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進展順利,韶關港烏石綜合交通樞紐一期工程5個千噸級泊位正式投產,入選國家第三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創建城市。莞韶對口幫扶成效彰顯。高質量完成第三輪莞韶對口幫扶各項任務、實現圓滿收官,順利通過省內對口幫扶協作三年考核評比,莞韶產業共建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7個、總投資1277億元,13個共建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54.5%,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全省營商環境考核評價中排第13名、比上一年度前進4位,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96.5%、一窗綜合受理率90.5%,99.9%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0.5個工作日,“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實現鄉鎮(街道)和行政村全覆蓋、業務量穩居全省前三,新豐、乳源政務服務中心被評為全省區縣級標桿大廳、獲評數居粵東西北首位。

  一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全域生態保護修復,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粵北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生態林業建設穩中有進。全面落實林長制,大力推進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創建,推動建立自然保護地管護機構61個。完成造林和生態修復21.9萬畝、森林撫育46萬畝、水源林建設12.6萬畝,反映森林總體質量的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地面積三項指標穩居全省前列,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入選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扎實推進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獲批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家,打造省級林業特色產業發展基地5個、數量居全省第一。生態修復成效明顯。高質量完成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梅關古驛道重點線路生態修復項目上榜省生態修復十大范例。在全省率先超額完成礦山石場治理復綠任務,完成率達273%。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成效明顯,成為全省五個正面典型案例之一。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市區空氣質量指數優良率連續5年達90%以上,全市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率連續5年達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

  一年來,我們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以繡花功夫實施城市更新,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改善,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中心城區品質持續提升。高質量劃定“三區三線”,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完成韶州體育中心建設、芙蓉山拾貝湖周邊環境改造提升,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32個,新增公園綠地面積3.1萬平方米。芙蓉北環山路、教育路、韶關高新區寶園路等城市交通“毛細血管”建成通車,水電氣供應、垃圾分類、污水處理等一批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落地建設。縣鎮功能不斷完善。持續提升縣城品質,新建縣級以上生活污水管網173公里,縣城生活垃圾每日清運率、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和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縣縣通工程”天然氣管道建設加快推進,新改建農村公路648公里,樂昌九峰鎮入選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鎮,南雄帽子峰鎮獲批省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鎮。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1.1萬個自然村“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務完成率、農村保潔覆蓋率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9%,累計打造鄉村風貌提升示范帶10條、美麗鄉村精品路線示范帶6條。

  一年來,我們堅持一心為民、共享發展,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7.2%,全面完成十件民生實事。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4萬元、增長4%。完成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87.7萬人,基本實現全民醫保。創建強鎮富村鎮級公司133個,全面做好3.2萬戶8.3萬名脫貧人口監測幫扶,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教育衛生事業加快發展。新改擴建公辦學校31所,提質優化小規模學校89個,新增學位1.65萬個,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率全省第三,仁化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扎實推進,完成基層醫療機構升級改造112家,引進基層醫療衛生人才255人,新冠疫苗全程接種率91%。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改造提升體育場館15個,圓滿承辦廣東省第十三屆中學生運動會、廣東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參賽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新建一批風度書房,新增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文物保護單位17處,在省公共文化服務評價中位居粵東西北首位,丹霞山、車八嶺、南嶺一峰科普生態園被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始興、仁化、南雄入選全國科普示范縣。社會治理全面提升。扎實推進“八五”普法、村居法律顧問工作,順利完成“村改居”試點建設,“雙百工程”社會工作服務站點實現100%覆蓋。推動一大批信訪積案難案有效化解,實現了“三個不發生”目標。全面鞏固掃黑除惡斗爭、電信網絡詐騙綜合治理、全民禁毒成果,安全生產態勢平穩,食品藥品安全考核獲“雙A級”,“雙打”考核獲全省第一檔次,平安韶關、法治韶關質量更高、成色更足。

  一年來,我們堅持改進作風、提升效能,全面加強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府工作提質增效。始終牢記政府機關是政治機關的屬性,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審計和統計監督作用,廉政為民作風持續改進、政府公信力穩步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監督。全面支持人民武裝工作,軍地協同高效密切、雙擁共建成果豐碩。國防動員和退役軍人、民族宗教、氣象地震、外事僑務、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地方志、檔案、老齡、紅十字、慈善、殘疾人保障等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極不平凡,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中省有關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東莞市傾力幫扶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奮斗出來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眾,向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韶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向中省有關單位和東莞市以及所有關心支持韶關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看到,當前我市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我們干部隊伍謀發展、抓經濟的能動性還有待激發調動,“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與新時代新征程的要求還有差距。二是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亟待突破,鋼鐵、水泥、火電等傳統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比重高達三分之二,電子信息、大數據、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改革的力量、人才的集聚、要素資源的配置沒有體現優先性。三是營商環境有待優化,行政審批環節還不夠精簡,項目落地建設耗時偏長,企業運營成本偏高,辦事“多頭跑、反復跑”現象仍然存在。四是民生事業短板突出,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基層醫療水平有待提高,養老、托育和就業保障不夠充分。五是生態環保壓力較大,環保基礎設施歷史欠賬多,市區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偏低,臭氧成為影響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這些問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們韶關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

  從發展大環境看,黨的二十大站在統籌“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重點部署了未來5年戰略任務,提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國家將在宏觀政策層面更加重視區域協調發展,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等方面采取更多有力措施;2022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五大宏觀政策”調控,作出了“五個綱舉目張”重要部署,為做好2023年經濟工作定向領航,必將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北部生態發展區加快發展,印發《關于推動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韶關建設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的若干意見》《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作出了堅持制造業當家、啟動“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決策部署,高度符合我們韶關發展實際需要,必將為我們培育新動能、構筑新優勢、加快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和政策支持。

  從自身發展看,我們擁有相對完備的制造業基礎,韶關是老工業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涵蓋30個行業大類的工業制造業體系,產業配套能力強大、綜合成本較低,具備支撐中高端產業鏈發展的硬件基礎。我們擁有比較優勢的要素供給,韶關工業用地成本較低;工業供電價低質穩;技工人才培育充分,市域建有大中專院校超30家,每年畢業學生近3萬人,且住房、用工、生活成本處于低價水平。我們擁有豐富優質的自然資源,韶關礦產資源稟賦居全省前列,金屬礦、石英、輝綠巖等特色礦種儲量豐富;風光資源優越,大風天數較多,每年有效日照時間長;水資源總量和人均耕地面積,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林業用地面積穩居全省前列,資源價值化前景廣闊。我們擁有通達內外的便利交通,韶關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輻射內陸地區發展的樞紐位置,基本建成“八高三鐵兩航”為主骨架的現代立體綜合交通網,已融入大灣區城市1小時生活圈經濟圈。我們擁有趕超發展的政策紅利,迎來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建設、省支持韶關建設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等重大發展戰略疊加,支撐經濟持續發展的利好因素不斷集聚。我們擁有敢于斗爭的拼搏意志,面對疫情汛情火情的大戰大考,全市上下團結一心、齊心協力,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抗洪救災、森林防滅火三場硬仗,充分展現出我們韶關的干部群眾是能擔當、能吃苦、能戰斗的。這是我們做好韶關工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所在、信心所在、底氣所在。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大膽開拓中把握主動,在積極作為中贏得先機,就一定能開創新時代韶關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精神和省委書記黃坤明在韶調研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部署安排,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大力實施生態立市、工業強市、縣域富市“三大戰略”,開展綠美韶關、產業攻堅、科教人才、營商環境優化、要素保障、資源盤活“六大行動”,推動基礎設施水平、基層治理水平、民生事業水平“三大提升”,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大力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重點抓好產業有序轉移承接主平臺建設,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著力促消費擴投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強縣促鎮帶村,全力建設國家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奮力推動韶關高質量發展。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工業投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將重點做好九方面工作:

  (一)以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牽引,加快塑造韶關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堅定不移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承接產業有序轉移,優化營商環境,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更多的項目、資本、技術、人才落戶韶關。

  打造產業承接大平臺。全力落實好省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系列政策,堅持“全市一盤棋”,高起點規劃建設1個省級重點主平臺和6個特色產業園,積極承接大灣區大數據及軟件信息服務、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現代農業、商貿物流、醫療康養和文化旅游9大產業,實現與大灣區的功能互補、產業分工、市場對接和錯位發展。以莞韶產業園和翁源產業園為基礎,采取“一平臺多片區”的形式,打造“萬畝千億”量級的首批省級重點支持建設的產業承接主平臺;以樂昌、南雄、仁化、始興、新豐、乳源等6個縣(市)產業園區為載體,聚焦產業細分領域,每個園區重點培育1—2個特色主導產業,打造成為省級特色產業園。抓好新一輪莞韶對口幫扶協作,發揮莞韶兩地互補優勢,高水平謀劃建設“產業飛地”,統籌推進華南裝備園開發建設。建立主平臺和重點園區項目土地要素保障提速提質審批機制,推進工業用地控制線劃定,實施產業用地分級分類保障,強化承接產業有序轉移用地支撐。全面提升園區產業承載能力,穩妥開展工業園區擴園工作,完成土地收儲1萬畝、處置盤活閑置低效用地3500畝以上、園區基礎設施投資40億元以上。

  開展新一輪產業大招商。實施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深化全員招商,辦好高質量發展招商大會、第二屆“東數西算”粵港澳大灣區算力產業大會等各類招商推介活動。圍繞現代農業、新能源及節能減排、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商貿物流、林業經濟、文化旅游、現代輕工、生物醫藥健康和先進材料等十一條重點發展產業鏈,搭建全產業可視化智慧化招商引資信息平臺,建立產業鏈圖譜清單和產業載體清單,大力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駐點招商、產業鏈招商,著力引進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項目,開工一批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全年完成實際投資270億元以上。做好項目招引“后半篇文章”,市縣兩級領導同志都要牽頭聯系1個以上大項目,對引進項目實行全生命周期服務,讓項目引得進、落得下、能發展。創新招商利益共享機制,支持市縣鎮三級招商項目因地制宜落地,共享項目落地投產收益。優化調整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企業總部落戶、技術改造、上規上市等方面給予更大力度支持,讓來韶企業得到更多實惠、實現更大發展。

  優化產業發展大環境。開展營商環境優化行動,學習借鑒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在數字政府、政務審批、服務企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加大改革力度,力爭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走在粵東西北地區前列。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深化線下“一窗綜辦”和線上“一網通辦”,拓展“跨省通辦、省內通辦、市內通辦”渠道,實現“粵智助”服務事項增至190項,讓廣大企業、群眾辦事更便捷。持續開展系列暖企服務活動,精準落實各項助企紓困政策,完善領導掛點服務重點項目、企業和解決企業訴求“一跟到底”工作機制,優化服務供給,助力企業加快發展。用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力爭好差評綜合評分達9分以上,打造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的一流營商環境。

  (二)以更有力舉措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全力創建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開展產業攻堅行動,落實“制造業投資10條”,強化“制造業當家”考評,全面推動工作力量和政策資源向制造業集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當家產業優勢,聚焦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大數據、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招引建設一批高質量項目,搶占未來產業制高點,著手打造產值超1000億元的大數據電子信息產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產值超500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全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大數據產業要加快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建設,完善供電、供水、路網、管道等基礎設施,推進四大運營商、萬國數據、中瀚云等12個數據中心項目建設;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要加快韶關模具創新創業產業園、南興裝備高端制造基地、比亞迪汽車模具生產基地、明德電器高端智能化配電設備產業基地、宏大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等項目建設,建成廣汽集團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試驗檢測中心,加快推進一批汽車零部件和光伏、儲能等新能源設備制造項目建設;生物醫藥產業要以高新區甘棠生物醫藥創新產業園和翁源創新原料藥科技產業園作為核心發展載體、韶關綜合客運樞紐一期作為孵化創新平臺,形成“兩園一平臺”的發展格局,加快朗圣藥業、嶺南先創制藥、一品紅藥業等項目建設,支持東陽光藥業、丹霞生物、利民制藥等龍頭企業增資擴產,打造生物醫藥項目集聚新高地;先進材料產業要支持仁化建設新能源材料綠色循環利用特色產業園,加快鋅基新材、南源銅材、歐萊新材等一批新材料項目建設,推動東陽光、盛祥等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始興推進忠信覆銅板全產業鏈項目建設;電子信息制造產業要積極承接大灣區電子材料、電子信息元器件及終端產品加工制造環節的轉移,推動韶華科技、朗科科技等項目盡快形成有效產能。

  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保持戰略定力,以“廠區變園區、產區變城區”改革為牽引,以實施“百企技改”“百企提升”為抓手,大力開展“工改工”、技術創新、產業孵化和引進上下游企業,加快推動鋼鐵、有色金屬、綠色礦業、煙草、電力等傳統支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力爭在裝備水平、核心技術、產品品質、工藝設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技改投資50億元以上。鋼鐵產業要支持中南股份優化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推進特殊鋼改造項目建設,發展高端裝備、汽車零部件特鋼和優質鋼;有色金屬產業要支持韶冶、丹冶加快技術升級,延伸產業鏈條,建好“雙變”產業園區;綠色礦業要全力推進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加強鉛、鋅、銅、稀土等金屬礦和石英、輝綠巖等優勢礦產資源規劃利用,支持大寶山、凡口鉛鋅礦等優勢大型礦山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煙草產業要推動煙廠卷接包車間及物流系統改造項目建設,支持復烤企業推進重點品牌原料區域加工中心建設;電力產業要加快三峽、明陽風光發電和國粵韶關綜合利用發電擴建等項目建設,啟動總投資超200億元的新豐、樂昌抽水蓄能項目,積極爭取始興、南雄山口抽水蓄能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支持粵電等發電企業穩定發展。

  開展科教人才行動。全面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為韶關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支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提高畢業生留韶實習就業率,為韶關建設工業強市培養更多技能型人才;支持韶關學院提升質量、辦出特色,深化產學研合作,高質量建成碩士學位授予點3個。主動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全力推動韶關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級高新區,加快武漢理工大學韶關研究院、廣東碳中和研究院(韶關)、中震科建(廣東)防災減災研究院等創新平臺提質增效,推動建設大灣區數據產業研究院、藥品省級重點實驗室、東陽光動力電池關鍵材料技術實驗室,新增申報2家省級研發平臺、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突出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00家。落實韶關新時代“百團千才萬匠”人才工程,圍繞重點領域和新興產業組織實施“南嶺團隊計劃”,加快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力爭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推進質量強市建設。堅持質量為王價值導向,大力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積極探索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協同服務新模式,加強重點領域產業基礎質量攻關,不斷提升“韶關品牌”的競爭力和話語權。深入實施“品質提升”工程,開展第二屆制造業品質領跑者認定工作,支持培育更多優質產品和知名品牌。加強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監管,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規范檢驗檢測行業發展。

  (三)以更高標準實施縣域富市戰略,推動城鄉更加協調發展

  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統籌抓好產業興縣、強縣富民、縣城帶動,讓縣域進一步強起來、富起來、旺起來,在不同賽道上爭先進位。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80萬畝以上、產量75萬噸以上,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加快12個在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擦亮“韶關蘭花”“韶關珍果”“韶關茶”“韶關食用菌”等區域公用品牌,新增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加快南雄盆地大型灌區建設,完成高效節水創新示范項目5000畝、高標準農田16萬畝。發揮農產品冷鏈物流園聯農帶農作用,深入實施供銷社聯農擴面五項工程。深化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開展鄉村振興擂臺賽,打造樂昌“詩畫田園”、南雄“紅層沃土·繽紛湖珠”、乳源“瑤客共生”等一批鄉村振興示范帶。深化農村改革,扶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強農房管控和外立面整治提升,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四好農村路”建設。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用好縣級對口幫扶協作機制,集約高效建設縣域產業轉移工業園,積極承接大灣區產業有序轉移,實施一批億元級項目,扶持一批十億元級企業,打造一批經濟強縣。支持樂昌、南雄深化省際城市開放合作,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現代農業深加工和電子信息等產業,加快打造極具產業吸引力的省際門戶城市。支持翁源、新豐高標準建設韶關融灣產業平臺,重點承接大灣區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產業外溢,全力打造我市融灣先行示范區。支持仁化、始興做強綠色工業、生態農業,做優特色文旅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支持乳源加快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充分發揮民族地區政策加持作用,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體的生態產業體系。強化105個鄉鎮(街道)高質量發展評價,壓實鎮村干部招商引資責任,營造大抓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打造一批工業、農業、文旅強鎮。

  提升中心城區功能品質。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總抓手,以“繡花”功夫提高城市規劃建設和治理水平,增強中心城區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強中心城區東西通道規劃建設,加快丹霞大橋等南北通道建設,逐步完善“雙環+放射”狀交通網絡,整治優化交通擁堵節點,打通路網細枝末梢,提升城市內聯外通水平。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抓好“三舊”改造,下決心治理芙蓉新城內澇,推動中心城區智慧停車項目建成使用,整治提升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中心城區污水管網、五里亭水廠和韶州自來水廠,開工改造老舊小區71個,建設一批“五小”場所,補齊停車場、充電樁、生活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大力推進產城融合,加大芙蓉新城產業引進力度,加強信息、金融、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設施及創新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城市宜居宜業水平。

  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優化縣域和中心鎮、重點鎮國土空間規劃布局,全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統籌,推進國道G535線樂昌樂城至橋頭段等11條國省干線公路提質升級,加快建設城鄉防洪排澇、污水處理設施和建筑垃圾處理消納場,完成翁源支線和新豐支線回龍段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增強縣域綜合承載力,引導農村人口向縣城集聚。加強圩鎮建筑風貌管控,抓好鎮級標桿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優化教育、醫療、文化、養老托育等公共資源配置,把圩鎮建設成為服務群眾的區域中心。

  (四)以更嚴要求實施生態立市戰略,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開展綠美韶關行動,全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韶關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推進綠美韶關生態建設。實施綠美韶關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深入推進高質量水源涵養林建設,優化重要生態區域低效林林分結構,加強森林撫育和封山育林,促進中幼林生長,完成林分優化19萬畝、森林撫育30萬畝。持續提升“五邊”綠化美化品質,深入開展“四旁”植綠活動,高標準建設縣級國家森林城市、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形成市、縣、鎮、村四級綠色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建設韶關植物園,完成“南嶺植物”和“藥用植物”兩個專類園(一期)工程,提升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建設水平。全面落實林長制,積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實施古樹名木資源保護工程,加強松材線蟲等有害生物防治,推進防火通道、防火林帶、防火蓄水池等森林防火設施規劃建設,提升森林資源管護水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鞏固提升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效,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加強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減排,推進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確保空氣質量六項監測指標全面達標。抓好水污染防治,加快鎮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實施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工程,開展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確保全市13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抓好土壤、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完成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3600畝,啟動“無廢城市”建設,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提升區域垃圾焚燒飛灰和建筑垃圾利用處置能力。

  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開展碳中和先行示范區創建,鼓勵企業申報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示范名單,打造一批綠色制造先進典型。加快韶關碳中和裝備產業園(樂昌)建設。統籌做好“雙控”“雙碳”工作,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加快推進市屬國有林場林權出讓和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打造韶關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示范點。推動特色經濟林和林下經濟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加強油茶種植基地建設和油茶低產低效林改造,做大做強竹木和林下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加強全市森林康養資源整合開發,推進南雄林業生物產業整合發展專項試點改革,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和國家林業生物產業基地,爭創全省森林康養示范市。加快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林業龍頭企業,持續推進林產品品牌建設,打造“韶林+”特色品牌。深化全國林業碳匯試點和全省林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動林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積極探索“光伏+石漠化治理”新發展模式,推進石漠化綜合治理。抓好公共機構節能降耗,綠色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積達80%以上。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交通領域節能降碳。

  (五)以更大力度擴大內外需求,全面夯實經濟恢復基礎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千方百計抓項目促投資,全力促進消費提質升級,夯實經濟發展基礎,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

  促進消費提質升級。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全力打造省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實施“魅力韶城”“尋味韶城”“時尚韶城”“樂游韶城”四項工程,開展四季主題促消費活動,促進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家電、養老服務等消費。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升級改造商貿中心、大型超市、集貿市場、倉儲配送中心10家以上,全年新增限上批發零售企業30家以上。著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積極推進云門五季、嘉華康養酒店、紅軍過粵北重點展示園等重點文旅項目,完善旅游基礎配套設施,新增國家A級旅游景區3個,辦好穿越丹霞山50公里徒步賽、環丹霞山自行車賽、丹霞山馬拉松賽等品牌賽事活動,全面激活旅游市場。

  推動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按照市委全會“三年工程瞄準兩年干”的要求,全力推進重大平臺、重點項目建設,用好重大項目掛圖作戰機制和并聯審批工作機制,加快總投資超2300億元、年度完成投資315億元以上的295個重點項目建設,突出抓好雄信高速、武深高速始興聯絡線、丹霞機場高速、北江航道擴能升級上延工程、錦江綠色航道、韶關港白土作業區一期等一批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推動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40億元。充分發揮專項債項目對投資的支撐作用,加強專項債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全力爭取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發行額度。積極謀劃儲備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力爭國粵電力二期、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等一批項目成功簽約。

  推動外資外貿穩定發展。全面落實省、市“外資十條”,加強外商投資權益保護,促進外資穩存量、擴增量,力爭全年新設各類外資企業22家以上、利用外資增長5%。積極參加“粵貿全球”中國商品展覽平臺、廣交會等重要境內外展會,推動經貿人員常態化走出去招商引資,穩住對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出口,擴大對東盟等新興經濟體出口,提高出口附加值。支持中南股份擴大鐵礦石和生產原料優質煤炭進口量,全力穩定大宗商品進口。支持直播電商、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發展,扎實推進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入駐跨境電商園區企業達15家以上。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韶關聯動發展區,推進韶關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韶關水運口岸項目建設,做優做強“鐵海聯運”,全面優化口岸通關環境。

  (六)以更大魄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更好激發創新發展活力

  堅持問題導向,緊扣制約重點工程、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發展的關鍵環節,綜合運用改革手段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切實以改革增活力、提效率、開新局。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從嚴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為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促進民營經濟做大體量、做強質量。全面梳理修訂涉企政策,對各類企業一視同仁,持續破除影響平等準入壁壘。精準落實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15條措施等支持政策,規范產業用房租賃市場、穩定租賃價格,著力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生產經營成本。搭建推廣“韶融碼”線上對接平臺,支持銀行機構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展期、續貸,強化風險補償基金放大撬動作用,推動中小微企業穩增長、穩預期。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分類改革方向,促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市屬國企實現營業收入增長30%以上。以去機關化為抓手,持續完善市屬國企現代企業管理運營機制,清退一批“三無”空殼公司,壓縮監管企業管理層級。支持數投、綠投等國企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新興產業項目建設,推動在各自賽道上加快發展。嚴密防范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管理體制,確保國資國企健康發展。

  深入開展要素保障行動。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全力破解要素制約,用改革謀出路,以畝均論英雄。深化湞江區、武江區土地征收工作體制改革,集中攻堅一批重點項目、重大平臺、重要民生項目“凈地”收儲,推動省級產業園實行“標準地”供應、“帶設計方案”出讓模式,實現“拿地即開工”。持續提升水電氣獲得便利度,設置綜合窗口“一次辦”,實現符合條件的低壓用電和用水、用氣報裝“零上門、零審批、零費用”。提高用能保障和環評效率,全力爭取國家和省級能耗指標支持,開辟重點項目環評審批“綠色通道”,確保大項目好項目順利落地。

  深入開展資源盤活行動。全面梳理重點領域資源資產底數,合理評估、核算資源資產價值,努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深入推進62個國有資源資產價值化項目建設,全力實現國有資源資產價值最大化。深入推進礦產資源價值化,擴大“凈礦”出讓試點范圍,積極引進有資金有實力的優質企業參與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和出讓公開競爭摘牌,科學評估確定礦產資源價值,推動優勢礦產資源綠色開發。

  深化財稅金融領域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現代預算制度,促進預算科學精準編制、規范高效執行,兜住“三保”底線,為全市中心工作穩步推進提供堅實財力保障,確保財政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進一步厘清市、縣事權清單,優化鄉鎮(街道)財稅分享機制,充分調動基層干事積極性。深化稅收征管、稅費精誠共治管理改革,提升稅源精準監管和協稅護稅能力。全面實施“金融倍增”工程,全年新增信貸融資180億元,實現制造業、科技創新、小微企業信貸增速超20%。推動設立政府產業引導基金,引領帶動更多金融、社會資本投向重點產業,實現“基金招商”新突破。分層次、全周期、全鏈條扶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推動北江智紡和歐萊新材盡快成功上市。

  (七)以更實成果保障改善民生,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推動民生事業水平提升,讓老百姓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

  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全面落實3.0版“促進就業十條”等穩崗惠企利民政策,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力爭城鎮新增就業2萬人以上。持續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打響“韶關保姆”“丹霞月嫂”“韶關工匠”品牌。抓好創業孵化基地、農村電商平臺和鄉村振興人才驛站建設。深入開展根治欠薪工作,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域高中整體提升發展,促進教育公平。高質量辦好幼兒園、小學、中學,基本完成5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優化提質,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幼兒園25所,新增公辦學位8280個,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新期待。積極創建全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實驗區,支持仁化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深入落實“雙減”政策,規范校外培訓和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進健康韶關建設。支持粵北人民醫院創建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粵北第二人民醫院建設粵北區域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加快市第一人民醫院高水平醫院、市中醫院新院等項目建設,啟動市疾控中心綜合實驗大樓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實施新一輪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計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和服務向農村延伸。認真做好新階段疫情防控工作,落實“乙類乙管”要求,加強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推動新階段疫情防控平穩有序轉段。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加快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東段)、華南教育歷史研學基地建設。推進韶州歷史文化博物館、市黨史方志館布展,改造提升市文化館和粵北采茶戲保護傳承中心,建設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力爭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增效達標率實現65%以上。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發展。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提升市救助管理質量,穩步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加快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

  強化軍政軍民團結。深入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改造升級市國防教育訓練基地,積極打造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完成廣東省軍糧供應區域配送中心建設并投入使用,加快韶關市軍地聯動智慧指揮中心建設。推進新一屆雙擁模范城創建,實施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能力提升行動,做好退役軍人優撫安置和就業創業保障,進一步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

  全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優化生育支持政策。二是推進芙蓉新城內澇整治。三是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四是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五是深入推進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六是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七是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測力度。八是推進市區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九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補貼和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十是推動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八)以更實措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決兜牢安全穩定底線

  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社會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韶關、法治韶關。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落實“金融16條”等政策,穩妥推進房地產行業風險防范處置,加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新建一批保障性租賃住房、公租房,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產投資,確保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監測預警,抓好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非法集資等涉眾金融風險防范化解,加強地方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持續抓好墾造水田、土地出讓和礦產資源出讓等工作,強化財政資金監管,確保財政收支總體平穩、金融財稅穩健運行。

  深化平安韶關建設。加快廣東省粵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芙蓉消防站及新消防指揮中心項目建設,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及物資儲備,全力抓好森林防滅火、防汛抗旱等工作,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織密社會治安防控“五張網”,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縱深推進全民反詐,積極創建“無毒韶關”,建設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加強食品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安全以及醫保基金監管。扎實抓好公共安全治理,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城鎮燃氣、自建房、危化品、消防、道路運輸、非煤礦山、建筑施工、水上交通和漁業船舶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和隱患排查整治。

  推動基層治理水平提升。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讓“善美韶關”深入人心。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加強基層網格化管理。全面開展基層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爭創群眾信訪“零增量”城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推行法律援助申請市域通辦,扎實推進“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深入開展“八五”普法,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努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韶關。

  (九)以更強決心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服務型政府

  始終保持“趕考”的清醒與堅定,毫不動搖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在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開創新局面。

  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主動把韶關工作放在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中去思考、謀劃、推進,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加快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提高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繼續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確保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著力建設高效政府。始終把求真務實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堅持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推動重大項目從謀劃儲備到開工建設各環節全面提速提效。堅持大道至簡、實干為要,以奮斗姿態搶時間、搶機遇,一刻不耽誤地埋頭苦干,在高質量發展中比學趕超、賽龍奪錦。大興調查研究之風,不要做守在辦公室的“門診先生”,要當深入基層的“赤腳醫生”,謀實事、摸實情、出實招、求實效,以實績論英雄。牢牢把握團結奮斗的鮮明主題,推動全市政府系統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著力營造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的濃烈氛圍。

  強化廉潔政府建設。嚴肅廉潔紀律和財經紀律,加強對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監管,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著力解決“四風”突出問題。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過“緊日子”“苦日子”來保障群眾過上“好日子”。依法強化審計和統計監督,做好第五次經濟普查,常態化開展“經濟體檢”,不斷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同心同德,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把手中的“施工圖”轉化為韶關大地的“實景畫”,奮力推動韶關各項事業再上新臺階,爭當北部生態發展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韶關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2月1日 陳志清)

2023-03-22 16:10 來源:韶關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