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荊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6日 李濤)

2022年03月16日 17:22   來源:荊門市政府網   

  ——2022年1月6日在荊門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荊門市人民政府市長 李濤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荊門市第九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和過去 五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1年,大事難事交織、大戰大考不斷,是極不平凡、極不容易、極其難忘的一年。一年來,我們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進力量、在重大考驗中錘煉責任擔當,堅決打贏了疫情防控殲滅戰、防汛救災攻堅戰、疫后重振大會戰、基本民生保衛戰,較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主要抓了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防控、戰疫情,堅決打好“殲滅戰、持久戰”硬仗。面對8月初突如其來的輸入性疫情,我們堅決落實“四最”要求,上下一心、眾志成城,科學應對、果斷出擊,開展擴面篩查,實施精準管控,加強科學救治,9天內控制住疫情蔓延,16天實現新增病例持續“清零”,無一例外溢到城外和市外,無一例輕癥轉重癥及病亡。疫情過后,我們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狠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落實“人物地同防、常態監測、風險排查、多點觸發”立體型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機制,做到了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

  二是抓重振、穩增長,基本實現“補回來、追回來”目標。受突發疫情和建市以來歷時最長的漢江秋汛影響,我市經濟復元重振的良好勢頭遭受嚴重沖擊。面對經濟再度斷崖式下滑的嚴峻局面,我們迅速開展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大攻堅、復工復產大幫扶、項目投資大提速、惠企政策大落實,及時出臺支持經濟社會復元重振“硬十條”,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有力有效地穩定了經濟增長。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20.86億元,恢復至2019年的105.3%,增長10.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同比增長5%、18.8%、22%、29.2%。始終堅持招商為要、項目為王、落地為大,持續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機制,改進考核辦法,聚焦產業鏈招商。全年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458個,其中10億元以上47個,上市公司、頭部企業20家。投資463億元的荊門動力儲能電池產業園、投資50億元的中紅普林醫療健康產業園、投資30億元的天順風能、投資1.4億歐元的中國-愛沙尼亞產業園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先后落戶。堅持投資項目儲備庫、建設庫、達效庫管理,在建億元以上項目1101個,其中新開工568個。長城汽車正式量產,潤都制藥、雄韜鋰電、麗維家定制家居等重點項目竣工投產。加快促進消費復蘇,中天街步行街完成改造,并順利開街;發放“湖北消費券”4147萬元,帶動消費2.01億元。

  三是抓創新、強產業,加快推進“集群化、鏈條化”發展。制定荊楚科創城戰略發展規劃,出臺一攬子支持政策,武漢理工大學等首批4所高校創新團隊入駐。荊門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全市新增省級以上“雙創”平臺28家。實施“鯤鵬行動”“雄鷹計劃”“云雀工程”,初步構建12條主導產業鏈,奠定“4253”產業格局。加快發展億緯動力、格林美、新宙邦等頭部企業,新能源動力電池全產業鏈建設取得重大突破;依托長城汽車、玲瓏輪胎等龍頭企業,引進配套企業80多家,汽車產業實現從“點”到“鏈”的飛躍;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在漳河機場完成首次滅火科研試飛,“荊門造”A2C輕型飛機、泊鷺海王飛機累計交付150架,AS700載人飛艇完成試飛,通飛華中公司在荊門組建,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建設取得新進展。推進技改提能,完成技改投資359.1億元,增長42.8%。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規上工業企業71家。亨迪藥業成功上市。

  四是抓城鄉、促融合,不斷深化“一體化、特色化”進程。強化“市級領跑”,中心城區經濟總量、人口占全市比重分別達到36%、30%。荊門高新區·掇刀區化工循環、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千億產業培育初見成效。東寶區獲評“中國綠色家居智能制造示范區”。漳河新區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文旅產業發展勢頭向好,正加快向城市新中心邁進。加強與政策性銀行合作,謀劃城市更新、園區建設重點項目77個。荊東大道南段竣工通車,17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全部完成,東寶山公園、讀書臺廣場建成開園,在全省率先建成靜脈產業園并投入商業運營,城市管理工作暗訪考評全省領先,中心城區首位度不斷提升。加快“縣域突破”,出臺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京山連續三年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成績突出單位,鐘祥、京山上榜“2021年中國中部縣域經濟百強”,沙洋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抓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全市未出現規模性返貧致貧。“五個一”工程啟動實施,五條百億級農業產業鏈加快建設。耕地保護目標考核全省第一。沙洋獲評全省鄉村振興考核一類縣市第一名,鐘祥獲批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市。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沙洋、鐘祥、京山入選全省美麗鄉村示范片建設試點縣,鐘祥獲評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市、全省“數字鄉村”試點市。深化區域協作,謀劃“宜荊荊恩”城市群重大項目96個,聯合申報國家級磷化工產業集群,一體化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五是抓改革、優環境,充分發揮“試點市、先行區”效應。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9條措施,持續優化政策、政務、金融、法治、人文環境,減稅降費10.88億元,兌現惠企政策73.5億元。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壓減政務服務事項承諾時限90%,線上、線下“一事聯辦”主題事項分別達到21個、100個,“省內通辦”事項達到312個。產業項目建設工程提前竣工驗收、網上“中介超市”等改革經驗在全省推廣,推進區域性統一評價等18個改革事項納入全省先行試點。與銀行合作建立規模20億元的企業紓困基金,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市場主體增幅全省第一,我市入選國家第三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獲評湖北優化營商環境標桿城市。聚焦擴大開放,國際內陸港加快建設,申通區域性物流中心投入運營,荊漢(歐)國際物流班列開通運行,保稅物流中心(B型)進出口總額保持全省前三。

  六是抓民生、增福祉,持續增強“獲得感、幸福感”指數。出臺減負穩崗擴就業十項措施,為企業減支1.12億元、獎補3.6億元。建成荊門頤養院,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任務順利完成。14家惠民農貿超市建成投運。荊門天鵝學校、鐘祥龍山實驗學校、東寶長寧實驗學校等九年一貫制學校投入使用。全面停止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壓減率達到93.9%。全市學生體質健康優良率、合格率全省第一。荊門技師學院新校區正式啟用,長城汽車學院荊門分院掛牌成立。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基本完工,核酸檢測能力全面提升,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505萬劑次。省級衛生城鎮實現全覆蓋。屈家嶺遺址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躋身首批省級文化遺址公園。圓滿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群眾比賽網球決賽、湖北·荊門體育產業大會,成功舉辦市八運會,京山獲評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空氣質量三項省定考核指標全面完成,被評為全省市州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次,中央環保督察信訪件辦理經驗在全省推廣,沙洋、鐘祥獲評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市)。在全省率先構建市縣鄉村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實現全覆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七是抓作風、建機制,有效提升“執行力、落實力”水平。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認真開展建黨100周年慶祝活動,堅持“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修訂完善市政府工作規則,建立市長周碰頭會、市政府月度工作例會和縣(市、區)月度重點工作調度會等落實督辦機制,樹立政府系統“兩抓”“兩力”“三實”的鮮明導向,弘揚“事不過夜、案不積卷”的高效作風。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39件、政協委員提案233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2件;持續加強審計監督,堅決糾治“四風”,市直部門“三公”經費下降11.5%,機關事務標準化工作獲全國第三批試點;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支持紀檢監察機關監督執紀執法,政治生態更加清朗,政務服務更加高效。

  與此同時,我們統籌推進政府其他各項工作,國防動員、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后備力量建設、軍民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提質提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住房公積金、新聞出版、保密、地方志、檔案、科普、氣象、移民、防震減災、對口援建等工作扎實推進,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各項事業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2021年各項任務的順利收官為本屆政府工作畫上圓滿句號!五年來,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辦成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大事,解決了一系列事關全局的難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成就,在爬坡過坎中書寫了接續奮斗的發展篇章。這是經濟實力穩步提升的五年。地區生產總值邁上2000億元臺階,比2016年增長30.9%,工業經濟、稅收總量穩居全省第四。荊門高新區躍居國家級高新區第53位,上升30位,建成了華中地區最大的特種油品、新能源動力電池、綠色家居生產基地,湖北工業“第四極”的地位更加鞏固。這是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的五年。實施國家級改革試點26項、省級38項,按戶連片耕種模式、積分制管理等經驗在全國推廣。荊門海關開關運行,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30億元。荊荊鐵路、武荊宜高鐵開工建設,襄荊宜高鐵即將開工,荊門正加速邁向“高鐵時代”。這是城鄉面貌蝶變升級的五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拓展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8萬人。創建省級以上特色小鎮4個,數量居全省第一;創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3個、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115個。我市被確定為全省綜合型區域中心城市,在湖北率先實現全國文明城市“首創首成”。這是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的五年。63家沿江化工企業、危化品生產企業完成關改搬轉,全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超額完成省定目標,PM10、PM2.5濃度分別比2016年下降39.1%、18.5%,PM1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劣五類水體全面消除。這是民生福祉持續增強的五年。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民生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保持在8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全省前列,城鎮就業累計新增28.66萬人。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一批補短板民生工程投入使用,沙洋蟬聯“長安杯”,荊門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進入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櫛風沐雨來時路,玉汝于成通坦途。各位代表,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駐荊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荊門發展、抗疫斗爭和疫后重振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望奮斗歷程,發展的實踐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證,必須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始終把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強化黨建引領作為首要政治責任。改革開放是唯一出路,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永無止境,始終把營造最優發展環境、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為光榮職責使命。人民至上是根本宗旨,必須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始終把為民造福、人民滿意作為最大政績追求。系統觀念是重要原則,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和社會、城市和農村,始終把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作為重要工作方法。依法行政是本質要求,必須致力于法治社會、法治政府建設,始終把法治化、規范化、制度化作為政府工作規則。務實重行是制勝關鍵,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始終把擔當善為、勇爭一流作為根本工作態度。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疫后重振壓力較大,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實體經濟困難較多,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亟待提升;創新主體不多,創新人才不足,創新活力不夠,創新引領發展的動能亟待培育;經濟、產業、能源結構與“雙碳”時代新要求有較大差距,轉型升級瓶頸、資源環境制約等問題亟待突破;疫情暴露出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基層治理等領域存在短板,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干部抓發展、抓落實的能力不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依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設亟待加強。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重點

  未來五年,是荊門推進高質量發展、實現跨越趕超的關鍵五年。新一屆政府將充分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常懷遠慮,居安思危,保持戰略定力和耐心,“致廣大而盡精微”,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干在實處推動走在前列,以更強擔當爭取更大作為,努力實現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使命!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和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堅持“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大力實施“一二三四五”發展計劃,正確把握好政治和經濟、當前和長遠、發展和民生、戰略和戰術、“自轉”與“公轉”的關系,努力推動荊門高質量發展,實現經濟倍增、城鎮升級、鄉村振興、生態和諧、社會共治、民生改善,促進共同富裕,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湖北中部中心城市,在“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中展現荊門擔當。

  新一屆政府將緊緊圍繞市第九次黨代會確定的“四個中心、三個示范區”目標定位,加快建設“五個荊門”,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步一個腳印把美麗愿景變為美好現實。

  (一)聚力區域科創中心建設,打造創新荊門。聚焦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全區域、全鏈條、全主體、全要素科技創新體系和科技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高于全國均值、領跑全省同類城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突破20%,高新技術企業超過600家,荊門高新區進入國家級高新區第一方陣。

  (二)聚力區域經濟、交通物流、文旅消費中心建設,打造富強荊門。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元,力爭達到350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和高質量發展指數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領先全省同類城市,城市綜合競爭力躋身全國80強。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人口突破100萬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全力構建“4253”產業格局,工業總量全省“保四爭三”,建成湖北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推進“鐵水公空管”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建設,打造鄂中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文旅、商貿業發展,建成國內有影響力的運動休閑、研學旅行、文化旅游等目的地和國家康養試驗區。

  (三)聚力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美麗荊門。實施綠色惠民工程,深化藍天、碧水、凈土守護行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筑牢綠色屏障,發展綠色產業,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81.3%以上,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7.5%以上。

  (四)聚力全省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打造法治荊門。健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協調機制,建成全省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樣板。法治荊門、平安荊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重大風險防范化解、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防災減災救災等能力顯著增強。

  (五)聚力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幸福荊門。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堅持分工協同、錯位發展,爭當“宜荊荊恩”城市群發展排頭兵。堅持“市級領跑、縣域突破、鄉村振興”,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發展一體化,社會分配更加公平,城鄉差距持續縮小,群眾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建設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區,爭創全國文明典范城市。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市政府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穩中快進、爭先進位,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努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在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湖北中部中心城市中展現新作為。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升,節能減排完成省定目標;糧食總產保持在57億斤以上。

  9%的增速是一個比較積極的目標,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契合省委“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的工作要求。特別是考慮到荊門連續兩年受到疫情嚴重沖擊,今年要在“補回來”“追回來”的基礎上實現后發趕超,必須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才能更好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當前,國家宏觀政策持續加力穩增長,全省經濟延續回暖向好勢頭,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產業格局、交通區位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市干部群眾干事創業勁頭十足,這些都對今年的發展形成有力支撐。但也要看到,我市經濟總體仍處于“復元氣、補損失”的階段,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艱苦努力。我們必須以“越是艱難越向前”的拼勁和“不達目標不罷休”的韌勁,盡最大努力去爭取更好結果。

  今年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做大做強實體經濟為支撐,奮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全力幫扶市場主體。加快推動市場主體培育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新增市場主體3.5萬戶,其中企業類1.5萬戶。圍繞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等重點行業,全面落實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實行“直通車式”惠企政策服務機制,全面推行“免申即享”。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大力整治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現象。強化金融服務,提高普惠小微貸款覆蓋面,貸款余額增長10%、貸存比力爭達到60%,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堅持資金、土地等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保障圍繞項目轉,緊盯1200個億元以上項目、140個省市重點項目、588個重大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項目擴投資,確保全年完成投資1859億元、增長13%。對接中央預算內投資,謀劃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領性的重大項目,確保儲備庫項目數量動態保持1000個以上。提高專項債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社會資本,確保民間投資占比70%以上。實施重大項目推進路線圖管理,堅持“每月排位約談、雙月開工打擂、季度拉練比武”,加快億緯動力儲能電池、弘毅柔性線路板等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力爭450個億元以上項目建成投產。搶抓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機遇,大力推進“三條高鐵”、沙洋漢江二橋等重大項目建設,推動武天宜高速荊門段開工,加快京山三陽至蓮山、鐘祥文集至雙河國省道改擴建工程建設,實施漢江堤防整治、長湖防洪加固、京山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等重大水利工程,抓好百萬千瓦級水風光一體化基地、國網儲能電站、漢江沙洋港煤炭儲運基地等能源項目建設。實施新型基礎設施示范工程,建成5G基站800個以上,推進智慧醫院、數字校園“數智改造”。

  全力促進消費復蘇。優化商業網點布局,建設特色商業示范街,發展“夜經濟”,打造一批網紅店、打卡地;支持一馬光彩大型電商直播基地、京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拓展線上團購、無店鋪經營等新型銷售模式。開展“放心消費在荊門”活動,推進房地產健康發展,促進汽車、家居、家電等傳統消費,積極引導數字文旅、智能體育、互聯網醫療健康等新型消費,鼓勵定制消費、體驗消費,創建全國體育消費示范城市。積極拓展縣鄉消費,鞏固提升電子商務村級服務站點150個,推進快遞物流網絡全覆蓋,加快建設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

  (二)以荊楚科創城建設為引領,奮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加快荊楚科創城建設,支持科研成果轉化、科創服務、科技金融健康發展,聯動布局光谷離岸科創基地,引進科創項目15個以上,構建“孵化——轉化——產業化”發展格局。統籌推進高新(經開)區發展,支持荊門高新區建設國家創新型特色園區,支持鐘祥、沙洋分別爭創國家、省級創新型縣(市)。組建動力儲能電池龍泉實驗室,用好格林美國家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荊門產業技術研究院、605所實驗室等重點平臺,申報國家、省級技術創新平臺10家以上。加強各類科創平臺過程管理和績效考核,推動實質性運作。

  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扶持和引導入庫“新物種”企業10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力爭建立研發機構的高新技術企業占比達到20%以上。完善“雙創”服務體系,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2家、新入孵企業50家以上。

  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穩定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6.8%。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制定“1+N”產業技術創新路線圖,實施荊楚科技攻關計劃,推行重點項目“揭榜掛帥”制度。持續開展“聯百校、轉千果”活動,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轉化80項,技術合同交易額45億元以上。完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培育發展科技咨詢、科技信息等服務機構。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建立“引用育留”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大力實施“才聚荊門”“荊工巧匠”“產業引鳳”工程,持續推進科技專員、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副總等專項行動。搭建“共享人才”平臺,引進高層次人才1000人、新增大學生就業創業6000人,培養技能人才8000人,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讓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三)以產業轉型升級為著力點,奮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招商引資擴量增效。圍繞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盯500強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開展精準對接,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20個、協議簽約額2600億元以上,主導產業鏈項目占比達到80%以上。完善“招落服”機制,建立跟蹤、簽約、開工、建設、服務全鏈條責任體系和全過程無縫銜接機制。嚴格招商引資考核,狠抓項目落地率、到資率,推動簽約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堅持招商引資與扶持本土企業并重,鼓勵本土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并購、重組等方式,引進優質資本、先進技術,實現“二次創業”。

  推動先進制造業做大做強。開展產業鏈強鏈行動,聚焦12條制造業產業鏈,壓實“鏈長制”,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配套、產供銷有效銜接,培育全國、全省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開展新興產業倍增行動,推進全國原料藥綠色生產基地建設,打造全國知名的通用航空城,力爭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分別突破800億、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0%。開展技改提能專項行動,實施重點技改項目100個,完成投資370億元以上。新增“四上企業”200家以上,新培育省級以上隱形冠軍企業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家。推動湖北航特、固潤科技等企業上市,新增新三板、四板股份制企業20家以上。加大磷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力度,全面完成沿江化工企業、危化品生產企業關改搬轉,磷石膏綜合利用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組織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申報認定,加快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創建。

  推動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國際內陸港公鐵物流中心、智慧冷鏈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性物流基地和多式聯運物流樞紐。大力發展“文旅+”,統籌全域旅游發展,抓好荊楚映象文化產業園、省體育局航空運動中心遷建、圣境礦坑越野賽道文化園、莫愁上村、泰康京山農場、大洪山革命根據地舊址群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舉辦愛飛客飛行大會、長壽文化旅游節、油菜花節、綠林網球·英雄會等節會活動。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提速。實施“大數據+產業鏈”行動,推廣“5G+工業互聯網”應用,推進汽車等先進制造業與大數據、云計算等業態融合,培育宜荊荊化工特色工業大數據產業鏈,融入沿長江(漢江)數字經濟連綿帶。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加快打造5G全連接工廠(園區),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支持億緯動力、長城汽車等重點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增省“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10家、國家貫標企業5家,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數字化產業鏈。

  (四)以“五個一”工程為突破口,奮力推進鄉村振興

  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壓實“米袋子”“菜籃子”負責制,新建成高標準農田37萬畝,穩定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扎實推進“五個一”工程,加快國寶橋米產業園、荊品油脂高油酸菜籽油加工、牧原200萬頭生豬屠宰及肉制品加工、萬畝小龍蝦養殖基地標準化改造、華中地區花卉交易中心等重點農業產業化項目建設。推進中國農谷建設,支持“荊品名門”等區域公用品牌加快發展,新認證“兩品一標”農產品10個;大力發展現代種業,支持農業企業與院校合作建立種業創新中心,推動橋米品種提純復壯,建設花卉種苗組培基地、5000畝高油酸油菜育種制種基地。支持東寶創建國家農高區,支持京山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支持屈家嶺爭創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加快推動三產融合,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創建一批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產業聯合體,加強土地流轉規范管理和服務,引導農民深度參與農業產業化進程,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效益。

  深化鄉村建設行動。編制“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統籌縣域內城鎮和村莊建設。堅持建養管并重,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檔升級,鄉村旅游點、20戶以上自然村灣全面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3%,完成300個行政村補短板建設任務。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120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創建一批鄉村建設行動示范鎮、示范村和示范戶。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加快推進村級債務化解。充分發揮“一村一輔警”作用,探索推進“一村一律師”、每村3名“法律明白人”建設。創新“黨建引領+村民自治”模式,提升“魚池經驗”“積分制管理”“紅領章”“紅管家”“五員議事”等鄉村善治品牌,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財政投入總體穩定。加強以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為重點對象的易返貧致貧人口常態化監測幫扶。做實產業幫扶,強化就業幫扶,創新消費幫扶,抓好易地搬遷后續幫扶,確保脫貧群眾長期穩定受益。加大對脫貧村鄉村振興支持力度,集中支持一批重點幫扶村。

  (五)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奮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更大力度推進“放管服”改革。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入推進“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域通辦”,實現市場主體辦事只進“一個網”“一扇門”,一次就辦好。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實行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深化“一業一證”改革,動態調整行業目錄,做到市場主體“拿證即開業”。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推行區域性統一評價,加快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實現工程項目審批“70、50、30”的目標。全面推進“多規合一”“多測合一”,深化工程竣工驗收“多驗合一”。優化財產登記服務,提升納稅服務質效,全面降低企業用水用能成本。推廣“評定分離”經驗,加強公共資源交易綜合監管。完善“互聯網+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強化重點監管,開展跨部門、跨領域、跨層級聯合監管。深入推進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建設,持續深化“進解促”活動,用好省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金牌“店小二”,為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提供優越環境、肥沃土壤。

  更深層次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全面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建立招商引資項目稅收貢獻評估、財政涉企補助資金稅收貢獻審核機制。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收費。深化產權制度改革,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持續深化供銷社綜合改革,開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創新“三農”發展體制機制,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落地見效。

  更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提升荊門保稅物流中心(B型)功能,加快國際內陸港建設,積極創建荊門綜合保稅區,提高荊漢(歐)班列的時效性、便捷度,打開外貿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工程,加快荊門高新區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新增備案企業80家、出口實績企業20家以上。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對接湖北自貿試驗區,在融合發展中分享更多資源、贏得更多紅利。

  (六)以舉辦園博會為契機,奮力提升城市顏值和氣質

  全力辦好園博盛會。突出“生態荊門·品質生活”主題,通過礦坑修復、“疤痕”治理、生境連接,高質量完成園博會基礎場館及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形成“城綠交融”的景觀風貌和生態修復的荊門范例。開展“潔城迎園博”行動,做好服務保障、展期運營管理等工作,辦好主題論壇、攝影大賽等活動,加強園博會以及城市形象宣傳推廣,高質量辦好湖北省第三屆園博會。

  著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以高鐵新城、荊楚科創城、園博園三大片區建設為重點,謀劃實施城建項目270個,力爭完成年度投資100億元。聚焦精致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三環六隧九射”建設,抓好掇刀石大道、羅漢山隧道等環線節點建設,完成白云大道、月亮湖北路等道路改造。啟動高鐵荊門西站建設,加快站前廣場及周邊配套市政道路、荊楚科創城核心區市政道路、荊東大道北段等項目建設。中心城區新增供水供氣供熱管網50公里、民用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完成南北供熱一體化改造;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000個。全面完成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改造任務,改擴建惠民農貿超市10家以上。實施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推動沙洋、鐘祥、京山加快綠色低碳縣城建設。全市新改造261個城鎮老舊小區,支持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加大充電樁建設力度,優化城市充換電服務和儲能網絡。加強公廁建設和規范化管理,鼓勵社會公廁免費開放。

  努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落實中心城區人力資源集聚政策,穩步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統籌劃定“三線”,科學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推進智慧城市大腦建設,加快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做好控違拆違工作。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加快實施生活垃圾填埋場滲瀝液全量處置和生態修復項目。加強城東、城南片區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進一步解決異味污染問題。抓實文明城市常態化精細化管理,開展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和隱患整治,推進深度保潔和“美麗街區”創建,深化增綠提質行動,持續改善人居環境。支持鐘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七)以融入“宜荊荊恩”城市群為紐帶,奮力優化區域發展布局

  深化區域戰略合作。深度融入“宜荊荊恩”城市群,推動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環保同治。加快推動縣域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一小時交通圈”。以綠色化工、生物醫藥等產業為重點,共建共性技術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主動對接武漢城市圈、“襄十隨神”城市群,深化與漢江生態經濟帶區域內城市的深度合作。推動沙洋縣、漳河新區與當陽市、荊州區合力建設協同發展先行區。

  突破性發展縣域經濟。深化擴權賦能強縣改革,支持鐘祥、京山實施“百強沖刺”,沙洋、東寶實施“百強儲備”行動。積極對接融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推動縣(市、區)“一縣一品”發展新興產業,支持沙洋發展風電裝備制造產業、鐘祥發展磷系新材料產業、京山發展氫能源產業、東寶發展柔性線路板產業、漳河新區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屈家嶺發展“農業+文旅”產業,支持荊門高新區·掇刀區打造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積極打造美麗小城鎮。深入開展“擦亮小城鎮”行動,鞏固提升前兩批44個小城鎮環境整治成效,加快第三批20個小城鎮治理。大力發展特色小城鎮,支持愛飛客航空小鎮建設“兩基地一營地”、京山網球小鎮打造世界級網球小城,支持鐘祥彭墩長壽小鎮、柴湖花卉小鎮、沙洋油菜花海小鎮、東寶圣境滑翔小鎮等進入國家、省級創建項目,支持客店鎮建設國際慢(漫)鎮。積極推進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實施大學生購房補貼政策,做實新市民和青年職工住房保障。

  (八)以美麗荊門建設為抓手,奮力推動綠色發展

  筑牢生態保護屏障。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加快實施革集河流域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漢江岸線生態修復等工程。加大漳河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力度,推進漢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鞏固提升國家長江經濟帶警示片反饋問題整改成果。持續開展“綠盾”攻堅、“國土綠化”行動,啟動城北防護林建設。支持京山、漳河新區創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支持鐘祥、沙洋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支持東寶、屈家嶺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編制“1+N”碳達峰行動方案。支持磷化、石化等重點行業企業率先轉型發展。支持企業參與碳排放權登記、交易。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源頭防控,強化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考核。深化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市建設,加快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改造,完成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積極推進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創建,深入推進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

  強化環境攻堅治理。全力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持續強化工業源、生活源、移動源等污染綜合治理和聯防聯控,完善污染天氣分級應對機制,打好冬春季重污染天氣消除、夏秋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大氣質量持續改善。加強浰河、西荊河、新埠河、長湖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加快南湖清淤及綜合治理,將宮塘片區打造成全省樣板。抓好京山惠亭水庫大水面增殖漁業資源利用全國試點工作。嚴格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強危險廢物規范化收集處置利用,推動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下降,堅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

  (九)以人民群眾平安健康幸福為追求,奮力增進民生福祉

  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做到“四傘并舉、常急兼備、精準施策、統籌均衡”。強化入境人員和中高風險地區返荊來荊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機制,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物品和中高風險地區快遞物流檢疫檢測。規范管理隔離場所,嚴防醫療機構院感,加強公共場所、重點區域管控。持續推進新冠疫苗接種,確保應接盡接。健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成疫情防控大數據平臺,完善聯防聯控長效機制,堅決守住守好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深入實施就業服務質量提升工程,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工作;完善就業支持、志愿服務等政策,探索適合中老年人的靈活就業模式。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等制度。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繳費困難群體幫扶政策,推動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應保盡保。健全重特大疾病醫保和救助制度,完善醫保支付機制。

  繁榮發展社會事業。持續擴大城區義務教育學位供給,加快推進雙泉學校擴建、實驗小學與金蝦路小學合并遷建,完成軍馬場學校建設,新建改擴建一批公益普惠幼兒園。深入推進“雙減”工作,強力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積極做好義務教育課后服務。支持荊楚理工學院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辦好荊門鄉村振興學院、漢口學院京山校區,加快湖北信息工程學校新校區建設,推動湖北通航職業技術學院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創辦技師學院。深入實施健康荊門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進衛生健康領域“五大中心”建設,支持京山市、沙洋縣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綜合醫院。大力推進“一老一幼”項目建設,支持社區興辦普惠性、示范性托育服務中心,提升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水平;推動長期護理保險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驛站作用。辦好市、縣老年大學,完善新型老年健康服務體系,開展整市創建“世界長壽之鄉”工作。抓好“全面三孩”政策配套服務,建設生育友好型城市。大力發展文體事業,建設屈家嶺、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荊門郭店楚簡館,加快民主街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支持市、縣科普陣地建設。

  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完善全市總體應急預案和專項預案,加強應急隊伍建設,推進基層應急管理工作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加快市應急指揮中心、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建設,啟動建設鄂西北航空救援水上分中心,打造具有荊門特色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實隱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強互聯網管理,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領域風險。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嚴控政府債務風險。健全信用管理制度,鞏固誠信荊門創建成果。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危機干預機制,加強精神障礙患者服務管理、吸毒人員包保管控,嚴防個人極端事件發生。持續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深化“情指勤輿”一體化實戰化警務機制改革,堅持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整治網絡電信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加大道路交通、食品藥品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打造荊北交通安全示范帶,支持鐘祥、東寶、荊門高新區·掇刀區爭創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以創建全國雙擁模范城為契機,扎實做好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國防教育、人民防空等工作,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促進軍政軍民團結。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面對新時代“趕考路”,新一屆政府將堅持打鐵先從自身硬,加快轉職能、提效能,著力打造民本政府、法治政府、高效政府和清廉政府。

  (一)堅持忠誠履職,忠心公心守初心。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兩個確立”轉化為“兩個維護”的政治思想行動自覺,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以實際工作成效書寫擔當、詮釋忠誠。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財力優先向民生集中、政策優先向民生傾斜、服務優先向民生覆蓋,以政府的緊日子換來群眾的好日子。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政,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在全市政府系統營造忠誠干凈擔當的良好政治生態。

  (二)堅持依法履職,尊法守法用好法。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加強城市建設、社會管理等重要領域立法,以良法善治引領和助推高質量發展。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法律顧問、合法性審查、責任倒查等制度,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高質高效辦好代表建議、委員提案;主動接受監察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不斷加強審計監督、統計監督。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強執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探索實施執法隊伍中心城區“市區合一”、縣(市、區)“局隊合一”、鄉鎮“一支隊伍管執法”,提升執法效率和監管水平。深入推進“八五”普法,營造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三)堅持高效履職,提神提能提質效。強化爭先意識,始終保持趕路的姿態、趕考的心態、趕超的狀態,牢固樹立“不爭先進就是落后、不拼上游就是下游、不搶先機就有危機”的理念,把“作示范、勇爭先”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強化能力意識,持續開展“政府系統干部能力大提升行動”,加強經濟、科技、歷史、文化、生態等知識學習,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切實增強“八項本領”“七種能力”。強化效能意識,弘揚“三牛精神”,做到一切工作奔著解決問題去、奔著完成目標去、奔著達到效果去。

  (四)堅持勤勉履職,求實務實抓落實。堅決摒棄定勢思維,拒當“躺平”干部,思想上繃緊、時間上抓緊、落實上趕緊,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對經濟運行、民生保障等工作實行閉環管理,對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建設等工作實行清單管理,對環境治理、安全生產等工作實行銷號管理,對重點疑難問題“一錘接著一錘敲”,以釘釘子精神持之以恒抓落實。堅持一線工作法,多到基層貼近群眾、多到企業貼近市場、多到窗口貼近社會,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決策在一線落實。

  各位代表,奮斗正當時,行者方致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始終保持“拼搶實”狀態,大力弘揚“爭搶轉”精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名詞解釋:

  1.“四最”要求: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最有力措施把疫情控制、解決在最小范圍。

  2.“鯤鵬行動”“雄鷹計劃”“云雀工程”:“十四五”時期我市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晉級提能行動、百億企業發展計劃、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工程。

  3.“4253”產業格局:發展4個千億級產業、20個百億級產業集群、5家銷售收入百億級企業(其中1家千億級企業)、300家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4.“五個一”工程:一袋米、一壺油、一頭豬、一只蝦、一枝花工程。

  5.政府系統“兩抓”“兩力”“三實”:“兩抓”,指抓發展、抓落實;“兩力”,指執行力、戰斗力;“三實”,指求實務實抓落實。

  6.“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一主引領”,指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兩翼驅動”,指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由點軸式向扇面式發展,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兩翼”;“全域協同”,指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勢競相發展,打造更多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增長點。

  7.“四個中心、三個示范區”:指創建綜合實力較強的區域經濟中心、競爭優勢明顯的區域科創中心、得中獨厚的區域交通物流中心、特色鮮明的區域文旅消費中心和全省區域協調發展示范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全省市域治理現代化示范區。

  8.“新物種”企業:體現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的高新技術企業,包括“獨角獸企業”“潛在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駝鹿企業”等科創企業。

  9.“共享人才”:改變過去人才的單位所有制,人力資源由“獨有”向“共有”轉變,由“企業儲備”向“社會共用”轉變。

  10.“四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質等級建筑業企業、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國家重點服務業企業。

  11.沿長江(漢江)數字經濟連綿帶:沿長江數字經濟連綿帶,即發揮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培育“宜荊荊”化工特色工業大數據產業鏈,輻射帶動恩施、荊州等地文化和旅游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漢江數字經濟連綿帶,即發揮襄陽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依托“武孝襄十”汽車工業走廊的特色優勢,打造以汽車、裝備制造為主要產業依托的產業數字化經濟帶。

  12.“魚池經驗”:鐘祥市組成掃黑除惡、“三資”清理、重點工作三個專班進駐柴湖鎮魚池村,集中開展村“兩委”班子全面體檢和組織重建兩項行動,經過兩年努力,一舉摘掉了魚池村“亂、散、窮”的帽子,形成可復制推廣的鄉村治理經驗。

  13.“紅領章”:指東寶區馬河鎮以“紅”色教育、“領”辦實事、建“章”立制為主要內容的“紅領章”先鋒行實踐活動。

  14.“紅管家”:指荊門高新區·掇刀區黨建引領下所有基層社會治理參與者的統稱。

  15.“五員議事”:東寶區各村(社區)從優秀黨員、退休老干部、退伍軍人、老教師等基層優秀代表中推選5人,分別擔任村情民意信息員、政策法規宣講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移風易俗倡導員、特殊人群幫扶員,構建黨建引領的“五員議事”治理模式。

  16.工程項目審批“70、50、30”:指政府投資項目、社會一般投資項目、帶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審批時間分別縮減至70個、50個、30個工作日。

  17.“評定分離”:將評標委員會評標與招標人定標作為相對獨立的兩個環節進行分離,招標人在評標委員會評審和推薦的基礎上,根據招標文件規定的定標要素和方法進行定標。

  18.“三線”:指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19.“51020”現代產業集群:省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構建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

  20.愛飛客“兩基地一營地”:指“湖北省青少年創客教育基地”“湖北省通航運動實訓基地”和“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

  21.“1+N”碳達峰行動方案:“1”即全市碳達峰行動方案,“N”即重點領域、重點區域碳達峰專項行動方案。

  22.“雙減”工作: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23.“五大中心”:市傳染病醫院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一醫綜合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市二醫專科專病特色醫療中心、市中醫醫院中醫醫療和康復中心、市婦保院婦幼保健中心。

  24.“市區合一”“局隊合一”“一支隊伍管執法”:《湖北省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繼續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強化省級統籌協調和監督指導職責,省級原則上不設行政執法隊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原則上只設一個執法層級,縣(市、區)一般實行“局隊合一”;依法明確鄉鎮(街道)執法主體地位,建立行政執法目錄,統籌調度轄區內綜合行政執法工作,逐步實現“一支隊伍管執法”。

  25.“八項本領”:指學習本領、政治領導本領、改革創新本領、科學發展本領、依法執政本領、群眾工作本領、狠抓落實本領、駕馭風險本領。

  26.“七種能力”:指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荊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6日 李濤)

2022-03-16 17:22 來源:荊門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