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1日 包洪文)

2022年03月08日 17:17   來源:三亞市人民政府網站   

  2022年1月11日在三亞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三亞市市長 包洪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和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本屆政府收官之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們堅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號文件、8號文件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一心,攻堅克難,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新成績。

  (一)跟蹤調度穩增長,經濟實力再提升

  經濟運行高開穩走。堅持按季抓、月跟蹤、周調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超額完成年初預期目標,多數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835.4億元,同比增長12.1%,兩年平均增長7.5%,全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1.2∶14.9∶7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2億元,同比增長43.1%,兩年平均增長26.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7.1億元,同比增長6.1%,兩年平均增長3.6%;地方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71.3%,比上年提高15.1個百分點;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99元,同比增長9.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3元,同比增長11.0%。

  項目投資支撐有力。設立項目策劃、要素保障、投資納統、新開工服務四個專班,出臺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措施、政府投資建設項目設計變更管理規定等一系列政策,加強項目建設“紅黃綠”亮牌督辦和約談,通過區域評估、“以函代證”、加快投資評審、落實并聯審批、創新供地方式等多項措施,全力推動項目投資。2021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8%,兩年平均增長8.0%,圓滿完成為全省投資多作貢獻的目標任務。

  經濟活力明顯增強。上線運行招商信息管理平臺,出臺招商引資考核和管理辦法,建立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聯席會商制度,2021年新增招商引資注冊企業1995家,全市新增企業3.1萬家,同比增長32%。新增外資企業345家,同比增長118%;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52億美元,同比增長46.3%。貨物進出口總額207億元,同比增長20.3%;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22億元,同比增長57.1%。

  (二)防范風險抓創新,開放步伐再擴大

  防范風險有力有效。嚴格落實風險防控專項工作部署和重點任務。推進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實戰化運行,在未設立口岸查驗機構的區域布設8個綜合執法點。強化反走私綜合治理,重點開展打擊治理離島免稅“套代購”走私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妨害國(邊)境管理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商品房銷售價格備案管理,堅決遏制違規銷售、違規漲價、造假騙取購房資格等行為。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抓好人、物、環境同防和進出同防,加強機場、車站、口岸等重要環節防控,落實重點人群“應檢盡檢”措施,開展全市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演練,及時妥善處置涉疫突發事件,全年實現零傳播、零感染、零病例。新冠疫苗接種率排在全省前列,免疫安全屏障加快構筑。

  政策效應不斷釋放。交通工具及游艇、生產自用設備等“零關稅”政策相繼落地,完成首票“零關稅”帆船進口通關。全市離島免稅購物金額381億元,約占全省的七成,同比增長76%。三亞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項目通過驗收,迎來首家企業入駐。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加快建設,完成首單種質資源引進業務,促成種業科技成果轉化第一單。三亞中央商務區新增QFLP[1]基金21支,首批試點QDLP[2]基金管理人12家,占全省首批試點名額的一半。全市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總額50.2億元,同比增長4倍,跨境貿易投資人民幣結算比重進一步提高。

  營商環境繼續優化。在全省率先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立法,出臺政府規章《三亞市優化營商環境若干規定》,創立指標長責任制和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完善“一鹿快辦”政務服務體系,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個工作日以內。上線惠企政策綜合服務平臺,設立520企業服務中心和“辦不成事”督辦窗口。創新實行“城小二”[3]“商鹿通”[4]等重點園區企業服務模式,推行“拿地即開工”。搭建三亞信用信息平臺,在全省率先實施行政管理信用承諾機制。設立中國(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三亞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依法依規處置歷史遺留問題,出臺《關于妥善解決我市房地產領域若干突出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一批房地產項目辦證難、交房難問題得到解決,半山半島項目破產重整工作穩步推進。

  (三)培優產業調結構,動能轉換再加快

  旅游業復蘇向好。吸引首艘五星紅旗郵輪“伊敦”號開通國內郵輪航線,推動西沙旅游航線率先在國內復航。全年游艇出海近16萬艘次,接待游客超過105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7%和44.6%。出臺水上旅游、海鮮餐飲等服務標準規范,強化旅游市場綜合監管。開通“三亞-拉薩”航線,實現與全國省會城市全部通航。努力克服國內散發疫情影響,全市接待過夜游客2162萬人次,同比增長19.7%,旅游總收入747億元,同比增長65.2%,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

  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三亞中央商務區產業集聚態勢逐步顯現,去年園區投資同比增長27.7%,稅收同比增長94.4%。引進字節跳動公司設立三亞區域總部,紫金礦業集團、恒力集團設立國際貿易總部,完成三亞首筆新型離岸國際貿易[5]業務,入駐我市的總部企業達到16家。中旅郵輪等42家郵輪游艇產業鏈企業順利落地,南邊海游艇碼頭項目穩步實施。海南國際清算所[6]、中國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落戶三亞,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遷址三亞,太古集團、吉利控股集團在三亞設立跨境投融資平臺。三亞中央商務區新增基金企業222家,海南自貿港首項S基金[7]政策在園區出臺。梅村產業園項目正加快推進。

  高新技術產業加速壯大。崖州灣科技城已有44家大型企業、19家科研機構和11所高校入駐,去年園區投資同比增長59%,稅收同比增長73%。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農業科學院南繁育種研究中心掛牌,國際種業科學家聯合體成立,國家(三亞)隔檢中心完成主體施工,國家南繁生物育種專區初步建成并試運行,南繁種業科技眾創中心、海南種子創新研究院科研樓等項目完工,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獲批建設,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成功舉辦,中種集團總部落戶園區。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斗者”號等一批重大深海科研成果先后落地,國家化合物樣品庫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等項目有序推進。全國首個商用海底數據中心示范項目簽約落戶三亞。

  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穩步發展。全市建設高標準農田1萬畝。成功舉辦2021第二屆熱帶水果產業博覽會暨三亞芒果產業大會,建成了天涯南島肉鴿、崖州三更肉牛等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了8個“一村一品”示范村,三亞水產苗種南繁生態產業園項目已開工。崖州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市“三品一標”[8]認證企業達到60家。成功承辦首屆共享農莊大會,大茅遠洋生態村獲批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吉陽區被認定為首批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市、區)。

  (四)統籌城鄉促協調,環境品質再升級

  城鄉建設發展一體推進。啟動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提升兩個“三年行動”,分別謀劃推進城區大三亞灣整體提升、兩河四岸整治提升等4個綜合型示范項目和39個重點示范項目,鄉村地區“一環、五區、八景、十一村”25個綜合示范項目[9]。《三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通過專家評審,面向國際公開征集三亞城市形象、城市元素,推行“陽光規劃”[10]試點和“機器管規劃”[11],完成應編盡編村莊規劃53個。20個老舊小區改造基本完成,推動新建或提質升級紅花村、六盤村等11個美麗鄉村市級示范村。全力推進三亞新機場前期工作,加快亞龍灣第二通道(二期)等工程建設,三橫路機場段、鳳凰段(一期)、荔枝溝段實現通車。開展雨污水管網排查整治,新建雨水管道8公里、污水管道37公里。繼續推動農村設施補短板,完成農村地區天然氣入戶安裝1202戶,農村居民生活和動力電通電率100%,“三清兩改一建”[12]成效明顯。分類盤活存量建設用地55宗2528畝。全面推進5個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公布實施城鄉一體建設用地基準地價[13],上線運行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信息服務平臺,通過“掛牌+協議”雙模式完成2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面完成墾區農場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承接,與海墾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謀劃南濱、南田墾地融合發展示范區。

  生態環境治理深入實施。全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亞龍灣瑞吉度假酒店配套游艇碼頭提前完成防波堤拆除,鳳凰島二期項目拆除正有序實施。加強秸稈、垃圾禁燒和煙花爆竹禁放工作。完成三亞河河口清淤疏浚,加快推進抱坡溪、大茅水等河道水系綜合整治和三亞灣、亞龍灣海岸帶整治,加快實施三亞河國家濕地公園保護修復、鐵爐港紅樹林生態修復治理工程,開展集中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退果還林。落實河(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完善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生活垃圾分類和“禁塑”工作,三亞市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項目建成投用。去年開工建設裝配式項目建筑面積397萬平方米。入選國家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有率達10.26%,純電動汽車總體車槍比為2.46:1。

  (五)辦好實事惠民生,群眾生活再改善

  就業社保擴面提質。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57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87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44%。構建“基本醫保+大額醫療費用補助+商業健康保險+醫療救助”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扎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14]試點。全市“菜籃子”平價網點達到90個,全年蔬菜自給率達到65%,“15+N”種基本蔬菜均價下降0.51元/斤。居民消費價格漲幅0.5%左右,是201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建成39個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在141個村(居)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全市首家公建公營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三亞市養老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全市招收3歲以下嬰幼兒的機構達到129家,托位數3325個。

  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提升。出臺《三亞市中小學、幼兒園用地保護辦法》,建成3所中小學校、10所公辦幼兒園,新增中小學學位8326個、公辦幼兒園學位1980個。系統推動“雙減”[15]工作,建立全省首個中小學課后服務平臺,130所符合條件的學校全部開展校內課后服務。加快市中醫院改擴建,啟動三亞中心醫院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和市人民醫院新院區項目,推動市人民醫院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合作共建,83個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項目實現竣工。完成省政府下達的棚戶區改造開工任務2321套、安居房開工任務1萬套,建成安居房1627套,分配安居房1582套。建成市體育中心主體育場和熱身練習場,開工建設市博物館、市綜合檔案館。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形成三亞群眾文化藝術季等文化服務品牌。

  社會治理持續強化。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抓好防汛防風工作,加強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監管,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持對黑惡勢力、“黃賭毒”“盜搶騙”、電信網絡詐騙以及旅游市場等領域違法犯罪行為高壓打擊態勢,刑事立案數、“盜搶騙”案件數等指標明顯下降。成立市人民調解協會,實現全市各村(居)專職人民調解員全覆蓋。切實抓好國防動員,推動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深度協調發展,雙擁共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完善制度轉作風,政府建設再加強

  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扎實推進“作風整頓建設年”和“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實實在在為企業和群眾解決一批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結合“制度建設年”行動,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梳理制定權責清單,完成237件市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清理,出臺政府規章5件、行政規范性文件29件。在全省率先完成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行政復議改革,率先實現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市、區、村(居)三級全覆蓋,率先實現地級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訴訟案件。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辦復市人大代表建議177件、市政協委員提案155件,辦復率100%。深化以案促改,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對土地利用、工程招投標、自然資源和規劃領域突出問題實施集中專項整治。

  2021年的工作,為本屆政府五年任期畫上了句號。過去五年,是三亞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全市上下搶抓自貿港建設機遇,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十三五”圓滿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

  五年來,我們堅持攻堅破題、提質增效,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堅決破除“房地產依賴癥”,房地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從2017年的63.3%下降至2021年的49.3%,全市旅游總收入五年年均增長14.3%,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熱帶特色現代農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1.4%、4.9%和7.3%,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7.2%、5.5%和16.5%。2018年4月13日以來,新增市場主體15.8萬家,98家世界500強企業、34家中國500強企業在三亞注冊分支機構;新增人才落戶4.2萬余人,其中高層次人才3600余人。

  五年來,我們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活力加速迸發。“多規合一”[16]改革、“極簡審批”改革、政府機構改革、農墾改革、司法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高質量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有序推進,三亞市被確定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建立“1+2+6”國企發展新格局[17],市屬國企在資本市場債券融資領域實現零的突破。創新設立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等4個法定機構,崖州灣科技城、三亞中央商務區被確定為全省自由貿易港重點園區。12項案例入選海南自由貿易港制度創新發布案例。去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比2016年分別增長4.6倍和1.2倍。成功舉辦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三亞國際音樂節、三亞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世界頂尖科學家三亞論壇等一系列重大活動。

  五年來,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建管并重,城鄉面貌不斷改善。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完善城鄉規劃體系,謀劃“中優、東精、西拓、北育、南聯”戰略[18],全市常住人口突破100萬人。加快完善基礎設施,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嶺頭)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啟動施工,環島旅游公路土福灣至海棠灣通道已經建成,山海高速公路三亞段實現通車,城鄉路網提質升級。實現城鄉地區光纖寬帶網絡和4G網絡全覆蓋,實現主城區室外5G信號連續覆蓋。年供電可靠性提升至99.9%。農村供水普及率提升至98.5%。城市天然氣管網實現全覆蓋,燃氣下鄉“氣代柴薪”穩步推進。基層治理持續加強,16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掛牌運行。

  五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環境優勢更加彰顯。堅決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19]。入選全國首批“無廢城市”試點,規劃建設三亞市循環經濟產業園。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覆蓋率78.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2021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100%,PM2.5累計平均濃度12微克/立方米,河湖庫和近海海域等水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2.6萬輛,生活垃圾分類、“禁塑”、裝配式建筑[20]推廣有序開展,綠色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五年來,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發展為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16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全市建檔立卡2253戶10065人提前一年全部脫貧。五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7.4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萬人次,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9%和8.3%。社會保險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人大附中三亞學校、上外三亞附中等40所中小學、幼兒園建成開學,新增學位2.6萬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52.1%,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89%。15分鐘城市健康服務圈、30分鐘鄉村健康服務圈初步形成。完成棚戶區改造3.04萬套,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1.85萬套。扎實推進平安三亞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禁毒三年大會戰取得階段性成果,連續4年未發生較大以上事故。大力支持國防建設,鞏固軍政軍民團結,連續四屆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

  各位代表!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過去五年的發展成績,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鼎力支持的結果。在這里,我謹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三亞各單位,向駐市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長期關心支持三亞發展的國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三亞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經濟規模小,綜合實力弱,支撐增長的重大項目儲備不夠,產業發展的速度質量亟需提升;改革創新的力度、深度有待加大,營商環境與先進城市還有不小的差距;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短板問題依然存在;少數干部法治意識、服務意識不強,創新能力、業務能力不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消極腐敗問題仍有發生。我們要下決心解決這些問題,全力做好政府各項工作,不負人民重托。

  二、今后五年工作思路和2022年工作建議

  今后五年是三亞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新標桿的關鍵時期。市第八次黨代會科學分析了今后五年我市面臨的發展形勢,描繪了三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宏偉藍圖。我們要以此為指引,在新一屆市委的領導下,努力鑄就三亞發展新輝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12號文件、8號文件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決落實市第八次黨代會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蹄疾步穩落實自由貿易港各項政策措施,積極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聚焦“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21],實施“三大工程”[22]“三個行動”[23],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熱帶濱海城市,著力打造改革開放發展標桿、國際旅游消費標桿、南繁深海科創標桿、生態文明標桿、社會治理標桿、民生幸福標桿,著力打造開放三亞、創新三亞、綠色三亞、誠信三亞、幸福三亞、清廉三亞,奮力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新標桿,成為展示經濟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的示范樣板,成為展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獨特優勢、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城市范例。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我們要認真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和市委七屆十五次全會的決策部署,圍繞狠抓落實這個中心,扭住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守好生態環境、風險防范兩條底線,突出項目建設、產業培優、創新驅動三大支撐,夯實規劃建設、社會治理、招商引智、改善民生四項保障,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做到“開局即沖刺”,全力以赴實現一季度“開門紅、開門穩”,為全年穩定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確保三亞發展邁上新臺階。2022年我市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以上,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以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水平。為實現上述目標,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改革開放,爭當自貿港建設排頭兵

  落實政策促開放。一是加快政策落地效率。緊跟自貿港政策安排,深入研究放寬市場準入、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跨境服務貿易、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政策,結合稅收優惠,圍繞產業、企業、項目,精心策劃設計,精準主動服務,推動政策落地,力爭形成“一個月首單、三個月推開、半年見效”的速度節奏,高質量完成省里下達的自貿港建設年度重點任務。二是打造三亞特色亮點。推動離島免稅銷售擴量提質,持續優化監管和提貨方式,擴大免稅店郵寄倉空間,加快免稅品品牌、品種、價格與國際原產地“三同步”進程,力促今年離島免稅銷售保六爭七(百億)。推動游艇“免擔保”與“零關稅”政策有機銜接,制定“一船一策”“一企一策”,助力游艇產業發展。圍繞南繁深海產學研融合,積極推動科技研發、科技產業、金融服務以及種業等領域跨境貿易制度創新,爭取自貿港政策支持。三是加緊封關運作準備。明確項目清單,高標準推進口岸升級改造和“二線”口岸[24]建設。進一步完善社會管理信息化平臺和電子圍欄基礎設施,強化部門數據共享。啟動非設關地[25]綜合執法點實質運行。四是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立足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26]生效的背景,深入研究策劃,爭取與自貿港建設形成政策疊加效應。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粵港澳大灣區、泛珠、長三角等區域的交流合作,重點探索產業合作、園區共建新模式。加快中國(三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發展,加強三亞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招商運營。根據疫情防控形勢,適時拓展國際貨運航線,提高三亞口岸作為第一入出境點的貿易量占比,力爭全年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進出口均增長16%以上,實際利用外資超過5億美元。

  改革創新增活力。一是優化營商環境。認真開展“制度執行年”行動,引領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營商環境時間、環節、成本等指標步入全國先進水平。深化證照分離改革,研究推進“一業一證”改革,推廣電子證照、印章應用,探索平臺經濟[27]集群注冊[28]制度,提升準入準營便利度。進一步優化“一鹿快辦”政務服務體系,推進政務服務“大綜窗”改革[29],提升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審批”,實現政務審批全面提速,力爭政務服務“零跑動”事項可辦率達到65%,持續完善“一件事一次辦”主題套餐服務。推行“預約通關”“兩步申報”“匯總征稅”[30]等快捷通關模式,實現原產地業務辦理全流程“零見面”。健全執法部門協作,完善府院聯動機制,充分發揮國際商事調解中心、知識產權特區審判庭等機構的作用,強化營商環境法治保障。加強對營商環境問題訴求的核查處理,確保“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應”。二是搞活市場主體。縱深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支持市屬國企拓寬融資渠道,支持旅投集團、環投集團培育國有上市公司,力爭今年“2+6”市屬國企利潤實現翻番。深入實施公平競爭政策,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精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深化“政銀保”合作,引導金融機構扶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完善惠企政策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實施惠企政策精準推送和一網通享。三是創新人才機制。探索“平臺+資本+市場”引才模式,發揮重點園區和進駐高校、科研院所、市場主體的作用,促進人才引育和使用發展一體統籌。四是完善信用體系。堅持“新官理舊賬”,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處置土地、房地產、建設項目等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加快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強化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全面推行信用承諾制,開展企業信用分類評價和管理,根據信用等級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

  防范風險穩發展。落實風險防控主體責任,加強風險隱患預判預警,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有效遏制企業過度負債和金融過度授信,依法處置房地產風險項目。健全區域金融管理協調機制,提升金融監管水平。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止新增隱性債務,合理調整市區兩級債務空間。精準高效管控市場主體非實質性運營風險。筑牢反走私綜合治理防線,嚴厲打擊重點涉稅商品、凍品(凍肉)、瀕危物種及其制品、涉槍涉毒、洋垃圾等領域走私行為。健全有害生物聯防聯控機制,強化檢驗檢疫、區域隔離,嚴防外來物種入侵、疫病傳染風險。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和“管住關口、放活內部”的疫情防控策略,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完成全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建立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應急響應平臺與決策指揮系統。

  (二)堅持“項目為王”,筑牢高質量發展基本盤

  構建全市“大招商”格局。落實自貿港投資新政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做好項目策劃,提升項目質量。建立更為精準高效的產業政策體系,推行“鏈長制”,圍繞產業發展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加快培育具有特色優勢的產業集群和產業生態,力爭今年產業投資增長23%以上。編制實施2022年三亞市城鄉建設計劃,力爭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25%以上。發揮招商引資“一平臺兩機制”[31]作用,充分調動各區、各園區、各部門積極性,形成全市合力招商格局。建立招商智庫,打造專業化招商隊伍,強化以商招商、第三方機構招商,搭建海南自貿港外商投資交流平臺。借力“百家央企進海南”行動,與海南自貿港北京招商工作專班加強招商聯動,推動1~2家央企或其二級企業遷至三亞設立總部。依托重點園區平臺,加強產業創新綜合服務,力爭今年崖州灣科技城新增招商引資企業3000家,三亞中央商務區新增招商引資企業1000家。

  推動項目“加速跑”落地。建立由市領導定點掛鉤、跟蹤服務,覆蓋招商項目落地全過程的責任機制。緊盯項目投資“四張清單”[32],繼續強化按季抓、月跟蹤、周調度,建立項目問題臺賬,全面梳理和分類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提升項目審批和前期工作效率,在全市已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區域實行區域評估,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在建筑設計指標、裝配式建筑設計、海綿城市設計等環節推行承諾制,通過“函證結合”、分階段辦理許可證等方式,為項目拿地即開工、投資納統創造便利。合并政府投資項目前期審批環節,壓縮1個月的前期審查審批時間,將項目概預算評審時間控制在15天以內。

  抓好要素“關鍵點”保障。吃透用好省政府關于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規劃和用地保障的意見,通過差別化產業項目用地供地模式和鼓勵現有產業轉型升級的措施,解決用地瓶頸問題。繼續實施園區“標準地”[33]供應模式。做好重點項目耕地占補平衡工作。加快清理盤活存量閑置土地和“批而未供”土地。實行建設用地供后開發利用全程監管,預防新增閑置土地。建立項目儲備獎勵機制和支出執行緩慢懲罰機制,強化項目庫建設,做好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地債資金、專項轉移支付等上級資金支持,引導市屬國企通過謀劃項目申請使用省級政府投資基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推進PPP模式[34]高質量發展。探索通過園區基礎設施融資租賃、REITs[35]、產業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拓寬項目融資渠道。

  (三)推動消費升級,建設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

  提升旅游產品吸引力。加快凱蒂貓主題樂園等項目建設,推動復游城國際旅游度假社區、海棠灣超級萬象城綜合體、三亞SKP等項目落地開工。推動全國首條郵輪海上游航線率先在三亞運營。實現三亞國際游艇中心、游艇旅游中心和游艇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正式運營。積極推進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保障FE賽車主題樂園、星際熊華南文創中心等項目盡快開工,繼續辦好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精心籌備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和第六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充分發揮市體育中心、天涯海角亞沙會開幕式場館的功能作用,推動文化、體育旅游發展。加快紅色娘子軍演藝公園二期項目建設,支持亞龍灣玫瑰谷、西島、南山等景區打造夜間旅游業態。

  打造融合消費新模式。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完善消費設施布局和功能定位,構建市民與游客共享的消費場景。加快推進國際免稅城三期項目,高標準建設鳳凰海岸免稅消費商圈、南邊海游艇旅游消費商圈,培育發展“首店、首牌、首秀、首發”經濟,打造國內替代出境旅游和吸引消費回流目的地城市,同時豐富市民高端時尚消費選擇。構建“智慧旅游”消費體系,建設智慧景區、智慧店鋪,擴大線上消費規模。通過編制美食地圖等方式,激活旅游和本地餐飲消費。利用營運用交通工具及游艇“零關稅”政策,推動游艇旅游、低空旅游、汽車租賃等業態規范發展,促進旅游消費與大宗消費相結合。

  推動消費環境再優化。深化部門聯動協作,強化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和各行政執法部門為主的“四位一體”旅游市場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執法合力。規范涉旅行業協會建設,實施水上旅游、鄉村民宿等領域管理辦法和海鮮餐飲、婚紗攝影等行業高質量服務標準。深入開展“誠信經營·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完善旅游經營主體、從業人員“紅黑名單”管理機制。根據疫情防控形勢,提前謀劃航線開發,優化航線結構和布局,推動三亞航空市場擴容。充分發揮市旅游推廣局的作用,強化市場研究、數據分析,實行更加科學精準的推廣策略。

  (四)突出創新驅動,創建國家戰略高新技術前沿區

  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海南打贏科技創新翻身仗三年行動中找準三亞定位,圍繞種業、深海等領域,全力創建國家實驗室、國家和省級重點實驗室,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20家,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提升至1.7%,爭取進入科技部創新型城市試點行列。依托崖州灣科技城,推動科技成果應用轉化示范和收益分配機制創新,在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改革中貢獻三亞智慧。推進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首批“揭榜掛帥”[36]項目成果產出和驗收,研究發布第二批項目清單。加快崖州灣科技城知識產權特區建設,推進中國(三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掛牌,建立“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南繁科技城。圍繞“南繁硅谷”建設,有序推進科研用地流轉,加快墾地融合發展,協同帶動樂東抱孔洋、陵水安馬洋兩個基地建設,形成南繁“一體兩翼”發展格局。全力支持海南省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爭取崖州灣國家實驗室掛牌成立。加快國家(三亞)隔檢中心、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建設,推動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確權交換中心、種業創新中心等項目開工。圍繞“檢測前端、田間服務、實驗室管理、成果轉化、經營創收”南繁全產業鏈條,開展精準招商。積極培育種業領域合同研究組織(CRO)[37],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發展。暢通種質資源進出通道,推進“常規引種”“特許引種”兩類業務落地,力爭實現種子出口業務首單突破。吸引第三方檢驗檢測市場主體集聚,探索開展離岸技術研發服務和國際檢驗檢測服務貿易。

  加快建設深海科技城。推動海南省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實質運行,積極培育深海科學與智能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等領域技術攻關,打造國家深海技術創新中心。大力推進南海地質科技創新基地、國家化合物樣品庫三亞深海化合物資源中心、深海科技創新公共平臺、南山港公共科考碼頭等重大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圍繞“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深海)”體系,推動近岸海上試驗場、南海島礁可持續發展技術體系研發平臺、深部生命國際研究中心三亞崖州灣研發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聚焦能源開發、海洋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吸引一批企業和項目進駐。

  培育發展數字科技和信息產業。積極推進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中國電子三亞信息港、三亞互聯網信息產業園等園區建設發展,推動網易海南總部及元宇宙產業基地項目加快落地,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及專業服務產業集群招引,培育壯大空天信息、遙感信息、衛星測控等航天科技產業,以及大數據、區塊鏈、信息安全、數字文創等數字經濟業態。加快“城市超級大腦”等應用型項目建設,建立全市統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臺和綜合執法系統,實現城市治理“一網統管”,開展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加快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覆蓋、應用普及、行業賦能,力爭入圍工信部“千兆城市”。

  (五)立足產城融合,打造自貿港現代服務業集聚區

  高標準建設中央商務區。科學編制三亞中央商務區專項規劃和各單元開發細則,穩步推進月川、東岸、海羅、鳳凰海岸等片區更新改造。加快三亞河口通道、三亞中央公園和大悅城城市綜合體、紫金國際中心等項目建設。做強樓宇經濟,為企業落地提供空間保障。開辟企業落戶綠色通道,組建專業團隊為企業引辦、代辦行政審批手續。樹立“乙方思維”,延伸提供項目投融資、商業伙伴引薦、人才引進培訓等后續發展服務,建立覆蓋招商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跟進服務體系。在提升管控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爭取政策支持,保障新業態、新企業展業的合理需求。搭建政企互聯信息平臺,及時精準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各類問題。

  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聚焦總部經濟,新完成一批總部企業認定,加快建設字節跳動公司三亞區域總部,服務推動結算類總部企業擴大經營,力爭新引入跨國公司、大型央企、國企以及大型民企設立跨境投融資平臺等功能性總部。聚焦現代金融,加快建設海南國際清算所、三亞國際資產交易中心、海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吸引頭部財富管理、基金管理等機構入駐,推動首支公募基金[38]落地;深入推進數字人民幣試點示范區建設;發展金融科技、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業態。聚焦商貿物流,扎實推進梅村產業園建設,培育壯大黃金珠寶及高端消費品、物流分撥等產業;推動三亞市保稅物流中心(B型)構建國際倉儲物流中心;促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離岸貿易協同發展,積極打造中國企業品牌出海中心、新型國際離岸貿易結算中心。聚焦特色會展,推動保利C+國際博覽中心竣工投用,發布三亞市會展行業地方標準,精心策劃舉辦種業、海洋、游艇等領域高端會展,引進知名會展公司在三亞設立機構、投資辦展。聚焦醫療健康,發揮解放軍總醫院海南醫院輻射功能,做強海棠灣醫療健康服務產業,依托市中醫院打造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推動高端醫美、健康檢查、康復療養、溫泉養生、森林康養等特色業態發展。聚焦專業服務,加快推進中國海南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建設,舉辦三亞文物藝術品“第一拍”,力爭引入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律所事務所、管理咨詢機構等專業服務機構30家。

  (六)牢記“國之大者”,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

  堅決推動整改整治。不折不扣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和省生態環保百日大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力爭在4月13日前完成鳳凰島二期項目基本拆除任務目標。扎實推進“兩違”圖斑整治、土地領域突出問題清理整治和土地例行督察整改工作。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專項整治行動,建設高標準農田8800畝。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鞏固藍天、凈土保衛戰成效,落實“六水共治”[39]要求,集中力量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廠網河湖庫海”一體化水環境治理體系,繼續推進人才城水質凈化廠等項目,全面開展雨污水管網排查和修復改造,整治錯接、漏接、混接現象,加快消除污水收集空白區。加強排污口“查、測、溯、治”和城鎮內河湖、地表水水質監測,抓好半嶺水海螺斷面等重點斷面治理,嚴防已達標斷面水質反彈。持續開展重點海域污染河海共治,加強榆林港、鐵爐港、崖州中心漁港海域污染監管。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建立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責任嚴究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落實好河(湖)長制、灣長制、林長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聯合保亭縣推進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強化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完成三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扎實開展海岸帶、山體、河流水系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加快實施亞龍灣西段人工補沙工程,推進8個閉礦礦山和廢棄礦坑生態修復。全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力爭今年獲得省級森林城市授牌。加快推進三亞河國家濕地公園等工程,對寧遠河、藤橋河等主要水系和環境治理提升進行系統規劃,分階段推進實施。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科學謀劃碳達峰行動方案。結合海南國際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設,爭取率先在碳匯研究和市場交易方面實現探索突破。深化“無廢細胞工程”[40]建設,加強村(居)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督導投放。完成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擴建項目(二期)、再生資源集散利用基地建設。持續推進“禁塑”工作,在全市開展綠色快遞試點。大力推進崖州灣深海科技城智慧綜合能源服務項目、低碳智慧能源綜合利用海棠灣示范區項目建設,繼續做好建筑節能、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推廣工作。力爭今年完成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目標。完成客運東站二期、吉陽公交綜合場站等項目建設,著力優化公交線路網,提升公交出行便捷性。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初步搭建換電應用服務網絡,力爭完成2000輛換電車輛推廣目標。

  (七)依托“三年行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城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深入開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年內完成首批示范項目,并對行動項目庫進行動態完善。一是優化規劃設計。完成《三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編制,加快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高水準推進城市設計,編制重點片區開發建設導則。全面推行“陽光規劃”“機器管規劃”,打造“一廳十艙”[41]國土空間治理綜合信息平臺。二是實施城市更新。開展城市體檢評估工作。探索XOD開發模式[42],支持地下空間合理開發利用,推動城市立體發展。繼續推進海羅村、第三市場、丹州小區、火車站站前等試點項目和12個老舊小區改造。三是美化城市環境。謀劃建設棕櫚灘濱河公園、西河鳳凰水城段濱水生態綠道等項目,提升三亞灣椰夢長廊、“兩河四岸”設施功能和景觀風貌,加快構建布局合理、系統完整的城市公園和綠道網絡。四是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推動三亞新機場開工,加快謀劃啟動“大三亞”經濟圈城市軌道交通和G98環島高速公路大三亞段擴容工程,加快推進海南西環鐵路三亞至樂東(嶺頭)段公交化旅游化改造、三亞繞城高速鳳凰機場及連接線工程、三橫路、亞龍灣第二通道(二期)等項目。繼續實施交通擁堵區域和瓶頸路段、路口改造,打通月明橋延伸段市政道路等“斷頭路”,提高支路巷道通行率。加強“機非分離”、公交專用道和各類交通標志標線的建設、施劃、管理,通過智能化手段優化交通引導分流和紅綠燈配時。合理布局建設集約化停車設施和智慧化管理路邊停車位。積極推進羊林抽水蓄能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三亞西天然氣發電工程,推動高壓配電網建設升級。實現西水中調工程(一期)全線貫通,中部水廠建成運行,嶺曲-湯他補水工程建成通水,加快農墾居供水工程建設。

  大力推動鄉村振興。全面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提升三年行動,加快實施“一環、五區、八景、十一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一是提升建設水平。高水平打造11個美麗鄉村市級示范村,升級天涯小鎮、博后村、后海村等一批旅游網紅村,繼續打造抱前村、南山村等產業示范村。二是升級功能環境。推進農村公路升級改造,實施道路生命安全防護提升項目,推動客貨郵融合發展、物流配送等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因地制宜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置系統,實施農村戶用廁所防滲漏改造。三是促進產業發展。啟動蔬菜、芒果等“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調優水果瓜菜品種,充分利用“新奇特優”南繁成果,形成“首種優勢”。依托崖州中心漁港建設漁港經濟區,發展深水網箱養殖和特色水產種苗。加快創建國家綠色農業發展先行示范區、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規劃打造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加工核心園區。加快建設崖州果蔬批發市場、三亞農科綠谷產業園,在全市建設3~4個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基地。打造1個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4個重點共享農莊,繼續開展休閑漁業試點工作,力爭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達到300萬人次。通過產業發展,扎實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力爭全市所有行政村年集體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年營業額億元級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0家。四是深化農村改革。落實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試點任務,結合農村“三塊地”[43]改革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統籌推進農用地和農村建設用地整理,完善海南(三亞)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信息服務平臺運行,爭取全年交易額超過2億元。加快南濱、南田兩個墾地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推進墾地一體化發展。

  創新強化社會治理。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范城市,扎實推進“五位一體”新機制建設。力爭年內新建6個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加強“12345”政府服務熱線平臺建設,并線運行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完善“直通聯辦”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打擊防范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打贏新一輪禁毒三年大會戰收官戰,構建“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治安防范體系。推動市專門學校建成開學,動員全社會共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整合消防、三防、森林防火等應急資源,推進市級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收官戰,持續強化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涉電安全、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實施社區微型消防站建設,開展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和充電棚建設試點。著力化解信訪積案,及時處置各種社會矛盾。大力支持國防建設,做好國防動員、雙擁優撫、退役軍人服務管理等工作,進一步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八)辦好民生實事,增強全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加強就業服務工作。積極引進、培育、扶持、穩定市場主體,推動就業提質擴容。加強就業公共服務,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政策。充分發揮創業孵化基地的作用,完善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小額擔保貸款等創業服務。實施重點群體職業培訓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實用性“訂單式”培訓,建立健全村企對接機制,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開發公益性崗位,開展就業援助,加大就業困難人員幫扶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0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推動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有效銜接。實施敬老院升級改造三年行動計劃,新建崖州區敬老院等兩家養老機構,新增840張養老床位,繼續推進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持續優化普惠性養老服務。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加強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貧血綜合防治,啟動公立型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建設,支持多方力量在社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新增1456個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快推進立才幼兒園、市第九小學三亞灣校區、西南大學三亞中學等項目,增加公辦學校學位4694個。積極對接國內外優質學校和教育機構,謀劃推動合作辦學。在全市推進教育部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建設,推進集團化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繼續實施“好校長、好教師”引培工程、中小學幼兒園“雁領天涯”名師提升工程,引進“銀發精英”到中小學任教。開展中小學教師“區管校聘”管理體制試點。爭做“雙減”優等生,探索海南學生“特色印記”品牌,提升學校課后服務質量。實施中小學空調安裝普及項目。建設“平安校園”,依托中小學生安全應急綜合演練基地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培訓,加強中小學游泳教育。推進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支持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等高校特色化、高質量發展。

  推進“健康三亞”建設。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新院區、三亞中心醫院改擴建、市婦幼保健院二期、市中醫院改擴建(二期、三期)、“大三亞”120急救體系等項目,完成市疾控中心整體搬遷,全面完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借助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等國內頂尖機構的力量,提升市人民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醫療水平,創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大力引進重點學科帶頭人和優秀專科團隊,繼續通過“好院長好醫生”“銀發精英”人才項目引進高層次醫療人才。深化“三醫聯動”改革[44],建設人口健康信息平臺,完善“醫保總額預付+緊密型醫聯體”制度,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工作覆蓋至城鄉居民。落實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工作,深入推進異地就醫結算。爭創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繁榮文化體育事業。完成市體育中心體育館、游泳館主體施工,加快市博物館、市綜合檔案館建設,推動市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市美術館項目立項。力爭年底前開工建設市文化藝術中心(歌劇院、音樂廳)。積極推進區級文化館、圖書館建設,發揮好村(居)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舉辦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抓好落筆洞遺址等文物保護與利用,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現全市“15分鐘健身圈”和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

  持續完善住房保障。堅持租購并舉,滿足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繼續開展租賃住房土地出讓試點,探索推動存量國有建設用地轉型用于安居房和租賃住房建設、村集體建設用地用于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今年開工建設安居房5000套、保障性租賃住房1000套、安置房14550套。

  全力抓好保供穩價。落實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保障糧食和蔬菜、豬肉等農副產品有效供給,“15+N”種基本蔬菜均價不高于去年水平。推進3500畝光伏蔬菜大棚建設,確保常年蔬菜基地面積穩定在1.5萬畝以上,其中骨干基地增加到2500畝,蔬菜自給率超過65%。加快推進羅牛山崖州15萬頭現代循環農業示范基地生產運營,確保全市存欄能繁母豬達到8900頭,規模化養豬場保有量達到15個。推動農商農超對接、直供直銷,加強與島外重要生產基地的聯系和直采,完善“大三亞”地區農業產銷聯合體機制。推動迎賓路市農投集團農產品公益性批發市場日均蔬菜批發量達到100噸以上。推廣南新農貿市場規模化集中經營模式,啟動農貿市場回租回購,協同推進農貿市場電子秤布設及平價蔬菜零售保險試點。在農貿市場中建設600個蔬菜公益性攤位,實現主要社區“菜籃子”保障15分鐘生活區全覆蓋。

  (九)加強政府建設,當好新時代擔當有為的實干家

  加強政治建設。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自覺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扎實做好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堅定不移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工作安排,以實際行動和成效踐行對黨的忠誠。

  加強法治建設。落實“制度執行年”行動部署,動態調整權責清單,持續健全對外行權制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嚴格執行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等程序。進一步深化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厘清權責邊界,完善執法與監管、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45],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制定《三亞市人民政府行政應訴工作規定》,逐步實現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常態化。大力開展“八五”普法,全面提升公共法律服務質量。

  加強效能建設。鞏固“作風整頓建設年”和“查堵點、破難題、促發展”活動成效,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增強政府工作的計劃性,健全重大任務倒排機制,以專班化、項目化、清單化方式推動落實,力爭干一件、成一件。通過科學分工、壓實責任、監督考核,解決部分單位工作“中梗阻”問題。堅持激勵約束并重,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形成“比學趕超”氛圍,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

  加強廉政建設。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進一步深化以案促改,扎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管理監督,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實施細則,馳而不息糾治“四風”。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控一般性支出。推進審計全覆蓋,常態化開展“經濟體檢”。

  各位代表!創新贏得先機,實干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擔當實干,奮力推動三亞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當好排頭兵、打造新標桿,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八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名詞解釋

  [1]QFLP:全稱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指境外機構投資者在通過資格審批和其外匯資金的監管程序后,將境外資本兌換為人民幣資金,投資于國內的PE(私募股權投資)以及VC(風險投資)市場。

  [2]QDLP:全稱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指通過資格審批并獲取額度后的試點基金管理企業可向境內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設立試點基金投資于境外一級、二級市場。

  [3]城小二: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管理局打造的服務工作機制,旨在打造服務型園區,通過抓緊抓實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人才等工作,推進科技城更快更好發展,讓企業在園區發展、人才在城中創業就業無后顧之憂。

  [4]商鹿通:三亞中央商務區管理局打造的綜合商事服務品牌,是根據企業商事辦理流程出現的問題,通過出臺制度措施,規范事前服務事項、簡化事中服務流程、明晰事后監管職責,確保項目工程建設安全有序,構建起園區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綜合服務機制。

  [5]新型離岸國際貿易:是指我國居民與非居民之間發生的,交易所涉貨物不進出我國一線關境或不納入我國海關統計的貿易,包括但不限于離岸轉手買賣、全球采購、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購買貨物等。

  [6]清算所:隨期貨交易的發展以及標準化期貨合同的出現而設立的清算結算機構。

  [7]S基金:又稱私募股權二級市場基金,是一類專門從投資者手中收購另類資產基金份額、投資組合或出資承諾的基金產品。

  [8]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

  [9]“一環、五區、八景、十一村”25個綜合示范項目:“一環”指三亞超級綠道環建設項目,“五區”指抱前單元-過嶺華麗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中廖大茅單元-紅花羅蓬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北山單元-鐵爐村上新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赤草北嶺抱古單元-南山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那會單元-龍密馬腳單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八景”指鴨仔塘溪流域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寧遠河流域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亞龍溪流域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藤橋河流域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大隆水庫周邊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赤田水庫周邊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福萬-水源池水庫周邊生態修復和景觀提升工程、崖州灣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十一村”指南山村景村融合示范村、梅聯社區休閑旅游示范村、南濱居白超隊墾地融合示范村、紅花村鄉村旅游示范村、六盤時尚藝術風情村、升昌村農旅融合示范村、南田居田灣隊美麗鄉村、抱前村現代農業示范村、水蛟村鄉村文創示范村、那受村鄉村電商示范村、龍密村高效農業示范村。

  [10]陽光規劃:通過建章立制、注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監督等措施,將規劃公眾參與機制落到實處,是城鄉規劃領域推行的一項新的規劃公眾參與制度。

  [11]機器管規劃:以國土空間治理監管全過程留痕、減少審批環節人為干擾及腐敗問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社會公眾辦事便利度為根本出發點,以實現“數治”“智治”“共治”為總體目標,構建完善“四橫四縱”建設總體框架(四橫:一張網、一張圖、一平臺、N應用;四縱:組織保障體系、標準規范體系、政策制度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形成“用數據審查、用數據監督、用數據決策”的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治理新模式。

  [12]三清兩改一建: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農村生活污水、清理畜禽糞污及農業生產廢棄物、改造農村廁所、改造村莊道路、建立長效機制。

  [13]基準地價:城鎮國有土地的基本標準價格,是各城鎮按不同的土地級別、不同的地段分別評估和測算的商業、工業、住宅等各類用地,某一時點上土地使用權的平均價格。

  [14]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簡稱DIP付費,是用一個模糊數學的辦法來解決醫保支付的問題,包括了按病種付費和總額預算管理,將統籌區域內所有醫療機構的利益捆綁在一起,讓醫療機構結合成“命運共同體”,彼此之間相互監督和約束。

  [15]雙減: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

  [16]多規合一:2015年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同意,海南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編制海南省總體規劃,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林地保護規劃、生態保護紅線規劃等六大類規劃統一到一個空間規劃體系,解決規劃打架、重復建設等問題。

  [17]“1+2+6”國企發展新格局:“1”指傳媒影視集團,“2”指三亞發控、國資公司兩個平臺公司,“6”指城投集團、旅投集團、交投集團、農投集團、環投集團、科投集團六個產業集團。

  [18]“中優、東精、西拓、北育、南聯”戰略:做優中心城區,吉陽區、天涯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提升完善自由貿易服務、航空郵輪游艇樞紐和區域城市公共服務功能,打造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做精東翼拓展區,海棠灣、亞龍灣主要發展旅游業,打造國際旅游消費中心核心區;做強西翼拓展區,崖州灣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搭建深海、南繁、熱帶農業科研、種質資源中轉平臺,打造戰略前沿產業發展高地;保育北部腹地,以“三亞后花園”為總體定位,形成景區、山區、鄉村一體化的功能組團;南部以近岸海域、海島為本底,海上空港、郵輪母港、南山港、游艇港為依托,做好陸海統籌、聯動南海文章。

  [19]生態環境六大專項整治:整治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氣污染防治、土壤環境綜合治理、林區生態修復和濕地保護。

  [20]裝配式建筑: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21]一中心、一城、一區、三重點:“一中心”指國際旅游消費中心,“一城”指崖州灣科技城,“一區”指三亞中央商務區,“三重點”指民生、生態、社會治理。

  [22]三大工程:創新能力提升工程、產業培優提升工程、民生建設提升工程。

  [23]三個行動: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行動、美麗鄉村建設管理提升行動、制度建設執行創新行動。

  [24]“二線”口岸: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境內其它區域之間進出貨物進行檢查檢驗和提供服務的交通樞紐。

  [25]非設關地:沒有設立海關的進出境地點。

  [26]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2012年由東盟十國發起,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共同參加,通過削減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建立15國統一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定。

  [27]平臺經濟:一種基于數字技術,由數據驅動、平臺支撐、網絡協同的經濟活動單元所構成的新經濟系統,是基于數字平臺的各種經濟關系的總稱。

  [28]集群注冊:多個個體工商戶以一家平臺企業提供的網絡經營場所作為經營場所登記,并由該平臺企業提供住所托管服務,形成個體工商戶集群集聚發展的注冊登記模式。

  [29]“大綜窗”改革:將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事項集中運行,實行一窗口無差別受理,旨在進一步優化三亞的營商環境,提升群眾辦事便利度與滿意度。

  [30]匯總征稅:海關總署為推進貿易便利化、降低通關成本,而推出的一種新型集約化征稅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先放后稅,匯總繳稅”。

  [31]一平臺兩機制:“一平臺”指招商信息管理平臺,“兩機制”指招商引資管理辦法、招商引資考核辦法。

  [32]四張清單:已開工項目清單、市規委會已審議通過的投資項目清單、意向投資企業在土地方面存在的困難問題清單、有明確投資意向的企業清單。

  [33]標準地:在完成相關區域評估基礎上,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至少5項基本指標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

  [34]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

  [35]REITs:全稱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是一種以發行收益憑證的方式匯集特定多數投資者的資金,由專門投資機構進行房地產投資經營管理,并將投資綜合收益按比例分配給投資者的一種信托基金。

  [36]揭榜掛帥:也被稱為科技懸賞制,是一種以科研成果來兌現的科研經費投入體制,一般是為了解決社會中特定領域的技術難題,由政府組織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專門征集科技創新成果的一種非周期性科研資助安排。

  [37]合同研究組織(CRO):通過合同形式為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研發過程中提供專業外包服務的組織或機構。20世紀80年代初起源于美國,目前主要服務于生物醫藥領域。

  [38]公募基金:以公開方式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募集資金并以證券為主要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

  [39]六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優海水。

  [40]無廢細胞工程:按照“無廢城市”建設要求,開展固體廢物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飯店、商場、集貿市場、社區、村鎮、景區等單位或“無廢賽事(活動)”“無廢島嶼(景區)”等場景。

  [41]一廳十艙:是三亞市國土空間治理綜合信息平臺的整體架構,“一廳”指門戶大廳,“十艙”包括大規劃、大審批、大土地、大地礦、大海洋、大監測、大執法、大行政、大測調、大資產等10個部分。

  [42]XOD開發模式:以城市基礎設施為導向的城市空間開發模式,其理念是推動交通、服務、文化、生態、產業等基礎設施和用地的一體化發展,促進城市合理布局,提高整體效率。

  [43]三塊地:城鎮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農村耕地和鄉村建設用地。

  [44]“三醫聯動”改革: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

  [45]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三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1日 包洪文)

2022-03-08 17:17 來源:三亞市人民政府網站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