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9日 曾風保)

2021年02月24日 13:50   來源:汕頭市人民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9日在汕頭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汕頭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長 曾風保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汕頭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汕頭夯實基礎、積厚成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五年。特別是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汕頭視察,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賦予汕頭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的新定位,寄望汕頭實現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的新目標,明確汕頭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新任務,汕頭迎來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我們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完成“十三五”主要目標任務,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的大臺階。五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及省賦予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汕頭開啟新征程、創造新輝煌的基礎不斷夯實。習近平總書記心系汕頭發展,每逢重要關頭、關鍵時刻,及時為我們把舵領航、指引方向。在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對汕頭發展寄予殷切希望;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要求加快汕頭經濟特區發展,把汕頭作為重要發展極,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2020年10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汕頭考察調研時,要求汕頭充分利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共建“一帶一路”等重要機遇,找準定位、揚長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賦予汕頭部分省級管理權限,明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研究出臺政策措施,支持汕頭建設新時代富有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特區;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定點聯系汕頭市及濠江區,部署推動深圳與汕頭建立“核+副中心”深度協作機制。我們牢牢把握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全力爭取重大平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支持,獲得第三屆亞青會舉辦權,國家高新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等相繼獲批,省支持華僑試驗區高質量發展24條政策出臺實施,支撐汕頭高質量發展的要素稟賦不斷積累,乘勢而上、再創輝煌的前景廣闊。

  (二)有效應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2020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30.58億元,增長2.0%,五年間年均增長6.5%,分別高于全國、全省同期水平0.8和0.5個百分點。2020年,來源于我市的財政收入510.63億元,年均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3.45億元,同比增長3.8%;爭取上級轉移支付補助224.2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132.32億元,分別是2015年的1.5倍、8.3倍。充分發揮投資關鍵性作用,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203.74億元,年均增長14.7%,“十三五”期間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1萬億元,是“十二五”的2.5倍,一定程度扭轉長期以來投資不足制約發展的被動局面。三次產業比例由2015年的4.9:50.2:45調整為4.5:47.7:47.8,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們堅持全國全省一盤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全市26例確診患者、3名無癥狀感染者治愈出院,實現“患者零死亡、院內零感染、社區零擴散”,圓滿完成援鄂醫療任務,涌現出一批全國、全省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統籌做好“六穩”“六保”,及時出臺復工復產20條等一攬子政策,科學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加速經濟恢復,穩住經濟基本盤。

  (三)全力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外聯內通的大交通格局日益完善。以提升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范區互聯互通水平為主攻方向,加快推動構建汕潮揭城市群現代立體交通,推進建設鐵路、高速公路、港口、快速干道等骨干交通設施工程。五年來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投資553億元,是“十二五”的3.9倍。區域鐵路樞紐加快形成,廣梅汕增建二線及廈深聯絡線建成運營,實現動車進城。汕頭人民翹首期盼的汕汕高鐵全面開工,項目建成后將推動汕頭與大灣區形成一小時交通圈;汕頭高鐵站及樞紐一體化工程、汕頭南站、潮南站動工建設,漳汕鐵路、粵東城際鐵路、廣澳港疏港鐵路加快前期工作。高速公路織密成網,揭惠、潮惠、汕湛、潮汕環線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227公里,是2015年的3倍。大灣區港口群東翼樞紐港加快建設,廣澳港區2個10萬噸級集裝箱泊位、8公里長深水防波堤、10萬噸級航道建成運營,具備開通遠洋航線的硬件基礎;實施汕頭港扶持政策,完善集疏運體系,2020年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9.38萬標箱,比2015年增長35.2%。市域路網提質提速,海灣隧道、牛田洋快速通道及金砂路西延、鳳東路、陳沙大道、中陽大道、黃河路與泰山路快速化、海濱路東延和西延、金鴻公路市政化改造、汕南大道等項目加快建設,城市快速路網加速形成。

  (四)加快打造區域“四大高地”,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圍繞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加快打造區域教育、醫療、文化、商貿“四大高地”。2020年全市重大基礎設施項目297個,完成投資732億元。“十三五”期間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814億元,是“十二五”的3.4倍。區域教育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列入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總投資160億元的汕頭大學東校區、汕頭大學南校區、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南校區、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等新建工程和汕頭職業技術學院、汕頭技師學院等擴建工程加快建設,建成后全日制高等教育學位將從2.3萬個增加到5.5萬個。獲省“教育強市”和“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稱號。區域醫療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汕大醫學院附一院、市中心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市皮膚性病防治院異地擴建項目建成,總投資198億元的市中心醫院異地建設項目、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市中醫院、汕大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市二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汕頭國際眼科中心、汕大精神衛生中心等8家市級以上醫院,以及14家區縣醫院新改擴建工程加快規劃建設,建成后全市醫院總床位將由1.95萬張增至3.2萬張。區域文體旅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總投資47億元的亞青會主場館、體育產業基地、人民體育場、正大體育館等亞青會場館新建、改造項目加快推進,亞青會籌備工作有條不紊推進;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保育活化累計投入13.55億元,紅色交通站、開埠區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專題博物館達16個,開通內海灣夜游。區域商貿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萬達廣場、群光廣場、東廈100、海納天地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建成投入使用,京東、五礦、寶供等國內物流龍頭企業和馬士基、中遠等國際航運巨頭相繼進駐汕頭,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寶奧城電子商務園區獲“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稱號,澄海區獲評國家級“出口玩具質量安全示范區”,南澳縣入選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市淘寶村數量列全國第14位,2020年快遞業務量14.21億件,年均增長64.7%。

  (五)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區域創新中心功能有效強化。實施促進科技創新、加強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等政策措施,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年均增長23%,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015年的0.66%提高到2019年的1.05%。加強關鍵技術攻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省級科學技術獎16項。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獲批設立,共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8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成效顯著,總數達648家,比2015年凈增498家。獲批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2020年新增專利授權2.19萬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17件,比2015年增長123.8%。強化高層次人才支撐,現有省“珠江人才計劃”團隊1個、省“揚帆計劃”團隊5個,實施三年引進4000名全日制博(碩)士行動計劃。

  (六)狠抓實體經濟降本增效,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扶持企業做大做強,實施市“實體經濟38條”“中小企業26條”等系列惠企政策,建立健全聯系服務企業制度、政企直通車機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問題。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現有企業8萬家、“規上限上”企業3767家、上市企業32家,分別比2015年增加4.72萬家、1050家、9家,入選工信部“小巨人”企業2家、省高成長中小企業84家。大力推進重大產業平臺建設,打造華僑試驗區、國家高新區、綜合保稅區等功能區,規劃建設總面積164.2平方公里的廣東汕頭六合、澄海蓮花山、龍湖東部、濠江濱海、潮陽海門、潮陽金浦、潮南井都、潮南兩英等8大重點產業片區,五年來全市完成產業園區基礎設施投資近200億元,產業發展集聚水平明顯提升。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試點,實施全市域控規全覆蓋,規劃產業用地占城鎮建設用地比例提高至24%;加大產業用地儲備和供應力度,2020年出讓產業用地2500畝,是2015年的3.3倍。實施招商引資考核獎勵,大力引進培育現代產業,2020年全市投資額5000萬元以上新引進和增資擴產產業項目56個,總投資194.65億元;“十三五”期間寶能集團、中海信、比亞迪、佳兆業、國電南瑞、魯能集團、大參林、江南國際農產品、天環冷鏈等一批現代產業項目落地建設,投資50億元的大唐勒門I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著力做實以上海電氣產業園風電裝備制造為龍頭的風電產業鏈條。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建成開通5G基站4000座,我市5G產業園成為廣東首批3個5G產業園之一,華為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建成運營,中國移動華南AI創新中心、中國聯通研發中心落戶汕頭,入選2020中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傳統優勢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五年來累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850億元,是“十二五”的2.7倍,潮陽、潮南印染中心建成投入使用,159家印染企業入園集聚升級改造,潮南區獲批全國服裝(內衣家居服)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推進農業產業優化升級,南澳后江二級現代漁港、達濠國家一級漁港建成使用,創建澄海區蔬菜、潮陽區絲苗米、潮南區生豬和澄海區獅頭鵝等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特色村76個、專業鎮4個,建成高標準農田38.33萬畝,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省級30家。

  (七)扛起新時代經濟特區使命擔當,改革開放縱深推進。努力改善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商事制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一門式一網式”政府服務模式、“秒批”事項等重點改革,建設營商環境大數據平臺,90%以上的事項“最多跑一次”,75%以上的事項“一次不用跑”。高標準完成機構改革工作,改革后減少市屬處級黨政機構13個,減少事業單位138個,推進兩英鎮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省級試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組建超聲電子、投資控股、建工、商貿、交通運輸、資產管理和文化、融媒等集團公司。推動“放權強區”“放權強鎮”,分別向區(縣)、鎮(街道)下放333項和483項行政職權,激發基層體制機制活力。農合機構改革啃下“硬骨頭”,南澳、汕頭海灣、澄海、潮陽四家農商行先后開業,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全市573個集體經濟組織完成產權改革。開放合作不斷深化,復制推廣203項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經驗,開展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推廣和口岸物流協同平臺建設等試點,汕頭海關整體通關效率居全國前列。對接“雙區”建設,啟動建設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協同創新交流中心等項目。

  (八)著力打造高素質高顏值的文明城市,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以舉辦第三屆亞青會為契機,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環境品質大提升,對城市門戶、市政道路、建筑立面、市政設施等進行立體化升級改造,榮獲“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市容環境明顯改善,五年來累計新建改建市政道路2674公里、公園廣場750個、農貿市場190個、公廁975座,拆除違建2692萬平方米,市域森林和城區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5.5%和43.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7平方米。完成內海灣40個碼頭整治,對礐石大橋北岸、南岸和媽嶼島進行重點整治、美化提升,實施“一灣兩岸”、時代廣場周邊景觀照明改造提升,顯山露水的內海灣特色景觀逐步形成。開展兩輪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實施區域網格化管理,集中整治交通亂象、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問題,市民群眾文明交通意識和道路通行秩序、環境有效提升。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全市建成省級新農村示范片3個、干凈整潔村769個、美麗宜居村34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96個,12個村落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完成“四好農村路”三年攻堅任務,南澳縣列入廣東省第一批“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贏練江整治翻身仗,累計投入332.6億元,攻下污水處理設施、垃圾焚燒發電廠、印染中心建設“三大山頭”,實施干支流“五清”、垃圾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散亂污”整治、環境違法打擊等“五大專項行動”,練江流域綜合整治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海門灣橋閘國考斷面水質指標均值達到地表水環境Ⅳ類標準,重現水清岸綠。綜合施策推進梅溪河整治,升平國考斷面水質指標均值達到地表水環境Ⅲ類標準。入圍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完成全市38宗黑臭水體整治。開展“洗樓”“洗井”“洗管”“洗河”行動,全市1156個自然村實施雨污分流工程。加快補齊環保基礎設施短板,五年來新建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32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16.54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98.1%;新建生活垃圾處理終端設施6座,新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6670噸/日,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以上。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保持90%以上,受污染耕地和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90%以上,醫療廢物100%無害化處理處置。

  (九)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全市十類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6.2%。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市27430戶、92673名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37個省定貧困村脫貧出列。穩崗擴就業成效顯著,年均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3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居民持續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2.82萬元,年均增長8.2%。居民消費價格保持穩定,年均上漲2.2%。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15年的1845元提高至2467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2015年的100元提高至180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從2015年的410元提高至800元。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五年來累計發放租賃補貼8289戶、新開工棚戶區改造房9060套。加大公共交通投入力度,五年來購置新能源公交車1686輛,新開通公交線路31條,加密優化一批公交線路,公共交通智能化服務水平明顯提升。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五年來未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完成糧食生產和生豬穩產保供任務。深入開展“平安汕頭”建設,智能視頻監控系統建成運行,治安防控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突出打好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兩搶一盜”警情分別比2015年下降26.4%、41.5%,列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一批試點城市。軍政、軍民關系融洽,地方國防基本建設持續加強,第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順利完成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完成年度任務。

  五年來,我們把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力打造服務有為、執行有力的高效政府,政府服務能力和治理能力不斷增強。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司法監督,“十三五”期間共辦理人大議案、建議460件,政協提案1063件,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24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29件。作風建設成效明顯,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狠抓“四風”突出問題整治,公職人員服務意識、辦事效率持續提升,群眾和企業辦事滿意度持續提高。完善和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長效機制,發揮審計監督作用,有效防控重點領域廉政風險。與此同時,民族、民政、宗教、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統計、檔案、信訪、政務公開、退役軍人事務、機關事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通過五年來的努力,全市呈現經濟質效提升、發展基礎夯實、民生持續改善、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即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市干部群眾同德一心、和衷共濟的結果,是海內外鄉親和各界朋友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干部職工,向給予我們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各界人士,向中直和省直駐汕單位,向駐汕解放軍、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汕頭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我們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汕頭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的精神實質和重大意義,清醒認識到與習近平總書記對汕頭的殷殷重托相比,與新發展階段汕頭的定位要求相比,與全市人民群眾、海內外潮人的殷切期盼相比,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短板:一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不牢。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缺乏強有力的市場主體和大項目帶動,空間小、布局散的問題未根本改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相對滯后。二是創新能力亟待增強。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型、高技能型人才相對短缺,科技創新體系尚不健全。三是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教育、醫療、文化、商貿、金融等區域服務功能,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還有不小差距。民生領域欠賬多,公共服務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營商環境與市場主體期待還有很大差距。“庸懶散奢”“空軟浮拖”現象依然存在,部分公職人員擔當意識、改革意識、服務能力不強,行政效率有待提高。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還需付出巨大努力。五是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程度不高。城市管理較為粗放,農村基層治理存在弱項,安全發展仍有隱患。部分市民文明意識相對薄弱,綠色生產、文明生活方式未完全形成,環境污染反彈壓力仍然較大,創建文明城市任重道遠。對此,我們必須以背水一戰的勇氣和決心,狠下苦功夫,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根據《中共汕頭市委關于制定汕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汕頭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汕頭奮力把經濟特區辦得更好、辦得水平更高,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的關鍵五年。愿景鼓舞人心,前行更需奮斗。當前,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區域競爭更加激烈,我市實現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只要我們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汕頭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搶抓中央、省賦予汕頭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上下同心,埋頭苦干,不圖虛名,不務虛功,積小勝為大勝,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開創新局面、創造新輝煌!

  今后五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100億元,年均增長6.5%左右,比2015年翻一番;產業核心競爭力明顯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2%,新興支柱產業加快培育,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有效提升;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0%左右。

  實現上述目標,全市上下必須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把握新時代汕頭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重點做到“五個堅持”: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激發經濟特區發展活力;堅持推進產業高端發展,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產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完善城市功能品質,推動城市發展能級有效提升;堅持優化美化城鄉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奮進“十四五”、逐夢新征程的開局之年,是汕頭亞青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堅持系統觀念,緊緊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統籌發展和安全,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扎實推進“1146”工程,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辦好亞青會,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維護經濟和社會大局穩定,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6%,進出口總額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預期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節能減排指標完成省下達的控制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主動融入國家戰略,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以更加主動的姿態融入“一帶一路”“雙區”建設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深化深圳汕頭深度協作機制,統籌推進一批重大改革,形成一批系統性突破性改革創新成果。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拓展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貿易、投資、服務等方面的務實合作。支持優勢企業建設境外生產基地、區域總部和電商平臺,適時組織重點行業、企業參加中國—東盟博覽會等專業性展會,大力開拓東盟市場。依托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寶奧城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等平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加快推進口岸物流協同平臺建設,打造服務粵東的智慧口岸。

  全面融入“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承接珠三角核心區外溢現代產業功能為重點,促進產業梯度轉移和協作配套,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延伸區和發展區。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推動與深圳深度協作協議走深走實,落實深汕工作銜接機制和發展聯動機制,加快深圳汕頭協同創新科技園、協同創新交流中心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汕潮揭都市圈協同發展,促進三市產業一體化銜接、社會同城化發展、人才跨區域流動,與廣州、深圳都市圈聯動發展。

  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承接好下放華僑試驗區的8項省級行政職權,開展“一十百千萬”工程,實施“六個行動”,引導激勵海外華僑支持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聚焦引進新僑和華裔新生代高層次人才,發揮僑夢苑、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工作基地、南粵僑創基地、國際潮團總會、國際潮籍博士聯合會等平臺作用,規劃建設華僑華人創新創業產業基地,設立港澳青年之家,實施海外博士院士“雙士”工程,打造華僑華人人才“歸谷”,建設吸引全球華僑青年就業創業的青年發展型城市。密切聯系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商會,謀劃承辦國家、省重大主場涉僑常設型品牌活動,推進“華僑之家”、華僑文化交流中心規劃建設,為歸國及到訪僑商僑團搭建敦睦鄉情、文化交流的平臺。依法保障海外華僑華人合法權益,探索開展惠僑政策創新,積極為回國創新創業僑胞提供便利服務,著力解決其工作居留、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實際問題。積極發展海外華文教育事業,謀劃建設華文教育基地和海外華文教師培訓基地。

  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探索開展綜合授權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推動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創新土地規模、指標分配模式,健全先租后讓、彈性供應、作價出資等工業用地供應體系,完善低效利用土地市場退出機制;全面落實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規范推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加快建設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做大做強鎮域經濟,繼續下放區(縣)級行政管理職權,研究制定示范鎮建設扶持措施,激活鎮(街)發展活力。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切實增強服務意識,用心用情用力提升服務效能。深入推進省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推動制定《汕頭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推動建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建立健全權責清單動態管理制度,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快建設中國(汕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清理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和隱性壁壘。深入推進審批服務優質化,全面提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效率、用電用水用氣便利度,持續降低獲得信貸難度和成本,優化納稅服務,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請、并行服務、聯合辦理。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推動政務大數據中心和營商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推廣“粵省事”“粵商通”“粵政易”應用,提高營商環境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健全政企“直通車”制度,形成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工作機制,暢通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渠道,當好企業“店小二”,切實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供要素支撐、做好服務保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二)做大做強四大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構建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省推動重大產業向東西兩翼布局交匯的歷史性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重大項目布局,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文旅產業、現代農業等四大新興支柱產業,打造東翼沿海經濟帶產業發展主戰場。

  著力打造千億元級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海上風電產業和以海上風電裝備、海工裝備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依托海上風電智能制造基地和產業聯盟平臺,布局主軸承、主控系統、液壓系統、變壓器等關鍵零部件生產,推動粵東整機組裝基地建設,構建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條。實現大唐勒門I風電項目并網發電,推動近海淺水區海上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加快近海深水區項目前期研究工作,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推動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印刷包裝等領域機械裝備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精準化發展。

  著力打造千億元級現代服務業產業集群。建設數字經濟新高地,建成6800座5G基站,加快5G產業園和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建設,力爭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打造產業數字化服務集聚區,加快融入廣東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打造區域性創新創意設計中心,探索依托高等學校設立創新創意設計學院,舉辦面向全國的創意設計賽事和展覽。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促進教育、醫療、養老、育幼服務產業化發展。

  著力打造百億元級文旅產業集群。依托南澳島、內海灣、小公園、大南山和潮汕美食等,豐富“海洋文化+旅游”“華僑文化+旅游”“紅色文化+旅游”“美食文化+旅游”等旅游產品供給,加強全域旅游建設,健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支持南澳縣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森林康養基地,支持媽嶼島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以順昌街區為示范,加快小公園開埠區保育活化,建設高品位步行街,促進老字號傳承發展,積極申報列入國家、省歷史文化街區,打造全國旅游目的地。

  著力打造百億元級現代農業產業集群。打造現代種植業子集群,培育壯大優質絲苗米品牌、特色蔬菜品種,推動雷嶺荔枝、樟林林檎、烏酥楊梅、三捻橄欖、南澳金薯、后花園宋茶等特色優質農產品進一步規模化、品牌化、高端化。打造現代畜牧業子集群,穩定生豬生產,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打造現代水產業子集群,發展具有特色優勢的對蝦、牡蠣、紫菜、扇貝等水產業,推廣水產生態健康養殖模式。持續推進“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建設,培育壯大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等新業態,建成潮南區生豬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建設澄海區獅頭鵝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3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做強做優傳統優勢產業。實施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工程,加快紡織服裝、化工塑料、工藝玩具、印刷包裝等傳統優勢產業的技術改造、數字化轉型、品質提升和品牌創建,做大做強化學和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產業,發展跨界融合新業態。實施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倍增計劃,著力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加快形成一批本土“鏈主”式領軍型企業,培育一批細分行業“單項冠軍”和“隱形冠軍”。

  加強功能區引領和產業平臺布局建設。華僑試驗區要用足用好省支持高質量發展的24條政策,加快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建設,引進一批總部項目和重大產業項目,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數字經濟、商務會展、總部經濟等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打造現代生產性服務中心。國家高新區要加快中以(汕頭)科技創新合作區和蓮塘工業區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綜合保稅區要重點建設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和銷售服務中心等“三大中心”,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及保稅服務業務,探索區港聯動、港城融合發展新模式,拓展壯大高端制造、供應鏈物流、跨境電商等現代產業。加快建設8大重點產業片區,推進省市共建六合產業園區,以一流園區承接世界級產業集群。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圍繞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積極引進國家、省重大產業項目和產業鏈頭部企業。

  (三)全力打造“一樞紐”“四高地”“兩中心”,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發展能級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加大有效投資力度,集中力量建設一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為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作出更大貢獻。

  加快建設高水平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港口,推進汕頭港廣澳港區三期工程前期工作,繼續實施港口扶持措施。建設區域鐵路樞紐城市,加快汕頭高鐵站及樞紐一體化工程、汕頭南站、潮南站建設,打造“城中有站、站城融合”的城市新門戶;加快汕汕鐵路建設,推動漳汕鐵路前期工作,構建“廣汕漳+廈深”沿海高鐵雙通道;加快推動粵東城際鐵路、廣澳港疏港鐵路動工建設。完善市域高快速路網,推動南澳聯絡線、京灶大橋等高速公路啟動建設,規劃建設梅潮高速南延線、汕頭至饒平等高速公路;完成黃河路與泰山路快速化改造,拉通鳳東路、海灣隧道主線工程,加快建設牛田洋快速通道及金砂路西延、中陽大道、陳沙大道、海濱路東延和西延、金鴻公路市政化改造、汕南大道等項目。

  加快建設區域教育高地。全力支持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加強學科建設和人才引進,努力建設“雙一流”高校。推動汕頭大學東校區一期建成使用、廣東汕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招生辦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南校區一、三期工程建成,加快籌建汕頭大學南校區,啟動汕頭健康護理職業學院三期建設。著力提高基礎教育生均占地和建筑面積,建成金中海灣學校、龍湖金灣學校等一批中小學校,落實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四同步”。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有特色發展,提升辦學品質。啟動中職教育園區規劃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中職學校和“雙精準”示范專業,提升職業教育服務產業發展能力。大力發展特殊教育,推動聾啞學校遷址辦學。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加大中高端人才引進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快建設區域醫療高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支持汕大醫學院附一院、市中心醫院加快建設高水平醫院。依托汕大醫學院附一院、市中心醫院建設心血管、神經、兒童、腫瘤和呼吸等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分中心,推動我市醫療機構與省部級醫院共建粵東醫療中心。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創建若干個省中醫重點專科。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以及澄海區人民醫院、潮陽區人民醫院等5家區縣級醫院建成投入使用。選派醫術精湛、臨床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到基層服務,為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一批基本醫療設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高標準建設公共衛生體系,加快市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區域高水平疾控中心建設,推進市中心醫院和區縣醫院傳染病區規范化建設。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引進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全面實施健康汕頭行動。

  加快建設區域文化高地。建設普惠性、高質量、可持續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和鄭正秋、蔡楚生電影博物館建成使用,規劃建設美術館、華僑館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設施。加強潮汕文化、紅色文化、華僑文化、海絲文化的保護利用,組織實施國民革命東征軍總指揮部政治部舊址、陳慈黌故居、龜山建筑遺址等一批文物保護項目,持續推進小公園專題博物館群建設,加強僑批檔案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加大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力度。鼓勵文化藝術創作,組織一批弘揚民族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文化精品創作和演出。

  加快建設區域商貿高地。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研究出臺更具針對性的促消費政策,持續開展促消費和出口轉內銷系列活動,提質擴容“夜間經濟”,擴大節假日消費,推動消費體驗化、品質化和數字化。建設完善核心商業集聚區,圍繞龍湖中央商務區打造高鐵經濟圈,加快建設城市級核心商圈、區級商圈及特色商圈。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積極培育外貿供應鏈綜合服務和商貿流通龍頭企業,推進建設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大宗商品物流集散基地和冷鏈物流體系,加快建設天環冷鏈物流倉儲、粵東物流新城、粵東江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等項目。積極探索展會新模式,發揮電子商務及“云展廳”優勢,籌劃舉辦本地優勢產業展會,引導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加快建設區域創新中心。強化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加快推進化學與精細化工廣東省實驗室、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0家,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強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推動科技企業與汕頭大學、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等高校院所深化合作,促進各類創新主體融通創新。深入實施引進博(碩)士行動計劃,公開招聘330名博士研究生和1000名碩士研究生,加快引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和華僑華人科學家。強化創新法治保障,開展科技立法,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深化與深圳等地的科技合作,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引進高校、科研機構在汕頭設立分支機構、建設高水平創新研究院,增強服務企業和孵化科技成果的能力。

  加快建設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融資降門檻、減成本,建立重點支持企業名單制度和銀企融資實時對接平臺,加強對戰略性新興產業、傳統優勢產業的中長期信貸資金支持,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助力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積極防范化解上市公司經營風險,支持實施產業化并購重組。發揮深圳證券交易所汕頭基地和行業組織作用,培育、建立優質擬上市公司資源庫,推動符合條件企業上市融資。大力實施“引金入汕”,吸引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管理、創投企業等在汕設立分支機構、拓展業務,完善金融機構類別、金融服務和產品供給。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嚴厲打擊逃廢債和金融犯罪行為,完善失信違約名單公開和信用數據共享機制。推動金融創新發展,力爭在華僑試驗區試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30條”政策,探索開展跨境人民幣和資本項下業務創新試點,支持華僑財富管理、跨境供應鏈金融和貿易融資跨境轉讓等創新業務落地發展。

  (四)舉全市之力辦好第三屆亞青會,向世界展示汕頭嶄新形象

  辦好亞青會,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廣東、汕頭的重要政治任務。要堅持“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理念,全力以赴當好東道主,把亞青會辦成增進青年交流、提升城市品質、展示特區形象的青春盛會、文化盛會、體育盛會,向世界呈現中國氣派、廣東風采、汕頭魅力。

  全力做好賽會組織籌備工作。堅持“規范、標準、高效、節儉、廉潔”的工作原則,確保各項籌備工作有力有序扎實推進。高質量完成賽事組織,加強與亞奧理事會、國家體育總局等的協調對接,組織亞青場館運行團隊,建立賽時運行指揮體系,精心組織好測試賽、火炬傳遞和開閉幕式等重要活動。高標準完成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確保2021年6月底前完成22個賽事場館及運動員村項目。嚴把質量關、造價關,加強場館體育工藝和服務功能配套,充分考慮賽后利用,使亞青場館成為市民健身活動重要場所。高起點策劃宣傳推介,開展“歡聚亞青”主題宣傳活動,統籌線上線下、國內國外、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多個宣傳途徑,講好亞青故事,傳播汕頭聲音,打造“網紅城市”,激發亞洲各國和地區關注、參與、支持汕頭亞青會的熱情。高水平提供服務保障,充分發動社會力量,精益求精、高質高效推進后勤保障、接待服務、醫療衛生、食品安全、志愿服務等各項工作,為各國、各地區運動員和嘉賓提供可靠、高效、及時的綜合保障服務。

  全面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以“還綠于民、還路于人、還景于城”為目標,持續推進迎亞青會城市環境品質提升實施項目。優化以內海灣為核心的城市設計,升級改造城市門戶、市政設施、景觀節點,精雕天際線、水岸線,塑造依山、沿江、濱海特色鮮明兼具時代氣息的城市風貌。全力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對內海灣岸線進行整治提升,系統推進礐石風景區、媽嶼島景區、北山灣片區、海濱路、南濱路及沿線景觀品質改造優化,彰顯內海灣特色魅力。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成金砂中路、嵩山路等一批市政道路改造,完成汕汾路、大學路、潮汕路、中山路、金砂東路等一批國省道、城市主干道以及人行天橋、步道的品質提升,完成外馬路、長平路、華山路等一批道路排水提升改造項目,推進護堤路、金環路等一批道路拓寬改造,加快人民廣場、華僑公園等一批廣場、公園、綠地的改造建設。謀劃一批建成區內澇防治項目,優化提升全市供水管網,推進全市域燃氣管道網絡建設。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合理配建停車設施,因地制宜增設電梯,提升社區宜居水平。

  持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圍繞“當好東道主、辦好亞青會”,以區(縣)為主體,全面推進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營造干凈整潔平安有序的城鄉環境。實施第三輪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扎實推進停車場、停車泊位規劃建設,規范出租車、公交車、共享交通工具營運秩序,加快智慧交通建設,確保交通秩序實現根本好轉。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持續開展市容“六亂”整治、拆除違建等專項行動,完成10個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提升市容環境衛生水平。堅持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塑造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城市文化和特區氣質。增強市民當好東道主意識,深入開展“追夢亞青,志愿同行”等志愿者主題活動,形成亞青志愿服務品牌效應和社會感染力,讓亞青會真正成為全民的盛會。

  發揮亞青會溢出帶動效應。以亞青會引領青年一代傳承亞洲文化,凝聚亞洲青春力量,促進亞洲文明交流互鑒,唱響亞洲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亞青之歌。充分發揮僑鄉優勢,依托潮汕籍華僑華人網絡,打好“亞青牌”。充分發揮舉辦亞青會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開發更多區域旅游產品,推動亞青文化旅游休閑消費,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汕頭現代化城市形象。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注重彰顯人文理念,精心打造文化教育活動,留下亞青寶貴效應,提升汕頭良好聲譽。

  (五)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幸福宜居新農村

  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全市村莊100%建成干凈整潔村,示范縣、示范鎮所有行政村基本建成美麗宜居村,推動濠江區打造全省鄉村振興樣板和基層治理示范點。建設一批連線連片精品景觀帶,區(縣)各打造1條以上鄉村風貌提升帶(片),每個鎮(涉農街道)完成1個以上行政村(涉農社區)農房微改造,因地制宜推廣“四小園”等小生態板塊。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新一批“四好農村路”,推進戶廁無害化全覆蓋,提升“源頭截污、雨污分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效果。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釋放農村資源發展活力。鞏固利用農村承包地確權成果,積極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支持和引導承包地向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流轉,著力發展多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持續深化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加強基層供銷社建設,提高服務“三農”綜合能力。逐步推進農村宅基地改革,加強宅基地審批管理,鼓勵節約集約利用宅基地。不斷深化村民自治、法治、德治實踐,建立鄉村現代治理體系。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立防返貧預警監測和幫扶機制,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防范出現因疫、因災返貧致貧。加大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和消費扶貧力度,增強脫貧村內生發展動力。大力實施“千企幫千村”行動,調動社會力量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

  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安全。推進高標準農田提質改造,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突破76%。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強化種子資源庫建設。貫徹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落實耕地占補平衡。

  (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建設綠色生態美麗汕頭

  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高效利用各類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美好家園。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落實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和節約用地制度。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以河流水系及綠道為主體的生態廊道建設,營造大南山、小北山等山地森林,榕江、練江等河流水系,以及近海海域等自然生態空間有機融合的區域安全屏障。嚴格保護重要生態節點,加強潮汕地區物種、群落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保護與提升。

  加強環境治理和保護。深化碧水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系統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融合”,提升流域水環境承載力。鞏固提升練江流域綜合整治成效,系統性開展管網查漏補缺、排查整改、清污分流,持續開展“五大”專項行動,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推動韓江榕江練江水系連通工程,加快建設海門灣橋閘、練江水閘重建項目。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整治,實現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制久清。推進龍湖北污水處理廠一期等污水處理項目建設,加快補齊市政管網短板。高質量完成碧道建設任務58公里。深化藍天保衛戰,突出抓好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開展柴油貨車和非道路移動源污染整治,保持空氣質量穩中向好。深化凈土防御戰,全面落實受污染耕地、建設用地安全利用與風險管控,強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建設汕頭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在能源、紡織、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全面推進清潔化改造,堅決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業。強化城市低碳化建設,開展全市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工作,加強城市慢行系統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和充電樁建設。加快建設垃圾分類配套處理設施,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南澳建設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堅決制止餐飲浪費。

  (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堅定人民立場,堅守人民情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慎終如始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完善防控機制,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堅持“人”“物”同防,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汕返汕人員排查,持續抓好入境人員閉環管理,強化進口冷鏈食品防控,大力打擊走私和偷渡違法行為,堅決防止疫情輸入。堅持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持續開展重點人群、環境常態化監測,嚴格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壓實醫療機構院感防控,強化農村地區、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和重大活動精準防控,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堅決防范疫情反彈。堅持平戰結合,加快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加強應急演練和專業培訓,統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普及接種,筑牢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嚴密防線。

  提高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全力實施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加大企業減負穩崗力度,幫扶受疫情影響人員就業,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提升產業帶動就業能力,保障大學生、外來務工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創新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機制,推進汕頭技師學院“潮菜師傅”工程示范基地建設,建成一批省市級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鄉村實訓基地。

  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落實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和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推進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實施城鄉居保基金市級管理改革。構建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保障功能。打好治欠保支攻堅戰,完善勞資調解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聚焦特殊群體,實施“廣東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提高城鄉低保、特困人員供養救助、孤兒養育標準,加強未成年人保護和殘疾人工作,織密織牢兜底保障網。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醫養康養相結合,建設一批醫養結合示范區,加強老年人服務便利化設施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老年教育、養老產業發展。落實人才金鳳卡制度,為來汕高層次人才提供“一站式”“管家式”便捷服務,推進重點領域人才落戶限制進一步放開。深化雙擁工作成果,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推進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創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創新“互聯網+社會治理”,實現建成區數字城管全覆蓋,謀劃建設“城市大腦”到“基層細胞”智能化服務體系。深化社會組織登記改革,建立社會組織登記負面清單制度,促進和規范社會組織發展,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建立健全社區民主協商議事決策機制,探索推進以村(居)民小組、小區、樓宇為載體的“微自治”“微志愿”“微課堂”形式,推動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汕頭。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抓好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范。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增強產業體系抗沖擊能力。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物資保障和滅火救援能力建設,提高自然災害防御和火災防控能力。健全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堅決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事故。加強食品藥品監管,防控質量風險隱患。提升公安科技信息化水平,推進亞青安保指揮中心、交通智慧指揮中心、特警維穩處突應急中心等項目建設。鞏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推動掃黑除惡常治長效。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應急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繼續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解決中心城區居民用水壓力問題。二是實施中心城區燃氣管道普及工作。三是推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建設。四是實施群眾辦事免費停車和免費郵政速遞。五是實施文化惠民活動。六是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七是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能力。八是實施殘疾人康復救助。九是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暨“源頭截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十是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麗鄉村建設。

  (八)起而行之、狠抓落實,推動政府工作在新階段有新氣象新作為

  實現汕頭的新定位新目標新任務,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全面建設服務有為、執行有力的高效政府,做“起而行之”的合格“答卷人”。

  堅定政治立場。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堅決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強化理想信念和黨性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壓實意識形態責任制,不斷涵養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嚴格依法行政。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深化法治政府建設,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市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注重聽取社會公眾和企業意見。嚴格執行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強重點領域政府立法,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鼓勵實干擔當。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下“刮骨療毒”“移風易俗”的狠工夫、硬功夫,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革除“庸懶散拖”“吃拿卡要”等歪風邪氣。建立完善激勵制度機制,樹立把職業當事業的精神,強化做好細節的意識,堅持追求極致的態度,弘揚甘于吃苦的文化,筑牢工作經得起“三問”的底氣,保持親自上手、親手把關的作風和干勁,引導廣大黨員干部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當先鋒、顯身手、立新功。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把黨風廉政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統籌抓好、同步推進、一起落實。推進對政府工程建設、政府采購、土地使用權等重點領域的審計全覆蓋,強化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堅持厲行節約、預算法定,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控“三公”經費預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促進廣大領導干部嚴以律己、嚴以用權,像珍惜生命一樣珍惜自己的節操。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使命千鈞再奮蹄。過去五年,我們一道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為汕頭加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如今,美好藍圖已經繪就,空前的歷史機遇和秀美前景令人鼓舞。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苦干實干,一步一個腳印,全力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的“汕頭華美篇章”!

(責任編輯:楊淼)

精彩圖片

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9日 曾風保)

2021-02-24 13:50 來源:汕頭市人民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