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26日電 題:把“試驗田”種成“高產田”——記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一周年
新華社記者 王陽
好風憑借力,揚帆一路歌。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設立一年來,一系列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政策逐步落實,112項任務措施通過制度創新打通堵點、釋放活力。
如今,山東以自由貿易試驗區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深化與日韓交流合作,聚焦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穩舊拓新開拓國際市場,努力把政策創新的“試驗田”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高產田”。
客商請進“客廳”來
走進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日本“國際客廳”,鐵臂阿童木“一帶一路”商城的工作人員正忙碌著,商城里的日本優質產品被銷往中國各地并推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客廳”,既是服務中外企業的機構,也是經濟合作的園區。
今年上半年,這家商城剛入駐“國際客廳”時,受疫情影響,日方營業執照無法按時公證,客廳代辦專員為企業及時申請容缺受理,不到一周就辦好了營業執照。商城負責人米山喜好說:“進了‘國際客廳’,我們感受到主人的高效,堅定了面向中國市場開拓的信心。”
如今,“國際客廳”正用國際化政務服務,吸引八方投資。青島西海岸新區商務局局長孫曉輝說:“疫情期間,我們創新招商形式,網上設立‘雙招雙引會客廳’,進行‘屏對屏’溝通,可確保年底實現新增市場主體1.5萬家。”
毗鄰日韓,與日韓長期建立的密切經貿合作關系,是山東獨特的發展優勢。
前不久,“日本·山東產業合作交流會”在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舉行,濟南市中心醫院與日本東麗株式會社就先進透析技術等合作簽署框架協議。“對于中日來說,科學技術交流不可缺少,期待兩國共同學習,建立互惠關系。”日本科技振興機構首席研究員沖村憲樹說。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辦公室主任張德平表示,山東自貿試驗區一年來發揮地緣優勢,服務國家戰略,請客進門、筑巢引鳳,注重“差異化”探索,跑出了開放加速度。
面向大海做文章
在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藍圖中,高質量發展海洋經濟處于顯著位置。
在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海洋經濟創新中心,記者看到,海洋高端裝備、智能傳感器、水下機器人、海洋大數據、海洋高端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領域項目在這里匯集。中心負責人介紹,一年來,這里快速形成“政產學研金服用”于一體的海洋創新創業共同體,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開放引來產業聚集,考驗著創新服務能力。以海洋牧場建設為例,由于一次性投資高、質押物不足、回報周期長等原因,海洋牧場建設比傳統農業更難融資。對此,山東自貿試驗區用“白名單”解決貸前準入問題,出臺“試點檢驗規范”解決海洋牧場平臺確權問題。自去年9月推行這項服務以來,銀行已為海裕遠洋漁業、南隍城海珍品等一批海洋牧場企業提供資金支持3.25億元。
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在海洋國際合作、海洋科研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據了解,駐青島的涉海院士約占全國的27.7%,涉海科研人員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約占全國的14.7%,涉海高端研發平臺占全國的33%。目前,青島市正以建設自貿試驗區為契機,整合涉海高校、科研機構和科考平臺等資源,強化海洋科技重大平臺支撐。
深耕創新“試驗田”
今年2月,全國首創的保稅原油混兌調和業務在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落地后,企業在青島港即可進行混兌調和,讓產能占全國6成的山東地煉企業降低了巨額綜合成本。更具戰略意義的是,這項創新今年即可為港口新增外貿進出口額約9億元,并帶動全程物流供應鏈發展。
“這類改革試點為青島和山東的全面開放增添了有力的籌碼。”青島西海岸新區副區長隋斌說。
山東自貿試驗區的營商環境之變可歸納為“直通車、磁鐵石、試驗田”。“直通車”是指自貿試驗區將地市企業訴求直接匯總到省直部門解決;“磁鐵石”是指吸引項目進駐,提高項目建設、人才集聚速度;“試驗田”是指打通體制機制,提升公共服務。
一年來,山東自貿試驗區不斷挖掘改革潛力,落實“放管服”,推出多項創新機制。在濟南片區,“企財保”“銀關保”“關稅保”等海關新服務模式,讓企業大大節省財務成本,“區塊鏈+政務”平臺保障審批信息安全可信,加速實現“秒辦”“聯辦”;在煙臺片區,“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讓企業從拿地到開工最快2個工作日辦結;在青島片區,106項試點任務中已實施96項,形成12個首創型制度創新案例。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張德平認為,無論是推進投資自由化、貿易便利化,還是海洋經濟創新發展、深化中日韓區域合作等,山東緊緊抓住“流程再造”這個牛鼻子,把立足點放到“首創”改革上,敢闖“無人區”,逐步形成制度創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