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9日在濰坊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濰坊市市長 田慶盈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面對連續遭受特大暴雨洪澇災害的嚴峻考驗,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大政方針,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拼搏進取、扎實工作,全市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5.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1.1億元,增長0.2%,扣除減稅降費等因素同口徑增長13.8%;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左右和8.5%左右。
——新舊動能轉換步伐加快。建立完善新舊動能轉換“6個1”工作推進體系和“1+5”財政政策體系,累計投放專項基金102.8億元,支持產業項目134個。省級重大項目開工數量、省“四個一批”項目數量保持全省領先,180個市級重大重點項目順利推進。聚量集團數字經濟、中星微電子產業基地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落地建設,預計全市“四新”經濟投資占比達到43.3%。預計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9%。上云企業突破6000家。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家、產品1個,4家企業入選全國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隱形冠軍”企業和“瞪羚”企業數量均居全省前列,1家企業入選省“準獨角獸”企業。比德文集團獲得新能源乘用車生產資質。5個產業集群入選省首批“雁陣形”產業集群。國內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2.1%和16.9%。新增泰山產業領軍人才28名,數量居全省第一。成立市產業技術研究院。2019智能物聯網大會、首屆海洋動力裝備博覽會成功舉辦。中國馳名商標和地理標志商標數量均居全省第二位。濰柴動力獲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譚旭光同志榮獲第七屆山東省省長質量獎。
——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中心城區新建續建城建重點項目40個,完成投資60.3億元。站南廣場片區、高鐵新片區建設加快推進。改造老舊小區39個、3738戶,開工棚戶區改造項目1.1萬套。實施濰縣中路升級改造工程,相關區和市直部門主動擔當、攻堅克難,全體施工人員全力以赴、晝夜奮戰,全市首條準快速路提前兩個月通車。東、南外環路基本通車,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建成通車,濰日高速連接線、濰萊高鐵加快推進,京滬高鐵二通道、濟青中線高速、軌道交通、機場遷建等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城市管理水平顯著提高。大力推廣“1+3+N”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模式,中心城區小區物業管理基本實現全覆蓋。下氣力提升供熱質量,啟動中心城區供熱企業直供到戶工作,移交改造換熱站252座,完成供熱管網“汽改水”,供暖季首月群眾投訴量同比下降54.6%。啟動解決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依規辦證1.5萬戶。全市13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完成地表五類水提標,中心城區城西、城北和沙窩污水處理廠達到準地表四類水標準。完成中心城區112個小區、29條街巷雨污分流改造,整治中心城區低洼易澇點37處。開工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三期工程。新增公廁105座,開放“共享廁所”333座。新建續建口袋公園111處。在各級干部、志愿者和廣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以全省第一的成績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城市治堵取得積極進展。改造北海路健康東街、北海路東風東街等4處交通環島,打通北宮東街、文化路、青銀高速下穿等94條“斷頭路”,提升40處渠化島,進一步優化了中心城區路網結構和交通組織。在醫圈、商圈、校圈等擁堵區域,建設過街天橋,增加專用車道和停車泊位,數十處存在多年的交通堵點亂點得到有效疏解。
——“雙招雙引”持續加力。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落實“五個一”推進機制,實施“雙招雙引”項目建設百日會戰,組建“十大產業”招引專班,派出5個駐外小組和270支專業隊伍,一批創新型、基地型、平臺型、補鏈型大項目相繼簽約落地。全年立項項目1274個,預計到位資金1100億元以上,其中百億級項目12個。濰柴國際配套產業園一期部分建成投用,二期全面開工,成功引進境內外企業35家,其中世界500強2家。歌爾智能硬件產業園一期開工建設,引進配套企業20家。中科院化學所濰坊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等168家機構院所成功落戶,新引進高端技術人才(團隊)1195名、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3460名,促成413名濰坊籍企業家回鄉創業發展。
——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扎實開展脫貧攻堅“五個專項行動”,建設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累計選派幫扶干部3.2萬名,投入2.99億元,為7.58萬貧困人口落實了“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政策。開展“三個一”醫療巡診工作,組織巡診隊伍936支,巡診貧困人口5.6萬人次。認真整改中央、省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市區聯動全力推進中心城區6家重污染企業搬遷或關停,市直有關部門和工作專班恪盡職守,相關區發揮主力軍作用,6家企業顧全大局、勇于擔當,實現了企業安全平穩關停和改造升級。大力開展工業、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整治和揚塵治理攻堅行動,大氣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省控及以上重點河流全部達到水環境功能區目標要求,市控重點河流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穩定向好。完成國土綠化16.4萬畝,國家園林城市實現縣市全覆蓋。全年核銷銀行不良貸款116億元,不良貸款率降至1.7%。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無分歧欠款實現清零。安全生產體系不斷穩固,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平安濰坊建設持續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積極成效,群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慶等重要節點安保維穩任務。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統籌推進121項改革和制度創新任務、12項國家和省重大改革試點。政府機構改革圓滿完成。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完成試點并全面啟動。抓好5個方面流程再造,形成“畝產效益”評價等一系列改革成果,財政管理、棚戶區改造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市新增減稅130億元,企業社保費減負14.9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19萬戶、注冊資本4109.7億元,分別增長20%和40.2%。面對中美經貿摩擦嚴峻形勢,各級強化精準服務,外貿企業積極應對,全市外貿逆勢上揚、一枝獨秀,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經驗做法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華社等媒體連續報道。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建成海外工廠、營銷網點和研發中心32個。青濰一體化先行區建設進展順利。成功舉辦風箏會、魯臺會、中日韓產業博覽會等重要節會。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創新提升“三個模式”,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國家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開局良好,28項建設內容、11項先行先試政策有效落實。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2項全產業鏈管理技術規范通過部級審定。設立中國農科院壽光蔬菜研發中心、浙江大學諸城高品質肉研究中心等一批高端平臺。打造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3家、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3個,鄉村振興“十百千”示范創建工程數量居全省首位。新增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國家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濰坊配送中心揭牌運營。成功舉辦海峽兩岸農業論壇。新增省級以上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單位12處。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完成農村改廁22.1萬戶,改造農村危房2605戶,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670公里,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43個。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扎實推進。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峽山水庫膠東地區調蓄戰略水源地工程建成投用。黃水東調二期工程正式通水。
——民生質量穩步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32件民生實事全部落實。新增城鎮就業11.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5%。召開全市教育大會,開啟現代化教育強市建設新征程。校園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成效明顯,開工建設81所中小學校,建成57所,新增學位3.8萬個,在全省率先消除超大班額;新改擴建標準化幼兒園162處,增加學位3.16萬個。教育綜合改革破“五唯”經驗在全國推廣。被確定為全省唯一的普通高中綜合改革試點市。創建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改革試驗區。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數量居山東代表隊首位。濰坊職業學院等3所院校獲評全國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等4所職業院校入選國家“雙高計劃”。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待遇穩步提高,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實現市級統收統支,爭創為國家醫保智能監控示范點。順利通過國家醫養結合示范省先行區創建評估。在全國首創基層首席公共衛生醫師制度。“醫共體”“智慧醫療”建設進展順利。濰坊市中醫院東院區建成啟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面鋪開。縣級融媒體中心全部掛牌成立。獲批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齊魯文化(濰坊)生態保護區。歌曲《和祖國在一起》獲“五個一工程”獎,新編歷史呂劇《板橋縣令》參加全國會演。濰縣樂道院暨西方僑民集中營舊址成為我市首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成功舉辦中國畫節、全國攝影藝術展覽暨首屆濰坊國際攝影周,我市被授予“中國攝影之鄉”。青州市、臨朐縣分別入選首批國家、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成功舉辦濰坊市第二十屆運動會。圓滿承辦世界國際象棋青少年錦標賽。深入推進國防動員建設,積極落實退役軍人政策,雙擁共建取得明顯成效。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事業邁上新臺階。臺港澳、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對口支援、扶貧協作、人口計生、人防、氣象、水文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災后重建和抗洪搶險救災取得重大勝利。2018年“溫比亞”臺風災后重建任務全面完成。共修繕加固災損房屋3948戶,分散重建房屋3966戶,15個異地遷建村115棟安置樓竣工投用,384所學校和幼兒園、9.8萬個蔬菜大棚、620項水利設施以及道路、市政、電力、通訊等災損項目全部完成重建任務。這些水利、交通、農田排澇等工程設施,在應對“利奇馬”超強臺風中經受住了嚴峻考驗,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去年8月,超強臺風“利奇馬”給我市帶來強降雨,全市最大24小時平均降雨210.2毫米,超過“溫比亞”臺風71.9毫米,繼2018年后我市再次遭受特大洪澇災害。災情發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親臨一線決策指揮,并在壽光市成立抗洪搶險救災指揮部,建立省市縣三級、軍地雙方聯合指揮體系,為奪取抗洪搶險勝利發揮了關鍵作用。駐魯、駐濰部隊和民兵應急力量火速馳援,成為抗洪搶險的主力軍。省直有關部門單位及有關兄弟市,緊急向我市調撥裝備物資、派出救援力量。全市人民、社會各界,尤其是全市企業家和廣大志愿者,以各種方式踴躍參與抗洪搶險。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風雨同舟、眾志成城,受災群眾自強自立、奮起自救,基層干部舍生忘死、沖鋒在前,取得了抗洪搶險救災斗爭的重大勝利。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災區生產生活迅速恢復,災后建設扎實推進。抗洪搶險救災斗爭中煥發出的科學務實、勇于擔當、團結協作、拼搏奉獻精神,凝聚起了全市人民推動發展的強大力量!
——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取得預期效果。以“工作落實年”為抓手,扎實推進十大攻堅行動,大力開展“七賽七比”,全市上下對標對表、擔當作為、爭創一流蔚然成風。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155件、政協提案414件。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推進,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2件。“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深入推進,市級以下自建業務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首批20個審批服務事項實現“一次不跑·事就辦好”。市場準入管理事項由250項壓減為131項。“互聯網+監管”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權力網絡運行系統在全省率先上線運行。市政務服務熱線獲評全國“十佳市政及公共事業服務熱線”。市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列全國地市級第四位。強化基層導向,鄉鎮工作人員工資與縣直同職級人員全部拉平,鄉鎮工作補貼全面落實,鎮街工作人員年度考核優秀比例提高到20%。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扎實推進。
各位代表,一年來取得的成績,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得益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和企業家的拼搏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濰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投資者、創業者、建設者,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實體經濟運行困難增多,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市場信心不足、盈利能力下降等問題交織;新舊動能接續不暢,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四新”經濟規模小、比重低,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創新能力不足,研發投入不夠,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缺乏;中心城市功能布局不夠完善,城市管理不夠精細,交通治堵仍面臨較大壓力;大氣、水等環境問題仍較突出,節能減排降碳任務艱巨;財政收支壓力加大,教育、醫療、居住等優質供給仍需持續加力;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營商環境不夠優化,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意識、制度意識、專業素養有待進一步增強。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