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1月10日在肇慶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肇慶市市長 呂玉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肇慶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等重大戰略機遇,解放思想、實干興肇,持之以恒推進產業、鄉村、旅游“三大振興”,持之以恒推進工業發展“366”、創新驅動發展“1133”、現代農業發展“611”“三大工程”,持之以恒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三大創建”,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力以赴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市經濟社會保持穩中向好發展態勢。主要經濟指標相互匹配,經濟總量、結構和速度相互支撐,預計(下同)地區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6.5%左右(以下簡稱“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2億元、增長7.7%、增速居全省第2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省批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肇慶)特別合作試驗區,“數字政府”改革實現“九個全省率先”,企業開辦和不動產登記“一天辦成”,星湖旅游景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景區,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市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推進“六穩”工作,實現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重點領域投資增速加快。民間投資增長2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0%,工業投資增長5%左右。269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投資104.1%。產業投資后勁更強,小鵬汽車生產基地完成設備安裝并試運行,落地開工項目134個、完成投資187.2億元,竣工投產項目(含首期試投產)78個、完成投資98.7億元。通信基礎設施投資加快,新建成5G基站141座。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不斷提高。政銀企對接常態化,為中小微企業辦理風險補償基金貸款和應急轉貸資金53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增長5.9%、18.2%。首家企業在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縣(市)單家機構改制農商行全部完成,城區三家農合機構合并組建肇慶農商行獲批。超額完成年度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外資外貿保持穩定。出臺“外資七條”修訂版,落實擴大港資市場準入領域政策,實際吸收外資10.5億元、增長6.5%,成功引進港資項目33個、投資總額616億元。積極幫助企業開拓多元化新興市場,對非洲、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增長均超30%。
發展預期持續增強。出臺優化營商環境38條,深入推進“書記市長強企直通車”,建立“肇商?市長面對面協商”等暖企機制,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減負37.41億元,實有企業數量增長11.1%。限上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零售額增長36%。就業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4.4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二、聚焦重大平臺建設,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
特色平臺進一步擴容提質。肇慶新區總體規劃擴容修編工作獲省同意,引進奧士康科技產業園等11個項目、計劃投資總額456億元,開工建設平謙國際(肇慶)現代產業園等25個項目,謀劃打造10平方公里的港肇合作示范園,一批服務港澳民生的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大灣區綠色農副產品集散基地推介會,大灣區“菜籃子”產品肇慶配送分中心等項目落地,10個農場成為首批大灣區“信譽農場”培育點。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累計入園項目136個,投資總額110億元。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新引進電子信息及先進裝備制造業項目7個,累計建成通用廠房38萬平方米。
交通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開通肇慶始發直達香港和深圳高鐵、懷集始發深圳動車,往返香港高鐵有2對4趟、往返深圳高鐵(動車)增至15趟,廣佛肇城軌肇慶至佛山西基本實現公交化。廣湛鐵路(肇慶段)有序推進,珠江肇高鐵列入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汕湛高速(肇慶段)建成通車,懷陽高速、廣佛肇高速二期(肇慶段)加快建設,東進大道三期、肇慶大橋擴建項目加快推進。
府城復興扎實推進。府城保護與復興項目累計投入15.63億元,“一城環綠”美景初步呈現。府城文旅加快融合,出臺旅游振興“十大行動”計劃和10條扶持政策,葉挺獨立團團部舊址成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功舉辦體操世界杯挑戰賽等國內外賽事和“肇慶徒步日”等大型體育活動,獲評“2019最佳品質文化旅游目的地”,實現旅游收入339.6億元,增長5.1%。
三、持之以恒推進工業發展“366”工程,產業發展集聚增效
“三個年”活動成效顯著。成功舉辦各類重大經貿活動,新引進合同項目184個,計劃投資總額1795.2億元,其中超100億元項目4個、超10億元項目41個,碧桂園、寶能、世茂集團等知名企業看好肇慶。深入推進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改革,總投資332億元的74個產業項目實現直接落地,年度計劃新增落地開工項目和竣工投產項目超額完成任務。新開發及盤活園區用地1.7萬畝,建成及盤活改造通用廠房實際利用率達80%。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加大傳統低效產業退出和整治提升力度,推動280家工業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29.7億元、增長12%,風華高科等企業的7個項目成為省支持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數字經濟發展加快,京東云華南總部等大數據項目開工,肇慶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進入試運行階段。引進心里程區域總部、華倫生產研發總部等新興產業項目。
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實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兌現“366”“1133”工程獎勵2.6億元。規上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10億元,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60%。新增年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30家、規上工業企業超110家。做好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工作,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四、持之以恒推進創新驅動發展“1133”工程,發展新動能進一步釋放
創新載體建設深入推進。省級西江高新區通過評審。新增高企157家,總數增加到55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288件。4所本科高校加快建設,引進香港公開大學合作辦學,廣州大學松田學院、香港城市大學技術轉移中心落戶肇慶,設立全省首個創業創新學院。新增市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1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提高到46%。建成高水平孵化器26家、眾創空間5家,華智科創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華師大光電產業研究院引進及孵化企業15家。獲批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肇慶分中心。
高新區發展再提速。肇慶高新區被工信部確定為“綠色園區”,珠三角(肇慶)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建設加快。新引進山鷹國際高端產業基地等超100億元項目2個、超10億元項目14個。新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105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50%。
高層次人才引育有新進展。舉辦肇慶人才節等活動,新培育國家“萬人計劃”專家1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名,柔性引進國內外院士15名。引育第三批西江創新創業團隊11個、領軍人才7名。新區、端州、鼎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掛牌運營,入駐企業(團隊)46家。
五、大力實施現代農業發展“611”工程,鄉村振興扎實推進
精準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全年投入扶貧資金2.4億元,105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實現達標出列,8.8萬相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退出。夯實“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成果,城鄉低保標準統一提高至年人均9600元,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政策性兜底保障。累計建立鎮村特色產業扶貧項目(基地)310個,推進到戶產業扶貧項目10萬個。對口幫扶桂林、賀州兩市四縣實現貧困縣脫貧“摘帽”,鼎湖結對幫扶昭平經驗全國推廣。
現代特色農業全面推進。新增4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量居全省第5,德慶、廣寧農業科技園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實施進度居全省第3。新增國家級專業村鎮2個,創建省級專業村66個、認定專業鎮7個,3個種養區入選第一批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成功創建1家國家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新增6家省級、15家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四會入選“全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激勵縣”。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新農村公路硬底化建設410公里,整治“暢返不暢”路段687公里。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全面完成,無害化戶廁普及率100%。省際廊道美麗鄉村示范帶全面啟動并初見成效,廣寧、德慶、懷集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核心村落建成美麗宜居村,首批7個鄉村振興示范鎮“書記項目”基本建成,6條線路入選省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
創文攻堅精準推進。實施“十大提升計劃”,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升級改造老舊小區189個、背街小巷164條,建成街頭小景95項,17個集貿市場完成標準化改造,26個老舊小區完成加裝電梯,推進垃圾分類試點,完善以便民市場、社區服務中心為主的“15分鐘生活圈”。端州城區新增停車位9000多個,50條“瓶頸路”建成通車,交通暢通指數居全省前列。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環保督察整改任務,精準管控重點污染源,城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在全省排名比上年上升1位、改善幅度為珠三角第1。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基本完成河湖“清四亂”和“五清”專項行動任務,水質綜合指數排名穩居全省第2位。持續有效打擊非法轉移、處置、傾倒固體廢物行為。肇慶環保能源發電項目順利點火試運營。耕地保有量、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額完成省考核任務。完成桉樹林分改造5.04萬畝,新建森林小鎮6個,獲評“中國十佳綠色城市”。
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財政投入民生類支出占比70.8%。新增幼兒園公辦學位1835個、義務教育學位1.74萬個,高考本科上線率超省平均水平。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評,市第一人民醫院被列為省高水平醫院重點建設單位,4家縣級第二人民醫院建成開業,新增醫療機構床位5600張。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9%、99.3%。低保、孤兒養育、“兩殘”補貼等3項工作提標水平均高于省標準,特困人員供養標準達到省的要求。建成棚戶區改造住房424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673戶,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廁103座。市粵運汽車總站整體搬遷運營,公交電動化比率達80%。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9個,智感安防區建設成為省示范點,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7.6%。圓滿完成重點敏感時段“三個不發生”信訪保障工作目標。安全生產形勢、食品藥品安全和社會治安大局總體穩定。退役軍人各項優撫安置政策全面落實。國防教育、國防動員、軍民共建和“雙擁”工作進一步加強。與此同時,統計、民族、宗教、革命老區、外事、僑務、港澳、對臺、人防、地方志、檔案、氣象、水文、地震、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七、持續推進政府自身建設,服務水平和行政效能全面提升
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第一議題”學習制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堅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市政協通報情況,按期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03件、政協提案183件,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長直通車”辦理建議19件。順利完成市縣機構改革,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實施提升黨委政府治理效能若干措施,在法治廣東建設考評中獲得第4名,其中法治政府建設排名全省第1位。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實現42個部門政務數據跨層級共享,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基本實現“80、55、45”目標,基層辦事提交證明量減少90%以上,城市綜合信用指數在全國地級市排名第31位,營商環境企業滿意度調查居珠三角第2位。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實施“四不”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行政監察力度進一步加大。積極推進審計全覆蓋,切實抓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支持監督下,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上下同心、團結奮斗的結果。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向駐肇部隊和單位,向各位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肇慶建設發展的海內外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肇慶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一是工業規模偏小,產業鏈條體系還不明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壓力較大。二是新引進項目落地效果不明顯,破解土地、資金等要素瓶頸的硬招實招還不夠多,產業規模效益還沒有充分體現。三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創新動能還不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少,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大部分還處于初創階段。四是生態人文資源還沒有充分轉化為第三產業發展優勢,旅游業競爭力不夠強。五是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農業發展現代化、產業化、規模化水平依然不高。六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還需進一步提升,教育、醫療、公共交通等方面與群眾的期望和要求還有差距。七是政府工作作風有待持續改進,行政效能還要不斷提高。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堅決有力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