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6日電 (薛宇飛)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包含了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它的增速放緩,難道說明“剁手黨”們不敢買買買了?
國家統計局發文解釋稱,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回落主要受“五一”假期錯月后移影響,如果剔除假日移動因素,消費品市場總體上仍保持平穩增長。業內人士指出,長遠看,想讓消費者敢花錢,還要是提高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節假日因素致增速放緩
4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58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1%。
關于增速不高,國家統計局稱,如考慮4月份節假日天數同比減少兩天的因素,測算4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7%,與上月持平。
對于統計局的解釋,九州證券原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通過統計歷史數據,可以發現這一效應的存在。例如,2018年6月節假日顯著高于2017年6月,導致2018年6月消費同比大幅回升,類似的例子還包括2018年9月、2019年3月,節假日偏多,消費額同比增速較高。節假日較少的例子包括2018年4月、5月、7月、10月,這些月份消費額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鄧海清稱,更為準確的數據要看1~4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因為2019年1~4月與2018年1~4月的節假日是相同的,累計增速已經剔除掉了節假日的影響。
2019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了8.0%,這一累計同比增速,雖然比1~3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但也高于4月單月的增速。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主要統計了網上和線下的實物商品消費,而服務消費方面只包含了餐飲收入部分。因此,有機構認為,近些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不高,也與未將消費金額日益擴大的服務類或虛擬類商品統計進去有關。
招商證券2018年初發文稱,將網上服務零售額加總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或單獨將餐飲收入與網上服務零售額相加,可以看到包含了網上服務的廣義社消指標和廣義服務消費指標自2016年以來整體處于上行趨勢,其同比增速高于社消同期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指標已經不能反映當前中國居民消費的全貌。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不高,還是與居民收入有關,不過,服務類消費在居民日常消費中的比重已經較大,若考慮到未統計服務類消費的因素,也能解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不振。
汽車、服裝類消費負增長
在4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占比超過1/3,但增速僅有2.0%。根據國家統計局定義,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也就是說,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其消費品零售額增速更低。
蘇劍稱,這一現象很好解釋,即規模企業出售的是更加高檔的商品,在居民收入增速放慢的情況下,消費者會率先減少這方面的支出,而食品、日用品等生活剛需產品受到的影響較小。
在幾大類商品零售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汽車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出現了負增長。蘇劍舉例說:“據我所知,有人做高檔服裝生意,之前每一單能賺700元,現在只能賺500元;之前3萬元的營業額只需銷售40單商品,現在要60單。”
汽車銷售自2018年以來一直萎靡不振,4月份的同比增速為-2.1%,也拖累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僅增長0.1%。受房地產調控影響,4月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家具類增速出現較大幅度回調,其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增速較3月下降12個百分點,同比增長3.2%;家具類零售額較3月下降8.6個百分點,同比增長4.2%;建筑及裝潢材料類下降11.1個百分點,同比增長-0.3%。
中新經緯客戶端查詢數據發現,中國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在近幾年出現了緩慢下行的現象,此前絕大部分的月份中,該數據都能維持在10%以上的增速。蘇劍表示,只看一個月的數據變化,存在偶然性,后續還要再觀察,不過,在整體經濟上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放緩或是趨勢性的。
光大證券指出,4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于預期不宜過度悲觀,從他們的終端調研情況看,消費邊際改善的趨勢未見明顯反轉,對二季度及全年消費情況的預判應結合5月數據情況再做綜合考慮。
統計局也稱,判斷經濟形勢不僅要看相鄰兩個月之間波動的情況,更重要的是要判斷趨勢。從4月份整體的生產、需求、就業、物價和企業生產預期等方面的指標綜合變動趨勢來看,經濟運行總體繼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推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持續高增長,讓消費者敢花錢,還要是繼續努力擴大就業,想方設法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保保障制度,壯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