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金龍湖畔。沿江蘇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高架路一路行駛,不見老工業基地的煙囪高聳,也沒有資源型城市發展的生態包袱。一座座現代化廠房整齊排列,新興企業招牌鱗次櫛比,展示著這片老工業園區轉型迭代后的新顏。
1月15日,記者走進徐州經開區華清京昆能源公司。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生產線上,一片片新型燃料電池片有序運轉,組成電堆。
“這是國內第一條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生產線,擁有25項專利,具備全產業鏈自主知識產權,今年將實現50萬片單電池片產量,帶動上下游企業產值超1.5億元。”該公司董事長孫凱華表示,徐州經開區前瞻性地布局燃料電池產業,極大增強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為加快華清京昆新能源項目建設,徐州經開區通過“騰籠換鳥”改造舊廠房,僅用5個月就完成了從簽約到投產的全過程。“這只是經開區眾多新興項目的縮影,體現了營商環境的優化,更重要的是反映出我們對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堅定決心。”徐州經開區金山橋街道招商投資服務辦公室主任封晨說。
2020年10月16日,江蘇省重大產業項目——徐州鑫晶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半導體大硅片項目一期工程通線量產,填補了江蘇沒有大尺寸硅片生產的空白。徐州成為全國最大的12英寸高端半導體材料生產基地之一。
2020年10月下旬,總投資30億元的徐州開沃新能源乘用車零部件基地一期項目進入試產,首款健康智能純電中級SUV——天美ET5正式上市。
主焊線上,30多臺機器人分側而立,長春大學機械工程專業畢業的孟凌峰輕點觸屏,一個個機器人紛紛舞動臂膀。原本數以千計的零部件,變成了車身總成、地板總成、側圍總成等幾大總成,再進入涂裝線,一輛新能源汽車就要“降生”了。
“這款新能源車對標國際國內一線新能源車品牌,價格卻很親民。”孟凌峰說,在徐州經開區,有的企業科技領先,有的市場領跑,有的產品領航,隨時可以感受到發展的活力。
徐州是地級老工業基地和江蘇省唯一的煤炭生產基地。過去,徐州經開區產業結構偏重,“一煤獨大”。“近年來,徐州經開區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始終把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作為產業發展主攻方向,以裝備與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為主導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徐州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李淑俠說。
2020年,徐州經開區共簽約產業項目116個,其中“四新”項目占57個。去年前11個月,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1317億元,同比增長21%,增幅高于規模以上工業5.1個百分點。
徐州經開區作為徐州經濟建設的“主戰場”、產業項目的“主陣地”,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復雜的經濟形勢?李淑俠給出的回答是:堅守實體經濟,在創新驅動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擁抱新經濟的廣闊藍海。
“我們將堅持加快產業轉型、動能轉換,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數字經濟,以培育2千億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為引領,加快布局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精準發力半導體、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打造有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李淑俠說。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蔣 波 )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