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21日 殷勇)

2024年01月29日 13:16   來源:北京日報   

  二○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北京市市長 殷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工作回顧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赴門頭溝區看望慰問“23·7”極端強降雨受災群眾、對災后恢復重建作出重要指示,主持召開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向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發表重要視頻致辭,向中關村論壇、北京文化論壇致賀信,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發展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人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匯聚起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過去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深化“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統籌發展和安全,著力提信心、強創新、優功能、促協同、抓治理、惠民生,經受住多種考驗,經濟整體回升向好,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各項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較好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2%、約4.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2%、突破6000億元,城鎮調查失業率4.4%,居民消費價格總體平穩,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等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

  一年來,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深走實。進一步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堅持首都規劃權屬黨中央,完善首規委工作制度,加快首都規劃體系建設,深化規自領域問題整改,嚴格規劃執行;實施核心區控規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開展重點地區環境整治提升,全力保障中央政務功能。扎實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雁棲湖國際會都實現擴容提升,第四使館區等規劃建設有序推進,在京登記落戶國際組織機構增至115家;健全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常態化工作機制,圓滿完成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服務保障任務。深入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拆除違法建設2315萬平方米、騰退土地2282公頃,啟動實施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減量提質規劃和五年工作方案,城鄉建設用地減量約8平方公里;整治橋下空間183處、城市家具1萬余處,規范拆除各類護欄900公里,精細化治理提升背街小巷1730條;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83個,啟動危舊樓房改建和簡易樓騰退20.4萬平方米。大力推動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行政辦公區二期建成,第二批市級機關搬遷,北京藝術中心、城市圖書館、大運河博物館建成投用,東六環高線公園等規劃建設穩步推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構獲批設立,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發展取得新進展。加快構建京津冀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格局,建立三地聯合工作機制,制定實施三年行動計劃;京雄高速全線通車,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行;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掛牌運營,北京向天津、河北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748.7億元、增長1.1倍;支持雄安新區“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開學開診,公共服務共建共享不斷深化。

  二是著力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經濟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進一步增強。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強科技領軍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培養引進,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推動在京國家實驗室高質量運行,支持新型研發機構開展有組織科研,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范式。高水平推進“三城一區”建設,中關村科學城加快顛覆性技術培育發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政策向中關村示范區全域推廣,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獲批,中關村規模以上企業技術收入增長超過30%;懷柔科學城加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16個科技設施平臺進入科研狀態;未來科學城深化央地合作、校城融合,研究型醫院等一批項目建成啟用;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承接三大科學城成果超過270個。鞏固提升高精尖產業發展優勢,出臺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30余項細分產業支持政策,新設4支政府高精尖產業基金,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發展取得重大進展,一批創新藥品、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小米智能手機工廠、理想汽車旗艦工廠提前投產。精心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率先建成全球性能領先的區塊鏈基礎設施,新增5G基站3萬個,獲準向公眾開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占全國近一半,“京通”“京辦”“京智”三個智慧城市應用終端快速升級拓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實現160平方公里連片運行,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啟動建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2.9%。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扎實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一圈一策”完成15個重點商圈品質提升,新開業大型商業設施面積近240萬平方米,亮馬河國際風情水岸點亮城市夜生活,文旅消費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進一步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推出真抓實干促投資獎勵措施,創新重大項目投融資機制,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3200億元。大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服務業擴大開放2.0版工作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同意,迭代推出170余項新的試點舉措,北京成為國家首批制度型開放試點,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保區獲批設立,成功舉辦金融街論壇,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擴容提質、上市公司數量增至開市時的近三倍,北京首列直達歐洲的中歐班列成功開行。積極營造企業更有獲得感的營商環境,完成6.0版改革任務,制定實施“北京服務”意見和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行動方案,新增大型活動等23個“一件事”集成服務事項,在餐飲、超市等40個行業推行“一業一證”,一體化綜合監管試點拓展至50個,完善“服務包”“服務管家”機制,全市新設企業增長20.3%,總數突破211萬戶、創歷史新高。

  三是全面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首都文化持續繁榮發展。以中軸線申遺帶動老城整體保護,用珍愛之心、尊崇之心善待歷史遺存,慶成宮整體院落騰退等48項重點任務全面完成,社稷壇等15處遺產點煥發生機,“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全線貫通,蒙藏學校舊址向公眾開放,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活力顯現,一批胡同按照原有肌理得到修復,更多居住在四合院的老街坊享受到了現代生活的便利。大力推進三條文化帶建設,大運河源頭遺址公園一期面向社會開放,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快推進,445公里“京畿長城”國家風景道主線亮相,“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完成,融合歷史人文、生態風景與現代設施的城市文脈呈現嶄新面貌。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出臺建設“演藝之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舉辦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1.7萬場,營業性演出突破4萬場;新增11家博物館備案、27家“類博物館”掛牌,改進旅游景區門票預約機制,成功舉辦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留存在京華大地上的文化遺產正在越來越多地活起來。不斷加強首都精神文明建設,11部文藝作品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數量連續三屆居全國首位,精心打造“北京榜樣”品牌,開展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非法倒票亂象專項治理,強化12類交通違法行為整治,深化文明城區創建,461萬志愿者奔波在大街小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一步深入人心。

  四是加大民生服務保障力度,市民生活品質穩步提高。千方百計促進就業,集中推出15項穩就業措施,加強重點群體和地區就業幫扶,城鎮新增就業28.1萬人,幫扶困難人員就業19.7萬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出臺普惠托育政策,幼兒園新增托位超過6000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93%;新增中小學學位3.8萬個,實現義務教育學校“手拉手”結對全覆蓋,發布實施新一輪中考改革方案;加快推動市屬高校分類發展。全力保障人民健康,穩妥有序應對多輪疫情波動和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流行高峰,建設全市統一的預約掛號平臺,110家醫院實現醫保移動支付;加強冬奧場館賽后利用,“新工體”投入使用,新改擴建一批體育公園和體育健身場所,開展各類全民健身賽事活動3.3萬場次。完善養老服務體系,著力構建以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為延伸的養老服務網絡,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新建各類養老護理床位6232張,新增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232個、養老助餐點243個,老樓加裝電梯822部。著力穩定房地產市場,深入推進“保交樓”工作,在京房地產項目整體風險明顯下降,優化調整購房政策,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2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9.3萬套。持續加強社會保障,調整提高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兒童福利等待遇標準,婦女兒童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開展殯儀服務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強化交通綜合治理,地鐵16號線全線貫通、17號線北段開通,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超過1200公里;提升656公里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優化公交線路144條,開通通學公交運營線路50條;統籌公交和軌道站點設置、50米內換乘比例提高到86%,“七站兩場”等重點區域交通秩序不斷改善;違規電動三四輪車全面退出,共享單車停放更加有序。深化接訴即辦改革,扎實推進“每月一題”主動治理,訴求解決率、群眾滿意率分別達到95.5%和96.1%;持續抓好垃圾分類、物業管理兩個“關鍵小事”,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居住小區(村)2800個,住宅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97%。

  五是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北京戰略實施取得新成效。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深入實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開展揚塵專項治理攻堅行動,完善重污染天氣預警措施,強化區域聯防聯控,克服沙塵天氣和疫情之后社會活躍度回升等因素影響,細顆粒物年均濃度32微克/立方米、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次優水平。強化城鄉水環境治理,完善密云水庫、官廳水庫水源保護生態補償機制,加強水資源戰略儲備,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八年回升,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7.3%,地表水環境質量達到國家目標要求,雁棲湖入選國家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野鴨湖濕地入選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加快建設大尺度綠色空間,成功創建全域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44.9%;南苑森林濕地公園等一批郊野公園對外開放,全市公園總數達到1065個,62%的公園實現無界融通,千園之城不斷擴容。全面推進鄉村振興,2800余個村莊基本完成美麗鄉村建設,93%的村莊和96%的農戶實現清潔取暖;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完成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中關村總體框架基本形成,糧食、蔬菜產量連續四年增長;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啟動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2個百分點;深入開展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助力受援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六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首都安全防線不斷夯實。全面加強安全生產工作,深刻汲取“4·18”長峰醫院重大火災事故教訓,迅速開展安全生產和火災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及時出臺“十項硬措施”,深入推進燃氣、電動自行車、農村自建房等領域安全隱患專項整治,開發推廣“企安安”信息系統,認真落實“三管三必須”要求,壓實基層末梢安全責任,全市生產安全死亡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比2019年下降4.8%和1.8%。著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完善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完成全國首例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前償還試點,有序處置重點企業風險,監管預付式資金、打擊非法集資等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扎實推進平安北京建設,深入開展信訪問題源頭治理三年攻堅行動,不斷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首都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更加穩固。全力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人民防空體系不斷完善,國防動員現代化取得良好開局,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從“有”向“優”轉變。民族、宗教、僑務工作成效明顯。

  七是全力應對“23·7”極端強降雨,防汛抗洪救災斗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落實落細防范措施,早研判、早部署,果斷提前發布暴雨紅色預警和啟動防汛應急一級響應,提前采取“關、停、封、撤”等應急措施、疏散轉移54.2萬名工地和險區群眾,提前啟動軍地協同機制和基層應急指揮機制,提前布置20余萬人防汛搶險隊伍。全力以赴搶險救援,充分調動各方力量處置險情災情,及時啟用大寧水庫等水利設施統籌調蓄洪水,緊急救援三列外來被困列車、滯留的2831名旅客和乘務人員全部安全脫險,晝夜不停打通災區生命通道,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第一時間搶通256個斷路村、507個斷水村、273個斷電村和342個通信中斷村,最大限度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迅速啟動災后恢復重建,妥善安置34.4萬名受災群眾,759所受災學校全部如期開學,1萬余套受損農民住房完成修繕,167條受損道路完成修復,水電氣熱保障基本恢復至災前水平,秋糧實現顆粒歸倉、冬小麥應種盡種,近七成受災鄉村民宿已正常運營;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思路,編制提升防災減災能力規劃體系,積極爭取國債資金支持,用好平原區結對幫扶機制,群策群力重建美好家園。

  面對這場百年不遇的特大災情,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掛念、親自指揮,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和兄弟省區市緊急馳援、鼎力相助,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聞令而動、使命必達,各級組織和黨員干部忠于職守、奮不顧身,災區群眾堅韌不拔、自救互助,廣大市民顧大局、講奉獻,全力配合落實防汛措施,積極支持幫助受災群眾,書寫了洪水無情人有情的人間大愛,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顯著優勢和人民群眾萬眾一心、同舟共濟的奮斗精神。

  八是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政府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牢牢把握“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的總要求,突出實的導向,大興調查研究,統籌推進檢視整改,一批民心所盼、發展所向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全年共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6項,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8項,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692件,辦理市政協提案1054件;推動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外商投資等領域立法,落實“八五”普法各項任務,實施“法治幫扶”和“法治明白人”工程,提升基層執法能力和規范化水平。持之以恒改進作風,壓減一般性支出和非緊急非剛性支出23.9億元,“三公”經費減少5%;深化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推動市區街成本績效管理全覆蓋,實現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重點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扎實推進精文簡會和基層減負工作;加大審計監督、財會監督力度,完成首輪統計督察,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反腐,清廉守正、求真務實成為政府工作的鮮明導向。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內外部各種風險挑戰,我們抗擊災害、保障安全、化解風險、穩定經濟、推動發展、改善民生,一關接著一關闖,一仗接著一仗打,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導的結果,是中共北京市委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向各兄弟省區市,向駐京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首都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和壓力,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主要是: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仍然突出,首都功能優化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經濟持續回升基礎不牢固,市場預期偏弱,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居民消費和民間投資的信心不足;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窗口期變短,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有待增強;精細化治理水平與群眾期待還有較大差距,“大城市病”治理需久久為功;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極端情況下防災減災救災能力亟待加強,安全生產、火災防控、應急管理水平需要提升;政府系統干部隊伍的能力素質、工作作風存在不足。我們要直面這些問題和挑戰,以更加務實的舉措,盡心竭力改進工作,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厚望。

  二、2024年重點任務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周年,做好各項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增進民生福祉,保持社會穩定,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首都貢獻。

  按照上述要求,綜合分析研判內外部形勢,對接“十四五”規劃,提出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生態環境質量、能源、水資源等指標達到國家要求。

  實現以上目標,既有有利的因素和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努力開創首都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在今年的工作中要著重把握好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更加注重服務大局、主動作為,牢牢把握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最大的政治,牢記首都職責使命,發揮首都優勢,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二是更加注重穩中求進、系統施策,把穩增長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用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三是更加注重以進促穩、提質增效,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奮力推進傳統領域“迭代”、新興業態“搶灘”、未來產業“占先”,持續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四是更加注重先立后破、改革創新,在“立”的基礎上做好“破”的工作,緊緊依靠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破解難題,依靠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打開局面,不斷增強發展活力;五是更加注重底線思維、防范風險,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抓好安全穩定工作,嚴防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促進發展和安全動態平衡、相得益彰。

  著力做好以下十一個方面工作:

  (一)持續提升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進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攜手津冀共同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先行區、示范區。

  深入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嚴格執行首都規劃重大事項向黨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加快重點街區控規編制,持續完善首都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鞏固深化規自領域問題整改成效,嚴防“大棚房”等問題反彈。統籌推動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見效,形成一批可視化成果,優化提升中央政務環境和城市發展品質。

  加強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實現新國展二期項目竣工,強化雁棲湖國際會都、奧林匹克中心區服務保障能力,推進第四使館區建設,提高城市環境國際化水平。積極融入、主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拓展國際友城交往。更好發揮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關村論壇、北京文化論壇、金融街論壇等國家級開放平臺作用,吸引國際組織和機構在京落地。

  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積極服務保障中央單位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完成第二批市級機關搬遷。完善疏解激勵約束政策體系,實現城鄉建設用地再減量6.5平方公里,確保新生違法建設動態清零。優化教育、醫療資源布局,加快首都醫科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通州院區等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鐵路沿線環境、城鄉結合部整治和橋體綠化、留白增綠等專項任務,精細治理背街小巷1650條,推進大紅門等區域功能重塑和品質提升。

  加快推進“新兩翼”建設。落實北京與雄安新一輪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政務服務同城化,深化“三校一院”辦學辦醫合作,共同建好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繼續保持千億級投資強度,啟動東六環高線公園建設,實現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具備通車條件,實施軌道交通101線、22號線等重大項目,實現廠通路建成通車。謀劃推進環球主題公園二期,加快建設潮白河國家森林公園,推動“兩個示范區”建設取得更大突破。

  深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積極推進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引導支持三地創新主體共建成果孵化與中試基地。加快“六鏈五群”產業布局,“一鏈一策”開展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著力打造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建設。唱好京津“雙城記”,抓好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等合作園區建設。

  加強公共服務共建共享。鞏固提升“軌道上的京津冀”,建成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實現國道109新線高速通車。強化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實施北方防沙帶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合作,在就業、社保、稅務等領域推出更多辦事流程統一的“跨省通辦”政務服務事項,共同打造區域一流營商環境。

  (二)聚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進一步壯大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優勢,加快構建高效協同開放的創新體系,著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深入推進教育改革發展。新增中小學學位2萬個。持續深化“雙減”工作,用好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完善“空中課堂”全學段、全學科數字課程體系,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能力。推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優化調整職業教育專業布局,支持在京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良鄉大學城、沙河高教園區高質量發展,著力構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發揮高精尖創新中心作用,促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發展。

  加速提升創新體系效能。落實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持續加大基礎科學發展支持力度,保障在京國家實驗室在軌運行和體系化發展,啟動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重組。統籌推進新型研發機構高質量發展,支持組建一批領軍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行動,靶向破解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領域“卡脖子”問題。積極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優化知識產權快速協同保護機制,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和首都標準化戰略。推動科技企業孵化器創新發展,大力引進國際科技組織和外資研發中心,營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

  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深入實施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壓茬推出新的試點政策。統籌中關村“一區多園”發展,“一園一方案”推進分園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空間布局優化調整。強化中關村科學城原始創新策源功能,加快懷柔科學城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應用,提升未來科學城技術創新能力和體制機制環境,推動創新型產業集群示范區承接更多科技成果落地。

  全力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實施戰略科學家特殊引才計劃,引進培養更多科技領軍人才、卓越青年科學家和杰出青年人才。支持共建產學聯動平臺,深化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試點,大力培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完善人才落戶、住房等支持政策,更大力度保障各類科技企業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為各類人才提供各顯其能的創新舞臺。

  (三)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更好賦能首都高質量發展

  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積極布局數字經濟關鍵賽道,以數字化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面變革。

  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大力建設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開展數據資產入表、數據跨境便利化服務等綜合改革試點,推動算力中心、數據訓練基地、國家區塊鏈樞紐節點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探索完善數據交易規范,提升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運營能力。啟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建設4.0階段任務,推動機場、火車站、城市道路清掃等重點應用場景有序開放。

  大力支持產業數字化。深入實施“新智造100”工程,全面開展制造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標桿性“數字領航”企業。促進平臺經濟有序競爭、創新發展,推動先進數字技術向中小企業深度普及,構建開放共享、充滿活力的創新生態。提升人工智能底層技術和基礎底座自主可控能力,推動人工智能模型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在政務、醫療、教育、工業、生活服務等領域應用,保持人工智能研發應用領先水平。

  扎實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完善規劃管控、平臺支撐、數據治理三大工作體系,拓展“一網通辦”應用,深化“一網統管”建設,提升“一網慧治”能力。加快“萬兆光網”、車聯網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部署,推動全市感知設備設施共建共享共用。強化“一數一源一標準”數據治理,在重點領域形成融合應用。全方位保障數據和網絡安全。

  (四)全面提升“兩區”建設水平,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

  以高水平開放為引領、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加強改革整體謀劃和系統集成,更好激發各類經營主體信心和活力。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加速落實新一輪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方案,深入推進自貿試驗區提升行動。推動綜保區高質量發展,完善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體制機制,促進首都機場臨空經濟區轉型升級。提升航空“雙樞紐”功能,加快恢復國際航線。加強京港、京澳全方位合作,促進京臺交流合作。優化外商投資服務,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快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打造國際商事仲裁中心。服務支持企業“走出去”,大力拓展海外市場。

  打造營商環境“北京服務”品牌。落實全面優化營商環境意見,對標世界銀行新營商環境評估框架,營造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編制本市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規范,深化“一業一證”和“一件事”集成服務改革,深入推進一體化綜合監管,擴大非現場監管占比,完善全國市場監管數字化試驗區建設。提升市區街鄉三級“服務包”工作效能,用好“京策”平臺向企業精準提供政策服務,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讓營商環境更有溫度、企業更有獲得感。

  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深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清除隱性壁壘,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和高效配置,為統一大市場建設提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不斷完善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體制機制,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抓緊清理拖欠企業賬款,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五)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以高品質供給滿足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著力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下大力氣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扎實推進傳統商圈改造升級,規劃建設三里屯等4片國際消費體驗區。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培育壯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積極培育國貨“潮品”等新的消費增長點,鼓勵老字號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引進一批國際消費品牌。支持美食、時尚、會展、演出、冰雪和美麗健康等服務消費發展,完善體育場館、博物館等周邊消費配套設施,為境外游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支付環境,促進商文旅體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

  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深入實施“3個100”市重點工程,以重大項目帶動投資“穩規模、優結構”。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設、“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積極推進地下管網建設。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規模,加快機器人產業園、生物醫藥標準廠房等項目建設。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在光電集成、芯粒技術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培育生物制造等醫藥健康產業新增長點。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布局電機、電池、電控、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推進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6G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助力更多企業發展壯大。

  切實提高財政金融服務效能。更好發揮積極財政政策作用,統籌用好政府投資基金,支撐保障重點改革發展任務落實落地。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扎實推進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引導更多金融資源支持科技企業和實體經濟發展。支持北京證券交易所深化改革和高質量發展,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改革聯動。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范圍。

  (六)深入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繁榮興盛首都文化

  堅持以文鑄魂、以文興業、以文育城,奮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建設,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推進抗戰主題片區規劃建設,打造紅色場館思政課堂。抓好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深化“光盤行動”“文明旅游”等公共文明引導,努力打造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最好的城市。

  全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加快推進文物騰退修繕和歷史建筑保護工程,講好文化遺產故事。強化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分類分批對長城本體及附屬文物進行搶險和修繕,抓好中國長城博物館改造提升工程,修復永定河重要文化景觀,鞏固拓展“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成果。加強非遺傳承人培養激勵,讓傳統技藝更好融入現代生活。

  加大“演藝之都”建設力度。傾力打造文化精品力作,構建多集群協同發展的演藝空間格局,培育更多演藝新空間。擦亮“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推進“北京大視聽”品牌建設,讓文藝演出更加精彩紛呈。支持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推動更多優秀演藝機構、精品劇目“走出去”,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北京文化魅力。

  充分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統籌用好各類文化產業引導基金,推動文化企業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園區提質升級。舉辦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1.6萬場,推進“書香京城”“博物館之城”建設。辦好北京國際電影節、國際設計周和國際音樂節等文化交流活動。

  (七)突出加強城市精細化治理,打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生活

  科學把握超大城市發展規律,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以繡花功夫實現大城善治、煥發城市之美。

  深化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探索社會資本參與新模式和新路徑,推進地上地面地下空間一體化改造提升。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00個、完工200個,老樓加裝電梯新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推進核心區平房整院落退租、完成申請式退租2000戶,啟動危舊樓房改建20萬平方米,改造提升老舊廠房40個。抓好一批區域更新項目,推動老城煥新、家園增色、生活添彩。

  加強交通綜合治理。提升軌道交通骨干網絡的安全性,建成地鐵3號線一期等線路,強化城市軌道交通與市郊鐵路、地面公交的多網融合。科學優化公交線路,改善社區公交微循環服務,推廣定制公交,擴大通學、通醫等公交試點范圍,更好服務群眾出行需求。實施城市慢行系統品質提升行動,優化非機動車停放設施供給,提升共享單車服務。有序推動“七站兩場”接駁功能完善和服務優化,加強學校、醫院、景區、商場等重點區域周邊交通治理。推進停車樓建設,統籌利用騰退空間、人防工程新增停車位1.5萬個,新增有償錯時共享停車位1萬個。完成600處老舊信號燈升級改造,實現五環以內區域和副中心信號燈聯網,推廣信號控制智慧調度,提高交通治理智慧化水平。

  提升城市服務管理質量。加強水電氣熱等“城市生命線”運行保障,精細化治理護欄、桿體、箱體等城市家具。深入抓好兩個“關鍵小事”,加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居住小區(村)1200個,建成群眾滿意的物業服務示范項目100個。實施新一輪回天行動。繼續抓好接訴即辦改革,扎實推進“每月一題”,深化主動治理、未訴先辦。完善基層綜合執法體制機制,加強基層執法隊伍規范化建設。辦好“向前一步”欄目。

  (八)高質量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以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不斷提升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培育鄉村產業新業態。扎實推進耕地質量提升,推動1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和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大現代設施農業發展力度,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持續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深化農業中關村建設,打造平谷、通州、延慶種業創新示范區。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和鄉村特色產業,有效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積極培育休閑康養、戶外運動、電商直播等鄉村新業態,著力打造一批鄉村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開創和美鄉村新氣象。推動“多規合一”在村莊落地實施,建設一批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示范村、示范片區。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深化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加大傳統村落和鄉土文化保護力度。加強數字鄉村建設,豐富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和服務,深化城鄉教育、醫療保障一體化發展。

  拓展農民增收致富新路徑。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多種形式增加收入。制定實施新一輪政策措施,開發更多面向農村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統籌推進城南地區和平原新城建設發展,不斷增強對人口和產業的吸引力。強化京西地區高質量轉型發展,深化首鋼工業遺存和冬奧遺產可持續利用。大力提高生態涵養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生態環境者更有獲得感。推動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九)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著力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

  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積極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大空氣污染治理力度,深化“一微克”行動,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綜合治理,完善揚塵治理長效機制,大力推進區域聯防聯控等有效舉措,鞏固提升空氣質量改善成效。深入實施密云水庫保護行動,加強永定河、潮白河等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穩步提升城鄉污水處理能力,開展“清管行動”1萬公里,抓好再生水循環利用,動態消除黑臭水體、劣五類水體。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構建低碳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可再生能源消費占比提高0.5個百分點。加快推廣綠色建筑,抓好重點行業綠色化改造,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支持北京綠色交易所建設統一的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打造人人共創、人人共享的綠色家園。

  全面塑造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深化全域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穩步提高林草植被質量。謀劃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開展園林綠化彩化行動,有序推廣立體綠化,建成城市綠道150公里,實現環二環綠道全部聯通,新增無界公園20個,開展花園式街區、社區和單位創建,為群眾提供更多親水近綠、賞花觀景的好去處。

  (十)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緊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提高財政投入力度,辦好34項重要民生實事,優先解決“老老人”“小小孩”問題,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落實積極就業政策,全力穩定和擴大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不少于26萬人。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工作,促進12萬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4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參保,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讓更多勞動者技有所施、才有所用、勞有所得。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

  深化健康北京建設。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建立9個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提升基層診療能力和全科醫師培養質量。強化兒科服務體系和人才隊伍建設,所有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兒科門診。扎實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開展180項檢驗結果、300項檢查結果互認,優化再造就醫流程,加快推進北京衛生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優化慢性病“長處方”管理,將處方用藥量放寬至3個月。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加快普惠托育體系建設,新增普惠托位1萬個。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高水平籌辦各項重大體育賽事。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發展銀發經濟,推廣布局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優化調整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功能,建立健全全面覆蓋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支持經濟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為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普惠性照護服務。新建養老家庭照護床位2000張,新增農村鄰里互助養老服務點240個、養老助餐點300個,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讓老年人更好安享晚年。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完善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著重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調控機制,加強房屋租賃市場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推進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動態調整醫保目錄,促進北京普惠健康保可持續發展。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調整優化保障標準,做好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強化退役軍人安置保障和就業扶持。積極創建全國無障礙建設示范城市,新建50個殘疾人溫馨家園。加快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十一)加快構建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全力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層層筑牢首都安全防線,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全面推進災后恢復重建。抓緊完成剩余受損住房重建,盡快修復水毀設施,加強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抓好山洪溝道治理,確保入汛前將防汛能力恢復至災前水平并有所提升。推動京津冀地區防洪工程體系建設,整體提升流域防御能力。抓好山區道路提檔升級,構建西部山區“三橫三縱”主通道,提高山區路網密度和防洪標準。全面恢復農業生產和民宿等鄉村產業,系統提升山區旅游品質。加強能源、通信、環衛、應急等村鎮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災區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布局。

  加快建設韌性城市。加強氣象地質監測能力建設,提升暴雨、暴雪、高低溫等極端情況應對水平。抓好地鐵等重點部位風險防范,完成燃氣、供熱等老舊管線改造1100公里。編制韌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注重城市設施集中式與分布式、多元化布局統籌,抓實基層應急能力建設,增強重大風險災害應對和自適應、快速恢復能力,全方位提升城市本質安全水平。

  嚴守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底線。堅持預防為主,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嚴格落實重大事故整改和防范措施,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和消防隱患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深化施工動火作業、城鎮燃氣、電池充電、旅游設施、倉儲庫房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加強高風險場所和重點部位消防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提升“企安安”系統使用效能,抓好基層一線作業人員培訓演練,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和有社會影響的事故發生。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決捍衛首都政治安全。統籌推進地方債務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持續做好重點企業集團和重點領域風險防范化解。深化食品藥品全鏈條安全監管。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提升社會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預防化解水平。扎實開展“平安單位”“平安醫院”“平安學校”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全力保障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堅決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推進首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做好新時代北京宗教工作。實施首都國防動員現代化工程,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凝聚軍民融合發展合力,全力創建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持續鞏固首都軍政軍民團結。

  各位代表!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牢記殷殷囑托,踐行初心使命,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進一步加強政治建設。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切實抓好中央巡視、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和經濟責任審計問題的整改,當好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進一步加強法治建設。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市政協提案。發揮政府參事、文史館員咨政建言作用。高標準做好第三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工作,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保障,嚴格規范執法。加大普法宣傳力度,深入推進基層法治文化建設。進一步加強效能建設。嚴格落實政府系統機構改革任務,加快政府職能轉變。認真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主動聽民意、紓民困、解民憂。突出績效量化考核、過程管理和結果導向,健全獎懲分明的激勵約束機制,努力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推動形成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認真落實二十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精神,縱深推進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繼續壓減一般性支出,加強審計、統計、財會等各類監督,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格干部教育管理監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

  各位代表!奮楫揚帆啟新航,凝心聚力譜華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中共北京市委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開拓奮進,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首都貢獻!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1月21日 殷勇)

2024-01-29 13:16 來源:北京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