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楊軍)

2023年03月21日 15:13   來源:咸寧市政府網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4日在咸寧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長 楊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2年,面對“一難兩難多難”的復雜局面和“既要又要還要”的多重挑戰,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落細“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按照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總體部署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工作安排,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統籌發展和安全,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較好完成了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ㄒ唬┲卧鲩L的投資、爭資、引資加快突破。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力穩住投資、努力向上爭資、竭力招商引資。項目投資明顯加速。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16%以上,金融機構貸款凈增186億元,同比增長12%,余額貸存比78%。203個省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四次集中開工重大項目630個,總投資2278.8億元,億元以上開工項目入庫154個,同比增長32.8%,承接武漢產業轉移項目44個,協議投資額140.5億元。推行“六個一”抓落實工作機制,咸寧大道西延段(一期)建成通車,武漢東湖學院嘉魚校區開學迎新;咸寧至九江高速公路、赤壁長江公路大橋東延段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改線工程,市全民健身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蒲圻電廠(三期)、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南三縣”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市城區南外環高速公路、通城至修水高速公路、簰州灣長江大橋及接線高速公路、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等項目加快推進。向上爭資突破新高。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96.03億元,可比增長12.1%。爭取上級資金275.38億元,同比增長43.1%,創歷史最高水平,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8.65%,專項轉移支付增長9.57%;債券資金95.54億元,是上一年的3.13倍。爭取國土綠化、石漠化治理、海綿城市等國家級、省級專項資金3.5億元。招商引資承壓前行。持續開展“一轉一、一加一、一引一”招商,引進強芯半導體芯片封裝、星光農機產業園、阿洛亞運動樂園等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14個,同比增長105.2%。堅持全生命周期服務,當年簽約項目注冊率91.2%,當年開工率61.1%,穩居全省前4。

 。ǘ┈F代產業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快速提升。產業含金量不斷提升。堅持鏈式思維,聚焦壯大大健康、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食品飲料、清潔能源5大優勢產業,組建8大產業聯盟,初步構建了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契合咸寧資源稟賦和城市特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同比增長7%以上,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達1023家,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5%,領跑全省。產業含新量不斷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凈增80家,總數達430家。聚焦“四新”經濟培育市場主體,總量同比增長17.8%,增幅全省排名靠前!凹几奶崮堋⒅圃鞜ㄐ隆毙袆尤鎸嵤,國家級、省級“兩化”融合貫標示范企業增至81家,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增至11家。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分別增至10家、89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增至30家。創建國家級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4家、院士專家工作站53個,10家重點產業研究院正式運營。發明專利197件。實施“招碩引博工程”“大學生引進計劃”“引才專列”,吸引碩士博士651人來咸就業創業。產業含綠量不斷提升。建立工業園區及企業環境管理指標體系,定期開展環境管理評級,不斷提升循環化、生態化、低碳化、清潔化水平。成功承辦全省文旅項目建設暨招商引資現場推進會,預計全年旅游綜合收入同比增長4.6%。赤壁趙李橋磚茶制作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ㄈ┥罨母锏膹V度、深度、力度持續加大。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敢闖敢試、敢為人先,撬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改革求廣度。市直部門大科室制改革、市城區城管體制改革、市屬國企改革等174項改革項目成效明顯,12個省級以上改革現場會在咸寧召開。改革拓深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政務服務承諾時限比法定時限壓縮86.7%,可網辦事項100%,網辦件占比60%。整合42條政務服務熱線,實現“12345”熱線一號通。制定實施優化營商環境128條,出臺“自然資源10條”“金融助企紓困”等全周期服務配套措施。在全省率先公布包容審慎監管行政處罰“四張清單”635項。改革加力度。發布“免申即享”清單496個,累計撥付資金8.92億元,惠及企業2766家次,惠及個人130萬人次;辦理增值稅留抵退稅25.74億元,退還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惠及企業2234家,真金白銀、真情實意支持企業紓困解難。連續20年獲評全省金融信用市,三贏興公司通過證監會審核待發行、平安電工公司進入證監會審核。以“壯士斷腕”的氣魄推動嘉魚潘灣化工園綜合整治。逐個建檔銷號,整治長江入河排污口284個,一年完成上級交辦三年目標任務的86.3%。

  (四)公園城市的集中度、辨識度、美譽度不斷彰顯。堅持系統思維,搶抓“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上升為省級戰略機遇,不斷強基礎、補短板、塑顏值,推動城市走向系統治理、整體提升。深刻把握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產業形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崛起,錨定大健康產業,延伸拓展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產業形態,讓每個項目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增添顏值。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同比增長4.5%以上,排名全省第1;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億元、增速同比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預計增長41%;咸寧海關申報設置進展順利,保稅物流中心開工建設,中歐班列“長江號”咸寧始發并常態化運行,咸寧-中東海外倉建成。深刻把握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城市形態。依托綠色本底,以小巧精致、管理精細為目標,統籌規劃、建設、治理,協調生態、生產、生活,推動“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轉變。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高分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中國桂花城建設規劃通過專家評審,全力打造餐廚垃圾全覆蓋、全收集、全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咸寧模式”,推動城市高質量綠色可持續發展。深刻把握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文化形態。聚焦咸寧獨特的地域文化,以核心價值觀引領打造共同文化認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內外兼修,以文化人、以文潤城,用文化照亮城市未來。開展線上線下文化惠民活動1534場,歌曲《孔雀來兮》獲評湖北省第十一屆“屈原文藝獎”,咸寧香泉合唱團入圍群星獎全國決賽。深刻把握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治理形態。廣泛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發動群眾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幸福城市。持續開展城市管理“月度綜合評價”,城市管理工作暗訪全省排名第二,“垃圾分類”“拆圍透綠”“飛線整治”等工作成效顯著,新增街頭游園18個,改造老舊小區172個,整治背街小巷114條,咸寧北高鐵站、咸寧火車站、7個大型農貿市場改造煥新。統籌推進交通疏導、積水點改造及供水、供氣管網更新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5270個,綜合改造銀桂路、銀泉大道等7條道路,改造丹桂橋、一號橋、興龍橋、永安橋等城區危橋4座,改造擁堵點25個,新建改造污水管網20.5公里;實施主城區供水增量提質工程,改造老舊供水管網43.26公里,新開通天然氣15082戶。一年來,央視新聞聚焦并播發咸寧工作72條、同比增長140%,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集中度、辨識度、美譽度得到極大彰顯。

 。ㄎ澹┒跄相l村的業旺、人旺、財旺切實鞏固。鄉村產業興旺。農業生產穩中向好,農業總產值預計同比增長4.3%以上。面對歷史罕見旱情,搶先抓實抗旱減災工作,守住不因災致貧底線。大力整治撂荒地,恢復耕地7.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9.25萬畝。糧食播種面積超省定任務6.75萬畝,“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位列全省第2。安排2000萬元獎補資金,連續兩年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265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74家。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和“擦亮小城鎮”行動,16個鄉鎮獲評示范型“美麗城鎮”、8個鄉鎮獲評基礎型“美麗城鎮”。鄉村人才集聚。連續五年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累計招錄培養2188人。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動態全覆蓋。線下培訓農村勞動力25520人,全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創新項目大賽總決賽在我市成功舉辦。鄉村收入增長。5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化解村級債務3.2億元,在全省率先實現整市村級債務清零。扎實推進“萬千百”工程,改造鄉村旅游客房10318間,農家飯6987桌,推廣鄉土菜100道,帶動農民增收。

  (六)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堅持以民生為先、民生為重、民生為本,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因時因勢優化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有效處置輸入性疫情,守護人民安康,4月29日至11月9日連續195天咸寧無疫情。扎實開展黨員干部“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實地開展小區“圓桌會”“村灣夜話”,引導群眾自覺、自發、自主、自動解決自己的問題。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8%,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經濟發展增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5%以內。為11.3萬名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救助資金5.3億元。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80.01歲,比上年提高0.07歲。城鎮新增就業4.4萬人,完成年度計劃119%,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持續推進“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擴充”項目,新增幼兒園學位6320個。完成66個農村教學點撤并和銜接提升工作。實施市城區義務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完成5766戶,占全省改造總量的33%。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完成3500戶。完成1萬人養老護理培訓和1000人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在全省率先出臺鼓勵三孩配套生育政策。市第二人民醫院建成投運,赤壁市人民醫院、通城縣人民醫院晉升三級綜合醫院。完成全市68.68萬棟自建房隱患排查和分類整治,實現1737個住宅小區紅色物業全覆蓋?v深推進“掃黑除惡”“雷火2022-剝繭”“五大攻堅”“找堵防”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養老詐騙。扎實做好黨的二十大、全國“兩會”、省黨代會、省“兩會”等重要節點安全穩定工作,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

 。ㄆ撸┱卫淼膯栴}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更加鮮明。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奔跑每一天”的奮斗姿態和“拼搏趕超”的昂揚狀態,構建“一月一分析”“兩月一‘拼搏趕超’”“一季一交賬、一季一全會”“半年一拉練”鏈式工作機制,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堅持“深實嚴細久”工作標準,謀劃爭先創優事項40項、政策創新28項。民有所呼,政有所應,12345熱線辦理群眾投訴件42.1萬件,辦理滿意率86%。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紀委監委等方面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19件、政協委員提案92件,滿意率98%以上。在全省率先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評估,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一站式”多元解紛體系建設獲評全省政法改革十大典型案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精準普法”工作全省領先。在全省率先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咸安區、通城縣入圍全省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區。堅持打造清廉政府、清廉機關,科學決策、慎重用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三公”經費同比下降5%,保障“三基本”運轉,以政府過“緊日子”換取群眾過“好日子”。通過一年努力,全市政府系統拼搏趕超成為一種精神狀態,務求實效成為一種基本標準,法治規范成為一種工作原則,民呼政應成為一種常態定位,站高位、立高標、向高行的意識逐步形成,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的治理效能不斷激發。

  過去的一年,國家安全、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雙擁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對口援疆工作深入推進,婦女兒童、青少年、關心下一代、殘疾人、紅十字、工商聯等事業有了新發展,安全生產、人防、消防救援、民族宗教、外事、港澳臺事務、僑務、保密、檔案、史志、社科、氣象、郵政、審計、統計、國資管理、檢驗檢測、機關事務、住房公積金、咨詢決策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2022年殊為不易。這些成績和進步,是在疫情特殊時期困難凸顯、發展制約因素增多的情況下取得的,根本源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源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干部群眾一道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人民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向駐咸解放軍、武警官兵及關心支持咸寧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咸寧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為:經濟規模不大,總體實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優,發展質效不高;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支撐不強;縣域發展不均衡,對外開放不夠;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方面的優質公共服務供給跟不上群眾需要;少數干部搶先意識不強、擔當精神不足等。需要說明的是,受國內外超預期因素影響,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3項指標增速未達預期。我們將正視問題,切實加以解決。

  二、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做好2023年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做好新一年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刻領會和把握黨中央關于當前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堅持從全局看局部、從未來看當下,認清“形”與“勢”,把握“危”與“機”,提振做好經濟工作的士氣和勇氣,決心和信心;必須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必須把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結合起來,培育具有咸寧特色的科技人才創新體系;必須把人民滿意作為最高追求,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安全風險的底線;必須兼顧當前和長遠,既要做好當前工作,又要為今后發展做好銜接。

  202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好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按照市委六屆三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城鄉區域和資源環境,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積極投身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生動實踐,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咸寧篇章!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1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2%;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確保完成省定節能減排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ㄒ唬┩怀龇增長,千方百計促進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經濟穩,人心穩,大局穩。只有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才能穩定經濟基本盤,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抓緊抓實項目投資。推動107國道咸安和赤壁繞城段建成通車,加快建設咸寧至九江、赤壁長江大橋東延段高速公路,開工建設市城區南外環、通城至修水、簰洲灣長江大橋及接線等高速公路,353國道通城段、351國道嘉魚段及咸安段改擴建工程、咸寧大道西延段(二期)等重點項目,攻堅突破咸寧長江綜合門戶港、武咸快速通道天子山大橋、岳咸九鐵路等重大項目。樹牢精明、精細、精心招商理念,瞄準高端“招大引強”,面向未來“招新引優”,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中國100強、上市公司或行業領軍企業高端優質項目,新簽約50億元重大項目5個,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20個,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40個。統籌“招落服”“引育壯”,突出綜合效益、“畝產”導向,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強化項目履約監管,構建全鏈條責任體系和無縫銜接機制,推動德國負碳材料中國總部及生產基地、一輕(咸寧)產業園、烽火科技咸寧創新谷、李氏控股新能源汽車輕量化產業基地、新奧萊湖北國際創新產業基地、時間種子飲料生產基地等一批重大招商引資項目快簽約、快開工、快投產、快達效。

  實施擴大內需行動。找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擴大內需的結合點,扎實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引導企業深耕中高端消費品、現代供應鏈、創新引領、綠色低碳等領域。加快推進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商貿流通專項)試點城市建設,力爭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超過100家。提升居民基本消費、傳統消費,創新消費場景,積極恢復接觸型、聚集型、流動型消費。組織年貨節、車房展、家電消費月、端午游園、汽車消費節、中秋國慶歡樂購、咸寧優品展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大力提振房地產、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

  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實施“促進外貿發展十條”,加大獎補力度,促進外貿保穩提質。積極組織“百展行動”,加快培育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對接合作RCEP市場。建設咸寧保稅物流中心,加快推進咸寧海關設立工作,打造“中歐班列+海外倉”進出口模式。將咸寧高新區打造成吸引外資的主平臺,將更多外資引進來、發展好。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國際友城工作。發揮好“桂鄉咸寧”對外開放窗口功能。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圍繞數字賦能、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推行線上只進一網、線下就近辦理,方便群眾好辦快辦。依法嚴格規范市場化社會化中介服務,整治“體外循環”“隱形審批”,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推動電子證照平臺升級改造和“企心協力”服務平臺建設,優化鄂匯辦咸寧旗艦店“寧好辦”平臺功能,推進咸寧政務云與楚天云的互聯互通,優化跨省跨市、跨部門、跨層級的業務流程。深入推進“互聯網+”監管,加強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引導支持民營企業增總量、擴規模、提質效。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制度,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落實國企民企平等對待政策,打通助企紓困解難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ǘ┩怀鰟幽苻D換,千方百計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產業興,則實體興;實體強,則咸寧強。突出延伸長鏈、補足短鏈、鍛造新鏈,推動產業轉型實現新的突破。

  壯大優勢產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0家,培育省民營企業制造業百強企業2家,培育產值超50億元企業4家、產值超10億元企業25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級3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90家,創建國家綠色園區1個、國家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10家。精準編制“鏈主企業”招引促進計劃,強化細分領域產業研究,5大優勢產業招引補鏈、固鏈、強鏈項目25個以上。大健康產業重點夯實醫藥、器械和衛材等領域制造基礎,加快發展金銀花、黃精、金剛藤等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打造全球最大的護理床生產基地和全國醫用衛材生產儲備基地。電子信息產業由零部件制造向智能終端拓展,打造華中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食品飲料產業重點開發低糖、低脂健康飲品和運動、能量、保健功能性飲料,研發青磚茶、枇杷、桂花、乳制品等特色飲品。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做強咸寧高新區國家級智能機電產業集群、咸安區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赤壁市華舟應急裝備產業基地、通山縣星光農機產業園。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蒲圻電廠(三期)、大幕山抽水蓄能電站、咸寧土橋抽水蓄能電站、“南三縣”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等項目建設。

  培育數字經濟。大力推進元宇宙數字產業園、咸寧數字產業園建設。支持咸寧高新區爭創省級數字經濟示范區。推動“大數據+工業”融合,實施“企業上云”工程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行動。推動“大數據+農業”融合,建設一批智慧農場、智慧果園、智慧牧場,建立農產品生產全程可追溯機制。拓展“大數據+服務業”融合深度,推動服務業向平臺型、智慧型、共享型發展。開展數字鄉村試點,融入防汛、防火、防盜、防騙等功能。

  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萬千百十一”質量提升工程。推動300家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支持30家規上企業導入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培育3家質量提升標桿企業,培育中國精品、湖北精品、咸寧名特優產品。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做強本土電商企業,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依托大型冷鏈物流企業,推進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利用“南山北水”地貌特征和自然生態資源,培育文化體育旅游服務業,打造阿洛亞運動樂園、際華冰雪樂園。與全國知名平臺密切合作,培育國內知名溫泉+民宿旅游目的地。

 。ㄈ┩怀龈鲹P所長,千方百計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從全局謀劃區域,以區域服務全局。積極主動加強區域協作,形成各揚所長、相互賦能、相互成就的發展格局。

  深入融入武漢都市圈發展。積極參與構建武漢都市圈協商合作、規劃協調、政策協同、社會參與等機制,全面參與編制武漢都市圈流域綜合治理、國土空間、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專項規劃。加快咸寧(武漢)離岸科創園建設,探索與武漢共建中國光谷咸寧生物醫藥產業園、嘉魚·武漢經開區產業園,打造武漢產業轉移新高地。積極承接武漢高校外遷,加快推進咸寧“武漢南”大學城建設,支持湖北科技學院創建大學科技園,打造武漢功能拓展重要承載區。支持嘉魚縣、赤壁市、通城縣建設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讓咸寧成為武漢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持續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市通辦”,深入推進公交卡、旅游卡、公積金、醫保、社保等跨市通用。

  提升“一主一副”。中心城區重點提升引領聚集功能,引導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提高首位度,建設中國桂花生態之城、產業之城、科技之城、文化之城,打造競爭力、吸引力、帶動力更強的市域城鎮化引擎。聚焦建設淦河“百里畫廊”,著力打造生態之河、美麗之河、文明之河、富民之河。支持咸安區建設“四個首善”之區,做強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藥兩大主導產業,推進紡織、機電、鑄造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支持市域副中心赤壁市做強清潔能源、電子信息、大健康三大主導產業鏈,培育新材料特色產業鏈,建設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示范區,沖刺全國縣域百強。

  實施強縣工程。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嚴格控制縣城建設密度與強度,持續實施縣城品質提升行動。繼續推動資源、服務、平臺下沉,強化縣城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強化縣域造血功能。支持嘉魚縣打造強縣工程示范區、通城縣打造中部地區制造業強縣、崇陽縣打造“兩山”理念實踐創新示范樣板縣、通山縣打造國家新型能源之都。

 。ㄋ模┩怀龈母飫撔拢Х桨儆嬐七M科教人才興市。投資科教、投資人才就是投資發展、投資未來。始終堅持科教興市、人才強市,著力打造全省一流創新創業生態。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優化區域優質教育資源配置。實施學前教育學位擴充行動,確保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超過46%。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推進義務教育“雙減”鞏固提升,實施城區義務教育提升計劃。推動基礎教育教聯體共建,每個縣市區至少建設1個示范性教聯體。加快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推動省級示范性高中教學質量在全省爭先進位,支持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加快建設市第一高中。支持特殊教育普惠發展。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支持湖北科技學院創建全國全省知名學科,支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咸寧職教集團學校等高職、中職院校打造品牌專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造就一批“四有”好老師,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設立科創園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深入推進“三個一百”建設,建設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建強10個重點產業技術研究院,力爭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過50%。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型企業培育計劃,力爭高新技術企業凈增50家,總數達480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50億元,占GDP比重達17.5%。持續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完成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20項,完成湖北省技術合同登記成交總額130億元,技術合同成交額占GDP比重達6%。發明專利授權量達200件,支持咸寧高新區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園區。

  實施人才強市工程。優化“南鄂英才計劃”,推動各類人才自主培養。依托省級集訓基地、康養高級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公共實訓基地,優化護理人才培訓,打造華中地區最優質的護理培訓基地。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計劃、村醫學歷提升行動和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鄉村規劃師制度!安⒕推進”人才招引與項目招商,持續實施“招碩引博計劃”“大學生引進計劃”“才聚荊楚·志在咸寧計劃”。加強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平臺建設,柔性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統籌實施“香城人才卡”,真心愛才、傾心引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環境。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質量提升行動,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免申即享”改革、市直單位財政財務管理綜合改革、市城區城管體制改革、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大力實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政務服務熱線。規范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培育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金融業態,確保新增存款不低于70%用于當地!耙粯I一策”制定融資方案,確保民營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深化政銀擔合作,積極推廣“4321”“4222”等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三贏興公司盡快正式上市交易、平安電工公司盡快過審,維達力公司盡快報輔,金種子企業總數16家、銀種子20家。

 。ㄎ澹┩怀觥叭r”基礎,千方百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叭r”穩,全局穩;“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發展特色農業,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加強農村互聯網、5G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光纖、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等進村入戶。鞏固提升農村電力保障水平。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制機制。重點推進陽武、三湖連江、陸水等3個大型灌區以及8個重點中型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保障農產品主產區糧食生產能力。開展農村安全水源工程建設。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北部平原地區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創建。加強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推廣“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力爭達74%。引進知名種子企業籌建中國新型種業(向陽湖)基地。

  做好“土特產”文章。串珠成線、連塊成帶、集群成鏈,重點建設茶葉、蔬菜(蓮)、生豬(雞禽及蛋制品)、中藥材、特色淡水產品、油茶、竹、桂花等產業鏈。加大力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年末生豬存欄130萬頭以上。推進農產品加工“千百十”提升工程,建設咸寧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緊密型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培育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30家,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做強咸寧桂花、赤壁青磚茶、嘉魚蔬菜、通城油茶、崇陽黃精、通山枇杷等公共品牌。

  建設美麗鄉村。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幫扶項目800個,做好動態監測和幫扶,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深化“萬企興萬村”行動,55%以上的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過10萬元。細化落實鄉村建設二十項任務,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持續推進“擦亮小城鎮”行動,開展公園化鄉村(鄉鎮)建設。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常態化開展“五清一改”。加強和規范農村宅基地建房審批管理。加快建設鄉鎮雙通道、行政村雙車道,新改建農村公路600公里以上。加強傳統村落和古民居保護開發利用。鞏固提升鄉村旅游“萬千百”工程,支持通山縣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強縣。

 。┩怀鲆司右藰I,千方百計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堅持“小巧、精致、靈秀”特質,充滿人情味、展現現代范,打造幸福咸寧,建設“千年城市”。

  筑牢綠色本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精準劃定“三區三線”,構建“一江一山三河五湖”自然生態基底。構建“市、縣、鎮、村”四級空間規劃體系,建成市域一張圖管理系統。強化城市天際線管控、村莊規劃管控,推廣鄂南民居建筑風格。開展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推動《公園城市建設指南》晉升國家標準。老城區“+公園”,提檔升級香吾山公園、十六潭公園、青龍山公園等城區公園,新建一批“口袋公園”;新城區“公園+”,把公園作為規劃要件,推動“園在城中”向“城在園中”轉變。構建市域綠道網,綠化美化城市窗口。“五綠”并進落實林長制,加強古桂花樹等古樹名木掛牌保護,高質量完成營造林24.35萬畝。

  推進城市更新。常態化開展城市管理月度綜合評價和“萬人潔城”行動。持續開展主城區擁堵點整治、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新增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1萬個。更新改造老舊小區203個,新通天然氣8000戶,創建全域推進“紅色物業”共同締造升級標準化示范區。持續推進主城區供水增量提質工程,建成凈水廠主體工程和原水管線30公里,再改造老舊供水管網11.74公里,實現主城區全覆蓋。推進海綿城市省級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再改造主城區小微積水點20個,實施寶塔片區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建設項目和咸寧大道東片區雨污水分流改造工程。規范、處罰、拆除一批“兩違”建筑,處置違法建設20萬平方米以上。推進“屋頂革命”,溫泉、浮山、永安街道辦事處各整治100戶以上。

  涵養文明新風。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處置體系,推動生活垃圾分類提質擴面,打造餐廚垃圾處理“咸寧模式”升級版,建設全域“無廢城市”。開展節約型機關和公共機構創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持續開好“文明創建大家談”“文明創建進行時”“文明創建紅黑榜”等創文專欄,講好創文故事。打造一批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志愿服務項目,擦亮“唐光友志愿服務隊”特色品牌。完善一刻鐘公共文體服務圈。推進“數字三館”建設,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鄉書房、文旅驛站、文化禮堂、文化廣場。持續開展“香城大舞臺”“南鄂群星獎”等文化惠民活動,形成一縣一品牌、一鎮一特色。

 。ㄆ撸┩怀觥皣笳摺,千方百計增進民生福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增添發展溫度,提升民生質感,書寫暖心答卷。

  科學精準優化防控措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新階段疫情防控舉措,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工作重心從防控新冠病毒感染轉到保健康、防重癥上來,分類分級開展健康服務,保障好群眾的就醫用藥,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服務。

  促進居民穩崗就業增收。加強就業兜底幫扶,建立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專項招聘等活動。加強就業服務和技能培訓,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行動,打造咸寧特色勞務品牌。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嚴格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工資指導線,依法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

  推動社會保障提質擴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做實職工醫保市級統籌,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擴大異地就醫結算覆蓋面,持續深入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完善基本生活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推動低保擴圍增效。支持慈善事業發展。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I集分配保障性租賃住房2338套。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探索制定健康城市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助力健康咸寧建設。爭取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質子治療項目落戶,確保市中心醫院傳染病大樓、市中醫醫院特色大樓、市疾控應急綜合大樓建成使用,加快建設市婦幼新院區。擴大老年護理、失智老年人專業照護、康復護理、母嬰護理及安寧療護等服務供給,打響“咸寧護理”品牌。抓好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推進“一家一護”家庭養老服務提能工程。推動三孩生育配套政策落地見效,鼓勵多方參與有效擴大普惠性托育服務供給。創建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市區。建設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和縣市區殘疾人之家。合理保護利用孫郭胡城址、大湖咀龔家大型遺址、王家畈學堂、原省煤機廠舊址等文化遺跡。抓好赤壁磚茶制作技藝、通山木雕、崇陽提琴戲等非遺項目保護傳承。升級改造咸寧體育中心,建設市全民健身中心、市科技館。支持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

 。ò耍┩怀鼍C合治理,千方百計守牢安全底線。保平安是政治責任。堅持系統思維、底線思維,增強統籌觀念、憂患意識,各方齊抓共管協同治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守牢流域安全底線。對照富水和鄂東南片區兩個流域“底圖單元”,劃分7個三級流域片區,形成流域綜合治理單元的一張“底圖”。統籌推進長江咸寧段、陸水、富水、淦河等主要江河流域綜合治理,實施長江堤防提檔升級項目、鄂東南水資源配置工程、黃荊口水庫、木三李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啟動簰洲灣防洪避險工程前期工作,開展斧頭湖、西涼湖、黃蓋湖等湖泊堤防加固、生態修復、蓄滯洪區建設、連通清淤試點,推動中小河流、病險水庫、高幫塘整治。建設抗旱應急引水調水工程。協同做好富水水庫、王英水庫等水資源共享和水源地保護。

  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嚴格落實國家下達的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和防止耕地“非糧化”。新建、改造高標準農田15.9萬畝,確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296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117萬噸以上。保障市縣級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

  守牢生態安全底線。堅決抓好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和全域國土綜合整治、“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控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堅持不懈抓好長江十年禁漁。深入實施長江大保護“雙十”行動。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確?諝赓|量綜合指數穩居全省前列。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改善重點河湖水環境質量,扎實開展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提升行動,穩步推進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質增效。持續打好凈土保衛戰,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以及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嚴格危險廢物管控和化學品環境管理,強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垃圾填埋場污染治理。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守牢社會安全底線。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穩妥有效化解政府債務、涉眾金融等領域風險,守牢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高效運轉“情指勤輿”一體化機制,穩妥推進市區警務一體化改革,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全域開展一體化常態化“找堵防”專項整治行動。建強綜治中心,賦能基層治理。加快《咸寧市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立法進程,完善社會矛盾多元預防調解機制。抓好防汛抗旱、地災防治、森林防火、消防救援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做好國防動員、雙擁、人防、民族宗教工作。

 。ň牛┩怀鎏崮苌普,千方百計提高治理能力水平。奮進新征程,我們將堅持提升本領,苦干實干,努力建設人民滿意、治理高效的服務型政府,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

  旗幟鮮明講政治。提升政治判斷力。堅守正確政治方向,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科學把握形勢變化。提升政治領悟力。堅持從政治角度看問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升政治執行力。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逃避者。

  加快提升能力本領。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樹立系統思維、整體觀念、協調意識,做到學經濟、懂經濟,學政策、用政策,懂市場、“鉆”市場,會算賬、算好賬的有機統一。增強服務群眾本領。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善做群眾的學生,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本領。時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謹慎、見葉知秋的敏銳,切實提高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感知、防范、處置能力,防止風險積累擴散爆發。

  著力打造清廉政府。加強廉政建設。堅持以嚴的基調正風肅紀,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嚴促執行。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紀委監委監督、巡視巡察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積極發揮審計、統計和財政監督作用。加強法治建設。深入開展全民普法,嚴格依法行政,探索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改革。強化法治政府建設評估、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加強作風建設。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頑疾。持續整治“文山會海”,為基層減負。加強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監管。嚴控“三公”經費,過“緊日子”,兜牢“三保”底線,確保民生支出占比不低于78%。

  各位代表,奮斗成就夢想,實干創造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團結奮斗,為加快打造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咸寧篇章而努力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咸寧市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4日 楊軍)

2023-03-21 15:13 來源:咸寧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