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13日 張雨浦)

2023年01月19日 17:17   來源:寧夏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3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張雨浦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和2022年工作總結

  2018年以來的五年,是我區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五年。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寧夏發展,2018年專門為自治區成立60周年題寫“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賀匾,2020年明確提出“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戰略定位和發展目標,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一體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十三五”規劃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加快實施,各項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五年來,我們堅定擔當重大使命,先行區建設邁上新臺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爭取國務院批復“支持寧夏建設先行區實施方案”,11個部委出臺支持性政策,為寧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自治區實施“三大戰略”、守好“三條生命線”、開啟“三區建設”,出臺先行區建設“條例”“規劃”和“實施意見”,編制17個專項規劃,率先開展“四水四定”,一批重點工程項目實施。“一河三山”保護修復持續推進,環保督察反饋的黃河“四亂”和騰格里沙漠污染、星海湖挖湖造景等問題有效整改。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83%以上,森林覆蓋率由2017年的14%提高到18%,黃河寧夏段水質保持Ⅱ類進出,賀蘭山綜合治理入選全國生態修復十大典型案例。創建5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石嘴山獲評全國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吳忠、固原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銀川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深入推動流域合作,簽訂河湖管理和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協議,承辦黃河流域省際合作聯席會議,共同奏響了新時代“黃河大合唱”。

  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經濟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就。地區生產總值由3200億元提高到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6%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6萬元增加到6.8萬元以上,年均增長5%左右。 (下轉第四版) (緊接第一版)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近1萬億元。特色產業不斷發展,糧食生產“十九連豐”,年產超過75億斤。年產葡萄酒1.38億瓶,居全國酒莊酒產量第一位,獲批全球葡萄酒旅游目的地。奶牛存欄增速、牛奶瓜菜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獲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綠氫、芳綸、氰胺產能等躍居全國第一位,寧東成為全國最大的煤制油、煤基烯烴生產基地,居全國化工園區第五位,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加快建設。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寧夏成為國家唯一的網絡樞紐和互聯網交換“雙中心”省區,率先在全國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省域全覆蓋。加強科技攻關,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實現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零的突破”,3D鑄造打印技術率先實現產業化應用,借智創新的“寧夏模式”在全國推廣,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

  五年來,我們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勝利。全面落實“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累計投入扶貧資金500多億元,徹底結束了西海固“苦瘠甲天下”的歷史,實現了80.3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9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1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和人均收入翻番目標。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的閩寧協作成為全國樣板示范,親自命名的閩寧鎮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閩寧鎮由昔日的“干沙灘”變成今日的“金沙灘”,《山海情》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持續提升整體發展水平,寧夏人民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夢想。

  五年來,我們統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新變化。全區國土空間布局不斷優化,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城鎮化率達66.7%。基礎設施極大提升,全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2000公里,實現了縣縣通高速路、鄉鄉通干線路、村村通硬化路,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晉升千萬級機場,銀西高鐵全線通車。城鄉環境大幅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完成,建制村自來水、動力電、光纖網、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6.5%、高于全國近10個百分點,獲批全國首個全域鄉村治理示范創建省區,新建美麗城鎮、美麗村莊458個,美麗新寧夏更加靚麗。

  五年來,我們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對外開放開創新局面。“四權”改革初見成效并擴展為“六權”改革,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圓滿完成,農業農村改革等走在全國前列。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5年穩居西北第一位。上市企業達16家。銀川成為中國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經濟和人口首位度均列全國第二位。獲批全國唯一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銀川)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成功舉辦兩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兩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旅博覽會,世界或中國500強企業入駐74家,國際友城達60個,經貿合作擴大到169個國家和地區,對外開放水平逐步提高。

  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把人民利益擺在首位,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新提升。堅持每年將75%以上的財力用于民生事業,深入實施“四大提升行動”并拓展為“六大提升行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由29400元、10700元提高到40200元、16400元,年均增長6.4%、8.8%,超過GDP增速。“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率先在西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從10年提高到11年。率先在全國建成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系,人均預期壽命由74.7歲提高到76.9歲。秦腔現代戲《王貴與李香香》、音樂劇《花兒與號手》摘取“文華”大獎,廣場舞作品《塞上兒女心向黨》奪得“群星獎”,6部作品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全區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村級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連續5年提高城鄉居民和機關企事業單位養老金、醫保、低保標準,群眾跨省異地就醫結算更加便捷,殘疾人托養服務比例居西部第一位。累計投入252億元為民辦實事,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五年來,我們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各項工作展現新成效。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法治政府、數字政府建設全面提速。嚴格執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提請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制定、修改和廢止地方性法規93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21件、政協委員提案2287件,按期辦結答復率100%。深入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5個市、20個縣(區)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縣(區),宗教依法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連續6年被國家考核為優秀等次。連續5年超額完成隱性債務化解任務,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國防動員、雙擁優撫、審計統計、氣象地震、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參事文史等工作不斷進步。全面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減輕基層負擔,逐年壓縮“三公”經費,政府公信力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在過去五年中,2022年是極不平凡、極為特殊的一年。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以及疫情反復沖擊等超預期因素疊加影響,我們堅決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迎難而進、逆勢而上,取得了殊為不易、彌足珍貴的成績,寧夏高質量發展邁入了快車道。二季度和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均居全國第一位,創造了歷史最好成績。全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同比增長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3.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農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上年持平,進出口總額增長20%左右。主要指標基本完成,多項指標進入全國前列,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重點抓了五件大事:

  一是堅決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動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落地見效。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認真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宣傳、大實踐”活動,政府黨組會、黨組中心組學習會等開展15次集體學習。特別是改進學習方式,實行專題式、研討式學習,圍繞西部地區現代化建設、民族地區共同富裕、內陸地區擴大開放等重點專題,形成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七大產業基地”“十條產業鏈”等多項工作思路和對策。同時,創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專項工作機制,以及黨的二十大報告任務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目標化、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制度,制定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任務分工方案。出臺促進數字寧夏建設、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政策措施等60多個配套性文件,確保學有成效、干有實效。

  二是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的重要要求,全力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舉全區之力打贏了一系列戰役,特別是2022年成功處置了“4·06”“9·20”等90多起突發疫情。加大基礎設施保障力度,自治區政府投入10億多元,建成8個平戰結合型方艙醫院及1萬多間隔離板房,新購6輛移動檢測車,創建疫情診療咨詢服務平臺,在關鍵時刻發揮了重要作用。新冠疫苗接種、全員核酸檢測、陽性感染者治療費用等全部由政府承擔。按照“二十條”“新十條”要求,不斷優化防疫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三年來,我們共同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全區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醫務人員、基層工作者、公安民警等一線人員,付出了無數艱辛努力,書寫了無數感人事跡,彰顯了偉大抗疫精神,詮釋了寧夏人民眾志成城、團結奉獻的寶貴品質。

  三是堅決落實“經濟要穩住”的重要要求,全力加快高質量發展。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突出加強“穩保促”工作,迅速啟動“七大戰役”,壓茬開展“大干40天奮戰200日行動”和“穩經濟保民生百日行動”,制定“1+N+1”等900多條政策措施,實施了一整套有力有效的組合拳,在關鍵時期穩住了經濟大局。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拿出真金白銀,為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退減緩稅費234億元、是2021年的3.7倍,新增貸款600多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1.5萬戶。小牛自動化、東方鉭業、天地奔牛入選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產品)。強力推進國能寧煤增資、西部創業大股東股權轉讓、北京寧夏大廈股權優化等難點改革,區屬國企營業收入增幅居全國第二位。加大有效投資力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8億元,增長10.2%,增幅居全國第三位,為近年來增速最高的一年。全國單廠規模最大的寶豐儲能電池全產業鏈、世界最大的生態型葡萄酒產業園、閩寧產業園等20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全球單體最大的中環太陽能級單晶硅材料智慧工廠、韓國曉星氨綸和泰和芳綸等100多個項目加快推進,全國單體最大的蒙牛高端數智化工廠一期、鯤鵬年產40萬噸乙二醇項目一期、穆和獨立儲能電站、潤陽科技園等338個大項目建成投產。加大促進消費力度,安排擴大消費資金3億多元,舉辦各類促消費活動700余場,撬動社會消費近44億元,總體上穩住了市場消費。銀川獲批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和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加大“數字寧夏”建設力度,強力推進“五個一”組織體系構建,完成大數據中心、數字寧夏公司籌建,舉辦首屆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簽約項目投資額700多億元。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實施“雙百科技支撐行動”,國能寧煤氣相法生產聚丙烯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壁壘,靈武奶牛體外胚胎繁育技術在全國首次實現批量繁育,神州輪胎達到C919國產大飛機裝機技術標準,寧夏大學草坪節水灌溉技術走進卡塔爾世界杯綠茵場。成功舉辦東西部科技合作推進會、綠色發展國際科技創新大會,獲批全國首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加大開放合作力度,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2家,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5%,閩粵兩省招商項目到位資金70億元,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85億元。積極融入“西部大通道”,銀蘭高鐵全線通車,銀昆、烏瑪、海平高速公路加快推進,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實質性啟動,銀川河東國際機場總體規劃、騰格里沙漠東南部大型風光基地獲批,為可持續發展創造了重要條件。

  四是堅決落實“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全力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面強化應急體系和安全能力建設,實施“四防”常態化督查機制。圍繞生產安全,自治區政府集中投入12億元加強安全基礎,是歷史上專項投入最多的一年。深入開展自建房、燃氣、煤礦、危化等15個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化工園區(集中區)安全風險等級全部降至一般風險等級,全區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8.8%和9.6%。圍繞能源安全,全力加強保暢保供,新增煤炭產能460萬噸,總產量達9400萬噸;新增電力裝機200萬千瓦,總量達6400多萬千瓦,外送電940億度,創歷史新高。圍繞生態安全,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意見,啟動賀蘭山、六盤山創建國家公園工作,完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平羅園區煤企偷排廢水等問題整改,全區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和PM_2.5濃度均超額完成國家考核目標。公眾氣象總體滿意度居全國第二位,為歷年最好。圍繞糧食安全,新建高標準農田96萬多畝,大力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首次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自治區儲備小麥自給率由7%提升到24%,地方儲備糧能力由4.5個月提高到6個月。耕地面積、糧食產量和儲量均超額完成任務。圍繞金融安全,建立金融突發事件應急等工作機制,推動企業和金融風險有效化解,政府總體債務規模、債務率實現雙下降。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10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創新基層治理,實現95%以上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重點信訪事項化解率居全國前列,“保交樓”任務有效推進,治安整治“百日行動”成效顯著,平安寧夏建設持續推進。

  五是堅決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力保障改善民生。突出抓好就業創業,創建政企聯動模式,城鎮新增就業7.9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萬人,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落實率同比增幅全國第一位,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長16.3%,脫貧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實現了“兩個高于”目標,進入全國前列。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1%,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5%和7.1%,在全國的排位分別是第六位、第五位、第四位,在西北五省(區)的排位均為第一位。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擴建學校、幼兒園41所,新增城鎮義務教育學位1.2萬個、公辦幼兒園學位3600個。一批制約高校發展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深入推進“三醫聯動”改革,北大第一醫院寧夏婦兒醫院落地運營,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新增醫院床位2560張、養老機構床位2100張。在全國率先啟動“全域崇軍行動”,退役軍人安置工作受到全國通報表揚。出臺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20條”政策,城鄉低保標準每人每年分別提高600元、960元,累計發放困難群眾補助資金近30億元。推動銀川試點,歷史遺留的40多萬群眾房產證“辦證難”問題基本解決。年度10個方面28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兌現了向全區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所有成績的取得,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的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也是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自治區人大、政協鼎力支持和全區人民拼搏奉獻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各界人士,向中央駐寧單位、駐寧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寧夏發展的國家部委、兄弟省區市、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挑戰和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寧夏最突出的矛盾,特別是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偏重、質量效益偏低、環境容量和資源約束偏緊仍是最現實的問題;人才不足、創新不足、開放不足仍是突出短板;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仍有不少弱項;部分干部觀念、能力、作風等尚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等等。我們必須正視問題、切實解決問題,決不辜負全區人民期望。

  二、今后五年發展的主要目標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五年的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12345”總體部署結合起來,緊緊圍繞中心任務,牢牢抓住首要任務,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作出寧夏貢獻。

  主要目標任務是:到2027年,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五大戰略”深入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全面推進,現代化框架體系初步形成,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奮力開創經濟繁榮新局面,走好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之路。堅持把實現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益和總量速度明顯提升,力爭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000億元,年均增長6%左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0萬元。市場主體達到100萬戶左右,民營經濟占比達到50%以上。產業轉型升級明顯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占比分別達10%、15%以上,數字經濟規模占比達40%以上。科技創新水平明顯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0%以上,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3.5%。資源能源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煤炭產能達到1.6億噸,發電總量2000億千瓦時以上。改革開放取得重大突破,現代化經濟體系、產業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基本形成,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

  ——奮力開創民族團結新局面,走好各族人民共同奮斗的現代化之路。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持和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縣(區)創建率達到100%。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領域問題依法治理取得顯著成效。民族和睦、宗教和順良好局面持續鞏固,民族宗教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共識與合力。

  ——奮力開創環境優美新局面,走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之路。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加快構建“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全區域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黃河大保護大治理協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國家西北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四水四定”“雙碳”“雙控”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黃河寧夏段水質保持Ⅱ類進出,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0%。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15%。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50%以上,5個地級市全部達到國家節水型城市標準。全區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明顯改善,綠色發展走在沿黃省區前列。

  ——奮力開創人民富裕新局面,走好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之路。堅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穩步增長,“六大提升行動”“七項民生工程”取得重大成果。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明顯縮小。保持脫貧群眾收入增速高于全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移民群眾收入增速高于全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全區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經濟增速、全區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國平均增速等“五個高于”,力爭人均收入達到4萬元以上,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全區總人口達到750萬左右,城鎮化率達到70%,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8.7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1.5年。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國中上水平。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以上。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每千人口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城鎮戶籍低保、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率達到100%,既有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任務基本完成。著力推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更有品質,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

  三、2023年重點工作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新一屆政府履責的第一年。面對嚴峻復雜、深刻變化的國際形勢,面對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我們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突出做好“三穩”工作,科學把握“六個統籌”,聚焦“三區建設”,致力“七大突破”,奮力實現全年發展目標,全力以赴起好步開好局。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上工業、農業、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5%、6.5%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6.5%和7.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單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指標等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堅持第一要務,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堅持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雙向發力,優化戰略布局,強化系統推進,全面實施經濟發展“六大提質升級行動”,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打造新的增長極、形成新的動力源。

  大力實施擴大內需提質升級行動。堅決落實擴大內需戰略,把內需拉動作為經濟增長的首要任務,出臺擴大內需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整的內需體系。充分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把項目建設作為主要引擎。全面開展項目“五比”活動,強化項目推進機制,完成區、市、縣三級項目庫全面更新升級,形成“五個一批”梯度結構,著力解決“資金等項目”問題。全區計劃實施重點項目1000個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00億元以上。重點實施銀川4580大化肥、石嘴山高分子材料、吳忠萬頭奶牛標準化牧場等526個產業項目,銀昆高速、六盤山機場擴建、固海擴灌揚水工程等400個基礎設施項目,自治區疾控中心遷建、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等163個社會事業項目,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等62個民生保障項目。全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實際到位資金1870億元以上,切實形成全區上下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工作合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著力開展“消費需求促進年”活動,有效解決消費能力、消費環境和消費政策限制等問題,加力提升本地產品供給數量和質量。積極支持擴大餐飲購物、住房出行、新能源汽車、家電家具等基礎性消費,擴大養老育兒、休閑康養、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等服務性消費。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推動“無接觸交易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發展“新個體經濟”,促進消費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5%以上,讓消費市場更加興旺活躍。

  大力實施產業體系提質升級行動。加快建設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推進產業振興戰略,大力發展“六新六特六優”產業,實施實體經濟、新型工業和制造業強區聯動計劃,重點建設“七大產業基地”、打造“十條產業鏈”。抓好傳統優勢產業,加強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實施全產業鏈補短板項目50個,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分別增長10%以上。實施產業園區創新發展“四大工程”,完善24個園區基礎設施,打造1個千億級園區、12個百億級園區,力爭全區園區總產值達到6000億元,增長10%以上。實施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工程,啟動銀川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推進食品產供銷冷鏈全覆蓋,力爭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萬億元。大力培育本土電商企業、網紅達人、網貨品牌,建設區域性電商快遞物流分撥中心,深化電子商務融合創新。實施“文旅創新升級”工程,推動“提點連線結網”,辦好全國旅行商大會,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分別增長20%以上。重點打造賀蘭公園、大漠星空、科創寧東、閩寧新貌等升級版的“寧夏二十一景”,并著力把這些美景如珍珠項鏈一樣串聯起來,以推動全域旅游,加快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讓寧夏的美食美酒美景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大力實施市場主體提質升級行動。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把市場主體作為經濟發展的根基,把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著力改善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市場活力。堅持國企、民企、外企平等對待,國資、民資、外資平等保護,堅決拆除各種限制性藩籬、打破各種不平等限制。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堅持存量增量齊抓、助強扶弱并舉,不斷壯大市場微觀主體,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新增規上限上企業200家以上。支持形成一批頭部企業、鏈主企業,培育引進一批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打造更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面強化企業服務機制,建立企業咨詢投訴平臺,加大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紓困幫扶力度,盡快幫助減產停產企業恢復元氣正常經營。繼續實施減稅退稅降費政策,降低實體經濟成本100億元以上。召開全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大會,推動民營經濟更快更大發展。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形成一支優秀企業家隊伍,為企業家創業興業創造更好條件。

  大力實施能源保障提質升級行動。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高水平建設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打造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增強當前資源緊缺和未來資源枯竭的危機感,制定煤炭及關聯產業安全發展十年戰略規劃,充分發揮資源能源比較優勢。千方百計加大內增產能、外增供給力度,實施能源擴增計劃。加快釋放煤炭先進產能,加大礦產資源勘查力度,加快雙馬二礦、馬兒莊、韋四、月兒灣等新建煤礦核準建設,新增煤炭產能240萬噸,總產量達到1億噸左右。加快提升火電配套產能,開工建設六盤山2×100萬千瓦熱電、靈武2×66萬千瓦火電項目,加快推進中衛4×66萬千瓦火電項目,力爭電力裝機年內達到6800萬千瓦。加快氣田開發建設,推動鹽池千億方級大型氣田、石嘴山煤層氣開發利用,開工建設158口氣井,力爭日產氣量達到85萬立方米。加快推進綠能開發,構建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抓好10個大型風電水電基地、11個光伏園區建設,新增新能源裝機300萬千瓦,占比達到50%,綠氫產能達到2.5萬噸,全面強化煤電油氣產運供保障,為寧夏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大力實施數字寧夏提質升級行動。堅持把數字經濟作為決定未來競爭的關鍵,高質量建設西部數谷,啟動實施“1244+N”行動計劃,數字信息產業產值達到850億元。著力實施數字產業化工程,新增超大型數據中心5個、服務器裝機能力超過125萬臺,5G基站達到1.2萬座、5G網絡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5%。著力實施產業數字化工程,制定“數字+產業”倍增計劃,實施“上云用數賦智”行動,加快“5G+工業互聯網”應用,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建成智能工廠15個、產業互聯網平臺30個,新增上云企業1000家。著力實施數字化政務工程,建設全區一體化政務大數據中心,打造“一網通辦”升級版,政務服務全程網辦率達到50%以上。著力實施數字化社會工程,加快環保、交通、金融、文化等領域數字化轉型,推動互聯網+教育、+醫療健康、+城鄉供水等加快提質增效,力推“互聯網+寧夏”全面升級。

  大力實施營商環境提質升級行動。堅持把營商環境作為補短揚長的有效競爭力,建立全區營商環境評價體系。加強政務環境建設,靠服務聚人聚財。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力推網上辦、一次辦、入戶辦、免申辦、容缺辦等服務,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加強政策環境建設,靠政策聚人聚財。圍繞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產業升級,制定更加科學有效,更有吸引力、競爭力的政策,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加強法治環境建設,靠法治聚人聚財。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依法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確保經濟發展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加強誠信環境建設,靠誠信聚人聚財。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實施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讓守法誠信經營者一路綠燈、讓違法失信者無路可行,特別是各級政府要帶頭遵守契約,著力打造全國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二)堅持改革先導,著力推動高水平開放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改革開放是實現寧夏經濟崛起的開山斧、金鑰匙。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轉變思維,全面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為現代化建設不斷注入新動能。

  深化市場化改革,不斷增強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堅持市場和政府兩手發力,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深化“六權”改革,加大試點縣政策傾斜,提高資源市場化配置效率。全面加大各類閑置資源有效利用力度,打破體制壁壘,嚴控新增投入,讓沉睡的資產資源高效利用起來。穩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扎實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啟動實施財源建設工程,優化重點稅源產業支持政策,深化自治區以下財政體制改革,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以高質量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擴大高水平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牢固樹立世界眼光、全球觀念、國際視野,增強不沿邊不靠海照樣可以搞開放的信心決心。堅持對內開放與對外開放相結合,更加主動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積極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水平建設國家“三個試驗區”,加快建設開放型省區。創新區域合作模式和機制,用好部區、央地和省際戰略合作平臺,加強與沿黃地區和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務實合作,在合作中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現代交通物流體系建設,力爭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包銀高鐵2025年建成通車,早日實現寧夏人民更快進京的夢想。帶頭落實首屆中阿峰會《中阿全面合作規劃綱要》,與主賓國沙特、主題省廣東共同務實辦好第六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加快推進中沙(吉贊)產業園建設。創新辦好第二屆西部數谷算力產業大會、第三屆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旅博覽會,加快寧夏國家葡萄及葡萄酒產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實施“外資三年外貿五年倍增計劃”,強化銀川綜保區、石嘴山保稅物流中心、中國(銀川)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平臺載體功能,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寧夏版。鞏固歐美、日韓等傳統市場,拓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國等新興市場,實施開放型經濟主體培育壯大計劃。發展航空經濟、跨境電商、海外倉、服務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著力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進出口總值和實際利用外資額分別增長10%、20%以上,讓更多寧夏制造打入國內外市場,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

  (三)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推動教育科技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把教育、科技、創新作為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深入實施科教興寧戰略、人才強區戰略、創新驅動戰略,著力塑造寧夏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是欠發達地區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須確保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教育質量提升行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深化集團化辦學。新建、擴建130所中小學校和幼兒園校舍,新增義務教育學位1.5萬個、學前教育學位2700個。培育全區特色高中10所。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建設5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成17個現代產業學院。實施高等教育辦學能力提升工程,力爭實現寧夏師范大學、寧夏衛生健康職業技術學院、寧夏交通職業技術學院3所大學升格,啟動建設寧夏職業技術大學、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大學、寧夏閩江應用技術學院3所本科高校,建好20個優勢學科,實現寧夏高等教育發展新突破。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學校管理和教育評價體系,加強教材建設管理,穩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啟動建設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試驗區。實施新時代強師計劃,弘揚尊師重教社會風尚。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建成智慧校園示范學校20所。進一步辦好特殊教育、規范民辦教育、抓好老年教育、強化繼續教育,為全民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堅持科技支撐發展。科技是欠發達地區實現快速發展的強大支撐。堅持“四個面向”,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四大工程”,高水平建設全國東西部科技合作引領區。加強科技基礎能力建設,抓好林木資源高效生產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領域建設自治區實驗室,新培育各類科技創新平臺30家。圍繞重點產業及產業鏈升級,實行科研任務“揭榜掛帥”、“賽馬”制度,鼓勵科技領軍人才掛帥出征,實施重點科技項目100個,轉移轉化重點科技成果100項。新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建設研發機構和中試平臺。加強全域科普工作,開展“科創中國”寧夏行動。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攻堅,健全科技評價體系,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推動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不斷提升科技對高質量發展的貢獻率。

  (下轉第五版) (上接第四版)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創新是欠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的第一動力。要突出創新在寧夏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政府組織推動作用,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培育創新文化、營造創新環境,形成創新發展新格局,把創新變成寧夏發展的最大增量。著力推進創新型政府和創新型城市創建,支持創新型企業和各類創新中心建設,新培育創新型示范企業20家,激發企業和高校院所創新活力,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面落實人才政策,積極支持“才聚寧夏1134行動”,支持海歸小鎮等人才平臺建設,推動“塞上工匠”等人才選樹活動,培育引進各領域急需緊缺創新人才1萬人以上、創新團隊15個以上。著力推動審批、包抓、幫扶、落實等機制創新,以及政策、方式、模式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形成“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的生動局面。

  (四)堅持生態優先,著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協同推進降碳、節水、減污、擴綠、增長,深入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真抓生態、大抓生態、抓好生態,守好寧夏生態環境生命線。

  堅決打好全域“四水四定”主動戰。始終把水資源作為寧夏生存和發展的第一資源,制定“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切實抓好黃河大保護大治理,確保母親河健康安瀾。力爭完成黃河黑山峽水利樞紐工程開工要件準備工作,實施黃河河道三期治理,實現黃河堤防全域貫通目標。完善防洪減災體系布局,實施賀蘭山東麓和重點城市防洪工程,完成20座病險水庫、15條河溝治理。加快現代水網體系建設,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打通中部干旱帶各縣區水網,全面建設“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城市再生水回用率達到35%,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3%、2%。加快省級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建設,實施典農河、渝河等河湖生態修復工程,持續開展區域水系連通、水美鄉村建設,積極創建全國美麗河湖。實施灌區現代化改造、工業園區供水、數字孿生水網等工程,建成銀川都市圈、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等跨區域調水工程,讓“天下黃河富寧夏”永惠子孫后代。

  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水源涵養、國土整治、防沙治沙等重大生態工程,持續推進以“一河三山”為重點的生態保護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全國科學綠化示范區建設,爭創賀蘭山、六盤山國家公園。全年完成營造林和草原修復120萬畝,保護修復濕地20萬畝,治理荒漠化土地60萬畝、鹽堿地等退化耕地10萬畝、水土流失面積930平方公里。地級市空氣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4%,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8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45%,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2%。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和損害賠償制度,支持生態環境公益訴訟,用好生態環保督察制度“利劍”。全面加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力爭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進入優秀等次,全力以赴守護好寧夏的綠水青山。

  堅決打好綠色低碳發展整體戰。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既是寧夏解決生態脆弱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寧夏發揮資源優勢的必然選擇。強化綠色GDP意識,不以犧牲環境換項目、不以損害生態換增長,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突出抓好綠色企業、綠色產業、綠色園區和綠色單位創建,大力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廢舊物資循環利用產業,加大生態環保設施建設和采購綠色低碳產品力度,積極推廣利用綠色技術,推動垃圾發電地級市全覆蓋。積極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堅決不上環保不達標項目,推動能耗“雙控”逐步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單位GDP能耗下降3.2%左右,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碳交易制度,建設中國氣象局溫室氣體及碳中和監測評估中心寧夏分中心。出臺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實施意見,每年6月在全區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努力走出一條寧夏特色的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子。

  (五)堅持區域協同,著力推動城鄉山川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全面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提升城鄉區域一體化發展水平。

  全面優化區域布局。充分利用國家支持西部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疊加優勢,系統構建覆蓋五級五市的區域經濟格局。緊緊圍繞加快先行區建設,建立全面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各項工作細化量化實化。圍繞五市和寧東功能定位,支持加快構建“一主一帶一副”經濟發展格局,實施“強首府”戰略,啟動寧東基地“二次創業”行動計劃。圍繞強縣強區建設,出臺縣域經濟和城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制定山區、川區、干旱區差異化支持政策,開展強縣強區分類評比活動,力爭縣域經濟占比超過50%。圍繞新型城鎮化建設,制定產業強鎮強鄉建設指導意見,創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打造20個重點小城鎮,城鎮化率提高到67.6%。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制定村級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支持央企、區屬國企與地方融合發展。抓好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緊緊圍繞建設農業強國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加強“五大振興”。突出加強產業振興。堅持依靠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加大以產業防返貧、以產業助致富力度,重點抓好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農產品加工提升行動和出村進城工程,精心做好“土特產”大文章,加快實現由“原字號”向“精字號”轉變、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由“名氣高”向“收益高”轉變,讓更多“寧字號”走向國內外市場。更加主動加強閩寧協作,閩寧產業園年內落地企業不少于20家。更加密切加強與中央幫扶單位銜接,組織新一輪項目對接活動。堅持在強主體、強融合、強政策等“十強”上下功夫,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更好實現農業提效、農民增收、農村致富。加快建設世界葡萄酒之都、牛羊肉國家儲備中心,加力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推動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實質性突破。系統加強生態振興。全面完成村莊規劃編制,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著力改善生活生產生態環境。推進基礎設施向村覆蓋,實施提升農村公路質量服務鄉村振興三年攻堅行動,年內完成農村公路改造提升4500公里,確保20戶以上具備條件的自然村全部通上硬化路。分類梯次開展衛生、廁所、污水、垃圾等人居環境專項治理,新改建戶廁2.56萬戶。建設美麗宜居村莊50個,開展創建全國村莊清潔先進縣活動。統籌推進全面振興。實施高素質農民培訓計劃、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打好人才基礎。創建民主法治示范村35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75個,完成整省域鄉村治理示范創建任務。開展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試點,加快農村轉移人口及農民工市民化,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樣板區”取得實質性進展,用心用情用力譜寫好寧夏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三部曲”。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堅持以人為本,著力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力求精心規劃、精美設計、精致建設、精細管理。提升城市承載力。實施城市更新改造“十項工程”,提升一批老舊小區、傳統商圈、特色街區、產業遺存,改造“四類”管線300公里。加快改善大循環、暢通微循環,新建一批疏堵路、停車位、充電樁等。積極推進“海綿城市”“無廢城市”“清潔取暖城市”建設和“十小便民工程”。提升城市治理力。加快建設智慧城市,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建設一體化城市運管服平臺。科學規范物業、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等運營管理。積極為環衛工人、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等提供暖心服務。有效應對洪澇、風沙、雨雪等自然災害,確保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吸引力。有機融合地方風情、西北風骨、江南風韻、園林風格和現代風貌,著力打造更有韌性、更有智慧、更有魅力的塞上江南。

  (六)堅持人民至上,著力推動民生社會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堅持把人民利益、人民需要、人民滿意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造福人民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現實問題,系統化規劃、工程化實施,投入68億元全力辦好10個方面30項民生實事,不斷實現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實施就業創業優先工程。堅持把就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開展“就業創業促進年”活動,加大穩就業力度。創建政府與企業聯動、就業與創業互補、數量與質量并重等“七項機制”,把困難群體、脫貧人口、退役軍人、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完成城鎮新增就業8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去向落實率90%以上的重要任務。開展“技能寧夏”行動,組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萬人次,緩解“就業難”“用工難”結構性矛盾。開展“創業寧夏”行動,對畢業兩年內初次創業學生給予創業補助,支持城市靈活就業人員從事電商、快遞、送餐、家政等行業,新增創業擔保貸款10億元以上,培育創業實體9000個。深化就業兜底援助行動,打好援企穩崗、助企擴崗等“組合拳”,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規模,開發城鄉公益性崗位9000個,確保每個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

  實施居民增收致富工程。堅持把提高全體居民收入作為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力保脫貧群眾、移民群眾、農村居民等收入實現“五個高于”目標。健全工資合理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著力提高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全面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津補貼政策,完善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堅持面向基層傾斜,提高醫務人員、義務教育教師、社區工作者等群體待遇,加大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工作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科學構建“三次分配”制度體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保護合法收入,科學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和工資增長制度,為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礎。統籌抓好內部生產和外部供應,全面做好“穩物價”工作,提升糧油肉蛋奶果蔬生產能力,提高儲備、物流和應急保障能力,加強價格監測預警,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讓全區人民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實施醫療健康保障工程。堅持把保障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作為健康寧夏建設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動,加快構建平急結合的公共衛生體系、優質均衡的醫療服務體系、全民全程的健康保障體系,推動醫療服務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分級診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啟動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實施銀川市人民醫院擴建、中衛市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推動8家城市醫療集團和14家縣域醫共體一體化運行,縣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年內實現急診急救“五大中心”縣域全覆蓋,兩年內實現三甲醫院市級全覆蓋。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住院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率提高到60%,將貧困患者大病保險起付線由平均9000元降低到3000元、年度最高救助金額統一提高到16萬元,將低保邊緣人口和因病致貧重病患者救助起付標準分別由2萬元、3萬元降低到3000元、7000元,著力破解群眾看病難問題。深化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公眾健康素養和全民健康水平。

  實施住房安居宜居工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堅持因城施策,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積極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面抓好回遷難、辦證難、爛尾樓、自建房、保交樓等專項工作。擴大保障性住房覆蓋面,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重點群體住房困難問題。新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萬戶、棚戶區住房3000套,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6000套,推動抗震宜居農房愿改盡改,實現農村危窯危房動態清零。深入開展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加快推進全區居民供熱室溫達到20℃以上,讓老百姓住得更安心、更舒心、更暖心。

  實施社保擴面提標工程。堅持把社會保障作為人民生活的安全網和社會運行的穩定器,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織密基本民生保障網。鞏固拓展全民參保計劃成果,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508萬、655萬、117萬、146萬。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推動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收統支和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每人年度提高120元,穩妥開展個人養老金制度試點。積極發展社會福利、公益慈善、志愿服務、社會工作等事業。做好優撫優待工作,加強婦女、未成年人關心關愛和權益保障。完善殘疾人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000戶以上。加大低保擴圍提質力度,新增納入低保對象6.8萬人,逐步推進城鄉低保標準“兩線合一”,加強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線。

  實施養老育幼服務工程。堅持把完善“一老一幼”服務作為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積極應對老齡化和少子化趨勢,推進養老托育服務提質擴容,切實解決“養”的難題和“育”的困擾。積極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完善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支持政策。將80歲以上老人高齡津貼由原來低收入群體擴增到全區所有高齡老人。新改建5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施困難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6000戶,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1%。按國家規定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建立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措施,試行寧夏戶籍生育二孩及以上家庭發放育兒補貼金制度。新建一批公辦托育和社會托育服務機構,健全園區、企業、社區嬰幼兒活動場所和服務設施,每千人托位數達到2.4個。全面加強社區建設,創建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青年發展友好型和兒童友好型社區(城市),啟動完整社區、未來社區試點,努力讓老年人安享幸福生活、讓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實施文體惠民提升工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化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支持創建文明城市和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城鄉文化惠民示范項目實現縣級全覆蓋。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持民營文藝團體發展,支持優秀文化作品創作。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強化文物保護利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建成寧夏引黃古灌區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展示中心,推進長城、長征、黃河三大國家文化公園(寧夏段)建設,培育5個自治區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讓寧夏的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用起來”。舉辦自治區第十六屆運動會、首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特奧會,新建多功能運動場、體育公園25個,實現體育公園縣級全覆蓋,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

  (七)堅持安全發展,著力推動高水平安全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推進安全體系和應急體系現代化,突出抓好重點領域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切實保障公共安全。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主動適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新階段新要求,認真落實“乙類乙管”措施,統籌抓好后疫情時代各項工作。堅持把防重癥、防病亡、保健康、保生命作為主要目標,把提高自我防護能力和醫療救治能力作為主要措施,把重點人群保護、重點機構防控、重點行業防控、大型密閉場所和大型活動防控等作為重點工作任務。堅持全力保障好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盡快建成自治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銀川重癥定點治療醫院,重癥床位數提高到每10萬人12張以上,全區二級以上醫院、基層醫療機構發熱門診應設盡設,疫苗全程接種率提高到95%以上。加快建設衛生健康國家智能社會治理特色實驗基地、自治區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實現全區疾控機構全覆蓋,竭盡全力保護好全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嚴格執行糧食安全、耕地保護和“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抓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推行耕地保護六級責任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基本農田“非糧化”,力爭用三年時間創建全國整省域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嚴守糧食產量不減、儲備充足底線,全面落實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實施高效節水農業“三個百萬畝”工程,五年內實現永久基本農田高標準建設全覆蓋。年內新增高標準農田94萬畝、高效節水農業74萬畝,糧食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萬畝以上、總產穩定在75億斤以上。開展種業振興行動,建設釀酒葡萄、枸杞、奶牛等13個良種繁育基地,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3%以上,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切實保障生產安全。堅持以“安全城市”為基礎、以“本質安全”為目標、以整治隱患為手段、以資金投入為保障、以責任落實為根本,全面強化煤礦、危化、燃氣、交通、消防、網絡運行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源頭整治,力爭2025年前全區正常生產煤礦全部達到安全生產標準化三級及以上、化工園區(集中區)安全風險等級全部降到低風險等級,堅決遏制重大事故。建立區市縣鄉村五級災害預報預警、快速處置等機制,優化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強化氣象、地質、地震聯動服務,提高森林草原火災、水旱災害、極端天氣等重大災害應對能力。鞏固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成果,堅決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切實保障金融安全。充分發揮金融在現代經濟中的“血脈”作用,推動農商行和中小法人銀行健康發展,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完善“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爭取全年新增貸款500億元以上。全面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保持總規模處于合理水平,債務風險等級持續下降。切實加強“三保”工作,保證基層財政平穩運行。嚴防國有平臺公司風險,擔起省級政府主體責任,壓實地方屬地、金融監管、企業主體責任,全面加強村鎮銀行、小貸公司等管理,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高度警惕關聯性、傳染性,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

  切實保障社會安全。推進基層治理創新,提高城鄉社區為民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信訪工作“一重點兩重復雙交辦”化解機制,高效解決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專項打擊整治行動,推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寧夏。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扎實有效推進示范區建設,全面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牢牢把握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進一步加大依法治理力度,持續鞏固和諧穩定局面。積極做好新時代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等工作,為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寧夏貢獻。

  四、全力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打鐵必須自身硬,干事必須干部硬。抓現代化建設、抓高質量發展,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我們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長征永遠在路上”的重要囑托,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號召,大力弘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帶頭落實“三個務必”和“四個特別”的重要要求。

  一是強化政治建設,讓政治忠誠成為政府的首要品質。旗幟鮮明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政府具體工作中、體現到干部實際行動上。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貫徹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認真開展主題教育和“四大”活動。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勇于自我革命,增強斗爭精神和斗爭本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

  二是強化法治建設,讓依法行政成為政府的基本準則。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全面實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制度、法律顧問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強化行政復議工作,著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立法、執法工作,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更加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不斷提升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工作水平。完善加強政府部門與民主黨派、工商聯對口聯系。更加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聽民聲重民意順民心,確保政府工作充分體現人民的意愿。

  三是強化作風建設,讓實干擔當成為政府的鮮明特征。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是實干,最迫切需要大批能挑重擔、干重活的實干家。實現各項目標,關鍵在加快行動速度、加大落實力度。堅決反對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敢于擔當、善于擔當、體現擔當。大力倡導“嚴細深實勤儉廉+快”和“五個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著力提升工作質效和專業水平。突出實干、實效、實績導向,常態化實行集中辦公、聯合辦公、現場辦公、視頻辦公,深入開展會議、文件、督檢、微群等“十減行動”,強化研究式、指導式、幫助式、服務式工作方式,為集中精力抓落實創造良好條件。

  四是強化廉政建設,讓清正廉潔成為政府的立身之本。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程序,堅決糾治各種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堅持為人民聚財理財,健全現代預算制度,落實“過緊日子”要求,確保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自覺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正確把握、帶頭建立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切實做到政府清廉、政風清朗、干部清正。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是為實現先行區建設光榮使命奮力拼搏的五年、是為實現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奮力奠基的五年、是為實現新寧夏建設宏偉藍圖奮力開拓的五年,我們將共同擔起這份重大責任,不負時代、不負人民、不負歷史!

  各位代表,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牢記囑托、堅定信心、真抓實干、奮發有為,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2023年1月13日 張雨浦)

2023-01-19 17:17 來源:寧夏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