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陽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1日 余金富)

2022年03月25日 16:12   來源:陽江市政府網   

  ——2022年1月11日在陽江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陽江市市長 余金富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及2021年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陽江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及市委的工作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和本屆政府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

  ——五年來,最令人鼓舞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親臨廣東視察、多次對廣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為廣東改革發展領航掌舵、把脈定向,為陽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目標、共同行動;擁護核心、愛戴核心、維護核心,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成為全市上下的思想自覺、紀律要求和實際行動。

  ——五年來,最振奮人心的是,省委省政府對陽江高度重視、親切關懷、寄予厚望,主要領導多次到陽江調研指導,賦予陽江“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的戰略定位。我們深刻感受到,這是省委省政府對陽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有力鞭策,極大增強了我們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五年來,最引以為豪的是,我們盡銳出戰、全力以赴,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市3.6萬戶、7.5萬名農村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省定相對貧困村全部出列,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均超5萬元,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了應有貢獻。

  ——五年來,最難以忘懷的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成功守護了陽江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眾志成城,醫護人員、公安干警和廣大黨員干部堅守崗位、日夜奮戰,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實現“患者零死亡、社區零擴散、醫護人員零感染”目標,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了生產生活秩序。

  回顧五年,我們在發展的道路上信念堅定、腳步鏗鏘,用汗水和拼搏兌現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在感恩奮進中交出了精彩的答卷。

  這五年,我們全力推動經濟穩中向好,城市實力邁上新臺階。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稅收收入年均增長12.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9%。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增速穩居全省前列,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年均增長20%,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從14.3%提高到30.8%。固定資產投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進出口總額年均分別增長13.5%、6.4%、14%。培育百億級企業5家,居粵東西北地區前列。金融業持續穩定發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貸款余額和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年均分別增長9.1%、13%和10%。全域旅游彰顯活力,累計接待游客超1億人次。

  這五年,我們篤定做強實體經濟,產業發展取得新突破。海上風電產業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全球產業鏈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風電產業集群之一。合金材料產業年產值突破千億,成為華南地區重要基礎原材料生產基地,形成從冶煉到壓延、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格局。電力能源產業加速壯大,風光水火氣核多能齊發,裝機容量突破1700萬千瓦,居全國前列,其中綠色能源裝機規模超1230萬千瓦、占比超71%,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展新顏!爸袊都糁肌边M一步鞏固提升,十八子、張小泉、王麻子三大著名品牌齊聚,中國(陽江)國際五金刀剪博覽會成為全國乃至全球刀剪行業舉辦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專業展會;食品加工產業蓬勃發展,榮獲“中國調味品之都”“中國香谷”稱號,引進2家世界500強企業,國內十大調味品品牌半數落戶陽江,在建和落戶調味品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量將超過400萬噸,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基地。

  這五年,我們著力筑優發展平臺,科技創新匯聚新動能。扎實推進創建國家高新區、省級高新區。海上風電、合金材料兩大省實驗室落戶建設,填補歷史空白。成功創建國家級孵化器、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建成高功率激光應用實驗室、中烏巴頓技術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技平臺。高新技術企業由36家發展到126家,新增27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年產值5億元以上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成立全國首家五金刀剪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陽東、陽西成為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大力推進標準化戰略,國際標準實現零的突破,新增2個國家標準、7個行業標準。廣青科技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陽江核電摘得“第十九屆全國質量獎(2020-2021年)卓越項目獎”。

  這五年,我們深入推進改革開放,營商環境實現新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數字鄉村等30項國家和省試點成效顯著,陽西縣被認定為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陽春市列入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市)!胺殴芊备母锶〉眯逻M展,取消和調整下放市級權責清單事項2432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二以上,在全省率先雙向聯通“粵商通”“粵省事”建立數字化就業供需平臺、率先實現開辦企業半天內辦結,在粵東西北地區率先實施“證照分離”改革。陽西縣域醫共體建設經驗獲全省推廣。數字政府建設成效顯著,市縣兩級事項可網辦率達98.4%,市政務服務大廳服務事項進駐率、最多跑一次率均達100%,服務效能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超過14.7萬戶、年均增長8.1%,其中新登記企業年均增長16.7%。全力推動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第一、第二輪珠海對口幫扶合作取得良好成效。陽江港口岸擴大開放獲國務院批準,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壓縮幅度超75%,陽江港吞吐量突破3300萬噸。營商環境不斷優化,2019年政府互聯網服務能力在全國地級行政區排第1位,2020年營商環境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排第66位。

  這五年,我們堅持城鄉協調發展,宜居環境展現新風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扎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創建國家森林城市40項指標全部達標,先后獲評中國“幸福宜居之城”、中國“宜業宜居之城”。市區建成區面積增至75.1平方公里,城鎮化率提高到54.8%。交通建設完成投資410億元、實現翻兩番,江湛鐵路建成通車,廣湛高鐵全線動工,圓了陽江的高鐵夢;沈海高速陽江段由四車道擴寬至八車道,汕湛高速陽春段等3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高速路網密度居粵西地區首位。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新增污水處理廠42座、管網554.4公里,建成區13條黑臭水體全面消除,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標,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5%以上。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建成國家濕地公園2個,新增碧道69公里,森林覆蓋率57.6%。鄉村振興縱深推進,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成功創建青州島風電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國家級羅非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和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獲評5個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新建“四好農村路”2784公里,全部行政村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農村廁所革命扎實推進,集中供水、垃圾收運處理體系覆蓋全部自然村,江城那蓬村、陽西雞乸?村等村莊成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建成以馬蘭風光等景區為中心的省級新農村示范片。

  這五年,我們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每年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民生支出超830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超七成。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三大工程”職業技能培訓惠及10.2萬人次。底線民生保障有力,在全省率先建立失能特困人員護理機制,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198戶,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實現翻一番,城鄉低保標準增幅均超65%。建成公租房1622套,完成農房改造1.1萬戶。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提質增效。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293所,新增學位12.7萬個,圓滿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任務,推動職業教育擴容提效,成為省教育強市、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市人民醫院入選省高水平醫院、新住院大樓投入使用,市婦幼保健院新院等37個醫療基礎設施項目和22個核酸檢測實驗室、2個移動PCR實驗室建成使用,公共衛生防治能力大幅提升。“南海I號”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廣東海絲館升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江城區被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陽西縣獲評“廣東省楹聯文化之鄉”。社會治理成效顯著。成功防御“山竹”等強臺風,實現無重大傷亡、無重大險情的防控目標。法治陽江、平安陽江建設邁上新臺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成果,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海防建設扎實推進,“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五連冠,成為粵東西北地區首個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試點!八慕浧铡薄捌呷似铡眻A滿完成。

  這五年,我們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高標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著力轉變政府職能,順利完成市、縣機構改革,有效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宣傳貫徹憲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規,《陽江市漠陽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等3部地方性法規頒布實施,首部政府規章《陽江市“南海I號”古沉船及遺址保護規定》制定出臺。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結市人大代表建議269件、政協提案1081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強化審計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這五年,民族宗教、外事、港澳臺、僑務、人防、地震、供銷、檔案、地方志、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老齡、科協、文聯、殘聯、紅十字會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隆重慶祝黨的百年華誕,親身見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成就,欣喜迎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勝利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響徹寰宇,振奮人心的壯闊場景歷歷在目,激勵我們不斷開拓進取、攻堅克難,奮力開創新局面。回顧這一年,我們不折不扣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省委“1+1+9”工作部署,毫不松懈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是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兩年平均增長6.2%。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連續7個季度增速超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8.3%,增速居全省第一。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分別增長30%、38.8%,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出口及進口分別增長26.2%、75.2%,“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成為我市外貿第二大市場,中國(陽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獲批建設。

  二是主導產業加快集聚。風電裝備制造全產業鏈不斷完善,東方電氣電機、龍馬鑄造精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中車電機、東方海纜等項目加快建設。綠色能源產業能級提升,全年發電量超570億度、占全市發電量的72.8%,3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抽水蓄能電站首期1號機組并網發電,6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動工建設。合金材料產業增勢強勁,紅荔枝一期等項目投產,產值同比增長35.9%。食品加工產業發展壯大,金龍魚等項目落戶,御膳廚等項目投產,產值同比增長20.6%。

  三是項目建設支撐有力。廣東綠色建材陽江生產基地、陽江億噸大港、陽江科學城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陽茂高速陽江段擴建工程、10萬噸級進港航道改造工程、雅白線擴建工程等項目建成,陽江港在建泊位數量創歷史之最,閘坡世界級漁港和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雅韶至山外東段等項目正式動工。舉辦4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會,全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61億元、超年度計劃投資30%。簽約內外資項目143個、總投資超1100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21個。

  四是城市功能優化提升。引進國內一流團隊高質量編制城市發展規劃和指引,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振興路下穿隧道、新江南跨線橋等9個市政項目建成通車,江臺路東段、中洲大道北段等項目加快推進,城市框架進一步拓展。全面鞏固創衛成果,扎實開展城區老舊管網、內澇點改造工程,市容市貌明顯改善。著力推進國土綠化,完成造林更新5.9萬畝、森林撫育12萬畝。

  五是生態環保不斷加強。全力抓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強大氣污染物排放管控,全市環境空氣質量達標率為95.3%,空氣綜合質量指數居全省前列。扎實推進水環境治理,關停拆除違規養殖戶超1500戶,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夯實土壤污染防治基礎,廣東領尊廢礦物油處理項目基本建成,江城區固廢處理環境園項目動工建設。入圍中國城市社會發展指數綜合排名百強榜,在生態文明與環境治理“百強”中排第33位。

  六是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伍完成進駐。著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拆除危房1.39萬間,完成生活垃圾、污水整治超1萬宗。投入財政資金2.8億元支持14個鎮開展鎮區人居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動工建設高標準農田10.5萬畝,新增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3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1個,閘坡鎮躋身全國千強鎮,崗美鎮入選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七是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本碩博同步招生,實現了陽江人民“在家門口上大學”的愿望。大力提升教育醫療文化服務水平,建成綠地小學、共青湖學校、市中醫醫院二期等18個項目,“七館合一”等項目進展順利,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動工建設。十件民生實事和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幸福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1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標志著本屆政府工作實現圓滿收官?此茖こW钇驷龋扇缛菀讌s艱辛。陽江的發展成績,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大力支持的結果,是歷屆市領導班子繼往開來、接續奮斗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陽江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眾,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向中央和省駐陽單位、駐陽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海內外鄉親,向關心、支持陽江改革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向多年幫扶陽江發展的珠海市及有關單位,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困擾全市發展的一些短板和問題依然存在,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產業結構不優,財源稅源不多;自主創新能力水平不高,重大科創平臺建設不足,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缺乏;城鎮化率偏低,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小,教育、醫療、文化、生態環保等領域存在短板;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需提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違紀違法案件仍有發生。這些都需要我們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

  各位代表,我們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未來五年,是陽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旋律;縱觀全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環顧我省,“雙區”、兩個合作區和“一核一帶一區”建設深入推進,必將釋放出巨大的“乘數效應”“溢出效應”。國家、省系列重大戰略疊加實施,為陽江追趕超越、加快發展提供了更好條件,賦予陽江更廣闊的舞臺,我們有基礎、有條件、有信心擔起新時代歷史使命。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開創性提出“兩個確立”,全面總結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為我們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市第八次黨代會為陽江今后五年描繪了發展藍圖、明確了奮斗目標,全市上下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堅定了信心。我們要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準確把握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和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高舉旗幟,接續奮斗,全力做好各項工作,跑好陽江新征程的“第一棒”,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新貢獻。

  按照市第八次黨代會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堅持系統觀念,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按照省委“1+1+9”工作部署,對接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落實市委“123+N”工作安排,堅持向海發展、工業立市,推動陽江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陽江貢獻。

  根據市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我市未來五年的總體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今后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體系不斷完善,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社會大局安定和諧。

  ——圍繞產業體系現代化,以打造國際風電城為重點,推動實現經濟發展高質量。堅持把建設國際風電城作為陽江的重大歷史機遇和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的重要抓手,初步建成世界知名、國內領先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2026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000萬千瓦。實施工業振興行動,打造合金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三大千億支柱產業集群,發展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醫藥、智能家電、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等百億優勢產業,培育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全國規模最大的合金材料全產業鏈集群之一、全國新能源產業基地、世界刀剪之都、全球領先的大食品產業集群。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新增一批年產值超100億元和超50億元的大型骨干企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

  ——圍繞創新平臺現代化,以打造陽江科學城為重點,推動實現創新發展高質量。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高水平建設產教融合、產城融合的陽江科學城,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兩大省實驗室建設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研發成果,具備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技攻關能力。產學研加速融合,以省實驗室為載體、產業研究院為支撐、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基本成型,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200家以上,新增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以上。

  ——圍繞基礎設施現代化,以打造綜合交通體系為重點,推動實現城鄉發展高質量,F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建,闊步邁進“雙高鐵”時代,外聯內暢路網不斷完善,陽江機場動工建設,實現3小時通達全國核心城市、2小時通行全省、1小時直達大灣區、半小時可達各縣(市、區)。陽江港吞吐量爭取早日超億噸,吉樹、豐頭港區“兩翼齊飛”,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20個。中心城區加速向南拓展,首位度和核心輻射帶動力顯著提升。產業園區綜合承載力大幅增強,園區建成面積超過80平方公里。實施防洪提升、水資源配置、農村水利保障、河湖健康等工程,農村道路、公交、物流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推進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促進高水平的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60%。

  ——圍繞濱海旅游現代化,以打造海陵國際旅游島為重點,推動實現旅游發展高質量。大力推動“南海I號”打造世界級考古品牌、爭創世界一流博物館,成為踐行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學的典型范例。建設“四季海陵”,打造海陵國際旅游島、世界濱海文化旅游目的地。促進海陵島與東平珍珠灣、沙扒月亮灣等串珠成鏈,形成以海陵島為龍頭、陽東和陽西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濱海旅游發展格局;支持江城修復保護和活化利用歷史文化街區景觀、陽春依托喀斯特地貌等山水資源大力發展生態休閑旅游,推動陽江全域旅游提檔升級。

  ——圍繞社會事業現代化,以打造生活美好的幸福家園為重點,推動實現民生發展高質量。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綠色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實現天更藍、海更碧、山更青、水更綠、人與生態更和諧。社會保障體系全覆蓋,實現應保盡保,困難群眾生活更有保障。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布局更加合理,基礎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規模加快壯大,健康陽江建設顯著提升,省高水平醫院在臨床、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實現重點突破。城市文明水平不斷提升,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鄉村風貌持續提升,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三、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新年伊始,省政府主要領導到陽江調研,對陽江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鼓勵我們搶抓機遇、加快發展,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陽江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雙循環”,按照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決策部署,落實“兩個定位”戰略要求,圍繞市委“123+N”工作安排,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體系,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鳎瑠^力在新征程上搶新機、開新局。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及相關約束性指標完成省下達的目標任務。

  圍繞實現上述年度目標,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ㄒ唬┤ρa鏈強鏈,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集群

  堅持把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推動產業鏈條不斷健全、規模持續壯大,促進實體經濟“骨骼”更強健。

  全力打造國際風電城。抓好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規劃建設,爭取納入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落實國際風電城重點項目三年滾動建設計劃,建設千萬千瓦級風電產業基地,推動6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加快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超300億元,做好新增1000萬千瓦海上風電規劃選址工作;打造風電高端裝備制造基地,力促東方海纜、禾望變流器等項目在年底前建成投產,中能建海洋科技裝備基地、東方電氣風電設備等項目年內動工,補齊主軸、齒輪箱等關鍵零部件制造環節。著力完善“一港四中心”生態體系,基本建成風電出運母港,打造全球風電裝備質檢與認證中心,完善智慧大數據中心,建設國家柔性直流輸電智能系統裝備產業創新中心和運維中心。探索“海上風電+海洋牧場”“藍色能源+海上糧倉”發展模式,促進海域立體開發。

  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鞏固發展千億級合金材料產業集群,支持引導廣青、宏旺、陽春新鋼鐵等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加快建設全國新能源產業基地,推動陽春抽水蓄能電站一期建成、二期動工,加快LNG調峰儲氣庫及燃氣電廠項目建設,謀劃發展海上光伏、氫能等新型能源。打造世界刀剪之都,建設五金刀剪高品質產業示范基地,促進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擦亮“中國調味品之都”,力促綠客門、金龍魚一期等項目分別在3月、10月投產,高技食品、致美齋等項目分別在3月、5月動工。加大中小微企業扶持力度,大力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支持凌霄泵業建設中國泵業中心。建立“小升規”培育數據庫,新增規上工業企業40家以上。加強煤電油氣運等保障供應,落實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市場主體減負紓困、健康發展。

  增強產業園區承載力。修訂完善全市重點產業發展規劃,劃定工業用地保護紅線和產業保護區塊,規范工業用地供應管理,充分保障產業發展空間。開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加強制造業項目和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提高園區投入產出率和財稅貢獻率。開展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專項攻堅行動,力爭年內清理(盤活)存量土地6000畝。實施年度投資25億元的62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建成陽江高新區港口生活配套區首期商務寫字樓、酒店,新增標準廠房76.8萬平方米,完善園區道路、供電供水、污水處理等生產生活配套設施,推動省級產業園全部實現“七通一平”。

  推動招商引資大突破。圍繞合金材料、裝備制造、綠色能源等支柱產業,推進產業鏈招商,加快補鏈、強鏈、拓鏈。圍繞新型建材、五金刀剪、生物醫藥、智能家電、食品加工、輕工紡織等優勢產業,引進一批帶動性強、關聯度高、經濟效益好的龍頭項目,發展壯大產業規模。圍繞節能環保、電子信息、激光增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盯頭部企業、鏈主企業開展招商,培育更多產業集群。創新招商思維和招商形式,瞄準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長三角地區重點城市,聚焦重點商協會、重點企業實施精準招商。完善扶持重點產業發展配套政策,健全領導掛點聯系企業制度,選優配強招商隊伍,提升招商能力和成效。

  加快全域旅游發展。以“南海I號”打造世界級考古品牌、爭創世界一流博物館為總牽引,加快建設廣東省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動“南海I號”參與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加快打造海陵國際旅游島,加大海陵島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和宣傳推介力度,謀劃建設海陵環島碧道、組團式高端酒店等設施。優化提升海陵、陽西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動陽春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組織東平大澳漁村等創建4A景區。打造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品牌,發揮核心景區、遺址遺跡和名鎮名村等旅游資源優勢,發展特色鄉村民宿,精心組織策劃一批歷史文化游徑。開展全域旅游環境整治,加強旅游市場環境管理,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ǘ┘蹌撔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強化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構建“科研+平臺+產業”一體化格局。

  高標準規劃建設陽江科學城。抓好省級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申建,在濱海新區建設中一體謀劃科學城,推動科學城規劃與城市空間、交通等規劃銜接。加快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二期建設,推進陽江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規劃建設,持續擴大招生規模。推進省科學院陽江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智能科技學院建設,力促華南理工大學陽江研究院、廣東工業大學陽江先進技術創新研究院、華南農業大學陽江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等項目動工建設,吸引國內高端科創資源、人才資源加快集聚,完善產學研生態鏈,促進科研、教育、實訓及產業一體發展。

  高水平推動科創平臺升級。力爭陽江高新區成功創建國家高新區、陽東經濟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促進陽春、陽西、江城加快創建省級高新區。大力支持省實驗室建設,加快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年內申報5個省級科研項目,打造全球重要的風電產業創新策源地。全面落實鼓勵企業創新各項政策,推動企業創新平臺量質齊升,新增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6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

  高品質構建科技創新生態。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全程化、專業化服務,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依托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完善孵化育成體系建設,提升企業孵化能力。開展人才聯合培養模式,深化省實驗室與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共建共享機制,鼓勵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合理流動,實現平臺共享、人才共享。加強科創人才引進政策扶持,引進一批研發骨干人才。完善重點科技項目“揭榜掛帥”等制度,支持校企協同攻關。實施質量強市戰略,加強質量認證工作,提升質量基礎支撐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動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通過考核驗收。

 。ㄈ┖葑ロ椖拷ㄔO,全面擴大有效投資規模

  發揮項目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高項目儲備質量,形成項目滾動發展良好態勢。

  強力推進重點項目。狠抓總投資3002億元的125個市重點項目,確保完成455億元的年度目標任務。力促年度投資25.5億元的26個項目建成投產、年度投資384.1億元的53個續建項目加快建設、年度投資45.4億元的46個新開工項目動工建設。完善項目動態管理和亮燈預警機制,實施全過程監管、全流程跟蹤服務,高效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加快建設億噸大港。高標準推進陽江港規劃修編工作,促進港口岸線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加快發展大型化、規模化碼頭,推動#J13-#J16等11個泊位年內建成,#18、#22等7個泊位加快建設,力促#F1、#F2等6個泊位動工。做好陽江港口岸擴大開放驗收工作。提升港口集疏運功能,謀劃推進三茂鐵路和陽陽鐵路電氣化改造,抓好中遠海運重工華南船舶維修基地項目建設。加強與廣州港集團合作,優化陽江港物流路徑,提升服務水平,降低物流運輸成本。

  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大力推進年度投資110億元的38個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國道G234線雙捷橋至海陵大堤段擴建工程等7個項目建成,確保廣湛高鐵陽江段、陽春至信宜(粵桂界)高速陽春段等9個續建項目按時序推進,力促西部沿海高速陽江南聯絡線等項目年內開工。加快陽江機場規劃建設,做好粵西沿海高速、沈海高速陽西支線等項目前期工作,謀劃“深珠江陽通道”。

  全面加強要素保障。堅持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加強對專項債券項目研究謀劃、篩選儲備和申報管理等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爭取更多項目入庫。堅持“指標跟著項目走”,保障省、市重大項目用地、用林等要素需求。加快新增債券資金、省級涉農資金、中央直達資金等專項資金支出使用,建立專項資金支出通報制度,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做到早撥付、早使用、早見效,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

  (四)深化改革開放,主動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

  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抓住關鍵節點發力見效,加快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對接融入“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發揮“灣+帶”協調聯動作用,持續推進與大灣區核心城市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業發展、文化旅游、科技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謀劃陽江東部“融灣強帶”發展平臺,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地、產業鏈延伸區和產業集群配套基地。發揮沿海經濟帶戰略支點作用,推動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加快融合發展。辦好湛茂陽第三次聯席會議,協同推動沿海經濟帶西翼高質量發展。深化第三輪珠海陽江對口幫扶,在原有基礎上促進聯合招商、發展腹地、社會福利、農產品供給等領域合作,推動兩地實現共享發展。加強與央企、省屬企業合作,引進資金、技術、人才和先進管理模式,打造政企共贏發展典范。

  牽住重點改革“牛鼻子”。依法推進“礦地統籌、先礦后地、配建項目”開發模式,打造廣東省綠色建材陽江生產基地。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攻堅行動,推動機制規則與“雙區”接軌,打造國內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提高“證照分離”等改革質效,策劃推動一批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動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向基層延伸。抓好新一輪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提升金融服務普惠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強智慧城市、數字政府建設,年內建成國產政務云平臺、政務大數據中心陽江分節點和大數據應用支撐平臺,推進信息資源有效配置利用。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力爭150家規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轉型升級,新建1000個5G基站。出臺我市“一網統管”一期建設方案,推廣陽西數字政府省域治理“一網統管”試點縣經驗。提升全市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深化跨域通辦、智能秒批等專題應用,實現“粵智助”政務服務自助終端村居全覆蓋,努力讓市民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快捷,讓惠企政策像快遞一樣精準直達。

  統籌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振商貿、餐宿、文旅等傳統消費,培育休閑、娛樂、會展、康養等服務消費,開展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促消費活動,搞活夜間消費、節日經濟,充分激發消費潛力。整合具有陽江特色的綠色農產品、環保水產品、傳統美食、風味小吃等,形成線上線下消費的“漠陽味道”區域公用品牌。加快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著力引進大型商貿物流企業,提升倉儲配送水平。設立農產品展銷中心,引導電商企業在農村建設服務網點,推動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多措并舉穩定外貿,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東盟博覽會等境內外重點展會,大力開拓國際市場。辦好第21屆刀博會,推動線上線下同步互動、相互融合,探索“走出去”辦展新模式。加快中國(陽江)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力爭保稅物流中心(B型)年內獲批。發展壯大電商主體,培育1~2家億元電子商務標桿企業。

 。ㄎ澹┩怀鰹I海風貌,持續提升城市形象品質

  認真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把握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讓城市更美麗更宜居更有吸引力。

  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堅持向南向海發展,加快推進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塑造城市空間新格局,彰顯陽江特色濱海風貌。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促進人口、土地等資源要素優化布局、高效利用,增強城市核心功能,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抓好濱海新區規劃建設,大力實施產城融合發展,將濱海新區打造成為富有活力的重要增長極。加快廣湛高鐵陽江北站TOD綜合開發,引領城市北翼協同發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爭取申報國家試點城市。

  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快構建“六縱六橫”城市快速網絡,加快推進廣東濱海旅游公路雅韶至溪頭段等項目建設,做好空鐵片區至市中心快速通道、金港大道和軌道交通1號線等項目規劃建設。力促金城路、中洲大道北段等項目年內通車,打通河堤北路、金郊路等“斷頭路”“瓶頸路”,實施東風三路鴛鴦湖、三環路名揚商業廣場等人行天橋和交通導流島建設,讓城市“血脈”更通暢。拓展城市綠色生態空間,建設兩江四岸綠道項目,抓好共青湖公園、森林公園二期等公園建設,力爭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市民共享綠色生態美好生活。

  轉變城市治理理念。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把“繡花”功夫作為城市治理的重要方式,堅決防止出現破壞性“建設”問題。成立城市管理委員會,強化城市綜合管理。開展道路交通秩序專項整治,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交出行率。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和運輸處理系統,改造提升一批垃圾中轉站,年內建成150個市區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全面推進荔枝園小區、神農街小區等老舊小區改造。鼓勵市民參與城市治理,讓人民群眾成為城市發展的參與者、受益者、評判者。

  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持續深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工程。力促“七館合一”項目在10月建成開放,持續辦好海陵島環島國際馬拉松等賽事,擦亮南海(陽江)開漁節、國際風箏節、陽江文化藝術博覽會等文化活動品牌,展現漠陽文化魅力。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衡化,形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加強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統籌推進古村、古街、古樹保護傳承,推動形成南恩路、龍津路等歷史文化街區特色風貌,延續城市文脈。

  (六)抓好鄉村振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過渡期內“四個不摘”要求,對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易返貧致貧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健全防止返貧常態化幫扶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深入開展駐鎮幫鎮扶村、“萬企興萬村”等工作,加強資金管理使用,全面補齊鎮村人居環境、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完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建設現代農業體系。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抓好耕地質量保護提升、撂荒地復耕復種,新建高標準農田7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禽畜、水產和蔬菜有效供給。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爭創2個省級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5個以上“粵字號”農業品牌。積極發展遠洋捕撈和高附加值深海養殖產業,推進青州島風電融合海域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閘坡世界級漁港,打造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實施職業農民“訂單培訓”計劃,新增5家省級示范性家庭農場。加快健全農村物流體系,打造公共服務型放心農產品直供配送網絡。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的交流合作,打造農業創新平臺和技術轉化基地。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以更高標準推進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等工作,抓好農村公路“單改雙”工程和錯車臺建設。加強農房管控和風貌提升,推進存量農房微改造和新建農房風貌塑造,堅決遏制新增農村違法違規建房行為。抓好美麗鄉村示范村和鄉村風貌帶建設,鼓勵各縣(市、區)規劃打造地域特征鮮明的鄉村振興示范帶。加快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陽東區北慣鎮、陽春市春灣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中心鎮建設。推廣陽西全國數字鄉村試點和陽東區智慧鄉村建設模式。

  抓好農村綜合改革。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實施農村集體經濟試點項目,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規范農村承包地流轉,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提高土地流轉質量。抓好農村宅基地管理,規范開展房地一體宅基地日常登記頒證工作,促進農村宅基地等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移風易俗,形成農村發展進步新風尚。

 。ㄆ撸﹫猿稚鷳B優先,像保護眼睛一樣守護陽江綠水青山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鞏固生態環境優勢。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國家海洋專項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工作,實施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聚焦臭氧和PM2.5協同控制,加強燃煤廢氣、機動車尾氣、工業有機廢氣和揚塵治理,確保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超95%、PM2.5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下。深入開展入河(海)排污口專項排查整治,推進養殖污染治理,確保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100%。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持續完善市區排水排污管網,加強城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收集處理。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實施重點地塊治理與修復工程,建成江城區固廢處理環境園首期等項目,加快創建“無廢城市”。

  實施綠色低碳戰略。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有序有效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建立健全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創建“零碳”國家高新區,抓好省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建設,提升省級產業園區能源清潔化利用和污染物收集處置能力。嚴控“兩高”項目,執行更嚴格的排放總量控制要求,嚴把招商引資環保準入標準。推進傳統制造業實施綠色改造,發展綠色建筑與裝配式建筑等節能環保產業。

  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強化自然保護地管理,開展濕地資源普查。完善市縣鎮村四級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制度,構建環境監管“一張圖”。推進領導干部自然資源離任審計。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功能。抓好漠陽江水質保護,推進漠陽江中下游綜合治理工程。統籌海洋保護與利用,加強海岸線生態修復。開展國土綠化提升行動,建設撫育5.4萬畝高質量水源林、1400畝沿海防護林,新建80公里碧道,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ò耍﹫猿秩嗣裰辽,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長效化機制,辦好省、市十件民生實事,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讓發展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抓嚴抓實疫情防控。毫不松懈落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常態化開展重點人員排查管控,加強對進口貨物、冷鏈食品等重點環節監督檢查,強化港口碼頭、站場、酒店、景區、學校、公共文化場館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抓好集中隔離場所和發熱門診(診室)管理,保持“哨點”監測敏感性,嚴防疫情輸入擴散。常態化開展督導檢查,強化疫情防控責任落實,及時查找和補齊防控短板,消除風險隱患。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加強應急物資和力量儲備。繼續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做到“應接盡接”,建立全人群免疫屏障。大力開展健康科普宣傳,教育引導公眾加強自我防護,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實現更加充分就業。落實“3.0版促進就業九條”,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2萬人。深入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幫助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加強校企合作,培養更多適應我市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加強企業用工服務,著力為市場主體解決“用工難”問題。實施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工作,為青年創造良好發展條件。

  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動新的生育政策落地見效。健全社會救助制度,穩步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完善醫療保險三重保障,實施精準高效救助。提高婦女健康水平,保障婦女合法權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穩步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建設。重視老人教育,加大老年活動場所投入,構建城市社區“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加強低收入群體住房保障,推動城南公租房二期項目建成使用。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提升教育醫療水平。落實“雙減”工作,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啟動陽江市第一中學初中部、陽江高級中學等項目建設,年內建設、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33所,新增學位1.52萬個。規范民辦教育,辦好職業教育、特殊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實施“新強師工程”,積極探索中小學校長、教師交流輪崗機制,分層分級分類組織開展中小學教師研修培訓,全面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推進市人民醫院建設省高水平醫院,大力創建省級重點(特色)專科,深化市呼吸醫學中心、市心血管中心和7個急危重癥救治中心建設。構建公共衛生和重大疫情防控體系,有序推進市人民醫院改擴建、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遷建、市婦幼保健院二期擴建、市疾控中心衛生檢驗大樓等項目。推進陽東和陽春醫共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和人才下沉到基層。抓好全民健康信息綜合管理平臺建設,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

  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推進韌性城市建設,啟動應急搶險領域基礎設施補短板工作,按照輕重緩急、分批分期組織實施,構建高效科學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做好環北部灣廣東水資源配置工程和龍門水庫等重點項目前期工作,科學推進大河水庫引水工程,切實保障飲水安全。抓好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完善應急預案和應急救援兩個體系,提升救災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統籌抓好安全生產和消防各項工作,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風險監測預警、系統管控,完善公共消防設施,堅決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

  提高社會治理效能。推進創建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力爭把我市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大力建設平安陽江,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強化信訪矛盾源頭化解,構建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推進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工作,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加強海防綜合管控體系建設。推進新一輪“全國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提升基層退役軍人服務站建設水平,籌建雙擁主題公園。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志愿服務制度體系,實施城鄉社區工作者治理能力提升計劃,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切實維護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各位代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政府系統堅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以實際行動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到位。不斷加強政治建設。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決以“兩個確立”統一思想行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過程,引領和保障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不斷加強法治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推動《陽江市水產養殖尾水污染防治規定》等法規出臺實施,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推進政府治理規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加強政務主動公開,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大“八五”普法力度,打造更高水平法治政府。不斷加強廉政建設。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和反腐敗工作,堅持黨風廉政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持之以恒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毫不松懈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落實和完善“管辦分離”制度,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防止利用權力插手干預和謀取私利。強化警示教育與廉政勤政典型示范教育,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不斷加強能力建設。加強經濟學知識、科技知識學習,建立職能部門輪流講課和聽眾打分制度,提高領導經濟工作的專業能力。加強調查研究,堅持“三嚴三實”,堅決防止簡單化、亂作為,堅決反對不擔當、不作為。運用好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傳承弘揚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完善績效考核辦法,樹立崇尚實干的鮮明導向,發揚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營造擔當作為的濃厚氛圍。

  各位代表!陽江已經踏上了高質量發展快車道。身處偉大新時代,我們必須矢志不渝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拿出陽江兒女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陽剛之氣,以一往無前、風雨無阻的精神狀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嶄新業績!

  各位代表!百年輝煌,砥礪初心。踏上新征程,使命光榮、重任在肩。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旗幟,接續奮斗,加快打造沿海經濟帶的重要戰略支點、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濱海城市,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陽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1日 余金富)

2022-03-25 16:12 來源:陽江市政府網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