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2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州長 多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我州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海北視察工作,為我們擘畫高質量發展藍圖。全州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和省委十三屆歷次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發展思路更加明晰,發展質量持續提升。過去一年也是我州歷史上較為坎坷的一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疫情防控形勢趨緊的雙重制約交織疊加,“7·22”洪災與“8·14”煤礦冒頂事故的雙重影響連環迸發,州委、州政府沉著應對、冷靜處置。得益于偉大建黨精神及黨史學習教育凝神聚氣,州十三次黨代會及十五屆一次人代會、十五屆一次政協會凝心聚力,全州上下緊扣高質量發展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標。全州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0.4億元,同比增長3.2%;固定資產投資43.23億元,同比增長7.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1億元,同比增長7.9%;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735元,同比增長9.4%;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46億元,同比增長19.5%。主要經濟指標中,過半數指標增速上升到全省前中段,地區生產總值、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兩項指標已接近海北歷史極值。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牢記“三個最大”重保護,生態屏障更加牢固。生態保護基礎更加堅實。深入推進祁連山山水林田湖草保護與修復、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完成林業草原生態保護項目50項4.8億元,實施草原有害生物防控、沙化退化治理、劃區輪牧等保護修復1049.65萬畝,新增國土綠化40.9萬畝,353萬畝天然林保護和602萬畝公益林管護有力有效。生態治理成效不斷凸顯。扎實開展木里礦區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海北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江倉一號井種草復綠和139宗礦山、232處圖斑整治全部完成,實現“兩年見綠出形象”目標,為全省高海拔礦山治理積累了經驗。積極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面加強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綜合治理,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兩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攻堅收尾,圓滿完成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海北分會場連線對話任務。生態文明體系更加健全。緊抓國家公園示范省創建契機,祁連山國家公園試點持續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試點有序申報,沙柳河國家濕地公園通過驗收,祁連縣獲批全國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縱深推進,河湖長制深入落實,林草長制全面建立,區域生態安全保護體系更加完善。
。ǘ⿲水a業“四地”促轉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立足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引領區,高原生態農牧業發展穩中有進。以提振五大主導產業為引領,深入推進綠色有機農牧業發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占總播種面積的37%,青稞持續穩產豐收,油菜良種化程度達98%以上,一年生飼草種植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65.2萬頭只牦牛藏羊實現質量安全可追溯。門源青稞油菜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申報,祁連藏羊牦牛現代農業產業園進入省級重點創建名單。剛察、海晏村級生態畜牧業集中規;B殖基地啟動建設,剛察牦牛酸奶、牦牛絨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通過國家審批,食用菌、肉牛肉羊等特色種養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立足打造生態旅游發展示范區,特色文旅產業發展企穩向好。突出綠色、紅色兩個重點,持續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祁連阿咪東索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金銀灘—原子城景區進入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名單,門源照壁山成為國內知名網紅打卡地。完成旅游投資12.3億元,門源全域旅游游客服務中心、祁連小拉洞基礎設施、剛察湟魚家園、海晏文迦牧場星空房等項目建成。持續舉辦“二十萬人游海北”、王洛賓音樂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實現旅游收入21.33億元。立足打造清潔能源生產利用推進區,新能源產業發展穩步前進。光伏取得突破,四縣全部列入全國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縣,剛察320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落地。風電實現破零,剛察縣沙柳河東49.5兆瓦集中式風電、海晏縣100兆瓦集中式風電等項目相繼并網發電。推進電力輸出通道建設與能源消費革命,剛察縣圣湖、熱水和祁連縣八寶三項330千伏輸變電工程取得核準,海晏縣天然氣利用和門源縣清潔供暖工程順利推進。
(三)統籌“供需對接”齊發力,經濟運行總體平穩。投資支撐有力。健全重大項目包聯等工作機制,謀劃儲備“十四五”重大項目1084項,預期投資達2487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二,浩門水庫等4項省級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交旅融合交通強國試點創建獲批,G338線克圖至門源段全線貫通,脫貧地區電網改造升級目標全面實現,行政村4G網絡實現全覆蓋。“青洽會”簽約資金17億元,到位資金10.9億元,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居全省前列。工業運行平穩。全面排查“兩高”項目,推進綠色園區、綠色礦山建設,單位GDP能耗已降至歷史極值。新增規上企業3家,培育成長型中小企業57家,海晏夏華、祁連億達入選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金祁連乳業通過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認證,華特改性瀝青生產線數字化工藝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消費恢復有序。累計培育限上商貿企業17家,節假日促消費活動累計讓利286.78萬元。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178.74%,外貿進出口首次破零。道路客運市場由班車客運向多種客運拓展,城際物流、城鄉快遞、同城外賣等服務惠及千家萬戶,會培、康養、育幼、家政、物業、網絡信息等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ㄋ模﹫猿帧半p輪驅動”夯基礎,城鄉面貌持續改善。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常態化開展篩查預警和監測幫扶,堅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推進鄉村振興五項行動,實施總投資4.87億元的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項目149項。建立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就業、消費、旅游、電商等模式帶動作用持續提升。穩步推進鄉村建設,15個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全面推進,排查農牧區房屋安全隱患4.5萬戶,完成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2499戶。深入開展村莊清潔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完成,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0%。新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深入推進“3+1”美麗城鎮建設,泉吉鄉、默勒鎮、泉口鎮美麗城鎮建設項目穩步推進,西海鎮高原美麗示范鎮建設進展有序,綜合整治城鎮老舊住宅小區637套,累計銷售商品住房6.89萬平方米。加快垃圾污水處理提標升級,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項目3項、生活污水處理項目6項,同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和源頭減量,城鄉環境更加優美,門源再次入榜“中國最美縣城”。
(五)深化“改革創新”提動能,發展活力持續釋放。科技創新深入實施。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申報科技型企業2家,科技對農牧業貢獻率達54%以上。藏羊多胎選育取得階段性成果,“兩年三胎”技術持續推廣;探索創新牦!叭鋈m”生產技術,產加游一體化鏈條式高原牦牛產業創新發展。藏藥研制、生態保護等領域技術創新持續推進,企業技術合同交易額實現破零,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達5.1%。財經紀律嚴肅規范。全面啟動預算管理一體化改革,強化財政收支管理,在全省率先開展部門整體支出績效評價。狠抓“小金庫”專項治理,財政存量資金清理盤活成效顯著。從嚴管理重大專項資金、重大投資項目和地方政府債務,實現零違規舉債和隱性債務零新增。統籌安排財力支持“六穩”“六!保辛ΡU狭嘶鶎诱_\轉。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強化政金企對接,“北潤助融”“過橋基金”幫助企業解決貸款3億元。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推行州級領導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責任制度,84項重點領域改革強力推進。州縣鄉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建成并向村社區延伸,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海晏、剛察列入省級信用縣。蘭西城市群“1+3+10”省際合作機制深入落實,與張掖市的區域合作全面深化。對口支援更加務實!吧綎|援青人才庫”和肺癌早期篩查、血液透析等事關海北長遠發展的機制、項目組建成立,落實援青項目44項,總投資2.5億元的魯青高級中學一期工程開工建設。
。┚劢埂懊裆l怼睆姳U,公共服務不斷強化。就業增收成效明顯。落實促進就業創業政策,持續推進“雙創”“四送”等活動,州創業孵化基地進入試運營,智慧就業云平臺一期全面完工,舉辦專項招聘114場次,職業技能培訓5665人次,城鎮新增就業1871人,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4.77萬人次,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2%的較低水平,根治欠薪結案率100%。教育質量穩步提升。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扎實有序推進中小學“五項管理”和“雙減”工作,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5.95%,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鞏固率98.2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63%,職業教育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衛生事業縱深推進。全力推進醫共體實質整合,分級診療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機構遠程會診實現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1%。常態化做好疫情防控,在全省率先完成12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種任務,防疫物資儲備達到30天滿負荷運轉要求。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全面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高位推進基地舊址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原子城紀念館完成改陳布展,青海湖生態博物館恢復開放,“阿柔逗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海北籍體育健兒在國內國際賽事上屢創佳績,在全省第七屆民運會上獲得團體第一名的歷史佳績。社會保障全面加強。五大保險基本實現法定人群全覆蓋。國家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祁連縣兒童福利院轉型成效明顯;橐龅怯浶畔崿F全國聯網審查,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實現跨省通辦。低保審批權限下放到鄉鎮一級,低保標準連續13年得到提高。為3.8萬人次困難群眾發放救助補助資金2.11億元。
。ㄆ撸⿲恕昂椭C海北”抓治理,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生產安全之根全面深植。積極有效處置“8·14”柴達爾煤礦冒頂事故,舉一反三,著力建機制、補短板、強弱項,突出煤礦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節點,開展安全生產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治行動,全力防范化解生產安全風險。民族團結之花持續盛放。依法提升宗教寺院管理水平,創新開展“三比一促”和諧寺院創建,全面完成51座清真寺阿式風格整改。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十三個一”和“十二進”活動,我州再次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和諧穩定之果普遍豐碩。依法加強市場監管,深化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守牢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創新社會治理,海北被確定為全國“政治引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地區,深入推進“平安海北”“法律八進”,縱深推進政法隊伍教育整頓,以“大調解”格局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平安創建實現鄉鎮、村、社區、景區全覆蓋,群眾安全和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滿意度均位列全省第一。
人民防空、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和雙擁工作有序開展,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供銷等事業健康發展,藏語言文字、地方志、公積金、氣象、地震、外事、統計、審計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來,我們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四個意識”更加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增強,“兩個維護”有力踐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成為常態,忠誠政府建設開創新局面。我們修訂政府工作5項規則制度,嚴格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主動向州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加強與州政協的聯系,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18件人大代表意見建議和55件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理答復,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進展。我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廣全程網辦、異地代收代辦、多地聯辦政務服務模式,公共服務質量監測滿意度居全省第一,效能政府建設實現新突破。我們全面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不斷鞏固基層減負成果,持續深化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扎實開展小微權力和統計造假、樓堂館所、糧食購銷領域等專項整治,廉潔政府建設邁上新臺階。
各位代表,困難之下蘊藏的機遇來之不易,上述成績的取得更是難能可貴。這是中央和省級黨委政府堅強領導、關懷厚愛的結果,是州委總攬全局、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州人大、州政協鼎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山東省和央企無私援助、真情幫扶的結果,更是全州各族干部群眾共同努力、攻堅克難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奮戰在全州各條戰線上的各族干部、工人、農牧民、知識分子,向省駐州各單位,向駐州軍警部隊、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所有關心支持海北發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清醒認識到全州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困難問題。比如,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銜接不夠緊密,“兩山”轉化步伐緩慢;投資結構欠優、后勁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保障發展的能力持續走低;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能力仍然偏弱,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任務繁重;部分行業作風轉變還不到位,個別領域“四風”問題仍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對這些困難問題,我們將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推進海北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還將迎來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青海重要講話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好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聚力打造生態文明高地,圍繞“一優兩高”戰略部署,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把握好“四個著力點”,奮力推進“243”新發展格局,全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左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協調同步增長;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調查失業率全年分別控制在3.5%和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26萬畝以上,總產量達到6.2萬噸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省定目標,主要河流出州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及以上,能耗強度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完成省定目標,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聚焦以上目標,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著力實施好“三提一清兩改”六大行動:
。ㄒ唬⿲嵤┚G色發展提質行動,堅定不移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最堅決態度、最有力措施扛牢“國之大者”政治責任,筑牢生態安全屏障,打造全省生態文明高地。
強化生態環境系統保護,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加快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健全完善“三線一單”,構建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推進國家公園示范州建設,實施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范省建設三年行動,鞏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成效,推進青海湖國家公園前期規劃和申報工作。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完善生態文明評價考核監管體系,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深化國土綠化鞏固提升行動,實施海晏地區“綠水青山”項目,落實1180萬畝中度以上退化天然草原禁牧、2888萬畝可利用草原草畜平衡,開展“守護母親河、推進大治理”專項行動,落實長江禁捕和第六次青海湖封湖育魚行動,加強普氏原羚自然保護區建設,守住“生態環境質量只能變好不能變壞”的底線。
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擦亮綠色發展本色。完成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黃河警示片反映和專項“體檢”發現問題整改。做好江倉一號井及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海北段生態環境綜合整治“鞏固提升年”各項工作,推進種草復綠保育管護、礦權分類處置,實施青海湖北岸防風治沙防災生態治理工程,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強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完善“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推動環境監管執法全覆蓋。打好升級版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推進以西海鎮和四縣縣城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控、以青海湖和湟水河流域為重點的水環境綜合治理、以污染場地和廢棄礦山為重點的土壤污染治理修復、以鄉鎮村社為重點的農牧區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和面源污染防治,開展“全域禁塑”行動,實現綜合整治向整體保護轉變。
推進生態保護價值轉化,提升綠色發展成色。全方位貫徹“四水四定”原則,持續推進農牧區供水工程維修養護,謀劃建設“包忽圖”水庫,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做好土地例行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通過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耕地占補平衡等措施,盤活和統籌利用各類資源。推動構建草原、濕地、森林、荒漠等全覆蓋、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落實第三輪草原生態保護獎補政策,加快推進青海湖水位上漲淹沒草場生態補償,高標準做好祁連縣國家級生態綜合補償試點縣工作。引導發展林下經濟、生態旅游、生態體驗、生態管護等產業,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高質量協調發展。
(二)實施融合發展提標行動,多管齊下培育優勢產業。突出結構優化、動能轉換、效益提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型產業培育壯大,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做優生態農牧業,筑牢產業融合發展之本。堅持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產量不下降。圍繞現代農牧業發展“三區兩園一平臺”空間布局,實施增糧穩油強菜擴飼、牧業提質增效、優勢種業振興和“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加強良種良法良地良機集成配套,推進農牧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提振高原牦牛、藏羊、青稞、油菜、飼草五大特色產業。堅持提質、增量、補鏈、擴輸并舉,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扶持高標準大型養殖場建設,探索“園、企、社、網、游”合作共融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工貿一體化發展,著力打造青海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
做強綠色工礦業,夯實產業融合發展之基。圍繞工業“五新”定位和“五轉”思路,聚焦能耗“雙控”與遏制“兩高”項目發展,強化工業節能監測、預測以及分析調控,引導礦產和綠色建材企業推進技術改造,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按照“四區八園多點一中心”產業布局,實施工業發展“六大計劃”,加快產業轉型步伐,推動各縣差異化發展、產業跨區域補鏈,大力發展新材料及裝備制造、農畜產品及中藏藥加工、文旅商品研發等特色輕工產業,努力構建“2+2+4”產業發展體系,培育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產品及綠色供應鏈試點示范。
做大新能源產業,強化產業融合發展之力。因地制宜推進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抓好剛察320萬千瓦“源網荷儲”一體化一期工程,規劃爭取海晏、祁連、剛察三縣400兆瓦集中式光伏和200兆瓦集中式風電、165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積極發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多能互補及屋頂分布式光伏等項目。開展清潔能源取暖試點,推進中石油青海儲備基地建設。加快實施剛察、祁連三項330千伏輸變電工程,謀劃推進剛察縣750千伏輸變電電網基站及輸送線路建設,進一步打通我州電力外送通道,加快打造全省新的大型清潔能源基地。
做活全域旅游業,把牢產業融合發展之要。融入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戰略,圍繞祁連山和青海湖兩個人文生態旅游景觀廊道建設,主動對接甘青、青藏、青川、青新旅游大環線,鞏固已有A級旅游景區建設成效,加快金銀灘-原子城國家5A級旅游景區創建步伐。以交旅融合引領全域旅游發展,實施串聯景區慢行系統建設以及景區環境治理、旅游設施提升工程,加快建設西海、八寶、浩門、沙柳河四個游客集散中心,以及剛察縣仙女灣、泉吉鄉、祭海臺,海晏縣東大門、西海鎮,祁連縣峨堡鎮,門源縣東川鎮7個旅游綜合服務體,著力打造原子城探秘、祁連山康養、環青海湖休閑等旅游精品線路,積極培育和打造冬春季旅游和冰雪旅游品牌,補齊全域旅游發展短板,推動門源、海晏兩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做精現代服務業,提振產業融合發展之勢。高標準實施221基地舊址文物本體修繕、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建設文化遺址公園與紅色研學基地,開發紅色教育、研學旅游與會培經濟。推進一刻鐘全民健身圈建設,借助環湖賽、祁連飛行節、海晏冰雪藝術節和門源風箏節等活動影響力,發展高原體育產業。立足中藏醫及溫泉等資源優勢,發展高原康養產業。支持門源民俗商業街、祁連天境印象街、印象海晏文化旅游商業城、剛察海濱藏城核心區等打造特色商業街,健全社區商業配套設施,發展餐飲住宿、家政物業、健康養老等關聯產業。實施快遞下鄉進村工程,推動特色農畜產品直播帶貨,加快產業數字化改造,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更好適應群眾消費需求。
。ㄈ⿲嵤﹨f調發展提速行動,全力以赴優化城鄉品質。統籌鄉村振興與新型城鎮化全面對接、與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構建城鄉協調發展的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強化項目投資拉動,有效支撐協調發展。發揮重點項目領導包聯機制作用,加強項目謀劃實施全過程跟進服務,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發揮項目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拉動作用。主動對接國家和省級投資導向,搶抓“兩新一重”建設機遇,有序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重點推進浩門水庫、魯青高級中學、西海鎮門源路改擴建等支撐力強的大項目。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領域建設,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增強投資后勁。
加快新型城鎮化步伐,輻射帶動協調發展。緊抓省部共建高原美麗城鎮機遇,開展城鎮體檢評估,科學規劃建設州府、縣城駐地城鎮及重要通道沿線城鎮,抓好城鎮藍綠空間擴大、特色風貌提升、垃圾污水治理等專項行動,重點實施西海鎮主要路段提升工程、祁連縣牛心山北麓片區生態修復及城市修補二期工程,推進城鎮住房改造、清潔能源供暖、社區養老、家政服務等項目落地,不斷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跟進推動協調發展。圍繞防返貧、縮差距、促平衡,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落實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各項政策,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施“百鄉千村”示范工程和“百企興百村”、村集體經濟復壯提標提升行動,多渠道整合、集中投入各類資金,發展壯大生態畜牧、鄉村旅游、特色加工等“一村一品”村集體經濟,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村。科學開展村莊規劃建設,全面改善農牧區水、電、路、通信、物流等條件,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持續推進戶廁改造、垃圾分類、污水處理,打造一批高原美麗鄉村、美麗庭院。整縣推進新型高素質職業農牧民培育,健全各類人才服務鄉村振興長效機制,推進鄉村治理升級優化。強化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形成縣鄉村互補的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步伐。
(四)實施市場服務清障行動,持之以恒激發發展活力。堅持以改革破難題、以創新補短板,營造良好發展環境,更大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為發展賦能。開展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推進事業單位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等薪酬制度改革,落實支持創新普惠性政策,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深化產學研結合,依托高校、科研機構及產業化基地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加強高產高效種植養殖、生態保護、清潔能源、高原藏醫藥品等重點技術研發攻關和推廣應用,培育“專精特新”企業。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計劃,加強科技培訓和科普宣傳,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加強體制改革保障,為發展減負。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次性告知制、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和“一網通辦、一事通辦”,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壓縮審批辦理時限。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實現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和保值增值。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規范事中事后監管,依法保護市場主體產權與合法權益,激發市場活力。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市場主體誠信檔案,加強守信企業宣傳報道和失信企業教育引導,優化營商環境。推進農村宅基地、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生態補償、農業水價、供銷社綜合改革,讓農牧民群眾享受更多改革紅利。
強化財政金融支撐,為發展強基。依法做好稅收、非稅收入征收工作,落實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大財政性補助和無地方配套或配套較少的專項轉移支付爭取力度。依法嚴肅財經紀律,加強財政預算績效管理,開源節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確保財政收支穩健。從嚴落實“過緊日子”要求,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加強生態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加強政府債務監管,嚴格債務限額管理,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化解存量。充分運用“財政+金融”杠桿效應,通過減稅降費、信貸擔保等政策措施,持續加大惠民暖企力度,為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發展松綁解困。完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處置機制,著力防范金融風險,嚴防非法金融活動死灰復燃。
促進開放合作共贏,為發展開源。積極對接國家政策,有效融入區域發展重大戰略,加強與有關國家、東部省市及相鄰市州的合作交流,依托海北優勢資源和經濟基礎,承接適宜產業轉移,加強農牧、康養、文旅、會培等產業協同,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
互利共贏。特別要與山東省、援青央企共同完善“組團式”對口支援機制,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將80%以上對口支援資金用于民生領域、縣及縣以下基層、重點向鄉鎮和村傾斜,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推動對口支援資金在縣域間科學分配和合理使用。進一步強化“雙招雙引”,招引更多產業項目落地海北,吸引更多人才服務海北發展,拓展合作空間,促進雙方優勢互補、成果共享。
(五)實施社會保障改善行動,不遺余力增進民生福祉。圍繞共同富裕目標,繼續加大民生領域財政保障力度,全面實施好10個方面45項民生實事工程,著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不斷促進就業擴量提質,讓居民收入更豐厚。加強基層就業服務和重點群體就業援助力度,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和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等政策。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三年行動和高校畢業生能力提升計劃,加強農牧民轉移就業訂單定向培訓,推動多渠道就業。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維護快遞、外賣等新就業形態從業者權益,確保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統籌并進提升教育質量,讓學生成長更茁壯。健全各學段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扎實推動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著力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樣、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平穩推進新高考模式,嚴格落實“雙減”政策措施,健全教育質量評價監測體系,創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辦法,統籌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健全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打造海北特色“三全育人”模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多措并舉優化醫療服務,讓全民身體更健康。統籌“五醫聯動”改革,加強重點?坪涂h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推進中藏醫藥傳承創新,提高分級診療和“互聯網+醫療健康”水平,力爭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深化“健康海北2030”19項專項行動,開展新一輪包蟲病和地方病防治行動,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科學精準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切實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落細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序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持續繁榮文化體育事業,讓群眾生活更豐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實施戲曲進鄉村、文藝輕騎兵等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全民閱讀和藝術普及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完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體系,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物和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珍貴遺產資源保護,推進門源縣非物質文化展演中心建設。培育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復排大型民族歌舞《碧海云天·金銀灘》,創排舞劇《那時,金銀花開》。實施全民健身戰略,重點推動競技體育發展。
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讓百姓生活更有保障。全面落實社會保險擴面提標、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結算政策。著眼多樣化養老服務和全方位未成年人保護,關心關注殘疾人、困難職工、流浪乞討人員等特殊群體,積極探索“救助+養老+慈善+兒童福利”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分層分類救助和關愛服務體系,實行急難救助12小時答復和24小時救助模式,實現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綜合幫扶,讓基本民生保障更有溫度。
勠力同心抓好災后重建,讓災區明天更美好。精細做好“1·08”6.9級門源地震受災群眾幫扶安置及生產生活恢復工作,確保群眾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有保障。加快推進災后重建規劃和防災減災規劃編制工作,積極爭取項目支持,根據受災程度對受損房屋進行拆除、加固、維修或改造,強化災后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讓群眾住得安心、生活舒心。
(六)實施社會治理改進行動,毫不放松堅守安全底線。立足營造安全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毫不放松守底線、防風險,統籌好發展和安全。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凝聚社會向心力。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創建成果,扎實開展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生動探索實踐,使“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根植于各民族干部群眾心靈深處。實施“民族團結進步+”深度融合發展行動,建設“社區石榴籽家園”等服務平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深化“和諧寺院”“平安寺院”“綠色寺院”創建活動,推進“教風建設年”活動和宗教教職人員“輪訓工程”“鑄魂工程”,促進宗教和順、民族和睦、社會和諧。
全面防范化解安全風險,提升社會安全感。深刻汲取事故教訓,聚焦問題短板,持續推行“清單式”履職履責,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考核機制,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防控,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全面完成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和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分類有序系統推進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持續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成立州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委員會,健全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和響應程序,提升應急處突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持續加強平安海北建設,增強社會穩定性。強化國家安全教育,深化“兩反四防”專項斗爭。推進全民國防教育、人民防空工作,深化雙擁共建。推進依法治州,加強全民法治宣傳教育,引導社會組織健康發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高州縣鄉村綜治中心“建、聯、用”水平。深化信訪制度改革創新,強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調處。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打涉網、涉眾等新型違法犯罪,營造安全社會環境。整改落實涉糧巡視反饋問題,保障全州糧食安全。強化保供穩價,深化食品、藥品、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等專項整治,防范重大市場安全風險。
三、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發展階段對政府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自身建設,努力在新征程上開新局、譜新篇。
堅持忠誠為政,著力建設政治過硬、執行有力的政府。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履職盡責的永恒課題,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落細中央和省州委決策部署,努力用我們的“擔當指數”換取群眾的“信任指數”。
堅持依法行政,著力建設執政為民、公開透明的政府。深學篤用習近平法治思想,落實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執行重大決策程序規定,持續深化政務公開,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巡視巡察、紀律監察和審計、群眾監督,努力用我們的“公正指數”換取群眾的“滿意指數”。
堅持實干勤政,著力建設作風優良、擔當有為的政府。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完善干部擔當作為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引導干部增強“八大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堅持開門辦公、主動下訪,推行“一線工作法”,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努力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堅持從嚴治政,著力建設廉潔奉公、風清氣正的政府。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省州相關措施,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決糾正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傾向,從嚴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構建清正廉潔的政治環境,用我們的“清廉指數”換取群眾的“認可指數”。
各位代表,向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已經開啟。在新的偉大征程上,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生態建設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創造高品質生活為目標,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善作善成,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