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齊齊哈爾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3日 沈宏宇)

2022-03-15 15:53 來源:齊齊哈爾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石蘭蘭)

齊齊哈爾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3日 沈宏宇)

2022年03月15日 15:53   來源:齊齊哈爾日報   

  ——2022年1月13日在齊齊哈爾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代市長 沈宏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十六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面對艱巨繁重的振興發展任務,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我市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委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三五”勝利收官和“十四五”良好開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五年,我們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經濟實力持續增強。圍繞做好“三篇大文章”,全力推進12個重點產業,實施“百萬千”產業倍增計劃,努力打造四個“千字號”產業集群。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6%;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2%(按可比口徑)。全力推動省百大項目和市百大產業鏈項目建設,推進固定資產投資5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947個,完成投資832.6億元。高效生態農業建設實現重要進展。克服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糧食生產“十四連豐”,穩居全國產糧大市第一方陣,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五連優”。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超過400 萬畝,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 98.3%,成為全國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市。8 個縣區創建 16 個全國農村創業園區(基地)。“兩牛一豬”三個百億級產業集群迅猛發展,“一羊一禽”兩個十億級產業集群加快打造,建成投產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畜牧業占農業產值 43%。農業示范公司、股份合作社、數字農場等三產融合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8家龍頭企業躋身中國農業企業500強。5個縣先后進入全省縣域經濟前十強。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取得豐碩成果。益海嘉里、紫金銅業、阜豐、華瑞、鴻展、金鑼、牧原、東方希望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百億級目標企業(項目)突破20個,5戶企業達到百億規模,2戶企業超過50億元,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營業收入均突破700億元。規劃建設1個千億級、2個五百億級和8個百億級目標園區,省級以上開發區達到13個。“五化”創新工程加快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發展到365戶,規上工業增加值連續四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工作相繼受到國務院激勵表彰。新業態新模式服務業發展取得實質性突破。現代服務產業體系逐步完善,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新經濟新業態應運而生,5G視商科技產業園建成運營,限上企業發展到257戶,電商網絡零售額年均增長44.5%。推動創建扎龍國家5A級景區,成為全國首個研學旅行目的地城市、全國十大工業旅游城市、第二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設立全國首個城市冰球節,“鶴城國際冰球邀請賽”成為全國體育旅游賽事品牌,“冰球之城”享譽亞洲。飛鶴在港交所上市,成為首發市值最大的乳品企業,入選中國品牌案例,龍江元盛主板上市順利推進。各類市場主體突破36萬戶。

  這五年,我們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全面發展基礎更加堅實。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累計投入扶貧資金73億元,2.3萬名幫扶干部與百萬群眾聚力攻堅,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4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9.8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人均純收入由6009元增加到13473元,徹底消除區域性絕對貧困。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在全省率先開展“萬企興萬村”行 動,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整改到位。打好藍天保衛戰,建成區燃煤小鍋爐全部淘汰,重點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達標排放,新能源公交車更換全覆蓋,PM2.5濃度大幅下降。打好碧水保衛戰,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行 動,創新建立“一江十河”巡查管護機制和烏裕爾河、雙陽河、嫩江干流生態補償機制,8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6處黑臭水體整治全部完成,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標準,河湖長制工作獲得國務院激勵獎勵。打好凈土保衛戰,造林綠化66.2萬畝,修復草原75萬畝,恢復濕地10萬畝,化肥、農藥施用量持續下降,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設施配套率均超省定目標,啟動實施“田長制”。持續推進“綠盾”行動,徹底清理整治違建別墅和大棚房。獲批國家首批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區,華電集團完成第一輪碳交易。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力有效。嚴厲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全面整治小貸公司,穩步推進農合機構改制,地方政府債務總體可控。建立大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完善食品藥品分級分類監管體系,持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完成普速鐵路安全隱患綜合治理三年任務,未發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慎終如始全力防控疫情,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科學精準從嚴從緊防控疫情,做到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推進疫苗應接盡接,守護了全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建成黑龍江省西部重癥救治中心,組織精干醫務人員和物資馳援湖北,支援牡丹江、哈爾濱、黑河,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貢獻了鶴城力量。

  這五年,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和創新驅動,振興發展新動能加快釋放。“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持續調整優化行政權力,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大幅壓縮,不動產登記實現全城通辦、立等可取。數字政務改革實現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建成政務大數據平臺,數據調用量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行電子印章證照應用和“不見面”審批服務,“一件事一次辦”達到118項,秒批秒辦服務80項,政務服務平臺事項全流程網辦率和實辦率分別達到96%和91%。商事制度“證照分離”與“準入準營”改革全覆蓋,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免費辦理、半日辦結”。持續開展營商環境對標優化和考核評估,先后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360項,政策性減稅降費55.8億元。零售藥店“許可合一、證照聯辦”、商事制度改革受到國務院激勵表揚。國資國企改革有序推進。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市屬國企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實現規范化運作,推動國有資產戰略重組,形成6個產業集團和1個資本運營公司的出資格局,處置國有“僵尸企業”39戶,國資總量和盈利能力全面提升。駐齊央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基本完成,廠辦大集體改革和國企退休人員屬地化管理全面完成,一重、齊車、北鋼等老企業煥發新生機。農業農村改革全面推進。“三塊地”和“三權分置”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積極推進,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為全國先進典型。建成農村產權交易和“三資”監管平臺,村集體“三資”清理整治成為全省樣板。“強鄉擴權”改革全面鋪開,建立鄉村經濟“四個體系”。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協調推進。教育一體化改革全省綜合排名第一,規范辦學和“縣管校聘”改革成效明顯,新高考改革全面啟動,教育“雙減”有效實施,學生課業和校外培訓負擔大幅減輕。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分級診療等國家和省醫改試點任務取得新進展,全市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實現預約診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成為全省唯一國家級示范市、受到國務院激勵表揚。建成市級12349 居家社區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在全省率先實現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全覆蓋,成為國家長期護理保險、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城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綜合考核全國優秀。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實際利用外資3.7億美元,新增進出口經營資格企業223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6%,富拉爾基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深化與廣州對口合作,裝備制造、科技創新、農業與綠色食品、旅游與健康等領域合作成效明顯。創新驅動能力不斷提升。引進落地轉化科技成果327項,全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年均增長17.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23%,高新區成為全國唯一精密超精密制造主題園區,高新智谷成為國家級孵化器,梅里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批建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平臺擴量增長。與哈工大等高校院所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實施“揭榜掛帥”項目4個。建立產業學院5個,建設“頭雁”團隊工作站45個。創新實施“名校優生”“豐羽計劃”“周轉編制”等政策措施引育留用人才,引進高校畢業生3萬余名。

  這五年,我們系統實施民生工程行動,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9%和9.3%,民生投入占公共財政支出85%以上。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城鎮新增就業超過40萬人,建成全省首家人力資源產業園,創業擔保貸款人數和金額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社保政策法定人群全覆蓋,職工養老金和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實現十七連增、十六連增,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城鄉特困供養標準、孤兒基本生活費逐年增長,發放社會救助資金37.3億元。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推行醫保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和慢病隨報隨鑒,提高支付限額和報銷比例,群眾就醫負擔逐步降低。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全部通過國家驗收,在全省率先開展中小學“五零”承諾和課后服務,全市新建中小學校20所,新增公辦幼兒園27所。全面推行雙元制、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等培養模式,成為全省唯一的職教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示范區。全市醫療衛生資產增長68%,每千人擁有床位8.6張,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區域性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等“六大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市第一醫院南院和中醫醫院南院建成投用,建立名醫工作室52個,城市醫聯體、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典型經驗全國推廣。新增各類養老床位 1.2 萬張、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670 個,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全省推廣。建立社工薪酬增長機制,平均工資是全市最低工資的2.5倍。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立,新增文化場所590個,打造精品劇目22部,獲得國家級獎項8個,惠民演出1200余場,保護修繕金界壕遺址等一批重要文物,泰來江橋抗戰紀念地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城市社區和行政村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乒乓球運動員王曼昱為我市斬獲奧運首金。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全市升級改造市政道路103條、116公里,新立街、通北橋(路)、騰飛東路等建成通車,民航路跨線橋開工建設,新建城鎮垃圾和污水處理廠10座,建成醫療廢物轉運收集處置體系。開發商品房900萬平方米,改造棚戶區3.9萬戶、老舊小區246個,籌建公租房6586套,成為全國公租房APP試點應用城市。新建城市供水水源7座,改造新建市政供水、供熱和供氣管網952公里,“三供一業”服務保障能力持續提升。城鄉環境更加宜居,拆除治理違建81.5萬平方米,新建公園綠地31處,新增綠地面積77公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效突出,農村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全部建立,改廁5.6萬戶,改造農村危房4.4萬戶。爭取42.8億元投建重大公路交通項目,修建國省道 300 公里、農村公路 3300 公里。“鶴城出行APP”更加便民。社會大局保持穩定。深化平安鶴城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顯著,刑事案件下降39%、破案率提高20個百分點。化解不動產證辦理等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和信訪積案,網上信訪代理工作全國推廣。

  這五年,我們全面從嚴治政,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更加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健全政府學法制度,全面推行政府法律顧問,行政復議案件實現市縣兩級集中受理辦理,立改廢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74部,“七五”普法圓滿完成,“八五”普法全面啟動。持續優化配置公益類事業單位機構編制資源,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部辦結回復。機關作風整頓持續深化,大力精文減會,優化督查檢查考核,創新推行“開門辦民生”“吹哨報到”服務機制。嚴格落實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審計監督實現全覆蓋,嚴格執行財政支出管控清單,政府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大幅下降。

  國防動員、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檔案史志、人防、地震、氣象等工作及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干部群眾的團結奮斗,推動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落地生效;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賦能,全面激發創造活力;始終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扛起維護“五大安全”政治責任。發展成績來之不易,飽含各方凝心聚力。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齊部隊、武警官兵和中省直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齊齊哈爾改革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我市振興發展進程中非同尋常的一年,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一年,是現代化新鶴城建設扎實起步、力開新局的一年。一年來,我們聚力打贏兩輪輸入疫情殲滅戰,成功抵御洪澇和強降雪等自然災害,實現經濟持續恢復和穩定增長,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勝利交出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鶴城答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6%和10.6%。回首特殊之年的這份“成績單”,成之惟艱,彌足珍貴,全體鶴城兒女有理由為自己的辛勤付出感到驕傲、感到自豪!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深刻認識到,全市經濟總量還不大,縣域、鄉村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經濟和新興產業培育還不足,項目建設實效性仍需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仍需完善穩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不牢;教育醫療文化等優質公共服務還不均衡,生態保護、供水供熱、農村公共設施等仍存在短板,人口外流現象依然存在;應急管理體系還需完善,運用大數據手段防范化解風險能力還不強,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還有差距;個別公職人員思想解放、創新突破、實干擔當不夠,工作標準和專業化能力有待提升,群眾身邊“微腐敗”時有發生,營商環境仍需持續優化。這些現實的問題差距,就是今后的努力方向,我們必須勇于面對、認真解決。

  二、今后五年奮斗目標和2022年重點工作

  未來五年,是我們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乘勢再出發的重要五年,也是推進鶴城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既要看到,世紀疫情與百年變局交織,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省內各地你追我趕競相發展,我市振興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和不確定因素。更要看到,“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發展仍處于戰略機遇期。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東北振興政策措施持續加力,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實施,為我市創新突破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百萬千”產業倍增計劃深入實施,為我市振興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只要我們立足“兩個大局”,強化“三長三短”辯證思維,堅定信心,搶抓機遇,再增干勁,勇毅前行,就一定能在現代化新鶴城建設中創造出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新業績。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通運用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緊扣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目標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促進共同富裕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緊緊圍繞實現“六個新跨越”,深入實施“百萬千”產業倍增計劃,加快建設四個“千字號”產業集群,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行動,建成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的全國樣板,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的突破,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鶴城建設美好篇章。

  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是: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十個新突破”的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六個新跨越”。裝備制造和食品加工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量質齊升,生物產業和新能源兩個“千字號”形成規模。到2026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百億級 GDP 縣(市)區達到 13 個,實現綜合實力、民生福祉、文化軟實力、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全面提升。

  2022年,我們將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啟動實施產業鏈供應鏈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十項惠民行動”,加快推動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6%以 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 8%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 10%以 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和6.5%。

  (一)突出發展嫩江流域高效生態農業,勇當全省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四個一體化”和“兩大一小”產業為抓手,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為全省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出鶴城貢獻。

  加快發展標準化集約化現代化大規模種植業。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深入實施“兩藏”戰略,緊緊抓住“兩個要害”,強化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建設,推進糧食安全保數量、保質量、保多樣。嚴守耕地紅線,全面實施“田長制”,新建高標準農田100萬畝、高效節水灌溉20萬畝、黑土地保護工程示范區5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700萬畝,土地規模經營1850萬畝。持續優化種植結構,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統籌發展果蔬、食用菌等經濟作物,中藥材種植面積60萬畝以上。以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為重點,加快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應用,補齊農機裝備短板,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提升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供給,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穩定在1100萬畝以上。

  加快推進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大規模養殖業。加快畜牧強市建設進程,打造“兩牛一豬”三個百億級及“一羊一禽”兩個十億級產業集群,推進畜禽優良品種擴繁培育,完善疫病防控體系,全面提升優質畜禽產品供給水平。建成萬頭奶牛、肉牛養殖場各1個,10萬頭生豬養殖場2個,全市規模養殖場800家以上,能繁母豬存欄穩定在 28 萬頭以上,生鮮乳總產量達到100萬噸以上,畜牧業占農業產值45%。

  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做實“兩頭兩尾”,突出“四個一體化”,加快建設中國飛鶴6個生態(智能)產業園、益海嘉里現代農業產業園、首農雙河產業園,推進龍江華牛、牧原千萬頭生豬、金鑼生豬肉食等全產業鏈項目實施,支持優勢品牌企業做大做強,向前延伸提升種養殖規模效益,向后延伸提高精深加工附加值,推動三次產業深度融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增市級示范合作社28個、家庭農場110個。培育壯大一批農資供應、農技服務、農業托管、農產品營銷、農業金融等市場化服務主體。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優化落實“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政策,繼續為四類低收入人口代繳社會保險費,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統籌促進鄉村“五大振興”,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推動千家萬戶種好精細化小菜園,加快“一村一品”形成規模品牌;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鼓勵外出致富能人返鄉創業,持續開展科技特派員下鄉服務;加快農業綠色發展,打造生態宜居鄉村;實施鄉風文明培育提升行動,涵養淳樸民風;深化基層黨組織帶頭人整體優化提升行動,發揮好“領頭雁”作用。

  (二)優化升級現代產業體系,奮力扛起工業強省大旗。聚焦四個“千字號”產業集群,全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和產業鏈供應鏈行動計劃,加快建設工業強市。

  實施產業鏈供應鏈三年行動計劃。強化產業鏈思維,以 “五化”示范提升為引領,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系統謀劃25條產業鏈,先行啟動實施冶金裝備、軌道交通裝備、重型數控機床、新能源及裝備制造、冰雪裝備制造、生物制藥、“肉- 食”一體化、“奶-乳”一體化、中央綠色廚房、大豆、烤肉、中藥12條產業鏈供應鏈行動計劃。建立以龍頭大企業為牽動、專精特新企業為骨干、中小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鏈體系。完善產業鏈組織推進和考核評價體系,實施鏈長負責制,強化工作專班頂層設計和統籌推進。

  大力推進產業鏈項目招商建設。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不動搖,圍繞產業鏈建鏈、補鏈、強鏈、延鏈抓招商、上項目。尊重經濟規律,進一步梳理挖掘優勢資源、特色方向,發揮比較優勢,采取專班招商、駐點招商、以商招商、集群招商,全面提升招商精準度、實效性。完善“雙專班”“首席服務員”服務機制,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全力推動省百大項目建設,新建續建市百大產業鏈項目130個以上,加快發展風電、核電等新能源裝備制造業,云鷹馬鈴薯、華瑞生物醫藥、金鑼生豬屠宰加工等項目建成投產,一重上電風電產業園、北緯47、對青鵝業、華源大豆、東方希望飼料等項目加快建設,光明乳業全產業鏈升級等項目落地開工。持續推進個轉企、分轉子、小升規(限),新增規上工業企業30戶。

  強化產業鏈發展要素協同保障。突出產業鏈金融、人力資源、現代物流和土地、煤電油氣等要素協同支撐,降低項目建設和企業運營成本。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做實用好中小企業貸款“白名單”,產業鏈供應鏈金融貸款投放規模80億元以上,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繼續圍繞人教崗一體化、人訓崗一體化深化人力資源體系開發,培育發展專業化勞務公司50家。堅持集約節約用地,合理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加大批而未供土地處置力度,盤活閑置土地和低效存量建設用地,用地指標和支持政策向新產業新業態傾斜、向園區集中。

  (三)持續擴內需促消費暢循環,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持續恢復消費為重點,堅持鞏固域內輻射域外,打通供應鏈斷點堵點,推進對外開放和業態升級。

  強化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加強新型商貿綜合體建設,積極推進新鶴城綜合體、百花園東擴招商項目,大力培育食、購、游、娛一體化新業態新模式。重點推進恒騰物流項目招商、浙江東日國際現代農產品市場項目落地、快遞物流園區規劃建設、鄉村物流服務網點標準化設施全覆蓋。加快推進冷鏈物流補短板工程。

  擴大高水平開放合作。以俄歐、東北亞為重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改造提升航空口岸,推動高新區創建中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先導區,推進三間房國際經貿物流產業園和富拉爾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加快外向型企業培育,新增進出口資質企業 25 戶,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探索項目異地建設稅收分享模式,承接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重點地區產業轉移,鞏固拓展與廣州對口合作,深化廣州數控與齊重數控合作成果,推動中廣核祥鶴風力發電項目建成運營。

  促進消費業態升級。推行“企業+政府+金融+平臺”促消費模式,加快釋放消費潛力;加大限上企業和限上大個體培育力度,打造新零售等線上線下融合消費新生態,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90億元。推動文旅康養產業融合發展,推進飛鶴大道觀光帶等一批文體旅項目建設;推進優質文旅資源市場化運營,推出精品旅游品牌和線路,成功創建扎龍國家5A級景區,打造中國避暑宜居城市;辦好冰球節和冰球季,舉辦冰球賽事活動100場以上。培育壯大養老產業,推進雅布倫特色旅居康養小鎮等項目建設。培育特色消費,全產業鏈高質量推進烤肉產業,立足本地、走向全國。

  (四)深化改革釋放活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加大改革攻堅力度,著力破解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應變局開新局。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營商指標“爭創全國一流行動”,完善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主動服務機制。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持續開展“數據跑全程(城)”行動,加快建設全市統一的城市數據資源中心,建立全市統一的市縣鄉村四級“鶴政在線”移動政務體系,全面提升政務服務便利度。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健全“五辦”、容缺受理、信用承諾制清單,推行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多規合一、多測合一、多審合一、多驗合一,再造優化審批流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行市場主體行政確認制、歇業制,優化“證照分離”和“準入準營”服務。完善公共資源交易招投標聯動監督機制,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全面落實新一輪減稅降費等紓困助企政策,全力支持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市場主體突破40萬戶。

  持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善優化市屬國企“6+1”國有資本布局,提高國資運營效率。以市屬產業集團為重點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優化企業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運作機制,加快建立國企市場化經營機制,深化三項制度改革,探索實施經營業績考核與薪酬掛鉤。健全和完善國資監管體系,深化政企分開,全面有效監管國有經營性資產。穩妥推進企業混改和股權多元化。加強債務風險防控,促進國資保值增值。

  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鞏固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扎實推進“三塊地”改革,加快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穩慎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有效盤活利用宅基地和閑置住宅。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持續深化“強鄉擴權”改革,做實鄉村經濟“四個體系”,增強鄉村發展活力。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試點。

  (五)強化創新驅動,不斷培育壯大新動能。突出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和人才支撐,引領全面振興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深入推進科技創新攻堅。持續實施科技攻堅三年行動,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繼續推行“揭榜掛帥”,實施重點科研技術攻關100項以上。深化與哈工大、燕山大學、省農科院等戰略合作,更好發揮駐齊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打造重點科研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引進轉化科技成果75項以上。深入實施創新平臺培育計劃,培育創新平臺20個以上。支持中國一重等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引導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創新發展,加快高新區精密超精密制造主題園區建設,協同推進哈大齊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培育壯大創新主體,發揮高新智谷孵化器龍頭帶動作用,新建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5 個,全年評價科技型中小企業 300 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16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25%以上。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和生物經濟。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施工業數字化改造,培育市級以上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 5 個,培育中小企業數字化示范標桿企業 10戶,上云企業達到600戶;實施數字農業建設工程,建設農業超腦1個、數字產業園3個、數字示范縣3個、數字農(牧)場18個;加快服務業數字化升級,推進數字鶴城產業園、5G視商科技產業園發展,發展智慧物流,推動傳統商貿流通數字化轉型。加快電商示范縣(區)建設,推動食品農產品上行銷售。加快推動5G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建設工業互聯網核心數據中心,創建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二級節點城市,引進培育數字產業市場主體30個以上。制定實施《生物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推動生物醫藥、生物制造、生物農業和生物能源產業,加快培育千億級生物產業集群。創新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積極申報國家級原料藥集中生產基地,推動形成以富裕醫藥產業園、訥河生物技術和化學制藥園、昂昂溪化工產業集中區為依托的原料藥“一地三園”發展格局;加快生物制造產業鏈條縱向延伸,重點推動富裕益海嘉里酵母、谷氨酸鈉等生物技術項目加快建設,推動龍江阜豐蘇氨酸、賴氨酸等生物制造領域企業技改提質、擴產提量;加快生物農業領域技術開發,依托東北農業大學、省農科院齊齊哈爾分院、富爾農藝等院所企業,加快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生物種業合作機制,全力打造龍江華牛品牌,推進A2奶牛篩選培育,健全畜禽育種技術體系,努力實現動植物新品種產業化和市場化突破;加快發展生物能源產業,推動克東瑞源、甘南藍天生物質制氣實現商業化運行,生物質壓塊站轉化利用秸稈140萬噸以上。

  激發人才創造活力。堅持以改革激發活力,向用人主體充分授權,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新、在職或離崗創辦企業和參與項目合作。堅持以平臺集聚人才,實施高技能和專技人才振興計劃,做優做實“十大基地”。堅持以“頭雁”引領雁陣,健全柔性引才長效機制,集聚一批戰略型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堅持以需求主導布局,健全技工院校多元辦學格局,優化校企合作,實施精準技能培訓,提高訂單班比例,技工院校招生超過5000人。堅持以開放視野引才,有效落實人才政策,完善實施“人才引進萬人計劃”,全年吸引大學生等各類人才1萬人以上,努力打造全省高層次高技能人才集聚區。

  (六)優化提升輻射帶動功能,扎實推進東北地區西部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圍繞打造“五大中心”,強化功能布局、城鄉融合、區域協調,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力。

  優化功能,提升品質。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推動“六區一體化”基礎設施協同發展。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加快城市防災減災、防澇除澇、市政設施改造和交通水利工程建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建設韌性城市。提升城市品質,推進街區公園建設,打造特色步行街,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打造社區15分鐘生活圈,建設生態宜居城鎮。

  培育業態,做強城區。推動南苑新城建設,打造城市新中心新地標,推動由“單核心”向“雙核心”的城市布局形態轉變。發展“六區一體化”經濟圈和社會服務圈,加快主體功能區建設,增強“五大中心”輻射功能。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著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增強城區經濟龍頭引領力;以“1+4”全域旅游發展為牽動,培育文旅商貿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統籌推進市域現代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骨干企業建設,打造區域市場集散地;推動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穩妥引進民辦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滿意度和輻射力;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提升區域醫療服務能力。

  提質擴量,壯大縣域。突出主導產業工業化,加快農產品加工領域的“糧—食”“糧—藥”“肉—食”“奶—乳”和新能源開發方面的“源網荷儲”五個一體化,做優做強縣域主導產業,打造一批工業強縣。突出特色產業規模化,大力培育鄉村市場主體,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活力,發展一批財政強鎮。深入實施GDP百億縣區、工農業總產值十億鄉鎮和億元村培育行動,培育更多全省十強縣。

  綜合施策,集聚人口。實施更加積極的人口政策,以宜居宜業帶動人口集聚。加快城區產業發展和就業開發,創造穩定就業崗位,吸引更多人口入住城區;強化以縣城為牽動的城鎮群建設,促進重點城鎮、特色小鎮全面升級,擴大城鎮人口規模;破除人口體制障礙,落實生育激勵保障政策和居住證市民化管理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鎮化。

  (七)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打造生態美麗鶴城。以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區為契機,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

  強化生態資源保護和修復。開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系統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全面強化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抓好黑土區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開展新一輪危險化學品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推進修復歷史遺留礦山44處。持續開展“綠盾”行動,國土綠化10萬畝。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高質量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持續攻堅、深度治理。高標準打好藍天保衛戰,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污染物深度治理推廣清潔供暖,推進“三重一改”散煤污染治理,加快燃煤鍋爐淘汰改造,強化秸稈禁燒、機動車污染管控,提高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響應能力,持續提升空氣質量。高標準打好碧水保衛戰,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加強水庫運行監管,深化河湖長制,推動嫩江干流水生態治理,提高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推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城市污水收集率達62%以上,分批治理鄉鎮水源保護區,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100%達標。高標準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開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有機肥、生物肥施用量增加10%以上,農藥利用率47%,強化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穩定運行,推進規模以下養殖戶糞污規范治理,提升資源化利用率,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加強固體廢棄物回收處理及堆存管理,推進城鄉垃圾協同處理。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積極開發綠色能源,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綜合應用示范基地,風、光、生物質等綠電裝機規模達260萬千瓦。做好“氣化龍江”建設,謀劃天然氣發電和熱電聯產項目。圍繞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培育一批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園區等示范工程。鼓勵消納綠色能源,實施重點領域綠色低碳技術改造,規上工業企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3%。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優化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風尚。強化能源消費科學考核,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爭創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城市。

  (八)持續開展“十項惠民行動”,著力提高群眾生活品質。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系統化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就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助力企業減負紓困和穩崗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5億元,強化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援助,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優化公共就業專項服務,加強企業用工指導,農民工欠薪案件動態清零。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失業人員再就業3萬人以上,困難人員就業7000人以上,登記和調查失業率分別控制在3.5% 和6%以下。

  深化社會保障提升行動。積極促進法定人群應保盡保,落實企業養老保險國家統籌,新增參保3萬人以上。強化“三醫”聯動,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城市醫聯體、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落實胰島素專項和人工關節國家集中帶量采購政策,實施特殊藥品“雙通道”管理,建立職工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產前檢查費用納入生育保險支付范圍,推動新生兒定點醫院辦理醫保享受待遇,探索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讓群眾看病用藥更方便、更省錢。落實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保障標準政策,完善精準動態調整機制。加快“一老一小”服務設施建設,開設老年大學分校20所,新建城鄉社區日間照料設施200處以上,各縣(市)區建設1-2家普惠托育試點機構。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關心關愛殘疾人,加快慈善事業發展。加強退役軍人服務,推進陽光安置,落實優撫政策。打造殯葬“一站式”服務平臺。

  深化教育為民提升行動。推進中高考、大校區制、縣管校聘、教育評價、教育督導等改革,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進小區配建幼兒園,新增學位1000個以上,新改擴建公辦幼兒園6所,提升公辦園入園率。加快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發展,建設2個產教融合型職業教育園區。深入落實“雙減”政策,完善優化課后服務,從嚴規范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進一步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持續改善辦學條件,修繕破舊校舍、食堂和宿舍,改造學校旱廁,補齊教學設施設備短板。深入整治校園周邊環境、校外食宿點不達標等問題。系統治理學校街口交通秩序,著力解決上放學期間交通擁堵問題,抓好校車安全。全面優化學生餐服務管理,讓學生吃上放心餐。

  深化健康鶴城行動。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人物環境同防”,嚴格落實“早快準嚴細實”要求,科學精準扎實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完善重大疾病和疫情預防控制體系,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95%以上,新生兒疾病篩查率達到98%以上,農村貧困和城市低保婦女“兩癌”篩查全覆蓋。推進名醫工作室建設,完善市縣兩級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建設。加快推動中醫藥在基層普及應用,鄉鎮衛生院中醫服務實現全覆蓋。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新增全民健身設施20處以上,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向市民開放。

  深化文化惠民行動。加快智慧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創新延伸服務,改造升級公共文化服務場所80個,各級各類服務場所延時開放1-2小時。打造3部以上精品劇目,市戲曲劇院休閑演藝常態化,組織市直文藝院團和“送文化下基層”“紅色文藝輕騎兵”惠民演出,開展“龍沙音樂會”等群眾文化活動200場(次)以上,辦好“雪地觀鶴節”等特色活動。深化國有文藝院團市場化運營改革,完善文物保護利用新機制,系統梳理和全面展示非遺等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城市記憶保護和城市品牌塑造。重點公共場所植入文化要素,重要文物有序開放,舉辦“卜奎之魂”主題文創產品展覽會,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打造城市文化消費圈。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推廣綠色低碳安全城市建設運營模式,推進智慧供水、供熱和排水建設。改造棚戶區 3258戶、老舊小區94個。基本完成鐵路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設施改造,中心城區改造老舊供熱、燃氣和二次供水管網100公里以上,富發電廠向中心城區供熱項目建成運營,28萬戶居民受益。啟動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三期項目,污泥處置發電項目投產運行。全面治理違建存量,合理改造拆后空間,推進違建治理長效化。完善物業服務標準化,加強行業信用監管。合理調控房地產開發規模,規范活躍二手房市場。

  深化城鄉交通改善行動。推進公路質量三年提升行動,加快國道嫩雙公路建華段和省道依四公路依安段項目建設,嫩雙公路泰來段和黑雙公路三道鎮至拜明界段交工使用,改造飛鶴大道、聯通大道,謀劃推動牙四公路、齊昂公路。新建恒山街等主要道路4條,完成民航路跨線橋及民航東路建設。創建交通安全樣板公路、交通秩序示范街路,加快網約車合規進程,重拳整治非法營運、超限超載行為。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進程,推進道路客運公交化改造試點。加快推進齊齊哈爾機場改擴建。

  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治理行動。推進街路秩序標準化管理,強化城市色彩和風貌管理,持續治理城市“亂占亂畫亂掛”等問題,規范牌匾廣告管理,規劃建設火車站、機場等重要節點的城市景觀。改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新建南苑新城、鳳凰城2個垃圾中轉站,長效整治油煙噪聲擾民問題。推進智慧停車建設,規范停車場運營。維護修繕龍沙公園、勞動湖基礎設施,推進瀏園江灘改造和百鳥湖建設,打造群眾休閑娛樂場所。開展全民綠化,完成新立街南段等10條道路綠化。

  持續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有序建設管網式水沖廁所,完善垃圾收轉運體系,推廣鄉村小型污水處理廠建設模式,有條件的城鎮生活污水設施向城鄉結合部延伸,提檔升級農村基礎設施,提質改造公路200公里、危橋20座。加大村屯綠化力度。尊重群眾意愿,統籌做好村莊整體規劃,推進農村垃圾房滅跡。

  實施創新社會治理行動。創新基層管理體制,鞏固深化鄉鎮(街道)機構改革成果,深入開展國家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深入推進平安鶴城建設,完善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信訪源頭預防長效機制,攻堅化解信訪積案,依法依規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強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深入推進“十查十治”,健全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機制,探索災害風險網格化管理,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加快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九)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主動對標“六個新跨越”任務要求和人民群眾殷切期望,聚焦短板弱項,持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用心用情當好鶴城人民的服務員。

  打造政治清明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我市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緊依靠市委的堅強領導,不折不扣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以更高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體現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確保政府系統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打造法治誠信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化法治政府建設,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工作,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推進行政復議規范化專業化,強化行政執法監督;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健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全面推行合法性審核。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人民群眾和社會輿論監督。讓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在一個個具體行政事項中,感受到誠信和公正。

  打造開拓務實政府。深入解放思想,不斷拓寬視野,用 “闖”的進取精神尋求突破,用“創”的拼搏勁頭展現作為;對標先進,追求卓越,跳起摸高向前沖,爭先創優干一流;注重學習增強本領,錘煉提升專業能力,做好“五細”工匠,成為行家里手;勇于擔當負責,善于攻堅克難,越有挑戰越砥礪,越有困難越向前,用政府工作的新變化展現鶴城振興發展的新氣象,用政府系統的新作為推動各項事業的新跨越。

  打造清廉為民政府。認真履行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落實“一崗雙責”,嚴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政風險,全力支持紀檢監察監督,強化審計監督、統計監督,堅決整治腐敗;嚴格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厲整治“四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強化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推進責任法定化、事權規范化。堅決壓減一般性支出,嚴控“三 公”經費支出,優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哪怕政府日子過得再緊,也要保障百姓過得更好。

  各位代表,新征程已經起航、新使命重任在肩,奮斗創造歷史、實干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守初心、擔當使命,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奮力譜寫現代化新鶴城建設美好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