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潮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2日 何廣延)

2022年02月11日 14:05   來源:潮州日報   

  ——2022年1月12日在潮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潮州市市長 何廣延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工作總結

  過去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認真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圍繞“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發展目標和“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發展定位,全力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階段性成就。

  五年來,我們聚焦創新驅動,產業質效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5.3%,總量突破千億大關,人均生產總值達4.9萬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2∶48.4∶42.4。千億陶瓷等產業集群加快建設,順利通過“中國瓷都”復評,獲評全省唯一一個“中國食品名城”。轉型升級成效明顯,認定“四梁八柱”民營企業295家次,規上工業企業、限上企業分別達到1025家、201家,市場主體年均增長16.4%,智能化設備應用超2萬臺(套),三環集團獲評“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重大平臺加快建設,閩粵經濟合作區列入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十大重大平臺,潮州港經濟開發區獲評廣東沿海經濟帶建設先鋒。創新研發深入推進,科技專項經費五年增長185%,建成省級以上研發機構99家,高新技術企業增至159家,144家企業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累計評定高層次人才827人、引進急需緊缺人才861人,8項重大科技成果獲得省科學技術獎,參與32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有效發明專利五年以上維持率居全省第4位,全國唯一一個(餐具炊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揭牌開通。

  五年來,我們聚焦規劃建設,城市功能逐步優化。城市總體規劃、“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完成編制,2020年城鎮化率提升至64.6%。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總投資6375.8億元的市重點項目全面推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880.4億元、電網投資47億元、水利投資62.7億元,實施“三舊”改造4901畝,更新改造城市道路57.5公里,改建公園(小游園)22個,建成燃氣“一張網”管網351公里,獲評“全國廁所革命優秀城市”,饒平縣入選國家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交通體系擴網提速,交通基礎設施完成投資287億元,廈深聯絡線、梅汕客運專線建成通車,鐵路通車里程達122.1公里,潮惠、潮漳、大潮和潮汕環線相繼通車,高速公路里程實現4倍增長,潮州港擴建貨運碼頭2021年吞吐量達6萬標箱以上,潮州東大道、潮州大橋等23個路橋工程建成通車,綠榕西路等一批“斷頭路”成功打通。

  五年來,我們聚焦短板瓶頸,改革開放縱深推進。三大攻堅取得全局性勝利,圓滿完成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銀行、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僵尸企業”出清、非法集資陳案攻堅等重點任務;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省級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有序推進,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空氣質量優良率連續三年保持95%以上,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鎮生活垃圾100%無害化處理;河長制湖長制全面實施,韓江潮州段獲評全國十大“最美家鄉河”。“數字政府”改革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完成“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改革,行政審批時間壓縮率達到94%。開放合作全面拓展,獲評“潮州陶瓷全球采購基地”“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出口基地”等稱號;與深圳市結成協作關系,與佛山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汕潮揭都市圈建設步伐加快,中山(潮州)產業轉移工業園累計引進項目141個、總投資超230億元。

  五年來,我們聚焦“三農”發展,鄉村振興步伐加快。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增至15個,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增至27家,饒平縣入選全國首批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2.3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34.5萬畝,墾造水田9949畝,成為全省唯一一個糧食功能區劃定考核雙優的地級市。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建成農村“三資”管理服務平臺,農村土地累計流轉超30萬畝。村莊規劃編制實現全覆蓋,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59個,95.5%的行政村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完成“四好農村路”建設改造1320公里,實現自然村集中供水、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全覆蓋,新增國家森林鄉村23個,森林覆蓋率達59.5%,鄉村振興連續三年獲省考核“優秀”等次。全面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出列。

  五年來,我們聚焦保護傳承,文化事業成效突出。文化研究系統推進,《潮州文化叢書·第一輯》出版發行,設立國內首個“中國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建成70家“博物館之城”系列館,硯峰書院獲評“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饒宗頤學術館獲評全省唯一一個“優秀人文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文物保育成效突出,全市文物保護單位增至189個,李厝祠等“百家修百厝”工程完工,廣濟橋被評為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并登上《中伊建交50周年》紀念郵票,涵碧樓、“茂芝會議”舊址等紅色遺址完成修繕。非遺傳承成果豐碩,國家級非遺項目增至17項,居全省地級市首位,通過“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復評,獲評全國唯一一個“中國民間工藝傳承之都”,湘橋區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文旅業態加快優化,潮人美食城、潮州美食文化展示中心等建成投用,牌坊街入選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我市獲評“文旅融合特色創新示范市”“最喜愛國內游目的地”,潮安區榮獲“中國十佳特色文化旅游名區”。

  五年來,我們聚焦社會事業,民生福祉不斷增進。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地方公共財政民生類支出年均增長7.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醫療保險參保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城鄉低保等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公共服務加快優化,建成市中醫院新院等7所醫院,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市綿德小學等25個學校項目竣工,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市圖書館、檔案館和美術館建成投用。安全底線全面夯實,疫情防控實現“零死亡”等“五個零”目標,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成功落戶,重大群體性事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零發生”,刑事治安警情、信訪總量、信訪存量均為全省最少。連續九屆獲評“省雙擁模范城”榮譽稱號。與此同時,人事、審計、統計、貿促、物價、糧食、打私、打假、海防、人防、氣象、防震、地方志、民族宗教、民兵預備役、老齡、紅十字、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五年來,我們聚焦政府建設,服務效能有效提升。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富有實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等扎實開展。體制機制改革順利推進,放權強縣(區)、放權強鎮(街)取得實質性成效,市縣(區)機構改革、綜合行政執法機制改革等圓滿完成。行政服務逐步優化,政府網站集約化程度居全省首位,“12345”平臺數據評判質量列全省第一,成為全省首個實現“數字住房”平臺全覆蓋的地市,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連續兩年獲評全國先進平臺,省“中小融”平臺潮州分站放款企業數量和金額均居全省首位。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累計提請人大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9部,頒布政府規章5件、規范性文件170件;“七五”普法圓滿收官,分別建成全國、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7個、998個;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7件、政協委員提案493件,辦復率100%。廉政建設扎實推進,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落實,“三公”經費持續下降,省委巡視組反饋意見整改有效落實,審計監督、政務督查不斷加強。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潮州視察,對我們寄予了“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等殷切囑托和深情厚望,給予潮州廣大干部群眾最親切的關心關懷、最有力的指引指導和最強大的精神動力。一年多來,我們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全面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扎實推進“八大行動”和“十個四”重點工作,奮力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潮州大地落地生根、結出豐碩成果。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3%,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國內稅收收入分別增長8.2%、1.6%、8.1%、32.7%、6.5%和6.1%。

  一是更大氣魄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動能加快集聚。國資國企、投融資、招投標等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2226項市級事權成功下放湘橋區,“城建投”“文旅投”“潮農投”“三大平臺”成功組建,廣發信德創業投資基金成功設立,整合資產超100億元。“i潮州”平臺建設跑出“潮州速度”,109個部門超900項服務事項順利進駐。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深入實施,企業“直通車”、政企“茶話會”等助企機制有效落實。

  二是更強力度推進創新發展,產業質效加快提升。省實驗室分中心建設步伐居粵東西北前列,三環集團組建全省唯一一個省先進陶瓷材料創新中心,新增高企數量創歷年新高。“大招商”工作縱深推進,總投資577.4億元的26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動工投產,中科分子態、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拿地開工。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正式獲批,粵東首個淘寶天貓商家運營中心成功落地,潮安區入選全國縣域電商競爭力百強榜。

  三是更加系統弘揚潮州文化,文化旅游加快融合。全面啟動“三區一都”創建,古城提升行動計劃深入實施,鎮海樓、廖厝祠等文化地標開工建設,鳳凰山茶旅走廊、名人故居文化綜合體等項目扎實推進。首屆潮州文化論壇成功舉辦,潮州菜烹飪技藝、粵繡(珠繡)獲評國家級非遺項目,潮州剪紙等4個項目入選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潮繡、潮州木雕榮獲國際非遺節“工匠之星”最高獎,潮州古城入選“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牌坊街被評為“省級旅游休閑街區”。

  四是更嚴要求實施環保整治,生態環境加快改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讓韓江秀水長清”重要指示精神,韓江干流潮州段高分通過全國示范河湖建設驗收,韓江黿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楓江流域綜合整治僅用3個月扭轉被動局面、水質達到Ⅴ類標準,地表水、近岸海域水質改善幅度居全省首位。

  五是更高站位謀劃城市布局,空間格局加快優化。北溪、半島廣場等片區概念性規劃完成編制,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完成基礎施工,城中村“十個一”工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萬畝“工改工”項目等啟動實施,黃金塘瓷泥片區騰退工作扎實推進。粵東城際鐵路潮州段項目加快推進,“三江連通”工程實現通水,引韓濟饒供水工程全線貫通。

  六是更實措施落實惠民共享,民生事業加快發展。粵菜師傅等“三項工程”累計培訓超10萬人次。農貿市場實現食用農產品快檢全覆蓋。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等19個醫院項目有序推進,衛生健康職業學院投入使用。治堵、治澇、治危工作扎實推進,“交通安全整治年”成效明顯,交通事故“四項指標”實現兩位數下降,亡人事故下降率居全省第2位。

  各位代表,五年發展備受矚目,五年成就令人鼓舞。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以及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駐潮部隊、武警官兵、駐潮部省屬單位和社會各界鼎力相助的結果,更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接續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在拼搏中進取,在砥礪中前行,也積累了改革發展的實踐經驗。我們深刻體會到,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才能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才能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民生;必須堅持實業強市,才能全面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盤;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才能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才能優化資源配置、激發發展活力;必須堅持安全第一,才能有效構筑經濟社會發展堅強保障。

  我們也清醒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多。潮州經濟社會各項事業也存在諸多短板和問題:經濟總量偏小,地方財力薄弱,發展動能不足;產業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營商環境亟待優化,資源要素制約明顯,“融資難”“用地難”問題較為突出,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承載力不強,吸引力和競爭力有待提升;城市治理較為粗放,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環境差”“交通堵”“城市澇”以及“兩違”等問題依然存在;公共服務供給不充分,教育、醫療、養老、文體等民生短板突出,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等底線保障仍需筑牢;政府職能轉變有待深化,干部思想、作風和能力未能完全適應新時代要求。以上問題,我們將采取強有力措施,全力以赴落實解決。

  今后五年的奮斗目標

  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潮州乘勢而上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我們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發展機遇,也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視察帶來的強大引領效應是我們跨越發展的最大信心,“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和“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是我們趕超發展的最大機遇,海內外潮人同心同德、全市廣大干群同向發力是我們提速發展的最大底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把握大局、立足長遠,科學謀劃好新一屆政府的工作重點和施政方略,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開拓新時代潮州改革發展的全新局面,凝心聚力描繪好“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的美好藍圖。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五次黨代會部署要求,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記囑托,勇擔使命,起而行之,在更高起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奮力譜寫現代化潮州新篇章,為廣東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潮州應有貢獻。

  未來五年,全市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5%,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年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6%,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9:47:44。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市委關于構建“一軸兩帶”區域發展格局和“四個打造”的部署要求,強化“一大引領”、打好“三大戰役”、推進“六大提升”,站位新時代,把準新機遇,增創新勢能,以特色發展、差異發展加快彎道超車、趕超跨越。

  注重創新驅動,構筑產業旺地。圍繞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高地,堅持“實業強體”“工業興市”,走好自力更生的自主創新之路,實施技術標準戰略,推動制造業由粗放擴張型向集約創新型轉變、由產業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加快高端化、現代化、數字化發展,著力構建現代化特色產業體系,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打造新時代潮州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和強大引擎。

  注重服務優先,構筑投資洼地。全力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全面提升改革開放水平,健全完善市縣“大招商”、政企“茶話會”、企業“直通車”、項目“專班制”等機制,強化政策、資金、土地、人才等要素保障,營造“親商、重商、安商、扶商、護商”良好氛圍,讓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專心經營、安心發展。

  注重文脈傳承,構筑文化高地。聚力打造文化強市建設標桿,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潮州文化作出的“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定位,深入開展潮州文化研究、傳承、保護、開發和利用,加快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全力創建“三區一都”,全面提升文化興盛水平,奮力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潮人精神家園。

  注重綠色發展,構筑生態寶地。全面落實“雙碳”戰略部署,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持續推進環保督察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謀劃發展海上風電、抽水蓄能、光伏發電等綠色經濟,全面提升低碳發展水平,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成功典范。

  注重城鄉統籌,構筑宜居勝地。致力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立足潮州獨特的山水文化和資源稟賦,深化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發展,力促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著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宜居宜業宜游的高品質現代化城市。

  注重人民至上,構筑民生福地。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謀劃實施好教育、醫療、文化、體育、公園、綠地和停車場等民生項目,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和精細化管理,在城市治理中體現人性化和人情味,全面提升社會建設水平,讓城市更具韌性、更有溫度、更加安全,全力打造全域現代治理樣板。

  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起承轉合之年。當前,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化遭遇各種逆流,國際貿易大幅萎縮。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正持續釋放政策紅利、制度紅利和市場紅利,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更足、空間更大、動力更強。隨著省委“1+1+9”工作部署全面推進,“一核一帶一區”“雙區”“兩個合作區”等的引領輻射帶動效應日益明顯,潮州加快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更加明確、動能更加充沛、支撐更加有力。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市第十五次黨代會的部署要求,緊緊圍繞“譜寫現代化潮州新篇章”,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推動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強化“一大引領”、打好“三大戰役”、推進“六大提升”,在更高起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奮力開創新時代潮州提速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真抓實干并重。堅持高站位、提格局,解放思想、開放眼界,堅決擺脫“小地方”“小圈子”的固有執念和認識局限,堅決摒棄習慣性落后思維,以思想觀念革新破除因循守舊,以主動擔當作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以真干苦干實干開創改革發展新局,讓“整裝出發”“二次創業”成為主流,不甘于落后,不安于現狀,讓“爭先進位”“創優爭優”成為共識,讓真抓實干、大干快上成為風尚,以“釘釘子”“馬上就辦”精神謀一件干一件、干一件成一件。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們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與重點攻堅并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把握好“遠中近”“大中小”的關系,保持定力和耐心,先立后破、穩扎穩打,堅決避免長期目標短期化、系統目標碎片化。堅持系統觀念和實干導向,從大處著眼,向深處發力,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關鍵棋”和“制勝棋”,全力破解產業體系、城鄉建設、資源要素等重點領域的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綜合運用好政府、社會和市場各方資源力量,全面提升資源適配效率,著力鍛造差異發展新優勢。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依法行政與高效服務并重。大力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方位營造知法守法、尊法用法的良好氛圍,形成用制度管人、按規矩辦事的良好風氣,讓陽光成為最好的“防腐劑”。全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深層次推動政府系統轉作風、優服務、提效率,加快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

  做好新一年工作,我們必須堅持促發展與保安全并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深刻認識安全與發展之間“1”與“0”的關系,牢固樹立“大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以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將安全發展貫穿到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系統深入開展重點風險、重大隱患排查整治行動,以“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高度警醒和責任擔當守牢守好安全發展底線,全面夯實發展與安全兩大“基本盤”。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進出口總額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本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具體來說,要做好以下工作:

  ——致力推動產業、項目、城市“三個提質”,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強大引擎

  (一)推動產業提質,打造實業強市

  走好“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工業是立市之本,制造業是強市之基。全面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圍繞打造特色產業發展高地,深入實施“1+5+N”工程,制訂實施陶瓷、食品、不銹鋼等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行動計劃,打造一批“小巨人”“單項冠軍”企業。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突出三環集團等引領作用,大力推動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升級發展,扶持優質潛力企業“二次創業”、做強做大。開展“四梁八柱”企業認定,推進“小升規”“規上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50家,力爭年產值超100億元、超50億元、超10億元企業分別達到2家、3家、10家。突出“三化融合”,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啟動200家工業企業設備換芯、機器換人、生產換線,推動420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推進質量強市建設,提升“潮州制造”競爭力。

  培育壯大戰略性產業集群。圍繞打造藍色海洋經濟帶,主動對接省“雙十”戰略性產業集群,深化潮州港與廣州港、廈門港的戰略合作,按照“四統一”思路整合開發深水良港和岸線資源,深度推動港城融合、港產聯動。推動潮州港三百門新港區申報省級產業園區,推進鳳泉湖高新區、潮州臨港產業轉移工業園等園區擴容擴能,繼續爭取將澄饒聯圍潮州區域納入省級六合產業園規劃范圍。改革完善“大招商”機制,建立統籌各方、聯動協同的招商平臺、運行機制和團隊體系,深入實施“產業鏈招商”“專業招商”“鄉賢招商”。重點打造九大戰略性產業集群:打造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突出三環集團等領軍企業的帶動作用,構筑戰略性材料研發生產高地;打造清潔能源產業集群,推進華瀛LNG、華豐LNG等龍頭項目,拓展冷能綜合利用、熱電聯產等上下游產業鏈;打造海上風電產業集群,爭取粵東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落地,謀劃推動海上風電與海水制氫等產業融合發展,布局以臨港工業、海工裝備為重點的先進裝備制造業;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集群,大力發展低碳產業,科學布局、有序推進“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等光伏發電項目,加大力度引進“零碳”項目,推進零碳智慧園區、分布式光伏示范區和青麻園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全面提升低碳發展水平;打造智能衛浴產業集群,以碧桂園智能衛浴產業園、恒潔衛浴生產總部基地等重大項目為帶動,加快建設世界級陶瓷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集群,推進中科分子態等戰略性項目,推動凱普生物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打造現代食品產業集群,力促益海嘉里糧油加工基地加快投產達產,支持無窮等優質食品加工企業升級發展,推廣中央廚房等新模式,加快拓展預制菜等新興市場;打造安全應急產業集群,推進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項目,加快大嶺山應急產業園規劃建設,構建立足廣東、面向全國的應急物資生產保供基地;打造現代物流產業集群,推動智慧物流電商產業園項目落地投產,構建贛閩粵跨區域現代港口物流產業基地。

  深挖消費貿易增長潛力。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1+N”方案,鞏固拓展歐美等傳統市場和東盟等新興市場。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進陶瓷、食品等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發展網絡銷售、線上定制等商業模式。開展“春夏秋冬”促消費活動,推進省級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建設。創建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發展對臺小額貿易、保稅物流等業態。扶持“老字號”企業,培育新增限上企業30家。做好“僑”的文章和潮商文章,深化與僑商潮團機構的合作,有計劃、有措施、有行動引導潮籍鄉親返鄉創業。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打造綠色生態發展帶,高標準規劃建設鳳凰山茶旅走廊和饒平百里果林,多維度推動茶、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建設四時有花、四季有景、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帶。推動茶葉、畜禽、水產三大特色產業工業化發展,加快三百門漁港經濟區和農村物流網絡、冷鏈體系建設,構建“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布局。建設茶葉、水產等17個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培育新增5-10家農業龍頭企業,培育一批“潮字號”品牌。制訂實施單叢茶產業發展規劃,完善鳳凰單叢茶“四統一”體系,推動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高質量發展。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開展查荒滅荒,完成高標農田建設2萬畝、撂荒耕地復耕復種2000畝、墾造水田3400畝。

  (二)推動項目提質,增強發展新動能

  狠抓交通建設。實施總投資271.4億元的24個交通重點項目。推進粵東城際鐵路潮州段、漳汕高鐵、廣河客專延長線等鐵路項目,抓好寧莞高速潮州東聯絡線、大潮高速至潮州港延長線、寧莞高速通鳳凰山高速公路等項目,構建“一環九射一縱”高速路網。加快外環大橋、S232線潮安段改建等工程進度,推進意東三路拓寬改造工程、硯峰路、潮汕大橋等項目以及濱海旅游公路、新風路快速化改造等工程前期。加快鳳東路等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打通金塘路、銀槐西路等“斷頭路”。實施華瀛、益海嘉里、華豐等配套碼頭項目,謀劃大潮鐵路(疏港鐵路)等物流配套工程,規劃建設饒平通用機場,打造“江海陸空、互聯互通”綜合立體交通網。

  狠抓基礎建設。實施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干線項目(二期)等3個天然氣互聯互通工程,加快燃氣“一張網”建設,推進老舊管網更新改造,提升燃氣供應安全化水平。加快“雙核四軸、揚帆型電網”規劃和“1525”變電站布點落地,抓好500千伏澄海輸變電工程(潮州段)等電力保供應重點項目,建設古城智能配電網示范區。圍繞打造廣東水利高質量發展先進市,加快引韓濟饒、粵東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等工程建設,配合省推進韓江干流治理、粵東水資源規劃和優化配置等工作,全力建設生態水利示范市。抓好海堤達標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農村水系綜合治理,實施北溪橋閘、官塘橋閘等重點水閘重建和湯溪水庫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

  狠抓項目保障。健全“周督辦、月調度、季度現場會、半年度集中動竣工”的項目統籌推進機制,全面加強政策、資金、用地、用能、審批等要素保障。實施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機制,推行“一項目一領導一專員”的“專班制”“綠色通道”等創新機制。強化用地保障,編制土地成片征收開發方案,清理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1939畝,實施5000畝“工改工”項目。完善重大項目謀劃儲備機制,實施政府投資項目三年滾動計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加強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聚焦道路交通、能源項目、水利設施、生態環保、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加強與政策性銀行的對接合作,高度重視、高標準、高效率推進項目謀劃和地債申報工作,確保項目按期推進、落地建設、見實見效。

  (三)推動城市提質,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

  高標準編制城市規劃。圍繞“一軸兩帶”區域發展格局,高質量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及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科學劃定“三區三線”,增強規劃的前瞻性、協調性、系統性、人民性和嚴肅性。打造金色韓江發展軸,突出半島廣場高端化、新城片區現代化、北溪片區生態文旅融合和江東片區農旅融合導向,加強沙洲島詳規嚴管嚴控,將一江兩岸打造成為特色精品城市的核心承載區、中央活力區、科技創新策源地、世界潮人尋根地,實現由“臨江”“沿江”發展邁向“跨江”“擁江”發展。開展重點地塊、重點片區用地調整和詳規編制,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全力打造“三生融合”樣板城市,全面提升城鄉建設水平。

  高品位推進城市建設。強化現代城市開發治理理念,發揮“城建投”帶動作用,推動韓江新城“整體規劃、系統收儲、連片開發、綜合運營”,抓好半島廣場、北溪片區綜合開發和粵東城際鐵路半島廣場站城一體化等引領性項目。有序推進新城重點項目,加快市中心醫院新院、沙洲島體育公園等項目建設,規劃布局公共交通、停車場、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及新基建,全面提升新城品位度和宜居度。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科學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實施1200畝“三舊”改造、23個老舊小區改造,推進22個城中村“十個一”工程,堅決杜絕破壞性“建設”。

  高要求實施城市管理。突出“創文”引領,以省域治理“一網統管”試點市建設為抓手,以“i潮州”引領帶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管”等建設,打造數字城市“一張網”。開展“治臟”行動,打好“創衛”攻堅戰,實施“最優最差點位”系列評比,加強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和環衛一體化運營管理,打造干凈整潔美麗城區。開展“治堵”行動,加強路警聯合執法,新建盤活古城片區停車泊位9500個,構建覆蓋城區的“智慧停車”系統。開展“治澇”行動,落實“四個一”治澇機制,實施古城特色區防洪排澇設施提升項目,破解城市內澇難題。

  高質量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展“十大最美鄉村”評比,打造40個不同場景的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美麗僑村”“和美畬鄉”。完善水、電、氣、路、網等基礎配套,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以上。加強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建筑、傳統村落保護,以“微改造”“微修復”強化風貌管控,打造留得住記憶和鄉愁的“潮味”鄉村。

  ——致力強化改革、文化、科技“三個賦能”,全面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泉

  (一)以改革賦能,千方百計激發發展活力

  優化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摸查資產資源“底子”,系統梳理財政、國資、土地、礦產,以及森林、風力、光伏、水等資源分布狀況和利用價值,制訂“短中長”期開發計劃。加強政府資源清查管理,優化國有資本、自然資源、國有物業、資金資源、金融基金、公共服務等配置,打好打贏資源配置優化戰役。加快國資國企盤活重組,用好用活“城建投”“文旅投”“潮農投”等重大平臺,力爭在國資規模、國企信用評級、融資渠道上實現“零”的突破,推動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圍繞謀事與排錢等關鍵環節,深化預算績效管理,強化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力促效率效益“雙提升”。

  全力破解歷史遺留問題。打好歷史遺留問題解決戰役,著力破解經濟、土地、民生、農村、科技、生態、安全等重點領域歷史欠賬問題。破解“兩違”整治難題,堅持“開前門”“堵后門”并舉,落實城鄉村民住宅建設管理辦法,嚴厲打擊偷建搶建、亂搭亂建等違法行為,確保“兩違”零新增、占耕比降低至15%以下。破解農村“三資”管理難題,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農村“房地一體”登記確權發證,穩慎開展農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推動農村土地有序流轉。破解公交行業改革難題,加快鎮村公交發展,構建高效便捷的城市公交換乘體系。

  打通體制機制障礙堵點。深化市政府與湘橋區政府事權改革,落實財政資金使用、自然資源利用等“放權強區”措施,深入推進“放權強鎮”,加快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強統計基層基礎規范化建設,嚴格鎮街和企業統計隊伍管理,抓好“兩防”、嚴防“兩漏”。深化招投標改革,制訂實施“定標專家庫管理辦法”“承包商履約評價辦法”及相關監管辦法等配套文件,鞏固優化提升“評定分離”等改革成效。統籌抓好省城鄉融合中心鎮試點地區、金融創新改革服務鄉村振興試點縣等申報創建工作,引領帶動重點領域改革攻堅突破。

  (二)以文化賦能,打造文化強市建設標桿

  全面提升文化興盛水平。圍繞“延續城市文脈”,加快創建“三區一都”,啟動實施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將文物保護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快鎮海樓、百花臺歷史文化街區等建設,重視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廖厝祠、道韻樓等文物遺址保護修繕,逐步展現“潮州府治”歷史風貌。實施古城提升行動計劃,統籌推進139處登記文物點和1288處古民居的保育活化,展示潮州古城唐宋元明清的建筑傳承和天人合一的文化哲思,打造獨具特色的潮州“山水宋城”。

  加大文化傳承弘揚力度。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為先、合理利用、傳承發展”,動態完善非遺數據庫,出版非遺名錄圖典,辟建非遺系列展示館,建立代表性傳承人義務傳習激勵機制。實施工藝美術傳承發展系列工程,推動潮州抽紗博物館建設,籌辦潮州工美拍賣專場。推動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實施畬族根祖文化展覽館項目,辦好中華畬族發源地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加強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實施紅色革命遺址專項搶救性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規劃建設華僑博物館,打造僑文化特色展示基地。

  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體驗目的地,突出文化味與煙火氣相結合,構建集文化體驗、民俗演繹、美食品鑒、休閑生活等于一體的文旅體系,打造“小而深”系列文化游徑。建設鳳凰山、龍湖古寨、桑浦山、汛洲島“四大人文景觀帶”,推動饒平縣創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豐富完善“食住行游娛購”鏈條,實施下東平名人故居文旅綜合體、古城墻休閑帶等項目,鼓勵發展高星級酒店、精品酒店和特色民宿,打造“2+4+8”快速集散體系,提升旅游服務配套水平。

  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激活100多項國家級、省級和市級非遺項目,支持工藝美術大師設立工作室,打造名家薈萃的“大師坊”。建設一批省、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推廣運用3D打印、激光雕刻等技術,推動工藝美術市場化工業化產業化發展,走好“精品+產品”路線。打造潮劇、湘子橋等文創IP,探索發展個性化定制、體驗式營銷等新業態,全力打造潮州文創品牌。

  (三)以科技賦能,全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強化科研平臺引擎作用。高標準建設“一區一園一室”科技創新高地,加快鳳泉湖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步伐,推動潮安經濟開發區建成省級高新區,支持潮州港經濟開發區啟動創建省級高新區。加快省實驗室分中心綜合實驗樓建設,完善先進陶瓷材料創新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加強與武漢理工、韓山師院等高等院校的科研合作,探索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化合作新模式。推進知識產權強市建設,打造省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扶持一批創新基地、雙創項目,建設產業科技服務中心和一批行業技術中心、質檢機構。完善古巷生產力促進中心,組建陶瓷、食品、不銹鋼等支柱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創新集群。

  強化科創企業引領作用。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施“四大倍增行動”、高企三年行動計劃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工程,力爭高企數量達到220家以上。支持10家骨干企業申報建設重點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構建資源共享、人才共用、專業運營的協同創新機制。

  強化研發項目帶動作用。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落實“大專項+任務清單”“大項目+后補助”機制,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和關鍵科研環節布局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聚焦“卡脖子”技術和前沿研究領域,實施“表面超強化梯度材料設計”“精細氧化鋯粉制備”“控糖降脂活性成分”等關鍵技術研發攻關,加速科研成果轉化應用,打造國內陶瓷、食品科技創新策源高地。

  強化科技人才支撐作用。深入實施“陶瓷產業人才振興計劃”等工程,落實省、市重大科技人才專項計劃,運用“科創人才飛地”“揭榜掛帥”等新模式,培育引進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和高層次研發團隊。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健全人才驛站服務體系,規劃建設人才公寓,制定完善職稱評審、子女入學等人才激勵保障機制,打造創新創業人才集聚區。

  ——致力夯實民生、環境、政府“三個保障”,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基礎支撐

  (一)大力夯實民生保障,全面提升社會建設水平

  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辦實辦好省、市民生實事,解決好“看病貴”“上學難”等熱點難點問題。推進總投資32.2億元的12個學校重點項目,建設農村“兩類學校”4所、公辦幼兒園6所,抓好“新強師工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總投資24.2億元的15個醫院項目,推進11個醫聯體和3個縣域醫共體建設,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實施健康潮州行動,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做好“一老一小”照護服務和婦幼保健工作。

  更好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建設萬里碧道等一批公共設施,加快潮州體育館改造提升工程,啟動市體育中心規劃建設,推動西湖人民健身廣場開放投用。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提質增效,建設“粵書吧”“潮書屋”等新型閱讀空間。建設一批鎮街、村居體育公園,舉辦騎行節等群眾體育活動,推動全民健身高質量發展。

  全面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深入實施“三項工程”,健全就業困難人員托底幫扶機制,強化下崗失業人員、異地務工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支持。完善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加強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落實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制度,構建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

  (二)大力夯實環境保障,提升發展綜合承載力

  全力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實施政企“茶話會”、企業“直通車”、項目“專班制”、“同心暖企”等機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和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廣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先照后證”。推行“電水氣地工”實名制,以“電產比”“電稅比”等重要監控參數加強市場主體管理,推動稅收征管精準化、精確化。強化契約精神,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行告知承諾制、信用監管等模式,打造潮州信用“通行證”。建設“三集中兩綜合一體化”新型智慧為民服務中心,加強“粵系列”平臺應用,實現“一門通辦”“一指通辦”“一網通辦”。創建“無紙質證明城市”,推進多層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開設“秒辦專區”。推廣應用省“中小融”平臺潮州分站,建立上市后備企業庫,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比重。

  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落實“雙碳”戰略,強化能耗“雙控”,完善“三線一單”,探索構建政府綠色能源資產投融資平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堅決取締“散亂污”企業。深入落實河湖長制,推進韓江、黃岡河綜合治理,鐵腕整治禁養區畜禽養殖和工業廢水偷排亂排。全面推行林長制,建立四級林長體系。嚴格落實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推進楓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和潮安區、饒平縣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確保國考省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推進澄饒聯圍水環境整治等近岸海域陸源污染治理,加快瓷泥環保產業園和不銹鋼拋光集中區建設,深化大氣污染綜合防治,開展“綠盾”“碧海”等專項行動,全面筑牢生態保護屏障。

  守牢安全發展“基本盤”。統籌發展與安全,推進平安潮州建設,打造全省安全穩定標桿城市。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道路交通、燃氣管網、建筑施工、消防安全、食品藥品、危化品等重點領域監管,深化“三合一”場所、電動車消防安全等綜合治理。開展燃氣管網清查建檔,健全完善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警示約談等機制。推進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創建,壓實“三方責任”,完善“雙重預防機制”,堅決防范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兩客一危”等專項整治,嚴查酒駕、醉駕、超速、超載等違法行為。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兩搶一盜”等突出刑事犯罪。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堅決守好“外防輸入”堅強防線。

  (三)大力夯實政府保障,打造服務型政府

  全面強化黨建引領。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將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不斷提升政府履職盡責、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弘揚務實干事之風。打好干部思想作風轉變戰役,堅持實字當頭、干字為先,聚焦發展所需、企業所急、群眾所盼,推廣應用“項目制”“專班制”“責任制”和“臺賬化”“清單化”“指標化”工作方式,以“實打實”作風謀劃推動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利長遠、惠民生的好事實事。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四風”問題,努力營造“反對空談、崇尚實干、注重落實”的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深入推進民主法治。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完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開展法治政府建設“補短板、強弱項”專項活動和專項督察,落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圍。

  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做到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建設廉潔型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關于過緊日子和堅持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部署要求,堅持“有保有壓、有進有退、進退有度”,全力保障教育、農業、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及重點項目支出,用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來保障群眾過好日子。

  與此同時,全面加強雙擁和退役軍人保障,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進一步做好信訪、民族宗教、僑務、廣播電視、人防、海防、氣象、統計、物價、糧食、地方志、紅十字等工作。

  各位代表,欣逢盛世、喜迎盛會,是我們這一代人難得的人生際遇。無愧時代、不負夢想,唯有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埋頭苦干實干、勇毅前行。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更高起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奮力譜寫現代化潮州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名詞解釋

  1.“1+5+N”工程:打造1個世界級的陶瓷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壯大食品、服裝、印刷包裝、不銹鋼和水族機電等5個在國內名列前茅的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新一代電子信息、生物制藥、前沿新材料等N個新興產業集群。

  2.“三化融合”: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三化融合”。

  3.港口開發“四統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運營。

  4.鳳凰單叢茶“四統一”體系: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標識、統一防偽。

  5.“一環九射一縱”高速路網:一環指“寧莞高速--潮州東聯絡線--沈海高速--潮汕環線高速--汕昆高速”;九射指“寧莞高速往福建與往揭陽方向(兩射),沈海高速往福建與往汕頭方向(兩射),汕昆高速往揭陽、梅州與往潮安、汕頭方向(兩射),潮汕環線高速與梅潮南延線高速往汕頭方向(一射),梅潮高速往梅州方向(一射),寧莞通鳳凰山高速公路往鳳凰方向(一射)”;一縱指“大潮高速公路與大潮高速公路金獅灣港區延長線”。

  6.“1525”變電站布點:1個500千伏變電站、5個220千伏變電站、25個110千伏變電站。

  7.“三區三線”: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和城鎮開發邊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

  8.城中村“十個一”工程:建設一個村口牌坊,利用宗祠公共場地打造一個文化廣場,建設一個村民公園,美化一條主路,建設一個消防站,建設一個停車場,維修開放一個文史建筑,清理一個池塘或水系,整理一片可供開發地塊,建設一個肉菜市場。

  9.“四個一”治澇機制:一個工作專班、一張城市圖紙、一個應急方案、一個專項規劃。

  10.統計“兩防”:防弄虛作假、防少報漏報。

  11.統計“兩漏”:漏統、漏報。

  12.“三區一都”: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國家5A級景區和世界美食之都。

  13.“2+4+8”快速集散體系:建設意東三路橋東停車場和潮汕路客運中心2個大型集散樞紐;建設提升北關游客集散中心、慧如公園東門戶集散中心、鳳城公園南門戶集散中心、西湖公園后廣場集散中心4個中型副集散中心;建設提升環城西路三輪車社、虹橋職中、開元廣場、北關停車場、廈寺公園、仙洲島、韓文公祠、筆架山宋窯8個小微型集散節點。

  14.“一區一園一室”:鳳泉湖高新區、潮安區東山湖現代產業園和韓江實驗室。

  15.“四大倍增行動”:全社會研發投入倍增行動、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高科技人才引育倍增行動和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倍增行動。

  16.農村“兩類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

  17.“三項工程”:“粵菜師傅”工程、“廣東技工”工程、“南粵家政”工程。

  18.“三集中兩綜合一體化”:政務窗口集中、審批權限集中、政務數據集中,綜合便民服務設施、綜合智慧城市IOC,一體化政民服務平臺。

  19.“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

  20.“三方責任”: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

  21.“雙重預防機制”: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潮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12日 何廣延)

2022-02-11 14:05 來源:潮州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