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20日 王忠林)

2022年01月30日 09:41   來源:湖北日報   

  ——2022年1月20日在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省長 王忠林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湖北極不平凡、極具考驗、疫后重振取得決定性成果的一年。一年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嚴峻考驗,面對“一難兩難多難”“既要又要還要”的多重挑戰,面對“補回來”“追回來”的艱巨任務,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錨定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目標定位,在省委堅強領導下,主動作為、砥礪奮進,圓滿完成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交出“全年精彩”答卷,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經濟發展重回主賽道。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9%,總量邁上5萬億大臺階,達到50012.94億元,實現歷史性跨越,排名重回全國第7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4.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9%,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0.7%,分別比預期目標高4.8、10.4、4.9、10.7個百分點。年初確定的主要預期目標全面超額完成,湖北經濟強勢復蘇重振。

  ——支點功能實質性增強。“一主”“兩翼”進一步壯大,武漢城市圈經濟總量跨越3萬億,達到30101.41億元,位居全國省域城市圈前列;武漢達到17716.76億元,襄陽、宜昌超過5000億元,分別達到5309.43億元、5022.69億元,全省1個近兩萬億、2個過五千億的龍頭帶動格局基本形成。樞紐地位進一步強化,荊荊鐵路、沿江高鐵、西十高鐵等6條高鐵加快建設,“米字型、十通向”高鐵樞紐網加快構建;亞洲最大專業貨運機場花湖機場建成校飛,“雙樞紐、多支線”航運格局加快形成;省港口集團掛牌運行,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加快完善。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三峽集團總部回遷,新增中國電建裝備集團等總部企業133家。總投資過百億元項目97個,歷年最多。湖北的經濟牽引力顯著提升,向著建成支點目標邁出了堅實步伐。

  ——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動能轉換明顯加快,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100戶、達到14500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30.2%。“光芯屏端網”、汽車制造與服務、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加速邁向萬億級。光谷、隆中、三峽等9個湖北實驗室實體化運行。企業效益明顯改善,41個工業行業大類39個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27%。財稅質量明顯提升,在大幅減稅降費情況下,稅收收入增長33.1%,占比達到78%,創18年來最好水平。質量齊升成為湖北發展的鮮明特征。

  ——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省屬國資國企改革破題成勢,實現戰略性重組、革命性重塑。新增市場主體114萬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97家,均為歷年最多。資本市場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新增上市公司20家,比上年翻了一番。企業增值稅銷售開票金額增長26.2%,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外交部藍廳湖北全球特別推介活動取得圓滿成功,產生廣泛國際影響。成功舉辦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華創會、漢交會、楚商大會、世界大健康博覽會、首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等國際性、全國性活動52場,歷年最多。招引億元以上項目5796個、總金額3.8萬億元,分別增長30.4%、37.7%,在鄂投資世界500強企業達到324家。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24.8%,首次突破5000億大關,達到5374億元。經濟活躍度、開放度明顯提升,湖北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

  ——民生福祉更加有保障。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9.2%,創歷史新高。城鎮新增就業93.8萬人,吸引高校畢業生留鄂來鄂就業創業39.1萬人,實現了較快增長、較低通脹、較好就業的多重目標動態平衡。打贏局部疫情殲滅戰,以最小代價取得最好防控效果,連續5個月沒有新增本土病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86.7%,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3.7%。發展更有溫度,民生更有質感。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過去一年,全省上下負重前行、向難求成,付出超乎尋常的努力,取得超出預期的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著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疫后重振呈現新氣象。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頭等大事,全力抓調度、穩預期、保運行,持續推動中央支持湖北一攬子政策落地見效,加快實施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經濟保持全面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千方百計擴投資。扎實推進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實施10億元以上項目1101個,4條高速公路建成,青山、宜都、赤壁等6座長江大橋通車,已建在建高鐵實現市州全覆蓋。華為、小米、華星光電、寧德時代、億緯鋰能等一批知名企業加大在鄂投資布局。千方百計促消費。推出提振消費11條等系列措施,積極促進新型消費,擴大縣鄉消費,限上企業網絡零售額增長25.9%。發放4批湖北消費券,直接帶動消費超過50億元。克服疫情影響,全年接待游客5.45億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750億元,恢復程度高出全國平均水平兩成左右。千方百計穩企業。直面市場主體需求,強化助企紓困政策落實,新增減稅降費300億元以上。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166億元,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新增1115億元。有效破解缺芯、缺料、缺煤、缺柜、缺工等難題,我省是全國4個沒有拉閘限電的省份之一。

  (二)著力推進發展動能轉換,轉型升級開創新局面。緊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推動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科技強省立起“四梁八柱”。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制定“1+4”科技政策體系,全力爭創武漢國家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初見雛形。脈沖強磁場設施優化提升、作物表型組學研究、深部巖土工程擾動模擬3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數量居全國前列。新增紡織新材料與先進加工技術、精細爆破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30個、全國第4。新增數字建造、智能設計與數控2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獲批國家醫療器械監管科學研究基地。華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投入運營,武漢超算中心開工建設。涌現出超快激光器、400G硅光芯片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高密度高可靠電子封裝關鍵技術及成套工藝等24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新晉院士8位,總數達到81位。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9家。黃石、荊門獲批國家創新型城市。漢襄宜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獲批,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成為創新發展生力軍。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5%,突破2000億元。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聚焦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先進制造業主導、現代服務業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實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推動形成以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10個五千億級優勢產業、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為骨架的“51020”現代產業集群。新增黃石、孝感、隨州、仙桃4個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總數達到10個、全國第3。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行動,京東方10.5代線、聯影醫療器械等項目建成投產,“武漢造”衛星下線,東風嵐圖、小鵬汽車、吉利路特斯、邁瑞醫療等項目加快建設,湖北成為全國最大的光電子芯片、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全國重要的商業航天、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規模達到2萬億元。新建5G宏基站1.85萬個,總數達到5萬個,實現5G網絡縣城全覆蓋。實施企業技改提能行動,完成工業技改項目6342個,技改投資增長37.9%。新增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8家,總數達到25家。實施現代服務業提升行動,科研技術服務業營收增長23.2%,武漢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武漢經開區、十堰經開區列入國家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金融機構存款余額7.2萬億元、增長7.9%,貸款余額6.7萬億元、增長12%。

  (三)著力實施區域發展布局,協調發展邁出新步伐。支持“一主”做大做強,“兩翼”主動爭位,“全域”整體發力,多點支撐、協同共進的格局加快形成。“一主”“兩翼”一體化步伐加快。制定三大城市圈(群)發展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方案,整體推進規劃同編、交通同網、科技同興、產業同鏈、民生同保。武鄂黃黃咸共建光谷科創大走廊,襄十隨神聯合武漢打造萬億汽車產業大走廊,宜荊荊恩攜手建設國家級磷化工產業集群、文旅產業聯盟。139條市際瓶頸路加快建設,武漢至鄂州地鐵開通運營,公積金、醫保等529項民生高頻服務事項實現跨市通辦。縣域底板加快抬升。啟動擴權賦能強縣改革,推行“縣直報省、省直達縣”,下放行政權力120余項,縣市區獲得更大發展自主權。實施“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工程,7個縣市進入全國百強,22個縣市入圍中部百強,66個縣域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總產值超過8000億元。區域合作不斷深化。長江中游三省常態化合作機制正式建立,“1+6”戰略合作事項加快落地。建立鄂港合作會議機制,促進科技、投資、經貿、人才等多維度深層次合作共贏。加強與滬蘇浙交流合作。深入開展援藏援疆工作。鄉村振興扎實推進。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強各項政策統籌,開展省內協作幫扶,37個脫貧縣全部納入鄉村振興重點幫扶,17.67萬監測對象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全省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28萬元、增長32.8%。打好農產品穩產保供主動仗和農業產業強省建設攻堅戰,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加快發展,新增國家級龍頭企業20家、“三品一標”公共品牌402個,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500億斤以上。潛江等3地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新改建農村公路2萬公里,330個“擦亮小城鎮”示范型鄉鎮建設有序推進,11400個示范村、整治村面貌持續改善,美麗村莊成為廣大農民的幸福家園。

  (四)著力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市場活力得到新提升。堅持以改革破難題增動力,以開放聚資源拓空間,推動深層次改革與高水平開放互促共進,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高效辦成一件事”扎實推進。2149個事項“一網通辦”,21個高頻事項“一事聯辦”,市縣兩級政務服務中心“一窗通辦”全覆蓋,1325個事項“跨省通辦”。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一張表、一窗辦、一日辦、零費用”。政務服務辦理環節減少75%,申請材料減少50%,跑動次數減少83%,辦理時限減少79%,辦事便捷度大幅提升。深入開展“清減降”專項行動,修改或廢止涉營商環境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52件。民間投資增長25%,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2.1%。九州通、卓爾控股邁入“千億俱樂部”,32家民營企業營收過百億,民營經濟穩健前行。重點領域改革成效明顯。蹄疾步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重組,首批5家企業揭牌。完善財政資金常態化直達機制。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鐵路建設。實施轉供電改革,有效降低企業用電成本。農村、供銷、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對外開放能級大幅提升。湖北自貿區23項經驗全國推廣。中歐班列(武漢)往返班次增長97%。襄陽、黃石獲批綜合保稅區。宜昌市伍家崗區、荊門市高新區等4地新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業務覆蓋率達到100%,貨物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比2017年分別壓縮83.1%、96.5%。湖北開放活力持續增強,正加速成為內陸開放新高地。

  (五)著力推進綠色崛起,美麗湖北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生態省建設,以高水平保護促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長江大保護走深走實。實施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關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30家,治理礦山298個,退耕退湖退垸還濕4萬畝,完成造林196.6萬畝,近千萬畝禁捕水域全面實現“四清四無”。長江、漢江干流湖北段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口水庫水質持續為優,有力保證了“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清水北送”。污染治理效果明顯。深化工業源、移動源、城鄉面源“三源共治”,17個重點城市PM_2.5平均濃度比過去三年均值下降12.8%。協同推進水災害防治、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水環境治理,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6%,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縣級以上集中飲用水源全部達標。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可控。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有力有效。綠色發展步伐加快。統籌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淘汰過剩水泥產能290萬噸,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61.8%。建成運行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碳市場配額成交規模居全國前列,湖北成為全國碳資產大數據中樞。黃岡市羅田縣、恩施州宣恩縣等7地新獲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全省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根基進一步夯實。

  (六)著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線,社會事業實現新進步。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難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7%、12%。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568項。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優先穩就業保民生,持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零工驛站”工作經驗獲國務院肯定。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保參保率超過97%,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17連增”。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省級統籌。社會救助兜底保障190.6萬人,實施臨時救助19萬人次。完成老舊小區改造71.3萬戶、棚戶區改造4.2萬套、適老化改造1.1萬戶、無障礙改造1萬戶。公共服務更加優質。義務教育“雙減”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平穩有序推進。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7萬個,統籌安置隨遷子女入學10萬名。補充編內中小學教師1.3萬名。全力打造疾控體系改革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湖北樣板”,“一中心、四基地”加快推進,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改造全面完成,縣(市)三甲醫院達到9家,建成縣域醫共體130個,配備大學生村醫4777人。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貼標準提高30元、達到580元/人年,普通門診費用實現跨省直接結算。集中帶量采購、醫保談判促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大幅降價。關心關注婦女兒童健康,為38萬名農村適齡婦女開展“兩癌”免費篩查,為35萬名新生兒免費進行遺傳代謝性疾病和聽力篩查。隆重舉行“壯麗航程”等慶祝建黨百年系列文化活動,成功舉辦第四屆湖北藝術節,生動展現百年黨史輝煌成就、荊楚兒女奮斗故事。省科技館新館、省博物館三期開館,支持53個縣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圖書分館、文化分館覆蓋85%的鄉鎮,建成數字農家書屋1.6萬個。天門石家河遺址、孝感睡虎地秦墓等6個項目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14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創歷史最好成績。湖北健兒頑強拼搏,東京奧運會、十四屆全運會摘金奪銀,創歷史新高。社會治理更為有效。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做強街鎮、夯實社區(村),選派駐村工作隊1.26萬支、駐村干部4.04萬人。豐富基層群眾自治全過程民主實踐,完成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積極穩妥做好宗教工作。國防動員、人防工作切實加強。外事僑務、對臺工作務實開展。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有效發揮。新型智庫建設成效明顯。檔案、保密、參事、文史等工作扎實推進。

  (七)著力筑牢加固安全防線,統籌發展和安全展現新作為。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樹牢系統觀念、底線思維,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持續鞏固。時刻繃緊防控之弦,在世界疫情嚴峻復雜、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情況下,堅持“四傘并舉、常急兼備、精準施策、統籌均衡”,完善立體型常態化科學精準防控機制和局部應急處置機制,建強綜合流調、核酸檢測、醫療救治三支隊伍,壓實四方責任。累計隔離境外人員17.4萬人,管控重點地區來鄂返鄂人員99.98萬人,登記檢測入庫進口冷鏈食品14.3萬噸,有效堵住了疫情輸入漏洞,做到了防控不松懈、疫情不反彈、發展不停步。推動武生所新冠疫苗擴產上市。累計接種疫苗1.2億劑次,3歲以上人群接種覆蓋率達到87.45%,免疫屏障加快構建。平安湖北建設扎實推進。一體實施“打防管控建”,鞏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果,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實施信訪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有效處置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功應對漢江超長秋汛,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優秀省份。

  (八)著力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自身建設取得新進展。緊扣省委打造“好正實優”省份要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7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21件、政協提案649件。編制完成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及103個專項規劃。提高行政效率,修訂完善省政府黨組工作規則、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三重一大”決策規則等制度,建立健全周例會調度、每日工作動態、情況反饋、督查落實、考核評價五項機制,大力推行“四不兩直”“一線工作法”,嚴督實查、跟蹤問效,馬上辦、快落實形成風氣。強化正風肅紀,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擔當不作為問題專項整治。完成省級行政事業單位非經營性資產清理。扎實推進中央第六輪巡視、國家統計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支持紀檢監察機關履行職責,依法開展審計監督。務實擔當、干凈干事的氛圍更加濃厚。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蘇艱難曲折,新冠肺炎疫情陰霾籠罩,極端天氣事件多發頻發,湖北一路承壓、一路向好,發展立柱架梁,拼搏贏得精彩,成績值得珍惜。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的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上下同心協力、奮勇拼搏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中央駐鄂單位,向關心支持湖北發展的海內外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生動實踐,讓我們深切體會到,加快湖北疫后重振和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推動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落實落地。必須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牢記讓人民生活幸福這個“國之大者”,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高質量發展中創造高品質生活。必須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個最大實際,以思想破冰引領發展突圍,以干在實處推動走在前列,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必須始終堅持系統觀念,準確把握時與勢、危與機、穩與進、當前與長遠、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唯干唯實唯先、善謀善作善成。必須始終堅持勠力同心攻堅克難,全省一盤棋、上下一條心,弘揚偉大抗疫精神,把英雄湖北、英雄人民的英雄氣質轉化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大無畏氣概,始終保持“拼、搶、實”的狀態和作風,勇于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

  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湖北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受疫情沖擊,我省近兩年平均增速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總體仍處于“復元氣、補損失”階段。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恢復偏慢,部分行業供應鏈產業鏈持續緊張,鋼鐵、石化、傳統汽車等產業面臨發展瓶頸,中小微企業經營存在困難。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部分群體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同時存在。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托幼、養老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磷石膏處理等生態環境問題尚未緩解,安全生產、債務風險等潛在隱患不容忽視。部分政府工作人員作風不實、能力不足,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營商環境中的頑瘴痼疾尚未根本解決。對這些問題,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22年工作思路和重點任務

  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也將召開,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當前我省仍處于宏觀政策加持窗口期、疫后恢復成勢見效期、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期、區域實力整體提升期,困難與希望同在,挑戰與機遇并存,我們要乘勢而上、排難而進,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奮力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

  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省委十一屆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握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鞏固疫后重振決定性成果,穩住經濟基本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營造平穩健康的經濟環境、國泰民安的社會環境、風清氣正的政治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在實際工作中盡可能爭取更好的結果;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保持在500億斤以上;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能耗強度目標在“十四五”規劃期內統籌考核,并留有適當彈性。

  7%左右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符合中央精神,體現了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的重要要求,體現了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扛起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責任的政治擔當。符合湖北實際,與我省經濟潛在增長率相適應,與去年以來逐季回升的復蘇態勢相銜接,與全省發展支撐相匹配,有利于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有利于解決就業、保障民生,有利于激發發展勢能、保持區域競爭優勢。符合人民期待,湖北疫后重振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三個一定能”的殷切期望,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期盼。無論困難挑戰有多大,我們都要拿出開頂風船、啃硬骨頭的決心和意志,咬定目標不放松、不達目的不罷休,在穩的前提下奮力求進、質量并進。重點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堅定不移鞏固回穩向好態勢,切實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著眼穩增長大局,思想向穩增長統一、政策向穩增長傾斜、投入向穩增長集聚。更大力度幫助市場主體恢復發展。落實中央組合式減稅降費政策,出臺新一輪降成本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新增普惠小微企業貸款不低于1200億元。實行“直通車式”服務機制,實施更大范圍“免申即享”。大力整治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大企業拖欠中小微企業賬款行為。我們要真招實策為企業紓困解難,真金白銀為企業添薪助力。更大力度擴大有效投資。緊盯總投資10.3萬億的11287個億元以上項目,能開則開、能快則快,全年投資增長10%以上。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交通方面,加快沿江高鐵、西十高鐵等15個鐵路項目建設;大力推進京港澳高速湖北段等26個高速公路項目建設;新開工漢北河南垸至新溝段航道工程等6個水運項目;推動花湖機場投入運營,加快天河機場三跑道等5個機場項目開工建設。水利方面,推進碾盤山、杜家臺、華陽河等重大工程建設,開工引江補漢、鄂北二期、姚家平水利樞紐等項目。能源方面,加快建設襄陽宜城火電、荊州熱電二期、隨州電廠等火電項目和黃岡平坦原、咸寧大幕山、宜昌清江等抽水蓄能項目,實施金上至湖北直流特高壓等輸配電項目,推進宜昌、恩施頁巖氣勘探開發。新型基礎設施方面,加快建設中國電信、三峽東岳廟等10個大數據中心,新建5G宏基站2.6萬個。穩投資是穩增長的關鍵之關鍵,我們要盯著項目干、圍繞項目轉,以高質量項目投資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大力度促進消費持續恢復。深入實施促進消費擴容升級三年行動,力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以上。構建多級城市消費梯隊,支持武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襄陽、宜昌打造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其他市州創建特色消費中心城市。培育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等消費熱點。支持直播電商、智慧零售等新業態發展。開展“荊楚購物節”“歡購荊楚夜”等活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持續改善消費環境。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支持武漢、襄陽、宜昌、荊州建設國家文旅消費示范城市,全力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二)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強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硬核支撐,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通道。著力營造一流創新生態。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打造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實施科技金融“滴灌行動”升級版,設立省科技創新發展基金。創新“揭榜掛帥”等制度,加快落實科技重大專項。實施重大科技成果產業發展扶持工程、科技成果轉化提速行動,探索職務成果賦權改革、高校院所設立技術轉移機構,打造產教研成果轉化聯動體,技術市場成交額達到2500億元以上。著力打造重大科創平臺。全力爭創“兩個中心”,加快光谷科創大走廊82個重大項目建設,推動大科學裝置集群建設,支持9家湖北實驗室高效運行、努力爭創國家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支持襄陽、宜昌建設省域科技創新中心。促進省級以上高新區提檔升級。著力培育壯大創新力量。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領軍作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研機構。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十百千萬”行動計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00家以上、“瞪羚”企業100家以上。弘揚企業家精神,促進創新發展。著力建設科技人才隊伍。發揮院士專家引領作用,實施“楚天英才計劃”,打造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培育一批卓越工程師。優化科技人才分配激勵機制和評價機制,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資源調度權。我們要讓各類優秀人才近悅遠來,加速把“楚才在鄂”優勢轉化為“楚才興鄂”現實生產力。

  (三)堅定不移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切實做大做強現代產業集群。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奔跑中調整呼吸,在超車中變換賽道,加快調優產業結構、做強產業實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狠抓強鏈補鏈延鏈穩鏈。按照產業集群發展理念,建立每個產業集群“一張產業地圖、一個實施方案、一位省領導領銜、一個專家團隊跟進、一套工作專班服務”的“五個一”工作機制,推動“51020”現代產業集群迅速壯大。打造世界一流的“光芯屏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建成全國領先的汽車制造、現代化工、大健康、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和現代農產品加工新高地。力爭培育國家級領航企業10家以上,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0家以上、市場主體100萬戶以上,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格局。狠抓新興產業培育。緊盯482個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重點項目,推動華星光電t5、東風本田DD30等盡快投產,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以上。持續實施數字經濟躍升工程,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數字經濟高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啟動30個產業基礎再造項目,實施高端芯片、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等一批攻關任務。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未來網絡、氫能、精準醫療、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未來產業。狠抓傳統產業技改。扎實推進“技改提能、制造煥新”三年行動,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實施億元技改項目1500個以上,技改投資超過5000億元。培育國家級綠色工廠20家以上、5G全連接工廠30家以上。狠抓湖北品牌建設。深入實施品牌創建、品牌培育、品牌提升行動,叫響“湖北工匠”“匠心湖北”,做強“湖北老字號”“荊楚優品”,打造楚茶、楚菜、楚酒品牌,讓“湖北制造”譽滿五洲、“荊楚味道”香飄四海。

  (四)堅定不移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沿海”。著力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做強做優綜合交通樞紐、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低成本高效率現代物流體系、高標準市場體系,把地理優勢轉化為區位優勢和發展優勢。加快建設現代交通物流體系。支持武漢、襄陽、宜昌、十堰、鄂州等建設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加快三峽樞紐聯運轉運、陽邏港聯運、黃石新港等67個多式聯運重點項目建設,支持武漢、襄陽、荊州等地爭創第四批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完善縣鄉村三級流通體系,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渠道。加快推進高水平開放。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爭取中歐班列區域性樞紐節點建設。落實自貿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大力發展海外倉、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支持鄂州、荊州、荊門、仙桃申報綜合保稅區。抓住RCEP生效實施機遇,推動優勢產品擴大出口,貨物進出口增長12%以上。高質量建設中法武漢生態示范城等中外合作園區。高水平辦好中國-北歐經貿合作論壇、世界500強對話湖北等開放交流活動,推動湖北的國際朋友圈越擴越大、開放合作路越走越寬。

  (五)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切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堅持以高水平制度供給推動營商環境革命,加快形成疫后重振新標識、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區域價值提升新優勢。持續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數字賦能、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制度重塑,做到線上只進一網、線下就近辦理。探索項目測繪“多測合一”、各類規劃“多規合一”、專題評價“多評合一”、圖紙審查“多審合一”、竣工驗收“多驗合一”,加快“證照分離”“一業一證”改革,“一事聯辦”事項擴大到40項以上。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完成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推動省屬國資國企做大做強。健全財政常態化直達機制。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全面提升省域金融服務功能,引導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700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新增上市企業20家,提升企業直接融資能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構建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讓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持續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常態化開展民營企業發展環境評價,落實民營企業參與重大涉企政策出臺機制,完善領導干部聯系服務民營企業制度,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擦亮湖北營商環境金字招牌。

  (六)堅定不移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切實提升區域競爭力影響力。緊扣一體化、高質量,加快形成“強核、壯圈、帶群”多點支撐、多極發力的格局。推動城市圈(群)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武漢城市圈,加快建成全國最具發展活力、最具競爭力、最具影響力、綜合實力最強的省域都市圈,全力打造引領湖北、支撐中部、輻射全國、融入世界的全國重要增長極。推進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南北列陣建設,加快建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支持武漢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支持襄陽、宜昌打造中部非省會城市龍頭,加快打造一批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編制實施城市圈(群)國土空間一體化規劃。實現更多民生高頻服務事項跨市通辦。豐富城市形態,強化城市功能,大力發展城市經濟。推動縣域突破性發展。打好縣域經濟發展攻堅戰、整體戰,縱深推進擴權賦能強縣改革,大力發展塊狀經濟、網狀經濟,加快71個縣域省級以上開發區提檔升級,力爭千億縣達到5個、過500億的達到18個。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深入實施縣城品質提升、擦亮小城鎮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動區域合作發展。實施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推動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協同發展,深化大別山區域省際合作。繼續做好援藏援疆工作。加快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發展。

  (七)堅定不移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切實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守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以“三農”主動助力全局主動。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扎實推進新一輪優質糧食工程。強化生豬、家禽、蔬菜、油料、水產品等初級產品供給。建設高標準農田420萬畝。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抓好化肥、農藥等農資保供穩價。推進農業科技“五五工程”。推動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做優潛江龍蝦、京山橋米等農產品品牌。大力開展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加大農村危房改造力度。加強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守住文明根脈,留住鄉愁記憶。深入推進鄉村治理。深化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穩慎推進宅基地改革試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建設法治鄉村、平安鄉村,創建文明村鎮、善治村鎮。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落實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支持政策,實施“萬企興萬村”行動,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增強脫貧地區自我發展能力。

  (八)堅定不移改善生態環境,切實厚植綠色發展底色。堅決扛實共抓長江大保護責任,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全力維護好我省錦繡山川、大美江湖,多姿多彩展現荊風楚韻。深入推進污染防治。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推進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加快集中式飲用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實施土壤環境治理保護重大工程。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進國土綠化、湖泊清淤擴容、河湖水系連通。加強三峽庫區、丹江口庫區、神農架林區、大別山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管理。支持十堰、黃岡、咸寧、恩施等地開展“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辦好國際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持續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綠色低碳發展。認真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上馬,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推進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真正讓美麗湖北、綠色崛起成為我省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九)堅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終與人民群眾有鹽同咸、無鹽同淡,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穩步推進共同富裕。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40萬人。實施“我興楚鄉·創在湖北”返鄉創業行動,推進湖北青創園建設。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動落實技能與薪酬掛鉤機制。持續開展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建立職工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6.7萬套,改造棚戶區4.8萬套、老舊小區3053個。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加強農村三留守人員、孤兒、城鎮相對困難職工關愛服務。實施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8萬戶。更大力度解決“一老一小”問題,新建養老服務綜合體80個,完成適老化改造1.5萬戶,完善三孩生育配套支持措施,新增嬰幼兒托位4萬個,確保老有頤養、幼有善育。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雙減”政策,提高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持部屬院校“雙一流”建設,促進省屬高校特色發展。發展特殊教育、社區教育、家庭教育。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的要求。扎實做好學校安全工作。全面建設健康湖北。持續實施影響群眾健康突出問題“323”攻堅行動。積極爭創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全國中成藥集采聯盟中心,推進省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建設。促進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拓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覆蓋面。實施中醫藥強省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打造李時珍中醫藥文化品牌。鞏固提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覆蓋率。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爭取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杭州亞運會取得好成績,辦好第十六屆省運會、省第十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文明創建。完善文化公共設施,新改建縣級文化場館15個、示范文化廣場100個,實現數字農家書屋村級全覆蓋。提升媒體傳播能力,建成廣電傳媒基地。舉辦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支持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爭創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推進荊楚大遺址傳承發展工程。加強革命文物、紅色檔案保護利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講好紅色故事,傳承革命薪火。深入推進平安湖北建設。科學精準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織密扎牢疫情防護網,堵住一切可能導致疫情反彈的窟窿和漏洞。盯緊重點地區來鄂返鄂人員和進口冷鏈食品、高風險貨物等重點環節,關口前移、閉環管理。扎實推進新冠疫苗接種。完善應急處置預案和物資儲備,提高基層防控能力。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穩妥有效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金融、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底線。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積極防范應對極端災害天氣,抓好防汛抗旱、森林防滅火、地質災害綜合防治等工作,加強應急體系建設。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加快建設立體化、智能化、社會化、實戰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完善社會矛盾多元預防調解機制,深入化解信訪積案,確保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抓好國防動員和雙擁工作,加強軍地協作,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

  三、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打鐵必須自身硬。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我們要始終保持為誰執政、為誰用權、為誰謀利的清醒堅定,全面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科學的務實舉措干事創業,著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一)強化政治意識,切實做到忠誠擔當。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常態化長效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堅定歷史自信,賡續紅色血脈,汲取智慧力量。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堅定扛起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歷史使命,全力推動“四個著力”“四個切實”“三個一定能”殷殷囑托落地生根。堅決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工作要求,把忠誠擔當落實到實際行動上、體現在發展成效中。

  (二)強化宗旨意識,切實做到為民造福。牢記初心使命,厚植為民情懷,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作決策聽民聲、順民意,辦事情念民憂、行民盼,政策向民生聚焦,財力向民生傾斜,服務向民生覆蓋。堅持正確政績觀,時刻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把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統一起來,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取人民群眾的好日子,以政府工作的辛苦指數換取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

  (三)強化法治意識,切實做到依法行政。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慎重決策、慎重用權,努力塑造辦事靠制度不靠人情、解決問題靠法治不靠關系的良好環境。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進一步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全面推進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覆蓋,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執法行為中都能看到風清氣正、從每一項執法決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四)強化落實意識,切實做到快干實干。幸福都是奮斗得來的。要實現“再續精彩”的奮斗目標,必須在抓落實上狠下功夫。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著,謀定后動、謀定快動,創造性開展工作,以改革的辦法攻堅克難,務求取得工作實效。堅持站位要高、做事要實,善于把戰略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結合起來,推動規劃圖變施工圖、任務單變成績單。雷厲風行、扎實苦干,確保決策在一線落實、問題在一線解決、成效在一線檢驗,以實實在在的業績推動湖北高質量發展。

  (五)強化廉潔意識,切實做到勤政廉政。永葆自我革命精神,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勇氣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嚴格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持續精文減會,切實為基層松綁減負。加強重點領域、重要部門和關鍵環節監督管理,堅決整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加強干部隊伍廉政教育,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新征程需要新擔當,新使命呼喚新作為。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堅強領導下,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創造無愧于黨、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時代的新業績,為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不懈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1月20日 王忠林)

2022-01-30 09:41 來源:湖北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