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以來,多地進入“地方兩會時間”,而一直備受關注的養老問題,也成為“地方兩會”的熱詞之一。
養老服務關乎小康成色。《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注意到,多地將養老相關工作寫入其中。例如,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到“時間銀行”,鼓勵市場化專業機構參與提供助餐等養老服務,發展時間銀行等互助養老模式。山西省表示,規劃實施一批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項目,推進“5G+智慧養老”,發展“銀發經濟”。遼寧省也提到推進智慧健康養老。江蘇省表示,“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
“地方政府將養老納入工作重點既是直面社會老齡化現象的現實需要,也是地方政府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的執政為民意識的體現。”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我國各地老年人口規模不斷擴大,老年市場需求日趨旺盛,養老服務業、老年休閑產業等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圍繞老年人需求而致力于打造更多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使之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社會和諧的有力支撐,為增進社會和諧,創新養老模式,進一步探索全社會老有所養的機制體制創造了條件,增強了底氣。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也有利于在養老方面減輕年輕人負擔,進而緩解生育問題。此外,大力支持和發展養老服務市場,有利于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今年經濟工作中要“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2021年12月份,《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重磅發布,這也意味著“個人養老金”新時代開啟。
而在多地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養老金”也榜上有名。例如,陜西省表示,“推進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河南省強調,“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工作”。河北省明確要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西藏自治區要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人均提高10元”。廣東省表示,“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社會救助等標準”。
“推動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是我國養老事業、養老產業與保險有機融合、協同發展,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也是構建全國養老網絡體系、形成全國養老一盤棋機制和方案的重要手段。”宋向清表示,這有利于破解養老保險資金只能在省域支付的機制限制,促進我國養老和保險的跨區域融合和便捷化支付,可以快速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質,大大提高老年人的養老獲得感、幸福感和踏實感。
“我國近年來一直重視養老保險保障的多樣化和多層次,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養老選擇和便利,其中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保險已持續發展成為中國養老金體系的新增長引擎。不過,目前第三支柱相對較弱,需要通過構建新型服務體系加以補強。”宋向清進一步表示。
對此,明明從三方面提出建議:一是從頂層設計出發,構建三個支柱的統籌協調發展機制;二是加大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對“第三支柱”的宣傳教育和引導;三是通過稅收政策驅動,建立政策激勵機制,例如將第三支柱與個人所得稅掛鉤,或購買第三支柱的職工可以減少養老保險的繳費率。
在宋向清看來,資本市場是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重要支撐,未來可以通過繼續加大稅收優惠力度,加快構建多機構聯合監管體系,加強完善個人養老金賬戶體系等系統性改革實現第三支柱與資本市場的有效銜接。對于資本市場和各類金融服務商、投資運營企業等來說,第三支柱養老金市場既是資本和企業發展的戰略機遇,也是社會和歷史的使命召喚,建議相關養老金產品供應商、供應渠道和養老金顧問機構等能夠共同參與,協力同行,積極創建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新養老商業新模式,為我國第三支柱養老發展創造扎實的資本和服務支撐。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