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對經濟社會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成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江蘇的數字經濟發展圖譜,從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2021中國數字經濟城市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可管中窺豹。
在《白皮書》中,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排名前五,穩居數字經濟一線。值得注意的是,江蘇成為的全部城市入圍百強榜單的唯一省份,且數字經濟二線及以上水平城市數量最多,整體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且最為均衡。其中,南京在新一線城市中排名第二。
2020年,江蘇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加快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加速涌現,對經濟社會支撐引領作用持續增強,成為推動江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十四五”期間,江蘇將突出創新引領,強化數據賦能,夯實數字設施,聚焦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數字技術創新高地、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發展高地、具有未來引領力的數字社會建設高地和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數字開放合作高地。
彰顯數字技術創新成效
今年6月,在第五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開幕式上,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以下簡稱紫金山實驗室)發布的3項重大成果備受關注。它們能夠滿足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的需求,實現一點入網、多云互聯,以及改善多場景下的5G網絡性能及運維。
其中,紫金山實驗室和北京郵電大學共同完成的“全球首個骨干網級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先聲奪人。
“工業互聯網等實體經濟迫切需要解決系統架構開放性的問題,該可編程交換設備操作系統允許第三方通過開放接口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或者協議。”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兼首席科學家劉韻潔介紹,該系統不僅能與硬件設備和芯片解耦,支持多種異構國內外芯片,還可支持廣域網、城域網、接入網和數據中心。目前該系統已經在長三角九個城市圈區域網絡內實現數據分析應用。
“在江蘇,‘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昆侖’超級計算機達到國際頂尖水平、未來網絡試驗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落地生根,紫金山實驗室納入國家科技力量布局、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正式獲批、數字領域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等有力提升了江蘇數字產業發展的整體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江蘇省科技廳高新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大數據與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未來網絡等重點領域,“十三五”以來,江蘇已組織實施省產業前瞻技術與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0余項,數字經濟已成為江蘇集聚創新資源開展重點技術突破的主要方向之一。
江蘇科教資源豐富,科技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鏈完備,這為“十四五”期間加強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攻關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
根據剛剛發布的《江蘇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時期,江蘇將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瞄準通用微系統芯片制造、類腦智能計算芯片與系統、智能制造系統與裝備、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高可信智能軟件、多源信息感知等前沿基礎領域,統籌發揮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研發型企業在基礎研究中的創新主體作用;同時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加強集成電路、核心軟件、移動互聯網、云計算與大數據、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的“卡脖子”技術攻關,超前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6G、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研發。
“江蘇制造”向“江蘇智造”加速轉變
在江東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通如東的6層生產廠房里,每一層產線上下連通。在約5000平方米的生產區域中,車間生產人員至少每2小時巡檢一次,確保光纖拉絲生產各環節沒有裸纖偏移等問題。
自2021年3月起,江東科技在生產廠房安裝了80個5G模組,幾乎覆蓋全生產區域。原先的人工點檢改為系統點檢。生產車間領班顧衛東只需要在一樓看著電腦屏幕就可以點檢各樓層的生產情況。“產線一有變化,系統會自動告警,我們立刻處理。”顧衛東說,效率高了,他每日的運動步數也從2.4萬多步降到了1.2萬步。
這僅是江蘇移動加速部署5G+工業互聯網的冰山一角。目前,江蘇移動在江蘇共打造省級5G垂直行業應用示范標桿317個,5G智能制造整體占比超三成。
在江蘇,隨著5G“大網”越織越密,越來越多的5G應用落地開花,描繪出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轉型之路。
江蘇省通信管理局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陳夏初介紹,截至今年3月底,江蘇已啟動實施“5G+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項目206個,鋼鐵、電子、裝備制造、制藥、機械、石化等多個行業重點企業,實現5G簽約項目1143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為“十四五”期間江蘇的產業數字化錨定方向。
到2025年,江蘇將打造一批國家和省級重點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新建一批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金融、物流、商貿、旅游、文化等服務業數字化、智能化蓬勃發展,農業生產經營數字化取得明顯成效……
數字化生態漸入佳境
在蘇州市相城區高鐵新城,搭載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輕舟智能小巴”現在每天穿梭在15.3公里的市民體驗線路中。
車內32英寸大屏能實時展現行駛中的周邊環境感應畫面,還實現車身周圍360度無死角感應,最遠感應距離超過200米。除了具備行人車輛避讓、自動變道、自動轉向、紅綠燈識別等基本功能外,小巴還能應對各類城市復雜交通場景,例如穿行人車混雜的路口、后車加塞、鬼探頭等。目前駕駛位配備了一名監控車輛正常運轉的安全員。
強化創新、智慧引領。目前,江蘇加快推進新基建和智慧交通發展,積極組織開展一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融合解決方案的關鍵技術研究和示范工程實施,建設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平臺,推進5G、北斗高精度定位、主動安全防控、安全生產監測預警、電子運單、電子車牌等技術在行業監管中的綜合應用。
數字化,正在成為江蘇各行各業轉型發展的底色,也為社會治理模式提供更多現實樣本。
在前不久南京暴發的本土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南京市民發現,“我的南京”App首頁多了一個紫色圖標的入口,這個標識為“清寧疫捷”的隔離觀察人員系統,可以將南京市所有隔離點位信息及被隔離人員信息“一網打盡”。
圖靈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發總監龍利民表示,“系統打通了人、隔離點、社區數據,實現推送、流轉、審核、統計、分析的全鏈條管理,不僅可以滿足此次疫情防控管理需求,還沉淀了大量抗疫資源數據信息,未來遇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可以利用這一工具使集中隔離的運轉更高效。”
數字技術全面賦能社會治理,推進城市現代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升,在江蘇并不鮮見。例如,“互聯網+政務服務”和“不見面審批(服務)”全面推廣,“蘇服碼”等面向企業跨部門實體證照免帶的創新政務應用啟動試點,教育、就業、養老、社保、救助等服務場景數字化應用不斷普及,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經濟紅利。
進入“十四五”,江蘇將適應數字技術全面融入社會治理新趨勢,構建包容審慎的數字經濟治理和監管機制,創新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方式,協同推進新型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建設,助力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