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創新之城”跑出加速度
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丁小玲)在國家級新區和自貿區南京片區雙區聯動的新時期,創新變成了南京江北新區的代名詞。獲批以來,南京江北新區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創新引領、搭建平臺等為著力點,重點打造以“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即“兩城一中心”為代表的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推動各類創新資源在新區集聚,更多創新成果在新區轉化。
4月27日,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江蘇省委網信辦承辦的“續寫更多春天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走進南京江北新區,實地探訪了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等企業,見證了“江北新主城”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
產學研相結合 探索產教融合新模式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一所以學員為中心,以“做中學”為特色,是一個銜接企業與高校的開放學習平臺。學校以任務型學習、分享式學習為特征,實現終生教育的目標,培養熱愛集成電路事業、擁有良好職業操守、具備扎實專業知識、較強實踐能力、有強烈創新意識的集成電路復合型產業人才。
“案例課程、研討課程、項目實訓依次推進完成培訓,這是從入門到進階再到高階的過程。各階段也可以獨立完成學習。”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項目實訓成果既可以豐富研討課程的內涵,也可以成為案例課程分享的來源。“我們的老師有三分之二都是企業師資,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實戰經驗,均具備碩士以上學歷。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學員可以采用機動靈活的時間安排,通過實踐考核完成結業。”
作為傳統高校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的補充,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時刻緊扣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實踐“C(案例課程course)—W(研討課程workshop)—P(項目實訓project)”人才培育模式,案例課程以知識技能為基礎,研討課程以優化創新為特征,項目實訓以實踐作品為標志,最終培養集成電路復合型產業人才。
“全景式”揭秘大腦 打造“未來腦園”
位于南京江北新區的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于2019年5月揭牌成立。該研究院匯聚了一批成像技術、藥物研發、心臟再生等多個領域專家,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搭建以高通量腦成像和新藥研發為主體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將研究所團隊潛心研究的創新成果在南京落地轉化。
記者了解到,研究院揭牌成立不到兩年的時間,已取得了多項研究和產業進展,其中一款大分子生物靶向藥在緩解脫發的同時,能有針對性地治愈禿頂、再生毛發。而且該藥還可以規避其他脫發類藥物的諸多副作用,自身毒性非常小。該研究院的新藥研發平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未來,脫發也許不再是一個煩惱。”
此外,該研究院還在此建立了南京腦觀象臺,該平臺通過高科技成像技術,可以更細微地觀察到大腦神經元的變化,將為腦科學重大項目研發提供技術支撐,助力南京打造生命健康產業地標。在實驗室里,小老鼠頭上戴著特制“頭盔”,通過數條連接線,小老鼠自由活動時大腦神經元的變化情況便會實時顯示在電腦上。
“我們不僅感知到小白鼠的想法,還能解讀出它在想什么。”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過連接小白鼠的“頭盔”,就能在電腦屏幕上實時看到其腦成像信息——這是世界上首次實現在動物自由行為條件下觀測大腦神經元和突觸的活動。目前,南京腦觀象臺已匯集我國科學家原創獨有的三大高精尖成像裝備,將“立足江北,面向國內,服務全球”,為腦科學研究者們提供技術交流與融合平臺,為南京江北新區生命健康產業發展提供腦科學領域的尖端創新支撐。
“互聯網+科技” 全面構建票據新生態
銀承網絡成立于2012年,旗下運營同城票據網和匯承兩大票據服務平臺,滿足企業不同的票據融資需求。平臺依托金融科技,利用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數字技術,保障平臺交易的穩定性和順暢性,對平臺票據信息撮合的業務模式、流程等方面進行科技創新,為中小微企業匹配安全、低成本的資金,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幫助供應鏈條上的任一中小微企業實現安全、高效、普惠、綠色的承兌匯票融資,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傳統線下票據流通領域體量龐大,但資產方和資金方中間擁有很多痛點,銀承網絡從創立之初,就明確了運用互聯網和科技的手段賦能票據行業,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多年來,銀承網絡始終堅持創新的平臺化模式,不斷在產品、技術和市場端進行投入,伴隨電票的普及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完善,線上票據流通滲透率快速提升,團隊依托敏銳的市場嗅覺和強大的執行力快速占領市場,構筑門檻極高的網絡效應壁壘。”銀承網絡創始人兼CEO曹石金表示,未來,銀承網絡將不忘初心,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為己任,全面滿足實體經濟對票據綜合化服務的需要。
(責任編輯:石蘭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