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青春之島”的西海岸: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
中國網4月27日訊(記者 劉維佳)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青春之島”的西海岸,面朝大海,春暖花開。4月25日,記者跟隨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進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了美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親身感受到青島西海岸新區近幾年來的蓬勃發展與無限生機。
開拓創新 青島西海岸新區打造多個世界第一
經濟特區、國家級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綜合功能區,在各地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風向標作用。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2014年6月3日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721.7億元,占青島市總量的三分之一;實際利用外資13.7億美元,同比增長11.4%;貨物進出口總額2149.2億元,占青島市總量的35%。同時,青島西海岸新區集聚市級以上創新平臺422家、國家級創新創業載體24家,規上企業2156家,打造了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庫、最大海藻加工基地、最大影視產業園等多個世界第一。
青島西海岸新區自獲批以來,持續加大“雙招雙引”創新力度, 強化產業鏈招商,招商引資取得明顯成效。“十三五”期間, 累計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1257 個,2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投資了82個項目。全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72.9 億美元。
據西海岸新區商務局副局長王大鵬介紹,2021年1-3月份,全區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8個,完成年度目標26%,總投資1052億元。其中,世界500強投資項目4個。預計實際利用外資10.2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05%。
“2020年面對疫情對外貿帶來的沖擊,青島西海岸新區在嚴格貫徹落實各級關于疫情防控和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工作要求下,對增速快、貢獻大以及潛力大、成長性高的外貿企業分類施策,全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其中,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小微外貿企業配套了專項幫扶政策,鼓勵小微外貿企業利用信保資信服務搶訂單、拓市場,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投保‘信保易’小微外貿企業數量近1000家,‘一帶一路’出口額占比達50%以上。”王大鵬說。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搶抓跨境電商發展新機遇
據悉,隨著青島跨境電商產業園、中日韓消費專區電商體驗中心的正式啟用,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企業對海外倉出口等新模式先行先試,保稅備貨跨境新零售業務實現突破落地等,不斷推動著青島西海岸新區直播電商的集聚壯大。
王大鵬告訴記者:“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實現海關統計跨境電商業務貨值37億元,同比增長近9倍,網購保稅進口貨值占全省7成以上。2021年1月份,青島西海岸新區完成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5億元,實現了進一步跨越發展。”
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隨后,采訪團一行來到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是目前世界上技術最先進、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自動化碼頭,也是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張衛介紹,“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來,裝卸效率持續穩步提高,目前平均單機效率達到36.2自然箱/每小時,最高達到47.6自然箱/小時,全面超越人工碼頭,作業效率比國外同類自動化碼頭高50%以上。”
據了解,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共規劃建設6個泊位,岸線長2088米,碼頭前沿水深-20米,可停靠24000TEU集裝箱船,設計年吞吐能力520萬TE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動化碼頭之一。
從規劃設計到建成運營,全部由山東港口青島港通過自主開發完成,開創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高質量發展“青島模式”,在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域制高點上樹起了“中國方案”、“中國效率”的旗幟。
海洋衛士 為了灘更美、水更清、漁更豐
青島西海岸新區陸城面積2128平方公里,管轄海城面積約5000平方公里,海岸線282公里,沿海分布23處海灣,42座島嶼,灘涂面積83平方公里,國家級海洋公園面積458平方公里,為海洋經濟發展賦予了豐厚的自然資源。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三級調研員高海云告訴記者:“新區海洋經濟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海洋生產總值由16年的866億元,增長到2020年約14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37%,海洋經濟年均增速達到16.2%,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2021年,新區全年海洋經濟增速將沖刺15%,總量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2個百分點,在青島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進程中展現西海岸作為,力爭引領‘十四五’時期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全力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西海岸新區尤其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講到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我想重點推介一個目前中國唯一的一支由漁民組建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公益組織,它的名字叫青島西海岸新區藍灣生態環境公益服務中心。”高海云說。
據高海云介紹,截止2020年,藍灣公益深入漁村碼頭40余處,累計出動260人次,制作橫幅180條、展板40塊、畫報20張,組織宣傳活動42次、發放宣傳材料1.8萬余份。組織凈灘凈灣凈港活動36次,直接清理海洋塑料垃圾9.1噸,出動漁船200多艘次對包括瑯琊近海發現的海馬棲息地在內的“祖宗海”進行巡護,配合漁政執法人員清理違法網具40余套、2000余米。
“這些海洋衛士們一直以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為已任,為了灘更美、水更清、漁更豐的美好愿望,默默付出著。”高海云說。
聚焦海洋科技成果轉化 增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
為進一步增強海洋科技創新能力,青島西海岸新區突出涉海創新平臺建設,鼓勵知名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創辦分校和分支機構,駐區高校達到20所,市級以上海洋科技創新平臺142家,占全區科技創新平臺總量的30%。全面服務保障中科院大學等四所“雙一流”高校全面招生,中國遠洋海運大學等涉海院校加快建設,駐區院校海洋學科和科技創新平臺實現全覆蓋。聚焦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依托國家海洋技術轉移中心專業領域分中心和市級以上技術轉移機構,累計組織技術對接會、科技成果發布會等各類活動20余場次,發布成果300余項,簽訂合作協議20余項。
記者在參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學中心時,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學中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李富超表示,圍繞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海洋大科學中心牽頭建設山東省首批創新創業共同體——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暢通“政產學研金服用”全鏈條通道,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扎實推進中科院大學海洋學院建設,深入實施科教融合。構建國際協同創新網絡,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
東方影都已成為中國視效大片生產基地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高度重視影視產業,著力打造“影視之都”城市名片,構建影視工業化產業鏈生態圈,影視產業呈現集聚增長的良好態勢。
“東方影都在2013年啟動建設,2018年的4月28日正式投入運營。在短短的幾年間,已經為中國的大熒幕奉獻了多部優秀的視效大片。”青島西海岸新區影視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趙芳透露:“在東方影都拍攝完成的《長城》《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刺殺小說家》等6部已上映作品票房累計超過110億元,可以說東方影都已經成為中國視效大片生產基地、中國電影票房保障基地。”
在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的參觀采訪中,讓記者感觸最深的就是“震撼”。據了解,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園擁有40個國際標準攝影棚、32個置景車間、1個亞洲最大室內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以及全流程數字影音中心。其中,藏馬山外景地占地1500畝,分為歐美、古裝、民國等5個景區。
這里的春天暖風習習,這里的夏天熱情火辣,這里的朝霞有梅子味兒的清香,這里的傍晚有啤酒味兒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