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棗莊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4日 張宏偉)

2021年03月30日 16:27   來源:棗莊市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24日在棗莊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市長 張宏偉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我市砥礪前行、開拓奮進的五年。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聚焦“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目標定位,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圓滿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穩步增強。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73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4.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0.8億元,剔除消化虛收因素,“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9.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97.8億元,比2015年增長32.3%。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5098元和17690元,“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4%和8%。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十二五”末增加973.1億元、649.1億元,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出了堅實步伐。

  ——產業結構更趨優化。三次產業比例由2015年的10.4:47.1:42.5調整為9.6:40.6:49.8,第三產業占比五年間提高了7.3個百分點。糧食年均產量保持在175萬噸以上,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07家。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蓄勢崛起,“四新”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過24%;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到196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較2015年提高19.3個百分點;累計完成股份制改造企業234家,A股上市企業達到4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發展到501家,旅游綜合收入累計達到966億元,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改革開放成效顯著。大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下放市級行政事權402項,實現1122個事項“一次辦好”、912個事項“零跑腿”、117個事項“秒批秒辦”。加快國企國資改革,組建完成10個企業集團,實現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按照“瘦身”強體與賦權增能相結合的原則,穩妥扎實推進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順利通過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任務驗收,成功創建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352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貿易往來關系,全市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達到85件;“十三五”期間進出口總額為102.1億美元、年均增長25.3%,實際利用外資7.7億美元、年均增長26.3%,推動開放型經濟實現后發快進。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全市城市建成區面積發展到22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累計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56億元,新建改造城區道路205公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1%;集中供熱面積超過5100萬平方米,是2015年的2.3倍。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累計改廁42.8萬戶,全面完成300戶以上涉農自然村公廁建設任務,實現1922個建制村通戶道路硬化,建成美麗鄉村498個;滕州市、山亭區入選“中國鄉村振興百佳示范縣市”。扎實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棗木高速東延工程、棗菏高速、新臺高速一期竣工通車,莊里水庫、萬年閘復線船閘建成啟用,蟠龍河綜合整治起步區工程進展順利,世紀大道城區段基本完工,快速公交B6線、棗徐城際公交開通運營。聚力打好三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完成約束性指標,2020年比2015年重污染天數減少28天,優良天數比例提高19.8個百分點,國控地表水考核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山亭區、薛城區分別入選第一批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我市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支出累計完成969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1.4倍。9.2萬名享受政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214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退出,順利通過省級脫貧攻堅評估驗收。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比2015年提高10個百分點,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六連增”。義務教育大班額化解、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控輟保學等三項任務全部清零,推動各區(市)成功創建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健康棗莊”行動扎實推進,市醫養康復中心、市婦幼保健院新院正式啟用。公共文化設施更趨完善,市文體中心、棗莊傳媒大廈建成運營,鐵道游擊隊紀念館、魯南抗日民主政權紀念館、中興礦山公園對外開放。雙擁共建和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深化拓展,我市連續3次獲評“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戰果豐碩,安全生產、信訪維穩形勢總體穩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等工作順利完成。民族宗教、婦女兒童、援疆、殘聯、史志、外事、消防、人防、氣象、紅十字等各項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全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政府效能持續提升。順利完成黨政機構改革任務,全面推開事業單位改革試點,進一步優化了部門設置和職能配置。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五年來提請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8件,出臺政府規章6件,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413件、政協提案1940件。認真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改進作風,“三公”經費比2015年壓減60%以上。強化廉政風險防控,實現審計監督全覆蓋,有力促進了政風行風持續好轉。

  各位代表!2020年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攜手抗疫、共克時艱,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彰顯棗莊擔當的合格答卷。我們始終把抓實疫情防控作為重中之重。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動員一切力量、調動一切資源、克服一切困難,迅速建立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機制,在全市構筑起阻擊疫情的嚴密防線。堅持“四早”“四集中”原則,全力救治患者,實現確診病例“零死亡”、醫務人員“零感染”。選派56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參加省定點醫院患者救治工作;向重點疫區捐贈款物4950萬元,為全國全省抗疫大局貢獻了棗莊力量,彰顯了和衷共濟、守望相助的大愛情懷。在這里我鄭重提議,讓我們用掌聲向英雄的人民、人民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我們始終把穩住市場主體作為首要之舉。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助企紓困一攬子政策措施,相繼出臺《棗莊市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開展政策進企、要素助企、減負惠企、服務暖企、創新強企“五大行動”,充分發揮“四進”工作組、助企服務隊、金融輔導員、聯系幫包干部“四支隊伍”作用,千方百計幫助和推動企業早日復工復產。全年累計減免社保費15.3億元,兌現稅收優惠政策39.4億元,新增市場主體6.4萬個。我們始終把擴大有效投資作為關鍵之策。以更大力度推進“雙招雙引”,創新實施“云招商”模式,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6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61個。全年新開工過億元項目296個,正威華能新材料、航天新能源產業園、青島啤酒產業園、淮海數字智谷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11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417.7億元,尚品家居、中材鋰膜二期、交大智邦等39個項目建成投產。大力開展千項技改、千企提質“雙千”工程,全年累計入庫項目716個、總投資814.5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26個,為傳統產業涅槃重生積蓄了充足后勁。我們始終把推進改革創新作為動力之源。圍繞管理體制、人事制度、運營體系、要素保障、考評機制等五個方面重點內容,高質量完成了棗莊高新區、滕州經濟開發區、棗莊經濟開發區改革試點任務,全面鋪開其他4個省級開發區的體制機制改革。穩步扎實推進金融改革,全市基金公司發展到56家、總規模達到315億元,普惠金融服務中心完成融資撮合業務105.8億元。創新“法治環境監督員”制度,探索推行涉企輕微違法行政處罰“首次免罰”“首次輕罰”清單,惠及市場主體2萬余個,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更加寬容的制度環境。我們始終把保障基本民生作為應盡之責。扎實辦好20件惠民實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7.2%。全年發放穩崗補貼6459萬元、創業擔保貸款3.2億元,城鎮新增就業4萬余人。全市新開工建設學校18處,新增學位2萬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由69元提高到74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550元。全市137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聯網結算,養老機構新增床位2091張。全面落實低保、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等群體保障與救助政策,實現了疫情防控形勢下城鄉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各位代表!汗水澆灌收獲,實干成就精彩。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市委堅強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指導、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一心、奮勇拼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奮斗在各行各業的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棗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和中央、省駐棗單位,向在我市創業發展的投資者、建設者,向所有關心、支持棗莊發展的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科學擘畫了“十四五”的發展藍圖,作出了應對變局、開辟新局的工作部署,為我們指明了奮起圖強、跨越趕超的前進方向。立足新時代、錨定新方位、承擔新使命,要求我們進一步審視和把握棗莊發展的有利條件:交通區位優越。我市作為山東南向門戶城市,靠近京滬、隴海兩大通道交匯點,境內建有2條高速鐵路、6條高速公路、15條國省干線,并擁有43公里京杭大運河“黃金航道”;隨著“公鐵水空”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全面提速,暢達東西、通衢南北的魯南蘇北樞紐地位將更加凸顯。自然生態良好。我市處于中國東部地區的南北過渡帶,氣候溫潤、四季分明,境內分布著5000多座山丘、285條河流、139座水庫、17處濕地,年均降水量853.2毫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7.4%,具備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產業基礎扎實。我市產業體系完備,可生產加工35個行業大類的100多種工業產品,并擁有7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年交易額過億元的專業市場達到35家,A級以上景區共51個、年接待游客量超過2200萬人次;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市級以上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1267家,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精品特色園(場)達到163個,為三次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政策效應疊加。我市處于淮河生態經濟帶、運河文化帶、魯南經濟圈等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總投資221億元的51個項目已納入南四湖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規劃,近期省政府還將出臺支持我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的一攬子政策,這些都為棗莊加快轉型跨越提供了重大歷史性機遇。我們要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借勢而起,在科學應變和主動求變中抓住先機、開拓新局、決勝全局。

  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動能轉換接續不足,土地、能耗、環境容量等指標已接近“天花板”,新興產業尚未形成規模,傳統資源型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65%;科技創新能力還不能完全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全社會研發支出占GDP比重僅為1.8%、低于全省0.3個百分點。生態治理任務艱巨,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破損山體數量多、修復難度大;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接近90%,如期完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必須付出艱辛努力。民生短板亟待補齊,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大,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公共衛生應急能力有待加強。營商環境存在差距,各類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還不完善,政府系統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少數工作人員思想觀念、工作作風、能力素質還不適應新的形勢任務要求。我們對此必須保持清醒認識,研究制定戰勝困難挑戰的制度措施,努力蹚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新路。

  各位代表!根據《中共棗莊市委關于制定棗莊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大會一并審議。圍繞完成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十四五”時期政府工作總體思路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先把經濟搞上去”的目標定位,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培育壯大“6+3”現代產業集群,持續提升社會治理效能,著力打造資源型城市創新轉型示范市、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市、運河文化帶生態宜居市、魯南門戶樞紐市和京滬廊道智能制造高地,奮力譜寫現代化強市建設的嶄新篇章。

  一是構建產業集聚新生態。統籌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加快優勢產業育鏈成群、級數膨脹,培育壯大高端裝備、高端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質高效農業、新型商貿物流、特色文旅康養“6+3”現代產業體系,力爭到“十四五”末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二是夯實財源建設新支撐。堅持“大中小微”齊抓、“開源節流”并重,深度挖潛既有財源、扶持壯大骨干財源、加快培育新興財源,著力形成高質量、可持續的財源稅源增長機制。創新城市經營理念,探索推行土地開發、資本置換、產城融合等多元化運營方式,積極發掘拓展新的財源增長點。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千方百計涵養稅源、擴大稅基。加強依法治稅、科學征管,健全完善新型稅收收入管理機制,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堅實的財力保障。

  三是激發“雙創”主體新活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加快建立以企業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到“十四五”末,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的比重達到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4%,“四新”經濟占比超過30%。完善創業扶持政策,培育命名一批“雙創”示范綜合體,“十四五”期間爭取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以上,努力讓眾多“創客”脫穎而出。

  四是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面實施“山水林田大會戰”,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道路,促進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加強污染源防控和治理,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到“十四五”末,確保全市單位GDP能耗明顯下降,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Ⅲ類水體比例保持在100%,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用心繪就“一城山水滿城綠”的錦繡畫卷。

  五是彰顯人文底蘊新內涵。大力弘揚墨子、魯班、奚仲創新創造、至精至善的工匠精神,讓崇尚科學、追求卓越在棗莊大地蔚然成風。搶抓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創建機遇,加快構建紅色文化、運河文化、中興文化和魯南民俗保護傳承體系,促進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文旅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以上,將我市建設成為國內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六是塑造品質城市新形象。立足組團型城市特點,進一步優化資源要素配置,積極構建“一主、一強、兩極、多點”的市域空間格局。堅持以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國家健康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國家公交都市“五城同創”為抓手,統籌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面提升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加快推動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民生、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著力打造“數字棗莊”。力爭“十四五”末全市城鎮化率達到65%,促進更多發展成果普惠共享,聚力建設“外地人向往、本地人自豪”的富美新棗莊!

  三、2021年政府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棗莊建市60周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重大、使命光榮。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安排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城鎮新增就業3.8萬人以上;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進出口和實際使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和播種面積不低于去年水平。上述目標與省政府確定的指標全面對接,與市委“十四五”規劃建議有序銜接,有利于穩妥應對外部環境的復雜變化,有利于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騰出空間,有利于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圍繞實現上述目標,今年將重點在八個方面加快突破:

  (一)在重塑產業優勢上加快突破。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全面推行鏈長制,堅持一二三產業一起抓、存量與增量一起抓、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一起抓、產業項目與創新平臺一起抓,促進更多企業進“鏈”入“群”,積極構建具有棗莊特色的“6+3”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培育六大先進制造業。深入實施“數聚賦能”行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力爭全年新增數字化應用場景50個以上,評選10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加快建設一批數字車間、“黑燈”工廠,進一步提高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爭取用3到5年的時間,打造高端裝備和高端化工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新材料1個五百億級產業集群、新能源和新醫藥2個三百億級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1個百億級產業集群,形成“2121產業雁陣”。實施“領航型”企業培育計劃,動態調整“雙30”工業企業名單,年內培育省級以上單項冠軍、瞪羚、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20家以上,實現120家小微企業升規納統,推動2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2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圍繞促進水泥、紡織、造紙、煤電、食品加工等產業轉型升級,持續開展千項技改、千企提質“雙千”工程,支持企業加大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等領域的技改投入,全方位推動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力爭新入庫技改項目不少于200個、完成年度投資200億元以上。大力培育高質高效農業。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新建高標準農田20萬畝,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80萬噸以上,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大力發展馬鈴薯、石榴、大棗、設施蔬菜、花椒、畜禽等特色農產品,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0家,創建市級農業產業強鎮10個。積極推動現代種業基地建設,抓好優質石榴種質資源選育,力爭馬鈴薯優良品種覆蓋率提高到95%以上。實施生豬穩產保供工程,確保生豬產能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新認定“三品一標”20個、市級區域品牌5個以上,持續提升“厚道棗莊人、放心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大力培育新型商貿物流業。積極發展夜間經濟、首店經濟、網紅經濟,引導每個區(市)重點培育1—2條特色街區,打造一批承載城市記憶、符合市民消費需求的地標性商圈。深入推進“千村千播”“千企千播”工程,年內培育村級電商服務網點200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優化公路、港航節點配套設施建設,依托山東港口棗莊內陸港大力發展“公鐵海河”多式聯運,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力爭港口吞吐量、貨物周轉量均提升10%以上。加快省級農商互聯試點建設,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動更多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發揮全國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優勢,拓展延伸認證、檢測、銷售、維護等全產業鏈,努力建設國內一流的二手車整備基地;扶持發展閑置品收儲、修復、租賃、拍賣等綠色再生產業,爭創全國閑置品循環鏈示范區。大力培育特色文旅康養業。深入發掘我市自然山水、歷史遺存和地域文化等資源稟賦,推出運河風情游、鄉村休閑游、紅色教育游、工業體驗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構建“一帶、三區、三園”全域旅游格局。順應“慢旅游”發展趨勢,在傳統景點景區適當融入休閑度假功能,合理布局民宿客棧、郊游走廊、自駕營區、“非遺”展點,規劃打造臺兒莊運河“文慢城”、市中永安“山慢城”、滕州微湖“水慢城”、嶧城榴園“田慢城”、薛城生態“林慢城”、山亭五彩“花慢城”等一批深度體驗旅游營地,推動產業鏈向吃、住、行、游、購、娛等全環節延伸。大力實施“康養服務+”行動,創新個性化健康管理、互聯網健康診療等智慧康養模式,積極發展文旅康養、休閑康養、森林康養等多元融合新業態,充分滿足不同層次群體的養生養老等服務需求。

  (二)在強化科技創新上加快突破。深化“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精準對接,努力將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高標準提升創新平臺。充分發揮浙大(山東)工研院、中科院高能所聯合研發中心、中建材科創新材料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作用,力爭轉化落地重大科技成果10項以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建設棗莊創新研究院、棗莊科教創新示范園,年內新增院士工作站、科技企業孵化器、重點實驗室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00個。借助先進地區創新創業資源,探索設立一批異地孵化器,實現項目“孵化在外地、轉化在棗莊”。高質量培育創新主體。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支持行業骨干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研發,實施重大科技專項10個,著力攻關突破一批“卡脖子”難題。積極落實創新型企業梯次培育計劃,年內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1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家以上。高水平引進創新人才。深入實施“棗莊英才”集聚工程,大力開展外國專家棗莊行、“雙百”結對幫扶等行動,爭取年內柔性引進“兩院”院士、泰山學者等高層次人才100人以上。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和用人機制,加大教育、醫療、住房等人才服務保障力度,營造“近悅遠來”的創新創業環境。常態化開展企業家和“創二代”培訓,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者素質。高效能開展創新服務。大力推行科技攻關揭榜制、首席專家組閣制、項目經費包干制等體制機制改革,最大限度激發創新活力。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用好“科創貸”等金融產品,力爭貸款額度達到2億元以上。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示范應用服務體系建設,推動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以上。發揮魯南科創聯盟協同創新作用,促進更多技術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繼續開展“墨子創新獎”和優秀外國專家項目評選,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

  (三)在擴大對外開放上加快突破。主動服務和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交流合作,努力培育更多開放型經濟新的增長點。推動外貿外資外經擴規模。促進全市生產性企業向外貿企業轉型,年內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30家、出口過千萬美元企業5家。依托棗莊內陸港積極申創國家級保稅物流中心(B型),高效運營“齊魯號”歐亞班列,持續深耕“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全力開拓東盟、非洲等新興市場,保持和鞏固住我市進出口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大力實施跨境貿易便利化提升行動,新培育跨境電商企業10家以上。在紡織服裝、化工、機電及農產品等重點出口領域加快建設外貿轉型升級基地,鼓勵各區(市)結合各自產業優勢積極申報省級外貿轉型示范縣。著眼進一步優化外資結構,推動內資企業通過參股并購、資產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資,爭取年內促成10家外資企業實現增資擴股。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到境外投資資源型項目,鼓勵對外工程承包企業通過總承包、帶資承包、交鑰匙工程等方式參與海外工程建設,今年爭取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000萬美元以上。推動招商引資增實效。搭建“四庫一圖”智慧招商平臺,跟蹤分析股交所新上市企業、獨角獸高科技公司、瞪羚企業戰略投資方向,精準對接500強企業、央企省企、產業“頭部企業”,招引落地一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優質項目,實現“引來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的集聚倍增效應。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積極吸引大型企業在我市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區域總部或運營、結算、銷售、研發機構,推動商務中介、會計審計、評估認證、法律法務等新型服務業態蓬勃發展。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鼓勵國有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提升國有資本配置效率和企業綜合競爭力。建立重大項目落地服務協調機制,提供項目洽談、簽約、開工、投產“全生命周期”服務,力爭全年新開工過億元項目280個,其中過50億元項目20個。推動園區集約發展添活力。優化完善開發區布局規劃,合理確定園區發展規模,支持社會資本與政府合作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全面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引導各開發區因地制宜明確2—3個支柱產業,大力發展區中園、園中園,加快形成專業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格局,推動支持滕州經濟開發區升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強化畝均投入強度和稅收貢獻評價,啟動實施開發區新一輪低效用地清理行動,爭取今年盤活利用低效閑置土地1000畝以上。持續推進開發區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改革,實行差異化績效和薪酬制度,增強園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確保開發區對全市稅收增長貢獻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

  (四)在建設品質城市上加快突破。按照“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展現”要求,深入實施城市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持續增強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對外美譽度。著力優化城市發展布局。圍繞“一主”,聚焦提升主城區的首位度,推動以薛城、棗莊高新區為主體的西城區擴容,將其打造成為全市行政、科創、金融、智能制造中心;加快實施以市中、嶧城為主體的東城區有機更新,充分挖掘和保護老城歷史文脈,深入推進科技賦能行動,使其盡快成長為產業升級引領區;突出張范、永安片區的節點支撐作用,促進東西城區相向融合發展。圍繞“一強”,推動滕州市沿京滬高鐵、京臺高速走廊向南發展,科學布局高端化工、新材料、鄉村旅游等新興業態,加強與主城區產業的互融互補,確保滕州市持續走在全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第一方陣。圍繞“兩極”,推動“北翼增長極”山亭區向南融入主城區、向西對接滕州市,著力發展新能源、高效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打造生態建設先行區、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南翼增長極”臺兒莊區依托濟棗高鐵、大運河兩條“黃金通道”向北與主城區接軌,發展壯大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產業,建設運河文化傳承核心區、國際旅游度假目的地。圍繞“多點”,推動新型城鎮差異化耦合發展,立足地域和產業優勢培育一批省級以上示范鎮及重點鎮,積極構建生產要素有序流動、基本公共服務協同均等的城鄉融合發展局面。著力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發揮機場、鐵路、港口、公路互聯互通的支撐作用,以“大交通”助力“大開放”。全面啟動濟棗高鐵建設,實施臨滕高速、S318郯蘭線東段、S103濟棗線改建工程,完成新臺高速二期、京臺高速改擴建主體工程,構建連接魯南蘇北“一小時通勤、兩小時通達”的城際交通圈。扎實推進“一河一路”建設,精心實施蟠龍河綜合整治項目起步區水利工程,持續優化提升沿河綠化和景觀效果;加快世紀大道省道段建設,確保今年主體工程竣工。組織編制棗莊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壓茬推進機場總規、初設、施工圖設計階段招標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著力推進城市肌理修復。實施城市路網暢通工程,打通民生路、大連路、中興路等10條城區斷頭路,增強城市“微循環”能力。實施配套設施提升工程,統籌地下和地上市政建設,加大供熱、供水、燃氣等老舊管網改造力度,全年新增城市集中供熱300萬平方米、海綿城市12平方公里。實施居住環境改善工程,改造老舊小區30個、3.99萬戶,開工建設棚改安置房8740套。實施園林綠地提質工程,新建改造公園游園24處、口袋公園130個,力爭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公園游園服務半徑有效覆蓋率超過90%,讓廣大市民開窗見綠、出門見園、移步見景。著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重拳清理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停亂放等痼疾頑癥,真正把“繡花功夫”落實到城市管理的每個細節。大力深化智慧交通建設,合理施劃一批主次干道兩側停車泊位,有效化解城市停車難題。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機制,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區、示范鎮街12個,力爭環衛服務市場化率達到90%以上。加快物業公司標準化建設,開展“滿意物業、溫馨家園”品牌創建活動,切實提高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全面鞏固鎮域路域環境整治效果,提升省市界域節點景觀風貌,進一步彰顯棗莊獨特的自然人文魅力。

  (五)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加快突破。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協同有序推進“五個振興”,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促進農業發展更可持續。堅持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為抓手,充分發揮供銷為農等服務平臺作用,大力培育以綠色生態智慧為導向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推廣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綠色防控等先進技術,努力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積極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新認定生態種植園、養殖場50個,確保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6%以上。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設百畝級以上智慧農業產業園10個。促進鄉村環境更加宜居。堅持村莊連片改造、環境連片整治、風貌連片提升,以環湖、沿路、繞園為重點,高水平規劃建設美麗鄉村示范片區,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14個、市級示范村50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完成清潔取暖改造5萬戶,培育市級美麗庭院示范戶1000個,加強農村污水處理和戶廁改造后續長效管護,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積極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文明村鎮建設,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和惠民殯葬改革,著力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力實施鄉村記憶工程,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民俗生態博物館、鄉村博物館、歷史文化展室,保護鄉村風貌、體現鄉村風情、留住鄉村味道。促進農民生活更為富足。穩妥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實現形式,進一步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廣“魯擔惠農貸”等業務,爭取新增信貸擔保資金13億元、惠及經營主體2300家以上。充分發揮村黨支部的政治組織優勢和示范帶動作用,力爭年內45%以上的行政村實現黨組織領辦合作社,75%以上的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10萬元。堅持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設立五年過渡期,持續跟蹤易返貧致貧人口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決不讓一名脫貧群眾再次返貧。

  (六)在優化生態環境上加快突破。堅持標本兼治、源頭防治、科學施治、全民共治,全力以赴守護好棗莊的綠水青山。持之以恒抓好環境污染防治。建成啟用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修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持續強化“散亂污”企業整治,加大道路、工地、堆場、碼頭、礦山等揚塵治理,嚴格管控超標重型柴油貨車、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狠抓秋冬季散煤治理和秸稈禁燒,確保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改善。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完成全市入河排污口調查與水質監測,常態化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確保7個國控河流斷面水質達標、9條市級城市黑臭水體長治久清。加強與濟寧市的跨區域聯防聯控,合力推動南四湖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隱患排查治理,嚴厲打擊非法傾倒危險廢物和固體廢物違法行為,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多措并舉推進生態修復治理。全面啟動“山水林田大會戰”,嚴格落實四級林長制,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完成造林2萬畝,建設提升環城綠道132公里、綠色生態廊道200公里、森林村居100個。嚴厲打擊非法開采礦產資源行為,有序修復破損山體,綜合治理采煤塌陷地3000畝以上。持續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濕行動,年內建設沿河環庫林帶3000畝、修復濕地2000畝,建成省級美麗示范河湖5條,再現“水清、岸綠、河暢”的生態美景。自覺主動踐行低碳生產生活。制定完善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綜合標準體系,建成啟用能耗在線監測系統,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年內關閉燃煤熱源機組9臺15.9萬千瓦,完成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和國Ⅲ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貨車淘汰任務。加快推進莊里水庫抽水蓄能電站前期工作,力爭盡快開工。規劃建設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1000個,新增公共充電站6座。倡導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綠色餐飲等生活方式,推動全社會形成簡約適度、生態環保新風尚。

  (七)在增進民生福祉上加快突破。持續加大公共資金投入,傾力辦好惠民實事,努力讓發展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千方百計保障基本民生。完善規模性失業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開展“創業棗莊·樂業魯南”行動,培訓各類技術技能人才3萬人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億元。深入實施全民參保精準行動,新增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萬人,使全市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扎實推進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確保各類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再提高10%以上。千方百計發展普惠民生。制定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五年行動計劃,年內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15所,資助學生6萬人次,決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重視和加強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提升職業技術教育的適應性。全力推動棗莊學院新校區建設,爭取盡早建成投入使用。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采購、醫保控費等制度,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健全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大力推進市胸科醫院改擴建工程和市、區(市)兩級疾控中心標準化建設。全面深化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戰略合作,爭取將棗莊市人民醫院建成魯南地區具有較強診療實力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辦好市第六屆群眾文化藝術節、第十屆運動會、第十一屆全民健身運動會、棗莊國際馬拉松等活動,豐富和活躍人民群眾文化體育生活。千方百計促進和諧民生。深化法治棗莊建設,扎實開展“法律六進”主題活動,建立科學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大力推進誠信棗莊建設,建立完善信用聯合激勵懲戒機制,真正讓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持續推動信訪積案和突出問題化解,確保越級訪、重復訪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堅持依法依規、尊重歷史、便民利民的原則,下大氣力解決好群眾不動產登記辦證難等訴求,有序化解城鎮居民住房產權遺留問題。整合12345熱線等現有群眾訴求收集渠道,構建“扎口受理、閉環辦理、分類處置、反饋考核”的工作機制,確保民生事項“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八)在推動安全發展上加快突破。深刻認識社會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要求,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慎終如始化解存量風險、防范增量風險。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嚴格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防控措施,堅持人物同查同檢同防,加強冷鏈食品防控和進口高風險非冷鏈集裝箱安全防范,扎實做好境外及境內中高風險地區入棗返棗人員管控。加快推進重點人群疫苗接種,強化幼兒園、學校、醫院等特殊場所和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管理,從嚴落實健康碼查驗、體溫檢測、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未雨綢繆抓好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提高突發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全力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毫不放松維護社會穩定。創新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和新一輪禁毒人民戰爭,大力實施警網融合、警保聯控、警民聯防,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嚴防發生個人極端暴力案件及其他公共安全事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健全精細化管理、信息化支撐的服務體系,最大限度把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深入推進網絡安全秩序整治工作,全面清理網上有害信息,營造清朗有序的網絡環境。大力深化食品安全攻堅行動,嚴格落實企業產品質量承諾制度,全力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毫不放松防范金融風險。深入開展非法集資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金融詐騙、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等行為,著力營造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健全金融風險常態化排查化解機制,強化跨行業監管協調和信息共享,確保全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引導企業加強債券領域風險防控,推動做好存續期債券管理工作。支持棗莊銀行、棗莊農商銀行等地方金融機構完善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從根本上提升風險防范化解能力。毫不放松加強安全生產。堅持系統治理、精準施策,深入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針對礦山、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遏制較大及以上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快推進應急指揮中心及信息平臺建設,切實提升風險預防和應急救援能力。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打鐵必須自身硬,責任如山勇擔當。新的形勢和任務對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牢固樹立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鍥而不舍建設實干政府。強化“執行力是政府第一能力”的理念,堅持實字為要、干字當先,建立健全“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的閉環落實機制,全力推動各項工作走在前列、爭創一流。鼓勵引導政府工作人員增強擔責意識、提高專業能力,勇當摧城拔寨的“主攻手”,甘做奮蹄耕耘的“拓荒牛”,以攻堅克難的“硬實力”練就擔當作為的“鐵肩膀”。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減少“痕跡”管理,推動基層干部減負不減責、松綁不松勁。嚴格落實盡職免責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敢于擔當、勇于創新的干部撐腰鼓勁,推動形成潛心謀事、踏實干事、團結成事的良好風氣。

  鍥而不舍建設法治政府。堅持尊法而為、循法而行、依法而治,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圍繞城鄉建設與管理、生態環境治理、歷史文化保護等重點領域,高效有序推進政府立法工作。嚴格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健全事前評估和事后評價制度,全面深化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使政府各項決策更貼實際、更合民意。持續開展優化法治環境專項行動,認真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扎實做好行政復議應訴工作,廣泛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法律服務幫辦代理制,積極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

  鍥而不舍建設效能政府。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下大氣力狠抓政府職能轉變,著力破解機關工作中“慢、推、躲、浮、散”等問題,教育引導政府工作人員既當“店小二”提供熱情服務、又做“急郎中”善于雪中送炭。以“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理念標準完善權責清單,優化辦事流程,對標先進地區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全力打造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優、群眾獲得感最強的營商環境,切實擦亮“早干棗好、實干興棗”的政務服務品牌。

  鍥而不舍建設廉潔政府。深入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切實做到秉公廉潔用權、干凈勤勉干事。堅守節用裕民之道,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全面推行財政預算績效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公共財力用于民生改善。堅決懲治各類腐敗行為,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全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服務型政府。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揚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秉持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時不我待的擔當,知重負重往前沖、腳踏實地加油干,勠力同心譜寫現代化強市建設的嶄新篇章,以優異成績向建黨100周年和建市60周年獻禮!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棗莊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24日 張宏偉)

2021-03-30 16:27 來源:棗莊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