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3月4日 吳曉暉)

2021年03月23日 16:44   來源:江門市政府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3月4日在江門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上

  江門市代市長 吳曉暉

  各位代表:

  我代表江門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十三五”時期及2020年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市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1+1+5”工作舉措,搶抓“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開拓創新、真抓實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基本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

  五年來,我們全力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在全省排名實現爭先進位,2020年實現3201億元,比2015年增加961億元,五年年均增長5.9%。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7.2%、外貿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3.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1.4%,五年累計完成8852億元,與改革開放以來至“十二五”期末的總額基本相當。

  五年來,我們搶抓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伐加快。重大平臺建設成效明顯。大廣海灣經濟區、銀湖灣濱海地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和“僑夢苑”等寫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高質量農業合作發展平臺等重大平臺啟動建設。高標準建設江門人才島,累計完成投資超85億元。交通基礎設施“硬聯通”實現歷史性跨越。完成交通投資908.5億元,是“十二五”時期的近3倍。江湛鐵路通車,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建成投入使用,我市接入全國高速鐵路網。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207公里,總里程達591公里。廣中江高速、江羅高速、高恩高速、開春高速、江門大道三江以北段等一大批高快速路建成通車。機制“軟聯通”和“放管服”改革取得新突破。在全省率先實現商事登記、外資備案登記、智能辦稅在港澳離岸遠程辦理,12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境通辦。江澳金融合作累計業務量超1900億元。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多證合一”“證照分離”“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投資項目承諾制、“數字政府”等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市場主體累計達57.57萬戶,“四上”企業4872家,分別比“十二五”期末增長126.8%、32.5%。合作交流不斷加強。成功舉辦第五和第六屆世界江門青年大會、第三屆世界廣府人懇親大會暨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首屆華僑華人交流合作暨粵港澳青年文化創意發展大會,創辦“少年中國說”文化交流品牌活動。

  五年來,我們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工業經濟躍上新臺階。累計完成工業投資3487億元,規上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15.9%、7.5%和7.5%。五大新興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超2100億元,約占規上工業總產值的一半。技改投資總量位居全省前列,年均增長22.9%。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累計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748個,投資總額達4592億元,新投產投資超億元項目244個。產業平臺建設提速。“1+6”核心園區全部納入國家開發區開發目錄,五大萬畝園區全部納入省產業園政策扶持范疇、累計平整土地10958畝,江門產業轉移園連續六年獲省考評優秀等次。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江門國家高新區在全國綜合排名實現大幅躍升。高新技術企業存量超180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9倍,年均增速排全省第1。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97家,是“十二五”期末的4倍,數量排全省第5。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61%,居全省第1。五邑大學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穩步推進。建成全國首家博士后創新示范中心和11家院士工作站。榮獲“全國小微雙創示范城市”稱號。

  五年來,我們積極推進“三區并進”,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都市核心區一體化進程加快。城市品質明顯提升,2018年以來完成投資176億元。大廣海灣區加快建設。銀湖灣濱海新區建設穩步推進,臺山核電1、2號機組投入商運。生態發展區綠色優勢逐步釋放。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在全省率先出臺市內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2016、2017年度連續兩年獲省耕地保護考核一等獎。2018、2019年度,連續兩年獲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優秀等次,并獲粵西片區第1;連續兩年獲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優秀等次。“米袋子”“菜籃子”產品供給保障有力,培育15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數量居全省第1。創建1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1個國家級、7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面完成村村通(行政村)自來水工程建設和城鄉“廁所革命”任務。省級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取得積極成效。

  五年來,我們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生支出達1306億元,年均增長12.6%。民生保障進一步加強。年均城鎮新增就業4.7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2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5%。基本實現全民醫保。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等四類人群補貼標準均比“十二五”期末提高50%以上。2016—2019年度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四年省考核被評為“好”的等次。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實施義務教育“三二一”工程,新建中小學校29所,新增學位5.26萬個。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期)建成并招生,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建成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不斷完善,市文化館、美術館、體育館完成改造升級并對外開放。衛生健康事業不斷進步,實現醫聯體網格化布局全覆蓋,順利完成基層強基建設項目。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并連續兩年獲省考核優秀等次,連續五年獲省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優秀等次。社會環境安全穩定。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多項指標排名全省前列,刑事治安警情數、刑事立案數分別比“十二五”下降29.1%、29.6%。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向好,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十二五”下降93.3%、66.7%。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現場考評成績優良。有效防御“天鴿”“山竹”等強臺風正面襲擊,實現人員零死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考核連續兩年獲全省第1。對口扶貧協作廣西崇左市及對口支援四川甘孜州均取得決定性成效,對口合作黑龍江七臺河市工作扎實推進,配合做好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工作。

  五年來,我們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府效能持續提升。持續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第一議題”制度,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加強政府系統意識形態工作。制定實施《市政府黨組工作規則》等制度,推動黨組工作制度化、規范化。連續兩年法治廣東建設考評獲優秀等次。中央、省委巡視整改措施按照要求完成或取得階段性成效,認真落實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全面落實政府系統機構改革各項任務,切實為基層減負。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廉潔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走過一段極不平凡的歷程。面對世紀罕見的三重嚴重沖擊,我們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集中精力做好“六穩”“六保”,積極完成市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9%,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3.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8%,城鎮登記失業率2.36%,市人大代表票決的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一、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扎實有效

  各級黨委政府組織有力。認真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第一時間成立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啟動落實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措施,作出“九個從嚴”“六個優化”等工作安排,累計投入防控資金5.78億元,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圓滿完成國家、省的醫療援鄂和抗疫物資調度任務。派出醫療隊3批48人、民警20人支援湖北抗疫,10人支援香港抗疫,60人支援廣州白云機場口岸抗疫。累計完成國家和省口罩收儲任務720.83萬只,壓條機、防護服膠條調撥任務數量分別占全國調度量的40%、80%,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三次專門致信感謝。

  科學救治精準防控。嚴格落實“四早”“四集中”要求,因時因勢動態調整防控策略,持續開展全流程閉環管理,嚴防境外疫情輸入,落實落細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秋冬季防控各項措施,實現病例應收盡收、應治盡治,收治病人“零死亡”以及醫務人員、各類專班工作人員“零感染”。完成95家發熱門診(診室)規范建設,全市單日最大核酸檢測能力達4萬份。

  全社會動員共同抗疫。構建全民防控大格局,廣泛發動全市1.17萬個黨組織、2萬多名機關黨員干部和志愿者、企業員工等12萬多人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建立“網格化”疫情防控體系,“三人排查組”深入一線精準排查,確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攜手海外僑胞共同抗疫,共收到海外社團及廣大僑胞捐贈善款、物品折合人民幣2700多萬元,馳援海外26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推出15條舉措全方位關愛一線醫護人員。全面完成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后續處置工作。

  二、全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經濟運行穩定向好

  工業經濟穩步回升。制定實施支持工業企業復工達產等30條惠企政策,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兌現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各項政策扶持資金4.86億元。實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八大行動”,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增速分別比工業整體水平高9.3、0.6個百分點,完成工業投資645億元,總量位列全省第6。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全年新增技改項目532個,總投資149億元。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8%,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4.3%。江門國家高新區、新會崖門定點電鍍工業基地、恩平產業轉移園被認定為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蓬江區荷塘鎮康溪工業園、鶴山市沙坪街道朗圍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項目動工建設。質量強市建設扎實推進,質量工作首獲全省考核A級等次。

  投資穩中向好。開展“以投資論英雄”活動,成立市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總指揮部、12個專項指揮部和穩投資工作專班,建立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資金統籌機制,出臺穩投資若干工作措施,每季度舉行重點項目集中動工(投產)活動,共推動213個投資超億元項目動工建設,投資總額1556億元。省、市重點項目分別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31%、123%。累計建成5G基站4000座。重大建設項目用地報批成績突出,全年共爭取用地指標13014畝,增長234%。招商引資精準有力,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211個,投資總額1247億元,分別增長7.1%和4.2%。投資超百億元的亞太紙業等一批重大增資擴產項目落地。

  外經貿和消費加快恢復。出臺穩外貿政策,舉辦江門外貿“云推廣”活動,積極引導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獲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江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首個保稅物流中心(B型)順利封關運作。江門海關去年12月進口整體通關時間3.39小時,位居全國海關首位。實際利用外資56.62億元,增長3.81%。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搭建促消費平臺,舉辦“樂購僑都 約惠江門”等活動,推動汽車市場消費升級,促進文旅產業回暖。開平市成為省全域旅游示范區,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實現零的突破,鶴山華僑城古勞水鄉項目一期開放迎客,3個村落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

  財稅金融運行健康平穩。成立市財經工作專班,解決重大項目投融資和扶持政策等問題。獲得特殊轉移支付5.47億元、地方政府新增債券61.52億元和抗疫特別國債14.01億元。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全年為企業減負約100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5475.45億元、貸款余額4390.98億元,分別比上年底增長10.7%和19.7%,存貸比達80.19%,位列全省第8。入選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城市。

  三、搶抓“雙區”建設機遇,區域融合發展步伐加快

  沿海經濟帶上江海門戶加快建設。交通投資完成220億元。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建成運營,成為省內第四大鐵路客運樞紐,深江鐵路、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動工建設。中開高速羅坑互通至鳳山互通段、開春高速、開陽高速擴建建成通車,沈海高速江門段實現全線雙向八車道貫通,江門大道三江至南門大橋段左幅試通車。黃茅海跨海通道和銀洲湖高速全線開工,中江高速擴建啟動建設。華南地區最大的內河智慧碼頭——江門高新港投入使用,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啟動建設。

  重大平臺擴容提質。謀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五大萬畝園區建設提速,新引入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1個,完成投資111.5億元。珠西新材料集聚區和江門(鶴山)精細化工產業園通過省復評驗收。江門人才島完成年度投資35.3億元,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落戶建設,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江門校區正式招生。出臺促進“僑夢苑”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江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方案》通過省審議并印發實施。

  科技創新能力增強。創新載體建設加快。開平翠山湖科技產業園、鶴山工業城創建成為省級高新區。國家大科學裝置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粵港澳大灣區人類重大疾病大動物模型聯合創新基地基本完成基建工程。五邑大學參與研發我國首顆工業數字光場芯片。廣東南方職業學院大學科技園獲批省級大學科技園。創新主體不斷壯大。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03家,我市企業獲得省創新創業大賽新材料行業冠、亞軍,“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總決賽獲獎數量排全省第2,設立“無限創新”江門科學技術獎。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建立外國人才驛站,新增2家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在站博士后22人,新引進博士243人,新增認定評定高層次人才3076人。

  開放合作水平提高。在全國率先上線運行商事登記“智能灣區通”,將微信智能辦照延伸至港澳地區。與港珠澳實現政務服務及不動產登記“跨城跨境辦理”。大力支持港澳居民到我市就業創業,設立全國首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澳門服務點。成功舉辦江門“云上世青會”,直播觀看點擊量達120多萬。與斐濟勞托卡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關系,與所羅門群島首都霍尼亞拉市簽訂友好城市備忘錄。成立華僑華人文化研究院。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深入開展“暖企安商”行動。落實首席服務官制度,幫助企業解決困難訴求1400多項。新認定24家總部企業。商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在全國首推執照全自動換發系統,營業執照“秒批”“秒換”“秒領”,率先實現食品經營許可智能審批。新登記市場主體10.27萬戶,增長13.64%。“數字政府”綜合改革大力推進。“粵省事”實名用戶269萬,“粵商通”市場主體注冊率排全省第1。在全省率先實現一手房登記稅證聯辦。上線512個“政銀通辦”服務專區,實現政務服務“就近辦”“馬上辦”,入編省“數字政府”建設優秀案例。推行招投標“評定分離”改革,建筑市場秩序持續向好。

  “三區并進”漸次成形。制定構建“三區并進”區域發展格局、支持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發展等政策措施。都市核心區引領帶動能力持續增強,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成效顯著,成為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大廣海灣區藍色發展動力持續增強,設立銀湖灣濱海新區管委會和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銀湖灣濱海新區首批總投資約40億元的基建工程和景觀提升工程加快建設,完成廣海灣區總體規劃編制。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潛力持續激活,開平成功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鄉村振興戰略加速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全年農林牧漁總產值超500億元,增長4.1%。新增18個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和一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重點農業龍頭企業。舉辦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第七屆市農業博覽會。新會陳皮制作技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全域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基礎整治,61%的村莊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美麗廊道”建設成效明顯。投入超3億元完成20.8公里縣道的升級改造,全面完成省下達的“四好農村路”建設攻堅任務,實現革命老區行政村通20戶以上自然村村道硬底化。完成464條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工程建設,受益人口8.1萬人。53宗水利重點工程項目進展順利,完成投資超30億元。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率達75%。20戶以上的自然村實現百兆光網全覆蓋。農村綜合改革成效明顯。江門市及新會區榮獲全國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典型地區,全市農村承包地流轉率達54.2%,開平市被列為省級農村土地流轉試點。

  四、積極增進民生福祉,政府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大攻堅戰成效顯著。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效果明顯。政府債務和隱性債務風險有序化解,全面完成國有“僵尸企業”處置工作和國企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恩平20家城鄉信用社結束清算工作順利推進。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建檔立卡的5097戶16659人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建成規模產業扶貧項目215個,村級集體可支配收入全部達到20萬元/年以上。結對幫扶的廣西崇左市4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污染防治力度加大。PM2.5年均濃度降至21微克/立方米,創2012年全面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9個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列入全國整治監管平臺的12條黑臭水體全部消除黑臭。完成國務院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任務。全面完成違法養殖用海清理整治工作。危險廢物處置能力超過55萬噸/年。

  城市面貌明顯改善。城市品質提升完成年度投資53.5億元。城市更新有序推進,“三舊”改造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改造經驗被住建部總結推廣。新建及升級改造綜合性公園5個、鎮(街)公園4個、村(社區)公園146個、口袋公園23個,江海區“兩館一中心”和兒童公園投入使用。南山路、江南路西段建成通車,江僑路、雙龍大道、今洲路東段等一批道路完成升級改造,主城區新增小汽車停車位超6萬個。萬里碧道建設完成投資超13億元,省、市兩級試點段完成建設,江海區城央綠廊碧道項目入選省試點。成為廣東省節水型城市。市區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建成投入運營,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實現零的突破,江海區全域、蓬江區和新會區的城區實現環衛作業一體化。

  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各級財政投入民生事業316.3億元,增長8.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67元,增長4.2%。在全省率先實行全放開的“零門檻”入戶政策,新增市外遷入12085人。穩就業保就業工作效果顯著。城鎮新增就業4.6萬人,“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成效明顯,建成全省首家“南粵家政”產業園,新增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2家、技能大師工作室2家,暨南大學教育學院在鶴山雅圖仕公司設立僑鄉分院。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率先完成學前教育“5080”攻堅目標,新增7個教育集團,江門一中擴容增效工程和培英高中新校區建設工程扎實推進,新會高級技工學校升格為技師學院。醫療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全部縣域醫共體進入實質運作階段,市域內住院率達97.2%,排全省第4。公共衛生補短板項目加快推進,市新三甲醫院(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動工建設,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各項任務按節點落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建設。基層醫療機構100%設置中醫館,中醫藥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省級考核連續四年排名前5。實施醫療救助市級統籌,順利實現生育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并軌運行。我市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住房保障扎實有力。在全國率先上線新的公租房信息系統,住房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在全省率先建立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長效保障機制,建成長者食堂60家,登記備案運營的養老機構103家。多模式推進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工作得到省肯定。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承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戲曲晚會錄制,市粵劇傳習所喬遷新址,紅線女故居修葺一新,全省首個中國排球協會訓練基地落戶江門。榮獲第十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婦女、兒童兩個發展規劃的可比量化指標總達標率為96.1%。殘疾人社會保障水平和助殘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扎實推進。僑務、外事、臺港澳、審計、統計、民族、宗教、人防、海防、打私、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

  社會大局平安穩定。平安江門建設深入推進,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工作扎實有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向縱深發展,入選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禁毒“兩打兩控”專項行動深入開展。全市刑事治安警情下降6%,是全省“兩搶”發案最少的地市之一。信訪形勢平穩向好。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32.7%,道路交通事故起數下降4.7%,無亡人火災事故。食品安全獲省考核A級等次。啟動創建省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先行示范市,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

  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的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滿意率均達100%。落實市政府常務會議季度學法制度,全年市政府黨組會議、常務會議共學習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共11部。“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項目獲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向市人大常委會提請出臺地方性法規《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制定政府規章《氣象災害防御規定》。加強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基層減負成果進一步鞏固。“粵政易”移動平臺全市公職人員開通全覆蓋,公文處理量排全省第1。構建大統計格局,經濟運行監測能力進一步增強。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根本在于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關鍵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持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的關心幫助,以及全市干部群眾、廣大企業、海內外投資者建設者和駐江門軍警部隊的共同努力!在此,向參與、支持和關心江門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成績來之不易,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江門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基礎設施欠賬和短板還比較多。與大灣區中心城市的直接連接、與周邊城市的緊密聯動發展不足,區位和空間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二是產業結構仍需大力優化提升。支撐工業立市的要素資源投入不足,具有帶動效應的大型龍頭企業偏少,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新舊動能轉換步伐不快。三是城鄉區域發展尚不平衡。城市發展的中心帶動力不強,城市建設和精細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鄉村振興力度仍需加大。四是一些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未能及時解決好。空氣、水環境質量等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還有差距,教育、醫療衛生、養老、公共文化等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有待提升,安全生產風險隱患不容忽視。同時,政府工作一定程度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黨風廉政建設任務依然艱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勇于面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十四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奮發有為,爭先進位,開創江門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根據《中共江門市委關于制定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市政府編制了《江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以二〇三五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目標,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全力推動各項事業取得重大進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左右,增幅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經濟質量明顯提升,夯實全面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舉全市之力推進“雙區”建設,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1+1+5”工作舉措,堅持走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之路,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為全省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貢獻江門力量。

  實現“十四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重點抓好六個方面工作。

  一是積極服務全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把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注重需求側管理。開拓國內市場,促進消費升級,擴大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推動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發展。力爭“十四五”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5萬億元、工業投資達5000億元、交通投資達2000億元。

  二是加快構建具有江門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強化科技戰略支撐,全力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重要承載區。堅定不移走工業立市、制造強市之路,高水平建設產業平臺,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全力打造千億強區,打造1-2個千億級園區和若干個特色產業園。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海洋經濟,促進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優化發展。打造一批超五百億乃至超千億的產業集群,打造千億級市屬國有企業、百億級市(區)級國有企業。

  三是全力推動更高水平改革開放。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著力推動戰略戰役性改革和創造型引領型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國資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市級統籌機制改革,打造江門改革品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用好僑資源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將僑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四是深度融入“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抓住“雙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深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的對接合作,全面參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設。充分挖掘地處“一核一帶一區”中“核”和“帶”交匯點的優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加快推進“三區并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城鄉品質提升,提高城市化和新型城鎮化水平。

  五是持續增進僑鄉民生福祉和提高社會建設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推動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健康江門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健全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和治理,大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持續推進僑務強市建設,擦亮僑鄉文化品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六是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堅決防范和化解各種風險,全面推進依法治市,保障政治安全、經濟安全、人民生命安全、社會公共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江門和法治江門。

  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我們要堅持高質量發展,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從講政治高度認識并做好經濟工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擴大有效投資,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正增長,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推進“雙區”建設

  做強做大重大發展平臺。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支持廣州、深圳“雙城”聯動發展,推動與香港、澳門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推動城市功能平臺建設提速。高質量建設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加快打造濱江新區、樞紐新城中央商務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謀劃啟動濱江新區三期建設,推動江會片區升級改造。高新產業新城加強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集聚,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科技和產業創新高地。加快推進銀湖灣濱海新區開發,推動產科教城融合,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濱海新城。推動臺山、開平、鶴山和恩平四市規劃建設產城融合發展區域。做好高速公路出口輻射區域的規劃布局。建設高水平重大產業平臺。抓住省在珠海—江門布局建設大型產業園區的機遇,高起點規劃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珠西)高端產業集聚發展區,打造能承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一流園區。加大銀湖灣片區投資開發力度,推動一批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謀劃廣海灣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園區,推動廣海灣經濟開發區申報省級化工園區,積極推進赤溪片區產業規劃,加快LNG接收站項目建設。謀劃建設新園區,在江門大道沿線、濱江新區北片區謀劃推進萬畝戰略性新興產業園區,在新會、開平和鶴山交界處等地打造深江產業園延伸發展區。推動現有產業園區擴園提質。出臺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實施工業園區產值倍增行動,推進江門國家高新區加快打造全市首個千億園區,做實“一區多園”。推動全市省產業園擴園3萬畝以上,支持廣東軌道交通產業園、珠西新材料集聚區、江門(鶴山)精細化工產業園等特色園區擴園提質。出臺提升節約集約用地水平的實施意見,全面提高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效率和園區綜合效益,穩步推進鎮村級工業園升級改造。創新園區開發模式,從單打獨斗、單個項目引進向園區整體開發與合作轉變,強化園區產業定位,推進專業化發展。加快完善園區生產生活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改善園區與高速路網的互聯互通。

  構建內聯外通立體交通網絡。安排交通大會戰年度計劃投資235億元。積極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強化江門站始發功能,先期開行江門到中西部主要省會城市始發車。啟動江門站東廣場規劃建設,進一步優化江門站公交、客運配套。加快深江鐵路、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南沙港鐵路及客運改造項目建設,推動珠肇高鐵江門至珠海段動工建設,構建深南高鐵通道,啟動廣佛江珠城際廣州芳村至江門段項目前期工作。探索TOD模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織密高快速路網。加快中開高速江門段起點至雙水互通段、黃茅海跨海通道、銀洲湖高速、中江高速擴建(含外海至睦洲支線)等項目建設,推動江鶴高速擴建和國道G240新會段、臺山段改擴建工程上半年動工,抓好國道G325鶴山址山至開平塘口段等國省道改擴建及大中修工作。推進南海至新會高速、廣臺高速開平至臺山段、斗恩高速、省道S272線建設路擴建工程以及連接珠三角樞紐機場的道路前期工作,謀劃大廣海灣旅游高速專線。完成五邑路擴建,加快會港大道建設。推進港口航道及通用航空規劃建設。加快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建設,推動廣海灣進港航道及防波堤工程前期工作,提升臺山川島陸島交通能力,加快《江門港總體規劃》修編。加速規劃建設臺山、恩平通用機場。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今年力爭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進入第二梯隊前列。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投資和貿易規則,學習借鑒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先進經驗,主動對接深圳經濟特區27條改革措施和40條首批授權事項,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4.0版方案做法。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試點改革,在“告知承諾”改革方面爭取更大突破。推行市場退出便利化改革,加快實現注銷“掌上辦”。全面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標準化體系建設,大力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全流程在線審批。深化政務服務“灣區通辦、跨城通辦”,解決企業和群眾異地辦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點難點問題。深化“數字政府”改革。加快完善基礎數據庫和專題數據庫建設,打造全省地級市大數據節點的“江門樣板”。統籌整合全市政務云資源,推進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深度融合。加快推進一網通辦、智能“秒批”等改革。完善房產交易全流程網上辦理,持續深化不動產登記“稅證聯辦”,探索推進交樓即發證。推進“數字住房(粵安居)”平臺試點工作。深化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推進電子交易系統建設,實現公共資源交易“指尖辦”“零跑動”。優化工程建設環境。在全市穩步推廣招投標“評定分離”改革,營造建筑市場良好秩序。大力發展建筑業總部經濟,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強化用地報批統籌,保障省市級重點項目用地需求,逐步推行“交地即開工”。

  打造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做好新時代“僑”的文章,擦亮僑鄉名片,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譽度。承辦好第二屆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爭取固定會址落戶開平赤坎。繼續辦好中國僑都(江門)華僑華人嘉年華、世界江門青年大會、“少年中國說”系列活動。推進中國僑都華僑華人總部、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建設,支持推動海外僑胞成立青年會并發展壯大。以江門“僑夢苑”核心區為示范,依托六大分園區特色優勢和華僑資源,全面促進“僑夢苑”高質量發展。借力港澳資源加快重大平臺、重大項目開發建設,鼓勵港澳青年到江門投資創業。爭取納入省級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專項改革試點,吸引愛國僑胞參與江門經濟社會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科技進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造福桑梓。

  二、全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

  持續增強創新動力。主動對接廣深港、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統籌推進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不斷健全完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2.3%。推進創新載體建設。加快江門中微子實驗站、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粵港澳大灣區人類重大疾病大動物模型聯合創新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支持引導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積極參與重大科技專項,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全力推進五邑大學建設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布局建設高水平特色學科,培養更多高素質理工科人才。支持臺山建設國家創新型縣(市),支持臺山工業新城創建省級高新區。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力爭高新技術企業存量達1900家,省級科技創新平臺達500家。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技改投入,推動46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發動更多企業申報認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加快孵化育成體系建設,完善科技企業孵化鏈條。進一步打響“科技杯”創新創業大賽品牌,引導投資與創新互促發展。培育一批省、市級工業設計機構。加快建設數字新基建。成立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支持企業智能化改造,推動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應用。加快5G網絡建設及融合應用,全年新建2000座5G基站,支持5G技術+4K、8K超高清視頻規模化應用。深入推進質量強市戰略,加強標準、計量、認證、檢驗檢測、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建設,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

  推進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全力打造“5+N”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發展壯大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健康、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化提升金屬制品、造紙和印刷、紡織服裝、家電、摩托車等特色產業。探索實施“鏈長制”,圍繞產業集群穩鏈補鏈強鏈控鏈,建立重點產業鏈核心企業庫,支持產業生態主導型企業發展壯大,大力引進一批龍頭和配套項目,提高產業鏈根植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培育壯大制造業骨干企業。支持無限極、大長江、海信等龍頭企業做強做大,加快培育臺山核電、亞太紙業、富華重工等產值超100億元后備企業,以及中車廣東、頂益食品、海亮銅業、李錦記等產值超50億元后備企業。推進臺山核電二期規劃,支持國能臺電穩產增售和轉型升級。推動一批制造業重大項目加快投產達產,各市(區)每季度動工(投產)一批工業項目。繼續認定一批總部企業,加快形成總部集聚效應。招引更多優質制造業項目。深入推進“工業項目建設提速年”工作部署,推動工業投資快速增長。主動承接廣州、深圳等地產業外溢,推動構建“廣深總部+江門基地”“廣深研發+江門制造”產業合作體系,完善產業跨區域轉移資源共用、利益共享機制。與深商聯策劃深圳企業家座談對接活動以及建立長期溝通機制。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投資10億元以上制造業重點項目由市工作專班進行跟蹤服務,力爭重點園區新引入投資億元以上工業項目超過100個,力爭在引進投資超50億元乃至100億元項目上取得突破。強化要素保障。持續開展“暖企業、促投資”行動,及時為企業解決在用工、用地、用電、用氣、融資等方面的困難。推動珠中江天然氣主干管網(江門段)、新會雙水電廠“上大壓小”熱電聯產項目、翠山湖燃氣熱電工程等一批能源項目建設。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實施“金種子”行動方案,推動一批后備上市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支持現有上市企業做強做大,打造“江門板塊”。籌建金融服務中心,支持江門國家高新區打造珠西產業金融綜合改革示范區。實施重大項目投融資“金艙”工作機制,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和供應鏈金融,破解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等項目投融資難題。深化江澳、深江金融合作,加快推進澳門資金以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形式投放到我市重點項目,推動深圳“前海模式”落地江門。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深入推進“僑都英才計劃”、“灣區人才”工程、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打造“博匯五邑 樂創江門”博士博士后人才創新創業工作品牌,辦好“江門人才節”。拓寬人才舉薦渠道,建立急需緊缺產業人才目錄發布機制。深入推進職稱“牽引”工程,實施梯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計劃以及產業工程師集聚計劃。加快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高標準運營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揮“聯絡五邑”海(境)外服務工作站的作用,建設好南粵僑創基地、海創空間基地。完善留學歸國人員創新創業項目資助管理辦法,落實高層次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激勵政策。加強高技能人才引進培養。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新型學徒培訓和重點群體技能培訓,推進職業技能等級企業自主認定和社會化認定。高標準推進江門人才島建設。力爭完成年度投資50億元。強化市級統籌,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深化用地、投融還、產業導入、引資引才引智等機制創新,加速建設科技產業園等創新載體。推動騰訊云、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等合作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江門人才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支持江門職院與華為、中國移動等公司深度合作,培養工業互聯網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人才。

  三、著力激發內外聯動發展潛力

  促進消費提檔升級。優化商業網點布局,推動消費載體升級。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促消費活動,扶持會展業發展,促進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引導餐飲等服務業品牌店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支持以電商直播等形式擴大商品銷售。建設10個以上夜間經濟集聚區、100個以上夜間經濟示范項目。建立健全房地產市場監測體系,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

  深入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力爭旅游接待人數和消費盡快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擦亮開平碉樓5A景區、臺山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金字招牌,加快開平赤坎古鎮、鶴山華僑城古勞水鄉項目建設,打造文旅品牌標桿。完善濱海和海島旅游規劃,推進世茂碧海銀湖項目加快建設,推動川島萬旅浪漫海岸、海宴融創濱海文旅項目等加快落地,打響濱海旅游品牌。推動恩平溫泉旅游項目全面提升。大力發展紅色旅游,實施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專項工程。推動江門五邑華僑華人博物館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

  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完善現代綜合運輸體系,優化流通網絡布局,培育壯大流通主體。謀劃建設江門高新港碼頭二期。加快珠西物流中心建設,推動港口及航運資源整合,探索與深圳蛇口、鹽田等港口組建“組合港”,加快建設資質及功能齊全的萬噸級碼頭,形成多式聯運和多港聯動的大物流格局。充分挖掘城鄉消費潛力,完善縣鎮村三級物流體系和鄉村物流服務站點建設,發展農村電商。

  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外貿穩增長。抓住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實施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簽訂的機遇,用好廣交會、“江港澳”展覽合作平臺等資源,引導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展覽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推動適銷對路的出口商品轉內銷。用好“關地企”直通車機制,及時解決各類外貿經營主體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高標準推進中國(江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謀劃建設一批跨境電商產業園區,發揮大廣海灣保稅物流中心(B型)功能優勢,擴大保稅物流和跨境電商等新興業務規模。積極申報綜合保稅區。進一步提升口岸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建設川島旅游開放口岸。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大國企改革力度。集中優勢資源做強做大市屬國有企業,加強市屬國企和各市(區)聯動發展,增強國有企業造血機能,提高在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運營能力。加快組建產業投資基金和城市發展基金。優化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推進財政支持深化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建設。聚焦制造業細分行業領域,培養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推動一批中小企業實現營業收入倍增。深化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工作,大力推動“小升規”工作。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支持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依法平等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

  四、大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推進“三區并進”。進一步落實和完善“三區并進”配套政策。加快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整合藍線規劃、海綿城市規劃、給排水規劃等專項規劃,進一步優化“藍綠”空間。全面提升都市核心區發展能級和城市服務功能,積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建設,推動城鎮建設提質增效。大廣海灣區突出陸海統籌、港產聯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積極探索發展天然氣水合物開采和加工產業,推動五邑大學、華立學院共建海洋學院。生態發展區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重點發展綠色制造和循環經濟產業。加強市級統籌,集中財力優先保障“三區并進”重點目標任務。用好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成果,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深化“零門檻”落戶戶籍制度改革,吸引更多外來人口落戶江門。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目標,謀劃“三農”工作,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切實保障糧食安全,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穩定糧食年播種面積在278萬畝以上。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江門)高質量農業合作發展平臺,大力推進市農產品冷鏈物流優勢產區產業園建設,加快建設省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大灣區(江門)農產品交易流通中心等現代農業載體。打造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扶持新會陳皮以及大米、茶葉、鰻魚、馬岡鵝、禽蛋等“1+5”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抓好生豬生產恢復,完成“菜籃子”建設目標任務。加強本地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加快種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推進淡水養殖品種高端化,發展深海養殖和遠海捕撈產業,謀劃建設“海洋牧場”、漁港經濟區。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加快政策性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推動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探索“數字農業”“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建設市鄉村振興培訓學院,加快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鄉村技能人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大資金投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抓好“美麗廊道”建設,加快建設省級示范縣鎮村,打造市縣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實施鄉村規劃師制度,開展農房管控和鄉村風貌提升行動,打造100個美麗鄉村示范片。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全面完成全域農村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蓋工程,推進全市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繼續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推動農村公路橋梁改造和農村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大力推進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潭江河流治理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二期)、江新聯圍加固工程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35宗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探索開展“農業特區”建設。穩慎有序推進農村宅基地和農房建設管理示范試點。開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示范片創建,促進土地連片流轉、適度規模、集約經營。發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相對薄弱村。積極推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深化扶貧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對口幫扶、對口支援工作。

  持續提升城市品質。推動出臺《江門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健全文明城市創建常態長效機制,全面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水平。深入實施中心城區城市品質提升工程,大力開展縣城品質提升工作,增強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和縣城發展支撐能力。推進一批城市提質項目建設。加快城心軸線慢行系統、江門船廠跨江橋梁等中心城區重點項目建設。全市新增16個口袋公園,推進蓬江、江海、新會三區7個綜合公園建設。高質量完成260公里萬里碧道建設。加快城市更新步伐。編制《江門市城市容貌標準》。大力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支持老舊住宅加裝電梯、舊城區建設充電樁。強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監管,推進停車智慧化工作,開展片區道路微循環改造,有效緩解停車、行車“兩難”問題。全面開展慢行系統無障礙設施完善整治行動。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舊城鎮、舊村莊、舊廠房改造,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做好城市精細化治理。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城市大腦”,實施政府治理“一網統管”。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快補齊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缺口,逐步推動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完善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全面深化“城管進社區管到位”行動。支持臺山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工作。

  五、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出臺3.0版“促進就業九條”,優化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體系,加大對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力度,健全就業困難人員托底幫扶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扎實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加快南粵家政綜合服務示范基地建設和運營。深化創業帶動就業,高質量舉辦“樂業五邑”系列活動,落實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就業創業措施。以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創業創新園為核心,打造“一園多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體系。持續推進根治欠薪行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工作成果,切實增加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總量。做好縣級區域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布局規劃,新建擴建一批公辦普通高中。完成江門一中擴容增效工程、培英高中新校區、江門外國語實驗學校等12所各級各類學校工程建設,新增各級優質學位超1.5萬個。加快推進景賢學校品質提升工程和新華僑中學、華南師大附屬恩平學校、市技師學院荷塘校區(一期)、江門幼師高等專科學校二期等一批學校建設。研究啟動江門一職擴容改造工程。深化職教改革,大力建設中等職業教育“雙精準”示范專業。支持南方職院、廣東郵電職院、華立學院、華商職院等加快建設。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深入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強教師發展中心建設,大力培育省、市級名師。推進民辦教育規范、特色、優質發展。推動市老干部大學擴容升級。提高特殊教育普及度。

  全面推進健康江門建設。鞏固疫情防控成果,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加強重點人群重點機構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工作,持續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提升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加快推進市疾控中心整體搬遷項目建設,積極籌建市病原微生物檢測中心。開展公立醫院傳染病區改造升級,提升傳染病救治能力。抓緊推進市新三甲醫院(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健康大樓等重點醫療衛生項目建設,支持市中心醫院創建高水平醫院。持續提升縣級公立醫院服務能力,完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管理體制機制,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達到90%以上。加強衛生監督隊伍建設,提升衛生監督執法能力。做好國家組織藥品、高值醫用耗材集采工作,推進醫用耗材加入省聯盟區采購改革。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將市五邑中醫院建設成為在大灣區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高水平中醫醫院,支持新會區中醫院等各市(區)中醫院發展提升。挖掘陳伯壇、鄧鐵濤等五邑籍國醫大師、中醫大師的史跡,弘揚僑鄉傳統中醫藥文化。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健全婦幼保健服務體系,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免費實施出生缺陷篩查項目。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配合做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和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基金、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等重點改革工作。穩步推進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分類保障改革,完善基本醫保籌資機制和醫療救助改革,提升醫保門診特定病種保障水平,研究建立醫保扶貧長效機制。持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啟動新一輪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加強醫保基金監管,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落實非勞動關系特定人員參加工傷保險制度,推動實現精準工傷康復。探索粵港澳大灣區“一卡通”服務。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持續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站點建設,加快推動醫養結合補充保險項目實施。支持銀葵醫院發展中高層次康養項目,推動康養服務與港澳康養需求緊密對接。加強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等四類人群的生活保障,關心關愛低收入群體生活。實施兜底民生服務社會工作雙百工程,其中今年實現鎮(街)社會工作服務站100%覆蓋,推進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和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做好公租房系統應用全國試點工作。完善雙擁工作長效機制,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能力提升行動。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臭氧污染治理,推動摩托車、紅木家具制造行業工業涂裝“共性工廠”建設,大力推進清潔柴油車和柴油機行動。深化河長制湖長制,強化水污染“四源共治”,加快西江、潭江14條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工程(一期)項目建設,確保國考斷面穩定達標。扎實推進美麗海灣保護與建設。強化土壤污染聯防聯治,加強固體廢物專項整治,加快新會固廢綜合處理中心項目建設,提高固體廢物無害化處置能力。建立市縣鎮村四級林長體系。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工作,打造潭江流域綠色發展示范區。按照國家和省部署要求做好碳達峰、碳中和有關工作。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加快華博館和各市(區)標志性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升級改造,完成市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市規劃展覽館內容更新項目建設。加強僑批保護活化運用。弘揚陳白沙、梁啟超、馮如等僑鄉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周文雍、陳鐵軍、林基路等革命先烈的斗爭精神,推動陳垣故居、龔昌榮故居等打造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動“中國舞蹈之城”建設,規劃戴愛蓮藝術中心孵化基地和職業藝術學院。優化農家書屋、職工書屋閱讀資源配置,打造一批綜合性“網紅”閱讀館。繼續舉辦任溶溶童書節,推動僑鄉兒童文學事業發展。開展粵劇傳習所送戲下鄉活動,推動戲曲進校園。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支持體育事業產業發展,新建社區體育公園12個,推動社會足球場地規劃建設,支持臺山打造全國排球高水平后備人才培訓基地,積極舉辦大型體育賽事和高端商業演出、展會活動。

  深化平安江門建設。堅定捍衛國家政治安全,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建立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努力實現恩平市禁毒重點整治“摘牌”。推進大數據智能化和“雪亮工程”建設,構建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反恐力量和機制建設。加強派出所基層基礎建設,深化創建“楓橋式公安派出所”活動。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推動智慧海防系統建設。完善信訪制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落實食品藥品安全黨政同責,全面加強特種設備、食品、藥品、工業產品的監管,進一步擴大監督性快檢市場覆蓋面。持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全面加強危險化學品等重點領域安全生產工作,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堅決防范較大、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開展交通隱患治理專項行動。加強防災減災工作,確保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建設九項重點工程按時保質完成,全力創建廣東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先行示范市。加強消防救援隊伍職業保障,強化森林消防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做好上述民生工作,必須加大民生投入,今年各級財政安排民生支出338.42億元,增長7%,切實保基本民生和保基層運轉。抓好省、市十件民生實事和民生“微實事”落實,切實解決好群眾普遍關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繼續做好僑務、外事、臺港澳、審計、統計、民族、宗教、人防、打私、地方志、紅十字會等工作。

  六、持續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深學篤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從講政治高度認識并做好經濟工作,觀察分析形勢問題從政治上把握,謀劃推動經濟工作落實政治要求,處理解決經濟問題防范政治風險。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斷加強市政府黨組建設,積極抓好政府各部門、各級政府黨建工作,扎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加強政府系統意識形態工作,把黨的領導貫穿到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加強國企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黨建工作,抓好社會組織領域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

  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繼續大力推進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動省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的應用,深入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爭創全國、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支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提高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的辦理水平。認真落實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深入推進政府規章制定工作和政府規范性文件制定、備案審查工作,積極實施人大代表票決民生實事項目。支持市監委和市中級法院、市檢察院工作。堅持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提升公共法律服務水平,加快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立江門市商事調解中心。

  加強廉潔高效政府建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強化責任擔當。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做好政策發布解讀,大力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工作。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持過緊日子。突出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深入推進審計監督全覆蓋,持續鞏固發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藍圖和今年的施工圖已經繪就,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續奮斗,以新擔當新作為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奮力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為廣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國前列、創造新的輝煌作出江門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3月4日 吳曉暉)

2021-03-23 16:44 來源:江門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