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通遼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22日 郭玉峰)

2021年03月11日 13:37   來源:通遼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22日在通遼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通遼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郭玉峰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20年及“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工作部署,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市經濟持續恢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6.64億元,同比下降0.9%,經濟逐季回升。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4782元和16671元,分別增長1.9%和8.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6.5億元、增長0.4%。城鎮新增就業1.5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5%。

  (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全市上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僅用40天時間治愈全部確診病例,做到病例“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49名醫護人員聞令而動,逆行出征,舍生忘死,馳援湖北,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志愿者不辭辛苦,堅守一線,弘揚了偉大抗疫精神。實施提振消費、助企紓困等“六大集中行動”,加快復工復產。新增減稅降費10.9億元,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27億元,減免社保費10.5億元,疫情期間協調發放貸款、續貸展期近100億元,全市經濟在短時間內得到有序恢復。

  (二)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各級財政累計投入扶貧資金65.49億元,實施精準扶貧項目2.84萬個,“兩不愁三保障”短板全面補齊,25.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6個貧困旗縣和626個貧困嘎查村全部摘帽出列,區域性絕對貧困問題得到解決。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和北京市分別投入資金3.6億元和5.8億元。203家企業幫扶339個貧困嘎查村,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累計募集扶貧物資、資金4.4億元,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重要貢獻。污染防治成效顯著,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3天、同比增加6天,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1%,地表水體優良比例達到75%,化肥農藥用量實現“雙降”。超額完成政府隱性債務年度化解任務。積極應對化解國有平臺公司融資風險,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下降到6.12%。

  (三)產業轉型升級邁出重要步伐。“五大產業集群”鏈起52%的規上工業企業,貢獻了85%的工業產值。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戶、達到236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7家,中小企業雙創平臺獲科技部支持,玉米種業、肉牛種業技術創新中心獲自治區“科技興蒙”行動重點專項支持。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依托單位的中藥(蒙藥)質量控制重點實驗室獲批全國首個地級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農牧業向綠色生態轉型,新建淺埋滴灌高標準農田17.37萬畝,糧食增產3.2億斤、達到173億斤,牧業年度新增肉牛存欄53.8萬頭、達到295.5萬頭,綠色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居自治區前列。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新興服務業態迅速發展。出臺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扶持獎勵辦法。推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措施,成立全國首家“牛銀行”。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400.4億元、增長17.2%,各項貸款余額1058.8億元、增長2.4%。庫倫旗農商行掛牌成立,開魯縣、扎魯特旗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獲自治區批復。霍林郭勒市被列為全區首個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

  (四)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顯著提升。通遼至北京高鐵正式開行,融入首都“4小時交通圈”。開工建設高鐵站與大廣高速連接線,建成金寶屯至甘旗卡、大林至康平等4條二級公路,完成農村公路改擴建1169.7公里。奈曼通用機場主體完工,通遼機場擴建跑道投入使用,開通航線20條。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1104公里、低壓線路1681公里,開發區增量配電網納入國家級示范項目。中俄天然氣管線中段通遼境內工程建成投運,全市長輸管線達到500公里。建成農村牧區4G基站3939個,開通5G基站785個,市縣中心城區5G網絡全覆蓋。

  (五)優化營商環境取得重要進展。掛牌成立市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局,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資項目實現全流程68個工作日內辦結,社會投資項目實現全流程60個工作日內辦結。企業開辦壓縮至2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市場主體新增3.5萬戶、達到25.76萬戶。出臺招商引資16條優惠措施,新簽約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114個,到位資金131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33.4億元,增長42.6%。

  (六)生態保護修復持續推進。堅持“北保護、中節水、南治理”,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302萬畝、天然草原修復300萬畝,實施草原禁牧3326萬畝、草畜平衡1080萬畝。奈曼孟家段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驗收。科爾沁沙地生態造林項目歐投行3億歐元貸款獲得批復。霍林河露天煤礦被生態環境部列為礦山生態修復典型,全區綠色礦山建設現場會在我市召開。啟動實施西遼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西遼河干流河道時隔20年首次得到10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

  (七)民生保障進一步改善。全市民生支出285.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的74%。實現農牧民穩定轉移就業35.7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17546人。義務教育階段起始年級實現“陽光招生”“均衡分班”。積極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重組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組建3個城市醫療集團、21個縣域醫共體。城鄉低保保障標準、補助水平持續提高。新增養老床位1000張。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83個,改造14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供熱管網,累計化解房地產領域回遷難、入住難、辦證難項目239個、7.98萬套。中心城區新增公共衛生間56座,遼河濕地公園慢行系統等一批城市功能完善配套項目投入使用。開展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完成農村牧區戶用廁所改造16.1萬戶,衛生廁所普及率由4.7%提升到35.4%。深入開展“解決信訪問題年”專項行動,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活動。“全國雙擁模范城”實現“五連冠”。全面開展第七次人口普查。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41件,政協委員提案233件,辦復率均為100%。廣播電視、體育、檔案、史志、人防、地震、氣象等工作得到加強,工會、婦女兒童、共青團、紅十字、科協、關心下一代、老年人和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2020年主要目標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三五”勝利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五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8%,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6.5%和9.2%。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突破50%。五年來,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資源型產業實現減量化生產、綠色化轉型,煤電鋁一體化循環發展,霍林河循環經濟示范工程獲“國家優質工程獎”。新能源裝機占比提升到43%,我市被國家確定為現代能源領域試點。累計建成以淺埋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572萬畝,年糧食生產能力增加10億斤、節水6億立方米,科左中旗現代農業產業園晉升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開魯縣獲評第四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我市被命名為“中國草原肉牛之都”“中國蒙醫藥之都”“中國蒙餐之都”“全國自駕游目的地試點城市”和“寬帶示范城市”。五年來,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實質進展,地方經營性國有資產實現集中統一監管。企業減負增效工作獲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通報表揚。全方位開放格局加快形成,獲批國家級肉牛外貿轉型升級基地,五年累計簽約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696個,到位資金1959.45億元。五年來,生態安全屏障持續鞏固,中央巡視、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累計投入環保改造資金76.86億元。“四個千萬畝”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基本完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78%、高于全國0.74個百分點,草原植被蓋度達到62%,被授予“全國綠化模范城市”。五年來,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霍林河大街東出口拓寬改造、新世紀大橋連接線及互通立交等工程竣工通車。新通高鐵開通運行,新增高等級公路867公里,中心城區至旗縣城關鎮全部通高等級公路,行政嘎查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通班車。五年來,民生福祉不斷增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建設走在全區前列,獲評“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全國基層蒙中藥工作先進市”。旗縣市區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基本建立。打掉黑社會性質組織13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7個、團伙13個,現行命案全部偵破,破獲積壓命案55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五年征途充滿艱辛,奮斗成果殊為不易。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科學指引的結果,是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大政方針、自治區黨委和市委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全市各族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駐通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通遼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總量小、發展質量不高,人均可用財力低,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經濟結構有待優化,一產比重大、實力不強,農畜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知名度不高;二產比重低、帶動能力弱,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三產不活、傳統業態居多。新型城鎮化進程緩慢,中心城區輻射帶動作用不夠。創新能力不足,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健全,科研投入少,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強。生態環境仍很脆弱,水資源制約日益突出,節能減排任務異常艱巨。民生保障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營商環境亟待改善。社會治理還有不少弱項。新發展理念樹得不牢,抓落實能力不足,等等。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各位代表,“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根據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我們編制了《通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查。

  “十四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內蒙古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好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緊緊圍繞“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的全區戰略定位,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以品牌建設引領轉型升級,以品質提升、服務提效、人才提級、創新提能、生態提質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千億級綠色農畜產品、綠色煤電鋁產業集群和百億級現代能源示范、鎳循環經濟、蒙中醫藥產業集群,培育發展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產業轉型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和創新社會治理水平,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錨定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現實條件和發展趨勢,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聚焦全區戰略大局和我市戰略任務,力爭綠色農畜產品、現代能源“兩個基地”建設和生態治理、社會治理“兩個治理”走在全區前列,經濟發展更加高效、改革開放更加深入、城鄉發展更加融合、生態環境更加優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治理效能更加彰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到2035年,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充分提升,與全國全區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四五”開局工作

  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起步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高于全區平均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高于經濟增速;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保持在170億斤以上。

  各位代表,確立這樣的目標,統籌考慮了發展需要、發展可能和發展預期,是科學合理的、可行可及的,但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必須立足市情實際,把握發展大勢,緊扣目標任務,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效能治理,創造高品質生活,確保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取得新成效。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強化動能支撐,全力穩定經濟增長。堅持內需拉動和創新驅動協同發力,注重供給、需求兩側對接,消費、投資雙輪驅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把穩定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放在發展實體經濟上,全力促進經濟恢復向好。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牢固樹立“項目興市”理念,推進301個全產業鏈重點項目。實施163個交通運輸、新基建、生態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領域重點項目,開工建設保康至舍伯吐、紅石至渾迪音一級公路,建成通航奈曼通用機場,完成庫倫通用機場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嘎海山水庫,力爭LXB供水通遼支線工程開工,推進通遼至齊齊哈爾、長春、赤峰等高鐵和魯北至霍林郭勒高速公路前期工作。抓好101個公共衛生、養老、教育、文化、扶貧等民生領域重點項目,真正把項目轉化為穩增長的現實生產力和投資拉動力。

  全面活躍城鄉消費。挖掘農村牧區消費市場和潛力,推進優質農畜產品網絡銷售,促進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實施一批消費網絡補短板、通堵點項目,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支持品牌連鎖便利店發展,推進綠色商場創建、特色步行街改造,加強城鄉消費網點和配送網絡建設。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完善新型消費配套設施,鼓勵發展網紅經濟,打造一批直播帶貨基地。適應“高鐵經濟”“銀發經濟”新需求,積極發展假日消費、健康、養老等新業態和新模式,形成服務消費新亮點。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實施“小升規”專項行動,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戶。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鼓勵尿毒清顆粒、藍寶石、黃原膠、蓖麻油衍生品、無氨環保型覆膜砂、橡膠助劑等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效益好的產品生產企業,打造行業領軍品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落實減稅降費等各項惠企政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爭市場主體總量達到30萬戶。

  創新驅動發展。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提升雙聯動,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面增強“五大產業集群”競爭力。深入落實“科技興蒙”行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啟動內蒙古科技創新中心(北京)通遼分中心建設,推動我市與內蒙古民族大學、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等科技合作框架協議落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快通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質增效,推進通遼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區,高標準建設玉米、肉牛種業兩個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加快產業創新平臺和創新人才引進,高標準建設通遼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打造區域性人才創新高地。

  (二)推動綠色發展,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協同發力,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重點發展現代農牧業、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綠色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

  聚焦聚力新型工業化。堅持強攻產業、決戰工業,加快挺起工業脊梁,實現“一業興帶動百業興”。推動工業集群化發展,煤電鋁產業突出強基提質,重點推動國電投扎鋁二期、創源金屬車用鋁合金、亞信鋁板帶箔等鋁精深加工項目開工建設,推動聯晟高精寬幅超薄鋁箔、金輝鋁粉等項目建成投產;鎳循環經濟產業抓好延鏈補鏈,重點推動經安一期18條鎳鐵生產線陸續投產,不銹鋼項目土建完工并進行設備安裝;綠色農畜產品產業優質高效轉型,推動玉米全株開發、肉牛全身利用,重點推進梅花生物合成氨、華欣藥業高端醫藥原料、龍璽集團肉牛全產業鏈、牧原食品400萬口生豬屠宰等項目開工建設,華曙生物二期土霉素堿、哈林肉業肉牛加工、蒙牛乳業技改等項目建成投產,規劃建設科爾沁綠色食品創新產業園,加快發展農副食品加工業;現代能源示范產業綠色高端發展,推動北部“源網荷儲”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開工建設魯固直流百萬千瓦外送風電基地項目,年內新增可再生能源裝機100萬千瓦;蒙中醫藥產業醫康養一體發展,重點推進海天制藥蒙中藥材初加工和中藥飲片、蒙藥股份蒙藥珍寶丸智能生產線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辦好內蒙古(通遼)第七屆中蒙醫藥產業博覽會。推動工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制定出臺工業園區綠色高質量發展規劃,創建綠色園區、綠色工廠。聚焦能耗“雙控”目標,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存量騰空間,清潔能源換空間,努力走出一條綠色新型工業化路子。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圍繞建設國家高質量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基地,推動農牧業園區化布局,建設國家綠色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牛羊肉生產基地、優質乳品生產基地、冷涼地區無公害水果蔬菜生產基地,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露地蔬菜和設施農業面積達到83.5萬畝。全年肉牛存欄達到310萬頭,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3%。開工建設認養一頭牛乳業產業園,新建萬頭牧場10個。推動農牧業綠色化發展,推進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新建高效節水高標準農田20萬畝。實施產地環境凈化工程,化肥用量減少4.8萬噸以上,農藥用量下降到1950噸,水肥一體化面積達到600萬畝。推動農牧業品牌化提質,出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認證支持政策,開展農牧業生產標準化行動,完善科爾沁牛、通遼黃玉米、奶制品等標準體系,建立統一的質量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主要農作物標準化生產面積1198萬畝,標準化生產牲畜560萬頭只。繼續辦好肉牛產業博覽會。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新增市級以上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達到107家。推動農牧業智能化升級,改造完善現代農牧業指揮調度中心,打造全市種植業數字化地圖和云平臺,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智慧農業。

  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制定服務業發展扶持政策,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高品質轉變。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業,實施文化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打造科爾沁文化品牌,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引進業內領軍企業和優秀團隊,加強與深圳東部華僑城等企業合作,提升科爾沁500公里風景大道配套服務水平,支持孝莊園、大青溝創建5A級景區,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星級酒店、自駕營地、驛站、廁所等服務設施,積極發展觀光農業、精品民宿、森林康養等新業態,舉辦科爾沁旅游文化節、科爾沁馬拉松、公路自行車賽等系列活動。加快構建區域金融服務體系,全面落實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激勵暫行辦法,完成科爾沁區農信社改制組建農商行。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提質升級開發區綜合物流園區、科爾沁現代物流園區、通遼空港物流園區、木里圖工業物流園區和蒙東煤炭綜合物流園區,完善通遼和科爾沁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功能,推動縣域電商服務中心發展,加快京東集團冷鏈物流、申通物流二期“滬通云倉”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和骨干冷鏈物流基地。

  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加快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布局,新增5G基站806個,建設國家政務云北方節點和綠色算力中心,推進奇安信數字安防產業園項目。推動與比亞迪新能源、國泰新能源等企業深度合作,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加快推進龍馬高端裝備制造、金風科技風機制造項目建設,及早謀劃硅砂高端鑄造、新型建材等項目,積極引進培育高端鋁鎳合金、藍寶石晶體、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特種玻璃等精深加工項目。

  (三)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村牧區現代化。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牧業高質高效、農村牧區宜居宜業、農牧民富裕富足。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長效幫扶機制,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人口,及時開展事前預防、事后救助。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對現有幫扶政策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進一步深化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京蒙協作,建立產業、人才等長效對接合作機制。

  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堅持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游則游,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引導發展庭院經濟,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發掘鄉村多種功能,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打造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采摘園區、田園綜合體、鄉村民宿、草原人家和康養基地,培育一批美麗休閑村、鄉村旅游重點村,拓展農牧民增收新空間。

  深化農村牧區改革。加強農村牧區土地承包管理,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提供支持。深化農村牧區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完善農村牧區集體資產股份權能,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嘎查村占比達到60%以上。培育發展農牧民合作社600個,各級示范家庭農牧場達到450個。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推動草牧場規范有序流轉,探索草場資源科學利用新模式。開展草原保險試點,擴大肉牛、玉米等農牧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全市嘎查村金融綜合服務室覆蓋率達到80%以上,信用嘎查村占比達到70%以上。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堅持先規劃后建設,注重保留鄉村特色風貌,完成所有行政嘎查村村莊規劃。改造農村牧區危房3918戶,快遞覆蓋75%的行政嘎查村。推進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新建、改造村級生活垃圾處理場各39座。全面推廣“牛出院、樹進院”,建設300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

  (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快建設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堅持新型城鎮化與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協同發力,統籌產城融合、城鄉協調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形成橫向聯動、中心帶動、多點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完善城鎮規劃體系。完成《通遼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啟動編制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加強與城市設計、專項規劃銜接,形成全域“一張圖”,建成“天地圖”地理信息公共平臺。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并嚴守“三區三線”,統籌城市生產生活生態布局,構建中心城市、城關鎮、小城鎮功能互補、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作用。不斷提升中心城區基礎設施服務、產業支撐、城市建設管理和文化教育引領能力。完善城市路網,盡快打通“斷頭路”、拓寬“瓶頸路”、建設快速路,暢通內外環路和出入口。實施勝利北路、紅光大街等道路新建工程以及中心城區地下通道和老城區雨水防澇排放等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完成科爾沁大街、濱河大街等重點街路翻修改造,加快圖書館科技館市政配套附屬工程、西遼河河道治理等項目建設。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全市改造老舊小區181個,棚戶區改造1086套。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域綜合服務承載能力,加快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

  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抓好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整改提升,迎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嚴格執行《通遼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開展集中綜合整治,對不文明養犬、違章建筑等進行專項治理。從嚴控制容積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全面提升中心城區城市品質。提高應對強降雨、暴雪等極端天氣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公共設施、環衛保潔、園林綠化、道路養護、小區物業等專業化管理水平。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規范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持續解決房地產領域“三難”問題。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謀劃增開通遼至赤峰高峰時段列車,推動實現公交化運營。大力發展高鐵經濟,立足高鐵沿線發展基礎、交通條件和綜合承載能力,依托優勢產業和優質資源,構建形成“一帶兩圈、多業融合”的高鐵經濟帶。規劃新城區高鐵站,加快建設老城區高鐵站南廣場、高鐵站快速路互通工程,推動形成全方位、成系統、多功能的高鐵經濟圈。

  推進智能城市建設。編制《通遼市智能城市總體規劃》,加快構建“一核兩翼”智能城市體系。打造“城市數據湖”和“城市大腦”,建成一批主題庫、專業庫、基礎庫,推進數據跨部門開放共享與融合應用,引進工業云平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育、醫療、政府管理、民生服務賦能。

  (五)深化改革開放,深度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深化改革與優化營商環境協同發力,構建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在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堅持問題導向,以更大力度和過硬舉措,堅決打好優化營商環境、凈化政治生態整體攻堅戰。堅持便利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對標國內國際一流,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的難點、堵點、盲點、痛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營造時限最短、環節最簡、材料最少、服務最好的營商環境。深入實施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健全完善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實現“一網通辦”。在此基礎上,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最終實現“全程網辦”。加快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今年上半年完成旗縣市區產業園區區域評估。持續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加快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年底前實現自治區確定的72項事項“跨省通辦”。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重組市屬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推動奈曼、霍林郭勒、開發區增量配電網年內實現供電。推進市旗兩級財權、事權責任劃分改革。健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防范金融和政府債務風險。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推進與滿洲里、珠恩嘎達布其口岸協作,加強與錦州港、大連港合作,加快建設通遼保稅物流中心(B型)、多式聯運中心及海關監管場所,提升中歐班列(通遼)和大連港集裝箱班列運營水平,申報建設通遼機場國際航空口岸,打通南連港、北通歐多式聯運大通道。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規劃建設進口資源加工區,謀劃中轉加工、物流集散等項目,大力發展“落地經濟”。

  深化區域交流合作。加強與赤峰聯動,共同打造赤峰—通遼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點亮蒙東“雙子星”。落實與呼和浩特友好城市合作框架協議。深度融入東北振興,主動接受沈陽、長春等城市群輻射,積極參與“東北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承接京津冀、環渤海地區輻射帶動,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的對接聯系,擴大合作共贏“朋友圈”。積極開展精準專業招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啟動“鴻雁回通”計劃,組織和感召天南地北通遼人回鄉投資創業。

  (六)堅持保護優先,持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堅持發展與保護協同發力,堅守生態底線,厚植生態優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通遼貢獻。

  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和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強化“三線一單”成果運用,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深入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啟動生態修復治理氣象保障能力建設,完善氣象監測站網。制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開展破壞草原林地違規違法行為專項整治行動。

  實施重大生態保護修復。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用水總量控制,劃定用水紅線,嚴禁新上高耗水項目。加強湖泊濕地保護,推動西遼河流域水生態修復。積極爭取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和保護工程項目,實施歐投行貸款科爾沁沙地生態造林項目和科爾沁退化草原修復工程,開展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完成科爾沁沙地綜合治理200萬畝,天然草原修復200萬畝,發展經濟林20萬畝。建成綠色礦山10家,打造霍扎一體化綠色礦山示范區,建設綠色零碳智慧無人礦山。

  持續整治環境突出問題。強化燃煤大氣污染治理,實施熱電聯產供熱機組“上大壓小”改造項目,推動重點企業清潔能源替代,推進主城區煤改電、煤改氣等清潔取暖改造。深度治理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發酵企業異味,嚴格禁止焚燒秸稈。嚴格落實林長制、河湖長制,加強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和水源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加快工業園區渣場建設,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和處置水平。

  (七)培育城市精神,積極推進文化通遼建設。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協同發力,以文化涵養城市氣質、浸潤城市根脈,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把文化軟實力變成高質量發展硬支撐。

  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堅持高標準、常態化,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倡導全民閱讀,推進“書香通遼”建設。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宣傳凡人善舉,促進文明素質養成。開展城市形象設計,挖掘凝煉城市精神,凝聚發展合力,使通遼更加崇文尚德、務實創新、開放和諧、通達遼闊。

  促進文化創作傳承。隆重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推出一批精品力作,講好“通遼故事”,創作民族風情話劇《安代傳奇》。編纂出版“科爾沁文化叢書”和《通遼史》。深入推進科爾沁文化(通遼)生態保護區創建工作。申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西遼河文明和哈民遺址國家級保護工程。統籌保護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民俗,組建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一批非遺就業工坊、非遺傳承基地,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化利用。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深入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戲曲進鄉村”演出500場以上,各級群藝館和民間藝術團體下鄉演出3500場以上。推進智慧廣電建設,加快市博物館改造、圖書館搬遷、烏蘭牧騎宮項目建設,完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功能。開展國有藝術院團改革,支持烏蘭牧騎事業發展。

  (八)增進民生福祉,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堅持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協同發力,集中精力抓好普惠性、兜底性、基礎性民生建設,讓發展更有溫度、生活更有品質。

  增加城鄉居民收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繼續推進十萬大學生就業創業集聚計劃、農牧民轉移就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創業帶動就業、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實現高校畢業生就業或落實就業去向1.5萬人,農牧民穩定轉移就業40萬人,培訓各類技能人才3萬人次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強化農牧民工工資支付保障,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全市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穩定在82%以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質量建設義務教育聯盟。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創建2所市級優質普通高中。擴大職業教育招生規模,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成立職業教育聯盟。加快內蒙古民族大學新校區建設。規范民辦教育辦學行為,支持特殊教育發展,完善全民終身學習推進機制。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做好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工作。

  推進健康通遼建設。完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和公共衛生體系,創建國家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完善遠程會診、智慧急救、智能醫保等醫療信息化服務體系,打造城鄉醫聯體和鄉村“30分鐘急救圈”。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實現城鄉居民門診和住院費用在市域范圍內“一站式”結算。落實食品藥品安全責任制,推動“通遼好廚房”陽光監管擴面升級,持續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開展全區體醫融合試點,辦好第四屆科爾沁運動大會,加快建設自治區東部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和全民健身活動中心。

  織密織牢社會保障網。實施全民參保計劃,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強化征繳和基金監管,確保社保基金安全可持續運行。完善低保和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繼續提高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將臨時救助封頂線由2萬元提高至5萬元。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成30所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鞏固“雙擁模范城”創建成果,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完成市區兩級氣象局站遷建。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發揮作用,加強外事、僑務、人防、檔案、殘疾人、老齡、老干部、關心下一代等工作。

  促進民族團結和諧。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入宣傳《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扎根各族群眾心中,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宣傳教育,促進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決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

  辦好惠民利民實事。一是庫倫至奈曼、太平川至寶龍山二級公路建成通車。新改建農村牧區公路300公里,50個自然村通硬化路。二是新建改造農村電網1296公里。三是扶持牧區家庭傳統奶食品加工示范戶100戶,建設文化生態旅游示范嘎查4個。四是完成農村牧區戶用廁所改造7萬戶。五是啟動中心城區新工二路建設工程,加快完善城市環路路網。六是建設中心城區城東水廠。七是完成市醫院新院區主體工程,啟動建設市傳染病醫院和市蒙醫醫院。八是全市新建初中1所、小學2所、公立幼兒園13所,建成使用通遼第五中學宿舍樓,開工建設通遼蒙古族中學綜合樓。九是啟動實施城市森林公園康養社區項目。我們必須一件一件盯著辦、一項一項抓落實,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向全市人民兌現莊嚴承諾。

  (九)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社會治理創新。以“清風引領”行動為抓手,探索創新良法善治的通遼模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讓人民生活更幸福、社會更安寧。

  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堅持人、物、環境同防,抓好“三重一鏈”重點防控,強化農村牧區疫情防控指導。落實快速反應機制,進一步提高核酸檢測能力,有序做好疫苗接種工作,科學防控、精準管控,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防線。

  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抓好高危行業風險管控和重點區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健全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開展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建設市旗兩級突發事件預警發布系統,推進市綜合應急指揮中心項目,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扎實推進平安通遼建設。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打造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健全完善信息預警和快速應急處置維穩工作機制,實行領導包案制度,集中化解一批信訪積案。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決防范化解政治領域、意識形態、財政金融等各類風險,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確保現行命案必破,建設高水平平安通遼。

  四、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深入推進政府自身改革,不斷提高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加強政治建設。認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理論站位、時代站位。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穿政府工作始終,胸懷“兩個大局”,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自治區黨委、市委決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政令暢通。

  加強法治建設。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建設法治政府、誠信政府。自覺接受黨內監督、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提高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辦理質量。深化政務公開。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啟動“八五”普法,推動民法典在通遼全面有效實施,建設法治社會。

  加強能力建設。養成終身學習習慣,加快知識和觀念更新,提升綜合素養和專業化能力。注重調查研究,強化擔當作為,推行“一線工作法”,不斷提高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改革創新贏得發展先機,爭取更多工作進入全區全國先進行列。

  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大興真抓實干之風,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清單化。大力精文減會,改進調查研究,統籌督查檢查,讓基層把更多精力用在抓工作、促發展上。深化政府系統機關效能建設,健全績效考核工作機制,整肅庸政懶政怠政,樹立實干導向,加強正向激勵,營造干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加強廉政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審批服務、行政執法、工程建設、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監管,強化資金管理使用審計監督。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著力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壓減非剛性支出,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

  各位代表,藍圖已經繪就,逐夢唯有篤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繼往開來,接續奮斗,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奮力書寫通遼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通遼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22日 郭玉峰)

2021-03-11 13:37 來源:通遼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