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24日在平涼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平涼市代市長 王旭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連同《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十三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是全市克難奮進、頑強拼搏的五年,也是決戰決勝、積厚成勢的五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凝心聚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以赴打好三大攻堅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十三五”勝利收官。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6.16億元,年均增長4.9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83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2.14億元,是2015年的1.3倍和1.5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096元、9756元,是2015年的1.45倍和1.5倍。
(一)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累計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71.3億元,統籌整合涉農資金34.7億元,實施“九大沖刺行動”集中攻堅,7縣(市、區)脫貧摘帽,74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40.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莊浪縣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一戶一策”強化產業扶貧,堅持“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探索推廣“莊浪模式”“靜寧模式”“靈臺模式”,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200個、農民合作社5691個、扶貧車間236個,做到了村有增收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到2萬元以上。緊扣“三保障”補短板,教育精準扶貧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先行先試工作深入推進,貧困家庭失輟學學生應返盡返;鄉村基本醫療“空白點”全面消除,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全覆蓋;農村危房改造動態清零,易地扶貧搬遷9538戶3.8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歷史性解決;自然村全部通動力電。凝聚合力抓幫扶,實行市級領導聯縣包鄉抓村工作機制,落實省市縣幫扶單位887個,選派第一書記和幫扶隊員2272人,貧困村貧困戶幫扶工作全覆蓋,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3.88億元;深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銜接落實財政援助資金7.2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449個。
(二)產業轉型升級加力提速。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3.1:24.5:52.4,生態產業增加值占到生產總值的21.7%。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發展勢頭強勁。糧食產量連年保持在百萬噸以上。建成中國農科院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一期,新建了一批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園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平涼紅牛獲得國家級體育賽事供應資格,取得直供港澳高檔活牛配額,“靜寧蘋果”品牌價值達到158.9億元,優等果地頭收購價連年領跑全國,牛、果兩個全產業鏈開發進程加快。設施蔬菜發展規模化推進。218個農產品獲得“三品一標”認證。新型工業化邁出堅實步伐。赤城、邵寨煤礦聯合試運轉;60萬噸甲醇項目達產達標,20萬噸聚丙烯生產線即將預試車。智能光電等新興產業高點起步。推進傳統產業“三化”改造,峽門千萬噸級石料生產線和一批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較2015年增長58.4%。第三產業提質增效。崆峒區成功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市旅游接待人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0%和22%。實施重點商貿物流項目77個,冷鏈物流倉儲庫容是2015年的5倍,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25%,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在創新業態中加快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5.1%。
(三)城鄉面貌顯著改觀。累計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4047個。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平涼軍民合用機場預可研進入報審優化階段,平慶快速鐵路規劃由單線時速160公里提升到雙線時速200公里并完成可研,陳家溝煤礦專用線開工建設;平天、華涇高速、彭大高速安口至大橋村段和平華一級公路主線貫通,靜莊高速及G312高平至崇信段建成通車,5條普通省道全面建成;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和客車,57%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引洮二期靜寧受水區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建設,建成抗旱水庫4座。建成投運330千伏變電站2座、110千伏變電站4座。光纖寬帶和4G網絡實現行政村全覆蓋,5G網絡建設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編制完成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和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市投資364億元,實施熱電聯產集中供熱、人行過街設施、城市路網等重點項目268個,更換新能源公交車105輛。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10萬人遷入新居,改造老舊住宅樓5.7萬戶,加裝電梯134部。完成鄉改鎮38個,華亭撤縣設市。六縣(市)城區和重點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5%。城鄉人居環境有效改善。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4.4%,城鎮集中供熱覆蓋率95.7%。深入開展全域無垃圾專項治理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行政村公廁覆蓋面分別達到34.5%和100%,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437個、清潔村莊852個。
(四)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堅決整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平涼成為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崇信被命名為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環保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投資41.8億元,實施污染治理和減排項目214個。完成7個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建成5個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水處理廠和36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敷設污水收集管網420公里。建成4個縣(市、區)生活垃圾填埋場二期工程和36個鄉鎮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如期完成。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96.7%,達到354天;涇河、葫蘆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和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項目有序推進,主要河流水質綜合評價達到Ⅲ類標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持續強化,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生態保護治理縱深推進。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建成高標準農田47.4萬畝。完成水土流失綜合治理1067.6平方公里。每年造林超過50萬畝,森林覆蓋率較2015年提高2.7個百分點。
(五)發展活力加速釋放。“放管服”改革縱深推進,建成市區合辦政務服務中心,“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做法得到省政府肯定。全面落實減稅降費等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發展措施,加快推行“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新培育“三上企業”173戶,全市市場主體較2015年增長38.9%。國資國企改革積極推進,平涼工業園區瘦身提質、高效發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市試點。“三變”改革輻射帶動農戶11.6萬戶。金融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引進金融機構6家,全省唯一的蘋果“期貨+保險”縣域(扶貧)全覆蓋項目落戶靜寧,靜寧蘋果產業發展股份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上市,銀河產業扶貧基金、平涼信創產業基金設立運營,全市貸款余額是2015年的1.5倍,中小企業實現直接融資70億元。科技創新取得新成績,成立省科學院平涼分院、智能終端光電產業研究院,平涼工業園區躋身全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平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準建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9個,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專利授權1896件。招商引資實現新的突破,健全完善招商引資推進機制、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成功引進龍芯中科、聯想、中交建、山東能源、海升、陜旅、國維淀粉等行業領軍企業,實施招商引資項目953個、落實到位資金1056億元。開放開發步伐加快,在《魅力中國城》等國家級平臺展示推介平涼,成功舉辦崆峒文化旅游節、中國牛業發展大會、世界道教名山圍棋邀請賽等重大節會、賽事。平涼海關開關運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和關中平原城市群,與咸陽、寶雞等周邊地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區域協作水平不斷提升。
(六)民生福祉持續增進。全市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達到864.2億元,占到總支出的84.1%,是“十二五”時期的1.8倍。全面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五年新增城鎮就業17.7萬人,年輸轉城鄉勞動力48萬人。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城鄉低保、特困供養連續提標,臨時救助困難群眾56.2萬人次。認真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新建改建校舍244萬平方米,全市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目標,平涼一中新校區全面建成,陜師大平涼實驗中學成功創辦,平涼職業技術學院建成招生,甘肅醫學院教育質量穩步提升。積極推進健康平涼建設,編制了《陜甘寧三省區區域醫養中心建設規劃》,實施衛生健康項目149個,在全省率先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全民健康信息平臺上線運行,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市體育運動公園加快建設,市老干部活動中心、市美術館建成投用,市博物館晉級國家一級博物館,完成大型文旅舞劇《問道崆峒》編排審演,市縣文化“四館一站”和鄉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持續深化平安平涼建設,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入開展,平涼被列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以“雪亮工程”為重點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檔升級。新型應急體系加快建立,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持續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總體平穩。軍民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國防教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我市被命名為全國雙擁模范城。民族宗教工作全面加強。統計調查、機關事務、住房公積金、廣播電視、氣象地震、供銷、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市經濟持續回穩向好,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一是眾志成城防控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建立四級聯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防控體系,全面落實“三排查四管控四強化”措施,集中開展醫療救治,全力保障醫用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給,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疑似、確診病例“雙清零”。圓滿完成援鄂任務。建成25個核酸檢測實驗室、城市核酸檢測基地和市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庫。二是奮力沖刺脫貧攻堅收官。扎實推進“3+1”沖刺清零后續行動和“5+1”專項提升行動,強化扶持發展增收產業,創新機制促進消費扶貧,“點對點”組織輸轉貧困勞動力、推動就地就近就業。全市剩余的2個貧困村、0.9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三是多措并舉穩企業保主體。為中小微企業投放復工復產貸款83.5億元,為各類市場主體減稅降費4.55億元。建立“四包”工作機制,分區分級推動復工復產,經濟運行在較短時間由降轉升、恢復常態。四是持續用力強化產業支撐。“隴電入魯”工程初步納入國家能源和電力發展“十四五”規劃,靈臺電廠可研待省發改委核準。建成醫用防護物資生產線37條。平涼紅牛交易中心開工建設,全市牛飼養量81.46萬頭,平涼紅牛在首屆中國牛·優質牛肉品鑒大會上榮獲“品質特別獎”和“最具風味獎”。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靈臺蘋果試驗示范中心,全市果品產量同比增長13.4%。五是內育外引擴大項目投資。全面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實施招商引資項目332個,省外到位資金增長43.5%。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省預算內投資、抗疫特別國債項目212個、資金38.3億元。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3%。六是多點發力促進消費回補。實施促消費擴內需行動,發放各類消費券和企業獎補資金3000多萬元,及時啟動旅游市場,派送平涼景區通票免費券1.5億元。與知名電商合作開展直播帶貨,拓展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七是更有溫度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貧困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員、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新增城鎮就業3.16萬人。省列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市中醫醫院開工建設,城區學位少、停車難、如廁難等問題有效緩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各位代表!五年來,我們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政治建設融入改革發展穩定全過程,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見效。自覺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無黨派人士意見建議,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3部,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453件、政協提案551件。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七五”普法圓滿完成,法治政府建設進程加快。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強化審計監督,糾治“四風”問題,大力為基層減負,政府效能不斷提升。
回望“十三五”,我們在搶抓機遇中乘勢而上,在轉型升級中攻堅突破,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高,群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成績的取得殊為不易,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苦干實干的結果。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向中央、省駐平單位和駐平部隊、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給予平涼脫貧事業無私援助的天津市和中央定點扶貧單位,向關心支持平涼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五年,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平涼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一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現代產業體系不完善,傳統產業“天花板”效應突出,戰略性新興產業還處在起步成長階段,新動能跟進接續不足。二是交通等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資源型、工程型缺水問題突出,環境質量持續穩定改善的壓力較大,優質教育、醫療、文化資源短缺。三是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區域發展不夠協調,縣域經濟薄弱,財政收支矛盾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艱巨,推進城鄉一體發展還需付出更大努力。四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投入不足,人才總體性短缺、結構性失衡問題突出,市場主體活力不足,部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多,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五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營商環境還需改善優化,干部的思想觀念、專業能力、服務質效還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下大功夫著力解決。
“十四五”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平涼大有作為的戰略窗口期、政策疊加期、優勢轉化期,也是爬坡過坎、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根據市委《關于制定平涼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市“十四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黨建統領,“四化”統籌,交通先行,產業支撐,振興鄉村,改革創新,加快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著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平涼開好局、起好步。
貫徹落實好“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自覺把講政治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更加開放的平涼;必須堅持系統觀念,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發展定位是:把平涼建成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黃河流域國家級現代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市、全國現代能源綜合利用基地、西北信創產業發展先行示范區、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黃土高原綠色發展先行區、陜甘寧三省區區域中心城市。
發展目標是:經濟增速高于全省水平,產業質量效益同步提升,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城鄉融合發展提速提質,改革開放邁向更高層次,生態文明進一步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全面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8.5%,綜合實力在全省位次前移。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和定位目標,集中落實六大戰略任務:
(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培植新優勢。堅持創新核心地位,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爭創平涼工業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平涼紅牛、靜寧蘋果優勢產業創新區。堅持產業興市,全力以赴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做大做強煤電化冶、智能光電、文化旅游、紅牛、蘋果五大產業,打造千億級、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加快“三化”改造,提級擴能煤電化冶產業鏈,聚力打造龍芯信創產業鏈、智能光電產業鏈,提升改造裝備制造、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深入實施“牛擴量、果轉型、菜提質”工程,加快建設國家級平涼紅牛種質培育中心,健全牛產業發展“六大體系”,全力打造產值過200億元的平涼紅牛產業集群;推動蘋果產業向苗木繁育、冷鏈倉儲、精深加工、采摘體驗等多業融合發展,打造靜寧蘋果高端引領全國行業標準形象;加快建設甘肅東部綠色蔬菜生產基地。深度融合文旅產業,擴容提質大景區,做優做強鄉村旅游,打響“問道崆峒·養生平涼”品牌,形成全景全業全時全民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深入推進各行業領域數字轉型,提高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水平。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開創新局面。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統籌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實施特色優勢產業倍增計劃,促進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環節增值。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打造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串聯輻射華亭的城鎮化發展主體區域,形成涇川、靈臺、崇信農產品主產區和莊浪、靜寧生態優先發展區“兩翼驅動”格局,構建中心鎮和特色小鎮點狀分布、組團發展、多點協同的城鄉發展紐帶。有序推進村莊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城鄉要素雙向自由流動,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
(三)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實現新突破。建成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平慶快速鐵路,積極爭取蘭州經平涼慶陽至延安至北京高鐵項目進入國家相關規劃,銜接啟動蘭州至平涼段前期工作,全市新增高速公路360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國省道通縣連鄉、鄉鎮通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通硬化路目標,到2025年全市航路開通、高鐵連通、高速貫通。持續推進骨干水源工程建設,實施一批城鄉供水保障和防洪工程,開展深度節水。提升城鄉輸配電網,推動天然氣配送管網、運煤專線、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推廣新能源汽車。推進“新基建”建設,加快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和智慧城市建設。完善現代商貿物流和城鄉高效配送體系,打造隴東冷鏈物流基地。
(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添新動能。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以更優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以更大力度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供應鏈金融,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與關中平原城市群、沿黃區域市縣的合作交流,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主要產業協同發展、重大項目統籌布局,增強跨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
(五)構筑生態安全屏障,拓展新空間。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全領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行林長制,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4%。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落實控煤、抑塵、治污、減源、限行、禁燃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加大力度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全面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礦區生態恢復治理。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六)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滿足新期待。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全力打造陜甘寧三省區區域職業教育高地。全面推進健康平涼建設,健全公共衛生、健康服務體系,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快建設陜甘寧三省區區域醫養中心。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和文明程度。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救助體系,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做好各領域風險防范化解工作,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
我們將實施投資過兩千億元的“十大重點項目引領工程”:一是以靈臺電廠、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330千伏大秦變電站等為重點的電源電網開發工程;二是以靈臺煤田整裝開發、華亭礦區擴容提質等為重點的煤炭補鏈強基工程;三是以智能終端光電產業園、龍芯智慧產業園、智能機器人平涼集成園等為重點的智能光電發展工程;四是以平涼軍民合用機場、平慶快速鐵路、靈臺至華亭、長武至靈臺高速、機場專用公路等為重點的交通瓶頸突破工程;五是以天門塬綜合開發、涇河干流綜合治理、龍隱濕地、西城區集中供熱等為重點的城市擴容提質工程;六是以平涼紅牛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培育、平涼紅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現代蘋果綜合示范園和低產老果園改造等為重點的牛果產業提質增效工程;七是以150萬噸玉米淀粉、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高標準農田、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市推進等為重點的鄉村振興推進工程;八是以市中醫醫院、市婦幼保健院醫養中心、市體育運動公園、平涼職業技術學院綜合型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青少年宮、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等為重點的民生福祉提升工程;九是以白龍江引水平涼受水區、引洮二期莊浪應急供水、新集水庫、崆峒水庫改擴建等為重點的水資源保障利用工程;十是以崆峒山景區基礎設施提升、關山大景區開發、涇川溫泉度假村建設、海寨溝景區開發、龍泉寺景區擴容、界石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皇甫謐養生服務中心新建等為重點的文旅康養融合工程。同時,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招大引強、招才引智,鏈條式、集群式承接產業轉移,實施“千億元招商引資工程”。
各位代表!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擔當盡責、爭先進位,努力書寫新時代平涼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2021年重點工作
今年是 “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十一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奮發作為,努力邁好新征程第一步。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以上、力爭達到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5%和8%。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上下達目標之內。糧食產量保持在100萬噸以上。
重點抓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梯次布局、壓茬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持續跟蹤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精準幫扶、動態清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制。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放大“莊浪模式”“靜寧模式”帶動效應,提檔升級牛果等扶貧產業。推動扶貧車間轉型持續發展,加強跨區域勞務協作,促進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做好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定點幫扶對接工作。
提質提效鄉村特色產業。把產業振興作為根本之策,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優質糧食工程”,新建高標準農田12萬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開展撂荒地整治,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430萬畝。加強牛、蘋果、馬鈴薯、中藥材、小麥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建成西部肉牛種質創新基地二期和平涼紅牛交易中心,全市牛飼養量90萬頭以上。加大新模式、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推廣應用,新植矮化密植果園5萬畝,改造老舊果園10萬畝。新增設施蔬菜3000畝。加快推進100萬頭現代化生豬養殖循環產業基地建設。全市新建改擴建龍頭企業20家,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0家以上。
集中推進鄉村建設。以縣為單位分類編制村莊建設規劃。實施村莊基礎設施改善工程,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設鄉鎮垃圾收運、污水處理設施18處,改造戶廁5萬座,建設鄉鎮三級公路100公里以上,硬化自然村道路1000公里以上,創建清潔村莊400個以上。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培育鄉土人才。推廣靈臺“134”鄉村治理經驗,抓建一批示范鄉鎮、示范村,不斷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推動承包地經營權規范有序流轉,深化崇信縣農村閑置宅基地和住宅盤活利用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成村級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深化拓展農村“三變”改革。
(二)培強做大產業集群,聚力打造工業經濟增長點。堅持優存量與擴增量、鍛長板與補短板并重,提升工業經濟質量效益。全市新培育規上工業企業10戶以上。
加快建設“雙千億”煤電化冶產業基地。推動赤城、邵寨煤礦全面建成投產,加快五舉煤礦建設,完成唐家河煤礦核準前要件報批、南川河煤礦可研編制,開展靈臺百里勘查區煤炭資源普查,促進煤炭高效率開采、清潔高效利用。加快“隴電入魯”步伐,力爭靈臺電廠開工建設,銜接做好隴東至山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核準工作。推動20萬噸聚丙烯項目投產,加快甲醇擴能及烯烴轉化等項目前期,延伸煤化工產業鏈。
大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進天纖棉業二期建設,啟動虹光公司出城入園,建成150萬噸玉米淀粉項目,抓好50萬立方米陶瓷制品、德勝工匠裝備制造等重點項目。支持裝備制造、新型建材、紙箱包裝、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創新技術、擴大產能、升級產品。全市實施“三化”改造項目16個。
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建成智能終端光電產業園二期,加快三期建設,入園投產企業20戶以上,新增產值15億元以上。建成智能機器人平涼集成園。支持龍芯中科等企業在芯片封裝、主板制造、電腦組裝等領域深度合作,建成國產電腦組裝生產線。開工建設分散式風電項目。
提升工業園區(集中區)承載能力。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標準化廠房、倉儲物流、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加大力度招引建辦產業鏈、供應鏈核心企業,牽引帶動關聯企業集成入園,促進上下游產品和配套服務集中布局。全市新入園(區)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15個。
(三)深挖釋放消費潛力,提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政策引導,積極開發順應消費升級趨勢的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8%。
融合推進文旅產業。深化大景區改革,實施崆峒山景區基礎設施提升等重點文旅項目45個。加快藺家溝至蓮花臺景區道路建設。推進大云寺·王母宮創建國家5A級景區,涇川、崇信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華亭、莊浪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高質量開發鄉村旅游,建成3個省級鄉村旅游樣板村,規范提升29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抓建一批特色旅游小鎮、鄉村旅游專業村。積極打造“文旅+”“體育+”、康養等消費新業態,推動舞劇《問道崆峒》國內巡演和駐場演出。全市旅游綜合收入突破200億元。
創新發展商貿流通。實施齊翔冷鏈物流園等商貿流通項目45個,建成崆峒惠農冷鏈物流項目、市糧油物流配送中心。做強京東(靜寧)數字化物流園。改造提升城鄉市場,加強社區綜合性生活服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批精品商業街區。完善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流通體系,提升電商進農村綜合水平。
增強消費基礎作用。聚焦大宗消費和重要商品消費,積極開展促銷活動,提升傳統消費。堅持線上線下協同聯動,支持建設主題型、體驗式、智能化商業中心和新商圈,大力發展特色化、品牌化、連鎖式經營,積極推廣直播帶貨等營銷新模式,培育中央廚房、新零售等新業態,發展遠程教育、智慧醫療等新服務,帶動催生新的消費熱點。
(四)突出重大工程引領,更好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扎實開展“項目突破年行動”,實施500萬元以上項目368個。
深度謀劃儲備項目。分領域、分梯次健全完善項目儲備庫,動態保持在3000億元以上。精準對接,做深前期,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省規劃項目庫。
提速推進重大項目。推動平慶快速鐵路、平涼軍民合用機場、機場專用公路開工建設。平天、華涇、彭大高速安口至大橋村段和平華一級公路上半年通車運營,彭大四十里鋪至安口段10月底建成通車。加快靈華高速、G312改造和陳家溝煤礦專用線建設。力爭長武至靈臺高速、G244長慶橋至羅漢洞段、G344北陽洼至大橋村段完成前期并開工建設。建成引洮二期靜寧配套工程,加快新集、梁河等水庫建設,推動崆峒水庫改擴建等項目前期取得實質性進展,配合做好白龍江引水工程前期,建設農村水源保障工程11處。實施農網改造升級工程1621個,建設110千伏紅旗輸變電工程。新建5G基站1400個。
提高招商引資質效。加大特色產業、優勢資源推介力度,提升崆峒文化旅游節、平涼紅牛節、靜寧蘋果節等節會效應,以“三個500強”、行業龍頭企業和產業發展類項目為重點,強化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定向招商,推行外包招商,加強項目落地服務保障。全市實施招商引資項目260個以上,省外到位資金增長10%以上。
(五)強化中心城市帶動,加力推進新型城鎮化。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為抓手,完善基礎設施,育強城鎮產業,加速集聚各類要素,構筑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2個百分點。
強化規劃引領和城市經營運籌。統籌銜接“十四五”規劃,高質量編制市縣鄉國土空間規劃。優化控制性詳規,強化城市設計,增強規劃剛性約束。堅持走城市建設市場化、資源利用商品化路子,用足用活可經營性城市資源資產,引導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和運營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形成城市建設多元投入格局。
提升中心城市品質和首位功能。投資100億元以上,實施基礎設施補短板、生態修復治理、城市管理完善、住房安居工程四大類42個重點項目。加快天門塬綜合開發,建成南環路西段等5條道路,同步推進土地整理、出讓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抓好柳湖路等8條道路建設改造。加快推進涇河干流綜合治理和西城區集中供熱工程,建成龍隱濕地。完成中心城區天然氣輸配管網建設并通氣運營。實施興北路等6個片區棚戶區改造。配套完善公廁、便民市場、垃圾收集處理、停車泊位等設施,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動四十里鋪鎮向中心城市融合發展。堅持“房住不炒”,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增強縣城和小城鎮綜合功能。按照“每個縣城容納本縣50%以上人口”的要求,實施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工程,持續強化縣城建設。加快培育一批產業優勢明顯、配套設施齊全、要素聚集能力強、城鄉紐帶作用發揮充分的中心鎮和特色小鎮。全市完成老舊小區改造1363戶。
(六)聚力推進改革創新,協同高效為市場主體松綁賦能。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任務,用好政策“組合拳”,除障礙、降門檻,提效率、增活力。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提質提標年活動。持續清理壓減行政許可、證明事項,大力整治各類變相許可、違規審批行為,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互聯網+”監管。推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代辦制、容缺受理等措施落地見效,推行“不見面審批”“一件事一次辦”,上半年市級權限內投資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到60個工作日內。深入開展“紓困惠企”行動,暢通政企溝通渠道,“一企一策”解決難點堵點,落實惠企政策“不來即享”,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以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優質高效的要素供給、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有諾必踐的誠信氛圍,讓廣大客商和企業家放心投資、舒心創業、安心發展。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市屬投融資企業改革。加強預算管理和績效管理,強化預算約束,推進科技、文化、教育、交通、自然資源等領域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強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完善信貸支持、保險保障、差異化監管等體系,加大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力度。深入實施中小微企業專項貸款工程。加強企業上市培育輔導,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債融資,擴大直接融資規模。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更好發揮省科學院平涼分院和智能終端光電產業研究院作用,加快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落實“軍令狀”制度和“揭榜掛帥”機制,推進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產業技術攻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實施“百千萬崆峒英才”計劃,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培養。加快建設平涼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省級創新型企業20家以上。
(七)著眼全面綠色轉型,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鞏固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強化污染治理。抓好燃煤鍋爐整治、揚塵管控、清潔取暖改造、工業企業深度治理等工作。推進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加快建設涇河、葫蘆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抓好城鎮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管網建設。加快建設海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市醫療廢物全五類處理項目建成主體。開展固體廢物綜合整治。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白色污染治理。
拓展綠色空間。加快林草生態扶貧項目和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造林封育20萬畝。完成自然保護地勘界立標。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加強古樹名木立法保護。強化地質災害、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進采煤沉陷區治理。
發展生態產業。建好1000億元以上的生態產業項目庫,抓好6個省級帶動性工程建設,實施100個生態產業標桿性、帶動性項目,生態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2.5個百分點。
(八)做實做細民生工作,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力改善人民生活,努力讓發展更有民生“溫度”。
常態化推進疫情防控。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壓實“四方”責任,落實“四早”要求,精準精細落實防控措施,安全有序推進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工作。
穩定和擴大就業。大力開展就業援助,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推進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成員、退役軍人、殘疾人就業,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45萬人以上。重視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依法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落實降低社保費率等政策,及時發放失業補助金、失業保險金,完善醫保支付機制,統籌做好城鄉低保、特困供養、優撫對象及殘疾人生活保障和“三留守”人員關愛救助。對1.8萬名33~64周歲城鎮低收入婦女和農村婦女開展免費“兩癌”檢查。在崆峒區建成3處城市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88個,改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項目12個,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項目11個,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額”。擴大城鎮學位供給,新增幼兒園園位2380個、義務教育學位4100個,支持崆峒區開工建設新河灣小學。新建改擴建農村中小學食堂129所。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落實普通高校錄取時為城鄉低保(一、二類)家庭子女的入學資助政策。深化“三醫”聯動改革,市中醫醫院建成主體,市婦幼保健院醫養中心項目完成前期,實施市級重癥醫學傳染病區和華亭、莊浪、靜寧3個縣級醫療機構傳染病區改建。市體育運動公園建成主體。完成100個以上文化館圖書館分館數字化建設。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管執法,提高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強化城鄉社區治理,加強雙擁共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鞏固社會安定局面。
各位代表!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將永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治本色,堅決落實市委決策部署,踐行“擔當、創新、突破、提升”要求,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提升工作效能,努力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我們要始終做到忠誠堅定。把講政治作為政府工作的生命線,持之以恒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鍛造對黨絕對忠誠的政治品格。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自覺在全局中思考、大局下行動,切實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堅定前行。
我們要始終做到依法行政。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帶頭依規用權、按章辦事,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工作、解決問題,讓厲行法治滲透進每一項具體行政行為。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支持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加強審計監督、輿論監督。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化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我們要始終做到擔當實干。堅持不懈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找思路,從改革創新中找辦法,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發展、影響效率的條條框框。始終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把狠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把求真務實作為鮮明導向,當事不推責,遇事不避難,提升善作為、勇擔當、重實干的正氣,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換取平涼的“發展指數”和群眾的“幸福指數”。
我們要始終做到清正廉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一崗雙責”,織密扎牢法紀 “籬笆”、制度 “籠子”,嚴控關鍵崗位和重點領域廉政風險,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堅實防線。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牢固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集中財力辦大事、惠民生。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奮斗。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市人民,以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奮斗精神,眾志成城,只爭朝夕,奮勇拼搏,砥礪前行,加快建設綠色開放幸福美好新平涼,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