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孝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8日 熊征宇)

2021年03月02日 16:20   來源:孝感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8日在孝感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孝感市人民政府代市長 熊征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工作回顧

  過去的五年,極不平凡、極不容易。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視察湖北,為我們應對經濟下行、新冠疫情、洪澇旱災等困難和挑戰定向導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下,我們緊緊依靠全市人民,沉著應戰,應急謀遠,務實前行,解決了一些多年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一些多年想辦而沒有辦成的事情,“十三五”約束性指標全面完成,小康核心指標提前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

  這五年,聚力“兩資一促”,發展質效持續提升。經濟實力在調整優化中不斷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于經濟增速。地區生產總值邁過2000億元,前四年年均增長7.6%。稅收占比提高13.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實現“二三一”向“三二一”歷史性轉變。漢川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應城躋身中部地區百強,3個縣市在全省縣域經濟考核中爭先進位,5個鄉鎮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服務業在整頓規范中不斷成長。新增服務業規上企業164家、限上商貿單位823家。電力、金融、保險、郵政、通信、融媒體等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比重超過50%。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電商主體達4635家,從業人員22萬人。孝南獲評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3地獲評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第二產業在轉型升級中不斷壯大。傳統產業技改擴能,戰略性新興產業茁壯成長,7個省級重點產業集群1個過500億、4個過百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189家,增加值前四年年均增長8.3%。“孝感造”370臺新能源客車、10艘LPG動力船投放市場,孝感麻糖米酒建立標準體系。27家企業的工業產品市場占有率全國前三,應城品種鹽產能全國第一。新增湖北民營企業百強4家、中國馳名商標4件、地理標志商標10件。孝感榮獲全國建筑勞務輸出示范基地,建筑業產值達482億元。農業在優化供給中不斷鞏固。深化農業綠色高質高效整市制創建,建成高質高效輻射區200多萬畝、高標準農田393萬畝,糧食產量穩定在46億斤以上,神丹、孝感紅、七仙紅桃等品牌影響力擴大,“三品一標”達435個,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31家、農民合作社6671家、家庭農場1085家,畜禽規模化養殖率99.8%,6個縣市區列為國家產糧大縣,云夢獲批全國農業標準化示范縣,4個鄉鎮獲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1個村鎮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發展平臺在鞏固提升中不斷夯實。市高新區3個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世界500強企業達4家、高新技術企業83家,表面處理產業園竣工投產,日商產業園入駐企業29家。市臨空區“五縱六橫”路網基本建成,建成區五年增長4倍,產業項目入駐提速。漢孝產業園落戶企業11家。7個國家和省級園區擴容提質,建成108個特色產業園、園中園,獲批4個化工園,云夢隔蒲潭工業園升級為省級工業園。“項目為王”深入人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119個,爭取競爭性資金300多億元;實施5000萬元以上項目4500多個,完成投資5500多億元;水利“補短板”投資居全省前列,“一江三河”防洪治理、鄂北水資源配置一期、引徐濟安、新溝船閘等工程如期建成;電網投資54.15億元,新建變電站22座;漢十高鐵開通,“四橫兩縱”高速路聯網,公路通車里程、路網密度居全省前列。

  這五年,聚力改革創新,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創新創業蓬勃興起。孝感、應城獲批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1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88家、各類“雙創”孵化載體137家,市場主體達31.42萬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360家。統一政策標準和執行尺度,規范城區建管秩序;建立“三庫”聯動、“三網”支撐、GDP監測預警等部門分工協作的統計運行制度,在全省率先推行路長制,砂石料保供穩價、“五化”管理經驗全省推廣。深化改革蹄疾步穩。200個中省改革試點和重大事項扎實推進,孝感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通過國家驗收。黨政機構、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改革平穩有序。“一網通辦”實現五級聯通,“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信用孝感”上線運行,漢川獲評全國營商環境百強,應城獲評中國最佳投資縣市。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進一步鞏固,81萬農戶喜領土地承包經營權證,2682個村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足球改革受到中改辦、中足協肯定。澴川國投成功轉型,信用評級榮膺AA+。開放融合彰顯特色。全力穩外資穩外貿,累計利用外資16.7億美元,凈增出口實績企業116家,向164個國家(地區)出口50億美元,建成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1個、省級2個,16家企業赴海外投資建廠,在俄羅斯設立中國茶展銷中心,孝感米酒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名錄。漢孝“五個同標準對接”提速,武孝城鐵、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孝漢大道建成通車,22個孝漢交通接口改造提升,半小時通勤圈暢通織密;工業產品38%進入武漢,農產品占武漢市場份額達20%,武漢緊鄰的優勢凸顯。建設提升路長制和農旅養融合示范線14條,新增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12家,應城獲評中國最美文化休閑旅游城市,大悟榮獲首批中國醉美攝影旅游目的地,雙峰山、天嶼湖、湯池獲評省級旅游度假區,中華敬老園主體建成,2個村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個景區入選“荊楚鄉村旅游十大主題線路”。

  這五年,聚力城市“雙修”,城鄉面貌持續改善。城鎮功能逐步完善。孝感城區年均市政投資100多億元,“東進南拓”步伐加快,復興大道建成通車,交通大道改造升級,城站路地下空間一期竣工運營,“七縱五橫”循環路網連線成環,城市外環初步成形。投資155億元的老澴河一期綜合治理五年任務、三年完成,實現“安居、治污、發展”目標;老城區片區“雙修”“四個再造”,舊城改造遺留問題得到解決。全市改造提升老舊小區213個。“1531”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6%,漢川獲評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云夢獲評全國特色魅力示范縣,大悟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縣城,創建國家衛生鄉鎮10個、省衛生鄉鎮33個。美麗鄉村初見成效。編制完成鄉村振興規劃,制定鄉村規劃建設負面清單,創建省美麗鄉村示范村91個、整治村365個。新改建“四好農村路”1474公里、美麗農村路1500公里、“455”安防工程3500公里,改造危橋101座。飲水安全鞏固提升142.6萬人。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任務基本完成。生產用電、無線網絡全覆蓋,電視“戶戶通”,廣播“村村響”,文體廣場、農家書屋村村有,11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2245個村建立紅白理事會,20萬農戶評為十星級文明戶。大悟金嶺村獲評7個國家級榮譽。生態環境明顯轉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成效明顯,15家省掛牌督辦的沿江化工、危化品企業全部“關改搬轉”。靜脈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孝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點火運營,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全省第三。河湖長制全面落實,江河湖庫拆違強力推進,“三退”還湖8.97萬畝,1200名漁民退捕上岸。府澴河流域完成生態立法,生態補償全面實施。孝感城區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8處黑臭水體全部消除。8個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標,PM2.5、PM10大幅下降,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節能減排全面完成省定目標,中省環保督察整改任務按節點結賬銷號。“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建改廁所43.42萬座,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鄉鎮全覆蓋。精準滅荒13萬畝,森林覆蓋率19.4%,國家濕地公園達5家,孝感、應城、安陸獲評國家園林城市,漢川、孝昌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這五年,聚力民生“雙保”,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加。脫貧攻堅眾志成城。建立扶貧工作標準體系和考核體系,累計減貧35.77萬人,503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大悟、孝昌兩個國貧縣摘帽退出,“兩不愁上接01版三保障”全面實現,即將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社會保障擴面提質。新增城鎮就業3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全民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養老參保400萬人次,醫保參保436.6萬人次,孝感獲全國醫保信用監管體系試點建設城市。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4次提標。動態調整最低工資、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救助和孤兒養育標準,每年救助困難群眾20多萬人次,發放救助金10多億元,高齡津貼、老人意外傷害保險、重度失能老人救助相繼實施。住房公積金新增繳存10.8萬人、134億元,新增保障住房3.7萬套,改造農村危房2.3萬戶。應城、孝昌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縣市。社會事業更趨完善。新建中小學和幼兒園100所、改擴建727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實現80%目標,義務教育鞏固率98.8%,普職比首次實現6:4,各類教育質量逐年提升。發放教育資助金10.39億元,資助貧困學生82.98萬人次。留守兒童關愛“五個到村”經驗全國推廣。組建縣域醫共體13個,免費定向培養鄉村醫生333名,千人病床數達5.21張,醫護比1:1.19,重大傳染病、血吸蟲病防控能力提升,健康孝感扎實邁步,人均預期壽命78.1歲。地面數字電視網全面建成,新建文化場館8座,孝感文化中心開放運營,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書香澴川”全民閱讀深入開展。持續評選“十大孝子”、舉辦孝文化旅游節,漢繡和玉雕在俄羅斯、波蘭參展,雕花剪紙獲批國家非遺生產性示范項目,睡虎地秦簡入選《國家寶藏》。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第四次經濟普查、第七次人口普查和脫貧攻堅普查。社會治理成效顯現。持續開展掃黑惡、打盜搶、反電詐、斬毒害、禁賭黃攻堅戰,“五大警長制”下沉警力,“五戶聯勤、十戶聯防”守護平安,電詐輸出有效遏制,刑事案件連續5年下降。“123孝感信訪”品牌助力“事心雙解”,應城、安陸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市。新增國家綜合減災示范社區44個,生產安全事故同比下降38.77%,食品藥品安全、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工作穩步推進。金融生態指數升至全省第2位,7個縣(市、區)全部獲評金融信用縣市;政府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國防動員、人防、退役軍人事務、民兵預備役等工作持續加強,孝感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這五年,聚力作風“雙嚴”,自身建設持續加強。作風建設久久為功。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長效化;厲行“三短一簡一儉”,“三公”經費持續下降;倡導“四言”“四子”作風,議定事項、重點工作一抓到底、勤督實查、嚴評實考,以有效的執行力贏得公信力。法治政府縱深推進。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人大代表建議948件、政協委員提案982件。重大行政決策、制定規范性文件,先調研論證、法制審查,再集體研究,提請市人大立法6部,出臺政府規章3部,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試點經驗全省推廣;“七五”普法全面完成,行政機關法律顧問全覆蓋;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全面推行,“兩法銜接”提檔升級,行政復議應訴率100%。主體責任全面落實。扛實政府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扛起“一崗雙責”,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加強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國有資產審計,出臺政府投資項目招投標、工程總承包、造價、竣工決算審計等系列管理辦法,形成制度閉環,堵塞監管漏洞。全力支持紀委監委監督執紀,旗幟鮮明反腐倡廉、整治慵懶散。

  與此同時,密切聯系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僑聯、文聯、殘聯、工商聯。民族宗教、保密、檔案、氣象、水文、史志、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駐外機構、慈善事業、檢驗檢測、公共資源交易、機關事務、援疆援恩等各項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剛剛過去的2020年,挑戰前所未有,斗爭艱苦卓絕。全市上下萬眾一心,越是艱難越向前,全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改革發展穩定民生一體推進,戰疫戰貧戰洪三戰并舉,疫情防控成果鞏固,發展態勢回穩向好、好于預期,主要經濟指標總量穩在全省4—6位,在大戰大考中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抗疫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推動阻斷線、救治線、保障線“三線”合圍,38天新增確診病例歸零,65天在院確診病例清零,打贏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慎終如始抓好科學精準常態化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有序恢復,為湖北保衛戰、全國抗疫斗爭作出了孝感貢獻。一大批抗疫先進單位和個人永載史冊,偉大抗疫精神歷久彌新,必將匯聚起推動孝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穩增長。強化“帶傘作業”,因時因勢復工復產,搶時間、搶機遇、搶要素加快疫后重振,爭取競爭性資金超85億元、各類抗疫及財力補助資金100多億元;“屏對屏”招商十多場次,四次集中簽約項目113個、引資784.3億元,三次“四看四比”督促項目提速,32個省級重點項目提前完成年度計劃。惠游湖北·相約孝感、全城促銷惠購、直播帶貨、網紅街聚集人氣、激活消費。這些舉措有效穩住基本盤,經濟指標加速回升,經濟運行呈“V”形恢復。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優環境。及時落實中省一攬子支持政策,細化推出95項具體措施,相繼開展“96196咨詢熱線”“千名干部進千企”“金融穩保百千萬”行動,當好“店小二”,預計新增減稅降費16.5億元,就業扶持減負1.8億元,新增貸款實現“倍增”,新增浦發銀行孝感分行,報輔報會企業4家。取消行政許可和證明事項86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現“80、60、40”目標,企業開辦“210”標準全面執行,區域性統一評價成果實質性運用,“十必須十不準”落地,“四辦”改革提效,政務服務提速。這些扶企減負舉措,以政府的緊日子換市場的好日子,以政府的辛苦指數換市場的信心指數,穩住了預期,穩定了就業。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補短板。500個項目納入省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總投資1250.3億元。堅持平戰結合,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爭取抗疫特別國債20.5億元,推進項目65個。加快水利、電力補短板建設,新一輪水利防洪補短板投資占全省12.67%,6處防洪保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爭取電力補短板資金占全省9.04%。加強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施“1295”工作路徑,在全省率先劃定城市社區管轄線,全市750多家黨組織、5萬名在職黨員干部下沉社區。

  一年來,我們全力以赴保民生。民生支出占比超過75%。1170戶2573名存量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順利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督查。空氣、水質優良率達87.9%和87.5%,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78.5%。城鎮新增就業64986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3043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7511人。疫情期間學生在線學習率全省第二,學校有序復課復學,澴川學校、黃香路小學、航天小學建成招生。“群眾安全感提升年”活動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常態化,“平安荊楚行動”考核全省第三;防抗救結合,成功抗御多輪強降雨襲擊;全力化解“疫后綜合癥”,信訪“四降一升”,較大安全生產事故為零,社會大局穩定。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斗的結果,是“四大家”班子齊心協力、夯基固本,離退休老干部、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社會各界全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干部群眾,向深耕澴川大地的投資者創業者,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孝感發展的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特別要向關心支持參與孝感抗疫斗爭和疫后重振的親人、朋友們,表示由衷的感謝;向所有“為孝感拼過命”的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孝感人民將永遠感恩、永遠銘記!

  五年的艱難歷程,我們深深體會到: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提高經濟工作的政治站位,耦合職能、凝聚合力、齊心協力,一個聲音抓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強化“兩保持一優先”目標,深化“八雙”實務,細化“1234567”工作思路,突出“兩資一促”,實現“六個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剛性政策落實、保民生承諾兌現,在兜底線、保基本、促公平中回應群眾期盼,在共建共治共享中突出人民主體,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人民共享。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用制度管人管事,用法紀維護公平,不斷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須堅持改革創新,遵循三個導向、兩個底線、貫通思維謀事,統籌改革發展穩定,貫通歷史現實未來,用改革的辦法破解歷史遺留問題,用創新的辦法化解發展中的問題,激發內生動力和市場活力。必須堅持應急謀遠,秉承“屆有任期、事有周期、績有潛期”的觀念,立足實際抓當前,建章立制管長遠,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立規矩、理秩序、優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打牢基礎。必須堅持作風保障,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立說立行、真抓實干,勇于擔當、頂真碰硬,管好班子、帶好隊伍,營造體勞而神不累、言直而和不傷的干事氛圍。

  在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新冠疫情影響深遠,恢復經濟、穩定增長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壓力增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孝感最大實際,縣域經濟不強,區域協同不夠,產業結構不優,動能轉換不快,面臨做大總量與提升質量雙重壓力;主城區首位度不高、帶動能力不強,城市管理不精細;重點領域風險點、危險源仍然存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等問題仍較突出;基層治理、民生保障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差距。少數單位工作起步不快,少數人員工作狀態不佳,營商環境仍需改善,抓落實抓執行的速效仍需增強。我們將直面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二、“十四五”目標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孝感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的爬坡過坎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準確把握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準確把握孝感新發展階段的歷史方位,強化責任、危機、憂患意識,積極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努力贏得新一輪發展主動。根據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精神,市政府組織編制了《孝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全面對標省“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發展定位,對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構建“主城崛起、兩帶協同、孝漢同城、多元支撐”區域發展布局,全力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以優異成績迎接建市30周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開好局、起好步。

  立足“十三五”打下的堅實基礎,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按照“打造武漢城市圈副中心”戰略定位和“兩保持一優先”目標定位,確定“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重點抓好七個方面工作:

  (一)優化協調發展新布局,拓展副中心發展空間。注重戰略留白,劃定“三區三線”,實現“多規合一”。突出主城崛起,市區一體,健全機制,厚植產業,整體謀劃孝南區、市高新區、市臨空區,促進同城一體、融合發展、做大做強,提升經濟首位度,主城區經濟占全市比重達20%以上;推進城市“東進、南拓、西聯、北延”,建設主城區高速環,暢通城區路網和微循環,優化空間布局,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提升城市美譽度、軟實力,打造高質量發展主引擎。強化兩帶協同,立足縣域特色,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產業支撐,支持漢川、應城、云夢、安陸建設漢江經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帶,支持大悟、孝昌、市雙峰山建設大別山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帶,推進縣域經濟爭先進位,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塊狀經濟,打造協同發展的南北兩帶。推進孝漢同城,健全同城化體制機制,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用好兩大“金字招牌”,共建武漢城市圈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規劃建設漢江生態新城,建成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推動交通同城、產業同城、功能同城,率先實現同城化,孝感全域建成武漢市的新外延。形成多元支撐,圍繞“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質主體”,強化市域一盤棋,同頻共振、同向發力、競相發展。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完善“一核心、六重點、百鄉鎮、千鄉村”全域四級城鎮體系,城鎮化率達64%。開展“功能鎮區、和美鄉村、實力產業”三項行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鄉鎮打造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鄉鎮集鎮“雙通道”全覆蓋,“一鎮一業一品”,建設一批經濟強鎮、特色小鎮,建成50個功能強鎮;用好5年過渡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建設未來社區型美麗鄉村,創建美麗鄉村示范村360個。

  (二)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壯大副中心經濟實力。把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完善延伸產業鏈供應鏈,不斷提升經濟質效和核心競爭力。瞄準全省制造業強市目標,實施制造業升級“十大舉措”,改造提升五大傳統產業,加快發展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制造業強市,爭當全省第二梯隊“排頭兵”,五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00家以上、總數達1500家以上,培植千億產業1個、500億級產業3-5個,新增省級以上知名品牌100件。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培育發展數字經濟。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總產值突破400億元。打造“孝感建造”品牌,建筑業產值突破700億元。瞄準武漢城市圈服務業強市目標,實施服務業“雙五”工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提振擴容、生產性服務業轉型提質,服務業市場主體達35萬家、新增限上單位400家以上,培育規上商務服務業20家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0%左右,旅游綜合收入達400億元。瞄準全省具有特色優勢的現代農業先行區,全面發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壯大“五區八園七帶”,糧食產能穩定在46億斤以上,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突破400家,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與農業總產值比達到3:1,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三)融入開放發展新格局,匯聚副中心發展合力。主動融入雙循環,全面對接中省重大戰略,激活內需,提升開放發展水平,構建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節點城市。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建成“四橫三縱”高速網,加強與武漢自貿區、武漢綜合保稅區、武漢新港、天河國際機場戰略合作,建設國家農產品水產品交易中心、冷鏈物流基地和市臨空區現代化物流“樞紐港”,暢通市場循環、產業循環、經濟循環、社會循環。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堅持項目為王,用好政府、市場“兩只手”,強化“兩資一促”,突出“兩新一重”,滾動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省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動和“十四五”項目轉化落地。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推動貿易自由化與便利化,在外貿聚集區設立外貿服務中心,務實推進對外交流合作,出口實績企業達到470家,新設海外投資機構10家。促進消費提振擴容,鼓勵本土零售企業轉型發展,改造新建一批標準化市場,實現快遞村村通,培育壯大消費領域新模式新業態,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

  (四)厚植創新發展新優勢,增添副中心發展活力。深化改革,堅持創新,增強發展動能。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高質量完成國家和省改革試點,創造更多孝感模式、孝感經驗。大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市域創新體系,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促進產學研融合,延伸產業鏈創新鏈,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2個,新型研發機構突破150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00家,高新產業增加值突破500億元。爭創一流營商環境,以市場評價為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營造更優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商環境整體水平進入全省前列。

  (五)打造綠色發展新樣板,涵養副中心生態文明。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山水林田湖系統保護與治理,實現“一減兩改善三提升”,讓澴川大地空氣常新、綠水常流、青山常在。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嚴格落實重點區域十年禁漁和府澴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健全環境損害懲治和責任追究制度,廣泛開展綠色發展試點示范創建。營造天藍水清地綠的人居環境,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5%,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精準開展流域治污,市縣城市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優良率達到國考要求;土壤環境分級分類管理,嚴控新增土壤污染,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0%以上,初步建成無廢城市。加快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80%以上;全面完成省定節能減排目標;倡導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90%以上,孝感城區生活垃圾全部分類處理,縣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

  (六)塑造孝文化名城新形象,彰顯副中心文化魅力。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精神文明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孝感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九連冠”和全國文明城市,縣市區創成省級文明城市。加快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弘揚“至孝至誠、圖強圖新”的孝感精神,推進城市文明與特色文化深度融合,建成、命名一批紅色文化、孝文化遺產傳承工程,舉辦孝文化旅游節,提升孝文化論壇永久場址和“五孝”品牌影響力,打造“孝感天下、情潤山水”城市名片。繁榮文體事業,統籌推進基層文化“四館三場兩中心”和體育“一場兩館一中心”建設,縣級“三館”、村(社區)文體廣場提檔升級,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全民健身設施和城鄉15分鐘健身圈,推出一批體現孝感特色的精品力作。培育壯大文化產業,推進“文化+”,建成一批文化產業園區,培育一批文化龍頭企業、特色品牌,構建“一心一區八帶”文化產業發展格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穩在5%以上。

  (七)實現共享發展新愿景,提升副中心幸福指數。堅持共同富裕,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打造幸福宜居之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經濟增長水平。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持續推進全民參保,養老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新增保障性住房2.1萬套,提升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水平,高質量做好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推動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多元發展,職業教育融合貫通,特殊教育醫教結合,民辦教育分類規范;支持湖北工程學院加快建設國內應用型一流大學,支持湖北職院建設高水平高職院校和特色專業。深化健康孝感建設,堅持大健康大衛生理念,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醫療救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四大體系,統籌推進全民健康行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維護和保障人民健康。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安全發展,全面推進平安孝感、法治孝感建設,健全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共建共治共享,確保安全事故全面下降,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通過國家驗收。

  各位代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催人奮進,2035年遠景藍圖已經繪就。“十四五”大幕徐徐展開,這其中有一些重要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2021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2022年,我們將迎來新一屆政府開局之年;2023年,我們將迎來孝感建市30周年和“十四五”中期評估;2024年,我們將迎來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試驗區啟動建設20周年;2025年,我們將迎來“十四五”收官之年。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們將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干好每一年,跑好每一棒,以積極進取的姿態奔赴新征程。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我們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扭住供給側主線,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兩保持一優先”,堅持“八雙”實務,從八個方面抓好全年目標任務落實:

  (一)推進“三項行動”,在壯大實體經濟上開新局

  推進制造業升級行動。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增強十大特色園區承載力,建立十大精品產業鏈鏈長制,促進十大重點產業發展壯大,加快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建設,建立規上企業培育庫,梯次培育一批頭部、骨干、小微成長型企業,新增上云企業200家、隱形冠軍6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3家,力爭新增規上企業100家、增加值增長10%以上。實施上市倍增計劃,新增上市企業2家、“新三板”和四板企業30家。培育扶持本土特級施工企業,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實施質量強市戰略,新增工業品牌培育示范企業2家,培育國內知名品牌1-2件。

  推進服務業提升行動。承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流通領域重點項目,建設中部地區農批建材大市場,突破性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健康健身、養老托幼、社區便民等生活性服務業。持續開展服務業整治提升行動,抓好“五個一百”培育申報,強化服務業精細納統,新增限上商貿單位80家。推進金融“面對面”工程,防范金融風險,力爭新增存貸比超過100%。實施全域旅游工程,以路長制為抓手新建7條農旅養融合示范線,開發建設雙峰山環山鄉村度假帶,爭創4A級景區2個,旅游業綜合收入增長15%以上。堅持房住不炒,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促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

  推進新興產業培育行動。加快三江、航天重工等六大軍民融合產業園建設,完成三江萬山增資擴股混改,軍民融合產業產值突破220億元。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建成5G基站3000個以上,實現市縣城區全覆蓋,延伸至重點區域,培育骨干企業和應用示范企業20家。加快建設數智孝感,支持互聯網醫療、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娛樂等新業態發展。加快發展航天航空、新材料、文化產業、能源產業,打造新的增長點。

  (二)強化“三個持續”,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推進全面脫貧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四個不摘”,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完善農村社保和救助制度,強化預警,及時幫扶,動態清零。堅持和完善小額信貸幫扶、就業幫扶、消費幫扶等政策,做好易遷后續扶持,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監管。堅持志智雙扶,激發脫貧致富持久動力。

  持續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嚴格耕地保護,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30.57萬畝,發展香稻、糯稻等特色種子產業。打好生豬穩產保供持久戰,鼓勵引導市場主體參與“菜籃子”建設。落實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加快“三園三帶”建設,農業綠色高質高效整市制創建面積15萬畝,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普及率95%,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77.5%。擴大“三位一體”綜合合作覆蓋面,創建一批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培育高素質農民2000人。建設農產品集散中心,培育8大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新增國家和省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國家地標農產品2個、綠色食品企業20家。

  持續推進鄉村建設。深化“擦亮小城鎮”建設美麗城鎮三年行動,啟動鄉村振興三項行動,科學編制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落實村莊規劃負面清單,加強名鎮名村、傳統村落保護和農村危房改造動態管理,完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設任務。“四治一提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運營機制,推動鄉鎮污水收集管網向村灣延伸,整村推進農村戶廁改造。穩步實施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創建垃圾分類示范村20個。“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1200公里,始發班線鄉鎮客運站全覆蓋。完成新一輪水利補短板工程,提升防洪保安、抗災保收能力。完成村(社區)兩委換屆,有序推進村級化債、村務公開,“三治結合”促鄉村治理。

  (三)注重“三個堅持”,在匯聚要素上開新局

  堅持深化改革激活力。科學統籌、分類推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重點領域改革。強化駐地單位接受屬地管理意識,促進“市區一體”改革。穩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政事分開、管辦分離,強化公益屬性。推進鄉鎮管理體制改革,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積極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扎實推進市區分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化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推行學區化集團化辦學體制改革、“三醫聯動”改革、疾控體系改革。完成市直國有企業改制,組建規劃設計集團公司。健全完善澴川國投現代企業法人治理體系,融資規模突破100億元。

  堅持創新引領增動力。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扎實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大力支持企業自主創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總數突破400家。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支持湖北工程學院落實“服務孝感行動計劃”,開展產學研合作;新建省級孵化載體5家、省級創新平臺10家以上。開展“雙招雙引”“柔性引才”,推進“百名博士聯百企工程”“我選湖北·立業孝感”活動,聚集一批創新人才。

  堅持需求導向優環境。硬性指標無條件落實,軟性條件無限量創造,擔當責任無起點考核,環境狀態無差別比較,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實施流程再造減環節、全程網辦減時間、政策普惠減成本。按市場主體需求和感受當好“店小二”,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落實負面清單,清理壓減各類審批和許可事項。深化“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進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包容審慎監管,開展“互聯網+監管”試點。全面推行“不見面”辦事,推動更多事項跨區域通辦、“一網通辦”“掌上可辦”、一事聯辦,提高市場主體獲得感。

  (四)挖掘“三個潛力”,在融入雙循環上開新局

  挖掘“兩資一促”潛力。搶抓一攬子政策窗口期,對接中央預算內支持的8大領域35個專項,以及省預算內投資方向,謀深謀實一批重大項目,爭取上級各類資金100億元。圍繞“七個結合”路徑、“四個判斷標準”,線上線下聯動,開展產業招商、資源招商、規劃招商、平臺招商、區位招商、市場招商,著重引進頭部企業、終端產品企業和行業龍頭,全年引進億元項目300個,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堅持重大項目領導領銜、專班推進、集中簽約、季度拉練、“四看四比”、“五化”管理,統籌保障用地、資金、能耗、排放指標,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出讓、區域性統一評價,要素跟著項目走,靶向施策促落地、促開工,續建新建億元以上重點項目713個。

  挖掘內需消費潛力。實施消費熱點培育工程,積極創建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加快商貿綜合體、特色街區建設,推進“荊楚優品”工程,培育夜間經濟、假日經濟。推進商品消費與會展旅游、文體娛樂、家政服務等服務消費融合互動,引領居民消費提質擴容。落實促消費若干政策,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促進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提振餐飲、旅游消費。擴大縣鄉消費,加強縣鄉商貿和快遞設施建設,推進快遞下鄉進村,創建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市,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帶動農村消費。健全質量標準和消費后評價體系,創建安心放心的消費環境。

  挖掘對外開放潛力。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湖北自貿區、漢江生態經濟帶等重大戰略部署,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持續推進外貿“三項工程”“破零攻堅行動”,新增出口實績企業30家。爭取漢陽海關下放全口徑海關業務,加快對外開放“大通關”建設。建設外貿綜合服務中心,組織參加廣交會、進博會、農博會、亞歐博覽會等國際展會,加快國家級出口基地建設,建成孝感紅迪拜展銷中心,提高自主品牌和本地出口比例,推動外貿優進優出。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紡織服裝、汽車零部件、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重點企業,開展海外并購、技術服務、抱團出海,提高國際化水平。加強國際友城多領域合作,建設孝感國際科技合作創新園。規范發展外派勞務。

  (五)促進“三個深化”,在區域協調上開新局

  深化城市“雙修”促城市更新。推進城市補短板強功能三年行動,孝感城區實施重點項目28個、完成投資120億元以上。啟動孝感東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和澴川路、老316國道改造,加快董永北路立交、槐蔭大道東延伸建設進度,完成槐蔭大道改造和城站路地下空間工程開發,城區外環全線貫通。完成老城區7.83平方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和城區供水保障工程。加快實施老澴河綜合治理二期,推進熊咀、嚴橋等片區“雙修”,改造老舊小區92個。加快推進靜脈產業園二期項目,完成垃圾末端處置項目建設,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利用、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體系,擴大主城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范圍,創建垃圾分類示范片區2個、示范社區10個。全面啟動新一輪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建設、提升一批創衛和創森工程,園林增綠145.5萬平方米,修復路面2.5萬平方米。推進智慧城管、智慧停車、智慧交通建設,加強小區物業規范管理,完善消防設施,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深化合作共建促孝漢同城。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成交通投資95億元,建成國省道一級公路50公里、二級公路40公里,武漢樞紐直通線、沿江高鐵開工建設,推動武漢軌道交通20號線延伸,全方位融入武漢城市圈。加快產業市場協同發展,積極對接武漢城市圈航空經濟綜合實驗區,推動市高新區創新提升,力促日商產業園提檔升級、激光產業園投產達效;加快建設市臨空區5個省級重點項目和漢孝產業園,共建孝漢合作產業示范園區。加快公共服務同城共享,推進社會保障一體化、戶籍通訊醫保卡結算和急診病歷“一本通”、IC卡一卡通。加快生態環保聯防聯治,漢江、府河流域環境治理一體化同標準對接,合力構筑武漢北部生態屏障。

  深化創先爭優促縣域經濟發展。出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措施,推進縣域經濟爭先進位,支持漢川鞏固縣域經濟百強位置,孝南、應城挺進全省縣域經濟第一梯隊,云夢、安陸建設全省縣域經濟重要增長點,大悟、孝昌建設大別山區經濟強縣。做大做強漢川紡織服裝、孝南紙(衛)品、應城化工、云夢新材料、安陸食品、大悟新能源、孝昌機電等重點產業,“一縣一業”“一鄉一品”增強縣域經濟實力。

  (六)用好“三種思維”,在綠色發展上開新局

  用系統思維治理重點領域污染。加強綜合治理、全面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實施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強化秸稈禁燒和柴油貨車污染防治,完善藍天保衛戰專項抽查督察、聯合執法機制,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加強水質預警、生態基流保障、工業源治理、重點流域及支流渠道治理,穩步提高水質達標率,“三退”還湖2.3萬畝,有序啟動汈汊湖等湖泊清淤和綜合治理。加強水源地監管,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穩定。編制實施新一輪土壤污染防治規劃,開展新增土壤污染管控、受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持續抓好畜禽養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用辯證思維推動綠色轉型。統籌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實施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落實重點水域“禁漁令”。推行企業循環化生產、產業循環化組合、園區循環化改造,完成市高新區循環化改造國家示范試點終期驗收,支持孝南建設全國生物降解新材料示范園。完善綠色消費指南,推進塑料污染治理,限制使用一次性產品,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與生活垃圾清運體系有效銜接。支持漢川電廠發展新能源,推廣新能源汽車,鼓勵低碳生活、綠色出行。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完成造林6.6萬畝,森林蓄積量增長3%,覆蓋率達19.5%,孝感創成國家森林城市。開展新一輪國土綜合整治,完成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和驗收。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爭創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高星級綠色建筑示范項目。

  用底線思維健全生態文明機制。強化“三線一單”剛性約束,加強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做好中省環保督察整改工作,嚴格“一票否決”,保護綠水青山,建設清潔鄉村、美麗家園。深化河(湖庫)長制,選聘民間河長監管支流渠系和小微水體,溝渠塘堰基本實現“三無”。健全完善國家濕地公園和森林公園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不斷增強全民生態意識,持續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支持大悟創建省“兩山”示范縣,創成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1個。

  (七)實施“五項計劃”,在民生“雙保”上開新局

  實施就業優先計劃。多渠道拓寬就業崗位,職業技能培訓2.8萬人,新增城鎮就業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1萬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推進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建設,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8000人,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就業1000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發放擔保貸款2億元,扶持3000人創業,新增大學生就業創業3000人,帶動就業1萬人。全力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實施全民保障計劃。推動企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市級統籌,全面推進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五項社保精準擴面4萬人次。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完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機制,加大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力度。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加快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建設15個輻射式養老服務點。推進孤兒集中養育,幫助老年人分享“數智紅利”,提檔升級市烈士陵園。支持慈善事業發展,開展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照護和社會服務。繼續推進公積金歸集擴面,全面排查整治農村房屋安全隱患,全市棚戶區改造1210套,市本級配建保障房1136套。

  實施教育公平計劃。深化學前教育三年行動,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做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工作,推進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達標建設,著力消除“大班額”。強化養成教育,講好思政課,加強和改進體美勞教學,鞏固提升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和“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一校一品”創建特色學校10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舉辦中小學校長論壇,開展第二屆教師梯級專業榮譽評選,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

  實施全民健康計劃。持續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人物地同防,嚴防輸入、嚴防反彈。優化疾病控制、公共衛生、公立醫院機構設置和職能職責,加快抗疫特別國債項目建設,啟動建設孝感東城醫院和市疾控中心實驗樓,提檔升級社區衛生室,補齊公共衛生短板。落實國家免疫規劃,持續抓好傳染病綜合防控。完善“三堂一室”建設,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深化全民健身“五項五進”活動,鼓勵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向公眾開放、共享體育設施,抓好社區足球場地建設試點,辦好市第六屆運動會。深化“健康孝感2030”行動綱要,全方位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持續開展國家、省級衛生城鎮創建。

  實施文化惠民計劃。推進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打造“澴川文化大講堂”“孝禮雅塾”品牌,建設城市書房30處。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促進媒體融合發展,提高“三館一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標率。持續舉辦孝文化系列活動,策劃開展楚劇展演、民間文藝大賽、“紅色文藝輕騎兵”、公益電影放映、送戲下鄉、廣場舞展演等品牌活動。創編《孝感天地》音樂劇,籌建孝感市藝術劇院,加強非遺文化和地方曲藝保護、傳承、發展,舉辦湖北省第八屆楚劇藝術節。

  (八)增強“四個能力”,在治理效能上開新局

  增強忠誠履職能力。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自覺堅持市委領導,按照“五個一流”要求,強化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工作機制,確保市委決策部署有效落實。加強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嚴格落實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

  增強依法行政能力。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按法定權限履職盡責、秉公辦事。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社會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深化政府信息公開,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啟動“八五”普法,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持續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活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深化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彰顯法治力度和溫度。

  增強綜合治理能力。推動行政資源向基層下沉,向鄉村和社區集中,做實做強“四支隊伍”,打造城鄉治理的孝感樣板。踐行“楓橋經驗”,“三調聯動”“多心合一”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做好民族宗教和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實施“互聯網+監管”,加強食品、藥品和農產品質量監管,鞏固省級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成果。推進安全生產“四大行動”,全面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完善應急救援和風險管控綜合體系,提高自然災害防抗救能力。推進立體化信息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長效開展掃黑除惡、嚴打整治,深化“雪亮工程”“一標三實五全面”和微平安系列創建,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增強清廉干事能力。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嚴格公共資金、公共資源和國有資產監管,規范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強化審計監督,防控廉政風險。堅持在一線檢驗作風,說實話、干實事、求實效;大力整治庸政懶政怠政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公務員隊伍。

  各位代表,實干成就夢想,奮進贏得未來。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永葆初心、勇擔使命,繼續奮斗、勇往直前,奮力書寫孝感發展新篇章,創造高質量發展新業績,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為加快建設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不懈奮斗!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孝感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8日 熊征宇)

2021-03-02 16:20 來源:孝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