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2日 郄英才)

2021年03月02日 16:14   來源:襄陽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1月12日在襄陽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襄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郄英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和“十三五”工作回顧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迎難而上、團結奮斗、共克時艱,奪取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創造性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迅速打響了抗疫大戰。我們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患者。全力落實“四早”“四集中”,1月24日(除夕)就部署按常住人口“萬分之二”的比例準備救治床位和病房,做到了“讓床等人、不讓人等床”;調集全市1萬多名醫護人員,組建專家團隊、集中先進設備,全力投入救治一線;實行治療費醫保報銷、政府兜底,每一名患者都得到及時有力救治。我們全力以赴阻斷病毒傳播。壓實“四方責任”,分類管理“四類人員”,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拉網式大排查和全民體溫監測,全天候封閉式管理所有社區(村組),嚴防死守入襄離襄通道,確保了社區干凈、社會面干凈。我們千方百計強化保障措施。超常規多渠道籌集防控物資,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動態平衡足額保障;開通應急公交和醫院通勤專線,保障了一線人員通行和城市運轉;1月28日(正月初四)開始在全市開展黨員干部“雙報到”,加強了基層防控力量;2月4日(正月十一)起運用“移動菜籃子”為千家萬戶配送生活物資,為所有城鎮低保戶免費發放生活物資,累計發放各類資金和物資折合4.2億元、救助困難群眾26.1萬人次,有力促進了民心安定。經過全市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努力,我市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從1月24日發布第一例確診病例,到2月24日新增病例清零,用一個月時間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3月9日在全省率先成為全域低風險區,3月底全市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常態,為打贏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作出了襄陽貢獻。轉入常態化防控階段后,我們持續強化以嚴防輸入為重點的嚴防反彈措施,疫情防控決定性成果持續鞏固,為疫后重振營造了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

  各位代表!在這場氣壯山河的抗疫大戰中,廣大醫護人員白衣執甲、奮戰一線,“雙報到”黨員干部、社區工作者、基層干部、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新聞工作者、企事業單位職工、工程建設者、志愿者堅守崗位,公交、快遞、環衛、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不辭辛勞,襄陽楚商等社會各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捐款捐物,全市人民風雨同舟、守望相助,匯聚了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為襄陽抗疫作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向寧夏、遼寧援襄醫療隊和福建援襄疾控隊,致以崇高的敬意!表示衷心的感謝!

  一年來,我們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提質效、保位次、作貢獻”的要求,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推進疫后重振。主要經濟指標降幅從二季度開始逐月收窄,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00億元左右,同比下降5.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下降6.1%、20.6%、19.8%,外貿出口額實現正增長;實際外商直接投資下降13.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0億元,下降 46.7%,稅占比達到78%,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新增城鎮就業7.06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實現正增長,穩住了經濟基本盤,兜住了民生和穩定底線,“一極兩中心”高質量發展邁出新的步伐。

  (一)抓紓困促重振,經濟運行回歸常態

  千方百計幫企業渡難關。扎實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行動,為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難題2000多個;頂格落實國家和省各類惠企政策,及時出臺市級惠企措施,為租賃非國有房屋的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或發放補貼,累計減稅降費和兌現惠企資金超過60億元;建立“金融服務方艙”促進銀企對接,全年新增貸款315億元、同比多增45億元;全年38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1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工業增值稅、市場主體開具發票金額增幅均優于全省平均水平。千方百計搶機遇增后勁。有效對接中央和省疫后重振扶持政策,一大批重點項目進入國家重大項目庫,爭取扶持資金125億元、發行債券103.8億元;大員上陣拼招商引項目,在全省率先舉辦網絡招商推介會,主要領導率先走出去抓招商,新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91個,盼盼食品、易華錄等50家行業領軍企業相繼落戶,我市在去年前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資綜合考評中名列第一;集中要素抓項目穩投資,持續開展季度項目拉練和“三集中”活動,葵花藥業產業園、格樂瑪5G設備、正大食品自動化醬鹵生產線等121個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千方百計擴內需促消費。連續投放惠民消費券1000萬元,廣泛開展消費扶貧、直播帶貨等行動,積極發展夜間經濟,成功舉辦第十屆諸葛亮文化旅游節、第六屆漢江流域(襄陽)農業博覽會,有力促進了消費回補。

  (二)抓調整促轉型,產業升級步伐加快

  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成效顯著,東風德納新能源車橋、東風股份高端智能焊裝制造等182個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竣工投產,我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獲得國務院通報表彰,谷城經濟開發區成為全國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全年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骨干企業加快成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增88家、達到1722家,是近幾年進規最多的一年;企業上市實現突破,長源東谷成功上市,共同藥業、博亞精工上市申請通過審核。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容提質。大力開展惠游襄陽行動,全市A級景區接待游客898萬人次,華僑城水樂園克服疫情影響順利開園、半年時間接待游客超過90萬人次,唐城景區接待游客量恢復到上年九成水平;智慧物流加快發展,公鐵聯運專列常態化運行,鐵路、水路貨運量占比提升;電商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我市成為全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試點城市,谷城成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新增華中科技大學成果轉化基地等省級以上創新平臺35個、科技孵化器7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5家,新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62個,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12項、授權發明專利467件,完成技術交易額136億元,全省首家綜合性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漢江科聯網惠企服務成效明顯,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三)抓關鍵補短板,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聚焦三大攻堅戰補齊高質量發展短板。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政府債務安全可控,防范和打擊非法金融活動有力有效,不良貸款壓降完成省定目標;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年度整改任務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實施深化排污權交易改革,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經驗在全國推廣,漢江襄陽段全水域實現禁捕退捕,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45天、達到274天,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均完成省考核目標,新造林16.9萬畝,南漳成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聚焦鄉村振興補齊“三農”發展短板。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通水,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防汛抗旱減災取得決定性勝利,糧食生產再獲豐收,生豬存欄超額完成省定目標;稻蝦、襄茶等特色產業加快發展,新增有機認證面積4.6萬畝,襄州區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做法得到省政府肯定;570個村完成農村“兩基”補短板強弱項建設任務,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新建改建提檔升級農村公路2886公里,改造危橋、涵洞25座,“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農村各項改革持續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聚焦應急能力提升補齊公共衛生體系短板。鄂西北(襄陽)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54個補短板項目開工建設,10家市縣兩級公立醫院平戰結合可轉換病區、市疾控和急救中心遷建等項目正抓緊推進。

  (四)抓改革優環境,市場活力加速釋放

  更大力度推進“放管服”改革。出臺市優化營商環境“32條”,在全省率先實現開辦企業“秒辦秒批”、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和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取得突破,區域性統一評價經驗在全國推廣,襄陽政府網在全國數字政府服務能力評估中名列第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個人信用積分管理全面實施,財智服務聯盟中小微企業數據增信平臺獲得財政部肯定;我市獲評“全省營商環境評價突出的市”,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持續增強,全年凈增各類市場主體3.5萬戶。更大力度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市縣兩級165家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全面完成;國企改革持續深化,遺留問題加快解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開放。襄陽自貿片區制度創新取得新成效,國家級綜合保稅區有望近期獲批,保稅加工區一期建成運營,外貿外資回穩向好,南漳食用菌出口基地成為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我市外事工作獲得外交部表彰。

  (五)抓基礎強功能,城市能級內涵式提升

  加快提升綜合樞紐功能。襄荊高鐵襄陽東站引入工程開工建設,鄭萬高鐵襄陽南段建設順利推進;襄陽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21.5萬人次,航班和客運恢復率全省領先;老谷、棗潛南高速公路正式通車,保神高速公路全線貫通,新建改建國省干線公路175公里;雅口樞紐船閘通航,新集水電站開工建設,與鹽田港集團合資的漢江襄陽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加快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繞城南高速公路、東西軸線、內環提速改造工程快速推進,鳳雛大橋建成通車,臥龍大道、襄隆大道改造完工,微循環道路改造、交通堵點疏通、公共停車位增設、公交系統升級擴能等年度任務全面完成。加快提升市政設施服務功能。新建改建污水管網50.2公里,新建泵站5座、公廁79座,居民小區垃圾分類設施覆蓋率達到80%以上,集中供暖新增4000戶、達到2.4萬戶。加快提升城市品質。改造老舊小區200個、背街小巷64條,重點街道環境、占道線桿、架空線纜、戶外廣告、違法建設綜合整治扎實有效;魚梁洲環島景觀帶、襄城濱江路東延伸段景觀帶、樊城江灘公園二期建成開放,新增綠地面積176.5萬平方米,城市顏值更加靚麗。

  (六)抓保障優治理,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克服財政大規模減收的巨大壓力,堅定不移加大民生投入,市政府年初確定的民生實事26個項目完成24項,其中14項超額完成,春園路和漢江路綜合整治、襄陽大道“搓板路”改造等2項春節前可以完成。全力以赴穩就業。深入實施就業營銷計劃,千方百計提供就業崗位37萬個,點對點輸送外出務工4萬余人。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城鄉居民醫保實現市級統籌,職工重大疾病醫療互助制度覆蓋16.8萬人,藥品和醫用耗材加成全面取消;社保“三險”擴面新增15萬人次,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低保待遇進一步提高,發放失業和困難人員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救助8.5萬人次;新增各類養老床位2374張。推進教育公平優質發展。堅持教育投入“兩個只增不減”,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2925個、義務教育學位22820個,襄陽四中新校區投入使用,湖北文理學院新校區建設順利實施,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研究生院開工建設,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現代農業研究院)前期工作扎實推進。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醫共體實現縣域全覆蓋,縣級以上醫院重大疾病救治能力明顯提升,襄州區醫院、谷城縣中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棗陽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得國務院表彰;愛國衛生運動取得明顯成效,國家衛生縣城實現市域全覆蓋。大力發展公共文化體育事業。市圖書館、古城墻博物館、唐城“非遺”館正式開放,市博物館主體完工,東津體育運動公園開工建設;全市創作抗疫主題文藝作品5000余件,組織惠民演出1500余場,為干部群眾戰疫情、保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深入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黨建引領‘三治’融合智能支撐”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全面建立,以放權賦能為重點的社區治理改革取得突破,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明顯提升;平安建設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累計打掉涉黑犯罪組織24個、涉惡犯罪集團18個、涉惡犯罪團伙304個,社會治安持續好轉,生產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數大幅下降,我市成為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

  與此同時,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力度加大,我市蟬聯“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谷城獲評“全國雙擁模范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工作全面完成。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慈善、助殘、紅十字事業等都實現了新發展,審計、統計、氣象、檔案、保密、史志、對臺、僑務、工商聯、民族宗教、對口支援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挑戰前所未有,斗爭艱苦卓絕。我們以政治引領提站位、強定力、聚合力,鞏固深化政府系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走深走心走實,各級公務人員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有力推動了中央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市委工作安排落地生根。我們以攻堅之志轉作風、迎大考、打硬仗,在疫情阻擊戰和疫后重振的民生保衛戰、經濟發展戰、社會穩定戰等大戰大考中沖鋒陷陣、奮勇向前、創造性應對,用擔當作為書寫精彩答卷。我們以苦干實干抓落實、破難題、促發展,緊盯產業升級、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重點,科學施策、掛圖作戰、全程倒逼推進突破;聚焦營商環境優化、市場主體紓困、遺留問題化解等痛點難點,清單管理、明察暗訪、閉環推進,用實招實力推動疫后重振。我們以依法行政轉職能、優治理、正風氣,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提升了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應對風險的能力和水平;堅決扛起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持續深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襄陽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這五年,發展勢頭持續向好,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經濟總量突破4800億元,躍居全省第二位,跨入全國城市50強,高新區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31位,棗陽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襄州、谷城、棗陽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重點縣(市、區),納入全省考核的 7個縣(市、區)連續四年全部榮獲“全省縣域經濟工作成績突出單位”稱號。

  ——這五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顯著提高。減量化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十大重點工程深入推進,預計三次產業結構由2015年的11.3:50.6:38.1優化為11.0:46.5:42.5,傳統產業智能化和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不斷加快,省級以上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和科技小巨人企業達到62家,我市成為全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省級以上電子商務示范縣(市)實現全覆蓋,古隆中成功創建5A級景區,我市成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城市、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城市、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域推進,糧食生產連續五年獲得豐收,特色產業基地發展到88萬畝,襄陽高香茶入選全國特色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

  ——這五年,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內生動力顯著增強。高新技術企業達到641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1000億元、居全省第二位,獲得省級以上科技獎勵50項,中航精機、三環鍛造分別獲得國家和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產業技術研究院相繼落地,達安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測試基地通過國家級認定,我市連續五年獲得“全省科技創新綜合考評先進市”稱號。“無申請退稅”“公證最多跑一次”等10多項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3.5萬戶,穩居全省第二位。五年累計引進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683個,麥格納、弗吉亞等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及上市公司125家;實施省市重點項目623個,清華同方電腦、奧利斯智能裝備等69個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項目相繼投產,集聚了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這五年,中心城市能級躍升,區域影響力顯著擴大。漢江生態經濟帶的引擎作用不斷增強,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地位持續鞏固。襄陽邁入高鐵時代,形成了直達北上廣深的“高鐵交通圈”,民航網絡基本覆蓋國內直轄市、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所有縣(市)均通兩條以上高速公路,我市成為骨干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襄陽自貿片區加快崛起,制度創新指數居全國43個片區第18位,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行,構建國際物流大通道9條,漢江流域開放高地加快形成。

  ——這五年,美麗襄陽加快建設,城鄉面貌顯著蝶變。“一心四城”都市空間格局不斷優化,快速路網體系加快形成;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架空線纜綜合整治大規模推進,建成區斷頭路全部打通、黑臭水體全面消除,公共交通、標準化菜市場、公共廁所等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新增綠地1040萬平方米,襄陽古城和“三江五岸”全面亮化,大美襄陽魅力彰顯。縣城、特色鎮、美麗鄉村建設一體推進,建成省級以上美麗鄉村98個,宜城、南漳、老河口成為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示范,吳店鎮、仙人渡鎮成為全國特色小城鎮。“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扎實有力,河湖長制、山林長制全面推行,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取得顯著成效,“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大氣、水、土壤環境保護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我市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城市,保康成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文明創建工程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24個單位獲得全國文明集體榮譽。

  ——這五年,全面小康勝利在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南漳、保康、谷城三個貧困縣“摘帽”,346個貧困村出列,37.5萬貧困人口脫貧。農村飲水安全實現全覆蓋。就業形勢持續穩定,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各項保障和救助標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經濟增長。學前教育保障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高等教育補短板取得重大突破;健康襄陽建設深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三醫聯動”獲得湖北改革獎;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榮獲全國綜治“長安杯”,成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市,社會大局持續和諧穩定。

  ——這五年,作風建設不斷加強,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取得顯著成效。持續開展落實年、擔當年、攻堅年等作風建設年活動,以強烈的政治擔當和為民情懷持續推進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全面開展招商合同清理兌現,對2014年以前未履約的94個招商合同,依法協商終止50個,完全履約42個,還有2個正在協調推進。全力解決商品房“辦證難”,中心城區購房多年未能辦證的67個小區16260戶中,已有12489戶具備登記發證條件,其中5998戶已辦理不動產權證書。全力解決征遷還建逾期問題,中心城區逾期未安置到位的37個征遷還建項目、24354套還建房,已有18876套完成分配交房,剩余5478套正在緊張施工。全力化解信訪積案,2017年以來對1088件信訪積案實施集中攻堅,已成功化解1029件。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處置,回應了群眾關切,化解了發展包袱,促進了社會穩定,錘煉了干部作風。

  各位代表!實干成就夢想,奮斗鑄就輝煌!五年來,襄陽發展躍上了大臺階,邁入了新階段,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年的成就,根本在于習近平總書記掌舵領航,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決策、科學部署、強力推進,在于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凝結著全市廣大干部群眾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為襄陽發展作出貢獻的全市人民,向駐襄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駐襄單位,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襄陽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我市最大實際,實現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發展質效不高,城市功能不強,與“一極兩中心”地位不相適應;新動能支撐不足,主導產業接續成長不力,交替領先的產業格局尚未形成;首創性改革不多,科技創新能力不強,開放發展水平不高;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社會保障以及少數政府部門和公務人員的能力作風與人民群眾的要求尚有較大差距。我們將正視矛盾、直面問題、攻堅克難,采取強有力措施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促進“一極兩中心”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二、“十四五”發展目標任務

  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省委十一屆八次和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部署,市政府組織編制了《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提請大會審議。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五年,立足“兩個大局”看襄陽,我們仍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疫情造成的損失短期內難以全面修復,我市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但總體上看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實施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拓展了發展新空間;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長江經濟帶發展、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縱深推進,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布局,帶來了發展新機遇;近幾年我市深入推進減量化增長和高質量發展十大重點工程,形成了有力發展支撐;偉大抗疫精神轉化為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精神動力,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擘畫的美好藍圖點燃了全市上下開拓進取的奮斗激情。我們必須以全面、辯證、長遠、系統的眼光,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面臨的新形勢,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既要增強憂患意識,發揚斗爭精神,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長期準備;又要增強機遇意識,保持戰略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奮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襄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確定“十四五”發展定位是:緊緊圍繞建成名副其實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重要綠色增長極,突出強產業、強功能、優環境、優治理,加快打造“四大城市群”融合互動的戰略鏈接,努力建設“大循環”“雙循環”的區域節點、骨干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全國有影響的區域創新中心、功能強勁的區域市場樞紐、國家智能制造基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國家“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十四五”主要發展目標是:經濟總量突破7000億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 7%以上,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6%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與經濟增長同步,降低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完成省定目標,全力打造“產業興、經濟活,環境優、市場旺,功能強、生活美,治理好、百姓樂”的大美襄陽。

  緊扣“十四五”發展定位,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領導,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高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和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必須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突出發展第一要務,激發創新第一動力,廣聚人才第一資源,加強創新能力和體制機制建設,推動創新創造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著力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加快推動產業整體邁向中高端,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效益,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新格局。

  必須堅持深化改革開放。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為重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關鍵領域、重點環節改革,深入推進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合作,積極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著力增強改革開放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不斷提高區域核心競爭力,形成推動和促進“一極兩中心”建設的強勁動力和活力。

  必須堅持推進綠色發展。堅守生態環境底線和紅線,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踐路徑,大力推進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強化生態環境建設、污染防治和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襄陽,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引領漢江生態經濟帶綠色發展。

  必須堅持安全高效治理。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法治化”與“現代化”齊頭并進,強化系統思維、底線思維、法治思維,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挑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市域治理能力和效能進一步提高,法治襄陽和平安襄陽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三、2021年工作安排

  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第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北、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好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按照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安排,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注重需求側管理,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突出強產業、強功能、優環境、優治理,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建設骨干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性市場樞紐取得新突破,確保打造“大循環”“雙循環”區域節點和“一體兩翼三帶”布局實施見到新成效,確保“一極兩中心”建設邁上新臺階,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作出“襄陽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城鎮新增就業5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穩定在95億斤左右。重點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打造產業強市

  強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作用。實施新興產業倍增計劃,重點抓好國太陽機器人、駱駝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等64個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力爭成功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加快布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全力打造中部地區重要工業數據樞紐,培育壯大數字經濟。強化先進制造業主導作用。實施制造業集群發展工程,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為重點,聚焦壯大“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壓實“鏈長”制,實行“六個一”培育機制,扎實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質量提升行動,重點抓好襄陽煙廠搬遷改造、中車軌道交通電車等31個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工業項目,實施100個智能制造項目,力爭全年竣工投產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20個、千萬元以上技改項目16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力爭企業上市實現新突破。強化現代服務業驅動作用。實施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工業設計、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突出抓好襄陽鐵路物流基地、浩吉鐵路襄州物流基地、傳化公路港、小河臨港物流園等重大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積極創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0家。

  (二)著力建設區域創新中心

  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建好用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襄陽航空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先進制造工程研究院、湖北工業大學產業研究院、航天42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等重點平臺,申報省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15家以上,新增省市級重點實驗室10家以上。狠抓關鍵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實行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實施重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20項,力爭全年獲得授權發明專利500項,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140億元以上。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扎實開展“規進高”“小升高”行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0家以上,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00家以上;新增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以上,新入孵企業400家以上。推動創新園區提檔升級。支持襄陽高新區創建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支持谷城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支持棗陽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支持老河口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抓好襄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加快集聚創新人才。實施緊缺人才引進計劃、首席技術專家計劃和“新時代魯班培育計劃”,力爭引進國內外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70個、大學生就業創業1.6萬人,培養技能人才2萬人。加強科技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業,依托漢江科聯網建立覆蓋全市的科技創新服務網絡。

  (三)著力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

  全力打造區域市場樞紐。以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為目標,推動城市商圈和專業市場轉型升級,補齊中高端消費功能設施短板,加快實施王府井商貿綜合體、鼓樓商場遷建等重點項目,改造提升傳統商業街區,積極發展夜間經濟、假日經濟;促進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大力發展新零售和直播經濟;堅持房住不炒,加快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探索發展長租房市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面落實鼓勵汽車、家電消費政策,持續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推進鄉村生活消費服務中心全覆蓋,扎實抓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深入挖掘縣鄉消費潛力;更大力度激發文化旅游消費活力,完善旅游標準化服務體系,推動華僑城奇趣童年和奇妙鎮、關圣古鎮一期等一批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成運營,積極創建荊楚文旅名縣、名鎮、名村。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強化產業鏈招商,在引進頭部企業、整機企業、成品企業、“小巨人企業”和功能性平臺上著力突破,力爭全年引進投資過5億元的工業項目130個以上,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和上市公司45家,實際到位資金同比增長8%。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突出先進制造業、“兩新一重”和補短板強功能等重點領域,爭取更多項目進入國家和省“十四五”規劃和投資計劃,加快實施829個億元以上重點項目,突出抓好158個投資過10億元的重大項目,力爭16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全力推進高水平開放。加強襄陽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確保綜保區順利獲批并封關運行,積極爭取一類航空口岸納入國家“十四五”口岸規劃,促進國際貿易內外聯動發展,新增進出口實績企業30家,著力創建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壯大加工貿易規模;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度參與國際產能合作。

  (四)著力優化營商環境

  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以企業評價為第一評價,以市場主體感受為第一感受,扎實開展“服務年”活動,深入落實省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推進“千名干部進千企”常態化,當好“有呼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全面落實惠企政策,加大助企紓困力度,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依法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激發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活力;加快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體制機制,實施企業信用培植工程,推廣新型擔保和數據增信機制,提高制造業企業和小微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占比、融資可獲得性,扎實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以優化制度供給持續推進營商環境革命,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加快“證照分離”全覆蓋;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全面整治超時辦理,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區的業務流程再造與系統重構,大力實施“無申請兌現”和24小時在線服務,建設“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全面推行“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容缺辦理制、告知承諾制和拿地即開工;實施審慎包容監管,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加強誠信政府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大重點領域改革力度。實施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搭建全市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完善財政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機制,加強政府債券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債務風險,提高財政治理能力;加快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管理改革,強化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機制,扎實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增強國有企業發展活力。

  (五)著力推進鄉村振興

  推進農業提質增效。啟動實施新一輪水利補短板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服務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和引江補漢工程,加快實施襄陽分水口配套工程,加強農業實用技術推廣、人才培訓培養和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和標準化生產,穩定百億斤糧食產能,力爭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恢復到正常年份水平,建設20個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實施化肥零增長和有機肥替代行動,提升農膜回收、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加快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鄉村產業發展格局,更大力度打響中國有機谷、襄陽高香茶、襄陽牛肉面、襄陽清水蝦等區域公用品牌;推廣襄陽正大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實施農產品加工業“強鏈”“補鏈”“延鏈”工程,著力在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上強力突破,加快打造農業產業化強市。推動鄉村建設提速提質。全面推進農村“兩基”補短板強弱項建設,加快實施農村交通“三雙工程”,加強“四好農村路”示范創建,抓好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農村違法占地建房專項整治和農村房屋安全管理,深入開展“五清三建兩管一改”村莊清潔行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扎實抓好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繼續抓好宜城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穩妥推進農村綜合服務互助合作試點,加大金融助農力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嚴格落實五年過渡期要求,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能力,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

  (六)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加快提升區域中心城市功能。高質量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專項規劃,完成“多規合一”,實現國土空間規劃管理“一張圖”。完善東津新區基礎設施和園區配套設施,推動襄州區與主城區一體發展;強力推進城市建設補短板工程,提升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優化城市路網體系,成功創建“公交都市”;完善城市生態系統,抓好襄水岸線修復生態提升、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高新區連山湖生態公園、樊城環形綠道、襄州“一江兩河”生態景觀等重點工程,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市容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加快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抓好縣城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市政公用、產業配套等基礎設施提能升級,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治理效能;實施擦亮小城鎮行動,抓好8個省級試點鎮創建,啟動20個市級試點鎮創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壯大,形成“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梯隊,支持棗陽沖刺全國縣域經濟50強,支持宜城、谷城、老河口全力沖刺中部50強。加快提升骨干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全力服務鄭萬、襄荊高鐵建設;開工建設襄陽至南漳高速公路,力爭棗潛北、繞城南高速公路主體完工,做好襄陽至宜昌、襄陽至新野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積極謀劃老河口-谷城-南漳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漢江襄陽港和新集水電站,確保雅口樞紐全面竣工、小河港開港運營;積極推進襄陽機場飛行區改擴建前期工作,增加航線航班,提升通達能力;實施207國道改線工程,抓好西南山區對外通道和“南保谷”旅游公路建設,改造國省干線公路100公里,完善市域交通體系。

  (七)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強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完成省定空氣質量考核目標,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推進河湖長制常態長治,全面完成人口密集區危化企業、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和漢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任務,確保漢江干流水質穩定、國家考核的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抓好污染場地土壤修復,保障土壤環境安全。持續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嚴格落實“漢江十年禁漁”和野生動物禁捕禁售禁食措施,保護自然生態系統;全面推行山林長制,實施“綠滿襄陽”再提升和“千村萬樹”行動,抓好鄂北防護林、國家儲備林、漢江兩岸造林綠化、鄉土苗木繁育基地等重點工程,新增造林18.56萬畝,深化森林城鎮和鄉村創建。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施節能節地節水行動,創建節水型城市;廣泛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使用;積極推進用能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加快重點行業領域綠色化改造,創建綠色工廠,建設綠色礦山;支持谷城國家“城市礦產”基地和老河口國家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創新發展,抓好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爭創國家無廢城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八)著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

  堅決落實“黨政機關要堅持過緊日子”的要求,再壓減“三公”經費5%以上,將更多資源和財力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開展常態化大規模多方式職業技能培訓,推動創業帶動就業,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持續推進社保擴面,探索城鎮職工醫保市級統籌,推動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城鄉統籌,提高社會救助標準;繼續抓好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農村“三留守”關愛保護體系。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加快建設健康襄陽,堅持“晴天帶傘”“撐傘避雨”“打傘干活”“修傘補強”,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以嚴防輸入為重點嚴防反彈,強化“人物地”同防,嚴格全覆蓋全流程閉環管理,狠抓常態監測預警,提升快速響應和處置能力,全力打好冬春季疫情防控阻擊戰,加快公共衛生補短板特別國債項目建設,深化“三醫”聯動改革,推進臨床重點專科提質擴面,深入實施“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積極發展嬰幼兒照護和老年人、殘疾人健康服務事業;大力發展公平優質教育,持續改善各類學校辦學條件,加快消除大班額,繼續增加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高鄉村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質量,支持縣域高中高質量發展,抓好湖北文理學院新校區建設和“雙一流”高校創建,加快建設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研究生院、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現代農業研究院),支持湖北文理學院理工學院創建應用型本科院校,支持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設“雙高”院校、開展本科教育試點,支持襄陽技師學院建設國家重點技師學院、申辦高等職業院校;積極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力爭市文化藝術中心、市博物館投入使用,因地制宜建設城市書房,廣泛開展文化體育惠民活動,實施襄陽古城和鳳凰咀遺址保護工程,積極推進“萬里茶道”申遺,辦好襄陽馬拉松等賽事,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質。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扎實開展全國市域治理現代化試點和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深入落實市域社會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十大重點工程37項重點任務,常態化開展黨員干部“雙報到”活動,積極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引導市場主體和社會力量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實現中心城區居民小區物業服務、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監督全覆蓋;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綜治中心運行機制,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機制化常態化,持續鞏固全國“長安杯”創建成果;加強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能力體系建設,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堅決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實施食品放心工程,確保食品藥品安全。鞏固“雙擁”創建成果,提高退役和現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抓好第七次人口普查、對口支援、民族宗教等工作。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著力提高推動發展的過硬本領,鍛造務實擔當的過硬作風。以政治建設聚合力促發展。學思踐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始終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做好工作、推動發展。以能力建設強本領抓發展。促進政府系統各級干部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學習實踐中深化對嚴峻挑戰下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增強“八項本領”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七種能力”,在斗爭實踐中經風雨、壯筋骨、長才干,在解放思想中解難題、闖關隘、破困局,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以作風建設樹新風保發展。堅持苦干實干,爭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久久為功、善作善成,把規劃藍圖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堅持依法履職,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深入實施《襄陽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自覺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主動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堅持從嚴治政,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整治“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堅決支持政治巡察、紀檢監察和審計監督工作,狠抓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著力打造清廉政府。

  四、扎實辦好2021年民生實事

  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集中財力,扎實辦好民生實事。

  1.新建改造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門診或診室121個;為全市2157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務包,為27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置移動醫療衛生服務車。

  2.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18所、增加學位20760個,其中中心城區7所、學位6690個;新建改擴建公益普惠性幼兒園15所、增加學位3860個,其中中心城區5所、學位1610個。

  3.全市改造老舊小區300個,其中中心城區改造200個。

  4.對中心城區丹江路、榮華路等7條主次干道實施架空線纜、占道桿塔和廂柜綜合整治;集中治理一批積水漬澇點,確保不因降雨導致主干道交通中斷;新增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

  5.中心城區智能化改造交通路口5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000個,實施智慧化停車管理;新開通和優化5條中心城區公交線路,啟動襄州區鄉鎮交通班線公交化改造。

  6.在中心城區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社區20個,建成家庭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5個,在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小區實現家庭廚余垃圾單獨收運和處理。

  7.新建改建標準體育場4個、3000座以上體育館2個、游泳館3個;新建更新中心城區社區文體廣場40個、全民健身路徑及“一場兩臺”(一個籃球場、兩個乒乓球臺)40套。新建改建中心城區戶外職工愛心驛站100個。

  8.落實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示范項目30個,新增護理型床位1000張;新建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5個、老年人幸福食堂10個。

  9.建設5G基站3800個,實現中心城區5G網絡全覆蓋;完成292個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建設,實現偏遠地區村莊4G網絡全覆蓋。

  10.完成928個、啟動936個村“兩基”補短板強弱項建設;新建改建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000公里,改造公路危橋160座。

  各位代表!新的歷史使命召喚我們勇于擔當、奮發作為,新的偉大斗爭需要我們激流勇進、奮力爭先。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緊緊依靠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同心同德、開拓進取、頑強奮斗,不斷開創“一極兩中心”高質量發展新境界,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名詞解釋

  “四早”“四集中”:指在新冠肺炎救治過程中,實行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四方責任”:指在疫情期間,把全市動員起來,全面落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的四方責任,建立全社會共同防控體系。“四類人員”:指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疑似患者、不能排除感染可能的發熱患者、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雙報到”:指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到聯系點社區報到,協調解決社區治理中的困難和問題;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承擔社區黨組織分配的社區治理任務。

  “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事聯辦”“跨省通辦”:“一網通辦”指借助信息化手段,做到“審批只進一張網、事項全省(全國)可通辦”;“一窗通辦”指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讓群眾在一個窗口就可辦妥全部業務;“一事聯辦”指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多事項聯辦,實現“關聯事項、一表申請、一鏈辦理”;“跨省通辦”指打破地域阻隔和部門壁壘,打通業務鏈條和數據共享,企業和群眾跨省辦事實現“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地辦”。

  “拿地即開工”:通過告知承諾制、提前審查制、并聯審批制等改革,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的前提下,確保項目在土地交付前完成開工所需的全部行政審批事項,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書的同時,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實現“拿地即開工”。

  “無申請兌現”:依托政府部門信息共享、數據對比,以及主動服務、上門對接等方式,對常規性、高頻次惠企政策,無需企業申請,直接兌現。

  “兩個只增不減”: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

  “三治”融合:指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是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的全省區域發展布局。“一主引領”,即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對全省的輻射帶動作用;“兩翼驅動”,即堅持塊狀組團、扇面發展,推動“襄十隨神”“宜荊荊恩”城市群由點軸式向扇面式發展,打造支撐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南北“兩翼”。加強襄陽、宜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支持襄陽加快建設漢江流域中心城市,支持宜昌加快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中心城市,增強綜合實力,充分發揮對“兩翼”的輻射引領作用。“全域協同”,即堅持點面支撐、多點發力,支持全省各地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比較優勢競相發展,打造更多高質量發展增長極增長點。

  “大循環”“雙循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體兩翼三帶”: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通過的《中共襄陽市委關于制定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完善“一體兩翼三帶”區域發展布局,持續優化中心城區“一心四城”空間體系、功能形態,以棗陽、河谷組團為“兩翼”,培育區域經濟增長極和聯結點,著力打造沿漢江特色城鎮帶、沿漢十先進制造業帶、沿麻竹生態旅游帶,形成區域發展雁陣效應。

  “四大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

  市域社會治理補短板強弱項十大重點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為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聚焦補齊重點領域短板弱項,部署實施的十大重點工程,即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程、國企改革遺留問題專項攻堅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工程、風險隱患防范化解工程、平安建設工程、智慧治理提升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公共衛生和健康提升工程、城市品質提升工程、陽光關愛工程。

  “六個一”培育機制:即實行“一個產業集群、一名市領導包保、一個專班推進、一個規劃引領、一套政策支持、一個園區承載”的“六個一”產業集群培育機制。

  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即中高端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摩擦材料產業集群、高端紡織產業集群、精細化工產業集群、品牌糧油產業集群、肉制品加工產業集群、食用菌加工產業集群、特色食品產業集群、包裝設計產業集群、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即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航空航天產業集群、軌道交通維保裝備產業集群、智能制造裝備產業集群、電能優化系統產業集群、智能終端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新材料產業集群、信息服務產業集群、科技服務產業集群。

  農村交通“三雙工程”:是指以鄉鎮對外雙通道、鄉鎮內部雙循環、行政村通雙車道為標準的農村公路建設。

  “五清三建兩管一改”:是我市實施的村莊清潔行動,“五清”即清垃圾、清塘溝、清糞污、清道路、清農業廢棄物;“三建”即因地制宜建設小花園、小菜園、小果園;“兩管”即建立公共設施長效管護機制和公共區域、農戶房前屋后常態保潔機制;“一改”即逐步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生活習慣。

  “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國家衛健委、醫保局、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深入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五個一”服務行動的通知》,“五個一”服務即“一體化”共享服務、“一碼通”融合服務、“一站式”結算服務、“一網辦”政務服務、“一盤棋”抗疫服務。

  “七種能力”: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

(責任編輯:石蘭蘭)

精彩圖片

襄陽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1月12日 郄英才)

2021-03-02 16:14 來源:襄陽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