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1日 梅世彤)

2021年02月23日 13:37   來源:滄州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1年2月1日在滄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滄州市人民政府市長 梅世彤

  各位代表:

  從今年開始,我市將實施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請各位代表對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連同《滄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一并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我市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滄州積蓄勢能、拼搏競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事業取得突出成績的五年。五年來,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抵御經濟下行壓力和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實現了一系列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大突破,滄州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一)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順利實現“三個圓滿收官”。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動經濟平穩健康高質量增長。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699.9億元,五年年均增長6.3%,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三位;全部財政收入連續突破500億元、600億元,年均增長6.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75.4億元,年均增長8.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分別增長5.5%、7.8%和6%,“十三五”規劃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19.95萬農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67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7個貧困縣在全省率先整體摘帽;地區生產總值和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2010年實現翻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歷史性成就。

  (二)深度融入協同發展大局,在踐行重大國家戰略實踐中創造“滄州現象”。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與京津雄全方位對接合作成效明顯。單體最大的非首都功能疏解制造業項目——北京現代滄州工廠整車產量突破55萬輛,北汽新能源(黃驊)產業基地實現量產,全市整車生產能力達90萬輛;規模最大的整體專業承接園區——北京、天津生物醫藥產業園加快建設,北京協和藥廠、石家莊四藥等51個項目相繼落戶,完成投資超百億;承接效果最優的批零服務業項目——東塑明珠商貿城引進北京批發商戶1萬余戶,560家服裝加工企業入駐明珠國際服裝生態新城。三大新興產業從無到有、落地生根,被國家部委譽為“滄州現象”。科技、教育、醫療對接成果豐碩,北航科技園建成投用,河間獲批“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與北師大、南開大學等7所知名院校開展深入合作,同北京301、天津腫瘤等52家醫院實現聯合辦醫。全市人民翹首以盼的石衡滄港城際鐵路開工建設,黃大鐵路(河北段)竣工投用,曲港高速(曲陽至肅寧段)、京滬高速(滄州市至冀魯界段)、津石高速(滄州段)建成通車。滄州與京津地區對接成果實實在在,前景廣闊。

  (三)堅持港產城協調并進,沿海開發建設呈現嶄新局面。舉全市之力發揮沿海有港優勢,搭平臺、引項目、興產業。《滄州黃驊港總體規劃(2016-2035)》獲省政府批復,20萬噸級航道、20萬噸級礦石碼頭竣工投用,綜合保稅區首期具備封關驗收條件。黃驊港吞吐量首次突破3億噸,連續兩年居全國沿海港口前十位,完成集裝箱73萬標箱,均創歷史新高。加強與中海油、法液空、美國嘉吉等國內外500強企業合作,累計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692個、總投資2875億元,鑫海化工四期、利和知信高性能樹脂等430個項目竣工投產。“九路三互通”“七河一堤”城市先導工程啟動實施,中東歐商務中心等城市標志性工程開工建設,滄海文化風景區十里金沙灘、恒大文旅城首期等一批高端康養文旅項目建成開放,渤海新區獲評“中國最佳運動康養休閑旅游景區”“中國最佳品質文化旅游目的地”。一個有港口帶動、有產業支撐、有城市縱深、有文化滋養的現代化新區雛形顯現。

  (四)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駛上快車道。堅持政策扶持、示范引領,鼓勵支持重點行業實施技術創新、企業登臺階行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達到795家、11264家,是2015年的6.2倍和2.6倍;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76件,是2015年的1.8倍。堅持創新驅動、平臺帶動,為產業發展賦智賦能,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累計投入158.7億元,年均增長26.5%;建成省級以上“雙創”平臺89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15家;成功引進華為云計算中心、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等項目,建設5G基站2000余座,成立滄州市工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引導千家企業“上云”。堅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萬企轉型”“雙百工程”取得顯著成效,規上工業企業超過2000家,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0家,“6+5”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44.4%。服務業支撐作用明顯,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441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7%;快遞業務量比2015年增長9.4倍,進入全國50強;連續舉辦四屆滄州市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接待游客數量和旅游總收入實現翻番。現代農業穩步發展,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20家,土地流轉率55%,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到70%。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為8.5:38.8:52.7。

  (五)全面提升規劃建設水平,城鄉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堅持以“六城同創”為抓手,以重點城建工程為帶動,進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促進城區擴容提質、城鄉統籌發展。中心城區新改建九河路、南北繞城等25條城市道路;主次干道排水管網全部實現雨污分流;改造老舊小區545個,惠及28萬人;集中供熱面積3500萬平方米,是2015年的1.7倍;新建天成名著、香堤榮府等63個精品小區,新增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821.2萬平方米,是“十二五”時期的1.3倍;滄州動物園建成開園,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投入使用;新建改建公園、游園53個,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3%。滄州獲評“國家節水型城市”,并連續兩年獲“中國領軍智慧城市獎”。高標準編制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系列規劃,河道清淤、垃圾清理等基礎工程全面啟動,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建成開放,古老的“母親河”煥發新生機。縣城建設全面升級,建成4個省級文明城市、7個省級潔凈城市;任丘、黃驊、海興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省級園林城市(縣城)實現全覆蓋。城鄉道路建設突飛猛進,市域公路通車里程達1.9萬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新改建農村公路4000公里,黃驊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完成,河間、肅寧等一批先進典型列為全國試點;138萬戶農村居民用上天然氣,337萬農村人口喝上長江水;改造農村廁所42萬座,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全覆蓋。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比2015年提高7.4個百分點,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發展格局加快構建。

  (六)“放管服”改革全面加力,對內對外開放水平躍上新臺階。認真落實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各項要求,五年累計銜接取消下放審批事項602項;在全省率先建成市縣鄉村四級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項目審批、核準、備案較省規定時限縮減33.8%、26.5%和23.1%,企業開辦實現1日辦結;市場主體總數達到55.8萬戶,是2015年的2.1倍。1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完成“四項改革”任務,探索建立“標準地+承諾制”“一會三書一證”制度,實現由“項目等地”向“地等項目”轉變。71家市屬國有企業改革退出基本完成,組建成立滄州交發、大運河集團,市屬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走在全省前列。金融市場持續活躍,全市銀行業存貸比58.8%,掛牌上市企業166家,市金控風險緩釋基金為中小企業節省融資成本3.8億元。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區獲國家工信部批準設立,中東歐中小企業合作論壇成為我國對外交流的新窗口。成功舉辦“海歸博士滄州創新創業行”“創業中華海外僑商滄州行”等招商推介活動,累計簽約項目4000余個、總投資超8000億元。五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33.7億美元,完成外貿進出口211億美元,分別是“十二五”時期的1.8倍、1.6倍。

  (七)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全力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清潔能源供暖、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六大攻堅行動,完成“雙代”工程146.2萬戶,整治散亂污企業近萬家,PM2.5平均濃度提前一年完成省定目標,優良天數比2015年增加18天。持續開展水污染治理行動,13個重點河流國省考斷面、5條國控入海河流全部實現達標消劣。大力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累計壓減4.2億立方米,關停取水井5971眼,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建成通水。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五年累計營造林22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3%,比2015年提高5.5個百分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接續實施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財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達81.5%。城鎮新增就業43.4萬人,改造棚戶區4.69萬套、農村危房1.48萬戶,城鄉低保標準較2015年分別增長61.3%、95%。堅持教育優先,新改建市二幼分園等公辦幼兒園76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超過80%;新改擴建上海路、十七中等1139所中小學,“大班額”比例由23.5%下降到1.6%,全市提前兩年全部通過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認定;職業和高等教育水平穩步提升,滄州醫專入選國家“雙高計劃”。黃驊市健聯體做法被國務院大督查列為典型經驗推廣,166家鄉鎮衛生院與5545個村衛生室實現一體化管理。建成全省首家氣膜滑冰館,中心城區人均體育設施數量居全省首位,“8分鐘健身圈”初步形成。承辦舉辦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節、中國?滄州國際武術節等系列活動,滄州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平安滄州建設卓有成效,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打贏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收官戰、決勝戰,打掉涉黑組織18個、惡勢力集團36個、團伙124個;依法處置三里家園等信訪問題,一批重大風險隱患得到有效解決,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深入開展,軍轉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率、滿意率實現“雙百”目標,滄州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五連冠”。民族宗教、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八)堅定不移跟黨走,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全面加強。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把準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深化糾正“四風”和作風紀律專項整治,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嚴細深實快”作風教育,推進實施“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等活動,政府治理水平和行政效能不斷提升。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公眾監督,五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022件、政協提案2472件,辦結率均達100%。維護憲法權威,嚴格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全市上下同舟共濟、應對挑戰、攻堅突破、圓滿收官的一年。一年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沉著應對、精準施策,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把“三個關口”,落實“四早”措施,筑牢“三道防線”,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持續強化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廣大黨員干部聞令而動、勇挑重擔,廣大醫務工作者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群防群控,將涓滴之力匯聚成磅礴偉力,構筑起守護生命的銅墻鐵壁,交出了“大戰大考”特殊年份的滄州答卷。一年來,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聚焦年度目標任務,深入開展“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活動,制定出臺援企穩崗、減稅降費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幫助企業闖險灘、渡難關,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牢牢穩住經濟基本盤,全市主要指標逐月回升、持續增長,整體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一年來,面對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調高標尺、加壓奮進,找準引爆點、狠抓增長點,組織開展六批重點項目集中開工,高規格舉辦第八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中國-中東歐國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視頻信息交流洽談會。特別是推進實施了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兩個“百日攻堅”和新高地產業示范園全覆蓋“雙競賽”活動,簽約項目445個,是既定目標數的1.7倍,全市上下抓項目、跑項目、爭項目的氛圍日益濃厚,大發展、快發展的勢頭剛猛強勁。一年來,面對人民群眾對建設宜居宜業城市的新期盼,我們優化環境、提升品質,圍繞開展“三創四建”活動,抓關鍵、抓難點、抓特色,著力做好“綠化、美化、香化、亮化”文章。實施中心城區嚴管嚴控行動,累計拆違拆臨7093處、51萬平方米;開展縣城規劃建設大比武活動,全省縣城建設品質提升現場觀摩會在我市召開;深入實施交通秩序整治提升工程,“一路一方案”“一點一措施”,逐路段清除“攔路虎”、增加便利度,施劃停車泊位增至8.2萬個,交通擁堵指數下降10.2%。滄州喜獲“河北省文明城市”稱號,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提名。一年來,面對各種復雜矛盾和風險隱患,我們分兵把守、協同作戰,大力開展信訪積案攻堅擂臺賽活動,成功化解了一批積案、難案、“骨頭案”。全力攻堅6個重點領域清理規范,積極配合人大開展“6+1”聯動監督,各領域全部完成省定目標。強力開展“亮劍2020”打擊整治專項行動,妥善處置濱海大宗案件,成功破獲獻縣“12·4”食品走私案。狠抓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開展成品油市場專項治理“百日攻堅”行動,大力淘汰危化車輛,全面強化“雙控”機制建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經濟損失同比實現“四下降”。一年來,面對疫情沖擊給財政增收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牢記宗旨、以人為本,堅決做到保障改善民生力度不降、投入不減,年初承諾的24項民心工程和12件民生實事全部兌現,市政老舊管網改造三年行動超額完成,47所幼兒園、23家便民生鮮超市建成投用,2萬余名農村特殊貧困群體享受“五服務”兜底保障,江水村村通在全省率先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憂才能克難。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前進道路上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主要是:經濟總量不夠大,產業結構不夠優,創新驅動還沒有成為轉型升級主動力,實體經濟仍然面臨較多困難,營商環境還存在差距短板,生態治理形勢依然嚴峻,新型城鎮化水平不高,優質公共服務供給仍顯不足,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還有不少薄弱環節,一些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思想不夠解放、工作標準不高,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我們將直面矛盾、正視問題,采取有力舉措,認真加以解決。

  各位代表,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回首過去五年的奮斗歷程,有付出,有體會,更有收獲。一是必須堅持政治站位,既要高、又要準,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堅定不移抓執行、抓落地、抓見效;二是必須堅持統籌兼顧,齊頭并進不落項,主次輕重要分明,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在推動經濟健康運行、提速提質的同時,促進社會各項事業穩步發展、百花齊放;三是必須堅持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法,創新體制機制,釋放活力潛能,開辟發展新天地;四是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轉作風、提效能、勇擔當,以實績實效詮釋初心、踐行使命。

  各位代表!“十三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果,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結果,是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各縣(市、區)、市直各部門和全市人民團結協作、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滄州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滄解放軍、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所有關心支持滄州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二、“十四五”時期的目標和任務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滄州加快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發展面臨多重困難,但總的看,危中有機,變中有局,機遇大于挑戰。從國內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央作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戰略指引,也為我市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重要作用、擔當更重要角色創造了有利條件。從省內看,省委、省政府對滄州發展高度關注、寄予厚望,要求滄州在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中有更大作為。東峰書記和許勤省長多次來滄調研考察,給予我們悉心指導、大力支持,賦予滄州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和發動機的目標定位。從我市看,滄州有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新一輪“南資北移”等交匯疊加的重大機遇,有港口、區位、交通、空間、文化等諸多比較優勢,更為重要的是有以景武書記為班長的中共滄州市委的堅強領導,發展思路更加清晰、發展合力正在凝聚、發展氛圍空前濃厚,只要搶抓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以“走在前”的決心和“作表率”的擔當,爭分奪秒、激情工作、攻堅克難,我們完全有條件也有能力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跑出滄州“加速度”,闖出一條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路子。

  “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十二次全會,以及市委九屆九次、十次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加快構建“一港雙城三帶四區”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十四五”規劃目標為引領,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全力抓好創新驅動、沿海經濟、結構調整、項目建設、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事業等重點工作,確保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努力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重要節點,建設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高地和發動機,奮力開創新時代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新局面。

  市委九屆十次全會提出了未來15年我市發展的宏偉目標:到2025年,經濟實力、創新能力、發展活力大幅增強,生態環境、城鄉面貌、人民生活水平邁上一個大臺階,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到2035年,與全國、全省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成新時代經濟強市、美麗滄州,一個經濟繁榮、生態優美、人民富裕、社會文明的現代化滄州呈現在世人面前。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要牢牢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緊盯高“量”,下大力度增加經濟總量,把“蛋糕”做大、把體量做足,在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基礎上,向著2035年“萬億GDP”目標邁進。瞄準高“質”,實施量質倍增計劃,力促開發區發展、縣域特色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國有企業資產、上市企業數量等十個領域指標實現倍增或翻番,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更大步伐向“質量”時代邁進。確保高“速”,把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省1個百分點、渤海新區增速高于全省2.5個百分點、省級以上開發區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作為基點,自我加壓、全面發力,力促滄州經濟在全省中的增速更快、占比更高、份量更重。創造高“新”,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營造創新生態、聚合創新要素、激活創新動力,培育更多高新企業。聚焦數字產業發展,以數字賦能新業態、新模式,催生新服務、新產品,使數字經濟成為滄州發展的基礎支撐、不竭動能。

  (二)堅定不移實施工業立市、項目強市。開展常態化招商競賽。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關鍵一招,健全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多種形式聯動招商,一年四季、季季攻堅,外引內聯、招大引強,比簽約項目數量、比引進項目質量,以落地速度快慢和投資入統進展,評判招商引資成效。狠抓重點項目建設。把項目建設作為政府工作的主責主業,堅持“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大力推廣“東光經驗”,抓謀劃、抓儲備、抓前期、抓在建,進一步營造全員、全域、全過程抓項目的濃厚氛圍。有效擴大工業投資規模。把工業投資作為衡量項目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尺,做足土地籌備,保障要素供應,全力以赴招引一批立市興縣的大項目、好項目,保持工業投資較快增長。

  (三)堅定不移做強京津冀協同發展、沿海經濟帶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三大引擎。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乘勢而上。發揮自身優勢,鞏固已有成果,開展“點對點”精準對接,引進更多京津先進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文旅融合產業以及科技研發機構落戶滄州,打造一批協同發展“新標桿”。實施一批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互聯互通步伐。圍繞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節點城市,推進區劃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壯大規模實力,進一步提升在京津冀區域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沿海開發開放中聚勢發力。圍繞建設現代化綜合服務港、國際貿易港、雄安新區和冀中南地區便捷出海口的目標定位,按照“以城定港、港城融合、產城共興”發展思路,舉全市之力加快渤海新區開發建設,著力構建“大進大出”外向型臨港產業體系,加快沿海與內陸腹地互動發展,推動新城建設“起步”、港口運營“起跑”、沿海經濟“騰飛”。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蓄勢突破。堅持運河全線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風格,統籌產業、城鎮、生態、交通、文旅各項功能,一體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合作,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加快推進中心城區擴容提質,帶動縣(市)整體開發,打造大運河文化重要承載地、城市生態休閑走廊、城市重要標志、國際體育賽事舉辦地,擦亮“文旅滄州”城市名片。

  (四)堅定不移優化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全方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緊盯“全省第一、全國一流”標準,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堅決將“放管服”改革進行到底,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減權、放權、治權,便民、利民、惠民,讓服務的腳步從“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最后一米”,真正叫響“滄州服務”品牌,努力把營商環境打造成為滄州最大的發展優勢。多領域系統改善生態環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嚴守生態底線,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大力推進水環境治理,切實加快土壤修復,強化環保督察工作機制,推動“點上治標”轉向“全面治本”,讓碧水藍天成為美麗滄州的城市底色。

  (五)堅定不移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奮斗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群眾的“小事看大、遠事看近、實事辦好”。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民心工程和民生實事,著力解決好群眾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方面存在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落實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促進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效防范化解各領域風險,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滄州”。

  各位代表!展望“十四五”,我們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開啟新的偉大征程,前景十分廣闊,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堅信,經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五年的規劃藍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滄州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成為現實!

  三、2021年重點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增長5%,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實際工作中,我們將結合開展“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錨定目標、聚焦重點、創新舉措,力爭超額完成,確保又快又好。

  (一)更大格局打造沿海發展新高地

  突出抓好港口轉型升級。加快提升基礎承載能力,積極推進集裝箱、原油、LNG、散雜貨等總投資274億元的13個碼頭建設,港口吞吐量保持在3億噸以上。加快提升輻射帶動能力,抓好進港二通道、魯北支線等集疏運項目,布局20個鐵路沿線“無水港”,引導大宗貨物“公轉鐵”“散轉集”,推動“鐘擺式”運輸;加強與河北港口集團、上海國際港務集團、青島港口集團合作,開辟至寧波舟山港、上海港、廣州港、摩洛哥等內外貿航線,積極融入環渤海世界級港口群。加快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推進“單一窗口”覆蓋通關全流程,優化引航服務、壓縮審批時限,提高通關便利度;加大黃驊港綜保區和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跑辦力度,建設大宗干散貨、石化產品、汽車及零部件三大交易中心,實現由裝卸業務向綜合物流貿易全鏈條轉變,打造現代化國際貿易港。

  突出抓好臨港產業聚集。力促主導產業擴規,加快航天長征煤炭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滄煉與中捷石化合作化工新材料等項目建設,爭取中海油“一灣”基地落戶滄州,打造全國重要合成材料基地。力促海洋經濟發展,成立海水淡化與膜技術研發中心,新建4條海洋牧場帶,鼓勵海洋石化研發應用、海工裝備等產業發展,爭創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力促重點項目落地,做大臨港產業集群,推動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氫能示范、新興際華480萬噸球團等52個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力促戰略交流合作,加強與泰地控股、寶武集團等龍頭企業對接,打造國際大企業、央企國家隊、行業排頭兵集聚發展的“黃金灣”。

  突出抓好渤海新城建設。著力優布局,加快黃驊城區與中捷城區一體建設,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大港產業園區、港城區融合發展,構建“一主兩副、五帶多點”空間結構,實現中心城區與渤海新城相向對接、融合發展。著力提品質,完善“七河一堤”“九路三互通”等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四館一中心”等公共服務項目,以及倫特大廈、京盛大廈等16個企業總部建設。著力塑特色,重點抓好恒大文旅城二期、奧特萊斯國際購物小鎮等文旅項目,推動濱海漁村游與港口工業游聯動發展,爭創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區,打造全面開放、繁榮宜居、綠色智慧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突出抓好新區示范帶動。打破“內陸”思維,大做沿海文章,加強海興、鹽山等近海縣與渤海新區直通直聯,鼓勵其他縣(市、區)轉身向海、緊跟布局、加快發展。完善“飛地”“分稅”政策,鼓勵資源型、能源型等適港產業向新區聚集。對標學習濱海新區、浦東新區等地先進經驗,加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有效整合區域資源,實現“人財物”科學配置,激發各功能區積極性、能動性,打造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先行區和引領區。

  (二)更寬視野融入協同發展大局

  下好產業對接先手棋。強化產業支撐,持續放大汽車及零部件制造、生物醫藥、服裝服飾等優勢產業規模效應,構建從設計到研發、從總部到基地的全產業鏈條,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向滄州匯聚。強化創新引領,按照“京津孵化、滄州轉化”思路,積極承接京津雄科研資源,大力發展智能制造、無人駕駛、無人機等新興產業,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和“快轉”主陣地。強化區域合作,支持青縣建設高端食品園區,加快推進滄州西部雄安產業園,實現協同融合發展。

  搭好承接載體大舞臺。全面提升滄州高新區、河間國家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等五大平臺承接能力,加快中關村豐臺科技園(滄州)協同示范園、北京科創園渤海新區產業化基地等品牌園區建設,設立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集中、專業化發展的“微中心”,構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的承接體系。積極探索與京津雄共建共管共享的園區建設模式,進一步創新行政、執法、稅收、統計等政策措施,確保項目進得來、留得下、發展好。采取設立分校、聯合辦學、合作辦醫等方式,吸引教育、醫療等非首都功能向我市疏解,打造京津冀醫康養護基地。

  按下互聯互通快進鍵。聚焦“軌道上的京津冀”重要樞紐,加大雄商高鐵、津濰高鐵(京滬二通道)推進力度,爭取年內立項啟動。加快石衡滄港城際鐵路建設進度,確保2023年建成通車,與省會實現直聯直通。扎實推進邯港、曲港高速公路建設,爭取京臺(京滬)、津汕高速拓寬改造,構建“七縱五橫”高速公路體系。啟動任滄港快速路、青滄快速路等項目建設,織密市域路網、暢通縣際聯系。

  (三)更實舉措抓項目穩投資、促消費增動能

  持續擴大有效投資。牢固樹立“抓項目就是抓發展,抓大項目就是抓大發展,抓特大項目就是抓跨越式發展”理念,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重點項目建設升級加力行動。抓緊“儲備一批”,瞄準“兩新一重”、專項債券等主攻方向,深入謀劃、靶向出擊,確保儲備庫項目數量動態保持1000個以上;抓緊“新開一批”,對簽約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力促冀舟智能數控機床、金誠達智能機器人等200個重點項目及早開工;抓緊“建設一批”,常態化開展項目觀摩擂臺賽,聚焦73個省重點和240個市重點項目,強化要素保障,縮短建設周期,努力形成更多實物投資量;抓緊“投產一批”,確保亞超特鋁基復合材料、卡林熱泵等100個項目建成運營,形成壓茬推進、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大力開展政府主導招商,實施招商引資“季度攻堅”行動,將全年400個億元以上域外產業項目的招商目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引導領導干部帶頭常態化“走出去”,擴大滄州“朋友圈”、拓寬合作“交流面”。大力開展社會化招商,扎實推進新高地產業示范園全覆蓋“雙競賽”活動,盯住3月集中開工、半年統一考核、三季度促投產達效、全年整體排隊等重要時點,全程跟蹤、服務督導,亮燈提醒、排名通報,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前期跑辦-落地建設-建成達效”的閉環推進機制,燒旺招商引資“這把火”。大力開展會展招商,重點辦好海歸博士滄州行、時尚服飾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宣傳推介活動,進一步打響河間燈工藝術節、南皮五金機電博覽會等特色會展品牌。大力開展云招商,線上線下同步推進,打造永不落幕的經貿洽談平臺,確保對接不斷線、引資不斷鏈。

  做強做優園區建設。實施開發區高質量發展躍升計劃,確保18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營業收入增長15%以上。完善基礎設施,補齊建設短板,完成第二批32家園區托管,全面提升綜合能級水平。大力推廣成熟有效做法,成立代辦中心、組建工作專班,當好企業金牌“店小二”。滄州開發區、高新區和滄東工業園區作為中心城區的工業基石,要明晰方向定位、做強主導產業、打造核心優勢,為全市園區建設樹標桿、創經驗、作示范。

  推動消費擴容升級。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實施消費升級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吾悅廣場、華北商廈四期、信譽樓二期等大型商貿綜合體建設,提升小南門、榮盛廣場、頤和廣場等特色街區,打造獨具魅力的滄州消費“打卡地”。開展獅城購物節等系列活動,穩定汽車、家居等大宗消費,拓展教育、康養、家政等服務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網絡零售額增長10%以上。加快肅寧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打造淘寶滄州原產地商品旗艦店,培育黃驊、南皮等6個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激發縣鄉消費活力。大力發展現代商貿流通服務業,努力建設物流樞紐城市。

  (四)更高質量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著力打造具有滄州特色的制造業基地。圍繞做大做強“6+5”市域主導產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構建形成大中小、上下游、產供銷企業協同發展的穩定生態,著力打造一批500億、千億級產業集群。加快發展“18+7”縣域特色產業,“一業一策”制定升級支持方案,全力做好“建鏈、強鏈、延鏈、補鏈”文章,確保年營業收入增長8%以上。扎實開展“質量強市”創建活動,支持鹽山、孟村等4縣(市)創建省級品牌提升示范區,打造單品之最、培育“隱形冠軍”,讓世界用上更多“滄州造”。

  著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重點企業。開展“萬企轉型”行動,以技術創新為主動力,以工業設計為主抓手,加快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確保年內技改投資增長4.5%以上。開展骨干企業培植三年行動,培育100家制造業強企、100家高成長型企業、10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工業發展的骨干梯隊。開展個轉企、小升規行動,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0家、限上貿易企業50家。開展“標準領跑者”行動,支持企業參與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5項以上。

  著力打造具有時代特征的數字經濟高地。以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我們要敏銳洞悉、快速跟進,在數字時代搶占先機、勇立潮頭。搭建滄州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開展“制造業+互聯網”模式應用,支持企業上云,認定10家以上省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實現兩化融合、借智蝶變。抓好中科院智能網聯和邊緣計算實驗室、云智大數據產業園二期等示范項目,壯大數字產業企業群體規模。結合數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設,打破“信息孤島”,推進共建共享,加快交通、教育、社保、金融等領域數字技術應用,實現數字惠民。完善數字網絡基礎設施,新建5G基站3200個,實現城區全覆蓋,讓5G賦能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著力打造活力迸發的科技創新試驗田。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能力倍增計劃,狠抓創新型企業培育,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0家。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設立1億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確保全社會科技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5%以上。加強與中科院、北交大、南開大學及百度等重點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新增省級以上研發平臺10家,突破一批“卡脖子”和“殺手锏”技術。全面落實“智匯滄州”十條措施,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人才和“高精尖缺”創新團隊,實行“軍令狀”和攻關任務“揭榜掛帥”制度,讓更多青年優秀人才發揮才干、脫穎而出。

  (五)更大氣魄建設宜居宜業魅力滄州

  精準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高質量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啟動生態修復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構建“多規合一”、科學完備的規劃體系。進一步拓展城市空間,拉大城市框架,滄縣和中心城區實行一體管控。嚴格落實“三條控制線”,堅決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結合海綿城市、韌性城市等創建活動,優化功能區塊、重點道路、特色景觀、主要節點的城市設計,打造中央商務區、“城市會客廳”和優美天際線,讓規劃躍然眼前、讓藍圖照進現實。

  精心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加快打造文化展示帶,加強歷史遺存保護,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啟動南川樓和朗吟樓風貌復現工作,高標準建設中國大運河非遺展示中心、文旅服務中心,真正讓歷史和文化“活起來”。加快打造生態景觀帶,啟動南關-佟家花園段生態修復及環境整治等項目,實施南運河補水和河道清淤整治,推進南水北調東線二期工程繞行中心城區,構建綠色生態閉環水系。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帶,著力抓好大運河全線堤頂路連接貫通,全力推進大運河國際馬拉松賽道、百度Apollo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項目行車道,以及中國滄州國際馬術中心和吳橋雜技山水、東光謝家壩等特色小鎮建設,扮靚兩岸旖旎風光。加快打造特色產業帶,謀劃布局商、文、購、娛等多個功能組團,大力發展文化創意、設計研發、高端商務、總部經濟、精品會展等產業,讓千年大運河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

  精致實施城市更新。每一棟古樓、每一條小巷,都鐫刻著滄州的歷史風霜和人文基因。我們要科學有序推進城市更新,讓城市留住記憶,讓更新創造價值。加快火車站、高鐵站、滄州市南北新城等片區改造;實施中心城區棚戶區和城中村一體化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先期啟動11個重點項目,讓老城區舊貌換新顏。加快國風大道、乾寧街等17條道路建設,適地增設一批公共智慧停車場和過街天橋;完成中心城區雨污分流掃尾工作,徹底杜絕內澇隱患。實施縣城擴容提質工程,支持任丘建設副中心城市,河間、泊頭向中等城市邁進,其他縣完善功能配套,加快產城融合,提升服務能級。

  精細抓好城市管理。做好“綠化”文章,建設省園博園、植物園二期等5個大型公園和20個口袋公園,城區新增綠地面積120萬平方米。做好“美化”文章,持續開展中心城區拆遷拆違和交通秩序規范提升工程,深入推進“十亂”整治,解決占道經營、亂設圍擋等城市頑疾。做好“香化”文章,加快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標準化建設,新建40所便民公廁,確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清零。做好“亮化”文章,實施沿街樓體亮化工程,納入平臺統一監管、遠程可控,讓夜色中的滄州流光溢彩、躍動生機。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和文明素質的重要抓手,我們要早行動、細謀劃、快推進,為2023年成功創建奠定堅實基礎。

  (六)更大力度推動重點領域改革開放

  多領域優化營商環境。對照營商環境評估目標關鍵,查不足、找差距,扭住“放管服”改革重點,拆藩籬、破壁壘,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推進個人和企業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實現服務事項全程網上辦、移動終端辦,市縣兩級非涉密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推廣“標準地+承諾制”“一會三書一證”制度,跨前服務審批、告知承諾審批、容缺辦理審批,真心實意為企業省時間、降成本、搶先機。建立“為民服務狀元榜”,讓人民群眾打分,讓市場主體評判,推進審批服務與最快者賽跑、與最優者比拼。

  多層次強化金融支撐。實施社會融資躍升計劃,全面落實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各項措施,暢通信貸資金供需渠道。健全擔保體系,豐富金融業態,推動銀行、保險、基金、證券等金融服務多元化發展。進一步創新金融產品,擴大債券融資和中小企業風險緩釋基金規模,支持滄海核裝、世窗信息、信諾立興等6家企業主板或創業板上市。持續優化金融生態,嚴厲打擊逃貸騙貸、非法集資等違法失信行為,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多措施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引導市屬國企精干主業,力爭五年內實現規模總量翻番。加快市級投融資平臺整合步伐,支持市屬重點企業提升信用等級。完善財稅制度,加快構建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市級統一管理。實施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負面準入清單,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多渠道擴大對外開放。研究用好中國(河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政策,高質量辦好中國-中東歐(滄州)中小企業合作論壇;積極對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加強與東盟國家貿易合作,更大力度推進日、韓等國別園區建設。深入實施穩外貿“八大行動”,大力扶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全面提升10個省級外貿基地建設水平,爭取全年外貿“破零”企業達到100家以上,引進3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20個。

  多形式助力民營經濟。嚴格落實《滄州市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項措施》,扎實開展“三包四幫六保五到位”活動和“百千萬提升工程”,確保各項紓困惠企政策精準滴灌到每家企業。建立健全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長效機制,嚴防邊清邊欠。暢通政企溝通渠道,發揮商協會紐帶作用,對接企業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勵企業家以恒心辦恒業,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七)更快行動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全力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突出抓好糧食安全和種源安全,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糧食總產量穩定在90億斤以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千斤糧、萬元田”目標,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抓好溫氏畜禽養殖加工一體化、伊利牧場等10個農業標準化項目,集中力量打造10個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9個省級生態農業休閑示范區。

  全力推動鄉村宜居宜業。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創建3個省級以上鄉村振興示范區,新建100個美麗鄉村;建立健全覆蓋全市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改建農村公路200公里,改造生產危橋40座,投運110千伏以上變電站11座。完成14個“空心村”治理。持續推進戶廁改造,力爭突破20萬座,全市改廁率達到66.7%。

  全力推動農民富裕富足。抓好宅基地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有償使用和退出。鞏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確保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探索多種形式農村股份制合作經濟,開展農民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家庭農場、農業托管服務組織分別達到4000家和3000家。

  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成果。落實五年過渡期“四個不摘”要求,強化防貧監測和兜底保障,扎實做好“五服務”工作,確保已脫貧人口不返貧、邊緣人口不致貧。持續開展“六個一批”專項行動和“百企幫百村”活動,讓脫貧人口穩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筑牢防貧“底板”。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八)更嚴標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狠抓大氣污染促拐點。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細化碳減排目標,實施能源消費“雙控”制度,穩步推進滄煉退城搬遷。加強散煤管控、秸稈禁燒、重型柴油車治理等工作,全面推廣“白名單”差別化錯峰機制。深化VOCs重點企業治理,實現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總量“雙下降”。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科學應對重污染天氣,最大限度削峰降值,確保PM2.5平均濃度和優良天數好于周邊地區。

  狠抓全域治水穩達標。加強水污染治理,完成直排水工業企業和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推進“一河一縣一工程”建設,國省考斷面穩定保持Ⅴ類水以上。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深入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三年行動,打好“節、引、調、補、蓄、管”組合拳,啟動重點河渠連通工程,科學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年內引調水6.2億立方米,壓采地下水9968萬立方米,2022年實現采補平衡。

  狠抓生態修復塑新顏。建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清單,強化重點監控企業管理,控制農村面源污染,加快實現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縣域全覆蓋。持續抓好運河沿線綠化、綠色廊道改造等重點工程,不斷提升國土綠化總體水平。深入推進環境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違法行為,守護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九)更暖溫度改善民生增進福祉

  筑牢常態化疫情防線。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要求,加強農村(社區)、黃驊港口岸等關鍵環節管理,落實“人、物”同防,實行精準閉環管控。發揮各級醫療機構“哨點”作用,嚴格執行預檢分診制度,規范發熱門診管理,堅決防止院感發生。加快疫情防控信息平臺和核酸檢測能力建設,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健全物資儲備體系,科學規范接種疫苗。創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教育引導群眾提高自我防范意識,織密群防群控安全網絡,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深化“四醫聯動”改革,支持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重點抓好市傳染病醫院和市疾控中心項目,加快推進市人民醫院遷建打造東部醫學中心,以及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劃轉省中醫學院直屬醫院工作。實施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加大農村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全市100所鄉鎮衛生院達到“十統一”標準化要求,打造15分鐘基本醫療衛生公共服務圈。完善“市、縣、鄉、村”四級防控診療體系,加強綜合公立醫院醫、防融合建設,持續提升各級疾控機構軟硬件水平。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新建6個國醫堂。

  兜住社會保障底線。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再就業幫扶、“千校萬崗”行動,城鎮新增就業人口7.34萬。加強社保擴面征繳,落實全民參保計劃,實現動態全覆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政策,做好城鄉特困供養人員托底工作。堅持“房住不炒”,開展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三年行動,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棚戶區改造開工2078套。

  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加強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全市新增50所公辦園、普惠園。深入實施教育資源拓展工程,中心城區新建廣州路小學、新華區實驗中學、高新區實驗學校等6所中小學,推動原華北油田學校轉入屬地辦學。深化與新鷗鵬、英華等民辦教育集團合作,鼓勵市、縣公辦高中全面加強教師素質培養,讓滄州學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高中教育。加快泊頭職院新校區建設,支持滄州師院申請碩士授權單位、滄州醫專升為本科院校,引導河北農大渤海校區、河北水電學院與地方緊密融合發展。

  發展文體公共事業。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升工程,講好滄州故事,弘揚特色文化,申報國家級(滄州)武術與雜技文化生態保護區,建好滄州武術小鎮,支持工筆畫等美學藝術發展,彰顯城市文化軟實力。大力推動運動休閑城市建設,新增省級體育產業基地3家;加強與永昌集團合作,提升足球產業發展水平。積極申辦2023年河北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推進旅游景區提檔升級。深化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踐行社會新風尚,共筑“好人之城”。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快縣級“雪亮工程”“兩站一平臺”建設,全市增設26個警務站點、完成2513個智慧平安小區創建任務,構建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打造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完善應急救援體系,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扎實開展信訪重點工作“擂臺賽”,確保“存量清零、增量隨清”。鞏固擴大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成效,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保障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加強國防動員和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強化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鞏固軍政軍民團結良好局面。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橋梁紐帶作用。做好民族宗教、新聞出版廣電、外事僑務、人防海防、氣象地震、史志檔案、紅十字、關心下一代等工作,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各位代表!我們深知,不折不扣貫徹執行上級黨委決策部署,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解難事,是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的職責所在,我們一定牢記使命宗旨、擔當履職盡責、優質高效服務。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省委安排部署和市委各項要求,對重要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明任務、壓責任、定時限、督進度,確保政令暢通、一抓到底。二是持續改進工作作風,提升“七種能力”,堅持“嚴字當頭、細字用心、深字發力、實字落地、快字提速”,高標定位、加壓奮進、攻堅突破、誓爭一流,努力打造滄州特色、彰顯滄州速度、涵養滄州精神。三是堅守清正廉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深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持之以恒正風肅紀。緊盯財政資金、重大項目、自然資源資產等重點領域,完善權力運行監督制約機制,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今年全市各級政府和部門要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財力用于民生事業。四是認真踐行法治理念,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為人民服務。

  各位代表!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新階段開啟新征程,新格局孕育新契機。置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大潮,滄州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奮力搏擊向前。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滄州,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楊淼)

精彩圖片

滄州市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2月1日 梅世彤)

2021-02-23 13:37 來源:滄州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