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福利50集在线看,免费观看中日高清生活片,a中文字幕在线不卡,免费国产99久久久香蕉

嘉興市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4月28日 毛宏芳)

2020年05月08日 14:11   來源:嘉興日報   

  點擊查閱更多2020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4月28日在嘉興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毛宏芳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八八戰略”總綱,弘揚紅船精神和新時代嘉興人文精神,在市委堅強領導下,有效應對外部復雜環境,全面實施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首位戰略,按照“12410”總體思路謀劃推進一系列重大舉措,較好地完成了市八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實現生產總值5370.3億元、增長7%,增幅高于全省,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列全省第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1%,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7.8%和9.1%。

  這一年,我們攜手同行,推動了國家戰略再落實。全力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機遇,出臺實施“嘉興行動計劃”,排定推進總投資6600多億元的30項標志性工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啟動建設,中新嘉善現代產業園列入省首批“萬畝千億”產業平臺培育名單,中意(嘉善)國際合作區啟動規劃,與青浦、吳江建立35項合作機制,204個事項實現一體化自助通辦。省全面接軌上海示范區加快建設,出臺全省首個G60科創走廊規劃,引進上海產業項目235個,新增滬嘉合作辦學、辦醫項目114個。嘉杭、嘉湖等區域一體化積極推進,謀劃建設灣北新區、杭海新城、秀水新區等重點板塊,長三角毗鄰區域開通22條公交線、打通8條斷頭路。東西部扶貧、對口支援高標準實施,山海協作“飛地消薄”實現結對縣(市、區)全覆蓋。

  這一年,我們謀定成行,推動了城市品質再提升。編制實施“一心二環九廊十湖”中心城市總體設計,備受各方關注、歷時一年多形成的高鐵新城“站城一體”綜合規劃正式公布。高鐵新城核心區進入建設階段,在浙江—新加坡經貿理事會上與新加坡企業聯合體簽訂共建協議,上海城建、上海建工、華潤集團等均在嘉興設立長三角區域總部。中心城市品質提升“十大專項行動”深入推進,4個城中村全面“清零”,改造老舊小區118個,1468戶居民徹底告別“筒子樓”“拎馬桶”,南湖湖濱、“月蘆文杉”、子城等區塊加快改造。綜合交通戰略規劃編制完成,杭州灣大橋北接線二期建成通車,市區快速路加快建設,有軌電車、火車站樞紐、滬嘉城際先行工程集中開工,高鐵南站擴容等項目前期積極推進,開通至北京等四個方向始發高鐵,嘉興港成為“億噸大港”。

  這一年,我們砥礪前行,推動了創新優勢再厚植。出臺實施科技新政2.0版和人才新政18條,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95%,入選省“海外工程師”“省千”及領軍型團隊數分別列全省第一、二、三位,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居全國第四。推進科技企業“倍增行動”,新建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1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2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41家,均創歷史新高。支持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做大做強,與中電科共建中國電子科技南湖研究院,搭建長三角全球科創路演中心,首屆路演和創業者峰會簽約項目613個、金額484億元。發起成立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城市聯盟,建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半導體等5個特聘專家“百人會”,簽約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和海內外院士64名。

  這一年,我們克難而行,推動了經濟質效再提高。“雙創”工作和工業轉型升級獲國務院表彰。推進“百年百項”、省市縣長工程等重大項目,新開工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08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3%。率先在全省出臺22條穩外貿政策,出口增長4.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增長23.9%。開通“96871”、企業服務直通車等助企平臺,為企業減負278.2億元、占全國1.3%和全省11.1%。實施塊狀特色經濟提升行動,新增小微企業園32個,整治“低散亂”企業1.2萬家,騰退低效用地2.8萬畝。成功承辦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數字制造業增加值增速、工業應用指數、5G基站開通率均居全省第一,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58%、32.3%和41.5%。推進210個服務業“百項千億”項目,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5%。

  這一年,我們堅定篤行,推動了改革開放再出發。全力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綜合查一次”執法模式寫入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企業開辦“一日辦結”、社會救助“一證通辦”等5項改革在全省推廣,“浙里辦”掌上辦事實現率全省第一,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全覆蓋。統籌抓好135項國家、省改革試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加快建設省高質量外資集聚先行區,積極承接進博會溢出效應,列入浙江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實際利用外資41.3億美元、增長31.4%,總量躍居全省第二,引進超百億元產業項目13個、世界500強外資項目10個、超億美元外資項目55個,對外直接投資備案金額42.2億美元。

  這一年,我們協調并行,推動了城鄉融合再加速。全域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城鄉居民收入比保持全省最低,在全省率先實現100%的村集體經濟經常性收入100萬元以上。深入實施“千萬工程”,新增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40個、3A級景區村17個、精品線7條,新建“四好”農村路1218公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實現建制村全覆蓋,全面完成“大棚房”專項清理。大力推進農業經濟開發區建設,完成23.5萬畝土地綜合整治。深化完善“三治融合”模式,鄉賢回歸及牽線引進項目57個、實到資金5.9億元。

  這一年,我們雷厲風行,推動了生態建設再突破。啟動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治理污染,飲用水水源地、地表水水質和市區空氣質量改善幅度均列全省第一。做好中央、省環保督察和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曝光問題整改,組織開展“萬人大排查、百日大整治”等專項行動,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6059個。深化“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行動,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7.2%,市控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達到65.8%,累計建成“五廢共治”項目34個,今年6月底有望成為全省首個垃圾“零填埋”、總量“零增長”地市。推進市域外配水等重大工程,國家海綿城市試點通過驗收。實施能源“雙控”攻堅和減煤行動,單位GDP能耗下降4.8%。

  這一年,我們立說立行,推動了百姓福祉再增進。把全部財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8個方面民生實事全面完成。做好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和參保擴面,新增城鎮就業15.9萬人,戶籍人員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6.4%和99.6%。改造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舊房1.6萬套,提前完成危舊房治理任務。實施秀州中學復興工程,海鹽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成為全國樣板,嘉興大學創建列入省“十三五”高校設置規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市統一,市中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加快實施,人均預期壽命達到82.5歲。啟動紅色旅游標桿城市建設,率先在全國開展紅色旅游資源普查,建成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評估連續六年列全省第一。承辦第六屆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舉辦嘉興國際馬拉松等重大賽事。奪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成果,安全生產重點領域綜合整治持續深化,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7.6%。

  這一年,我們身體力行,推動了自身建設再加強。高標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兩強三提高”行動和“三服務”活動,創新推出“雙周學習”等制度,在建設忠誠型、學習型、研究型、實干型、服務型、清廉型“六型”組織上爭當示范。建立市政府工作部門、縣(市、區)政府工作例會制度,設立重點工作分解落實“四張清單”。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同步實施事業單位改革,扎實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積極開展法治政府示范創建,確定地方性法規、規章立法項目7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22件、政協提案330件。全面落實“基層減負年”各項任務,著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

  各位代表,上述成績的取得,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掌舵的結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嘉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消防救援隊伍,向所有參與、支持和關心嘉興建設與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進入2020年,我們經受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考”。面對疫情,我們第一時間采取甲類傳染病防控措施,發動9.2萬名“微網格長”、16萬名志愿者和廣大群眾開展“群防群治”,運用“一圖一碼一指數”進行精密智控,集中最優秀的醫護力量救治患者,組織5批共104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政企聯手不失時機推動復工復產復市,出臺穩企業穩經濟穩發展“31條”、支持企業穩定健康發展“20條”等系列政策,選派6200多名干部駐企服務,動員全體市民參與企業復工大潮,幫助企業包車包列包機接返22.5萬名市外員工,舉辦“萬家企業百萬崗位網絡招聘節”“云購物節”等活動,開展惠企政策落地競賽,并根據形勢變化健全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舉措。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經濟社會運行加快復蘇。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勇敢逆行的醫護人員,向日夜奮戰的廣大黨員干部和基層工作者,向守望相助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們也清醒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矛盾問題,主要是:疫情沖擊的不確定性還在增加,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外貿出口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困難增多,有的中小企業甚至瀕臨倒閉;動能轉換步伐不快,傳統產業和高耗能行業占比仍然較高,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偏弱;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市域統籌能力和一體化程度有待提升;民生服務供給不足,群眾對生態環境、教育、醫療、養老、出行等還有不滿意的地方;疫情引發的社會矛盾不少,安全生產隱患較多。同時,少數政府工作人員擔當作為不夠,“四風”問題仍有存在,腐敗現象還有發生。我們一定高度重視這些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責任編輯:宋雅靜)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