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7日開幕的遼寧省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獲悉,2017年,遼寧省委省政府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策并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規上工業增加值和利潤等多個主要經濟指標,工業用電量、貨運量等多個先行指標好于預期,表明遼寧經濟企穩筑底、回升向好態勢愈加明朗,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經濟運行正逐漸走出低谷。
遼寧省代省長唐一軍在27日上午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經初步核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3942億元,同比增長4.2%,2011年以來經濟增速單向回落的狀況發生了趨勢性改變。全省2017年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4198.3億元,增長9.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90.2億元,增長8.6%,結構持續優化。
遼寧工業生產結束了長達33個月的負增長。2017年全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4%,結束了2015年以來的持續下降,實現利潤超過千億元,同比增長94%。工業用電量增長4.5%,鐵路貨運量增長了9.3%,公路貨運量增長3.9%,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3%,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增長6.2%,各種先行指標好于預期。
遼寧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培植新動力。工業機器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產業發展迅猛;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80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占比達18%。僅沈陽市2017年就凈增高新技術企業292家,凈增數量超過前四年凈增量總和,數量達到847家。沈陽還實施“雙培育計劃”,遴選200家“準高企”、300家規上中型企業入庫培育,培養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
一年來,遼寧取消、調整了315項行政職權,推進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全面實行“二十六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減至32項,實現在線申報、網上審批服務事項323項。在自貿試驗區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遼寧復制推廣了99項經驗做法,形成13個全國首創案例,出臺199條支持政策,新登記注冊企業2.2萬戶。
2017年,遼寧省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扎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精準發力調結構。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3.6%、3.2%和5%。新增金融機構132家,成立首家民營銀行,企業資本市場直接融資1380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5億件。港口貨物吞吐量11.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950萬標箱。
2017年遼寧民生事業穩步推進。2017年,財政支出用于民生比重達到77%。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3連漲,城鄉居民收入“跑贏”了經濟增速。康平縣北四家子鄉菜園子村貧困戶馬秀玲,在村干部帶動下,養殖40多頭豬和幾頭牛,2017實現了脫貧。像馬秀玲這樣的貧困人口,全省有25.3萬人脫貧,566個貧困村銷號、4個省級貧困縣摘帽。同時,新增就業44.8萬人員;商事改革進一步釋放社會創業熱情,新登記市場主體62.9萬戶,平均每天增長1722戶。
盡心竭力防風險。2015年以來,通過預算資金償還、企事業單位改革等多種途徑,政府債務余額下降23%;全省養老金保險基金規模達到737億元,其中各級財政劃轉資產289億元。企業債務風險得到有效防控,東北特鋼等企業債務風險得到妥善處置;營口港、本鋼集團正在開展市場化債轉股。
一連串數字的增長,是對遼寧經濟穩中向好最生動的注腳。專家表示,如果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能保持這種增長勢頭,就可以確認遼寧經濟呈現了拐點性變化,將進入合理區間。
(責任編輯:宋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