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制。
伍超強在展示腳模和手工制作的皮鞋。
用石膏制作腳模是手工制鞋的工序之一。
在廣州人民北路773號,有一間手工老鞋鋪,來這里定做鞋子的人遍布世界各地,既有金發碧眼的企業高管,也有土生土長的老街坊。這間鞋鋪生意火爆,訂單不斷,老板卻拒絕外發加工。慢工出細活,客戶為了得到一雙稱心如意的鞋子,有時一等就是幾個月。
鞋鋪的主人伍超強曾是一名小學老師,20多年前辭職下海,來廣州當了一名“鞋匠”,為了做一名合格的“鞋匠”,他自學了皮鞋設計、鞋楦設計、足踝外科與足部健康等知識。如今,他雖然端坐在自己的店里專注做鞋,他做的鞋子卻已經走遍了世界。
文/廣州日報記者肖桂來
圖/廣州日報記者蘇俊杰
近日,記者走訪了人民北路773號這家量腳做鞋鋪。一進門,一位上身白襯衫、下身圍裙的男子迎面走來,他就是這家鞋鋪的主人伍超強,今年46歲。
2008年開始,伍超強就在這里經營量腳做鞋。1996年,他在肇慶辭去小學教師的工作,來到親戚在廣州開的制鞋廠做工,后來自立門戶,專攻健康鞋和手工鞋定制。與其他鞋店擺設光鮮不同,伍超強的鞋鋪更像一個制鞋作坊,櫥窗里擺著手工皮鞋的成品,櫥窗下則堆滿了鞋楦、石膏腳模,還有未完成的鞋幫、鞋底。
記者注意到,這些腳模上標明了“海南×××”、“廣西×××”、“湖南×××”、“馬來西亞×××”等字樣。伍超強說,自己的客戶世界各地都有,有些是周邊老街坊,有些是海外華僑。
伍超強講了一個客戶的故事:“前幾天,一位香港人找到我。他經常腰痛,醫院看了很多科都查不出問題,后來有醫生懷疑他是鞋不合腳,就推薦他來做雙鞋。我觀察他走路的動作,結合他的腳模,判斷他體重較重,舟骨、骰骨與外側楔骨間的連接位比較松弛,受力狀態下明顯往外傾,腰痛就是這樣引起的。他先生接受我的建議,定做一雙鞋和一雙矯形鞋墊。”
定制鞋價格不菲
最低千元最貴數萬
伍超強表示,他和妻子兩人一年下來能做幾百雙鞋,關鍵工序都是他們夫妻二人親自把關。出產數量少,價格自然不便宜。伍超強表示,一般定制鞋收費1000~2000元,腳型非常特殊的定制鞋價格在3000~5000元。“有些女性長靴最貴的要上萬元。”
“為了讓客戶滿意,我搜集大量腳型與楦型、腳型與健康的書籍、資料來研究,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各種腳型的制鞋方法。”在伍超強工作間,記者看到,書架上擺著《鞋楦設計》、《足踝外科精要》、《鞋靴樣板設計與制作》等書籍,有些書已被翻得發黃。
一雙鞋子的誕生:300余道工序 最少需時半個月
伍超強鞋鋪門面后側有一個占地10平方米大小的工作間,前面店鋪無事可忙,他就泡在這個小工作間,研究制鞋。小屋內堆滿各式材料與器械,石膏剪、掹鞋鉗、針線等工具凌亂地放在工作臺上,另一側長條桌子上則放了一張張皮料。
伍超強表示,手工定制一雙鞋子需要經過300余道工序,較大工序主要有腳型測量、制作石膏腳模、打磨鞋楦、設計鞋款、選皮料、裁料、縫合、掹鞋、烤箱定型、配鞋底鞋跟、上光打磨、修飾等。其中,每一道較大工序又包含眾多小工序。 由于工序煩瑣,鞋鋪人手有限,完成一雙定制鞋制作最少要花費半個月時間。
在所有工序中,用石膏繃帶制作鞋模最重要,也是伍超強鞋鋪的獨創方法。“先是用石膏繃帶將客人的腳包裹起來,石膏干了后從腳后跟部位剪開拿下來,再在石膏繃帶里灌漿,這樣凝固成客人的腳模,方法雖然土,卻最精確。”
“如今,3D打印技術漸漸興起,但是對于真正的量腳做鞋,現在的3D掃描儀還有很多缺陷,我還是在用石膏制模法制取腳模。”伍超強說,為了做出舒服的鞋子,他還專門自學了足踝解剖、足踝外科學。
定制鞋楦也很重要。做出石膏腳模后,根據腳模形狀打磨制作出鞋楦。“鞋楦可以反復使用,做一次,以后就不愁做不出合腳的鞋子了”。伍超強說。
為了確保生產質量,伍超強還有一個準則——不發外加工。“一些特殊的矯正鞋,并不是單純靠技術,而需要有鞋與腳部健康知識的積淀,這些產品只能自己做。我們寧可少做點生意,也要首先把產品做好。我們定做的矯形鞋墊都會回訪,看是否有效,讓顧客花了錢真正能買到舒適,買到健康!”
揭秘:你的鞋子為什么不合腳?
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在市場上買不到合適的鞋子,明明碼數是對的,但就是不合穿。這是為什么?專家稱,鞋碼是一個立體數據的總稱,《中國鞋鞋楦標準》以長度為標準制定了標準鞋碼和碼差;同時,還以肥瘦為標準制定了標準型和型差。相同的長度不同的肥瘦就會造成相同的鞋碼大小不一。鞋企只選擇暢銷的鞋碼和型號生產,就導致太瘦太胖的腳型不太好買到合適的鞋。
“據我了解,只有30%的女士能買到合適的高跟鞋,40%能買到勉強合適的,30%的女士完全買不到能穿的高跟鞋。市面上的女裝高跟鞋能做到不掉跟、不卡腳趾的都不多。”伍超強表示,這就是鞋子定制的潛在市場。“有足弓高、扁平足、足跟痛、腳疷起繭(雞眼)、足部殘疾的人群,都需要定做矯形墊或矯形鞋來輔助行走。”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輕工部就開始整理腳型數據,并陸續發布制鞋標準。但在實踐中,多數制鞋廠商、工人沒有系統了解過這些數據,缺乏培訓,缺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導致市面上不少鞋子并不合腳的。”全國制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高級設計師陳國學說,我國鞋業制造陷身“模仿”怪圈,大企業模仿國外企業,小企業模仿大企業,鞋樣與鞋楦都是抄來抄去。“這些抄來的鞋沒有考慮中國人的腳型特征,當然不合腳了。”
專家:“私人定制” 手工鋪迎新發展
如今,在追求個性和品位的風潮下,“私人定制”時代來了。
陳國學表示,私人定制具有高端化、小眾化、個性化的特點,最早源于奢侈品,是貴族享有的服務,多以皮具和洋服為主。隨著工業化生產線的發展,機器替代了手工,規模化批量生產成為主流。
“人體是一個有生命力、互動力的有機體,不是剛體,私人定制不僅要考慮生理特征,也要考慮心理特征。只有個人體驗舒適,才是真合適。”陳國學說。
人工鞋鋪如何做好“私人定制”呢?陳國學說,“私人定制”讓手工鞋鋪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對于這些鞋店而言,技術力量與產品獨立性很重要。“無論是傳統石膏鞋模制作技術,還是3D紅外腳型掃描技術、3D打印技術等。定制時代都講究技術與工藝為王。”陳國學表示,與此同時,手工制鞋還要注重產品的獨立性,每一雙定制鞋都有獨立鞋楦、個性設計、鞋料選擇等等,只有這樣,你的產品才是獨一無二的,這才稱得上“私人定制”。